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散文赏析

2022-06-30

第一篇:古代诗歌散文赏析

《古代文学》(诗歌赏析)

◆诗歌赏析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赏析:(1)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①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②“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③“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

(2)①“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感时“写出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恨别”写出了家恨,表达了作者的思家之深。②这两句运用通感、移情的手法,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触景生情,移情于物,因为国事渐渐危,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 (3)①“烽火连三月“紧承第一句,写出国忧;“家书抵万金”相信“恨别”,用“万金”形容自己深深地家愁。②这两句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在战争年代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具有典型性,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赏析:语言精练、凝练概括,以个别表现形成强烈躲避,揭示统治阶级与人民之间的尖锐的阶级对立,触目惊心的艺术性对现实生活进行了高度概括。

3、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赏析:(1)①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②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此联对仗工整。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③对起的首句,未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

(2)这两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①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萧萧”‘滚滚”写出了辽阔的景象,悲秋的萧瑟,长江的辽阔。②在写景的同时,作者寄寓了自己深沉地情怀。“无 1 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给人无尽的想象,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索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3)①第一句写出了万里之外的作者作客他乡,而且又是悲秋作客的流离之苦。“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

②第二句,“独登台”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百年”,此处专指暮年,诗人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准确的表达了出来。

(4)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现在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

4、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赏析:(1)紧扣题目,格韵高洁,为全诗定下一个空灵澄净的基调。总写秋天傍晚新雨过后的景色。此句以一“空”字领起,写出了山中的静寞和诗人自己孤寂的心情;“秋”字押韵,写出了凉意和秋意。

(2)①这两句具体的写林中美景,给人创造一种安静空灵的氛围,而且富有音乐之美,既富有诗情又富有画意。。②视角富有变化,所造取的意象“明月”、“清泉”具有特征性; ③“照”和“流”放在后面丛语序上表现了动作的持续性,给以一种静中带动、动中有静的感觉,起到了动静结合的作用。

(3)①第一句下岸上之景,先闻其声后见其人,先声制人,是动景;第二句写水中之景,先见动作,后见其人,主谓颠倒,押韵,便于吸引读者,引起人的好奇心;②“归”、“下”两字都放在中间,表明了动作的持续性,给人以想象。 (4)这两句纯粹抒情,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对无忧无虑、纯净的生活的向往之情。“王孙”两字用典,代作者自己。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赏析:(1)从突出处写湖的壮阔。①一个“蒸”字给人以云蒸霞蔚、龙腾虎跃、万马奔驰之势,写出了一副动态,面会了生机活力的景象,写出了水含量大,宽广的特点;②一个“撼”字,用立体、窄小的实体写出了水含量丰富的声势和威力,笔力千钧,读者仿佛看到巨澜飞动的巨大的形象,让湖充满活力。(2)两句对仗工整。

6、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李商隐《安定城楼》)

赏析:诗中主要抒写了诗人自己建功立业的志趣、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无端受谗的

2 愤慨。它是晚唐时期年轻士子在朋党争斗中不幸遭遇和痛苦心情的真实写照。

(1)首联扣题。第一句写登楼所见,“迢递”、“高”、“百”三词连用,写出楼高耸、突兀的特点,给人陡起壁立之感。第二句写绿杨汀洲尽收眼底,境界阔大,气象万千,写出诗人心中衷情澎湃、悲愤之情,由此而出。

(2)颔联明用典,以古人自况,抒怀天地之大,却无立足之地。前一句借贾谊贾谊献策未售、英才埋没的故事,抒发自己应试落第的悲愤之情;后一句借“王粲远游”,十五年间不被重用、“冀王道之一平”的理想终于落空、英年早逝的故事,暗示自己要寄居他人,抒发寄人篱下之痛,表达了自己对前途的隐忧。 (3)颈联由忧时感事、自叹不遇转而申述志趣,其中暗自用典,借用春秋时范蠡辅越王勾践灭吴后“乘扁舟,浮于江湖”的典故,这一联表现了积极入世的态度。

(4)尾联运用《庄子.秋水》中所写的鸱鹰嘴含腐鼠忌鵷雏抢夺而鵷雏不屑一顾的典故,既是自我剖白,又是冷峻的讥讽。表达了自己的愤懑之情,说明自己无意于科第,抒发了自己志向的远大。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赏析:(1)这句话运用了暗示、象征、谐音双关的手法,有多层理解。第一,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第二,是写忠于友情、事业的名句;第三,诗句包含了牺牲、奉献精神精神。(2)谐音双关:上句以丝尽而死的春蚕,表达自己情丝(思)之缠绵不尽,到死方休;下句则以泪尽而灭的蜡烛,象征自己相会无期的悲哀之泪和爱情的终生不渝;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3)比喻:以春蚕喻情思,以烛泪喻人泪,用平常的事物比喻不平凡的感情,对仗工整,含义丰富。

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赏析:(1)展开想象,用比喻的手法,以“春风”比喻“北风”,“梨花”比喻雪花。(2)春的主观感受与冬的客观实景,描写出北方冬天的奇丽,为送别铺上一种春意盎然额度感受。

9、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杜牧《早雁》) 赏析:(1)首联想象鸿雁遭射四散的情景,生动地展现出一幅边塞惊雁的活动图景:仲秋塞外,广漠无边,正在云霄展翅翱翔的雁群忽然遭到胡骑的袭射,立时惊飞四散,发出凄厉的哀鸣。“惊飞四散哀”五个字,从情态、动作到声音,写出一时间连续发生的情景,层次分明而又贯串一气,是非常真切凝炼的动态描写。 (2)①“仙掌”和“长门”,有悲痛、讽刺、警戒之意,从汉到魏,朝代更替,含义深远,告诫统治者不要沉于声色,借长门宫告诫统治者;②“孤影过”、“数声来”,一绘影,一写声,都与上联“惊飞四散”相应,写的是失群离散、形单

3 影只之雁。③两句在情景的描写、气氛的烘染方面,极细腻而传神。透过这幅清冷孤寂的孤雁南征图,可以隐约感受到那个衰颓时代悲凉的气氛。诗人特意使惊飞四散的征雁出现在长安宫阙的上空,似乎还隐寓着微婉的讽慨。它让人感到,居住在深宫中的皇帝,不但无力、而且也无意拯救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月明灯暗,影孤啼哀,整个境界,正透出一种无言的冷漠。

10、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赏析:(1)这两句是近景描写,用了比兴、象征的手法;(2)①第一句写出了暴雨疾风下香花芳草的形势,“惊风”与“密雨”写出了作者四友所处的险恶坏境和政治上屡遭摧残的事实;②“芙蓉”和“薜荔”象征高洁的品质、人格的美好与芳洁,不肯屈服恶势力的精神。

11、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赏析:(1)①第一句写出东吴惨败的历史事实,铁锁再坚,地势再险,也要投降,只依靠坚固的防御是不行的,还要贤明的君王;②第二句写出了江山险固不能保证政权稳固,虽有王气,却也要人为,军中、朝中无能,就无法逃脱失败的命运。 (2)①作者发出的感慨、咏史,一笔代过宋、齐、梁、陈,想到朝代短暂;②“枕寒流”三字写出了地势依然险要,形势严峻,含义丰富;从时间上,从古回今的转换;空间上写山势的转换。

1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赏析:沉舟侧畔,千帆竞过,用“病树”自发,引起哀怜之情,写出了作者开朗、激进的思想,哀伤之情一而坦然的心态、宽广的胸襟,新陈代谢,后来居上的哲理。

13、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虞美人》) 赏析:(1)形象贴切,运用比喻,写出了美好理想家国一去不复返的今昔之概,亡国之痛和对故国深切的思念之情;写出了生活、愿望、年华如流水,花落去,水流去,春天过去,天上人间,阴阳相隔写出了一种悲哀之情。(2)对比手法的多次运用,写出了像天地永不会结合一样,无法实现的绝望之情。

1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赏析:形象的比喻,化抽象为形象,以水喻愁,把愁形象化,写出愁的深广无边。

1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赏析:(1)“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体现了炼字之工,写出了春风吹绿江南的景色,将无色的春风化为视觉形象,盎然的春色与奉召回京的喜悦之情一致。(2)“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16、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

赏析:比喻的手法,用“离愁”写出了悲情,前三句写乐景,以此衬托哀情,更添愁情,写出了离愁之多,之广发,之丰富。

4

17、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欧阳修《戏答元珍》)

赏析:写景有比喻、象征意义,选取的事物都有一种经久不衰的倔强的抗争精神,象征诗人遭贬之后顽强斗争的精神和高洁的情操。

1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赏析:(1)①“无可奈何”是作者的感觉、感受和感叹,“花落去”,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面对落花,联想到春天的消失,联想到人生的变易,止不住产生一种惋惜的心情,然而作者对此无能为力,只有徒唤“无可奈何”。②这里的“花”,既是指春天一开一落的花,又使人联想到其他许多一兴一亡的事情。(2)①“似曾相识”也是作者的感觉和感受。燕子秋天南去,春来北归,不违时节。它们差池双翦,贴地争飞,呢喃对语,由于体态相同,谁也难以分辨出其是否是旧巢双燕,故在“相识”之前冠以“似曾”二字。②“燕归来”,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燕子的北来南去,象征着季节的变换和年华的交替。③“燕”,既是指春来秋去的燕子,又使人联想到象燕子那样翩然归来,重寻故旧的人或物。(3)“花”和“燕”变成一种象征,让人们想得很开,想得很远。“花落去”与“燕归来”每交替一次,便过了一年,而人生在这无穷的交替之中逐渐衰老直至消失。“花落去”、“燕归来”,本属司空见惯的寻常小事,但当作者在这两个短句之前加上带有感叹色彩的词组“无可奈何”与“似曾相识”以后,于是便把这极其普通的自然现象纳入人生有限而时间永恒这一哲学范畴中来,创造出一种“情中有思”的意境。

19、(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赏析:(1)第一句写景,表现了塞外的萧瑟秋景,给人以紧张的气氛,“异”写出了边塞与中原的不同:战争的角声、长烟、落日、还有孤城。

(2)从视觉、听觉及细节等各个方面写出了萧条之景,以景及情,巨人式的悲哀。

20、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度》) 赏析:(1)“桃李”、“春风”、“酒”、“江湖”、“夜雨”、“灯”六个意象组成宽广的空间,有不同的内涵。(2)这两句对仗工整,句式特别,没有形容词,没有主谓句,都是名词性词语组成,前一句写了欢乐之情,良辰美景之下与朋友喝酒作乐;后一句写了漂泊之情,江湖道上,十年分别,之留一人。(3)几层对比突出思想感情:“一”与“十”,就是少与多的对比;“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的对比;两句句子的对比,写出了欢聚短暂,离别难过。

21、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赏析:“一川烟草”写出了愁之广,“满城风絮”写出了愁之丰富繁杂,“梅子黄时”写出了愁情之长,运用博喻,从时空角度写出了愁之广、繁和长的特点。

2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赏析:(1)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写实对比,写出了战士在战场杀敌的惨烈和将领的荒淫无耻,以及他们对卫国战争的不同态度,对比非常鲜明,揭露深刻。

5 (2)交代了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将帅的骄奢淫逸。

23、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赏析:(1)说明自古失意的普遍性,写出了士大夫的失意。即是对昭君的同情,又是对自己怀才不遇遭到排挤的愤懑,道出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压抑,不分地域不分时间的普遍存在;(2)借王昭君的去国怀心的凄苦,实则写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托前人以自鸣所不平,讽刺朝廷用人不公,是非不明。

24、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赏析:(1)此举用了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的体现了贵妃的绝色之美,描写细腻传神,其中六宫粉黛代指玄宗的后宫佳丽;(2)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该句运用了比拟的手法,描绘了贵妃流泪的容貌。

25、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赏析:对风由明写转入暗写,行军由白日转入黑夜。风“色”是看不见了,便转写风声。狂风象发疯的野兽,在吼、在咆哮。“吼” 字形象的显示了风大,接着又通过写石头来写风大。斗大的石头居然被风吹得满地滚动,“乱”字也体现出风的猛大。

第二篇:古代诗歌赏析教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学案

复习要点

能欣赏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初步感受诗歌中的形象、作者的感情、语言和表达手法。

一、近年试题 11年中考题

(一)阅读下面诗(词)句,完成7—8题。(5分)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③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1、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亮是极具文化内涵的典型意象。请分别说出以上诗(词)句中,作者借“月亮”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2、请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技巧。(2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011年中考)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3分)

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 更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句诗中领悟到了什么?(2分)

示例供参考: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3)新事物必将带起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 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1分);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2分)。(内容阐述1分;哲理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1分)的喜爱(向往)(1分)之情。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

上句写从楼上望去,洞庭湖好象把东南的吴楚两地从中分开;下句写水天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还可以再生动些)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抒发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限伤心。

三、归纳题型

1、理解诗意:这类题从思想内容的角度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主要有内容的归纳概括、哲理的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等相关题型。

2、感知形象:这类题要求考生通过形象思维,借助联想和想象感知诗词中的景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情境、意境,领悟作者的情感。

3、品味语言:这类题主要包括对词语的锤炼、句子的推敲,名句的领悟等,要求考生能体味诗词语言的精妙。

4、分析技巧:这类题主要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典故的运用,巧妙的构思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四、解题技巧:

1、体会情感 2、把握意象 3、体会意境 4、品味语言

5、辨析手法 6、知人论世 1、体会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2、把握意象

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它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一般说来,在创作时,诗人都会借助客观事物来抒情言志向,化客观事物为意象。

3、体会意境

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

意象只是构成意境的一些细小的单位是,具体的、可找到的;意境是由一个个意象及其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是抽象的,需概括的。如“萧瑟凄凉”“清新自然”“雄浑壮阔”等。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问题:此首小令选取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创造了怎样的意境,烘托了人物怎样的心情?

明确:a、秋郊夕照图

b、创造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意境

c、烘托了天涯游子孤寂凄楚、悲秋思乡的心情。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描绘的景物有何特征?

2、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a、西湖早春图清新、活力、勃发

b、表现了早春美景给诗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

1、品味语言

诗词的语言讲究准确、凝练、生动、形象、含蓄,富于表现力;讲究押韵,富于节奏感;经常运用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等,富于感染力。

(一)、春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中哪一个字用得传神,说说它的妙处。 明确:“搔”字用得好,诗人望着眼前颓败的景象,思念亲人,郁结在心头的苦痛无法排解,只好以手搔头,这一“搔”,却又徒增发短衰老之叹。

(二)、鹧 鸪

郑谷(唐)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中哪两个词用得好,你能分析一下吗? 明确:“乍”“才”两词。游子一听到鹧鸪啼声,就禁不住以袖拭泪;闺中少妇刚开始唱曲,就传来鹧鸪的啼声,难过得把眉眼也低下来了。“乍”“才”两个虚词衬托出鹧鸪啼声的触动人心。

2、辨析手法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2)、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这通常是分析整首诗,中考题中除比较阅读外较少出现) 。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3、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4、知人论世

理解诗词时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生境遇,联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风情。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生境遇常常在作品中透露出来,并且往往渗透到同期的许多作品中,带有延续性;时代风云也总会折射到文学作品中来,许多同一时代背景下的作品往往具有共同的思想感情。

直击中考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1、人们普遍认为“横”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2、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练习

1、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割”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说出其妙处。 明确:“割”本为“切割”“分割”之意,这里指泰山把昏晓分开,这个字用得新奇有力,仿佛“昏”和“晓”是泰山“割”开的,突出了泰山雄伟高峻的气势。 2、请简略说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深刻含义。

明确:这句诗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显示出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万物的壮志和抱负。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明确: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2、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明确: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附录

主观题解题方法: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从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着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⑤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着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⑥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炼、沉郁顿挫)着手。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哲理)。

④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

第三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默写练习[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背诵检测

1、_____________________,洞庭波兮木叶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聊逍遥兮容与。(屈原《湘夫人》)

2、泻水置平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能行叹复坐愁? (鲍照《拟行路难》)

3、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蜀相》)

4、,铁马秋风大散关。

出师一表真名世,。(陆游《书愤》)

5、越王勾践破吴归,。宫女如花满春殿。

(李白《越中览古》)

6、云中谁寄锦书来?,。(李清照《一剪梅》)

7、鹿们月照开烟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8、,栗深林兮惊层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9、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

10、细草微风岸,。,。 ((杜甫《旅夜抒怀》)

1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将进酒》)

12、岁暮阴阳催短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阁夜》)

13、吴丝蜀桐张高秋,。江娥啼竹素女愁,。 昆山玉碎凤凰叫,。女娲炼石补天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吴质不眠倚桂树,。

(李贺 《李凭箜篌引》)

14、长桥卧波,?,? 歌台暖响,;舞殿冷袖,。

明星荧荧,开妆镜

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灭六国者六国也,; 族秦者秦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者而不鉴之,。(杜牧《阿房宫赋》)

15、六国破灭,,,。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

思厥先祖父,,,以有尺寸之地。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苏讯《六国论》)

16、 忧劳可以兴国,。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欧阳修《伶官传序》)

17、生不能相养以共居,,,。

一在天之涯,,,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 (韩愈《祭十二郎文》)

18、莫春者,,,,,,。(孔子《论语·侍坐》)

19、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0、三五之夜,,,,。(归有光《项脊轩志》)

21、,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李煜《虞美人》)

22. 春江潮水连海平,。,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空里流霜不觉飞,。

人生代代无穷已,。不知江月待何人,。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3.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韦庄《菩萨蛮》) 24.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周邦彦《苏幕遮》)

第四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情景默写专项训练

1.《长恨歌》中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寄志托物重申誓言的诗句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原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用夸张的手法写杨贵妃,嫣然一笑,百般娇媚,六宫他人皆无色的句子: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3.《湘夫人》中借秋景来渲染和深化这相约未见愁情的诗句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4.“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酌酒似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5.李白《行路难》中体现李白积极进取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7.《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8.《蜀相》中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9、陆游《书愤》)表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10.《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11.《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2.在《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了对生命本源和宇宙无穷思索的诗句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13.古人善于用典。在《春江花月夜》中,“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两句运用典故,暗含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两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14.《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句子是“” 15.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16.《春江花月夜》中“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两句,描写了一幅意境优美的江月图:月光闪耀着千万里光辉,明月朗照在茫茫的春江之中,波光荡漾,清明澄澈。 17.“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写出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 18.写出月光像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见的句子是“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19.写出江天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20.《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天姥山高大的诗句是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2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本文主旨和诗人高尚节操的诗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或李白的《梦游》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的句子)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3.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霓为衣兮风为马”和“虎鼓瑟兮鸾回车”令人叹为观止。 24.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诗句是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2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26.《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天门山打开后的雄伟气势的句子是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27.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流露出消极情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28.《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攀登中山路崎岖盘旋,时间流逝飞快的句子是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29.《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仙人们衣冠华丽,行为飘逸潇洒,降临人间的句子是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30.《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由梦境转入现实后颇感失落的句子是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3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体现作者不愿违背心意,趋炎附势的句子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天姥山的雄伟气势的一番气象是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3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天姥山洞外恐怖景象的诗句是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34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他的《登高》和《登岳阳楼》两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35.《菩萨蛮》描写江南风景之美的句子: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36《菩萨蛮》.描写江南人物之美的句子: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37. 《菩萨蛮》抒发诗人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感的句子是: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38.《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残酷和破坏之深重并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战乱的痛心疾首的诗句是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39.《扬州慢》中渲染凄凉气氛并暗示敌骑威胁尚未消的诗句是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40.《扬州慢》中既写杜郎才智又写扬州荒凉的诗句是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41.《扬州慢》中含蓄地点出扬州昔盛今衰景象的诗句是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42.《长相思》中作者身在征途: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43.(2007江西卷)李白《将进酒》中写曹植饮酒豪情的两句是: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44.(2015届河南模拟)《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布尽还复来。”

45.《将进酒》中抒写万古寂寞之愁的诗句是“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46.《将进酒》中用比兴手法显示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的诗句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47.《将进酒》中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感慨的诗句是“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48.《阁夜》是描绘冬景有萧瑟之感的诗句是“岁暮阴阴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49.《阁夜》中用听觉视觉表现诗人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的诗句是“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50.《阁夜》中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人民的深重灾难,显示地方风情的诗句是“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志渔樵。”

51.《阁夜》中表达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的诗句是“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寞。”

52.《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53.《李凭箜篌引》中描写音乐的震撼力的诗句是“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54.《李凭箜篌引》中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渲染出乐曲美妙的诗句是“梦入神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55、李煜《虞美人》词中将愁思形象化的两句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6.(2015届黑龙江模拟)李煜在《虞美人》中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作为亡国之君的诸多愁绪的诗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7.(2015届全国卷三省联考)李煜在《虞美人》中以物是人非来抒发亡国之痛的名句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58、.《苏幕遮》中把荷花写得出神入化的诗句是“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59、《阿房宫赋》中描写暴政导致农民起义,秦被灭亡,阿房宫被焚烧的诗句是“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60.《阿房宫赋》中写六国衰亡,秦朝覆灭的根本原因是“灭六国者,六国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61、.《阿房宫赋》中作者讽谏时弊以秦朝灭亡为借鉴的诗句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第五篇:课外古代诗歌客观题阅读赏析

一、常见古代诗歌鉴赏角度分析: 1.对诗歌的词句进行理解。

鉴赏要在对诗歌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鉴赏题一般先设一道理解词句内容的题目,让学生找到解题的“台阶”,再设一道鉴赏有关内容及表达技巧的题目,形成梯度,降低难度,以利于学生鉴赏水平的发挥。如2010年潍坊市中考题第8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注:安史之乱开始,他一直流亡颠沛,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这首诗是杜甫流寓巴蜀时期写的 。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

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

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C项这个选项之所以错误,是因为“江风吹打桅灯”不是对风灯的正确解释,风灯不是说“风吹打桅灯”,它只是一种防风的灯。) 2.对诗歌的语言进行鉴赏。

诗歌的语言凝练、富有跳跃性,含义丰富,耐人寻味。故鉴赏诗歌,有时侧重于表达效果的测试。如: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对下面这首唐诗的字词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梧桐是高树,一个“疏”字,说明梧桐上很少叶子,稀稀疏疏,给人一种衰败的感觉,营造一种凄凉的气氛。

B.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场的响度与力度。 C.后两句中“自”,“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D.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赫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中,是和“清”不相容的,但是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正是为“清”无须籍“贵”作反铺垫。

(根据全诗的语言表达来看,‘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所以A项中的“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

3.对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进行鉴赏。

用作中考语料的诗歌在内容和思想感情方面,一般并不是平白直露的,而是含蓄的,有时甚至是隐晦曲折地加以表现,鉴赏时需要借助于特定的意境才能把握。对诗歌意境把握准确与否,常易看出鉴赏者的理解水平,故这一角度也被命题人看重,作为考查点。如:对宋代赵师秀《约客》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生动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通过把握意境,诗人抒发的是一种落寞孤寂之情。

4.对诗歌的表达技巧进行鉴赏。

表达技巧主要是指艺术特色、表现形式,其中包括典故运用、行文构思、风格、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要素。如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的抒情方式,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豪放与婉约的艺术风格,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等等。这些都是中考检测的一个热点,因为这既可以检查学生对表现手法的把握,又可以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故而我们对诗歌鉴赏试题中出现的表达技巧要格外小心,那里往往是“陷阱”。如: 对李清照《如梦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D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指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层层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D项“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之说,与作品不符。本词用间接抒情手法,主要是借景抒情。而“对春光留恋和惜别”应为“对春的眷恋和惋惜”。)

二、古代诗歌赏析做题的方法和步骤: 方法一:看标题,抓题眼。

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

1、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

2、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

3、有些题目点明中心。 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 例:刘禹锡《望洞庭》 -----远望中的洞庭湖 ,贾岛《题李凝幽居》 -----幽僻 ,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送别 ,杜甫《春夜喜雨》 -----喜爱春雨。 方法二:看注释,抓暗示信息。 例:李弥逊的《春日即事》:“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中的注释一“李弥逊”:字似之,吴 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 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和注释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可以得到“作者被免官并独处在孤独落寞的地方”的信息。 方法三:看意象,把握特定含意

意象:就是融合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景物。 意象与情感:

月 亮:思乡 、思亲 ,杨柳:离别、留恋 ,菊花:高洁、隐逸,梧桐: 寂寞,浮云:漂泊 ,杜鹃:凄凉、哀伤 ,鹧鸪:离愁别绪,寒蝉:悲凉,鸿雁:思乡 怀亲

例如《春日即事》 的意象是:雨丝、暮春、落花、黄昏、车尘、宿鸟。表现繁华已去,孤独落寞,世态炎凉的情态。 方法

四、析诗眼,透视诗歌情感。

抓关键词句、关键词、情感词:情感词直接表露情感,如“悲”、 “愁”、“孤”、“喜”、“闲”之类。 如:《天净沙 秋思》诗中“断肠”二字为诗眼;还有一些修饰词如形容词、动词 、副词等,尤其是冷暖色调形容词多能表现悲喜心情。如:寒雨。

请找出下列诗句的情感关键词: ①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②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③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④白云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⑤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方法

五、看尾句 ,卒章显志。

如:张辑的《月上瓜洲 南徐多景楼作》“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尾句“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有心报国却又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和迫于无奈只能逍遥江海的抑郁孤独、无可奈何之情。

三、真题演练: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4分)

社日

谢逸①

雨柳垂垂叶,风溪澹澹纹②。 清欢唯煮茗,美味只羹芹③。 饮不遭田父④,归无遗细君⑤。东皋⑥农事作,举趾⑦待耕耘。

注:①谢逸:字无逸,自号溪堂,抚州临川人,送“江西诗派”诗人。隐居乡里,布衣终身。②风溪细细纹:微风吹拂,水生细纹。③羹芹:煮芹为羹。④田父:依杜甫诗意,田父指邀请友人饮酒的农夫。⑤细君:用东方朔典故,指妻子。⑥东皋:水畔高地。⑦举趾:举脚,下田。

7.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2分) A.诗歌描写了春社时节淳美的田园风光。

B.首联描摹了一幅春雨丝丝,垂柳依依,微风细细,水波粼粼的早春图画。 C.颔联主要写了诗人在煮茶喝羹过程中体会到的快乐之情。

D.颈联是说喝酒没有知音,赠妻没有物品,言中流露出哀伤之情。

(D项意思是“饮酒没有遇上邀请友人饮酒的农夫,回家没有任何东西带给妻子”。言语中流露的不是哀伤之情,而是在社日繁忙的时节中自己悠闲恬淡之情。 此题是对内容和情感的考察。)

8.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2分) A.这首诗格调清新自然,充满了生机和乐趣。 B.诗人表现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淡泊情怀。

C.全诗紧扣“待”字,表现诗人慵懒散漫的生活态度。 D.此诗用词精炼,用典贴切,用情真挚 (C项的“待”字不是“闲散地待在家中”,而是“准备劳作”之意,所以诗人的生活态度不是“慵懒散漫”,而是“积极乐观”。此句也是考察内容和情感的赏析。)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4分)

忆江上吴处士①

贾岛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桡殊未近,消息海云端。 注:①

7.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2分)

A.首联中的“蟾蜍亏复圆”句,既表示友人离开已经很长时间了,又暗含怀念之意。

B.二联回忆朋友离开长安时的情景:强劲的秋风从渭水那边吹来,长安落叶遍地,显出一派萧瑟的景象,借以表现友人去后作者的寂寞而凄冷的心情。

C.三联回忆过去与朋友聚会的情景:在一个雷雨交加、寒气逼人的夏天的晚上,两人聚会一起,欢叙友情。尾联是希望从“海云端”那儿得到朋友的一些消息。 D.“兰桡”句中的“兰桡”,指用木兰树做的桨,这里代指船,也形容船的珍贵。“殊”是特殊、不一般的意思。

(试题分析:诗的最后两句是说,由于朋友坐的船还没见回来,只好遥望远天尽处的海云,希望从那儿得到吴处士的一些消息。“殊”为“犹”,“还”的意思,所以D为错。

考点:诗句内容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对此诗不太熟悉,几个选项能以判断对错。品味诗句,不仅要大致地了解诗意诗情,还要从细节上即精巧的文字运用上体会诗的精彩处,读得细致,才读得有味道。)

8.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D )(2分)

A.此诗先叙与朋友离别情景,再用倒叙写昔日聚会之乐,最后从回忆到现实,写对朋友的一片忆念想望之情,行文曲折而笔势流畅。

B.全诗通过“忆”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字面上虽没直说,但处处是“忆”,将题目中的“忆”字反复勾勒,笔墨厚重而饱满。

C.诗的颔联在地域上映衬出“闽国”离长安之远(回应开头),尾联的“海云端”点出消息之渺茫,全诗显示诗人行文构思的缜密严谨,章法独到。 D.全诗极力渲染凄厉萧瑟的气氛,借以反衬诗人想起朋友时的高兴之情,处处都饱含着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试题分析:诗中写“秋风”“落叶”“雷雨寒”,皆是借以表达诗人怀念朋友的凄冷心情,丝毫没有“高兴的心情”,故D错。 考点:诗人情感理解

点评:这两题都是古诗赏析题,对初中生来说,“赏析古诗”要求不高,学生能够做一些简单的赏析即可,学生平时多读古诗,注意教师的讲解分析,了解古诗一些常用的写作方法,即可在考试时正确地解答此类题目。)

(三)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

添字采桑子(宋/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①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②;点滴霖霪,愁损③北人④,不惯起来听。

注:①芭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大、成椭圆形,开白花,果实似香蕉。②霖霪:指雨点绵绵不断,滴滴嗒嗒不停。③愁损:因发愁而损伤身体和精神。④北人:北宋灭亡,词人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 7.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2分) A.这首词借吟咏芭蕉抒发了怀恋故国、故土之幽情。

B.“窗前谁种芭蕉树”意为: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人人都栽种芭蕉,以寄托自己的情思。

C.词的上片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

D.这首词将芭蕉与雨联系在一起,就多了几分悲凉凄清。静寂的雨夜,词人辗转难眠,听窗外苦雨,绵长的愁绪,随着雨打芭蕉的声音,更重更深。

(B. “窗前谁种芭蕉树”实际上意为: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不知是谁栽种的芭蕉,以寄托自己的情思。诗句意思被曲解了。) 8.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2分)

A.上片首句借芭蕉以寄情思,表达了在失意、无奈与痛苦中煎熬的词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B.本词写芭蕉,由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进一步将愁引向深处。 C.词人将“点滴霖霪”组成迭句,不但从音韵上造成连绵悄长的效果,而且烘托了清新明快的气氛。

D.杜牧的“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与这首词中的“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有异曲同工之妙。

(C. 词人将“点滴霖霪”组成迭句,不但从音韵上造成连绵悄长的效果,而且烘托了悲凉凄绝的气氛。 考点:本题

考查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内容)

附件:题目中出现的各类古诗分析:

一、常见题型鉴赏角度分析: 1.漫成一首

此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流寓巴蜀时期所作的七绝。此诗写夜泊之景。第一句写一个月夜,抓住江上夜景的特色;第二句写舟中樯竿上挂着照夜的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而柔和;第三句写到江岸上屈身的白鹭;第四句写船尾鱼跳动的声音。四句分别写月、灯、鸟、鱼,各成一景,确是“一句一绝”。诗人通过远近推移、动静相成的手法,使舟内舟外、江间陆上、物与物、情与景之间相互关联,浑融一体。全诗以景抒情,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之情。

3.蝉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言外之意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

这是一首咏蝉的诗句,讴歌了蝉的高洁品格。但也是托物言志。

4.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二、具体的错误类型:

1.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翻译: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院。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按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 2.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题君山:“风波不动影沈沈,翠色全微碧色深。应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雍陶的这首绝句,却别出心裁,以纤巧轻柔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澄泓湛凝绿,物影巧相映”(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的精细图景,并融入美丽的神话传说,结构成新巧而又清丽的篇章。 4.双调·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这是一首咏史的曲子。作者赞颂曹操、周瑜、诸葛亮的丰功伟业。借用典故,抓住“酾酒临江”、“赤壁东风”和“八阵图”等典型事件,言简意丰地塑造了曹操、周瑜、诸葛亮的英雄形象,并对三国鼎立的形势进行了鸟瞰与概括。全曲写得沉郁奔放,与所吟人物的胸襟抱负暗相契合。

三、真题演练: 1.社日

翻译:雨中柳树叶子低垂,微风吹拂,水面泛起细细波纹。清净欢欣只是煮茶品茗,最美的味道只是煮芹为羹。饮酒没有遇上邀请友人饮酒的农夫,回家没有任何东西带给妻子。水畔高地正是农事繁忙时刻,农夫们抬脚下田正准备开始农耕。 分析:“社日”是汉族劳动人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此诗写隐居生活,并描写了家乡旖旎风光和风土人情,文中句子多轻隽健朗,清新疏快,其气格闲雅淡远,时与陶、韦相近。 2.忆江上吴处士 翻译:自从你扬帆远航到福建,已经是几度月缺又月圆。分别时秋风吹拂着渭水,落叶飘飞洒满都城长安。记得在送别宴会的夜晚,雷雨交加天气让人生寒。你乘坐的船还没有返回,你的消息还远在海云边。

分析:此诗开头说,朋友坐着船前去福建,很长时间了,却不见他的消息。接着说自己居住的长安已是深秋时节。强劲的秋风从渭水那边吹来,长安落叶遍地,显出一派萧瑟的景象。特意提到渭水是因为渭水就在长安郊外,是送客出发的地方。当日送朋友时,渭水还未有秋风;此时渭水吹着秋风,自然想起分别多时的朋友了。此刻,诗人忆起和朋友在长安聚会的一段往事:“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他那回在长安和这位姓吴的朋友聚首谈心,一直谈到很晚。外面忽然下了大雨,雷电交加,震耳炫目,使人感到一阵寒意。这情景还历历在目,一转眼就已是落叶满长安的深秋了。结尾是一片忆念想望之情。“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由于朋友坐的船还没见回来,自己也无从知道他的消息,只好遥望远天尽处的海云,希望从那儿得到吴处士的一些消息了。

此诗在感情上,既说出诗人在秋风中怀念朋友的凄冷心情,又忆念两人往昔过从之好;在章法上,既向上挽住了“蟾蜍亏复圆”,又向下引出了“兰桡殊未返”。其中“渭水”、“长安”两句,是此日长安之秋,是此际诗人之情;又在地域上映衬出“闽国”离长安之远(回应开头),以及“海云端”获得消息之不易(暗藏结尾)。此诗通过对送别时的场景、天气、环境的回忆,烘托出临别时的伤感情绪,表达了诗人对吴处士的深深思念之情。全诗把题目中的“忆”字反复勾勒,语言生动,情感深厚,笔墨饱满,是一首生动自然而又流畅的抒情佳品。

3.添字采桑子

翻译:不知是谁在窗前种下的芭蕉树,一片浓阴,遮盖了整个院落。叶片和不断伸展的叶心相互依恋,一张张,一面面,遮蔽了庭院。

满怀愁情,无法入睡,偏偏又在三更时分下起了雨,点点滴滴,响个不停。雨声淅沥,不停敲打着我的心扉。我听不惯,于是披衣起床。

背景:这首词写于词人南渡之后。根据蔡中民的观点“深情苦调,楚哀动人,当是建炎三年其夫赵明诚死后所作”。

分析:这首词作于南渡以后,通过雨打芭蕉引起的愁思,表达作者思念故国、故乡的深情。上片咏物,借芭蕉展心,反衬自己愁怀永结、郁郁寡欢的心情和意绪。首句“窗前谁种芭蕉树”,似在询问,似在埋怨,无人回答,也无须回答。然而通过这一设问,自然而然地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接着,再抓住芭蕉叶心长卷、叶大多荫的特点加以咏写。蕉心长卷,一叶叶,一层层,不断地向外舒展。阔大的蕉叶,似巨掌,似绿扇,一张张,一面面,伸向空间,布满庭院,散发着清秀,点缀着南国的夏秋。第二句“阴满中庭”形象而逼真地描绘出这一景象。第三句重复上句,再用一个“阴满中庭”进行吟咏,使人如临庭前,如立窗下,身受绿叶的遮蔽,进而注视到蕉叶的舒卷。“叶叶心心,舒展有馀情”,歇拍二句寄情于物,寓情于景。“叶叶”与“心心”,两对叠字连用,一面从听觉方面形成应接不暇之感,—面从视觉印象方面,向人展示蕉叶不断舒展的动态。而蕉心常卷,犹如愁情无极,嫩黄浅绿的蕉心中,紧裹着绵绵不尽的情思。全词篇幅短小而情意深蕴。语言明白晓畅,能充分运用双声叠韵、重言叠句以及设问和口语的长处,形成参差错落、顿挫有致的韵律;又能抓住芭蕉的形象特征,采用即景抒情,寓情于物,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抒发国破家亡后难言的伤痛;用笔轻灵而感情凝重,体现出漱玉词语新意隽、顿挫有致的优点。

上一篇:观电影杨善洲有感下一篇:古典诗歌常用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