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自杀现象

2022-08-22

第一篇:浅析大学生自杀现象

关于大学生自杀现象的调研报告[定稿]

关于大学生自杀现象及预防的调研报告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通过仔细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与

大学生本身有很大的关系,但也不能排除大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对其的重要影响。从现有的

案例分析,导致大学生自杀的因素有多种。包括学习压力、生活压力、情感压力、就业压力、

心理疾病及精神障碍等。本文主要结合大量实证调查分析,探讨大学生自杀的规律性以及原

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自杀原因预防

前言:自杀是一种主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的手段多种多样,

如跳楼、割脉、上吊、服毒等等。但其共同特征是这些手段具有极强的毁灭性。

自杀是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与人类社会的伦理规则相违背,也与自然规则相违背。近年

来,我国大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成熟,很容易

走上轻生的道路,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打击。因此,分析大学生自杀原因,寻求解决大

学生自杀方法,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具有十分重要要的意义。因此,该调研报告主要

研究分析大学生自杀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预防策略。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提高,受教育的机会也越

来越多,各类大学也日益增多,大学生也变得越来越普遍。然而,大学生自杀现象也随之出

现并日趋增加。从心理的角度来讲,自杀就是心理危机最强烈的一种表现。由于大学生自身

心理素质不够好,害怕承担后果。从而容易产生偏激的想法,导致自杀现象成出不穷。从各

个大学生自杀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原因主要归结为三个:精神障碍、性格偏差和应激

因素。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这是由于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而引起的。虽然大学生正处在即

将走向社会和独立的阶段,但在一些方面还不是很成熟,特别在心理上。大学生的承受能力

还不是很好,所以容易选择自杀这种逃避现实的方法。

一、大学生自杀现象概述

从媒体报道来看,大学生自杀事件近年来不断攀升。中国大学生自杀的案例,从2002

年起就不停攀升。中国媒体报道的数据显示:2002年大学生自杀案是27起;2004年为68

①起;2005年为116起;2006年130起,发生自杀案件的中国大学超过100所。另据南京

危机干预中心对部分高校的调查显示,大学生自杀率约为20/10万,比全国自杀率高出一倍。

②从2007年至2010年的一些案例来看,大学生自杀的情况也触目惊心。如:2007年5月

14日,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科研楼一大二男生、院学生会副主席坠楼身亡;次日,即2007

年5月15日北京师范大学科技楼11楼一研三女生跳楼身亡,导师正是著名学者于丹;2007

年5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宜园3号学生宿舍北侧楼,一名女博士生跳楼身亡;同日,武

汉大学工学部17舍一国贸专业大四女生跳楼身亡;2008年6月29日南通大学大四一男生

跳楼自杀;2009年4月14日,中国传媒大学一男一女两名学生,先后从靠近北门的47号

宿舍楼(静思苑)13层坠楼身亡;2009年5月14日,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工商管理专业

一男生跳楼自杀身亡;2010年4月16日,浙江工商大学一大四男生喝农药自杀;2010年6

③月11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一大三女生跳楼自杀„„

从相关案例来看,大学生自杀有如下几个特点:

1、多发性。大学生自杀事件相当频繁,媒体报道不断出现。

2、季节性。大学生自杀呈现一定的季节性特点。从案例中可看出

4、

5、6月份是

大学生自杀的高峰季节。

3、原因多样性。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有很多,如学习压力过大,就业压力过大,感

情遭遇挫折等。具体原因下文会有具体分析。

这些数据和案例都反应出了我国大学生自杀情况的严重性。因此,不由令人深思,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么多的大学生会选择轻视自己生命的行为,做出如此不负责任的决定?如何防止大学生走上极端道路?如何预防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发生?已经成为现在每个人要去深思的问题,同时也更值得社会对此反思。

二、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多种多样,但这些原因大致可以两种:外部原因和内边原因。

(一)外部原因

外部原因主要是指除了大学生自身以外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来自于学校、家庭和社会。主要包括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就业压力和情感压力等。

1、学习压力

由于国家实行的义务教育政策,几乎所有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因此,在孩子的初学阶段,就已经有了很激烈的竞争。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在众多人中脱颖而出,从小就将孩子送到各补习班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使得孩子没有了玩耍的时间,让他们的童年没有了欢乐和自由。因此,只知道机械的学习,不断地做练习。把超越他人,考上重点大学当成了最终目标,于是天天埋头于书本,只为了金榜提名那一刻。想着进入大学就有了休息和放松的时间。所以在此之前,拼命的努力学习,为了父母的期望同是为了自己能好好放松。当他们如愿以偿的进入了大学,以为可以有时间休息的时侯。大学里存在的一些硬性指标,如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等和一些学校对于课程补考的严格的要求。是一些大学生无法忍受过于繁重的学业压力,走上了自杀的道路。

2、生活压力

由于我国人们物质生活水平还不高,一些家庭为了背负子女的学费,使全家生活陷入困境。一般来说,大学生没有经济收入,经济来源都依靠于父母,在生活上会比较拮据。因此,有些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打工、家教、促销、获取奖学金等手段获得一些微薄的收入,但这些对整个大学期间的开销来说是杯水车薪,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对一些来自山区和农村的大学生来说,很艰难的忍受着沉重的生活压力。由于一些大学生无法忍受这些压力,又不想给父母带来更大的负担,于是起了轻生的念头,走上绝路。

3、就业压力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越办越好。各类大学招越来越多,大学生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大学生已经不在是人们眼中的天之骄子,大学生毕业后必须到人才市场寻找就业机会,接受企业的苛刻条件。从当前情况来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相当大。由于社会就业岗位还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因此,一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巨大的压力,从而出现轻生的念头。

4、情感压力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早恋对于大学生已经不是新鲜的事。但是大学生的人生观、恋爱观还不是很成熟,大学生情侣之间的感情变数很大,关系并不稳定。由于大学生在恋爱的观念、态度以及方法上存在误区,一旦陷入了恋爱的困境,很容易产生心理冲突,甚至出现自杀现象。

(二)内部原因

除了存在的外部原因,大学生自杀还与其自身的一些因素有关。这些属于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内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心理承受能力弱

由于大学生还没有进入社会,缺乏社会经验,心理发育还不成熟。这是造成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当上文中论述的大学生自杀的外部原因与心理承受能力弱这一因素相结合,就会使大学生压力过大,产生了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甚至会让大学生有了

轻生的念头,选择自杀的道路。

2、心理疾病或精神障碍

心理疾病、精神障碍是造成患者自杀的重要原因。这些的表现有多种多样,如:抑郁、自卑、孤僻、焦虑、烦躁、消极等等,都有可能诱发自杀行为。由于我国长期一段时间只关注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就业情况,忽略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因此很多大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生活还会导致一些悲剧的发生。

3、人际关系受挫

由于大学生年纪轻,求知欲强,在人际交往方面有着迫切需求,希望能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认可。但是就人际关系本身来讲也是一门学问。大学生由于涉世未深,在人际交往中很难处理好与他人的际关系。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挫折很容易使大学生陷入懊恼和沮丧的情绪中,从而引起一些不好的后果。

三、大学生自杀的心理过程分析

自杀有着非常复杂的原因,无论何种原因都是在心理机制的推波助澜下才能影响大学生的情绪。一般来讲,大学生的自杀行为受制于其心理。

自杀的心理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杀动机的形成。有些大学生在遇到挫折或打击时,为了逃避现实,会把自杀作为寻求解脱的手段。例如,在调查到的案例中,有些大学生因为不能通过学校的各种等级考试而自感压力过大,生活毫无意义,便选择以自杀的方式来作为解脱。还有些大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自感对不起父母和亲友,在强烈的自责心理驱使下采取自杀的行为。还有些大学生把自杀作为了报复的手段,从而使有关的人感到不安、内疚和后悔。

第二阶段,心理矛盾冲突。自杀动机产生后,求生的本能会让自杀者陷入生和死的矛盾冲突中,难以作出决定。此时,自杀者经常会有意无意的谈论起与自杀有关的话题,暗示自杀,从而表现出直接或间接的自杀意图。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些都是自杀者为引起别人的注意和帮助而发出的信号。如果能及时得到他人的关注或在他人的帮助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往往自杀者就会减轻或打消自杀的念头。这也是预防和救助自杀行为的心理基础。

第三阶段,自杀者平静阶段。自杀者从困扰中解脱出来,情绪会有所好转,抑郁减轻,恢复平静,不在谈论或暗示自杀。周围人以为他的心理状态好转了,因此放松了警惕。但这往往是自杀态度坚定不移的一种表现。目的很可能是为了摆脱旁人对其自杀行为的阻碍和干扰。

四、大学生自杀行为的预防对策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自杀有着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造成了许多大学生选择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美国自杀协会主席希尼亚帕佛认为:“防止自杀最好的办法不是注意自杀本身,而是应当更广泛地注意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自 杀的发生„„。”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自杀者在自杀前都会有意或无意地表现出明显的异常行为,如独处,沉默寡言,生活规律紊乱,情绪极度低落等等。从国外的一些研究来看,美国心理学家格罗布等人的有关研究,确认了青年期个体潜在自杀征兆的30条线索,其中70%的人表现出抑郁现象,包括绝望、悲哀和冷漠,还表现出某些行为上的迹象,包括进食和睡眠等。因此,积极干预大学生的心理,并且同时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认为要预防大学生的自杀行为,学校教育应采取的对策主要有如下几点:

1、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

我们认为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所致。因此,大学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切不可忽略了大学生的心理教育。目前各大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已经有所重视,

但并没有真正的为大学生提供必要地心理辅导。所以,我国高校应当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2、积极改善大学校园的环境和氛围

乐观、积极向上的大学环境氛围对于防止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任何悲观的、消极的、颓废的环境都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造成不良影响。我国80年代年轻诗人海子卧轨自杀给很多青年造成了负面影响。而且他的诗歌比较颓废,对死亡有一种崇拜,也极易对青年产生误导。因此,只有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才能使大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3、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

现在许多高校都设置了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热线等,这些都可持续、稳定地帮助大学生摆脱各种心理困扰,消除各种心理障碍,使之即使恢复心理平衡。以防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发生,把极端危害降到最低值。

五、打强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

大学生命教育是指大学采取相关措施,向大学生传播有关生命的知识,如生命的价值、生命的宝贵等,并且要求大学生珍爱生命的一种教育。这种教育以生命为核心,围绕生命展开,要求大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可以使他们认识“最珍贵的宝贝只能是生命,必须把这个简单的事实作为一切的出发点。”④这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十分必要。但这种教育被所有阶段的学校及教育机构忽视。因此,想要解决大学生自杀问题,较好的办法就是加强大学生命教育。我国台湾地区在早些年就蓬勃开展起来了,其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因此,我国大陆的大学教育也应当尽快制定相关课程,对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其重要性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促进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

2、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3、杜绝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发生

结语:通过一些数据和案例对我国当前大学生自杀现象作了一些深入了解,具体分析了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并提出来一些预防大学生自杀的方法。本文认为,我国大学生自杀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内部原因,诸多因素的结合,造成了一些大学生选择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很多伤害和遗憾。因此,如何预防大学生自杀对于社会、家庭、学校来说是一道难题。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大学生自杀现象是十分严峻的,只有找到良好的解决方法,才能杜绝大学生自杀事件的频繁发生。

参考文献: ① 韩永红。中国大学生的黑的5月[N].联合早报,2007-05-25

陆晓军。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价值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 (5):38

京华杂谈—起飞社区—中国人民大学周边交友圈—Powered by Discuz!② ③

④ [日]池田大作著。人生寄语——池田大作著箴言录[M].程郁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1992:13

4附录A:关于大学生自杀问题的问卷调查

本问卷共发放130份,收回有效问卷123份。主要发放的对象以我们身边的同学为主。

一、客观题

1、请问你的性别是

A.男B.女

2、请问你的年级是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3、你对大学生自杀的新闻是否关注?

A.不关注,一般不看B.还可以,如果看到会关心一下C.很关注,经常浏览新闻并与他人讨论

4、你认为大致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有哪些? (多选)

A.学习压力B.竞争压力C.经济压力D.情感压力E.就业压力F. 人际关系G.心理问题H.其他

5、你认为大学生自杀事件反映了什么问题?

A.心理承受能力B.逃避责任C.社会对青年人的期望过高D.死亡意思淡薄

6、你现在的学习环境如何?

A.很不错,和老师同学关系很好B.还可以,生活学习还算正常C.就这样,一般般

D.学校环境太差,感觉没前途

7、遇到困难,压力很大。你会用何种方式纾解压力?(多选)

A.找人倾诉B.上网(写博客、网游)C.运动发泄D.大吃一顿E.找没人的地方大声叫喊F.大哭一通G.找心理医生咨询H.其他方式

8、当你有心理问题是,是否会寻求心理咨询

A.第一时间去咨询B.一般不会去C.绝不会去D.如果压力很大会去

9、你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哪些情绪?(多选)

A.充满希望B.很愉快C.郁闷D.有敌对情绪E.焦虑F.抑郁D.其他

10、你是否动过自杀念头?

A.从来没有B.很少会有C.偶尔会有D.经常有

11、当你出现心理偏差会怎么办?(多选)

A.自己沉默不语B.向家人倾诉C.和朋友聊天D.找老师谈话E.上网找陌生人倾 诉F.主动进行心理咨询G.自暴自弃H.走自杀等极端方式

12、你所在的大学是否有心理咨询机构?

A.有B.没有C.正在建立或完善中

13你认为如何能更好的预防大学生自杀问题?(多选)

A.鼓励大学生多参与各种校园活动B.不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C.加强与父母老师 的沟通和交流D.多邀请专家进行讲座等E.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F.其他

二、主观题

1、你是如何看待大学生自杀这一现象的?

2、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学生自杀现象越来越多?

3、你觉得想要解决大学生自杀这一问题应该怎样做?

第二篇:中学生追星现象浅析

头桥中学八(3)班宋灵云

“追星族”这个词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现在的明星越来越多了,追星也随之愈演愈烈。曾有报道说:兰州一名女粉丝追星13年终见偶像刘德华,其父因不满刘德华拒绝与女儿单独见面而自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明星们通过一些现代的手段,层出不穷,有不少的明星已经成为了我们崇拜,羡慕的偶像,正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好奇心强,因此,中学生们也掀起了“追星”的热潮,称今后要成为明星等等!不能否定的一点是,追星是中学生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追星是青少年从孩童向成人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心理过程的反映。

一、 中学生追星的心理分析

1、 崇拜心理:中学生所追的星,男的大多英俊潇洒、分流倜傥,扮演的形象也大多是些义胆冲天、侠骨柔情的铮铮铁汉;女的则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扮演的也多是些娇媚可人、善良温柔的婷婷玉女;球星也都是些英姿飒爽、英气逼人,在赛场上更有翻云覆雨、左右全局之势。这些难免让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羡慕、迷恋、崇拜甚至疯狂。

2、 时尚心理:“追星”在不少中学生看来,就是件时髦的事,至于有没有道理、有没有价值,何必管他那么多?只要有星可追就可以了,不管其他的三七二十一了。

3、 从众心理:在中学生众,“追星”现象很普遍,势力也很大。以致本来没有多少心情追星的同学,为了不被看做“落伍”、不被视为“异端”,也就不自觉的入了流,跟着大家去追星,以致于追星的队伍越来越大。

二、 中学生追星的行为分析

大部分中学生都有自己崇拜的明星,而将他们作为自己的偶像,大都是因为他们长的帅、漂亮或喜欢听他们的歌,看他们演的戏。有的人说自己很了解自己的偶像,并搜集了许多关于偶像的资料。他们所谓的了解就是知道明星的爱好,喜欢的颜色,喜欢吃什么等等。他们以为了解了这些就称得上是一个超级funs了。而知道这些对自己有什么用呢?这样做无非是在浪费时间做无聊的事。有些人更为可笑,为了自己的偶像居然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记得在一张报纸上曾经看到这样一则报道:“一个女孩因为没买到自己偶像的演唱会门票而起了自杀的的念头。这样做值得吗?要我说,这样的人就太无知了,为了一个和自己不相干的人,居然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人也太傻了。

而另一部分人追星却是有目的的。我也赞同像他们那样的追星族。他们所喜欢的明星不只是因为美和帅,也不只是因为他们会唱歌,会表演,更重要的是,他们所追求的是明星的气质以及他们成功的经历。他们不会经常无聊地去搜集明星的资料,更不会因为某一个明星而放弃自己的生命。因为在他们眼里,自己崇拜的明星是他人生道路上一个榜样,追星是为了帮助自己进步。

许多明星之所以成名,是因为他们付出了许多心血和汗水。他们的人生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许多明星的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比如郑智化,他虽然是残疾人,但他身残志不残,毅然选择了自己所喜爱的事业——演艺。他靠坚强的意志,唱出了许多好听的歌,大家都熟悉的《水手》就足以证明。……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不值得我们崇拜吗?王杰也是一个有名的歌手,他的成名不是靠运气,而是凭自己的实力取得的,他所走的人生道路是艰辛的。曾被生活所压迫的他,从未向命运低过头,他当过推销员,出租车司机,不管生活多么苦,他总是以微笑来面对,最终走向了成功。难道这样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像这样的明星不胜枚举,这样的明星值得我们崇拜,值得我们敬仰。

三、中学生该不该追星

中学生追星的原因很多,例如:明星唱的歌好听;跳的舞好看;球打(踢)的精彩,长的帅气,有个性;羡慕他们无忧无虑,能受到人们的拥护„„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几条:外貌,才华,品德。据调查,喜欢自己所崇拜明星的外貌的中学生占23%,喜欢才华的占69%,喜欢自己崇拜明星的品德的占14%,可以说,大多数人都喜欢明星的才华,至于他们的品质和情操却甚少理会。如近来明星犯罪屡见不鲜(尤其是顶包案和伤人案等),但对于沉迷偶像的“粉丝” 来说,这点根本不重要,他们仍然会花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沉迷于自己偶像身上,甚至还千方百计的找各种借口为偶像的过错作掩饰。对于别人对自己明星不好的评价,有些中学生坚决拥护自己的明星,不允许他受到任何伤害,所以,对批评偶像的人动手动脚,但不知到在此时,他伤了自己多少的知己,这说明了我们中学生的自制力还比较差,对偶像的过于拥护,容易造成情绪上的波动,他们似乎成为了明星们忠实的奴仆,置于明星忠实走狗的地位。

我个人认为,正常追星是可以的,非但没有害处,反而有益。但是过分的追捧,就不可能避免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人没有十全十美的,偶像明星也有错的时候,甚至他们的错比我们的都多,如果我们盲目的崇拜明星,认为明星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无知的中学生经常模仿明星的不良的行为,导致成绩节节败退,不利于我们正常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明辨是非善恶。杜绝盲目从众,坚决学习偶像的良好行为,对于他们的不良行为我们要坚决摒弃,这样,追星才能成为你上进的一种途径!

第三篇:浅析农村中学生辍学现象

作者:翁少琴指导老师:殷丹

摘 要:现今农村中学生辍学现象较为严重,其主要原因同学生本身、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都脱不了关系。因此,加强学生意志培养,提高学生自我素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敬业精神;实行因材施教,激发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发挥潜能;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留住孩子的心;加强教育宣传,引起社会共鸣;依法治教,加强政府责任是解决农村中学生辍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辍学;农村;初中;厌学;控辍

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越来越重要,没有知识可谓是寸步难行。近年来,党和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加速师资培训,教育发展达到了一个新水平。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工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巨大成绩。但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仍有些学生连最起码的九年义务教育都不能完成,且此现象非但没有得到遏制,反而大有抬头之势。究竟是什么原因才会造成此现象的呢?为了更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流失,我们有必要查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寻求改变这一现象的有力对策。

(一)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原因

通过对农村初中生辍学原因的调查和分析显示,厌学是导致农村学生辍学的最主要的直接原因。据不完全调查,厌学情况具有越来越大的严重性。它不仅涉及范围广,而且所占学生的比例也十分严重,厌学学生大约在60%左右,少数乡镇中学的厌学率甚至达到80%左右;另外,厌学现象还具有复杂性。读初中的不想读高中,高中毕业又嫌上大学太累,本地学生不愿离开父母到异地求学;有不少学生根本不是为了去上学,而只是想混个文凭而已。

有厌学心理的学生,看不到学习知识对其本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认为读书太苦、太难,学习枯燥乏味,单调沉闷,作业、考试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对学习产生厌倦、反感,表现为心烦意乱、情绪起伏大,时而冷漠,对一切无动于衷;时而激怒,一触即发,易与老师家长顶牛。有的学生甚至说:“恨不得把书本付之一炬,来个自我解放。”厌学的学生通常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不闻不问,本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原则过着每一天“潇洒”的日子,这些情况的严重性都不得不引起家长及老师的高度重视。

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有众多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本身原因;

在学生方面,主要是因为基础差,由于小学是六年制,初中是三年制;小学一节课是40分钟,中学一节课则是45分钟;另外课程门类增多,学科也不再光是语文、数学、英语等,中学之后另外又增加众多科目,如政治,历史,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内容复杂,难度加大,有些同学就难免有一些恐惧心理,当学习上与同学的差距愈拉愈大,内心就越来越着急,最后无心学习,以致逃学、辍学。我之前教过一个初一学生,他小学升初中时的成绩在班里属中上,但是由于初中科目太多,而他精力也较分散,一时适应不过来,导致成绩呈直线下退,每次考试都不如人意,渐渐的他对学习失去信心,经常旷课,迟到,最后干脆辍学。也有部分学生养成了好吃、好玩、懒惰的坏习气,学习上不愿吃苦,也不愿接受学校的种种约束而辍学。

2、学校原因;

在学校和教师方面,则主要是因为农村经济有限,学校办学条件差,师资不足或水平低,学校没有吸引力,一些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落后教学模式,理论多,实践少,讲课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教学手段简单生硬,偏重理论,忽视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教学课程与农村学生生活经验相疏远,引不起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校和教师为求高分、升学率,课内作业多了,课余活动少了,使学生课 1

业负担沉重。现在很多农村学校仍然都只是学习需要考试的科目,没考试任务的科目就不开课,连最基本的音乐、美术都省略掉,面对着这样如此繁重的学业,枯燥的学习生活,学生承受着难以言状的心理压力,部分孩子不堪重负,学习的积极性受挫,自然也就失去了学习的信心,把上学视为“受罪”;而且由于片面追求高分、升学率,有些教师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态度粗暴,方法比较简单,只要其未能达到教师心中的要求,免不了冷嘲热讽,更甚者采取罚抄、罚站等体罚手段,从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于是一些学生干脆辍学。

3、家庭原因;

随着家庭的越来越富有,以及父母曾经知道受苦的难受,所以他们宁愿让子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也不愿他们投入太多的劳动,甚至拒绝他们为家里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因而在他们心里就形成了父母是他们的保护伞,一切只要有父母在就不用愁。因而,他们就不再认为学习是一件重要的事,他们不再将学习放在第一位,甚至有的学生会对学习知识的这种劳心劳力且单调的生活产生一种畏惧感。这是其一。

其二,有的父母远在他乡,他们认为只要到一定的时间给孩子一些生活费用就算尽到父母责任了,这类子女往往在教育方面有明显的很大缺陷。一些家长秉着“严父出孝子”、“棍棒底下出奇才”的心理,一旦发现孩子有坏毛病,就要实行破口大骂,甚至以打来解决问题。这难道不会加重他们的厌学心理吗?我08年有一个学生,不爱读书,经常惹是生非,学校多方教育都不见效果,最后请了家长,结果他父亲来到学校之后,不分青红皂白,立刻就对孩子拳打脚踢,觉得孩子老是惹事让他被请进学校,让他丢了面子。殊不知,就是因为他的这种教育方式,才会造就孩子如今的性格,也才有今日的局面。如果孩子犯错,家长不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向其分析其中的利弊,而总是动不动便辱骂、打孩子的话,往往会加重他们的厌学心理,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恐惧感。

其三,如今可说是文明的时代,知识就是一切,很多家长都辛辛苦苦培养孩子读大学,为的就是毕业后能找到份轻松,好的工作;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工作竞争激烈,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都没能找到工作,反而是那些学历不高的人,有一份踏踏实实的工作。面对这种现状,有些家长,便有了一种错误的思想,觉得读书无用,人家不读书,照样踏踏实实过日子,而你花了大把银子,反而生活没着落,还不如趁早离开学校打工去还来的实在。因此不支持子女读书,造成子女辍学。

4、社会原因。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上千奇百怪的东西的也越来越多,正处于好奇阶段的中学生就越来越对外面的世界表示向往,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心理和生理上都还不成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易受到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电脑进入了千家万户,大街小巷网吧随处可见,上网已成为人们最时髦的话题之一。但与此同时,网络的风靡,不可避免地给学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我09年教初一时有个学生,头脑很灵活,本来成绩在班里数一数二,但是后来喜欢上了上网,可算是达到上瘾的程度,他可以整夜通宵不睡觉跑去网吧上网,然后第二天早上在课堂上睡大觉。学校多次对他进行教育,并多次通知家长进行配合,结果都不见成效,渐渐的甚至逃课去捡垃圾卖钱赚上网费,到他升上初二时,居然晚上跑去工地偷东西被抓,只为上网,最后也是以辍学告终。青少年自控能力差,冲动性强,一旦陷入网络中,即使明知会影响学业,也仍是不能自拔,这种情况在学生身上是屡见不鲜。

如今农村学校周边的环境日益复杂很令人担忧,学生被打或抢被勒索财物,被盗等屡屡发生,违规经营的网吧、录像室、电子游戏室等包围学校,街头书摊出售的内容荒诞、庸俗、极不健康的书刊。一场黄色录像或一本淫秽书刊都可以使多年的学校教育付诸东流。学生一旦痴迷上这些以后,就会无心学习,经常逃学、旷课,最后导致辍学,甚至走入歧途沦为罪

人。

(二)控制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对策

呈上升趋势的辍学率使得提高国民素质、培养现代人的目标差距越来越大。要解决此问题,就必须对症下药,我认为降低辍学率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学生意志培养,提高学生自我素质;

当代中学生大多数已不为衣食所愁,生活与学习条件相对优越,父母与社会为他们提供了较好的成长条件与机遇。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当代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挫折承受力却很脆弱。作为倍受关注的中学生一代,要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应该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现阶段首先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上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对待前进路上的失意,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态度。为此,可以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锻炼。组织故事会、报告会、学习名人、伟人正确对待挫折的态度,并组织他们长跑、参加义务劳动等,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或出一些难题,磨练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的精神,在学习上出现挫折时不气馁、刻苦攻关,勇攀高峰。而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应伸出援助之手,捧出火热之心,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并让他们能从中吸取教训,取得经验,培养他们不怕跌倒,愈挫愈勇的精神,从而使其鼓起勇气,树立信心,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如果一个学生具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坚忍不拔的意志、矢志不移的恒心和乐观自信的精神,那么他的抗挫能力就强,对挫折适应能力就强。比如张海迪、桑兰,她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力和积极健全的心理,所以能够身残志更坚。因此说,锻炼坚强的意志力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敬业精神;

很显然,一些学生的厌学与教师的教育方式存在着直接的联系,教师的师德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教师,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艰巨、繁重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是他们的天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

教师应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爱生如子的品性,要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共同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差生,不变相体罚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爱的学习乐园。特别是对于“问题”学生,如果你总以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认为他们就是“带菌体”,久而久之,这师生关系就只会越闹越僵,学生也会经常跟老师做对,甚至辍学。对于这些学生我们更应该多关注他们,多关爱他们。其实,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天空,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潜能。所以,在新形势的教学环境下,我们教师需要转变原有的质量观、人才观,用全面的眼光来看我们的学生,从内心来热爱他们。这样就能在学生心目中形成平等、融洽的师生气氛,就能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深厚情感,促使学生克服各种困难,愉快地学习。使每个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我09年曾教过一个叫晓珊的女生,那是个可爱,学习认真的孩子,可惜底子差,成绩不是很理想,但就冲着她那股子认真劲儿,我很喜欢她。可是到了初一第二学期,她没来学校报名注册,说成绩太差,不想读了。这么认真的一个学生就这样不读,确实很令人惋惜。在开学初我奖励了上学期成绩有进步的学生,她也在奖励之中,我没有因为她没来读书就没发奖励给她,而是托个学生把奖励带回家给她,结果第二天她重返校园了。当时我就是在拿我们彼此的感情当赌注,虽然我没明确跟她说我很喜欢她这个学生,但是喜欢一个人不用言语表达也是能感受的到的,我知道她是感受到了,她知道老师对她印象不错,虽成绩不好,但还是得到了老师的认可,所以重返了校园。是的,如果我们真心真意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的话,学生是能从你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到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你喜欢你的学生,你的学生是会感受到的,久而久之也会喜欢你这个老师。当外界干扰出现时,这些情感的存在,可使学生产生依恋教师,留恋学校生活的感情,从而战胜干扰,继续

留校学习。

另外有一部分学生不想上学,主要是认为学了没有用。在去年,也就是2010年时,我担任初三的班主任,当时我们班的女班长就跟我说过她不想读了,觉得初三功课紧张,不想读,更重要的是她发现现在很多毕业的大学生读那么多年书,结果出来后连一份工作都找不到,她还读书去做什么,这不是完全在浪费时间吗?确实,现在很多学生都存在这一种消极的想法,而这主要也是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视野逐渐开阔,思想相对也有一定的进步,他们也会不断地对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行思考及探索,从而形成一定的理论基础,并对人生和社会提出自己的看法。不过,中学生毕竟还是学生,他们没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还不是太了解,所以,很容易就会树立一个错误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可利用班会、谈心等形式不断地向学生讲清人类文明进步与科学文化的关系;自己的学习与将来就业、参加社会建设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等,让学生深刻理解:作为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要改变现状,改变生活,就必须学习科学知识。从而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如此,学生学习才会有动力,才会克服重重困难、更加努力地学习。

3、实行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的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自身素质也不同,因而在同一个班上可能会出现不同层次的学生。而往往教师最先看到的就是学生的成绩不同,大部分的教师也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这样的话只会把那些想学而学不好的同学的学习兴趣给扼杀在摇篮里。我们生活在21世纪这个挑战与机遇并存、风险与成功同在的社会大环境中,今天的社会再也不需要那些“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青年,而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优秀青年。其实在我们身边的每个学生都有他们各自的优点和特长,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实行分类指导,因人施教的原则,努力发掘并发展学生的长处,创造更多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的,而这也是中学生提升学习能力的要素之一。一个人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人们的实践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旦学生对某个领域、某个学科产生兴趣,这个学科就极容易被其学好。我们知道,爱因斯坦在26岁之前是一个平庸的人,或者说是个卑微的人,在26岁之前他学习很差。但他对音乐很感兴趣,他的母亲因势利导,培养他拉小提琴,通过拉小提琴,培养他对音乐的热爱,转而培养他对生活的热爱。在26岁那一年,当他站在哲学家的角度反观物理学的时候,他提出了一个伟大的理论,那就是狭义相对论,正是因为有了天才的爱因斯坦,使科学的某一进程加速了100年。因此,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积极的心理体验。这对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都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著名心理学家杜威就把兴趣看成是活动的原动力。对一个人的活动起着支持、推动和促进的作用。在学习活动中,学习兴趣,可以激起学习的积极性,推动自身努力的取得好成绩而获得好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加对学习的兴趣,减少流失。

4、开展多彩的课外活动,留住孩子的心;

课外活动对于学校教学来说不是新问题了,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这方面的工作还是比较薄弱的。诚然,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对此,决不应该怀疑和动摇。学校的教学改革,首先要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此同时,对学生的课外活动,也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如果学生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没有什么文化娱乐活动,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对学校的兴趣,进而产生厌学的情绪。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有各自的兴趣,爱好、特长。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内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加深和提高,同时也有助于扩大知识的视野;而中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对周围一切都感兴趣。要想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为了弥补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校根据自身的条件,应

适当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在体育方面,有一年一度的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田径运动会、有班级拔河比赛、或者篮球友谊赛等等;在音乐方面有元旦文艺汇演等;美术的兴趣小组活动等;还有朗诵比赛、书法比赛等。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乐此不彼,在他们身心得到放松的同时,学习情绪也会高涨。广泛开展课外活动,活跃课外生活,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的重要途径,这样的活动既陶冶学生身心又是吸引学生的一个亮点。

5、加强宣传,引起社会共鸣

现如今还有很多的农村家长都是只受过小学教育或未曾接受过教育,对教育的看法太过肤浅,也仍没意识到知识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大力宣传,可通过广播、媒体、板报、及召开村民会、家长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加大宣传《九年级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读书有用,引起社会关注和共鸣。教育公益广告、标语应更直接、更具体、更形象,更适合那些缺乏知识的民众,使他们明白没有知识的悲哀,从而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才观,激发他们让子女求知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欲望,从而支持子女读书。同时,也让广大群众切实认识到,让所有适龄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接受教育既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法律责任。实行义务教育应是一种强制行为,要建立起一种法律责任和制度约束机制,并切实加以执行。对不送子女上学的要给予批评和处罚,尤其对违法使用童工的必须依法严厉制裁。建议在有关法规中规定,用工单位在招收工人时,必须出示完成"普九"的毕业证书,没有证书的,任何单位不得录用,否则以违法论处。

6、依法治教,提高网络认识,加强政府责任。

中学生正处在心理成熟期,其自制能力相对于成年要弱。这时,当某一事物使他获得快乐或满足了他在某方面的需求时,他们便会极为渴望再次拥有。这时,网络游戏、网上聊天及网络上的黄色暴力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的感官和心理上的需求,为了进一步获得或持续这种满足,他们便忽视了学习、模糊了是非,一头扎进了这个所谓的“快乐王国”。往往这种重复行为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当达到失控的程度时,他们也就上瘾了。

基于这一点,作为孩子的家长来说,要应注意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多与孩子交流沟通,遇事商量解决,为孩子营造平等的成长氛围和成长空间。对缺乏自控能力又有好奇心、喜欢接受新事物的青少年来说,适当控制其上网时间,并与其签订协议,培养自律能力,教会守时、守信、守约。

同时,学校应该以学生成长为本,关注孩子健康的人格发展,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多与学生和家庭沟通,保证信息流通;注意培养愉快的情绪特征,强化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讲座和展览说明网络成瘾危害,提高学生免疫力,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

此外,加强依法治学的监督管理机制,杜绝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的发生。正所谓“山高皇帝远”,农村山区地处偏僻,很容易被人们所忽略,而犯罪分子或不法商人,也就利用了这点,来进行非法传播,以达到自己利益。为此,有关部门应大力加强人力清查农村的文化市场和娱乐场所,如发现违法分子应给以严重处罚,以达到杀鸡儆猴的作用。同时还要加强校内及周边地区治安整治,共同整顿学校周边环境的秩序,还给青少年一个安全、健康、洁净的生活空间。

结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农村中学生辍学现象会日益严重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防流控辍已刻不容缓。现如今有效控制农村中学生厌学、辍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有关单位齐抓共管,不能敷衍了事;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一如既往重视这一工作,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防流控辍工作一定会取得成效,通过我们的努力就一定会降低农村中学生的辍学率。

第四篇:浅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

当今社会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本文围绕这个问题,对大学生做比现象进行了原因分析。其中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社会评价体系不科学;学校考核制度有待改善学校确定;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不合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抓住重点,顾此失彼;虚荣心强,希望通过高分数来证明自己的实力;错误的思想认识;意志力不坚强,对考试抱有侥幸的心理。针对以上原因,本文给出了防止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分析;措施

正文

一、背景及意义:

从古至今,读书都被人们认为是很有出息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唯有度数高”。因此读书人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是崇高的。因此考试就作为检验读书人才学深浅的一项指标。随着改革开放的风起云涌,高考制度的恢复,许多人都向往着考大学。因为大学的一张毕业证书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虽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大学毕业证书还不足与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但是具体来说,大学毕业证书也是一个人寒窗苦读十几年的见证,也是毕业生进入企事业单位的必备条件。因此,这也是许多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之一。

思想品德教育在我国一直被放在全部教育的首位,它是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大学阶段是大学生道德学习和道德建设的重要时期,是养成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力量之一,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关系到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考试的诚信做为衡量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标准,对大学生今年后的发展尤为重要。因此抓好大学生诚实考试这行种行为,有利于大学生今后的发展,从更长远的方面来说,也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二、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

目前,大学生考试作弊已成为学风建设中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可以说,在校园所有违纪行为中,考试作弊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据调查在某所重点高校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562名大学生中的抽样调查,有3.04%的大学生承认自己在大学期间“有过作弊行为,曾被行政处分”;有27.76%的大学生承认“有作弊行为,未被发现”;还有10.65%的大学生承认“有作弊企图,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付诸实施”。可想而知,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实际比例远不止于此。为什么大学生考试作弊之风屡禁不止?

若让这种风气长期存在,高校怎能完成培养人、塑造人、为21世纪输送合格人才的重任?因此,对大学生考试作弊这一现象进行分析与思考,并找出杜绝大学生考试作弊的良策是很有必要的。

三、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分析

调查表明,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成因比较复杂,既有外部大环境的影响,又有学生自身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同时科技的发展也为学生作弊提供了便利条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部原因

1、社会评价体系不科学。由于从幼儿园到大学,学生就一直被这样的思想观念影响着,考试考高分了就是好学生,在她们的生活经验中,只要考得好成绩就能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表扬,考不好就会被别人扣上不爱学习的学生,在这样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下,一些心理素质比较差的学生就会把考试成绩看得很重要,因此他们会千方百计的想提高考试分数,即使是作弊也在所不惜。再者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人们的价值观逐渐在变。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正逐渐深入人们心中,也使得一些大学生无心学习,考试的时候没复习好为了不挂科就铤而走险作弊。

2、学校考核制度有待改善。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围绕着考试进行,平时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使学生应接不暇,学生逐渐形成了学习目标就是为了考试过关的思想,着重死记硬背,忽视了学习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授课不注意学生对内容的全面掌握,而将讲解重点放在考试范围内会出现的问题。考试形式单调,考试内容呆板,命题教条,仅凭一张试卷和分数就决定着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在这种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和学生都会出现应付的心态。

3、学校确定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不合理。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但目前学校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考试分数是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主要标准。很多本科院校规定,大学英语四级成绩达不到学校规定的分数线,学校不授予学士学位。

(二)内部原因

1、目标不明确。之前读中学的时候,很多人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考上好的大学。但是如今他们的目标实现了,上了大学潜意识就对自己放低了要求,与此同时,他们也没有了明确的目标。在学习上也没花太多的功夫,考试的时候因为平时没学好,不懂得时候为了不挂科,只好冒险作弊了。

2、没有抓住重点,顾此失彼。许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都会担任社团的负责人,或者是学生会的干部。由于平时活动比较多,吧大多数空余时间都用在社团活动上,学习时间少了。

3、虚荣心强,希望通过高分数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有些中学时期是班上的学习尖子的学生,平时备受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上大学以后由于一山更有一山高,在学习成绩

很好的同学面前,他们也也会显得默默无闻。因此,他们作弊是为了获取高分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4、错误的思想认识。很多大学生对考试的本身以及考试不及格等引起的后果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考试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考试失败就意味着人生的失败、一次考试失败就意味着前途彻底黯淡等等。更有一部分学生自从进校门的那天起就只一心只冲着成绩,班上的各种活动一律不参加,一门心思就想考试得第一,但是大学的学习毕竟和高中不一样,经过一两次的挫折之后,这些学生选择作弊的可能性就很大了。调查表明还有少部分人舞弊则是为了拿奖学金,这种人在被调查者中只占5.5%。有此种心理的大学生大都处在成绩中上水平,拿奖学金有点困难,但为了能得到奖学金,就选择作弊。

5、意志力不坚强,对考试抱有侥幸的心理。考场上看到别的同学作弊而没有被抓,自己也会抱有侥幸的态度,只要自己小心一点,也不至于那么倒霉就被抓。

四、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危害

作弊是不好的大家都知道,但是作弊究竟有什么害处呢?在我认为学生作弊不仅对自身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学校,家庭更广泛的来说对国家的发展也有影响。

学生考试作弊,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种习惯,对作弊就有了一种依赖性。如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降低,也就没有了对知识的探索的精神。那么学生在大学里面最佳的学习机会也就浪费了。这对学生要以后的发展很不利。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爸爸妈妈送子女上大学,无非是想要他们的儿女在学校学多一点有用的知识,以后也不用为他们的生活担心。但是如果子女不把握好在学校学习的机会,毕业以后出去可能找不到工作,有的甚至还要父母亲养着。那么这就是家庭的不幸了。

学生毕业以后能否找到工作,学生找到工作的比例对学校都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学生的整体学习氛围也是学校在社会上的标志。因此学生考试作弊的行为对学校的影响也很大。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支柱。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如何,将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发展。而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首先要做的就是防止大学生考试作弊。

五、防止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措施及建议

(一)加强学校的学风建设

良好的学风建设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学生的行为的互相影响下,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将会有所将强,为获取知识二学习将成为学生的一种乐趣,久而久之,考试作弊将会被学生所不齿。

(二)改善学校的相关教学体系

学生的学习步伐大部分是跟着学校的制度走。

(三)严格监考制度

可以将两个不同专业的学生安排在一个考场内,前后左右插花排座,这是一种很笨但又收效良好的方法。其次对监考教师进行监考业务培训,制定职责范围如考前宣布考场纪律,让监考教师了解大学生作弊的常规手段,了解作弊行为多发的学生特点,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明确目标

学校可以再平时安排一些讲座,讲述考试作弊对大学生的危害。与此同时安排一些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

(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有关价值观的课程,引导学生认清自我价值,并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鲜红浅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原因及对策【EB】

20009-12-18

第五篇:浅析校园“追星”现象

追星一族在电视上、生活中随处可见。他们大多数是都是中学生,以年龄在

11、12~

16、17岁之间的最多。所谓的追星族,也就是崇拜一些球星、影星、歌星等,那么追星到底好不好呢?追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下面我和大家谈一谈这个问题。

追星是学校的一个普遍现象。下面引用一个小学生对追星的看法。“喜欢某一个明星,是每一个人的权利,别人不能干涉,也干涉不了。但是,追星要有尺度,不能疯狂的追星。现在的个别小学生,把父母给他(她)的全部零花钱全买了歌星的CD或是明星的照片,在上课时也不认真听讲,满脑子都是那些明星的事;要么就是花几百快钱去看明星的表演,一般的家长都是在前一两次都给孩子钱,让他(她)们去看表演,认为这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艺术素质,可是到了后来,孩子们的要价越来越高,家长也就不给了。那他(她)们怎么办呢?有的去骗家长的钱,有的去骗同学的钱,比较恶劣的呢,就去偷钱,把偷(骗)来的又都花在了明星的身上,没了钱,就又去偷(骗),这样反复几次,也许会被家长和老师发现也许会被派出所发现,这样一个孩子的美好未来就被断送了。以上几个方面,都是疯狂追星族表现,同学们可千万不要这样哦!‘追星’这个词,在部分家长眼里好像是一个贬义词,一点也没有好的意思。可是我不这么看,我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不给家里的经济造成困难,在闲暇之余有些爱好和情趣是未尝不可的。但是同学们可千万不要过分哦!”

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能对追星有这样的认识是非常难得的,但这仅是一种个人的看法。下面我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这种现象作一下简要的分析。

追星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在少年期,这与少年期的心理发展是相符合的。少年期是生理发育的高峰期,这个时期的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急剧的变化,也叫第二加速期(第一加速期是0-1岁)。这一时期不但身高、体重、肩宽、胸围迅速增加,性功能也迅速成熟,孩子们产生了成人感。他们急切的想在社会中寻找自己现在和将来的位置。首先第一步就是模仿。模仿是个体成长的必要手段。它是个体学习的基础;是个体适应社会的前提,没有模仿个体很难适应他所面临的各种情景;模仿还能在增进群体凝聚力方面起关键的作用。中学阶段是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学生带着美好的理想随时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模仿的榜样,所以这个时期又可称为寻求榜样的年华,俗称“追星年华”。他们借助榜样自我激励,模仿榜样的各种行为、气质。但是他们对自己的快速成熟缺乏心理上的准备,产生了心理上的成人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他们对自己的这种状态缺乏认识,从而只单纯模仿榜样的外形,比如说发型、衣着等。对自己崇拜的偶像疯狂的迷恋、追逐。依据这一年龄特征,在家庭教育和心理辅导中也要使用榜样的力量,使他们从对外部特征的模仿升华到对内部实质内容的模仿,促进他们的自我发展。

所以,在对待他们追星的问题上,我认为家长和老师应该善于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寻找榜样、树立榜样,并使他们对自己的榜样有全面客观的认识。使他们能够顺利的完成青少年期的发展任务,健康的成长。

上一篇:浅谈十八大心得体会下一篇:浅析大学生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