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专业实践报告

2023-02-16

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提升,报告在工作与学习方面,已经成为了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是有着写作格式与技巧的,写出有效的报告十分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深度学习专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深度学习专业实践报告

深度学习的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

技术的快速发展催化了一种深度学习的环境,为课程的创新、教学的创新,尤其是学习的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撑,围绕深度学习的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环境的开源特质彰显,有利于从教育本质规律的回归基点出发,探寻在新时代教育的本质传承与弘扬,顺应社会和未来对于教育的需求。 深度学习的多元审视

如果说几年前,所谓的主学科(语文、数学、外语等)还在热衷于课件更新的话,那么近年来在所谓的辅学科(特别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自然科学等学科)领域提前启动的对自身学科体系的全面重构,及至2015年源自“草根”爆发式发展的创客教育、课程众筹„„一场场被定义为“学科成长”的学科整合生态已然开始蔓延。在我国既有的教育体制机制环境下,上至国家文件相关论述和文件下达之间所形成的时间差,凸现出新课程实践、新教学形态创新等经验在内的自发意识觉醒,愈来愈多的基层教师团队主动将责任担当化作了非常具体、明确的自我加压和使命感。

然而,从更严谨的立意出发来审视今天的“学科成长”,似乎还有不少可讨论的空间。比如,学科成长的支撑环境拓展VS边际界定、学科成长的课程体验设计VS课程规范把控、学科成长的动手能力优先VS动脑思辨优先、学科成长的教具教案共享VS项目社群众筹。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不再站在传统框架的制高点上点评置身技术(数据)环境的全新课程设计和课程运行„„

深度学习的技术包抄

“深度学习”一词,无论是从其原创特指而言,还是从技术应用领域来看,都还没有与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形成直接且必然的紧密关联。如果我们把AI(人工智能)所谓“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技术科学”的概念引申进教育领域的话,几乎是一种水到渠成的必然。除了围绕创客课程,已经形成的彼此渗透之外;我们当前的研发重点,都围绕着智能的实质属性,寻求各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教育装备: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而最明显的表征就是我们致力于推广的“实验课程生态”,早已跨越了传统学科实验室的固有属性,而是更多地呈现出与大学科、跨学段、学区化共建等全新的姿态。《2014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蓝皮书》预测未来5年,技术的发展会直指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从而引起“核变”。然而,在今天看来,还是难免有挂一漏万的想不到:我们想到了游戏式学习,没想到却被VR、AR、MR抢了风头;我们预见到今后的孩子将要进入“创客”式学习的新时代,却没想到“双创”的大浪让整个社会都激动不已;我们设想过有一天会通过数据来支撑经验,可没意识到大数据的精准、多元、海量特性直接挑战了我们引以为傲的教学经历„„个性化学习、自主化创意、创新式成长,就这样空降到我们面前,同时也在激励着我们课堂的呈现形态,以及教学的评价机制、学习手段更迭和学习渠道的泛师资对应,都在逼着教育的升级。 深度学习的海外借鉴

综观国际,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国家都在彼此参照,互为样本,取长补短。以STEM教育为例,2016年1月,聚集着超过六百个教育、商业和相关专业组织的“STEM教育联盟”为“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建议:“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在STEM教育中所实践的每一步,都将在未来对美国的经济、国家安全乃至美国在科学与科技领域持久的领导力产生前所未有的正面影响”。目前,美国在中小学阶段已形成了遍布全美的以STEM为核心的三类学校特色:STEM精英学校、STEM全纳学校及STEM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并得到了各种教育机构、企业与基金会提供的资金资助和技术产品支持。英国的创客教育已经渗透在中小学阶段日常教育中,从小学至初中一以贯之的9门基础课程分别是:艺术与设计、公民、计算、设计与技术、外语(课程)、地理、历史、音乐和体育。政府支持开展一系列项目、行动、计划,对英国创客教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将艺术家、企业与社会、学校联动起来,形成互动圈,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对创造力培养的意识。日本倾向于传统教育的创新以及国际合作,为达到设定的中小学阶段STEM教育目标,日本正在对传统教育做出加强课时和内容,如设立STEM精英教育专项基金、加快STEM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支持和鼓励女性投身STEM教育及STEM相关职业等。

深度学习的实验重构

深度学习的实施,一定是一项系统工程,换句话说,必须凸现所谓主学科的融入和大学科观改造的核心属性。就目前方兴未艾的创客教育而言,我们认为有把创客教育、创新教育从所谓的学校常规教育中剥离出来(甚至独立成一门单独的课程)的趋势。将创客教育渗透进现有学科,这样的提法确实会因为基层所处的高度和话语影响力等因素,形成操作层面的局限。不过,这恰恰因应了教改、课改的全民特性。好在已经拥有了包括创客教育在内的众多自发探索,积累了相当宝贵的经验和实践。其中一条具有普适意义的模式,就是“做中学”,它又体现为观察、体验、实操、设计、创新等彼此递进的实验特质。仅凭这一点,就足以推广到更多,乃至全体学科。这几年来,深度学习专委会陆续创新了若干较为成熟、且易于落地的学科实验拓展模式,包括:学科成长型、教材重构型、项目综合型、学段模糊型、校际联动型等。所谓“学科成长型”,凸显的是教学内容上的与时俱进,比如在引入了DIS之后,地理实验室不再只是被地球仪和标本垄断教学。所谓“教材重构型”,谋求的是课本比较和重新洗牌,比如STEM课程的呈现早已摆脱了理化生的学科间掣肘。所谓“项目综合型”,则以实现渐趋成熟的“研究性学习”为实验支撑系统,比如小卫星实验室的设计使得创新实验室的学科综合元素迈上新台阶。所谓“学段模糊型”,注重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不再被学段等人为因素所制约,比如城市少年宫工作室模式缓解了单一学校的师资瓶颈。所谓“校际联动型”,有可能在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的同时,创设一个互补性的梯状响应;比如,学区少科院建设就兼顾了普及与提高的不同需求和不同运作模式。 深度学习的生态修复

学,始于识、终于创,贵以悟。我们所致力的“学校实验课程生态重构设计”,正是在生态的整体建构立意下,全面推进从识到悟,再到创的学教过程新构想。目前,教育界对于“创客”式学习的预测是:它以学生的兴趣为起始点。假设一个孩子主动对一个内容感兴趣,他可以在网上阅读、转发文章,继而再通过博客、论坛等,接近这个行业领域和人物。他会像发烧友一样收集一切资源,然后进行整理,对海量信息做出预判。与此同时,孩子的学习伙伴也是网络上的“小圈子”,他们年龄、学历多元化,互相学习,乐于帮助别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这其中,我们必须警惕三点:一是以科普讲座指代创新教育,最新脑科学研究成果表明,如果在120秒内没有赢得受众者的交流,那么其课程的效果就有可能打了对折。二是不加甄别的搜索结果式的堆砌,比如有关“以烧水顶开壶盖的例子来介绍瓦特蒸汽机”的故事,被一些机构广为推崇,然而,这与史实和意欲揭示的主题都南辕北辙。三是要兼顾学生知识结构的目前水准,我们鼓励踮起脚尖,但不倡导长时间地连续拔高。

围绕创新教育,我们有必要重点建构五类课程实验生态:

一是资源探究型实验系统,重在解决师资、素材、专业需求。网络学习资源已经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积极靠拢资源全球化趋势,帮助教育者和学习者方便地享用。

二是手段交叉型实验系统,重在大数据的引进、吸收和运用;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超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的表现变得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构建方便,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和提供帮助。

三是环境改良型实验系统,重在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渗透教育元素;现已涌现出一系列虚拟化的教育环境,包括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校园、虚拟学社、虚拟图书馆等,由此带来的必然是虚拟教育与现实环境的叠加效应最大化。

四是所谓“国际访学型”实验系统,重在实现任务驱动下的世界同步合作。既包括通过计算机合作的网上合作学习、小组作业和计算机扮演同伴角色等形式,更宽容学生通过跨地域(国别)的交换、互访、专题出境访学,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五是所谓“得益未来型”实验系统,重在对接终身受益的系统开放。主要体现在内容开放、结构开放和功能开放三方面。再加上计算机化测试与评分、学习问题诊断、学习任务分配等功能,实现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

第二篇:英语专业深度解析

【深度解析】英语专业考研 12大研究方向

编辑点评:与其他不少考研热门专业一样,英语专业研究生招生的研究方向设置非常细,不同学校的方向设置类别不一,名称也各异。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备考英语专业的同学对“如何选择研究方向”这样的问题一头雾水,也就不足为怪了。

与其他不少考研热门专业一样,英语专业研究生招生的研究方向设置非常细,不同学校的方向设置类别不一,名称也各异。

比如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下设有语言方向、文学方向、教学法方向、翻译学方向、口译学方向、英语国家文化方向、跨文化交际方向7个方向。而同样是外语类专业院校,北京外国语大学该专业设置的研究方向明显不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该专业设置的8个研究方向更与前两所学校无一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备考英语专业的同学对“如何选择研究方向”这样的问题一头雾水,也就不足为怪了。

就英语专业考研而言,外国语言文学下设置的二级学科很多,包括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印度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11个学科。其中,涉及英语专业的二级学科主要有3个: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 一般院校的英语专业多设置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个专业,所以,英语专业考研的专业设置其实比较简单,一般就是两大专业。不过,这两个专业被不同学校细化研究方向以后,就变得复杂了。如前面说到的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下设有7个方向,这7个方向进一步细分,小的研究方向达37个之多。

英语专业的研究方向虽名目众多,却也并非杂乱无章,其设置仍是遵循一定规律的。粗略分析,这些研究方向可分为传统研究方向和新兴研究方向两大类。 传统研究方向

传统研究方向,顾名思义,指的是设置多年的老牌研究方向,这些研究方向一般学校都有开设。 1. 文学方向

开设学校:全国绝大部分招收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校。据2007年的招生统计,仅有17所招收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校没有开设文学方向。

研究内容:主要研究英美文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问题,目的在于提高文学素养、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就业方向:此方向开设学校多,招生人数较多,就业范围非常广泛,一般为教师、研究人员。 所学课程:西方文论、美国经典文学、美国现当代文学、英国经典文学、文学批评、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选读、17~19世纪英国文学研究、希腊戏剧研究、英国长篇小说选读、美国长篇小说选读、英国诗歌选读、美国诗歌选读、英美散文鉴赏、王尔德戏剧欣赏、英国短篇小说欣赏、美国短篇小说鉴赏、英美戏剧鉴赏、中国文学史、中国古典文学选读等。 2. 语言学

开设学校:全国绝大部分招收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校。据2007年的招生统计,仅有9所招收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校没有开设语言学方向。

研究内容:语言学是我国高校近年来普遍设置的一个综合性的语言研究学科。主要学习语言学理论及语言在各种学科中的应用,不同学校侧重点有所不同。

通过大量阅读有关文献、论文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报告,使学生对于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了解现代语言学的最新动向和最新发展。语言学特别强调和重视研究生的广泛阅读,包括专业的外语期刊和近几年的语言学相关论文。 就业方向:该专业理论性较强,主要面向大中专教师及研究人员。

所学课程:语言学概论、语用学与话语分析、应用语言学、现代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英语语体学与文体学、语篇分析等。 3. 英美文化研究

开设学校: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 研究内容:研究英国、美国的传统及现代文化,涉及文学、历史、哲学、美学、艺术、宗教、社会学等领域。不同学校的名称和研究重点有所不同,如有的学校该方向名称为英语国家文化研究,其研究范围就不仅限于英美两个国家了。 就业方向:多进入外事外贸部门、各大新闻媒体等。

所学课程:美国学导论、美国社会文化史、英国社会文化史、西方文化理论批评、西方宗教文化、东西方文化导论、英美文化概论、欧洲文化要义、美国历史与文化、英国社会与文化、西方宗教专题研究。 4. 翻译研究、翻译学

开设学校:北京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

研究内容:主要研究中西翻译理论,翻译史,口、笔译技巧,对名家名著的翻译作品进行赏析,并从中、外文化的不同角度进行对比研究。

该课程是英语语言学与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主干课程之一,由翻译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组成。翻译理论主要包括翻译过程中对原文旨意、风格的分析与理解,翻译的功能,以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为主的各种翻译方法,翻译与文化的关系,翻译的标准等。翻译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系统的翻译理论学习,对国内外影响较大的翻译理论、流派、代表人物有系统的了解,为今后的翻译实践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翻译实践课的主要内容是进行与翻译理论同步的翻译实践,使学生通过翻译实践了解和熟悉各种翻译技巧,增强中英语言和文化差异对翻译影响的认识,进而提高实际翻译能力。

就业方向:多在外事外贸部门、大型企业,大多从事翻译工作。

所学课程:口译基础、笔译基础、交替口译、接续口译、同声传译、文体翻译、文学翻译、应用文翻译、文献翻译研究与实践、西方翻译理论概要、翻译理论与技巧、口译理论与技巧、语言与翻译等。 5. 英语教学方向

开设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师范类院校。

研究内容:主要进行外语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向学生介绍英美国家不同的教学理论流派:语法-翻译教学法、听说教学法、直接教学法、沉默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法、交际教学法、意念教学法、功能教学法、平衡教学法、认知教学法,每种方法的介绍包括其主要理论依据、主要内容以及评述。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结合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另一方面在教学研究中加以应用,为提高科研水平服务,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理论和方法。 就业方向: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所学课程:英语教学法、英语测试、教材分析等。 新兴特色方向

新兴特色方向是各高校根据自身的研究特色与专业强项开设的,如南京大学的双语词典研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国际商务英语等。 1. 双语词典研究

开设学校: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

研究内容:研究词典学本身的理论,语言学及相关学科的先进成果在词典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用语言学、认知科学、统计学、翻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建立新的词典编纂方法和释义模式。

就业方向:词典研究中心、辞书出版社。

所学课程:词典学概论、语义学与词典释义、翻译与双语词典、词典编纂方法论、计算语言学与计算词典学、词典学经典文献导读、语言学研究方法论、英美词典概况等。 2. 国际新闻

开设学校:北京外国语大学等。

研究内容:培养适应全球传播竞争的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传播人才,要求学生在毕业时精通英语,熟练掌握国际新闻传播理论与业务。 就业方向:国内外各大新闻媒体。 所学课程:高级英语新闻采访、高级英语新闻写作、高级英语报刊编辑、高级英语新闻编译、英语播音与主持、英语网络传播、英语纪录片制作、英语经典新闻作品分析、传播学理论、国际新闻研究等。 3. 同声传译

开设学校:北京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南开大学等。 研究内容:这是实践性很强的研究方向,主要学习英汉、汉英的同声翻译。 就业方向:主要就职于政府涉外部门、大型企事业单位和高校等。

所学课程:英汉笔译、汉英笔译、视译、英汉交替传译、汉英交替传译、英汉同声传译、汉英同声传译、翻译理论等。 4. 跨文化交际

开设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

研究内容:以人类学、社会语言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为依托,比较中外文化不同的价值观与行为模式,研究中外经济合作中出现的跨文化交际问题,培养具有较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系统掌握跨文化交际知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就业方向:主要就职于政府涉外部门、大型外企和高校等。

所学课程:英语口语、高级英语、英语口译、英语笔译、英、美社会与文化、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专题、跨文化商务交际、跨文化语言交际研究等。 5. 国际商务英语

开设学校:对外经贸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

研究内容:培养具有较强商务英语交际能力,系统掌握国际商务知识,毕业后能够从事高层次商务英语翻译工作和具体业务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就业方向:学生就业面很广,既有在外经贸、国际商务中从事翻译工作的,也有从事各种外经贸和国际商务的实际业务工作的。 所学课程:高级英语口译、高级英语笔译、商务谈判(英)、高级英语、国际贸易理论、管理学、国际金融学、西方经济学、市场营销(英)、国际经济合作、国际投资等。 6. 计算语言学

开设学校:上海交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

研究内容:研究包括传统和理论语言学的许多分支以及词典学、语言哲学、分析哲学、逻辑学、文本处理、数据库存取、口头与书面语言的处理等领域。 就业方向:计算机行业、软件开发公司等。

所学课程:计算语言学概论、词类自动标注、基于上下文无关文法的句法分析、统计句法分析、搭配的统计分析、机器翻译概述、自然语言处理、数理语言学、机器翻译研究等。 7. 导游翻译研究

开设学校: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开设)。

研究内容:培养能够将“导游”与“翻译”合二为一,能够掌握导游技能并且具有专业翻译才能的复合型国际通用旅游人才。

就业方向:学生就业以涉外导游为主,在各大旅行社都非常受欢迎,目前专业的旅游翻译人才市场缺口非常大。

所学课程:概论、导游翻译形式及其作用、导游翻译语言符号、导游翻译行为特征和手段、导游翻译语言环境、导游翻译语言交流与沟通、导游翻译语言传通、导游翻译语言表达、导游翻译语言艺术、导游翻译语言能力培训。 总的来说,目前英语专业方向有以下几种:

1. 翻译理论及实践(适合于从事翻译和笔译工作); 2. 英语语言文学(从事教师工作和语言研究工作); 3. 文学方向(一般包括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研究); 4. 比较文学(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认识、比较); 5. 西方文论(理论性较强);

6. 跨文化交际(高级复合型新兴专业);

7. 口译方向(比较火,但开设这一专业方向的学校不多,上海外国语大学较热门); 8. 英语教学研究(毕业后从事英语教学)。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院校都会开设以上几种专业方向。所以,在报考学校之前,考生除了要考虑自己的理想和兴趣外,还要综合考虑自己的能力、实力和知识结构,这就需要考生更加关注自己所青睐的院校,必要时可咨询老师,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方向。

第三篇:“洛湾中学创建学习共同体有效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研究”结题工作报告

“洛湾中学创建学习共同体有效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研究”

研 究 工 作 报 告

执笔人:武孔涛

一、成立研究小组,确定研究课题

1.2007年7月 我校开始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贵阳地区子课题“以校本研修为切入点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乌当区二级子课题“乌当区有效推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与实践研究”的研究工作后,在乌当区子课题组的指导下,成立了洛湾中学子课题组。由校长负总责并担任课题负责人,副校长袁龙、教务主任王辉、教研员武孔涛负责课题研究研究工作及研究人员的指导工作。

2.课题组对如何有效推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确定以校本研修促进教师有效性学习方式探索研究为切入点,推进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树立以课题带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以校本研修中教师的有效学习方式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这一理念,以新课程先进的思想指导实验研究,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在校本研修促进教师有效性学习方式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确定研究方向后,我们制定了“提升农村教师校本研修促进教师有效性学习方式探索的有效方法研究”的课题研究方案报区课题组,并对我校教师学习方式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我校教师学习方式的研究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教师学习比较单

一、学习方式较陈旧,大都以单打独斗,合作性合作性意识还不够好,且教师学习途径与方式方法相对滞后,多数教师不能上网,只通过图书进行学习,暂时还不能以校本研修促进学习方式探索对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有效学习方式支撑,于是我们决定调整研究方向,选择更适合的切入点进行研究。

3.我们在选择更适合的研究切入点时,反思了“十五”期间,我校在校本研修和教师培训方面作出的种种努力,发现我们研修和培训的次数都较多,但效果不好的原因在于研修方式和培训方式不太适合校情所致。

(1)教师的生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非常薄弱。我们作为农村中学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知识面较窄,教育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较差,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师资严重不配套,缺编严重,教师工作条件艰苦,工作压力大,自我发展空间小。

(2)教师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的机会极少。主要是由于我校教育设施设备的局限不能全面为教师接受基础教育新思想、新理念提供保障,我校只有一台电脑能上网,网速极慢,跟本不能解决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3)教师工作倦怠感极高,不思进取,缺乏目标。这便是我们为了激发教师进取精神,拓展教师视野,安排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交流的一个原因。

(4)教师个体的创新能力不高。新形势下提出教育创新思想,可是教师不理解教育创新,总是狭隘地在校内与其他教师比,还夜郎自大,不思自己向前发展,课堂教学不容乐观。这便是我校要建立学习共同体,并进行同课创新型再构的必要前提。

(5)教师存在“三难”:即教师年龄整体偏大(35岁以上教师占70%),学习应用新理念、新技术难;教师教学程式化,致使课堂教学改革难;教师研究学生不够,总感慨现在的学生难教。这是我们需要整体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水平重要前提。

(6)教师教学研究单打独斗而缺乏团队意识,教研组际间不相往来而缺乏勾通,校本研修 1

形式单一,教师学习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难以整体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近几年来,随着我校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新教师的增加,致使学校教师年龄、知识结构、教学理念、教学能力都有差异,教研必需要不断分化,形式单一的研修活动已不能满足教师发展的需要,因此,建立教师之间、教研组际之间学习与发展共同体进行校本研修很有必要。

(7)教师缺乏必要的理论学习,对校本研修的作用与意义认识不足,参与培训和研修的积极性不高,阻碍了自身的发展。这也是我们要请进来、走出去培训学习的又一个原因。

(8)从我校教师总体情况来看,我校教师继续教育问题不容忽视,尤其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师对教书育人的内涵有新的认识,也需创建教师学习与发展共同体,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以上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影响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我们重新探索新形势下适合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与方式方法。所以,我们决定以全校要以教师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校本研修为切入点,开展推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方法研究,拟定研究课题为“洛湾中学创建学习共同体有效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研究”。决定从“校本研修的有效性” “ 师教育技能提高的有效途径”二个方面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方案实施过程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课题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筹备阶段(2007年8月—2007年12月)

2、实施阶段(2008年1月——2010年6月)

3、总结阶段(2010年6月——2010年11月)

(一)我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形成过程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特色。

1.工会带领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拓展教师的视野,使教师们凝心聚力,为学习共同体建立奠定基础

学校工会在创建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展示凝心聚力的优势,更好地发挥其纽带和桥梁作用。

为了让教师陶冶情操,提高品位,开阔眼界,工会组织教师外出参观考察与交流,释放教师郁闷与消极的心情,让教师感受祖国大好山河的美妙而吸取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拓展心灵积极的欲望,壑达自身狭隘的视野,舒展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情怀。

2、校长带领教师走出去与各校交流,增强教师的自信, 消除教师的自卑感和职业倦怠,为学习共同体建立形成共识。

由于农村教师教学环境和教育条件较差,对自身的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各自的内在心理都存在一定的自卑感。为了关爱教师心灵的脆弱、抚平教师灵魂的胆怯激励教师积极的兴致,为了让每位教师能实现自我发展与提升的愿望,我校采取走出去的培训方式组织教师到外地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和校际研修交流活动、学科业务培训活动、科研交流研修活动。

3、我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及其类型、研修内容、方式、要求和效果。

我校从建设教师幸福成长的家园出发,从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出发对教师需求进行了调研,教师们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只有能力提高了,才能教学得心应手,只有形成团队研修,才能共赢、共荣,共享幸福。于是借此东风之机、共识之时,建立了学校“学习共同体”使教育教学工作与校本研修一体化。教师在形成的各种类型共同体中开展校本研修工作,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极力支持教师职业发展,培养教师归属感;建立“关怀关系”,培育教师信任感;探索合作学习机制,形成教师互惠感;是加强网络有效学习,拥有教师分享感。

在团队中让每位成员都有了学习的机会和权力,都得到了温馨的人文关怀,都有了进步,教师的共同发展促进了学校发展。

(二)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作用,积极开展校本有效研修,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和方式方法。

针对我校教师发展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探索新路子,创新校本研修方式,坚持以自主研修为主与团队研修相结合;将教师个人成长与学习型组织建设相结合;将现实需要与教师长远发展相结合,为教师搭建学习共同体通向专业成功的桥梁。在实施进程中,我校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作用探索与实践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的途径与方式方法:一是通过校长培训提升学校管理者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素质 ;二是专家引领进行校本有效研修;三是对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四是教材大练兵,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益;五是走“同课异构”到“同课创新型再构”途径,其中以“五指合一”教学反思法为基础同课再构的方式方法的实践运用是本课题研究中创新;六是网络研修;七是电子备课,网上评课评价——这是本课题建立和实施多元化教师评价机制的新方式、新方法;八是多元化教师评价机制的建立与实施;九是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提高教师教育科研水平;十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成果评价。

三、点面结合,有序开展课题研究,初获成果。

1.创建了农村教师学习与发展共同体,实践了团队校本研修方式方法,增强了教师的团队意识、科研意识,发挥了团队协作互助作用和创新精神;并初步实现了“共研、共享、共创、共赢、共荣”的格局,实现了有效推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

2.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作用,积极开展校本有效研修,初步探索与实践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十种途径与方式方法。

3.逐步提升了我校学校管理者的教育管理素质和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及教学水平。通过校本培训、校本研修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QQ群聊”、“网上论坛”、“博客交流”、网络视频专家培训的方式,为学校校长及教师找寻和搭建交流学习心得、管理体会、理论提升、思想进步的平台。

4.学校已树立起以“学校、教师、学生”为本的“终身学习、三维塑造”的教育理念,让我校教育教学管理者和教师,放眼看世界,取他山之石,为我所用;通过骨干教师培训班,新教师培训班,学科老师培训,全员教师培训,聆听专家报告等,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师的角色,提升理论水平、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及教学水平。

5.教师在校本研究中的所得

专业化的有效发展,尝到了甜头、获得了快乐。教师在校本研修中热情高涨,自我约束和自主进取意识明显提高,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发生了较大转变,形成了自主研修,自我提高的良好氛围,在学校教师学习与发展共同体研修的驱动下,教师专业化素质得到有效发展。

6.教师的科研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课题的开展,激发了我校教师积极主动进行教育科研的热情,同时,将热情转化为研究动力,促进了该课题的研究取得较好的成果。

7.我校将教师专业发展成果整理汇编了集体和个人成长与发展文集。主要有《教育教学论文集》《教学反思集》《教育故事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工作报告、研究报告专集》《个人课题研究成长案例集》以及教师授课光盘、题库、自制试卷等。

(二)实践成果

1、2007年——2010年,教师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校级论文

一、

二、三等奖共210多篇。教师指导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校级

一、

二、三等奖共213项。

四、总结研究成果,为课题的区域推广作准备。

1.总结出适合我校校情的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共同体平台 。

2.总结出网络环境下,利用QQ群、教育博客、K12网、网络视频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研修亮点。

3.总结出以“五指合一”反思法为基础的“同课创新型再构”校本研修的有效研修方式方法。

4.坚持抓好岗位练兵活动,总结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修方式。

五、研究人员变动情况

研究小组主要成员的变动

本课题由乌当区洛湾中学承担课题研究工作,研究主要成员李海堂和赵琦通过研究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中期(至2009年12月)因教学工作的原因而离开了课题组。

贵阳市乌当区洛湾中学课题组

2010年10月20日

第四篇:生命科学专业深度解析

热门专业深度解析:生命科学专业深度解析

来源:考试大【关注考试大,就是关注自己的未来】2010年3月29日

进入21世纪,生物技术产业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当今高技术产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2001年美国生物科技投资占到风险投资总额的11%。欧盟已成立生物技术委员会,继第四个研究开发框架计划对生物技术研究大量投资后,又在第五个研究开发框架计划中专门制定了“生命科学计划”,进一步加强在这一领域的努力。世界上许多国家已把发展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及相关产业作为赢得未来竞争的战略选择。由此可见,生命科学行业是近年来各国竞相支持的行业,我国也不例外。虽然我国在该行业的起步较晚,但近些年发展迅速,生命科学有望成为国家未来的主导行业,其前景一片光明。下面,万学海文将提

供以下该专业的相关数据分析,供各位感兴趣的同学参考之用。

一、相关专业介绍:

(一)生态学[071012]

本学科专业主要致力于培养从事绿洲生态、生态工程和农业生态科研与教学的高层次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

生态数学、现代生态学、生态系统分析和模拟、植物生理专题、植物生化专题、生态工程、景观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农业物料物理特性、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多元统计、作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等。

主要研究方向:

1、数量生态与生物多样性

目的:研究数量分析方法及应用,分析生物多样性变化。

内容:数量分类与排序、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植被生态与建设

绿洲生态学:本研究方向的重点在于通过绿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要素的调整,构架绿洲不同等级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以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实现绿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持续性。本方向的特色在于以景观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原理为理论基础,构建绿洲生态系统建设的理论,更新或提升防护林建设理论,建立绿洲生态系统建设的技术体系,为绿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

理论基础。

2、植物生理生态

目的:研究植物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机理和功能影响特点。

内容:树、草种生理生态研究;农作物生理生态研究;珍稀和濒危植物生理生态研究

农业生态:在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农业生态学要揭示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规律、功能运转规律、输入输出构成规律、效益与效率提高规律、系统调控规律、系统演变规律等。在应用研究方面,农业生态学为生态农业建设、农村可持续发展、健康安全食品生产、开展现状评价、诊断和预测,提供农业

优化模式和工程设计,并对配套的技术和政策提供建议。

3、黄土高原生态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区域生态及其治理的理论与技术。

内容简介:黄土高原整治理论与技术;自然环境与生态经济;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

生态工程:本研究方向就是以干旱区生态工程为载体,以生态技术的更新为手段,以生态与经济的有效融合为目标,建立并逐步完善干旱区生态工程建设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干旱区生态工程建设的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建立,能有效的丰富我国生态工程建设的理论,对于推动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西部大

开发”生态建设的步伐,实现“山川秀美”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

(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10]

本学科主要致力于培养高等医药院校和医药卫生研究机构中从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临床检

验和科学研究人才的后备力量。

主要课程设置:

蛋白质生物化学、酶学、核酸生物化学、植物生物化学、生物膜概论、代谢调节、仪器分析、FORTRAN、同位素示踪技术、高级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研究技术、物理化学、分子遗传学、微生物工程、生物化学

工程、酶工程、电镜技术、高级微生物等。

主要研究方向:

1、酶化学及酶制剂的研究:

研究纤维素酶的产业化及其应用;研究玉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酶学性质,及其产业化。

2、农业生物化学研究:

研究土壤生物化学作物生理生化,为高产优质的栽培和育种学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技术。

3、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

研究作物的DNA物理图谱,开展转基因植物和研究。揭示生命的本质,研究蛋白质和核酸基因工程

在农业的应用。

(三)动物学[071002]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动物学、遗传学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及与动物学研究领域有关的现代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的高级专门人才。硕士毕业生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设计部

门及国家、地方行政部门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设置:

细胞及分子生物学、保护生物学、动物生态学、动物地理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及保护地管理、应用数学与SPSS、动物分类方法和原理、脊椎动物分类学、岩溶洞穴动物研究方法、动物保护概论、分子系统学

原理与方法、动物行为学、昆虫生物学、孢子植物学、现代实验技术等。

主要研究方向:

1、洞穴动物方向:

主要研究喀斯特动物物种丰富度和多度、群落结构和分布、喀斯特洞穴动物的起源和演化及与洞穴环境和地质历史的关系等,此外,还要研究珍稀濒危洞穴动物及其保护。该研究方向具有突出的地方特色和

区域优势,目前处于国内研究的领先水平。

2、动物遗传方向:

研究动物的遗传与进化,根据动物染色体的数目、结构、片段同源性比较,大分子蛋白(酶)比较,DNA片段和序列比较来探讨动物的系统起源和演化,重建重要动物类群的进化树;研究喀斯特动物和贵州省特有

和珍稀动物的遗传多样性,为其保护和种群扩大提供基础资料。

(四)微生物学[071005]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坚实的微生物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术,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且具有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教学、

管理和指导生产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

高级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代谢调控、近代微生物研究技术、微生物学专业、微生物固氮调控机制、微生物药物学、分子生态学(Molecular Ecology)、酶工程原理与技术、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细胞工程技术、

高级动物生物化学、基因工程原理、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等。

主要研究方向:

1、微生物基因工程:

对微生物进行遗传学研究和构建优良生产菌株。

内容:

1)采用代谢缺陷型分析、基因分析、示踪原子测定等技术进行微生物遗传学研究,并应用诱变、杂交、

原生质体融合手段进行生产菌株的育种。

2)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分离、克隆各种细胞因子的基因,构建基因工程菌。研究这些基因在重组菌中的

高效表达,开发基因工程各类产物。

2、发酵工程:

进行发酵工程理论研究和发酵设备及生产工艺的研究,把生物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内容:

1)以微生物、动植物细胞为生物作用剂,进行发酵动力学、发酵过程管理工艺、下游加工工艺、发酵

设备及发酵工厂规划与设计的理论研究。

2)进行多聚羟基烷酸、益生菌、苹果酸、L-核糖等产品的发酵生产工艺与推广应用研究。

3)采用现代微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深入进行汾酒、山西老陈醋名牌传统酿造产品生产工艺的发掘、

规范与创新研究。

3、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研究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开发和利用微生物资源。

内容:

1)研究微生物资源的种类和分布、群落结构;对在医学、轻工、农业、生物工程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

的微生物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探索利用微生物资源的新方法和新理论。

2)摸清我国光合细菌的分布状况,建立我国光合细菌保藏中心,并继续进行光合细菌在医药、工业、

农业方面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4、环境保护生物技术

为了发挥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进一步搞好环境保护。

内容:

1)利用微生物提高降解工业废水中有毒有害有机物的功效,净化环境。目前主要开展从活性污泥中分

离具有降酚能力的细菌,分析其遗传背景,构建多功能工程菌。

2)利用光合细菌与厌氧菌继续进行三废(废气、废水、废渣)处理工艺与机理研究。

二、生命科学相关专业SWOT分析:

(一)优势

1、社会认可度高,对本专业有较高期望;

2、知识范围广,生物学基础强,工科知识扎实,二者有机结合;

3、基础扎实,应用广泛,可以很容易的转到生物科学方向或其他相关应用专业,比如食品科学,制药

科学;

4、理性思维强,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注重动手操作能力,可以进行独立课题实验,并提交专业论文;

(二)劣势

专业课设置不是很成熟,各学校参差不齐;生物科学专业课和工科知识学习均深度有限;所要求的科目较多,课业较重,想要学好学精必须投入大量精力,所以课余时间不是很充足;本科毕业工作前景不是十分明

朗,相关就业领域要求更高学历

(三)机遇

1、培养高级科研和技术人才学科,出国比例大,各大有名高校都十分注重其发展;

2、专业适用面广,易转专业,可以进一步学习上游的生命科学,也可以学习下游的实用工程学科。

3、就业领域广泛,比如制药,食品,科研,或技术开发等;

4、把先进高端的生命科学和应用联系起来,是非常火的专业,前景十分看好

(四)挑战

相对专业要求更高学历,本科毕业后工作相对难找,为此很多学生进一步深造学习,就业的一般从事层次较低的技术工作或干脆放弃本专业而转行如果有志与从事相关科研工作,需要培养扎实的钻研探索精

神,并注重锻炼动手能力,进一步深造学习,定会成为该方面的高级科学人才。

一般说来,由于生命科学属于综合交叉发展学科,且与应用有紧密的结合,国外很多著名大学都很注意其发展,所以出国深造机遇很大,也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可以转向学习生命科学,这方面在国外有更先进的发展研究,我国的著名高校一般都与国外大学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会推荐此类专业的很多学生出国学习如果转专业学习与工程联系紧密的学科,如食品发酵等,荷兰,日本等国家也是比较理想的去处。

三、重点院校推荐:

1、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893年武汉大学建校之初设立的培养博物学人才的格致学部,1922年成立生物学系,1978年成立病毒学系, 1992年生物学系、病毒学系和生物工程中心合并成立生命科学学院。经过历代师生员工的努力,特别是一批学术造诣深、治学严谨、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生物学家,如汤佩松、何定杰、钟心煊、张挺、高尚荫、孙祥钟、余先觉、吴熙载、杨弘远、田波、朱英国等在此辛勤耕耘,使学院成为学科门类齐全,综合实力较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研究型学院。长期以

来,学院形成了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优良院风和学风。

学院现设六个系(植物学与动物学系、微生物学系、病毒学系、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系、遗传学系、生物化学系)和两个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和共享设备中心),建有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梁子湖淡水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植物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植物生物技术与遗传资源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等研究基地,拥有规模较大、特色鲜明

的动植物标本馆。

学院现有教职工164人(其中教师9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8名(含特聘教授5名、讲座教授3名),珞珈学者5名(含特聘教授4名,讲座教授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名,国家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湖北省创新团队3个,教授51人(含博士生导

师 49人),副教授34人。学院每年招生博士生约100名,硕士生160名,本科生约150名。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是全国首批生物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湖北省一级学科优势学科,1993年获准建立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002 年获准建立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病毒的感染与控制、植物与动物的发育生物学两个项目为国家“十五”“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面向农业、医学和环境重大问题的生物学研究项目为国家“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项目;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与动物发育生物学创新平台是国家 “985工程”二期建设的两个科技创新平台;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武汉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微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命科学导论等5门课程为国家精品课程,分子生物学课程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家人才模式创新实验区,生物科学

专业获批为湖北省本科品牌专业,3项成果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

生科院具有一流的仪器设备和研究条件,包括质谱分析仪、电子显微镜、蛋白质互作分析仪、膜片钳、高通量序列分析仪、微量热分析仪、超速离心机等大型仪器。生科院拥有23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实验与教学大楼,建有全国高校中第一家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P3实验室)和细胞和微生物材料保存量亚洲第一的中

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

作为研究型学院,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一直秉承追求卓越的办院宗旨,提供一流的教学服务,开展高水平的学术研究。生科院的毕业生以其素质高、基础厚、创新性强赢得海内外的赞誉,很多人已经成为欧美主要大学的终身教授。生科院具有从事创新研究的优良传统,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原生物系汤佩松教授就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和Science不断发表学术论文;我院杨弘远院士八十年代创立的植物离体受精技术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学院又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众多在欧美国家学有所成的年轻学者加入到生科院建设的行列,学院的研究水平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近年来主持3项国家“973项目”的研究工作,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系列研究论文,学术成果不断获得重要奖项,如杨弘远院士主持的“植物性细胞、受精及胚胎发生离体操作系统的创建与实验生物学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4)、朱英国院士主持的“中国水稻农家品种马尾粘败育株发现与马协CMS(马协A)选育和利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3)。目前全院师生正以饱满的热情和不断进取的姿态,励精图治,发奋图强,为生命

科学和生物医学的进步、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武汉大学的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2、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中心任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造就专业型人才,使其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中能够开展教学、研究、技术开发的骨干力量。科学研究的目标是推进人类对生命本质

的认知和理解、同时也注重有应用价值的成果。

学院的工作以科研和教学人员为主导,以行政后勤人员为辅助。学院行政工作的重点是以较高的效率

服务于师生和科研人员,共同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而努力。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前身来源于三部分:1923年成立的燕京大学生物系、1925年成立的北京大学

生物学系、1926年成立的清华大学生物系。它们于 1952年合并成立北京大学生物学系。

出自现代遗传学奠基人摩尔根(Thomas H. Morgan)教授实验室的三位研究生影响了北大生物系及其前身,他们是:1923年至1950年任教于燕京大学的Alice M. Boring教授、先后在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任教的李汝祺教授和先后在燕京大学和厦门大学任教的陈子英教授。其中,1926年在摩尔根实验室获博士学位

的第一位中国学生李汝祺长期在燕园任教,为我国遗传学奠基人之一。

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北大从最早设置的动物学和植物学专业到50年代初设立了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和动物遗传学专业。1956年以后率先在国内建立了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专业,1980年代又先后建立了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环境生物学及生态学专业,1993年设立了生物技术专业。1993年生物学系更名为生命科学学院。学院现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重点学科和8个博士

学科点。

学院现有500多名本科生和450多名研究生。本科生的培养前三年以课堂教学为主,最后一年以实践

研究为主。研究生分布在各个从事科学研究的一线实验室里,开展研究工作。

学院希望提供有深度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充分发挥出其潜力,使有能力和动力的学生成为国际生命科学界和生物技术领域的重要力量。我们的毕业生中,既有在海内外生命科学界作

出优秀研究的科学家,也有在其它行业颇有成就的专业人士。

学院要求教授们尊重自己的学生,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术讨论及科研课题;师生互相尊重、互相激励;

支持本科生到兄弟大学、科学院的研究所或其它研究机构开展研究实践。

学院现有约50个实验室,研究领域涉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物学、生理学、神经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行为科学、生物信息学、进化生物学、保护生物学、生态学等。

学院致力于建设一种既能获得智力刺激、同时又可保持愉悦心情的文化环境,鼓励大家开展意义深远

和创新性强的科学研究,并做出重要发现。

第五篇:深度解读音乐专业就业方向

音乐学专业是一个热门专业,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音乐研究方法大量进入中国,为我国音乐史学的发展开辟了许多新的领域,尤其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音乐创作、音乐理论及音乐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各高等、中等院校以及影视部门等需要大量的音乐学人才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其就业现状和就业前景均很乐观。

音乐专业主要有哪些专业分支?

其实音乐类专业的分支很多,常见的一些专业包括音乐学、音乐教育专业、录音艺术、歌剧、作曲、电脑音乐等等,都是属于音乐类的专业的。

音乐类专业的就业方向怎么样呢?

音乐类专业的就业方向比较广泛,可以做自由撰稿人、特邀自由撰稿和词曲作家、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人、编辑、乐评人、音像、唱片公司企划、音乐理论研究员、音乐制作人、网络公司、音乐工作室、文化经纪人、职业编曲、音乐教师等。

就拿声乐专业来说吧,我原来也说过,声乐专业是一个花销挺大的专业,一定要有一定的经济背景做支撑。学声乐的人毕业后可以当歌手、当音乐老师,也可以做普及艺术的工作者,甚至也可以学习了专业后,将来并不把它作为自己的职业,只是把它当作业余爱好,自己照样可以做其他的工作。去美国留学其实是个很好的选择,能够有一个更大的学习空间,未来成功的几率也会更大。

中式的音乐教育和美式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去美国留学?

我国的教育上还是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的。我国在教育上长期存在的问题就是只注重应试教育,学生自上学开始,很少接触到美育方面的培养,这其中就包括音乐教育。各学校并没有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而只是将其看作是应付教学的一种手段,这种指导思想引起的结果就是音乐课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程,音乐课就是教学生唱几首歌的课程,这种状况与国外学校普遍重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形成了对比。这种错误的教育思想使我国的学生在基本素质上存在着较大不足。应试教育培养出的只是会考试的人,而真正的具备全面素质的人才却很难得到。音乐艺术是一种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综合的艺术;对学生素质的培养首先就要从艺术教育抓起,而我国的现状却是音乐教师缺乏,从音乐院校的音乐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根本无法满足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所以受过美式教育洗礼之后的留学生成为了大家追捧的人才。现在许多学生都想往影视行业发展,影视行业的人才要有怎样的素质呢?

就影视行业来看,我们所熟知的电视可知,各电视台MTV、音乐广角、娱乐报道等节目吸引着众多追星族及乐迷的眼光,音乐节目以其活泼、现代、刺激而大受当代人的喜爱。一种音乐节目的成功离不开在节目背后从事策划、编辑、研究等工作的各部门的通力配合,这些幕后工作都需要具有一定音乐素养的专业人士去参与。当前的音乐学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在大学,学生要学习音乐史、音乐教育等基本理论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接受音乐实践方面的教育,使其在注重理论的同时也懂得音乐实践方面的知识,而从事音乐及音乐节目的策划、编辑等工作的人士就需要具备这两方面的能力,从而使自己在实际工作中有真正的发展潜能,创办出一个有特色的节目。(小马过河国际教育)

上一篇:输电线路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