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环保法庭的困境与破解

2022-09-10

一、我国环保法庭的发展历程

我国环保法庭的初次出现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 武汉市桥口区法院最先设立了环保法庭试点, 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存在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国正式开展对环境司法专门化道路的研究是在2007年, 贵州省清镇市人民法院在众人的期盼中成立了第一家环保法庭, 专门受理环境案件。此后, 环保法庭的数量快速增长。2014年是环保法庭发展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 最高人民法院经过多次研究讨论决定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 我国的环境案件审判工作步入了新阶段。2015年, 最高法院召开了第一届全国环境资源司法审判工作会议, 总结了近年来发生的重大环境污染案件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设立了首批审判实践基地。此外, 多地法院还选调各庭审判业务骨干充实环境资源审判庭, 为环保法庭充分发挥其作用奠定基础。

二、我国环保法庭当前存在的困境

(一) 案件来源不足

近年来环境污染事件高频率发生, 但承载着众多期盼的环保法庭却遭遇无案可审的尴尬处境。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原告法律知识有限不懂得怎样保护和留存证据;环境诉讼中原告起诉需承担高额的诉讼费、鉴定费及律师费用, 这对诉讼主体的经济实力要求非常高, 高额的费用让多数人望而却步;最后, 对于大多数公民而言, 他们长期在使用免费的公共资源, 容易忽视对环境资源的保护, 除非他们周围的环境恶化严重危及他们的生活时,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才会想到维权, 这都导致环保法庭案件来源不足, 成为制约我国环保法庭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 审判人员的专业性不强

生态环境案件涉及诸多的法律权利与义务, 同时还涉及环境科学领域, 对于污染源、污染程度以及由此可能导致的二次危害等方面的认定都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来辅助进行分析, 这就对审判人员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当下由于环境案件数量有限, 我国环保法庭的法官缺乏审理经验及专业知识, 很难满足日益复杂的环境案件的审理需要。

(三) 管辖问题

就地域管辖而言, 环境案件的一个突出特点在于其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 因此就某一具体的环境案件而言, 到底由哪一方法院管辖, 成为诸多享有管辖权的法院的争议焦点。就级别管辖来说, 上下级法院案件对接制度存在问题, 我国环保法庭大多集中于基层人民法院, 虽然2014年7月, 最高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厅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环保法庭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但中、高级人民法院缺少环保法庭的情况仍应改善。

(四) 鉴定机构缺乏中立性

环境案件中, 对于污染源的确定、污染程度及范围等问题都需要专业的环境鉴定机构进行科学严谨的鉴定, 但是目前我国具有鉴定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数量较少。其次, 大多数环保检测机构与环保局属于隶属关系, 不具备中立性, 其提供的数据可能存在一些偏私, 这不仅会影响司法审判机关审理案件的效率, 还会影响案件审判结果的公正性。

三、我国环保法庭困境的破解途径

(一) 理念层面

1.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针对广大排污企业要通过教育宣传的方法促使其充分了解国家的环保政策并全面落实到实际的生产工作中, 提升其责任承担意识;针对广大社会群众, 要深入其中进行法治宣传, 使其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强化诉讼维权的意识, 配合媒体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监督力量;针对国家司法行政人员要更加注重法制宣传, 通过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 督促审判人员及环保部门执法人员依法履职、严格执法。

2. 改进环保司法理念

在当前环境条件恶化、环境案件频发的情况下, 必须对环保司法理念加以改进。司法机关要主动进行事前调查研究, 增强环保司法的前瞻性;要健全事中的审查机制, 保证环保司法的合法性;要完善事后的监督体系, 确保环保执法到位。

(二) 司法层面

1. 提高环境司法专业化水平

针对中国环境司法队伍的现状, 应着力从充实审判人员及推进环境专家委员会制度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从审判人员的业务知识着手, 对缺乏环境法相关知识的法官进行集中培训, 采用测试的方式不定期检验其能力, 促使审判人员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与见解;另一方面从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士中选拔优秀者进入法院, 成立专家委员会辅助审判人员, 形成合理的审判人才结构, 保障判决公正合理。

2. 减轻起诉主体的负担

为减轻起诉主体的负担, 鼓励被侵权者维护自己及其亲属的合法环境权益, 可以制定以下利民措施:对于公民个人提起的环境诉讼, 在特殊情况下经合议庭同意可以允许在案件审判结束后交纳有关诉讼费用, 避免原告因无法及时交纳费用而不能提起诉讼;在原告败诉时, 也可以适当减少费用, 缓解对当事人造成经济压力。

3. 明确环保法庭受案范围

为提高环境司法的普遍适用性, 可以在全国或各地区明确环保法庭的受案范围, 既可以避免法院人员耗费精力对案件进行筛选, 也可以方便当事人选择诉讼种类。在明确受案范围的问题上, 可以借鉴国外环境审判组织的经验, 例如澳大利亚《土地与环境法》第22章赋予了土地和环境法院明确的受案范围。

4. 健全和完善管辖体系

健全级别管辖, 就是要在法院系统中从上到下均设立环保法庭, 解决上下级法院案件无法对接致使案件无人受理的问题。其中中级人民法院环保法庭受理较为复杂的案件;高级人民法院环保法庭主要审理本辖区内的重大复杂疑难及同其他省存在管辖争议的案件;最高院环境资源审判庭主要受理在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环境案件, 所做判决具有宏观指导意义。

健全地域管辖, 首先在选择基层人民法院设立环保法庭问题上要考虑以下几点:该地环境案件发生的频率、环境污染程度、是否存在具有达到相应要求的审判机构和人员。在环境纠纷较多、污染较为严重具有相应的经济实力和司法能力的县一级的基层法院设立环保法庭, 最大程度的节约司法成本。其次, 对于存在关联的环境案件可集中于某特定法院环保法庭进行, 提高司法资源利用率。

5. 组建中立的环境监测、鉴定机构

为保证审判人员能获得公正无误的鉴定报告, 可以组建中立的环境鉴定机构和监测机构, 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 法院可以与大学实验室合作, 建立专属法院管辖的环境鉴定监测机构, 最大程度保证鉴定结果的公正性;第二, 环保法庭要健全鉴定监测机制, 保证鉴定监测过程的合法性、有序性;第三, 在不侵害国家、集体及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的情况下将鉴定意见书、鉴定人员名单公开, 便于双方当事人提出异议, 最大程度的维护当事人的权益。

三、结语

从目前来看, 环境法庭的初步建立, 在环境治理方面确有一些成效, 但联系我国的司法现状, 环保法庭仍是一个新兴事物, 其各项机制有待完善。在今后的一段时期, 我们需立足国情, 以实事求是为原则, 在吸收和借鉴域外司法与立法经验的基础上, 健全我国环保法庭配套机制, 构建我国环保法庭的“理想图景”, 为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筑起最坚固的城墙。

摘要: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现象愈发严重, 这让我们意识到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依赖于环境司法, 设立环保法庭是推进司法改革的必然要求, 本文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了当下我国环保法庭的困境与破解途径。

关键词:环保法庭,环境诉讼,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 赵苹苹, 环保法庭设置研究[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2, (06) :32.

[2] 杨华, 环境法庭设立的应然性与实然性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 2009, (03) :27.

[3] 许玲, 周琪雪, 王瑜瑾.我国环境法庭建设现状及分析[A]].许玲.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2009.

[4] 丁晓华.澳大利亚的土地环境法院[J]法治论丛, 2005, (02) :66.

[5] 徐平, 朱志炜, 杨朝霞.论我国环境法庭的困境与出路[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04) :95.

上一篇:独立学院基层党组织在推动教学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下一篇:加油站安全监控与应急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