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生态环境管理论文

2022-04-16

【摘要】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国家,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资源分布状况影响着各地节水制度及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建立健全。而水资源是支撑我国第一产业经济的重要保障,对我国农业与工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关键作用,如果没有水资源的不断供应,人类也必将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河道生态环境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河道生态环境管理论文 篇1:

黄柏河流域水生态现状及对策

【摘  要】随着工业化信息化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对河道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造成了严重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的监测评价与修复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在黄柏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上,各级政府以及职能部门均采取了较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治水思路的转变,提出了生态治水的新理念,尊重河湖系统的自然规律,注重对自然生态和自然环境的修复与保护,强化河湖的自净能力,是科学治水的新思路。通过对黄柏河流域水生态的周期性监测与评价,在充分了解其生态功能以及生态系统的现状的基础上,采取科学有效的修复措施,为促进流域的快速高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黄柏河,水生态,调查,修复。

1.流域基本概况

黄柏河是宜昌市境内长江中游左岸的一级支流,全长162公里,流域面积1923平方公里,属典型的峡谷河流。黄柏河分东、西两支。东支发源于樟村坪镇黑良山的仓屋垭,长130.4公里,流域面积1164.8平方公里,流入尚家河水库。西支发源于樟村坪镇曹家山的武当寨,长77.5公里,流域面积582.8平方公里。东、西两支在黄花镇两河口汇合成干流在小溪塔城区石牌滩汇入葛洲坝库区消落区,长31.6公里,区间流域面积171.3平方公里。黄柏河流域水利工程多。在夷陵区境内,有东风渠和宜昌运河,还有4座水库、23座電站。东风渠从黄柏河东支的尚家河水库引水,年引水量3.39亿立方米,为区域200万人口提供生活用水,为东风渠沿线100多万亩农田提供灌溉,为5个工业园提供工业用水。黄柏河干流经宜昌运河引水(年引水量约5亿立方米),供宜昌市东山寺水电站发电。夷陵区境内的汤渡河、尚家河、西北口和官庄4座水库,以及西北口、尚家河、蜘蛛洞和杜家河4座电站。

2.流域环境现状

流域内磷矿资源丰富,矿山开采企业多、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地矿矛盾等遗留问题处理难度大。流域上游部分采矿企业不规范开采,废水排放不达标和弃渣倾倒随意化造成源头河道污染,废弃的硫铁矿出口和石材加工企业废水导致水质污染。二是居民生活污染。流域沿岸部分乡镇集镇的居民点未建污水处理厂和达标的垃圾处理场,由于没有完全实行雨污分流,导致较多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排入河。三是农业面源污染。在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被大量使用,畜禽粪便直接排放,造成河道污染。

推行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流域内的林地面积虽然大幅增加,森林覆盖率得到提升,但部分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依然较衰弱。另外,流域内开山炸石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加剧了水土的流失。

内部分矿山企业矿权布局不太合理,存在少量存在无序开采、超量开采、乱采滥挖,造成地下水源被破坏的现象,因而造成了河床水位的改善难度较大。中下游主河道虽然采砂采石得到有效控制,但河床遭到了破坏,水位下降,在上游来水减少的情况下,河水会发生断流,水质自我净化功能不足,生态补水困难。另一方面,尚家河水库经东风渠引水发电,汤渡河水库经宜昌运河引水发电,导致水库水位下降。再加上众多小水电站梯级截水发电,保证水生态平衡所需的生态下泄量不足,加剧了下游污染情况。

3.生态监测断面的布设

3.1布设原则

监测断面的选择在充分满足代表性、连续性、全面性、多功能性原则的基础上,重点结合黄柏流域水环境监测特点,考虑到水生态分区和不同水生态功能分区交界设置断面,使监测要素能够较好地代表不同区域(分区)的水环境特性。

3.2布设方案

通过对黄柏河流域各水功能区进行周期性监测,初步明确了“环境驱动因子”的基本种类和分布规律。结合黄柏河流域的环境特性,将其划分的矿山开采影响区、水电开发影响区以及综合影响区。在每个分区内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监测断面共11个:

(1)矿山开采影响区(3个):杨树口电站取水坝、夷陵远安交界处(盘龙阳关桥)、晒旗河入河口。

(2)水电开发影响区(7个):玄庙观水库库尾、玄庙观水库库首、天福庙水库库尾、天福庙水库库首、天福庙水库下游、西北口水库库尾、西北口水库库首。

(3)综合影响区断面(1个):小溪塔水文站。

3.3生态评价的方法采用

基于黄柏河流域水功能现状,通过构建水生态功能分区不同“环境驱动因子”的研究,基于水生态功能分区的流域水环境监测与评价理论,应用 “熵权法”计算出断面不同指标的熵和权重,选用综合健康指数法对黄柏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程度进行评价。

随着环境条件与管理需求的变化,当原来布控的监测断面不能够代表所在水体的水生态状况时,根据水环境监测网络动态优化调整,形成例行机制,以确保水环境监测网的监测数据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更科学地指导生态修复和环境管理工作。

3.4监测指标的选择

依据黄柏河水环境特征及生态环境的主要驱动因子,分别选取如下指标:

(1)水文要素2项:水位、日降雨量

(2)水体物理要素3项:水温、浊度、电导率

(3)水体化学要素8项:pH值、溶解氧、总磷、总氮、硝酸盐氮、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BOD);

(4)水生态要素2项:叶绿素a浓度、浮游植物种类(定性、定量)、浮游动物种类(定性、定量);

(5)生物调查1项:底栖生物(定性、定量)。

4.生态评价结论

4.1评价方法

一般认为,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应具有结构完整性(即化学、物理、生物三方面的完整性)和功能完整性(生态学进程),具体表现为:河流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即在时间上具有维持其组织结构、自我调节和对胁迫的恢复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以及维持自身发展和进化的能力。

采用多指标评价法,并引入信息熵理论确定指标权重,选用综合健康指数法对黄柏河生态系统健康程度进行评价。河流生态系统健康主要表现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者的完整性,鉴于物理完整性指标较难量化,本研究从化学完整性和生物完整性两方面探讨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针对水质指标、营养盐指标分别计算其各自得分值,最后进行综合评价。本报告选用熵权综合健康指数法对黄柏河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

4.2评价结论

(1) 综合健康指数

为了定量的评价和描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需要建立一个综合健康指数,在0~1之间取值,其值为0时,代表健康状态最差,为1时,代表健康状态最好。将CHI值划分为5个区间以便更清楚的描述健康状态,详见下表4.2-1:

综合健康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5.结论与建议

5.1主要结论

(1)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所列标准限值,采用单因子类别评价法定性评价,2018年度监测水功能区平均达标率75.7%。低于湖北省办公厅印发的《湖北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试行)达标率80%的标准。

(2)2018年度监测,除极个别水库为轻度营养状况外,其余均为中营养状况。

(3)宜昌河流健康整体呈现不稳定状况。综合健康指数高于0.8,只有杨树口电站取水坝1个断面;综合健康指数高于0.7,只有天福庙水库库尾、晓溪塔2个断面;综合健康指数为0.6-0.7的有祥云矿业、玄庙观水库库尾、玄庙观水库库首、天福庙水库库首、天福庙二级站下游、西北口水库库首6个断面;综合健康指数低于0.6的有西北口水库库尾1个断面。

5.2建议

黄柏河是宜昌人民的母亲河,全面加强对黄柏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必须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科学制订黄柏河流域产业发展规划,做到既推进黄柏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工作,又满足流域所在地的经济发展需要。在新一轮的流域综合整治过程中,要在“控源”的同时,注重生态修复,大力实施河流生态系统建设。

(1)提高认识,全面制定黄柏河水生态修复实施规划。

要全面落实习总书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治理理念,积极对黄柏河流域开展生态治理,有效保护了黄柏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要充分认识到实施水生态修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从促进人水和谐、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来提高对生态修复的认识。要转变观念,树立生态治水的理念,要按照“水清、岸绿、流畅、景美、宜居”的目标,结合黄柏河流域的功能特征和河道现状,科学地制定水生态修复建设规划。

(2)统筹部署,将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同治理与管护有机结合。

坚持按照“政府统筹、属地管理、部门联动、全民参与、注重实效”原则,对黄柏河流域统筹实施“源头养水、全域治水、科学用水、依法管水、全民护水”综合治理措施,有效探索河道治理与管护的新模式。积极抓住实施长江大保护的战略机遇,借鉴国内外现有的水生态修复理论和方法,在已实施和即将实施的水库和河道治理的工程上同步推進水生态修复建设。

(3)因地制宜,合理采用先进的水生态修复技术和方法。

黄柏河流域集水面积较大,河道长度长,沿程的水利工程分布种类较多,原来在治理上分别采用的模式是“截污、驳坎、浚、引水、绿化、管护”等,在治理理念上仅限于“防洪、排涝、灌溉、养殖”等功能,忽视了河道的生态功能,要因地制宜,有机地结合黄柏河流域的不同的功能区,合理采用修复措施和办法。目前主要的修复办法主要有:两岸造树林、河坡植草坪(或灌木)、墙上攀绿藤、水边栽植物、水流多样化、水中建湿地、水面养萍草、水下种水草、水里养鱼虾、曝氧放细菌、水底爬螺蚌、管理经常化等。

(4)强化责任,全面落实水生态补偿制度和经费。

积极建立起“齐抓共管、齐治共享”的有效机制,充分厘清黄柏河流域生态破坏者、保护者与资源受益者之间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形成破坏者出资、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偿的运行机制。一是严格限制污染物的排放;二是设立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基金;三是探索多元化生态补偿。

(5)科学监测,适时掌握水生态的动态变化过程。

水生态的变化是一个动态较为复杂的动态过程,要通过长期、周期性的科学监测,适时掌控水生态变化过程和趋势。在不同功能区监测参数(因子)的选择上要做到全面、合理、有代表性,在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上要有针对性。要通过监测结果,适时进行跟踪、及时总结经验、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精准施策,确保修复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 刘辉,何争妍.利用水生态修复技术治理杭州河道水质的对策与建议[J].杭州农业与科技,2009:13-15.

[2] 黄柏河流域生态保护专题调研组.夷陵区黄柏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情况调研报告[R].2017.

[3]尹炜.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J].三峡生态环境监测,2018,3(03):2-7+95.

作者:方祯 夏小明

河道生态环境管理论文 篇2:

乡村振兴战略下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

【摘 要】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国家,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资源分布状况影响着各地节水制度及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建立健全。而水资源是支撑我国第一产业经济的重要保障,对我国农业与工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关键作用,如果没有水资源的不断供应,人类也必将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鉴于此,本文就从水利工程管理及质量控制的角度出发,对水利工程建设对当地的实际意义、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中的不足以及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的具体举措进行有效探究。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前言: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作为我国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载体,它不仅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发挥重要作用,对我国各个地区的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也产生积极影响。尤其是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如火如荼之际,要做到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措施,促进美丽乡村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一、水利工程建设对当地的实际意义

(一)有利于防洪抗洪

当前,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在享受新时代带来的便利与快捷的同时也逐渐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引起重视,尤其在近几年,我国对水利工程的建设数量和规模都有所扩大。而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作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部分,对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产生重要作用。具体来说,其在很多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其中防洪功能是是水利工程建设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水质与水文情况进行合理施工,保持当地水域平衡【1】。

(二)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现代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以及质量控制工作与传统的管理模式既存在联系又存在区别,但区别远远大于联系。最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其不仅具备基本的防洪固堤功能,又可以促进当地河道生态环境的相对平衡。同时,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以及质量控制过程中,還可以保护河道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但无论是现代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工作还是传统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工作都应遵循生物发展规律,在可持续发展观的引导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

二、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的不足

(一)缺乏坚定的工程管理意识

虽然从上个世纪开始国家已经对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方面颁布政策方阵进行有效监督管理。但很多地区的水利工程管理部门都仅注重“形式主义”,未树立坚定的工程管理意识,尤其是很多地区的领导人员十分注重当地的经济发展,从而忽略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管理与治理。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在于当地的管理部门及领导干部未树立坚定的工程管理意识。

(二)管理实施过程中未完善相关措施

有了充分的工程管理意识还不够,当地水利工程管理部门还应对管理实施的过程做到实时监督,定期检查工程建设进度。而且从现阶段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过程的情况来看,未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基础设备落后,也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其次,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各个部门鱼龙混杂、各司其职,并且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导致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管理实施过程中出现混乱无序的局面【2】。

(三)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上级领导其不够重视,上行下效,导致工作人员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态度敷衍。加之部门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的政府部门未引起充分重视,投资力度小,这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工作人员因工资待遇不高而离开岗位,造成人才流失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其次,目前很多地区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人员未对工作人员及时培训和加强技术指导,从而造成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未达到施工管理的要求【3】。

三、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具体举措

(一)引入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

混凝土的比例配比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管理的稳定性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依据具体的施工情况设计合适的施工方案。而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正是利用水和肥料的混合比例,确保河道两旁的植被的平稳性得到有效提高。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也是极为讲究的,有专门的标准来规范搅拌时间,方式等。首先对计量工具的准确度有严格标准,选择合适比例的水或肥料通过合理的搅拌配制保持混凝土的通透性。同时,由于土壤表面具有降温功能,在使用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挑选合适的保水材质,为植被的生长提供充分的水分,从而提升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建设的质量【4】。

(二)及时对外协调沟通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是一个部门的综合工作,也是该部门管理的核心工作。这就使得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与其他部门的工作应密切相关、互相协作。因此,作为施工人员,首先应从意识发生改变,转换自己的角色,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组织结构中起到中介和桥梁的作用,做好上下级的沟通工作。由于上下级事务既存在联系又存在区别,但区别远远大于联系。这就需要施工管理人员在处理工程施工任务的同时,也需要对此工程建设的外界环境的影响寻找解决办法。其次,管理人员还应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服务领导,服务人民,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对周围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情况开展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做好各项工作规划。再次,在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过程中,管理部门应正确处理施工工作与协调工作之间的关系,协调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及时对外协调沟通【5】。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用水意识逐渐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施工质量控制技术在水利工程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由此,在未来的水利工材施工管理建中,应不断改革水利工程管理模式与管理手段,提升水利工程建设与河道护坡工程建设质量。同时,水资源环境管理主要由农村与城市两部分组成。

参考文献:

[1]蔡勇,仇荣. 以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助力江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J]. 中国水利,2018,No.849(15):68-70.

[2]赵雪妮. 乡村振兴战略下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措施分析[J]. 新丝路,2019,000(002):P.27-27.

[3]曾耀.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规划探讨[J]. 水利发展研究,2019,v.19;No.221(11):40-42.

[4]韩洋.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水利建设[J]. 建材发展导向(下),2019,017(009):175.

[5]陈赟哲.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牟县水利工程发展研究[J]. 乡村科技,2018,000(035):120-122.

作者简介:

李晟(1982.12)女,汉族,陕西省城固县人,陕西电大在读本科,专业:行政管理,研究方向:“水利工程建设与乡村振兴”。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自来水公司)

作者:李晟

河道生态环境管理论文 篇3:

浅谈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

摘 要: 在城市环境中,城市河道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决定了城市水生态环境的好坏,而且城市河道也起到了城市防洪排涝的功能,对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命财产安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理论和原则,进而对城市河道水环境的治理措施进行了阐述,以期可以给我国城市河道水环境的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

1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理论

1.1 河流自然生态系统

河流和其周围湿地中栖息的各种生命体,这也包括人类,都属于河流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社会通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掌握了改造自然的技术,而且也在不断提高,所以逐渐在自然中有了特殊的地位,和其他生命体之间的矛盾也愈加激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动用自然的大量资源,对于河流和河道也会根据需要进行改造,河流中原生命体的生存空间就会压缩甚至消失。所以,治理城市河道生态系统,首先对于河流自然生态系统有清楚的认识,尽量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大程度地尊重河流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在改造河流和河道时,要尽量减少对河流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在给城市和人们提供美好景观的同时,保证了生态坏境的和谐。

1.2 洪水威胁是生态的一部分

在城市灾害中,洪水是危害很大的一种,这也是河流造成的灾害中破坏力最大的,而且对于洪水很难做到预防,很多的预防措施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洪水的破坏力是惊人的,甚至会遇到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即使城市修建了能够防御百年一遇的洪水的堤坝,也可能会遇到超过这种程度的洪水。所以,对于洪水,城市河道的治理中,是必须要作为重点进行考虑,而且要特别注意治理方式,不能一味地堵塞,要通过疏通,留出足够的渗透空间用于泄洪,这种方式在有效防治洪灾时,也最大程度保持了城市河道的生态系统。

2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原则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原则主要有以下3点:一是要尊重自然。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是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的基础,在治理过程中,要把对河道自然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治理时要采用生态手段,尽量保持河道原本的生态系统。二是要全面考虑河道功能。城市河道具有多方面的功能,除了城市防洪排澇之外,还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城市的河道还是城市重要的旅游景观,所以,在进行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河道的这些功能,进行综合治理。三是要建立管理体系。在进行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时,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使施工治理有所依据,也能够有效地得到控制。在治理完成后,也要对河道进行有效维护和保护,这也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 生态修复与生物修复基本原理

生态修复主要是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恢复。生态修复与生物修复有明显区别,生态修复侧重于生态系统的恢复,包括生物及微生物圏、水圏等。而生物修复侧重于利用水中生物体,包括浮游生物、水生植物等来减少水中污染物的数量,如水体沿岸带的挺水植物、浮叶植物修复,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等微生物制剂修复以及单纯的鱼类调控等措施。水体生态修复,则是以水体生态系统恢复为主要目标,水体生态系统的修复除对水环境进行修复外,还包括对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的修复,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则是大型水生植物,特别是沉水植物群落的恢复或者构建,这一过程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研究和实践活动。而生物修复则是水体生态恢复的一部分或者相应措施,都不能称为生态修复。

4 营造“水下森林”以治理生态河道水环境

“水下森林”生态修复技术核心是建立以沉水植物为核心的健康水生态系统。在水域生态系统中,水生高等植物的生长与水体环境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沉水浮水植物在水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既有重要的环境价值,是水体生物多样性赖以维持的基础,又发挥着强大的水体净化功能。首先,沉水植物能消除水体中大量的氮、磷等物质,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此外,沉水植物还能够为其余水生植物提供栖息的场所和丰富的营养环境,所以,合理利用和保护沉水植物资源是保障水生植被生态平衡的重要节点。

沉水植物是水体恶化与否的主要标志之一。当水体恶化时,沉水植物逐渐消失,即藻型油水态;当水体健康时,沉水植物不断丰富,即草型浊水态。因此,恢复水体生态系统的重点便是如何恢复沉水植被,只有重建了以沉水植物为核心的水生植物系统,才能实现由藻型油水的富营养状态向草型清水的中营养状态的跃变,达到生态恢复的目的。以沉水植物为核心的水生植物系统重建后,再适当投放一定数量的水生动物调整生态平衡,则系统能长期稳定维持。沉水植物生长及繁殖受多重因素影响,影响沉水植物的主要环境因子有:

4.1 营养盐

研究表明,沉水植物群落的繁殖与水体富营养程度成反比,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污染的主要原因—营养盐浓度,有一定的耐受范围,可以有效降低水体污染。

4.2 底质

底质由多种物质组成,其是生态环境及地球化学演变的主要场所。底质可以为各类沉水植物提供所必需的营养,河道中布设的沉水植物其生长规律与河道中的底质有较大的关系,在恢复河道生态系统中,根据河道底质实际,挑选合适物种。

4.3 悬浮物

悬浮物主要通过影响水体透明度来影响沉水植物生长,修复期主要通过投放食藻虫及适当水体爆气降低其不利影响。雨季或强度不大的行洪导致的悬浮物,一般系统可自行恢复。

4.4 温度

沉水植物对水环境温度的敏感性较差,当环境温度有变化时,沉水植物生长基本不受影响,但对其季节性生长却有明显的影响。

4.5 光照强度

沉水植物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开展代谢活动,从而改善水环境,因此光照条件成为沉水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之一,水体透明度又影响水体水层光照强度,很多水体难以恢复沉水植物,主要因为透明度过低,大量投放食藻虫是提高水体透明度的重要手段,一般水体深度为水体透明度的1.5倍处,植物可以生长或植物种子可以正常萌发。水体修复完成后,因为水体一般澄清见底,故光照强度不成为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但雨季来临时,因水体接纳大量地表污染物,导致水体悬浮物大量增加,从而水体透明度显著降低,此时应密切监控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5 结语

在城市环境中,城市河道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决定了城市水生态环境的好坏,而且城市河道也起到了城市防洪排涝的功能,对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命财产安全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很多城市中的河道水环境污染严重,对于城市的建设和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且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的治理难度很大,所以要进行全面地分析和评估,采用合理正确的治理方式,循序渐进,将城市河道水环境污染清除,从而使水体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也会提高城市的景观效果。

参考文献

[1]谈城市河道的生态改造及景观思考分析[J]. 张龙,王东焱. 山西建筑. 2014(30).

[2]我国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现状探讨[J]. 李彦博.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1(23).

[3]城市河道人工水面的水质污染综合防治[J]. 陈霆,金苗. 山西能源与节能.2007(03).

作者简介:张凯飞,男,汉,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88年6月,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大专,初级工程师,毕业于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现从事环境管理工作。

作者:张凯飞

上一篇:榜样教育哲学基础论文下一篇:发展下的环境监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