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工具

2023-04-06

第一篇: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工具

信息技术工具的创新应用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在新时代遇到的挑战较之从前更甚,采取多样性教学设计已成为业界共识。本文拟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多样性的重点和难点出发,列举并挖掘教学设计多样性的多种渠道和方式,通过对教学设计效果的科学评估促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良性循环。

1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多样性的重点和难点 现如今,信息化早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发展方向,电脑计算机作为信息化最主要的工具也成为生活中丝毫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培养初中生熟悉信息技术的基础应用既是国家对青少年素质提升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初中生和学生家长对初中生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求。目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采取多样性设计的重点在于,要让学生在多样性的学习过程中提高接收并运用知识的速度,通过多样性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学习兴趣,争取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有所辅助。然而,多样性教学设计在现实教学实践中并非一帆风顺,往往存在诸多难点,信息技术教师有时被迫放弃教学设计的多样性,不得不采取最传统但效果不甚理想的教学方式。当然,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校领导对初中信息技术教育重视不够,认为不如语数外等主要学科重要,忽略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关注和倾入。其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缺乏对信息技术学科建设的资金人力投入,信息技术教学本身就需要更多资金准备更多的高新设备,多样性教学也大多依赖这些设备实现。第三,初中生及家长自身严重低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和前瞻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多样性对于学生事倍功半,对于教师则磨损其教学热情和创造力。

2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多样性的渠道和方式 2.1设置巧妙悬念,增强探究动力 以往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师一般采取和其他学科相同的教学方式,直接向学生讲授相关知识,学生在听取知识后上机练习,如此一来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属于被动学习,而非主动学习。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可能压制学生的个性特点,磨灭某些天赋倾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同时大多数学生会越来越觉得这门课程枯燥无趣,很难实现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初始目的。我们可以在教学设计中设置巧妙的悬念,增强学生对悬念的探究动力,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学内容的好奇心,这样学生学习到的课程内容才能真实有效。采用这一方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将会有效并且久长。 2.2注重学生层级,实施不同教学

作为初中教育者,我们面临不能更改的一个现状:即使同样上课听课,作业考试,不同学生的课堂效果和成绩都是有差别的。尤其是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与现实中信息技术工具必须紧密结合,而不能只停留在书本学习,这就与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学习态度等密切相关。在使用一贯制相同课程教学设计的情况下,面对所有学生都安排相同的教学进度和内容,肯定出现有人吃不饱、有人吃不了的现象[1]。我们不能逃避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而应该正面这种差别,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尽可能地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利用这一课程并非中考科目的优势,贯彻因材施教的方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有所得并有所期待。

2.3激发学习兴趣,引领快乐学习

初中生的特殊年龄阶段对应其特殊的表现特点,初中生对于新知识有较高的接受和学习能力,同时又具有较为旺盛的求知欲。在日常教学设计中,我们必须注意利用初中生的这一特点,注重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中考科目学习之外,学习到自己感兴趣且具有知识性的课程。寓教学于乐,寓学习于乐,营造信息技术教学的快乐氛围。在教学设计中融入相关游戏,使学生能在游戏中伴随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2]。 2.4选择适当媒介,营造良好效果 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选择和使用适当的媒介,当然可以帮助我们将教学思想和内容展现出来,帮助学生对教学有更好的理解和运用,使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都得到提升。现如今,现代教育的大环境中充满信息技术的存在,在此状况下,我们必须紧抓技术的脉搏,丝毫不能放弃对现代教育手段的利用,对课堂效率的提升不能有丝毫迟疑。信息技术教学媒介一般涵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通常可见的是电脑、投影仪、展台、电子白板和与互联网的互通;软件常见的则是多媒体课件、系列办公软件、可以与学生端机器互通并实现控制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等。根据教学设计的进度和内容不同,我们可以考虑选择使用不同的教学媒介,以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充分挖掘这些教学媒介硬件和软件的作用和优点,使教师对教学设计的灵活运用和对教学媒介的使用高度融合,整体优化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实现事半功倍。 2.5注重启发引导,寻求健康发展

信息技术一方面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成为成长中的拦路虎。尤其是不良的游戏和网页等,有可能影响学生走上歧途。所以,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必须注意对学生的人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和培养[3],争取启发学生拥有健康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波涛中掌好自己前行的舵,善于正确利用信息技术,而非被信息技术利用引入歧途。

3注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多样性的效果评估 多样性教学设计完成后,对教学设计的效果评估并非无关紧要。作为教学本身的延伸和巩固,教学效果评估是用来衡量教学设计全程和效果的手段,对教学设计的真实价值做出论断。需要注意的是,对多样性教学设计的评估,不但要重视教学设计采用的方法能不能实现期待的效果和课堂表现,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评测,包括学生对多样性教学设计的回应,对自身学习效果是否认可等等,综合评估多样性教学设计的教学效果。在多样性教学设计的前期、中期、后期,对教学设计的评估要一贯到底,从中随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设计的实践,总结运用经验,为以后多样性教学设计的开展提供宝贵的素材[4]。

第二篇:信息技术《有趣的绘画工具》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有趣的绘画工具》是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下)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它是教材关于金山画王2002画图知识的初步认识,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金山画王中一些基本操作工具的运用,重点是掌握利用金山画王2002画板下的9种工具的基础操作及利用工具画图。新的工具的学习与使用,对学生充满着挑战,能够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产生一种求知与创作的冲动。正是这种冲动,也导致了学生内心理想与实际技能的不平衡。因此,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和创作的欲望极其强烈。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就是学生探究的动力和起点。基于此点,从信息课本身的学科特点出发,结合学科课程整合理念,我设计了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各种工具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思维能力,自我创新能力,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拓展信息技术课,只教电脑操作狭隘的课程局面。争取把更多的信息纳入到我们信息课程体系中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使学生发现美,感觉美,创造美。让他们在无数的失败中寻找成功,感受成功的快乐。 从内容层面出发,对具备一定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等主要学习方式完成,同时结束教师适当个别指导。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熟悉和掌握画板下 工具的操作。掌握对工具的综合运用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无数的失败中,寻找并且体验成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悉和掌握画板下9种工具的操作。 难点:对油漆桶的正确用法。

四、教法阐述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设置一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工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创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提高课堂40分钟的战斗力与生命力。

五、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分析体验---接受任务——合作探究——综合运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发展能力,训练思维。

六、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情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三)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情 首先展示一个美丽的电子画展情境,展示的是一幅颜色多彩较为简易的作品小胖熊。让学生通过已有生活体验发表自己的评价,认识到电子画展中的作品,美丽而不复杂,让他们感到有成功的希望。这时教师抓住时机提出任务:画一幅同样的画。紧接着教师问:画这样的一幅图,你要用金山画王里的什么去画呢?学生会说:用笔。教师:到底用哪些工具呢?都是我们今天探索的内容。 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提出明确的任务,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本环节分两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 选择画板下面,多种不同的工具,不同的颜色去画小胖熊。

1、同桌学生合作,共同完成。有问题一起讨论,或问老师。

2、交流评价学生作品,教师肯定学生的成绩。着重汇报学生对工具的选择使用,如铅笔、喷枪、麦克笔、刷子、橡皮等。针对学生的汇报,教师则加以适当引导,并提出问题。比如:用刷子画小熊的身体,一不小心刷得太多了,怎么办?如何去克服?这样就顺其自然带出了,对笔头粗细的用法和橡皮的用法了。

3、克服难点,在学生汇报到如何画背景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尤其显得重要。可让学生体会到背景很大,一笔一笔地画,太麻烦。在选用了油漆桶时,则注意让学生观察界面的变化,有出现了三个椭圆形按钮和正方形按钮。这时,让同学们再动手试试这四个按钮的作用。再汇报结果。特别强调,用油漆桶也可以用各种图案作为背景。

4、查漏补缺。在画小熊的过程中,哪些工具还没用到的?同桌合作试试看,会用吗?

5、汇报这些工具的用法。 这一环节是课堂重点部分,因此,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整合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索",教师通过课程整合后的优点,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在不断的失败中寻找和体验成功,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同时使用优越有效的也是信息技术学科所特有的激励制度,为任务驱动法注入又一推动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积极性。 第二层次:

1、教师指出学生画面内容的不协调性,结合学生已受过的美术教育,展开想象。画出更加美丽可爱的小熊,特别是背景。

2、学生自我创作,教师巡回指导。(为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分层教学:操作技能比较熟练者为a等,操作基础薄弱者为b等,a等学生可让其充分自主学习,b等学生教师可适当进行个别指导。)

3、集体讨论交流、评价,优胜者发放奖品。 分层教学的运用,使得全体学生得到发展,提高自身操作水平。(即分层教学的策略和效果)。

(三) 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1)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各自选择几种自己喜欢的工具说说其中的用途。 (2)教师帮助学生输理知识,归纳总结。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七、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学科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教师的讲授作用与引导、启发作用。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利用网络学习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3、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4、在体验感受中学习。这节课中很“放”地让学生探究工具的用法,在探究中,学生肯定会有许多失败。正是在失败中,找到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5、分层教学的实施。怎样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不同对象分别对待)

第三篇:信息技术工具的创新应用软件介绍、应用方法、策略与成效

PowerPoint的介绍、应用方法、策略与成效

课件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理念走入了课堂教学中,课件教学省时多变优势,加大课堂容量,增强信息反馈,提高了练习技能,把课堂空间真正还给了学生。上课时教师轻松,容易控制上课进程,在制作PPT的时候,有时候需要对PPT进行编辑,比如添加新的幻灯片,比如复制。移动已有的幻灯片,现在将介绍PPT插入、复制和移动幻灯片的方法。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和声音等对象。

ppt插入幻灯片简易操作:

① 新建幻灯片-功能区命令法。单击功能区上的“插入”,在展开的选项卡中选择“新幻灯片”。

② 新建幻灯片-快捷菜单命令法。选择一张幻灯片,然后单击鼠标右键,就会弹出一个快捷菜单,在快捷菜单中找到“新幻片灯”选项,点击即可。

ppt复制幻灯片简易操作:

① 复制幻灯片—功能区复制法。这个和上述增加幻灯片不同的是,它是点击功能区上的“编辑”键,在展开的菜单中选择复制。然后将鼠标的光标移到需要粘贴的位置,单击“粘贴”选项即可完成复制粘贴了。

② 复制幻灯片-快捷菜单法。选定所需要复制的幻灯片,然后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复制”这一选项,接下来和上面的粘贴法一致即可。

ppt移动幻灯片简易操作:

① 移动幻灯片同样有三种方法,一是单击功能键上的“编辑”,在展开的选项卡中选择“剪切”,然后按照上述方法在所需的位置进行粘贴即可。 ② 选择所需要移动的幻灯片,然后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剪切”这一功能,然后再“粘贴”即可。

③ 直接选择幻灯片,鼠标拖至合适的地就松开即可。

PPT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简易操作:

① 在要出现声音的第一张幻灯片中单击主菜单“插入/影片中的声音/文件中的声音(或剪辑库中的声音等)”,选择一声音文件,在弹出的对话框“是否需要在幻灯片放映时自动播放声音”中选择“是”,在幻灯片上显示一喇叭图标。

② 右击该喇叭图标,选择“自定义动画”中的“多媒体设置”项,选择“按动画顺序播放”,播放时“继续幻灯片放映”,停止播放在“5张幻灯片后”。

③单击“其他选项”,选择“循环播放,直到停止”。

ppt灯片中插入图片简易操作:

① 打开PowerPoint软件,点击“插入”→“图片”→“新建相册”,在弹出的【相册】窗口中选择“文件/磁盘”,选择本地磁盘中需要批量插入的所有图片,点击“插入”。 ②

在新弹出来的【相册】窗口中,设置好各类参数,尤其重要的是“图片版式”和“相框形状”的设置,这里以将“图片版式”设置为“1张图片”,“相框形状”设置为“圆角矩形”为例。

③ 这时,你批量插入的图片已经以美观而简洁的相册形式出现了;你可以选择在首张幻灯片设置相册的名称,以及背景颜色等个性特征。

第四篇:《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教学反思

这是我实习期间上的第四节新课,我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教学目标是什么,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为什么?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体验“智能鼠标输入汉字”和“与小i机器人聊天”的实践活动,了解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感受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实际应用价值。上完这节课后,我的教学目标中“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的目标没有达到,因为当学生实践活动开始前,我没有明确布置要思考的问题,所以学生在与小i机器人进行聊天时,只顾着兴奋地聊天,而没有认真去思考问题,在后边我进行机器理解自然语言的基本过程的讲解中,学生可能还是沉浸在刚才与机器人聊天的兴奋中几乎听不进去,导致这部分的教学效果很低,教学目标没有达到。

二、今天的教学对学生都有哪些帮助?举例说明。

首先,让学生感受到了身边智能工具处理信息的过程和基本原理,例如智能鼠标输入汉字的一般过程是:包括样本采集、信息的数字化、预处理、数据特征的提取、与标准模式进行比较、分类识别等。

另外,让学生明确了智能工具处理信息的结果不是100%正确的,它具有不确定性,如智能鼠标输入汉字的识别率不是100%,但是对人类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残疾人士;自然语言理解也不是完全准确,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和多义性。

三、今天的教学内容是否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为什么?

今天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因为人工智能是一个新和热的研究领域,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践感受了模式识别技术、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的具体应用,也了解了相关原理。除此之外,人工智能还广泛应用于机器证明、专家系统、自动程序设计、人工神经网络、智能代理等领域。通过一节课的时间,不可能掌握所有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使用方法,只是对人工智能领域做一个粗浅的涉猎,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人工智能的兴趣,有可能有的学生大学时就会学习这个专业,为人工智能这个领域做出贡献。

四、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进行了哪些教学活动?优缺点各是什么?

这节课我采用了观摩教学法、活动实践探究法和互动探究法。

1、观摩教学法:学生欣赏《机械公敌》视频片段,优点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课堂的气氛,缺点是学生会更用更多精力关注看视频里的具体内容,而思考问题的注意力就会减少很多。

2、活动实践探究法:学生进行“智能鼠标输入汉字”和“与小i机器人聊天”的实践活动,优点是学生可以自己实践,亲身体验智能工具处理信息的过程,缺点是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给予指导,否则学生会漫无目的去实践,可能会偏离实践的方向。

3、互动探究法: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实践的结果及讨论交流教师提出的思考问题,优点是可以集思广益,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缺点是个别学生会投机取巧,不认真参与讨论。

五、对我将来教学的启示

首先,自己一定要对所讲的内容很熟悉,多看多练几遍,要做到讲课时脱稿,做到胸有成竹。讲课时不要一直站在同样的位置,更忌讳站在讲台上一直不走动,做到从容,适当地走到教室中间去讲,这样也可以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另外,对于学生的纪律问题,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只有在一个良好的纪律环境下,你才可以进行正常教学,否则后边的都无法进行下去。可以想一些办法来管纪律,比如简单常见的叫学生回答问题,集中他们的注意力等。其他的办法也可以请教其他教师或同事,还有在自己的教学中逐渐积累经验,来实现维护良好纪律的目标。

最后,在讲授具体内容时,不能只管自己一直往讲,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接受情况和反应,如果学生有理解困难,教师要及时给予解释,这时候不一定要必须按照自己原先设计的教学过程来进行,因为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为了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和归宿,如果学生在上完课后,没有任何收获,那么这样的教学亦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遗憾的艺术,这个路程对我来说才即将开始,我知道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这个过程中会有喜悦,会有失落,会有收获,会有困难„„ 不管怎么样,我一定会努力做一名优秀的老师!加油!

第五篇:《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教学设计

洛南县石坡中学李斌

一、教材依据

1、模块:高中信息技术基础

2、年级:高中一年级

3、教材内容: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第二节“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

4、建议课时:1学时

二、设计思想

1、指导思想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实践活动,讨论交流,了解人工智能这一前沿技术,体验智能工具的智能性以及其实用价值,引导学生对未来智能事业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

2、设计理念

感受信息智能处理的魅力,能客观评价信息智能处理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变化,激发起学习探索人工智能知识的热情和愿望,为学生今后选修“人工智能”打下基础。

3、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只是要求学生在使用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智能信息处理的过程,并对其形成一个感性的认识。

4、学情分析

作为高中生,好奇和强烈的求知欲对学习本课来说是很好的前提。同时通过前面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他们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能,具备根据任务需求,操作工具软件来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技能,并且同时得到情感的熏陶。

1、知识技能目标

①了解智能信息处理的工作过程。

②了解智能信息处理的工作原理。

③感受智能信息处理的应用价值。

2、过程方法目标

①掌握几种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使用方法(手写版输入文字、翻译软件、QQ机器人对话)。 ②掌握“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情感态度目标

①在实践活动中领略智能信息处理的智能性 ,形成对人工智能这一前沿技术的热爱与探索的希望。

②在应用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过程中体验人工智能这一前沿技术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 1 -

③认识到人工智能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需要更多的人为之艰苦奋斗,为人类带来更大的价值。4.现代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投影机和网络机房,教师讲,学生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工作过程、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价值,感受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对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

2、难点:

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实践,交流讨论,最终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计划使用设备、资源有以下: (1)软件:翻译软件、腾讯软件。

(2)硬件:手写板,扫描仪,带手写功能的手机。

(3)其它:在线翻译网站资源,英汉翻译练习资料,教学内容演示文稿。(4)教学实施环境要求:多媒体电子教室转播系统或投影仪,具备上网条件。

五、教学过程 1.教学内容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工作过程、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价值,感受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对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

2、教学方法设计

本节教学主题是用部分智能工具处理信息,目标是体验其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客观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培养正确的科学技术应用观。由于地处信息技术应用欠广泛应用的地区,学生对生活中智能信息处理的工具和环境接触很少,所以教学内容不易过深,过多,重在体验,感悟、兴趣激发。

针对以上因素,本节采用了“情境引入→操作体验→了解原理→应用展望”的线索组织,通过学生的三个活动,教师的讲述和学生思考,完成教学目标。

3、教学途径

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① 情境设置欣赏机器人短片,让学生感受智能信息处理的魅力,感受科技无穷的力量,在情感上对学生有所触动后,引入第一个学习探究活动:尝试使用“手写板”和“扫描仪”输入文字。

②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介绍(学习与活动一):

在第一活动结束后,介绍“手写板”的工作方式,人工智能的几大领域。在最后介绍“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时,引出第二个学习活动:“使用翻译软件或教师提供的在线翻译网站资

源进行英汉文本的互译”。

③ 教学内容第二部分介绍(学习与活动二):

在第二个活动结束后,介绍“翻译软件”的工作方式,信息智能处理工具的特点。④(第三个活动):

学生利用最熟悉的上网软件“腾讯QQ”,带着问题与QQ机器人聊天。在智能处理工具的使用过程中感受其趣味性和喜悦。⑤(讨论、总结):

以问题讨论方式,让学生能客观地评价信息智能处理工具。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学习选修“人工智能”的兴趣。

4、学生上机需要完成三个任务:

(1)观察教师如何使用“手写板”和“扫描仪”输入文字。体会与使用键盘输入的不同。 (2)利用翻译软件或根据教师提供的在线翻译网站功能,使用英汉互译功能。 (3)使用熟悉的腾讯软件与QQ机器人聊天,观察与真人聊天的区别。

5、教学过程

六、教学反思

构建情境,引入新知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因素。

残疾女孩田甜的作品展示和她自强不息学习的精神在情感上触动学生,她用嘴咬着绑着手写笔操作电脑的方式更能震撼学生的心灵,自然过渡到体验使用手写板输入的探究活动中。认识、过程,情感三者有机结合,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学生对flash感兴趣,对某些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如扫描仪,手写板的使用,活动设置应该更巧妙合理。

上一篇: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答案下一篇:小学教务工作计划秋季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