感恩于心知恩于行

2022-06-30

第一篇:感恩于心知恩于行

知恩于心 感恩于行

——盐城市龙冈中学情感教育特色建设系列报道之二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样的诗词俗语传承着中华民族对感恩的认同和崇尚。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盐城市龙冈中学从2006年开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为宗旨,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学会感恩为主要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全面启动感恩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活动引领、学科渗透、文化熏陶等举措,建立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陶冶学生的情操,彰显情感教育特色,打造四星高中品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声誉与日俱增。

宣传发动,提高认识。当今社会,由于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原因,不少学生渐渐远离了感动,忘记了感恩,以为父母的养育和教诲都是理所当然的。针对这种道德的缺失,情感的失落,该校充分利用校园网、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站、电视台等媒体,通过张贴感恩教育活动倡议书,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环境布置,征集感恩格言等形式宣传感恩的重要意义,宣扬感恩的先进事迹,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形成浓烈的感恩氛围,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懂得感恩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一个人对社会、对父母、对亲朋好友,常念感激之情,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

活动引领,增强意识。在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该校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从活动中体验感恩。该校开辟以“感恩、责任、奋进”为主题的黑板报,让学生回忆过去、认识现在、畅想未来;举行以感恩为主题的合唱比赛,让学生唱出理想、唱出希望、唱出对所有人的感激之情;教师节期间,该校开展“莘莘学子感师恩,浓浓爱意话真情”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给老师做一张表达感恩的贺卡,开展征集尊师格言等系列活动,营造浓烈的尊师重教氛围,感谢老师的谆谆教诲;通过观看感恩影片,吟诵有关感恩的诗文,聆听有关感恩的歌曲,讲述有关感恩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父母的辛苦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让学生感受到父爱、母爱的真诚和可贵。给父母写一封表达感恩的书信,通过书信,学生表达了对顶撞父母的悔恨和不理解父母爱心的忏悔;开展以“同学如手足”为主题的征文和演讲比赛,为同学做一件有益的事,为班级做一件有益的事等活动,感谢与自己共同战胜困难与挫折,共同品尝成功和快乐、朝夕相处的同学,掀起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国庆节之际,学校组织“中华爱国歌曲大家唱”比赛,开展以“感谢祖国”为题的征文活动,感社会之恩,感时代之恩,以“我爱我的祖国”为主题办一期板报,出一份简报,清明节之际,开展 “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扫墓活动。开展以“感恩自然”为主题的爱护自然,保护环境活动,让每一个同学自觉成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自愿者,倡导勤俭节约,杜绝铺张浪费。

学科渗透,文化熏陶。学科知识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该校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充分挖掘各学科的思想内涵,有机渗透感恩教育,使感恩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产生心灵上的启迪,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组织全校师生撰写的《感恩教育读本》,将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作为校本教材供师生阅读。该校从文化建设入手,举办以“感恩励志,共同进步”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弘扬中华民族感恩的优良传统,为学生营造一份潜移默化的感恩氛围,力争让学校的每个角落都充满感恩的气息。感恩像一缕春风,将枯枝败草装点得生机盎然;感恩是一剂良药,将紧张的人际关系调节得宽松和谐,感恩文化已成为该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校园内最和谐的生活篇章。

吃饭时,“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穿衣时,“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该校学生深受感恩教育的影响,把对祖国,对父母,对师长,对他人和对自然的感恩之情化为强烈的责任感,并付之于实际行动,勤奋学习,努力拼搏,自信自强,成绩斐然。在盐城市中小学生“感恩教育”征文和演讲比赛中,该校有5名同学获一等奖。2009年,在省中学生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知识竞赛中,该校代表队荣获盐城赛区一等奖;在盐都区中小学广播操录像评比中,该校获得唯一的一等奖,真正无愧于“盐城第一操” 的美誉;田径队在2009年盐都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荣获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校男子篮球队在市篮球传统校比赛中荣获第二名。省作文大赛、电脑制作比赛、奥林匹克竞赛,该校有2人获省一等奖,11人获省二等奖,15人获省三等奖,精彩纷呈的龙冈中学已成为莘莘学子梦想成真的精神家园。

对学校特色建设中几个问题的再认识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鸿源

摘自:《中小学管理》

摘要:学校特色建设的起点是学校自身的需要,其核心含义可以理解为“校本、精细、实效、突出”。特色建设成功在精细,包括系统和细致两个方面。特色建设要与学校基础性问题对接,特色的内涵发展应当成为重点之一。深入的研究是学校特色持续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特色学校;学校特色;校本;精细;内涵发展

当前,中小学学校特色建设的热潮方兴未艾,为了使特色建设持续发展,发挥实效,避免特色建设由热潮变成“热闹”,我们需要在已有理论研究和学校已经创造的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几个基本问题。

一、学校特色是比较的结果吗?

对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含义,研究者多解释为学校发展中有别于其他学校的优越或优胜之处。这种看法的侧重点有两个:一是教育活动的优秀属性,二是与其他学校相比的相对特殊性。从字面意思来看,这个解释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当进入特色建设的实践领域时,对于这两点说法,就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了。

学校特色是比较的结果吗?如果比,那么主要和谁比?实际上,学校特色建设不一定要与别人比较,如果老在“我们学校发展什么和别人不一样的特色”方面费心思,就本末倒置了,甚至可能阻碍特色的建设,因为很多学校可能觉得我要做的别人都已经做了,而且做得很好,自己没有发展余地了。实际上建设学校特色的基本作用,是促进本学校的发展,为学生的多彩活动和个性发展创造条件,为学校各个方面工作的改进搭建平台。所以,如果说学校一定要比较的话,那么也主要是与自己的过去比,与本学校发展的需要比。如果学校活动中的某些方面的突出发展与学校的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接上了,那么,学校特色发展就有了根基。从现实来看,一所中小学的办学特色很难绝对与别的学校不同,因为中小学基础教育的任务和内容趋同,办学体制和行政管理制度也存在很大限制,在特色建设内容上的不同只能是相对的,不同之处多是在项目活动的细节或者发展的深度上有所差别。企业发展中差异化战略从竞争角度考虑有“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之说,对于中小学的特色建设来说,这句话改成“我需我有,我精我特”可能更合适。根据这个意思,学校的特色就是根据学校自己的需要和可能,把项目做好,只要把适合学校需要的项目做细、做深、做持久、有实效,特色就会产生。因此,学校选择与别的学校内容不同的项目可以创造特色,学习别人的特色也可以发展出自己的特色,借“他山之石”促自己发展。一句话,学校特色的核心含义可以理解为“校本、精细、实效、突出”。

二、特色建设赢在精细

那么,怎样做才算把特色建设做精细了呢?笔者认为,要在系统和细致两个方面做文章。

所谓系统,就是对学校特色建设要做全面、整体的考虑,要对学校整体或者某方面工作的长期发展进行整体考虑,形成一个比较明确、深入的目标和行动体系。江苏吴江盛泽实验小学作文教学特色建设的经验,很好地诠释了我在上面提到的这个基本看法。该校的长项是语文教学,他们把“着力语文学科研究,创建语文特色学校”作为学校的特色办学策略。他们着眼长远发展,语文教学从作文人手,逐层推进和展开。他们针对学校的实际,制定了三阶段发展目标:第一阶段,以作文实践为抓手,形成作文教育特色;第二阶段,以组块教学为核心,形成语文教育特色;第三阶段,以语文学科为范例,形成学科特色学校。这个方案从提升教学品质的整体目标出发,立足学校已有的语文优势,把作文教育的创新作为核心项目,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特色建设。

这所学校更为可贵之处在于把作文特色做细,而且是基础之细,细节之细。他们抓了以学生作文教学和活动为中心的3个子系统的建设:第一个子系统是建设学生作文教学和活动系统。在这个领域中,他们做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他们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探索出“五三三”式作文教学思路。第二件,他们营造“静”、“动”结合的作文环境,给学生提供展示作文才华的园地。在“静”的方面,他们设立了少年文学社:编办《绸都少年文学报》;开辟了一条作文长廊,定期展示学生的优秀作文。在班级里建立作文角,作为每个班级的作文宣传阵地;出版了《爬山虎》作文报,每月一期;设立了文化廊,专门张贴爱好写作和读书的学生的照片,展示他们的风采。在“动”的方面,他们适应小学生好动、竞争的心理,开展了“快乐杯”天天作文赛、童话作文系列大赛和师生同写作文的现场作文赛。这样的活动设计形成一个立体结构,把扎扎实实的基础建设和氛围的构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人感到盛泽实验学校的特色建设有“真货”,求实效,是内容充实的特色。第二个子系统是教师培训系统。他们抓了理论学习、课题研究和管理整合三个方面,为特色建设提供人员和组织保证。第三个子系统是探索有利于鼓励学生发展的作文评价方式。教师们提供了许多有成效的评价方法,调动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包括“红星效应”、“现场点评”和“循环互评”。

可以看到,盛泽实验小学的特色建设之所以立得住脚,是因为他们把作文特色这个“点”系统、长远地考虑进学科教学整体质量改进这个大目标中,然后根据作文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教育活动过程规律,分解要素,系统整合,形成了有特点、有实效、有基础、可持续的特色项目。

三、特色建设要与学校面临的基本问题相衔接

笔者曾经遇到一位小学校长,他所领导的学校艺术特色活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学校教学成绩不太好,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学生学习也比较沉闷。结果一些兄弟学校嘲讽他们“驴粪蛋,表面光”。这位校长自己也开始怀疑学校的特色活动是否开展得有些“过”。其实,这位校长大可不必怀疑学校在特色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但是他应当进一步考虑如何通过学校特色建设来解决当前学校面临的紧迫问题,促进学校改进。

特色建设与基本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之间没有根本的冲突,可以相辅相成,但是一些学校在创建特色过程中确实存在学校工作的基本面(教育或教学)长期得不到改进,特色项目建设却有声有色、动静不小的现象。我认为,在学校特色建设起步并取得一定成绩以后,学校管理者应当有意识地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指出,各级学校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这里阐述的逻辑顺序是遵循学校教育发展的规律而精心考虑的。内涵发展是指以提高学校组织、制度和人员这些基本要素的品质,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内涵是本,是学校发展的基础;特色是花,是学校要素在具体活动领域的升华。“木体实而花萼振”(《文心雕龙》),学校只有练好内功,锤炼基本素质,才能使特色深刻而持久。

将特色建设与学校内涵发展紧密结合的路径有二:

一是延伸法,即把学校已有的特色与学校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探寻特色项目怎样切人到影响学校发展的主要问题上去。这个做法一般是首先界定所要解决的问题和要达到的目标,然后探讨和尝试特色项目嫁接或转换到问题上去的活动内容和方式。笔者曾经在一所基础薄弱的初中参与过学校改进的工作。由于种种原因,这所学校优秀教师流失严重,教学工作薄弱,课堂教学不活跃,教学成绩始终处于落后状态。但是这所学校的一位教师在学校支持下组织了朗诵团,最终发展出朗诵特色项目,在校内外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在讨论学校发展时,大家探讨了这种可能性:能否通过朗诵活动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校教学的改进,为70%是打工者子弟的学生群体发展提供一些特殊的滋养?循着这种思路,学校引导教师把朗诵活动的要素带人课堂,比如:加强语文课朗读、设计说话活动课、以说书形式讲历史、在生物课上引导学生生动演讲相关科普文学故事„„这些活动虽然没有完全改变学校的教学状况,但还是给原本沉闷的教学带来了一些生机。

另一个方法是基础要素项目法。这种方法是直插需要改进的要素,将其与问题、理念和需要融为一体,设计成适当的项目,在实践中深入研究改进的策略,形成系统的改进活动,最终形成有实用价值的特色。关注特色建设的内涵发展,就需要把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活动分解成一个个的领域或项目,吃透、抓深、做出层次。比如:“教研组活动精细化设计”项目,就是针对学校教研组活动缺乏实效性、形式化问题严重而设立的。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从活动机制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建设,前者围绕教学活动中问题诊断和教研课题设立方法、教研组领导和骨干作用发挥、教研组研究项目责任制、教研组讨论活动的形式、教研组学习、教研组活动的专家支持等问题进行设计和组织,机制建设的任务是保障教研组活动有效、持续发展;后者则是对教学中技术性课题的梳理,是教研组活动探讨的具体对象,是机制建设的成果。

四、特色建设的发展动力在于研究

如果说学校特色的基础是精细设计和实践,那么它的直接的生命动力就在于研究,没有研究就没有特色。笔者观察了许多学校特色建设的案例,发现持续存在的不少,持续发展的不多,也就是说,许多学校的特色没有创新和变化,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已变得老态龙钟了。

特色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在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内容和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定位等,都需要发生改变。这就需要研究。一些学校也在为其特色不断添加内容,但是那是凭着感觉做,新的内容一个一个孤立地“蹦”出来,缺少比较周全和深远的考虑。

特色建设研究应当系统化、持续化,形成比较成熟的内容结构和稳定的制度,研究的内容大致应当包括: 第一,特色项目发展的状况及如何提升它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这种研究应当两三年就进行一次。因为特色形成后,它自身的作用和内容在稳定中有可能衰减,但其实多数特色项目还有“升值”的空间。因此,我们在研究学校特色时,首先要考虑它的作用目标空间的拓展,然后进一步探讨它的内容和形式的改进。

第二,研究特色内容和活动形式的完善和创新。这需要一些专业化的思考和创新性的设计。比如:一些学校的读书活动很有特色,设置了图书室、读书角,读书节也很热闹。那么,在群众性读书活动开展起来以后,怎么使读书活动个性化?怎样使读书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怎样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让他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通过什么形式让学生分享阅读收获以激发其阅读的积极性?学校怎样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和推荐比较多样和系统的书目?怎样解决课堂学习压力和课外阅读时间少的冲突?这些问题的解决,就有可能把阅读活动推向深入。

第三,研究特色活动的组织指导。在特色活动中,如果没有制度建设和人员培养,特别是对参与特色项目的骨干教师的培养,没有他们的热情和专业发展,就不会有特色活动的创新。因为现实中虽然多数教师可以参与特色建设,但是主、客观条件都不可能让他们拿出更多精力来研究特色建设。 第四,研究如何扩大特色的内部和外部影响。我们追求特色的实效性包括关注学校特色的影响,如果没有内部和外部影响的扩大和特色形象的树立,那么学校特色建设的行动就缺少激励。学校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扩大影响,比如:在媒体上进行宣传、召开同行研讨会、以特色服务社区等等。学校在使用这些影响形式时,需要精心设计和精心组织。

对建设特色学校的几点看法

特色,就是独特,就是学校的个性。近几年,很多学校在工作报告中都声称“要建设特色学校”,但是往往有号召,而没有具体的行动。或者有行动,而没有正确的行动。表现为对特色一词的误读。学校特色,应该既包含有学校独特的办学思想,又体现了学校教育的某种优势,同时呈现出学校特有的文化气息。

一、特色学校要有特色的教育思想

任何教育特色,必然蕴涵着特色的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是教育特色的核心,是教育特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种教育思想是学校的独到认识。这种认识,来自于理论学习,来自于教育实践,是办学者在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的相互融合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种思想不是仅仅用漂亮的文字剪贴在学校的宣传栏中,而是深深地根植于学校办学者的头脑之中,并渗透于各种教育行为之中。

学校特色的建设,首先是一种教育思想的建设,这种思想建设是学校教育特色建设的基本前提。如果学校缺乏这种思想建设,而只注重于学校的校舍、设备等硬件的建设,那么,学校就不能真正形成教育特色。在创建学校特色过程中,不能把思考点只停留在建设与投入层面,更主要的是思想层面。

二、特色学校要有特长的学生

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学校教育特色,实际上表现为一种有特色的教育,这种特色教育不仅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更最终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其标志就是培养出一大批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一些学校比较积极地开设某些特色班和特长班,对某些学科进行超前性的训练。却往往忽视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意志、习惯方法等方面,这样明显造成了学校特色教育的不平衡状态。应该说,学生的个性特长不仅仅在智力因素中表现出来,而且更应该在各种非智力因素中表现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在兴趣意志、方法习惯等方面的特长,比知识、技能方面的特长更有价值。

因此,我们不能把特色教育的内容限制在知识教学或技能训练上,也不能仅仅从学生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优势上来评价学校的教育特色,而要关注学生人格培养等教育内容上。我们尤其不能只注意到学生的显性特长,而忽视学生的潜在特长。学校特色建设中,我们不能完全用学生当前表现出的特长来评判学校特色教育的成效。

三、特色学校要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特色学校在紧抓教学主渠道的同时,更有着丰富的校园文化,能让广大学生能够在健康的浓郁的文化氛围中茁壮成长。一是能够运用校园文化载体。充分利用重大的节日纪念日开展各种活动,利用课堂渠道及班会、团队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校园里有阅报长廊等好的文化载体。二是构建美丽校园。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大投入进行校园文化设施建设,构建绿色生态校园。育人环境专业化、现代化、配套化,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优化育人环境。三是有丰富的文化活动。有自己的艺术节,有校报,有文学社等社团,有丰富的汇演、竞赛等生动活泼形式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熏陶和感染。四是学生个性和谐。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有学生心理咨询站,开展好学生心理咨询和疏导,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心理。

四、特色学校要有在特色基础上的和谐全面发展

学校的特色与学校的教育整体是一种点面关系。点是显示面的窗口,而面是点存在的基础。如果一所学校在某门学科教学上有明显的优势,也取得显著的成绩,而其他学科的教学明显落后,学生不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那就与我们的教育目标背道而驰了,那就是舍本求末,本末倒置了。特色教育不能因为培养特长学生,而以牺牲另一部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代价。

建设一所学校,首先必须进行常规建设,在此基础上,学校选择特色教育的切入口,进行教育特色的建设。学校教育特色,其实都是局部性特色,是建立在学校整体工作和谐发展基础上的特色,教育特色应当是学校整体教育优势的体现。

对学校办学特色建设的思考与认识

办学特色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最重要的是创建办学特色,评价一所学校最重要的标准也是办学特色问题。

一、办学特色的含义

办学特色,是指一所学校在校长的领导下,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的办学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质的、稳定的教育风格。因此,办学特色本质上说应该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含义:

1、办学特色是学校管理者对学校工作施加影响的结果。这就是说,一个学校校长的办学思想对学校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2、办学特色是学校工作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具有优于其他学校的独胜之处,并处于稳定发展的状态。

3、办学特色一经形成,所呈现的特点要有质的优化,并不断追求更好的教育效果,且要使形成的特色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形成定型的态势。

可见,办学特色从根本上来说是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的教育思想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反映,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学校管理者和被管理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学校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特征和风格。有了对办学特色内涵的正确理解,才能增强办学特色的自学性,克服盲目性。

二、办学特色建设的意义

1、办学有特色是时代的呼唤。当今时代是社会变革的时代,是改革开放的时代,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市场经济全球化、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学校发展面临着开放教育市场的挑战,国外办学主体以各种形式参与中国办学,使办学主体更加多样化,教育体制结构异质化。这一方面为我国学校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注入了活力,另一方面也使我国现有学校生存发展空间面临威胁,迫使我们学校教育要重新审视自己生存、发展的策略和走向。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培养多层次、多规格人才,必须创建学校特色。

2、办学特色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教育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这个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学校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就要办得有特色。一个企业有特色就有经济效益,一项产品有特色就有吸引力、竞争力。同样,一所学校有特色,就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特色也是衡量一所学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它决定着学校的身价地位,是学校的生命。积极的教育竞争是人们前进的内在动力之一,是学校蓬勃兴旺的有力杠杆。正是在竞争过程中,创特色,展优势,通过竞争学校互动发展,共同向更高层次、更新目标迈进。

3、办学有特色是办学规律的体现。“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是一所学校,管理的对象都是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因素,但管理的模式、风格、规章、措施等却不一样,也不可能一样,更不应该一样。任何一所学校,都有它潜在的优势,经过反复认识筛选,就会找到形成特色的突破口。特色不是一枝独秀,形成特色需要一定的基础和土壤。所以,特色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整体优化的过程。有特色的学校,才能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的学生;没有特色的学校,只能使学生成为“千人一面”的“标准件”。创建学校特色,学校管理创新,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成长。

三、办学特色建设的策略

1、校长有独到的办学思想是形成特色的关键。校长是学校工作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挥者。校长的办学思想会影响学校办学的目标设计、价值追求、角色定位,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价一个学校先评价它的校长。”校长对办学行色的形成起主导作用。办学特色是校长个性特征的外显,它不仅体现着校长独特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而且再现校长自身的工作威望和行为风格”。可见,办学特色的实质即为校长独特的办学思想和领导风格在教育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反映,也是学校办学特色形成的关健。

2、确定合理的特色项目形成是特色的前提。学校特色是学校建立品牌、提高社会区分度、提升声誉的重要途径。因此,选择什么项目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十分重要的,它既决定学校发展与学生发展的方向,也决定学校最终能否形成“特色”并不断取得“特色效应”。综观各校选择的特色项目,内容和形式色彩缤纷,但所有的项目其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都是相同的,即将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最后归宿。选择特色项目要依据校长独特的办学思想,考虑到校内外的各种影响因素,同时,学校特色项目的选择应坚持如下几条原则:

(1)特色项目要建立在本校已有的资源要素基础上,提倡多样化,倡导“不同”;

(2)特色项目的选择要面向全体学生,应使全体学生受益而不是部分或少数学生受益;

(3)特色项目要能成为学校整体发展的突破口,推进学校全局发展的“长动力”。

3、认清办学特色形成的规律是本质。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积累、完善的长期沉淀的过程,有着内在的规律。办学特色形成的规律主要体现在:

(1)优胜劣汰。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特色不断进行着“适者生存”的筛选,是一个自我完善优化选择的过程。

(2)由隐到显。办学特色是一个由潜在优势逐渐向显性优势转化的过程。 (3)供求平衡。办学特色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和存在的,是办学者的办学思想与社会特定需求探寻吻合的过程。

(4)扬长避短。是指不断为促进学生的成长创造条件,发挥学生之所能,扬其所长,避其所短的过程。

(5)实践检验。办学特色的形成是校长办学思想放在学校的办学实践中不断经受检验的过程。

(6)支持合作。办学特色的形成需要有教育政策作为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创造条件,上级主管部门深化管理等相应的措施作为支撑。只有把握以上这些规律,才能在办学特色建设中不愠不火,走向成功。

4、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核心。教师是进行教育教学的最直接的执行者,校长办学思想的反映、特色项目的执行、特色规律的把握,最终都要由教师来具体落实,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办学特色能否形成。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办学特色能否形成。提高教师素质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从思想上对教师提出要求,使其认清由于工作的需要应保持继续学习的愿望;

(2)提供学习的机会,经常让教师接受各类培训,如可以大力开展校本培训;

(3)考核和评价结合起来,采用“群体激励法”对教师进行奖励,通过奖励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奖励要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由此可见,只有将学校看成是一个超有机体的生态系统,以学校自身可持续发展为办学理念,不断完善自我管理,改进教育手段,降低教育投入,逐渐提高办学效益和效率,主动促进学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可能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摘 要:学校特色文化建设要遵循因地制宜、宁缺毋滥的原则。学校特色文化要从学校的办学宗旨、历史渊源、地域文化、地理环境等去挖掘与提炼,并重视课程文化建设,才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学校永葆青春活力。

关键词:学校特色文化建设 因地制宜 校本化 课程文化建设 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成为可能和必然。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是学校自主发展意识的觉醒,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个性的诉求,是对地域文化的接纳、弘扬和超越。学校特色文化,是本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品牌和名片。学校特色文化具有导向、凝聚、规范、教化的功能,在构建和谐校园、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学校特色文化具有历史的传承性、浓重的地域性、鲜明的主题性、独特的校本性和强烈的目的性,所以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应该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学校特色文化的主题必须鲜明而独特,让人一想起这个名称就能想起这所学校,凸显品牌效应。建设学校特色文化的目的,是促进教育质量的极大提升和学生的全面成长,并非为特色而建设。因此,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原点,是这所学校所师生的属性。忽视师生属性而去谈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无异于舍本求源的奢望。

下面,笔者结合学校特色文化的基本特征,肤浅地谈谈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与诸位商榷。

第一,尽管学校处在特殊的地理空间内,但它同样经受着历史时代风云的洗礼,加之人事尤其是校长的变更,使得学校在不断的整合中呈现出缤纷的色彩,可透过这斑斓的色彩,总会在这个历程中找到其发展的一些精神维系,这些“精神维系”就是推动该校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体现了学校特色文化的历史传承。它就是学校特色文化之所在。当然,也有些学校办学历史短,难以在其内在品质方面提炼出学校特色文化,这就需要从地域文化、地理环境中去发掘。关于这一点,将在后边谈到。在历史厚重的沉淀中提炼特色文化,要辩证地处理好学校文化的主流与多元的关系。一要坚持主流文化,将其上升为学校特色文化,让它引领学校的发展;二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学校文化的多元性,最大限度地消解非主流文化的消极因素,保留它的积极因素,让非主流文化促进主流文化的发展。这是保持学校特色文化生机与活力的重要前提。[1] 譬如,创办于1925年的南京市第九中学的特色文化为“雅博文化”,它源于六朝古都和该校厚重的历史沉淀;南江二完小的“儒学文化(具体名称不详,见谅)”源于南江的文庙文化。

第二,那些办学历史短的学校建设特色文化,要敢于跳出学校这个狭小的圈子,在地域文化、地理环境方面下功夫,这是学校特色文化本土化的要求。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历史的长河中,生活在一定区域的人们也形成了独特的社会文化。办学历史短的学校不妨去其糟粕,吸其精华,赋予它特定的历史和时代内涵,将其上升为学校特色文化。譬如,我的母校旭光小学地处大山之中,千百年来旭光人民依仗大山生养休息,锤炼出大山一样的刚毅和胸怀,但也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封闭意识,旭光小学完全可以将“大山文化”作为学校特色文化加以打造。关门九义校将“梅花文化”作为学校特色文化加以打造是很好的范例,它使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既充满乡土气息,又秉承了历经磨砺,战风斗雪,吐蕊报春,傲岸清高的梅花精神。著名的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中学的学校特色文化,也源于它的地域环境。不管是历史文化传承还是地域文化提炼,都要注意学校特色文化建设与办学宗旨、教育哲学、教育理念和学校精神相融合,这种特色文化才能蔚然成荫。

第三,学校特色文化是基于学校而学校固有并的,它是学校理念和学校精神由内而外的自然呈现与自然生成,而不是外加的。特色文化的建设方向一旦确定,就要重视和强调特色文化的校本化。校本化是指学校特色文化的自主性、内源性和独特性。只有校本化的特色文化才具持续力、生命力和创新力,才能推动学校健康持续发展,才能使学校办学个性得到彰显,并代代传承;也只有学校特色文化校本化,才能打造特色学校。那些遗弃学校固有文化传承的做法,无异于缘木求鱼,舍本求末。如果新任校长无视学校特色文化的力量,那么他们的工作将很被动,甚至走向失败。每位新任校长所能做的就是根据时代的要求和教育的发展,不断丰富与提升这种文化的内涵,而不是想当然地另立炉灶。这也许就是“随乡入俗”的含义吧。

第四,学校特色文化建设还要搞好长期规划,遵循整体性、全员参与性、长期性和创新性原则。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是一种整体性发展战略,其建设是一个不断推进、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的动态发展过程,具有很强的连续性、稳定性,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努力和积淀。只有积淀上升到一定层次,某种教育思想、理念才能成为一种文化,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成为提升学校育人能力的源泉,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文化建设与享受的主体是人。因此,在校长的引领下充分激发全体师生的创造激情,共同参与特色文化建设,才能把校长的办学思想内化为教育理念,并转化为全校教工统一的教育信念和学生自觉行为。同时,学校特色文化是流动的,它的流动既有学校内在发展的驱动力,又有外部环境的影响力,因而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融入时代元素,才能保持它的时代性、先进性、前瞻性和创新性。

第五,不管学校建设哪种特色文化,都要关注并重视课程文化建设。广义的课程文化,包括课程物质文化、课程制度文化和课程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其内核和精髓则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课程文化的本质所在。人的本质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文化创造,尤其是精神文化的创造更能凸显并表征人的本质的重要与灵性和智性的可贵。”[2]狭义的课程文化,“主要是指特定的学校教育主体(校长、教师和学生)所应有的卓越高远的治学理念、德才兼备的人才价值取向、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实践与创新的探究精神、富有真善美的人文素养以及文化自觉的意识与能力等。”[3]这种精神文化,对个人来说,是人面对纷繁复杂社会的主心骨和从事实践活动的指南针。因此,课程文化对学校来说,是学校持续成熟发展、提高育人品位的深厚底蕴和灵魂,也是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核心。

总之,学校特色文化建设要遵循“因地制宜、宁缺毋滥”原则,根据各个学校的办学思想、历史渊源、地域文化、地理环境等潜心发掘与提炼,为特色学校的创建奠定坚实基础。但不管把哪种文化确定为学校特色文化的主题,都要高度重视课程文化建设。只有如此,才能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促进教师发展学生健康成长,使学校永葆青春活力。

第二篇:知恩于心、感恩于行活动总结

吉舒街二道中心校

“知恩于心、感恩于行”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历时一个月的“知恩于心、感恩于行”综合实践活动结束了,本次活动是我校德育工作系列化、深入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各层面、各方面都取得较好的活动效果。在学生层面,一方面通过自制贺卡、感恩语录的征集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写作能力,一方面通过社会调查活动锻炼了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最重要的是通过活动使得学生进一步了解了父母的辛劳,反思了自己作为子女应尽的义务,明确感恩回报的方式与方法;在社会层面,它首先通过感恩贺卡向家长传递了一种信息:孩子在学校学到了的不仅是知识还有爱,其次通过社会调查使得家长在检验孩子的同时审视自己,将孝行引入到成人层面,最后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影响绝不仅仅局限于有学生的家庭,而是会通过这些家庭延伸至更为广阔的社会层面,带动更多人铭记感恩、践行感恩,对学区的和谐社会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工作层面,这次活动是继四月份组织的节能减排社会调查之后我校组织的又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这次活动相对于上次活动显著的特点就是注重工作的整合与序列,将常规的评价活动、教育局部署的工作任务进行了有机整合,而且各项活动之间联系紧密、相辅相成、互为依托,活动的效果明显增强。现在结合具体的活动开展对本次活动进行如下总结。

本次“知恩于心、感恩于行”系列综合实践活动,首先以5月9日母亲节为切入点,组织了“感恩母亲节、贺卡献爱心”活动,号召全体同学于母亲节前夕亲手制做感恩小贺卡进行集中的展示观摩,并从贺卡创意、贺卡制作和感恩表达三方面进行综合评比,评选出25件优秀作品予以奖励,在活动伊始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为下一步的系列活动进行预热,结合此次活动我们还组织了“妈妈我想对你说”感恩语录征集活动,引导学生记录下自己的感恩言行和活动感受,并通过“红领巾广播站·我来露一手”专栏展示其中的优秀作品,使感恩奉献的精神在校园内得以广泛传播。随后我们又以学生、家长共答一张卷的形式组织了“知恩于心、感恩于行”社会调查活动, 两张问卷题目一致、内容简单,都是关于家长基本情况和亲子关系的小问题,通过对比就可直观地检验出学生对父母的关注程度,作为“感恩奉献章”的认定依据具有公正、客观特点。但它的作用却不仅仅局限于此,一张问卷拷问着父子两代人,影响着周围一群人:它一方面拷问着学生的感恩意识。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既是一种感恩意识的测试,也是对学生感恩行为的导引,为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指明了行动的方向;另一方面它也拷问着家长们的赤子之心,家长们的答卷过程既是对孩子感恩行为的一种考量,也是对自身的一种审视:我是不是也忽略了自己的父母?我有多久不曾表达过对父母的感激?我是不是该为父母做些什么?此外,这种新奇的问卷方式必将成为成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即便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尚且能带来正面的积极影响,若是“说者有意、听者有为”更会推动学区内更为广阔的群体欣起一股感恩行动的浪潮,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关系融洽了,也就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也正是我校《德育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以点带面、共创和谐”这一工作原则的具体体现,达到了“三个带动、一个促进”的工作目标。随后,结合教育局的工作部署,我们又组织了“爱心无止境、助残见真情”系列活动,将学生对父母的感激升华为对社会的感恩,将学生对父母的孝顺行为引申为对社会回馈行为,通过宣传、捐助、征文等系列化的行动,不断巩固学生的这种感恩意识,直至内化为一种“悲天悯人”的社会责任感。

本次活动虽然对我校的德育工作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缺陷:

1、活动的教育资源有待进一步深入的挖掘,如果能结合调查问卷结果的反馈进行一次针对家长的社会调查或发布致家长的一封信,相信会取得更良好的教育效果。

2、对活动开展中可能面临的问题考虑不足,没能合理地安排人员与时间,致使原计划进行的各年级调查问卷纵向比对没能如期进行,使活动对下一步工作的指导意义打了折扣。

3、由于时间的关系(忙于运动会的前期筹备)没能安排一次调查结果的集中反馈,使得只有参加汇总工作的学生干部知道总体情况,人为地缩小了活动的参与面。

吉舒街二道中心校

2010年6月4日

第三篇:知恩于心,感恩于行 小学生感恩主题班会

知恩于心,感恩于行

——四(5)班“感恩教育”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从“知恩”到“感恩”,不忘父母之恩、师长之恩、帮扶之恩、、、、学会感恩图报。

2、激发学生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孝心和爱心,学会珍惜和感恩。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活动重点:

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如何感恩? 活动形式:

问题讨论、汇报、诗歌朗、美文诵读等 活动准备:

搜集有关爱的故事; 有关感恩的词语、诗、故事等 活动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1、师讲述《13岁少年擦鞋赚钱救病母》的故事。(课件2:图片、题目、思考的问题)

师:男孩身上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感恩)

师:是呀,因为感恩,有了真挚的亲情;因为感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知恩于心,感恩于行》的主题班会。希望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同学们学会感恩。下面请黄可滢、程以理、伍仙倍、李宇洋同学和我一起主持这次主题班会,大家欢迎。

5、主持人(合):谢谢同学们。

滢:是谁,把我们带到美丽的世界? 理:是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

倍:是谁,给了我们生命中全部的爱? 宇:是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 主持人(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寻找身边的爱。

二、 知恩于心———寻找身边的爱(课件3:题目、我 、父母)

1、学生讲述父母关爱自己的故事。(展示与父母的图片) 师:谁先来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故事?

师评价1:多幸福的一家,一切都因为有爱你的父母(展示一家人去旅游的照片)

师评价2:X X,你真幸运,你有爱你的父母。(学生展示生日相片)

师评价:爸爸妈妈对你的教育真是用心良苦,这是爱的表现,老师相信你不会令他们失望的。(父母引导教育的故事)

2、分享身边感动自己的人和事(滢、理、倍出场)

滢:同学们,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除了父母的爱护,我们还得到过哪些人的关心和帮助呢? [爷爷奶奶(长辈)、老师、同学、邻居等] (倍随后点击课件3:老师、同学、他人)

理: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大门,与同桌分享令你感动的人和事吧!(要求:同桌出示相片分享;主持人互相分享,师巡视)

师:点点滴滴都是情!听了大家的交流,我们情不自禁地为爱而感动,只要我们有一颗心去体会、去感受,我们就会明白,我们正生活在爱的海洋里。

三、 介绍西方节日——感恩节

倍:是的,那么多人关爱我们、帮助我们,我们能不心存感激吗?我们能不知恩图报吗?所以,在西方,有一个热闹的传统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生齐说:感恩节)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宇点击课件4 :西方节日——感恩节)

四、 美文朗读、情感熏陶

宇:中华民族虽然没有感恩节,但是却有感恩的传统。从一些流传下来的节日、词语、古诗等可以找到证据。

1、

关于感恩的节日(宇点击课件5:节日)

倍:这是关于感恩的节日(倍读节日名称,提问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的时间)

2、关于感恩的词语 倍:有一些词语是描写感恩的,你们课前搜集到哪些关于感恩的词语呢?(生回答,师随机点评)

(恩重如山; 知恩图报;感恩戴德) 师:请看屏幕,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关于感恩的四字词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全班齐读)(课件5:四字词语 )

3、关于感恩的《三字经》 师:《三字经》里也有关于感恩的内容。男、女同学合作读,好吗?谁先来?(全体起立,课件6 :《三字经》)

师评价:声音真响亮,我相信你们做得会更好。

4、倍:谁还会背关于感恩的古诗《游子吟》,还有《悯农》?(2人) 倍:我知道我们班有一些女同学不但会背《游子吟》,而且还会吟唱《游子吟》,我们用掌声请他们出来为我们吟唱。

5、部分女同学吟唱古诗《游子吟》(?人)

理:谢谢女同学优美的歌声。大家请看屏幕关于感恩的故事。

6、阅读关于感恩的故事(课件7)(主持人回座位)

五、 感恩于行———我会感恩

师:感恩不仅仅存于心中,更重在行动。其实感恩也不一定就是要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为爸爸妈妈倒一杯茶也是对父母的感恩。谁来说说我们如何感恩?(课件8:感恩于行——我会感恩)

1、 讨论:如何感恩?

2、 感恩方法推荐。

3、 展示汇报十六小“感恩教育”评价表。

师:前段时间,我们学校开展了“感恩教育”的活动,还进行了评价。请同学们拿出评价表。小组内先评评哪个同学做得更好。(课件9: 评价表)

师:请评“ A”的同学站起来,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他们出来。今天在这里,我们要给他们颁奖,表彰我们班九月份的“感恩标兵”。(奖励)

师:在我们成长的路上,除了要感激父母之外,要感激的人太多太多,同学们,你们最想感谢谁?谁愿意分享?(展示表格第二部分)

师:感恩方式其实有许多,只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你就会随时回报于别人。(主持人上)

滢:我知道,我们应该感恩--------------(合)感激父母的生育之恩、养育之恩。

理:我知道,我们应该感恩--------------(合)感激老师的培育之恩。 倍:我知道,我们应该感恩--------------(合)感激帮助过我们的所有人。 宇:我知道,我们应该感恩--------------(合)感激学校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学习环境。

合:我知道,我们应该感恩,感激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滢:蓝天白云;理:湖泊大海;倍:阳光空气;宇:鲜花绿草) 滢:下面请梁老师给我们讲话。

六、 班主任小结

在这次主题班会的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都积极参与,正是有了你们的参与,这次主题班会才会成功。谢谢你们,老师有一番话送给大家。(课件10:寄语)

倍:感恩深深,真情切切,感恩给了我们力量,感恩让我们与爱同行。接下来就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一起齐唱歌曲《感恩的心》,全体起立。

七、 结束语

《知恩于心,感恩于行》主题班会到此结束,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所有听课的老师。

第四篇:知恩于心 感恩于行--9 10月特色活动总结

“知恩于心,感恩于行”

——唐山七中2010年

9、10月份特色活动总结

感恩是文明社会的和谐音符,是当代中学生必备的基本道德素质。本学期,我校进一步推进“感恩” 教育的开展与落实,在上学期开展的各项感恩活动的基础上,结合

九、十月份活动主题,开展了“知恩于心,感恩于行”系列特色活动。

校园常规活动

1、开学典礼

2010年9月2日早上7:30,我校举行了隆重的新学期开学典礼仪式。开学典礼上,法制副校长卑家店派出所周所长针对打架事件和中学生早恋结合犯罪案例给学生进行了讲解,他用身边鲜活的案例教育引导学生,要求学生们一定要认真遵守校规校纪;做学法、知法、用法的新时代小公民。

2、新生入轨教育

为了使七年级新生尽快的适应学校的管理体制,开学初,学校对七年级新生进行了入轨教育。根据班级特点各班又制定了符合班情的“班纪、班风”和有班级特色的“学期奋斗目标”。通过教育,使新生明确了努力方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新生今后在校的三年学习、生活奠定了基础。

3、安全疏散演练

按照常规,我校在9月28日这一天,利用大课间开展了本学期的避震、防火安全疏散演练活动,使全体师生进一步掌握应急避险的方法,熟悉紧急疏散的程序要求和路线,提高学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同时,通过演练活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品德。

4、学生会竞选

为了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同学们的自主管理能力10月14日下午第四节课,我校开展了新一届学生会干部竞选活动。经过竞聘,共有27名候选人加入了新一届学生会。

目前,这届学生会的新成员已陆续参与到学校管理中,通过竞选,全体同学都洋溢着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相信同学们能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努力学习,认真工作,为自己的学生生涯添上精彩的一笔。

5、班级文化建设

1 为了让学生拥有一个优美和谐、丰富多彩的文化环境,10月,我校开展了“班级特色文化建设评比”活动。

通过巧妙构思、精心布置,各班级打造了一个个充满人文情怀、彰显文化品位的“班级特色文化精品”。此次活动为各班级提供一个互相借鉴,彼此学习,共同促进的交流平台,增强了环境育人效果,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

九月

知恩于心

1.快乐新学期 感恩教师节

9月10日,第二十六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各班组织了不同形式的感恩活动,一束温馨的花儿,一句真挚的问候,一首深情的歌,一颗炽热的心„„所有的语言,所有的祝福都汇成对老师浓浓的感恩之情,伴着老师们度过了一个快乐的教师节。

2、小故事 大道理

结合教师节,9月,我校的“小故事,大道理”活动主题确定为《故事传情,师恩难忘》。各班同学积极筹备,主动参与,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故事中既有前人尊师的故事,也有身边老师的感人事迹,使学生受到了良好的尊师教育。此次教育活动,激发了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加强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

3、板报评比活动

“辛勤的汗水,撒播希望的种子;知识的甘露,浇灌理想的花朵„„”为庆祝第26个教师节,我校开展了以"感恩教师节"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活动。各班充分发挥黑板报的宣传教育作用,把班级文化建设推向了更高的层次。

4、手抄报评比活动

为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9月,我校开展了“心怀感恩”校园手抄报评比活动。

此次开展的以“感恩”为主题的手抄报评比,全校12个班级的学生均参加了活动。通过手抄报的评比,引导学生从活动中体验感恩,从点滴小事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学会知恩,激发爱心。

10月 感恩于行

为了巩固感恩教育活动成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10月我校主要进行了两项活动。

1、主题班会评比活动

为了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加深对祖国改革开放成果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班级凝聚力。我校在10月份开展了“感恩祖国,回报社会”为主题的班会评比活动。

各个班级对这项活动高度重视,积极筹备,精心排练,用激情饱满的声音诉说祖国的成长与发展;用发自肺腑的话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与崇敬;用真情真心祝福祖国的未来。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的评比活动,深化了同学们的思想,提高了认识,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从而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将来更好地回报祖国。

2、演讲比赛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明确人生方向,努力学习,回报社会。10月25日下午第三节课,我校学生在第一多媒体教室开展了“振兴中华,我们的责任”演讲比赛。

当天下午,各年级经过初赛选拔的13位选手参加了这次校级比赛。经过评委们现场评比,九一班的吴琪同学获得一等奖。选手们用自然流畅的语言、铿锵有力的表达、声情并茂地讲演,博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通过此次的演讲比赛,让同学们铭记历史,铭记使命,树报国之志,扬爱国之情;并以比赛为契机,学会感恩,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感恩教育既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更是当前和谐校园构建及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现在我们正在对主题教育系列活动进行归纳、总结和提炼,努力开发和建设具有我校特色的德育校本教材。我们将在今后的德育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创新,进一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

第五篇:感恩于心,感恩于行。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懂得感恩,懂得回报。

光阴荏苒,岁月流逝。面对过往的青春岁月,绚丽的梦在心中沉淀。七彩的故事划过心田,留下清晰的印记。回眸年华的远逝与青春季节的轮回,在心中旖旎成一处风景,在岁月的河畔我慢慢思索渐渐成长。今天很高心能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思索。

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则消息:著名歌手丛飞缩衣节食,资助了七名贫困少年上大学,而在他生病住院期间曾受过他资助的七名大学生竟没有一个去看望过他,而当着几个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只是淡淡的回答说:“这让他们觉得很没有面子”。我不知道当时他们是怎样想的?难道他们连最起码的知恩感恩都不懂吗?如果真是这样他们怎么能在未来的社会中为人名服务,为社会作出贡献呢。也许有些人笑着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所成就。可是感恩是一种人性的反应,一种品德,一种生活得态度,健康的心态。知恩、感恩、报恩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文化传统。古人说过:“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是给变了他们人生命运这么大的恩情呢。

不懂得感恩的人是自私的,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应给做一个跟恩的人,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懂得感恩是一种美好的品质,是高尚人格的体现。懂得感恩才能学会感恩,才是一个高尚的人、受人尊重和敬仰的人。学会感恩就是让我们先懂得生命的真谛,懂得生活得乐趣。只有这样才能懂得感恩,用微笑对待世界,对待人生,对待朋友,对待困难。学会感恩就是要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激朋友他人对自己的关爱。

江泽民主席曾在北大建校一百周年庆典时说过:“求知与修养,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秀文化传统。没有好的思想品德,也不可能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也就难以大有作为。大学时期注重思想修养,陶冶情操,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将会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这无疑是对我们当今大学生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因此我们首先要学会知恩感恩,这样才会在将来的事业中有所成就,才能将自己有限的生命奉献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才能为人民、为社会中做出贡献。

然而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丰登,没有社会和学校的帮助,也就没有我今天的生活,因此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要努力、拼搏,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但是我更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能有千千万万的人去关心和帮助自己身边的人,学会知恩、感恩,用感恩的心去生活,用行动来回报恩情。我相信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上一篇:勾股定理多种证法下一篇:感恩一生要铭记的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