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隐患报告奖惩制度

2023-02-18

由于报告格式复杂,内容要求简要明确,很多人对写作报告,甚是感到苦恼。非常需要一份正确的报告格式范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事故隐患报告奖惩制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事故隐患报告奖惩制度

风险控制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奖惩制度

1目的

为加强公司安全监督,鼓励和奖励举报事故隐患,及时发现并排除事故隐患,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公司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依据有关规定和安全管理制度,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2使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的奖励与处罚。 3术语和定义

本制度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人身伤亡或经济损失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4职责

4.1公司主要负责人批准设立事故隐患治理奖励资金,并批准对员工的奖励和处罚。

4.2消防安全环保部负责受理事故隐患的报告、举报和奖励资金认定并做好登记。

4.3财务部负责事故隐患报告、举报奖励资金的发放。 4.4事故隐患由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受理,并建立接报信息的登记、拟办、批办、转办、催办、办结、建档等台账。

4.5全体员工负责事故的报告、举报。 5基本原则

5.1公司每位员工对事故隐患有排查、报告、举报的权利和义务。 5.2消防安全环保部应当受理报告和举报,奖励、发动员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鼓励社会公众举报。对发现、排除、报告和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应当给予奖励和表彰,对未及时发现事故隐患、排除事故隐患、上报事故隐患或隐瞒事故隐患的个人和部门给予处罚。 6奖惩的方式及内容

6.1对及时发现事故隐患、排除事故隐患、上报事故隐患、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可给予物质奖励。

6.2奖励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表彰。

6.3对于表现突出的报告、举报人或部门采取发放证书或优先考虑评优评先资格。

6.4对未按照要求进行隐患排查的个人和部门进行物质处罚,严重者依法追究责任人及责任部门的责任 7奖励和处罚细则

7.1奖励

对于及时发现事故隐患或在风险控制和隐患治理工作中成绩突出,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事故报告、举报按照“谁受理、谁负责”原则对发现人或举报人进行奖励:

(1)对及时发现、报告、举报一般事故隐患的,奖励标准为每项20-50元;

(2)对及时发现、报告、举报一般事故隐患并提出合理的整改方案的,奖励标准为每项50-100元;

(3)对及时发现、报告、控制、举报重大事故隐患的,奖励标准为每项200-500元。

7.2处罚

(1)对未及时发现事故隐患、控制事故隐患、排除事故隐患、上报事故隐患或隐瞒事故隐患或在主管部门隐患排查治理中发现的,给予处罚。

1)未按规定的周期及风险控制和隐患排查清单开展隐患排查的,处罚相关责任人每项50-100元;

2)未发现、报告一般事故隐患的,处罚相关责任人每项50—100元;

3)未发现、报告重大事故隐患的,处罚相关责任人每项200—500元;

4)对存在的事故隐患隐瞒不报者,未采取防范措施或监控、治理不认真的,处罚相关责任人和部门500-1000元,若因隐报、瞒报导致事故发生或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依法追究责任人与责任部门的责任。

(2)系统管理人员未及时登陆“企业安全风险控制和隐患治理信息系统”进行风险检查结果的确认,给予系统管理人和消防安全环保部负责人100-200元的罚款。

(3)对重大隐患瞒报的部门(专业)或个人给予批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进行责任追究,给予严肃处理。 (4)重大隐患整改之前和整改期间没有制定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加以落实保证安全以及没有制定事故应急预案的单位,将给予严肃批评,造成事故的将进行责任追究。 8附则

本制度由消防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考核,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事故隐患报告制度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应当迅速采取措施,组织抢救,防 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保护好事故现场。同时,如实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一、人身事故报告

1、凡发生人身记录事故,当事人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班组长报告。班组长主持记录事故的调查、分析并提出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处理意见后报厂(队)长及专职安全员备案。

2、 凡发生人身轻伤事故,事故单位的事故当事人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迅速向班组长报告,班组长立即报告厂(队)专职安全员,厂(队)专职安全员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单位安监部门报告,安监部配合事故所在单位在24小时内整理出事故快报经单位领导审批签字后报公司安监门。由公司组建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

3、 凡发生人身重伤事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所在单位和安监部门,并保护事故现场;所在单位经理和安监部门接事故报告后应在第一时间用电话或传真向本公司、当地劳动安监部门报告事故情况;所在单位安监部门在四小时内报出书面快报,并报上述部门。

4、 严重未遂事故,按重伤事故报告程序报告。

5、 凡发生人身死亡或重大伤亡事故,除按重伤事故程序报告外,本公司安监部会同所在单位必须以最快方式整理出书面报告,报本公

司总经理签发,并在24小时内向上级主管单位的安监部门及当地劳动安监部门报告。

二、设备事故报告

1 凡发生记录设备事故,事故当事人或所在班组应立即报告所在车间或厂(队)长及专职安全员,并及时报告安监部门,安监部门接报后应立即进行调查,并于4小时内向所在单位总经理报告情况。

2 凡发生一般设备事故,所在单位副(总)经理应立即报告本公司安监部。

3 凡发生重大设备事故,事故单位应在第一时间用电话或传真向本公司副(总)经理、安监部报告。保护好现场,并采取防止事故扩大的紧急措施,4小时内向上述领导、部门报出书面报告。

4 伴有人身伤害的设备事故,按人身事故报告规定报告。

三、交通事故及火灾事故报告

1 电站枢纽范围外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司机必须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抢救伤者或财产(必须移动时应标明位置),并迅速报告公安交通警察。同时与本单位车管部门和本单位安监部门取得联系,详细说明事故的具体地点,本单位安监部接到报告,应及时向上级报告。

2 发生在电站枢纽范围内的交通事故,司机必须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抢救伤员,及时与本单位车管部门和本单位安监部门取得联系,报告事故基本情况,本单位安监部接到报告,立即报告公司安委会,并根据实际情况,报告公安和交警部门。

3 发生火警、火灾时,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所在单位和本公司,

必要时拨外线电话“110”向公安消防机关报告,并立即利用附近消防器材救火,各职能部门接到火警报警时,应迅速组织力量扑救,抢险救灾是本单位员工应尽的义务。

四、事故调查处理

各类事故的调查、处理,必须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对各类事故责任人进行处理,做到事故处理有章可循。

1 人身事故的调查处理

1) 记录事故

由所在单位安监部门和事故所在班长进行调查,2个工作日内由所在单位经理或厂(队)长主持召开事故调查分析会,3个工作日内提出事故处理报告。

2) 轻伤事故

由所在单位安监部和所在单位经理或厂(队)长、专职安全员及所在班班长进行调查,一周内由所在单位经理主持召开事故分析会。事故单位在分析会后三天报出调查分析报告并提出处理意见报本公司安监部。

3) 重伤事故

由事故单位和当地政府部门成立事故调查小组,主持召开事故分析会,事故单位相关人员参加。事故发生后一个月内由事故单位报出事故调查处理报告书,报本公司及当地劳动安监部门。

4) 严重未遂事故

按重伤事故办理。

5) 死亡事故

事故单位保护好现场,由本公司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立即成立事故调查小组,对事故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分清责任,确定处理意见,制定预防事故措施并检查落实情况,一个月内事故单位向上级主管部门及当地劳动安监部门报出《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

五、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

1 设备记录事故

由事故单位部门负责人主持事故分析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事故部门应于一周内向所在单位安监部及其主管上级部门报告《事故调查处理报告书》。

2 设备一般事故

由事故单位部门负责人主持事故分析会、所在单位安监部派员参加事故调查分析。两周内应向本公司安监部报出《事故调查处理报告书》。

3 设备重大事故

事故单位相关领导及部门应立即协助维护秩序,保护现场,同时做好防止事故扩大措施,做好现场资料收集工作。由本公司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并于一个月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出《事故调查处理报告书》。

第三篇:安全事故及事故隐患报告制度

1、总则

1.1 为贯彻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事故隐患,加强各公司隐患管理,有效避免或减少职工工伤事故的发生,保障安全运营,特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所称事故隐患,是指各级单位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状态或管理制度上的缺陷。

1.3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及各子公司。

1.4 做好事故隐患检查、整改是每个单位和个人应尽的义务。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妨碍事故隐患检查、整改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劝阻、制止或者向公司相关部门投诉。

2、 事故隐患管理

2.1 事故隐患管理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治理”的原则,由各公司实施管理。 2.2 各公司实施事故隐患管理,应当做到:

(1)实行领导负责的逐级事故隐患管理责任制,公司燃气总监及子公司执行总经理全面负责本单位的事故隐患管理工作,其他领导负责分管业务范围内的事故隐患管理工作; (2)明确事故隐患管理机构和人员及其职责,负责日常事故隐患管理工作; (3)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规,健全事故隐患管理规章制度; (4)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知识教育;

(5)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各种事故隐患。 2.3 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公司应成立事故隐患管理小组。事故隐患管理小组由公司分管领导及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组成。

2.4 事故隐患管理小组应履行以下职责:

(1)掌握本单位重大事故隐患的分布、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程度,负责重大事故隐患的现场管理;

(2)制定应急计划,并报当地劳动行政等部门备案;

(3)进行安全教育,组织模拟重大事故发生时应采取的紧急处置措施,必要时组织救援设施、设备调配和人员疏散演习;

(4)随时掌握重大事故隐患的动态变化; (5)保持消防器材、救护用品完好有效。

2.5公司事业部和各子公司安全科应指导和督促各公司对事故隐患的管理,并负责在本系统内协调、组织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

2.6 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在集团公司领导下,组织、协调各公司做好事故隐患管理工作。 2.7 公司能源事业部负责对集团公司范围内内事故隐患管理实施监察,对重大事故隐患组织专家进行评估,经集团公司批准后,签发《重大事故隐患停产、停业整改通知书》。

2.8行政部等部门,应当将事故隐患管理宣传工作列入计划,面向集团公司宣传事故隐患治理和防范知识。

3、 事故隐患检查、报告、评估

3.1 各公司应教育职工熟悉、掌握本公司生产状况、工艺过程、各种职业危害因素、危险部位,教育职工在生产过程中提高预防危险意识,及时发现和报告各种事故隐患。

3.2 各公司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同时应用各种危险分析方法,如预先危险分析、故障危险分析、事故树分析、故障树分析等,认真查找各类事故隐患。

3.3 各公司应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制度。重大事故隐患应填写《重大事故隐患报告书》逐级上报。

3.4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1)隐患部位; (2)隐患类别; (3)隐患基本情况;

(4)主要危害(包括影响范围、影响程度、估计损失等); (5)整改措施;

(6)整改资金来源及其保障措施以及临时防范措施。

3.5 事故隐患根据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可能导致事故损失的程度分为三级:

特别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死亡1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的事故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死亡1人以上3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事故隐患。

3.6 事故隐患由集团公司能源事业部会同公司安全主管部门进行分级和组织评估。 3.7 经过评估和分级,一般事故隐患由本公司负责管理和组织整改,重大事故隐患由集团公司能源事业部负责管理和组织整改,对特别重大事故隐患管理按国家劳动部相关法规执行。 4 事故隐患整改

4.1 事故隐患整改实行公司负责的原则。各公司发现事故隐患要定措施、定人员、定时间,本单位、本部门能解决的不得推给上一级解决。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单位,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难以立即整改的,应采取防范、监控措施,并制定计划逐步加以解决。 4.2 集团公司能源事业部负责对各公司事故隐患整改情况的监督检查,定期公布特重大事故隐患检查及整改情况,对整改不力的公司应及时下达《特重大事故隐患监察指令书》,督促公司限期整改。

4.3 各公司接到《特重大事故隐患监察指令书》后,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尽快加以解决,并及时将整改情况反馈给集团公司能源事业部。

4.4 各公司因技术、财力、物力所限,对特重大事故隐患确实无力解决的,应将实际情况报告给发出《特重大事故隐患监察指令书》的部门,由发出监察指令的部门核实情况后,报集团研究提出处理意见。

4.5 事故隐患整改资金由各公司自行筹集,必要时可报请主管部门给予支持。 5 奖励与处罚

5.1 对及时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并立即采取措施,避免重大人身伤亡事故发生的公司和个人,由公司安全部核实后报请公司给予表彰和奖励。

5.2 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隐瞒不报的公司,应给予批评教育,并责令上报;对违反劳动保护规定、无视劳动保护监察指令,对事故隐患拖延不改、敷衍塞责,由集团公司能源事业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按集团公司相关规定给予行政和100-2000元的经济处罚,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的,应从重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对有关责任人员应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 附则

6.1 本规定由公司负责解释。 6.2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事故隐患报告整改制度

一、在安全巡查中,发现下列事故隐患和安全违法行为,应责成有关人员或相关单位当场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存档备查;

(一)将安全出口上锁、遮挡,或者占用、堆放物品影响疏散通道畅通的;

(二)违章使用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等违反禁令的;

(三)违章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场所的;

(四)消火栓、灭火器材被遮挡影响使用或者被挪作他用的;

(五)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开启状态,防火卷帘下堆放物品,影响使用的;

(六)无消防设施管理、值班人员和防火巡查人员的;

(七)违章关闭消防设施、切断消防电源的;

(八)其他可以当场改正的隐患和行为。

二、发现事故隐患,不能当场予以整改的,应发出整改通知书,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明确整改完成期限,并跟踪落实。

三、对于逾期未按要求完成整改的单位,社区安全巡查员应及时将情况上报街道安监办,由街道安监办执法监察人员依法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对于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社区安全巡查员应及时

向街道安监办、社区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

五、社区安全巡查组应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进行跟踪落实整改,确保安全隐患及时得到消除。

六、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督促生产经营单位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确保安全。

七、涉及特种设备、交通安全、建筑施工等安全事故隐患,应收集有关信息,通过“大综管”平台及时书面移交相关职能部门处理。

第五篇:重大事故隐患“双报告”制度

一、 主要目的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特制定此制度。

二、 主要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对重大隐患事故的报告工作。

三、 主要依据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2007第16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2016年12月9日

四、 主要职责

1. 公司安全生产部门负责本公司重大隐患上报工作; 2. 生产部负责公司重大事故隐患排查的建档和监控; 3. 各岗位人员根据自己的职责,在日常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工作中,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进行整改,自己不能整改的要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

五、 主要内容

1.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以下统称为事故隐患)是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对于预防特大安全事故有中央的意义。

2. 事故隐患按照危害和整改难度分为两个级别: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2.1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2.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公司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3. “双报告”制度是指定期将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安全隐患治理情况报告给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公司职代会。 4.公司应按照安全生产法和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规定,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并定期进行修订完善,并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进行备案。

5.公司各部门人员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后,要第一时间向公司总经理汇报并公示,如依靠公司力量暂时不能处理的安全隐患要立即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进行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重大隐患的名称、时间、内容、现状、管控措施、形成原因、排查人员、可能影响的范围、可能造成的伤亡情况、可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按照隐患排查治理“五落实”的要求制定的整改方案等内容。

6.由公司安全生产部门应每季度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并经企业负责人签字上报。 7.公司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后,应及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隐患排查治理、复查验收等情况,及时销号,实现“闭环”管理。

8.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定期向本单位职代会报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修订和执行情况、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安全生产现状、职业危害程度及其整改治理进度,劳动保护技术措施、辅助措施实施情况及安全经费投入使用情况、以及公司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因素进行告知及辨识预防相关知识和其他应报告的相关事项,坚决遏制安全事故发生。

9.公司各级部门相关负责人要将重大安全隐患“双报告”工作纳入日常安全生产检查工作重点,发现及时汇报并跟踪整改销号,对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不力的部门或个人,以及因工作失职造成安全事故发生或经济损失较大的,根据影响后果采取经济处理、撤职等处分,严重失职者造成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0.公司要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和危害辨识。针对高危工艺、设备、物品、场所和岗位,建立分级管控制度,制定落实安全操作规程。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观念,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重大隐患治理情况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企业职代会“双报告”,实行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三同时”制度。大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现安全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的标准化。开展经常性的应急演练和人员避险自救培训,着力提升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上一篇:施工文档资料管理措施下一篇:施工招标评标报告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