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钱钢唐山大地震有感

2022-11-02

第一篇:读钱钢唐山大地震有感

唐山大地震有感

感恩,因为我们活着

——观影片《唐山大地震》有感

一部震撼人心的大片《唐山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影片以1976的唐山大地震为背景,细致的描写唐山一个普通人的家庭生活,告诉人们“生与死的距离到底有多远?23秒,短短的时间活生生的人就化为乌有,那种痛苦使我们深深的感受到泪水背后的缕缕温情。夫妻之间的爱,生与死的相守。母子之间的爱如涓涓溪流,源远流长。母女之间的爱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曾觉着李元妮很悲惨,她背负着两个人的生命——丈夫拿命换她,女儿的生命是她放弃。一个内心负载这么多的人,活得该多累。女儿方登一生都会是悲剧,她误以为被母亲放弃,不敢认真去爱,不敢相信爱。殊不知,她们的内心其实是最饱满,最真实。生命可断,情却难了。追寻失去的,才弥足珍贵。因为生命,不应在回忆里感叹,应该真诚触碰情感,彼此珍爱,认真的生活!

影片上映以来,媒体报道用的最多的词汇是“泪水”;谈起这部影片,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词汇是“感动”。每一个观看过这部影片的人,无不涌起情感的波澜,无不感到心灵的悸动。从唐山地震到汶川地震,无论是影片带给我们的,还是现实生活带给我们的,我们感动于华夏子孙的大爱无私。唐山人的“帮一点”,从一个隐姓埋名的爱心符号,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爱心群体,“感恩、博爱、开放、超越”是新唐山人文精神,一种特有的品格和精神!因为他们还活着!深思这些感动,我想这来自于所有中国人心中那根共同的真、善、美的琴弦。

“23秒,32年”,这是电影《唐山大地震》留下的数字。 23秒能失去什么?32年能感悟到什么?感叹地震的震撼之余,感动于人的内心情感。其实地震只是载体,大事件引领着我们追忆过去,呼唤情感的回归。在浮躁的社会,情感的复杂多变,心灵浮动,没有归属,社会的种种诟病,我们常害怕岁月流逝,却总忘却活着是多么的可喜!很多时候,会认为生存已经没意思,其实,许多人却正在生死之间挣扎。我们确实应该为自己拥有的一切满怀感激,毕竟,有生命就有情感。影片用宏大的情感叙述,告诉我们在老天爷面前不是抱怨,而是感恩惜福,困难和灾难并不是最可怕的,怕的是人心的泯灭!生命每时每刻都在延续,无法阻挡,情感被生命承载,生命才如此有意义。

惊天动地,生死离别,告诉我们,地震是苦难的。但是,它又在岁月流逝之时,唤醒我们迷离脆弱的情感:活着,是一种幸福,爱,无可匹敌!所以我们不该仅仅感动流泪,因为,活着,路还很远,等待我们去做的更多……

第二篇: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郑迪文 2011.3.19

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今晚……我哭了……

——题记

“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唐山大地震》里面元妮的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好久好久没有哭过了,内心压抑的委屈也不知道像谁倾诉。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与大地震相比,我们的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呢?还有什么痛苦比失去亲人还苦,还有什么委屈比不知自己的亲人是否还活在世上还委屈,还有什么爱比父母爱自己孩子的爱还无私呢?世上最亲的情莫过于爱情,世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父母的爱,世上最大的幸福也就是一家人能享受天伦之乐。

“唐山”,你是一个深沉的名字。因为你,有多少人失去了他们可爱的家;因为你,有多少家变得支离破碎;因为你,有多少无辜的生命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消失。你失去的是一座破旧的城市,拿走的是无数人宝贵的血与泪!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莫过于最后方登与她的母亲相见的那一幕。也许,三十二年了,方登从来都没有原谅过她的母亲。那时候她还小,她还不懂母亲为什么要用她的命来换取她弟弟方达的命,伤心与委屈笼罩了她的整个童年。知道这一刻,同样身为一个母亲的她才懂得了什么事真正的亲情。同样是父母身上的一块肉,割掉那一块不心疼呢,不管是谁遇到这种情况,都只能是含着泪无奈地向老天爷祈祷。而方登明白这一切的时候是在她在08年四川大地震救援时邂逅那位为了救自己的女儿而锯掉女儿腿的母亲。当她看到母亲的那一刻,当她看到三十二年了桌子上依然摆着她和她父亲的照片的那一刻,当她听说母亲三十二年一直住在震后重建的那所老房子一个人把方达抚养长大的那一刻,她终于明白了,母亲所受的苦,所吃的累,所遭受的折磨,远远胜过她的千倍万倍。相比之下,自己当时显得是那么自私,为了不想再拾起以前的记忆,她忍心三十二年不去找自己的亲人,她忍心三十二年把这件事一直藏在自己的梦中。但是,她也有幸运的一面,那就是她遇到了一位永远和蔼可亲明白事理的爸爸,虽然不是亲生的,可这份情比亲生的还亲。也正是由于这位爸爸的影响,方登才从地震的阴影下顺利的走向了光明;也正是由于这位爸爸的影响,方登才从死亡的边角线在此开始了新的生活;也正是由于这位爸爸的影响,方登才明白了母亲当年所做的决定没有错。可以说这是一位非常非常伟大的父亲,他的形象足以代表天下无数的父母对自己儿女那殷切的期待。

第三篇: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摘要:《唐山大地震》是由冯小刚执导的,描述1976年唐山地震中,一位母亲只能选择救姐弟之一。母亲最终选择救了弟弟,但姐姐却奇迹生还,后被解放军收养,32年后家人意外重逢的故事„.. 在大灾大难面前,体现了最让人感动的亲情; 真实反映了人民军队的抗震救灾中的巨大贡献和牺牲精神。 关键词:唐山 大地震

执着 珍惜 希望 梦想

观看了电影《唐山大地震》后,我似乎懂了许多,也成熟了许多。当一场灭顶之灾刹那降临;当身边的一切在一瞬间化为虚无;当一线生的希望就在眼前,却眼睁睁地看到自己被抛弃;这时候除了无奈外,还有的就是心痛。

悦耳的车铃、古董式的电扇,街边的白色冰棍箱子,印着长城、天安门图案的军绿书包„„引起了我不少童年的回忆,即使那是模棱两可,蕴含着辛酸的味道,但是却让人回味无穷„„

现实总是残酷的,丈夫为了救自己,却被砸废墟中失去了性命,之后,又面对“救姐姐还是救弟弟”的选择,可怜天下父母心,母亲最后做出的痛苦抉择过程,那是多么痛苦的选择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作为母亲,任何一个人都很难抉择,那可是真真切切的生死抉择啊!此时此刻,我眼泪不停地留下了,脑海里不停的浮现出母亲会救儿子还是会去救女儿的疑惑。母亲还是救了从小体弱多病的儿子,那时候,身为女孩子的我,是多么心酸啊,也许那时候没有人能够感受到我那时候的心情,母亲为了儿子就不要这个女儿了。重男轻女,在封建社会就遗留下来的观念,刹那间,我就觉得,这对女实在是太不公平了,也替故事里被抛弃的小女孩方登可怜。

震后,元妮独自抚养着儿子,选择坚强地活下去,劫后余生的方登被军人王德清夫妇领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母女、姐弟从此天各一方。

震后很多年后,当儿子问起妈妈元妮为什么一直单身时,妈妈说:“我也不是没人要。我的命是你爸救的,这个世界上哪还会有用生命爱我的男人?”——为这样的男人守一辈子,值得!我很喜欢故事里女主人翁对爱情的那种情操,对爱情的那种执着,愿意为用生命爱她的男人守一辈子,真的让我挺感动的。我很喜欢这个情节,也许会令我毕生难忘。想起当今社会的拜金人群:宁愿坐在保时捷上哭泣,也不愿坐在单车上大笑。相比之下,那故事里的爱情,实在太伟大了。面对那些白金人群,我只能感叹:这实在是太可悲了,难道爱情,真的可以用金钱来衡量吗?我不否认,金钱真的很重要。记得上“毛泽东“课的时候,我们辩论了电影以后的发展是从商还是从文,我是赞成了前者。毕竟我觉得影片算得上是商品,它是可以拿来买卖的,从中产生商业价值。难道情感都可以当作商品来买卖吗?如果说可以的话,我只能说社会就不成社会了„„

许多年后,元妮一直不愿搬家,每次烧纸时她都念叨着家里的地址,她害怕那孤单的灵魂不认得回家的路,她怕她最爱的人迷了路,回不了家。——亲人永远都是亲人,就算是阴阳两隔,也是至亲的人!喜欢她那份执着,看着她,就感觉到有点像自己,即使我没有她那么的伟大,但是看着她,就仿佛看到童年的自己,虽然有点傻,但是挺让人骄傲的。有些东西虽然不在了,但是他还是会埋在心里的最深处,让人无法忘怀,让人很动容。拥有了他,就好像拥有了全世界一样,让人有幸福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

被人收养的方登长大成人后,离开养父母家杳无音信的很多年,当她再次出现在养父眼前时,那个暮年的老人责问女儿为什么不回家,女儿怕父亲担心时,年迈的父亲愤怒而激动的大喊“我每天都在担心„„”。——这就是父亲,你以为他在远方,你却从没离开过他包容的心!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没有血缘关系,那又如何,这可能比有些有血缘关系的人,感情更好呢,人世间,最难能可贵的莫过于此罢了。其实,有多少人羡慕这样的情感?又有多少人能够得到这样的情感呢?只能说:这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罢了。

方登给养父买了一件棉袄,穿上后才发现袖子长了“我一直以为你很高呢,怎么袖子就长了呢?”——我们只顾着自己长大 ,却忘了父母也会衰老!这是否说明儿女对父母的关心太少呢?父母总是时时刻刻地想念着,掂挂着我们,我们是否又有这样想念着,掂挂着他们呢?想起这点,自己真的挺惭愧的,自己真的没有做足身为女儿应该做的本份。也许父母也不会那么的介怀这一些啦,但是想起这点,自己也过意不去。总想买衣服给父母,但是一想到买衣服后的场景,就胆怯了。毕竟上一次,给妈妈买了一双鞋,我就给妈妈责骂了一顿,也许她也不是出自真心地想责骂我的,只是不想我破费罢了;也许她是喜欢女儿给她买的这双鞋的,只是她不适合这类型罢了;也许„„只是„„

“倒塌的房子都盖起来了,可我妈心里的房子永远盖不起来,三十二年守着废墟过日子“——”心灵的废墟上,我们看到一座叫做希望的城,尽管曾经的创伤无法让生命变得完整,我们却看他们依然怀揣着梦想努力前行„„现代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像影片中的女主人翁那样坚强呢?她就是我们女人中的楷模,典范,是我们生活中的女强人。想起影片中的女主人翁的点点滴滴,真的影响了我很多很多,至少我还留着那份可贵的执着,一直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对于个人来说,在灾难中生存下来,那是一种幸运,但不可否认的是,地震所带来的后遗症,不仅仅是震后的生存问题,更可能是伴随终身的心理问题。如果可以由我来选择的话,不要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了,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好好报答父母,不让自己后悔。

第四篇: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我眼中的唐山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08年我曾去过唐山,在我看来唐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经过 1976年如此惨重的灾难和损失,唐山人没有沉沦,没有整日哭哭啼啼。他们掩埋了亲人的尸骨,洗静身上的血迹,擦干脸上的泪痕,他们站了起来,重新建设了一个更美、更壮丽的唐山!

唐山也是一座感恩的城市。唐山人的感恩不仅表现在抗震纪念碑上铭刻的碑文,几乎在我看到过所有的唐山人对地震的回忆中,都流露出对全国人民所给予的支援那种发自肺腑的感激。这不是主旋律的高调,而是人们真诚的感恩之心。当我看《唐山大地震》时,我流泪了,而且眼泪流的很汹涌,我无法掩饰内心的酸楚,也无法抑制内心的疼痛,我把自己置与其中了,一切仿佛就发生在我的身边,一切又是那么的遥远。我不是唐山人,也没有亲戚在唐山,但是不知为什么,唐山大地震总是会牵动我的心。从08年去了以后我就一直忘不了唐山这个地方。

76年唐山大地震,人们在地震面前显得是那么的弱小,那么的无助。 影片中丈夫用生命换得了妻子的生命,而妻子在悲痛之余,发现自己的龙凤胎孩子还活着,被一块石板压住了两头。此时救援人员发现石头无法抬起,两个只能救一个,母亲坚定说:“两个都得救!”可救援人员没有办法,最后母亲只能心痛的说:“救弟弟!”姐姐听着了,绝望了,这三个字深深的印在脑海里了!弟弟救活了,一只胳膊没了!

本以为必死的姐姐却奇迹般的活了,她的心有的只是对母亲的恨。她没有找母亲和弟弟,而是被当做孤儿被一对解放军夫妇给收养。

长大的她一直没有回过唐山,知道08年汶川大地震,学医的她跑到前线进行救援,被一个母亲的行为感动了,终于理解了妈妈当时心情,慢慢放下了对亲人的恨,觉得弟弟能活着,真好!

受到良心谴责的母亲,她没有搬家,一直守在唐山过着清贫的生活,说是等着丈夫和女儿的魂回来。她没有再嫁,一辈子就嫁给这个用生命呵护她的男人。

姐姐回来了,看到母亲为自己准备了“西红柿”,看到坟墓里的书包,课本,听到母亲给自己跪下了说对不起,一切的一切的深深的触动了女儿,姐姐理解了母亲,明白了母亲的爱。母亲,我亲爱母亲,对不起,我整整折磨了您32年! 房子可以塌,家却不会破,人会离去,情感却不会死„„

32秒,32年。多难兴邦。一个民族,在历经大灾难之后,才会变得更强大!! 影片虽然记录的是70年代的情景,如今看来仍是那样真实可触,一场地震突如其来,侥幸活下来的人认识到了死亡原来离他们是那么近,生命原来是这样脆弱,人生愿来是如此的无常.在这场灾难中有的人迷失了自我发国难财,甚至一步又一步走向了犯罪深渊,;有的却在死亡的考验中懂得了生命的价值,更加珍惜生命爱护他人,人性展现出更加夺目的光辉..

地震突然来袭的时候,所有的幸福与小市民简单的生存方式被摇得碎如粉,无能为力的无可奈何。几分钟前还在灰扑扑的车里与丈夫玩车震,那简单的风情与浪漫表现出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满足这着实难得,一句台词:“这么热的天,全唐山就我们俩做这事。”简单而生动的描述出了他们对现状的满足;几分钟后却阴阳两隔,生死殊途,没有半点的提示,没有一点点的预兆,在瓦砾倒下的那

一刻,丈夫推了妻子最后一把,妻子得以死里逃生,这爱用生命划上了一个凄美的句号。

我想每一个看了这部影片的人都会感动,会流泪,都会有不一样的情绪酝酿,不是为哭而哭,而是细腻体味某种苦楚后,发自内心的真切痛感。幸存的母亲和儿女之间情感的相互支撑,让人感到再刺骨的伤痛背后也有温暖。影片把我们拉到灾难幸存者的心灵废墟前,用电影特有的魔力,让你我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在那次恶梦中24万人的生命被生生夺去,16万人成了残废,1万多个家庭解体,7000多个家庭全家遇难......这是何等惨烈的灾难?多少人一觉醒来就与亲人生死两相隔?多少人眼睁睁地看着亲人在废墟下一点点丧失生命的痕迹而束手无策?多少人的亲情被生生扯断?又有多少人,无法面对亲人的死亡而以自杀的方式随着亲人离去?这是一种怎样的残酷?世界上究竟有几个城市,承担过如此惨痛的损失?

在感动的同时,我也为王军官的命运唏嘘。他从意气风发的军官,到形销骨立的鳏夫,领养来的女儿始终游离在自己的生活外,害怕爱女的别离,又希望看到女儿寻到至亲。无法补偿的亏欠感与那份来自不被爱的悲凉交织在一起,折磨犹胜遭遇火车的碾压。与女儿、孙女的片刻团聚,也会给他的晚年带来莫大的安慰。

总之,这部影片充满了感人的故事,每个细节、每个镜头都扣人心弦,发人深思。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觉得我们要珍惜好身边的亲人,珍惜爱我们和我们爱的人,好好把握身边短暂的幸福。也许只是亲人的一个眼神一句关心,也会是我们存活的巨大力量,我永远记得影片的那句话“亲人,永远是亲人!”。

第五篇: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永远的余震

-----观看《唐山大地震》有感

1976年7月27日深夜,在唐山,一场里氏7.8级大地震突如其来,活生生的城市瞬息之间夷为平地。地震发生前,天空一片绯红。片刻,地震发生了,仅是23秒,一切变得灰飞烟灭。人承受不了的是,活生生的东西眨眼之间便消失了。24万生命就这样被吞没了。灾难发生后便是救灾,这场面想必很多观众在汶川大地震新闻中熟悉不过了。

没看电影《唐山大地震》之前,我一直以为它是一部描写灾难的影片。但是,看过之后,影片里真正描写灾难的内容只有四分之一,只有八分钟时间描述大自然用二十三秒的天灾,摧毁二十四万同胞的生命,而更多的时间是描写震后三十二年里,活着的亲人们在默默抚平着身心的惨痛创伤。电影对灾难的细诉,告慰逝者,歌颂重生,表达感动,传递亲情,宣扬真爱......是对新中国改革开放后老百姓生活史诗的重现。大爱无疆,我泪流满面地看完这部影片,为死去的人而唏嘘,为坚强活着的唐山人而感动!

电影讲述的一个普通的唐山家庭,在地震发生时,女主角李元妮失去了丈夫,而又面临着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抉择,当时看到她在废墟上绝望的哭泣,不停地喊着:“都救,两个都救。”的时候,我的心似乎也跟着碎了,作为一个母亲,每一个孩子都是她的生命,都是她舍弃不下的东西,俗话说的好“手心手背都是肉”,而母亲,就更应该是这样的了,最终,她做了一个决定,救弟弟方达。但是上天还是眷顾着姐姐方登,让姐姐奇迹般的生还了下来,还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养……辗转间,32年过去了,2008年,正赶上汶川地震,当姐弟俩看到这场地震正在吞噬着人们的生命时,都被震撼了,想到自己所经历的唐山大地震,于是都毅然决然的赶赴灾区,挽救正在水深火热里的人们。就在这时,姐弟俩终于重逢,而姐姐方登也理解了当初母亲的苦心,终于原谅了母亲,最终,一家人终于团圆……

正像海报上写的一样“23秒,32年”,是啊,仅仅因为那23秒所产生的巨变,确需要用32年的时间来抚平人心里的创伤。不过,最后,母女重逢又给人心里带来了莫大的安慰,同时,我也终于觉得——活着真好,虽然只有短短的4个字,却让我难忘。32年的雨雪风霜终于换得了母女重逢,如果,当初他们没有活下来,也许就不会有重逢的一天。灾难,是不能打垮人们的,它只会让人们变得更坚强,更加的有勇气去面对以后的生活!

虽然灾难无情,但是我相信人间有爱,有爱的世界一定不会空虚。剧中还有一点也是值得赞叹的,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亲情。剧里方达对女友说了一句话:“我妈生了我三次,一次是把我生出来,第二次是我在三岁时的了肺炎,大夫说没救了,可是我妈坚持让他救我,第三次,就是地震。”听了这话,我忽然觉得心头一阵酸涩,亲情,这是一个多么美好感人的感情。只有亲情才永远不会背叛你,才是你心灵永远的港湾,亲情如一棵大树,永远为你遮风挡雨,亲情是一座港湾,永远为你心灵的小船开放,亲情是一个温暖的家,永远欢迎你回来。

当心灵开始酸痛的时候才明白,原来整天围着我们身边的已经平淡的不能在平淡的感情是那么的弥足珍贵!

我很欣赏那句台词:“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这句让女主人翁愧疚一生的话,似乎也在告诉我们她真正的含义。是啊,没有人想自己去亲自实践这话的真正含义。因为当你真正体会到的时候,已经失去了她,而只能生活在暗无天日的过去里。好好的珍惜现在才是珍贵的。

逝者已矣!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也不能预知未来,唯有好好的珍惜现在。这也是这部影片的意义所在。如果我们看过后只是流几行泪水,摸一把鼻涕,然后,哀叹一生:悲矣!将恐怕是对这部影片的糟蹋。

生活不是简单的生下来活下去,生活的感悟来自生活,生活是带点微微的清苦的。生活是一个平淡琐碎的家,由朴实无华的亲人组成,爱情是家的开始,亲情是家的神韵,孩子是家的灵性,父母是家的深刻,和谐是家的章法,而爱,才是家的主旨......

最后,让我们珍爱生命,接纳亲情,为了亲人好好的活着,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天,因为,活着真好!

上一篇: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题库下一篇:电气设备安装标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