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本中的素材

2022-12-11

第一篇:高中语文课本中的素材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作文素材57例

诗词鉴赏八看

-----从字面把握诗词的主旨情感

诗词的主旨情感是“考纲”明确要求的考点之一,同时也是整体把握诗词,准确解答问题的关键所在。可以说,明确了主旨与情感,也就敲开了诗词的大门,并登堂入室了,为准确地答疑解难增加了重要的筹码。因此,如何快速而又准确地把握诗词的主旨与情感就成了诗词鉴赏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在不断的摸索中发现,仔细阅读卷面,从字面上下工夫,能挖掘出一些要素,促进我们攻克难关。结合自身经验,我总结了一些所谓的规律,简称为“诗词鉴赏八看”。

一看诗题

诗题就相当于人名,长辈给晚辈取名往往寄寓了某种心愿,诗人给诗作取名往往也有着某种暗示,通过诗题,有的说明了时间,有的交代了地点、写作主体(人、物)或事件,因此通过诗题也许能找到读懂诗词的突破口。07年山东卷《出关》“出关”,二字交代了主要事件,古人出关,往往是由中原内地远赴关外戍守边疆,其间自然少不了背井离乡的不舍与怀乡思亲之情。对照原文“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可以得到应证。同年重庆卷白居易《惜牡丹花》,题目中一“惜”字乃怜惜爱惜之意,为什么“惜牡丹花”?原文“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已作了解释。到此,本诗惜花之将谢的主旨就明确了。二看作者

熟悉著名诗人所处的时代特征以及他们的身世、思想历程、主要成就、创作风格,以便知人论“诗”。李白处盛唐时期居多,生性豪放,风格飘逸,杜甫亲历国难,关注民生,风格沉郁;柳永一生无缘仕途,纵情声色,词作凄怨婉约,辛弃疾身处乱世,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慷慨悲壮。06年北京卷陶渊明《移居》,陶渊明应该是我们都熟悉的一位诗人,他所开创的山水田园诗也是我们了解的。在次基础上解答问题就不会有太大的困难。06年辽宁卷苏轼《东坡》,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几起几伏,但他留给我们的却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豪放与旷达。在结合词句,我们就能通过那“铿然曳杖声”感受到词人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三看注解

很多诗歌鉴赏题都有注解,对此不能忽略。出题者附注解本就是解开中学生难以打开的某些节从而将难度保持在规定的范围,此时,作为考生正应该有效利用注解为自己答疑解难服务。07年江西卷诗歌高蟾《金陵晚望》、韦庄《金陵图》 ,其中问: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单从诗文本身来看,要想答准,必需一定的功底,对一般考生而言,确属不易,但并非完全不可能答题,因为有注解,题中特别注明“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既然是“晚唐诗人”,他们最可能伤心的就应该是国家的衰亡,再结合原文就不难得出两位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的标准答案。07年海南宁夏卷考刘一止《小斋即事》,刘一止不为学生熟知,回答第9题“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有一定难度。但若细读注解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就回发现“‘忤秦桧’而被罢官”正好与“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联系起来,由此就能推断出作者抒发了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四看意象

意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因而诗歌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泛化意义、讽喻意义,尤其是一些常用的意象,大都有固定的寓意,如“折柳”有惜别怀远之意,月有思乡怀亲之意,大雁有飞雁传书之意。06年福建卷李商隐《端居》: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其中“素秋”“ 月”两个意象值得注意,自古言秋多寂寥,秋是清冷凄凉的,月有思乡怀亲之意,“月中愁”正应是思乡怀亲之愁。由此可见诗人营造出了素秋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五看诗眼

人眼是人类心灵的窗户,诗眼也该是诗词意旨的窗户,把握了诗眼也就找到了理解诗词的钥匙。如四川卷考王安石《葛溪驿》,“鸣蝉更乱行人耳”中“乱”字就是诗眼。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乱人耳是假,实则情景交融,抒写诗人的家国之思。另外,前文所叙重庆卷白居易《惜牡丹花》,“惜”字就是诗眼,全诗惜花之将谢的主旨。07年安徽卷陈维崧《醉

落魄•咏鹰》,“醉”是诗眼,那是老当益壮、猛气犹存的醉,是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醉。

六看典故

用典是古诗文一种重要的表达技巧,古人常借逸闻典故来表达自己类似的情感。作为高中生应该对逸闻点故有一定的积累,这不仅仅是提高文学涵养,更是有利于对古典诗文的理解和学习。浙江卷吴激《人月圆》,其中两处典故为我们所熟知,其一是“犹唱后庭花”,其二是“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前者寓托着诗人忧心国事的深切悲慨,后者寄寓天涯沦落,同病相怜的凄婉。再结合注解,就能窥透作者由他乡遇知音而引起的亡国隐痛。

七看首尾

许多诗作往往是前半部分叙事或写景,奠定全诗的基调(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者除外),后半部分议论抒情寄寓主旨。全国卷1苏轼《望江南 超然台作》: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趋年华。此诗尤为典型,上阕借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等意象绘景,下阕借“休时故人思故国”抒发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这里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所契合,情景交融。

八看题干

所谓题干,就是交代问题的表述性文字,他虽然是用于提问,但聪明的考生也许能从中发现蛛丝马迹,进而顺利答题。06年浙江卷无名氏[正官]叨叨令题干:(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__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__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对于(2),可以根据(1)中所述推断,因为题干(1)交代了意象意境的特点是“温润柔美”、“ 温润柔美”,由意象意境本身情景融合的特性,我们不难看出,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以及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当然,在具体操作中还要注意:

一、以上所谓“八看”仅仅为一般性规律,不能绝对化,须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比如看意象,常用意象,同一意象可能有不同意蕴,毛泽东笔下

的梅与陆游笔下的梅意蕴迥异,刘与锡心心中的秋与常人心中的截然相反。

二、为提高准确度,最好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第二篇:高中语文课本写作素材

一.理想志向(壮志难酬)

1.毛泽东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他在青年时期就有伟大的理想,“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正是他当时的写照。

2.马丁.路德.金面对民众,通过激情洋溢的演讲,激发广大黑人同胞争取自由、民主、平等权利的热情。他毕生为追求黑人自由而努力,他最终因此被敌人暗杀了。

3.司马迁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完成历史巨著《史记》,他勇敢地选择了宫刑而活了下来,最后完成了使命。

4.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西汉人,有才能却一直不受重用。汉武帝时选求贤良,有人举荐冯唐,可是他已九十多岁,难再做官了,后以慨叹生不逢时或表示年迈。李广,汉光武帝时的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侯。后来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5.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暇的伟大人物。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二、恒心毅力(面对挫折)

1.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在双腿瘫痪的厄运降临后,他曾彷徨,但最终凭着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战胜了自己,成为一名著名作家。(史铁生《我与地坛》)

2.贝多芬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失聪之时,凭着坚强的意志力,最终创作了《生命交响曲》等诸多世界名曲。3.越王勾践在失败之后没有丧失信心,而是不忘国耻,卧薪尝胆,暗中积蓄力量,最终打败了吴王夫差,吞并了吴国。(《勾践灭吴》,选自《国语》)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后唐庄宗李存勖励精图治,取得了一时之盛;但他在兴盛之时,宠幸伶人,骄奢无度,最终身死国灭。(欧阳修《伶官传序》)

6.“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遭宫刑而成《史记》。

7.郭小川《致青年公民》:然而迎接你们的却不尽是小鸟的悦耳的歌声/在前进的道路上还常有凄厉的风雨和雷的轰鸣„„

8.食指《相信未来》: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9.张洁《我的四季》: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决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10. 厄运只能将弱者淘汰,即使为它挡过这次灾难,它也会在另一个灾难里沉没。而强者却会留下,继续走完自己的路。(《我的四季》)

11. 有些重大问题,需要长时间的苦战。艾立希失败了605次,才制成药物六○六;居里夫人从数吨铀矿残余物中提炼出只有几十毫克纯镭的氯化物。可以想象,他们付出了多么大的劳动。“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达生》),“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前人刻苦钻研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们前进。

12. 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为一个盲人,海伦·凯勒并没有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向我们展示多少“命运”的多舛,而是更多地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热切、坦诚和真挚。可以这样说,尽管她受尽了“命运”的折磨,但她献给人们的仍然是一颗火热的心,一颗关爱世界的心。海伦·凯勒的经历如果说给了我们巨大的心理震撼和敬畏,那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所袒露的心迹,能给我们巨大的人生感染,鼓舞我们去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13. 曹雪芹出生富贵之家,雍正年间,家产被朝廷抄没,举家北迁。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山村,在贫困潦倒的生活中,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了《红楼梦》前八十回。

14. 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马克思);资产者——无论保守派和极端民主派——都争先恐后地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5. 斯多葛派哲学的名言:“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

16. 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为难能可贵。(培根)

17. 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运中暴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

18. 人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 (周国平《直面苦难》)

三、爱国情怀

1.鲁迅为了救国救民,他选择去日本学医学,又为了疗救民族的灵魂,他最终弃医从文。

2.屈原忠心爱着自己的国家——楚国,他虽遭楚王的疏远,但他还是不忘为国尽忠而远走他国。

3.刘和珍、张静淑、杨德群等能为中国的前途欣然前往政府请愿,最后他们英勇牺牲了。(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4.屈原身处放逐之时,但仍心牵怀王,牵挂楚国的安危,当楚国都城郢被攻破时,他忧愤地投入汨罗江。(司马迁《屈原列传》)

5.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他主动避开与廉颇的矛盾,他曾说:“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6.历史在前进中,不免有挫折,有迂回,有进退,有失败。自然也就不免有清谈者,有酣睡者,有摇头者,有叹气者,有彷徨者,有哭泣者。但是他们不是历史的脊梁,他们像蛛丝一般无力,绊不住历史的脚步。(刘征)

7.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8.假若我只是一只鸟,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艾青)

9.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裴多菲)

10.拜伦,为自由而战的歌者;拿破仑,为民族解放而战的英雄。

11.肖邦于1930年到法国定居,创作了大量饱含爱国情感的优秀作品,临终嘱咐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12.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与宽阔的姿态/坚强地生活在大地上/永远不会灭亡/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艾青)

四、亲情乡情

1.史铁生的母亲在儿子陷入双腿瘫痪的困境时,她承受了最大的心理压力,她凭借伟大的母爱让史铁生重获新生。(《我与地坛》)

2.“儿寒乎?欲食乎?”母爱就表现在生活的细节中。(归有光《项脊轩志》)

3.李密为照顾年迈的祖母,向朝廷请求辞职。(李密《陈情表》)

4.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根线的长度,足够绕地球三匝,随卫星上天。 (柯灵《乡土情结》)

5. 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子打水一场空。有的侘傺无聊,铩羽而归。有的春花秋月,流连光景,“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有的倦于奔竞,跳出名利场,远离是非地,“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有的素性恬淡,误触尘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归去来兮,种菊东篱,怡然自得。——但要达到这境界,至少得有几亩薄田,三间茅舍作退步,否则就只好寄人篱下,终老他乡(柯灵《乡土情结》)

6. 比灾难、战争更使人难以忘怀的,是放逐:有家难归,有国难奔。屈原、贾谊、张俭、韩愈、柳宗元、苏东坡,直至康有为、梁启超,真可以说无代无之。——也许还该提一提林则徐,这位揭开中国近代史开宗明义第一章的伟大爱国前贤,为了严禁鸦片而获罪革职,遣戍伊犁。他在赴戍登程的悲凉时刻,口占一诗,告别家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百年后重读此诗,还令人寸心如割,百脉沸涌,两眼发酸,低徊唏嘘不已。 (柯灵《乡土情结》)

7.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五、以民为本

1.现代诗人穆旦在诗歌《赞美》中写到:“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这表现他对人民无比热爱。

2.孟子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认为统治者应该施行“仁政”,保护老百姓,让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

3.强秦因不施行“仁义”,失去民心,从而失去天下。(贾谊《过秦论》)

4.灭六国的不是秦国,而是他们自己不爱护百姓,灭掉秦国的也不是天下人,而是它自己不爱护天下的百姓。(杜牧《阿房宫赋》)

六、学习问题

1.强调“学不可以已”。(《劝学》,选自《荀子》)

2.学习上要不断地反思自己,“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同上)

3.学习上要重视积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同上)

4.学习贵在坚持,“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同上)

5.老师不分贵贱,不分少长。“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6.囊萤趁月:囊萤,晋代车胤家贫买不起油灯,夏季聚萤火虫于囊中,就其光而读书。(《晋书•车胤传》)趁月,南齐江泌家贫点不起灯,常在月光下读书。(《南齐书•江泌传》)

7.潘洗尘《六月,我们看海去》:我们就是不愿停留在生活的坐标轴上。(探索精神)

8.赫尔曼·黑塞认为真正的修养不应当追求功利,而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完善”。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人们在用心研究经典作品之后,便能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9. 汉代著名批判家王充自幼家贫,买不起书,他就到书店读书。因为他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得以博览群书,贯通百家,最终写成了专门的批判书籍《论衡》,立论有据,言之成理,展示了他很高的独立思考的才华。

10.爱因斯坦是科学界最善于独立思考的巨人。不要忘记,青年时代的爱因斯坦就在物理、数学等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且对一般的自然科学和哲学,也有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知识。

11.清代诗人袁枚说:“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随园诗话·补遗》)这秋水,就是知识之水,就是独立思考的波涛和浪花。

12. 明代哲学家和教育家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七、胸怀豁达 1.“马克思对别人诽谤、诅咒,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表现了马克思胸怀宽广。(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2.苏轼虽因“乌台诗案”被贬到荒凉的黄州,但他仍唱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蔺相如凭“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 的机智与勇敢拜为上卿,官位在有攻城野战之功的廉颇之上,廉颇扬言要羞辱蔺相如,蔺相如退避再三,处处先考虑国家的危难而把个人恩怨放在脑后,打动了廉颇,廉颇背负荆条,上蔺相如府上请罪,结为生死之交。(《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胸怀。宽容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思想观念中,对异己要宽容;宽容不仅体现在人类之中,也体现在人与自然之间。(《〈宽容〉序言》)

八、仁义英勇

1.烛之武凭借他的智与勇,说退秦军。(《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

2.刘邦明知去鸿门赴宴有生命之忧,但他义无返顾赴宴了,最终凭着胆识和机智得以在鸿门宴上脱身。(司马迁《鸿门宴》)

3.蔺相如面对秦王毫不畏惧,愿与和氏璧共存亡,最后完璧归赵。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以他的机智与英勇保护了赵王的颜面。(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九、人格独立

1.屈原忠心爱国,刚正不阿,他不愿同流合污,当理想破灭之时,为保持自己的清白而投进了汨罗江。(屈原《离骚》)

2.陶渊明远离官场,过上隐居生活,得到了心灵的自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3.李白离开长安以后,投进祖国的大好河山,获得了人格独立,“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十二月党人的妻子们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她们没有听从尼古拉一世允许改嫁的谕令,也没有被用来拦阻她们的种种恫吓吓倒。她们宁愿放弃堆积如山的黄金,宁可在拿着武器的哥萨克卫兵的押送下被铁链捆锁着行走,也要到那苦寒的野兽出没的地方去,守在自己的丈夫身旁,义无反顾的妻子们令铁石心肠的阻拦者也不由得泪雨滂沱。

十、勇于承担错误

1.路瓦栽夫人虽为她的虚荣心而付出了十年青春的代价,但她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通过十年的诚实劳动还清了借款。(莫泊桑《项链》)

2.廉颇知道蔺相如的做法真相后,他主动向他负荆请罪。(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期间,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跪赎罪,这一举动赢得了世人的赞美,被誉为“欧洲约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表现”。现任德国总理施罗德也曾亲自去波兰,为刻有下跪谢罪情景的勃兰特纪念碑揭幕。

十一、说话的艺术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大智。多少忠臣义士,赤心耿耿,尽忠进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传。但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口若悬河的邹忌,胸有成竹的触龙,出口成章的魏征都以其杰出的辩才,说服了高高在上的国君,从而改写了本国的历史:烛之武退秦师挽救了郑国,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触龙说赵太后使赵国在危难之时得到了齐国的援助,从而转危为安,魏征谏太宗居安思危,励精图治,开创了大唐盛世。

十二、生活哲理篇

1.尼采自诩为太阳,光热无穷,结果发了疯。(鲁迅《拿来主义》)

2.苍蝇坐在车轮的轴心,嗡嗡地叫道:“车子的前进,都是我的力量。”(钱钟书《读〈伊索寓言〉3.狂妄的人自称命运的主人,谦卑的人甘为命运的奴隶。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人,他照看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卑怯。走运时,他会揶揄自己的好处。倒运时,他会调侃自己的厄运。他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他只是做命运的朋友罢了。(周国平)

【观点:①自夸者终究要灭亡;②怎样做命运的主人(既不狂妄,也不自卑);③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人生的命运】。

4.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光明。

5.天暮了。在这渺渺的河中,我们的小舟究竟归向何处?远远的红灯啊,请挨近一些罢。(巴金《黑夜行舟》

6.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给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巴金《灯》)

十三、其他

1.解放思想:我们不能像别里科夫那样让自己的思想套上套子。(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2.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应以“拿来主义”的方法对待中国传统文明和西方文化。(鲁迅《拿来主义》) 3.做事要果决:项羽妇人之心,错失了在鸿门宴上杀死刘邦的机会,以致最终落得“乌江自刎”的结局。(司马迁《鸿门宴》)

4.培养人才:郭橐驼种树的方法是顺着树自然生长规律,让它的本性得以发展,所以树种锝好。培养人才的道理是一样的。(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5.虚荣心:路瓦栽夫人为一次舞会的荣光而付出了十年青春的代价。(莫泊桑《项链》)

6.金钱观:金钱让葛朗台迷失了自己,让他放弃了爱情、亲情。(巴尔扎克《守财奴》)

7.谦虚:马谡因骄傲自大,刚愎自用,以致街亭失守。(罗贯中《失街亭》)

8.追求真理:苏轼为考证“石钟山”命名的由来,亲自在夜晚作了一番实际考察。(苏轼《石钟山记》)

9.礼贤下士:《史记》记载,周公在吃饭时多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为接待贤士人才而中途停止吃饭。曹操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

第三篇:高中语文课本素材梳理

一、理想志向

1.毛泽东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他在青年时期就有伟大的理想,“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正是他当时的写照。(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马丁·路德·金面对民众,通过激情洋溢的演讲,激发广大黑人同胞争取自由、民主、平等权利的热情。他毕生为追求黑人自由而努力,虽然他最终因此被暗杀,但精神长存。(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3.夏瑜被捕入狱,但他仍没有放弃革命理想,在狱中劝牢头造反。(鲁迅《药》)

4.司马迁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完成历史巨著《史记》,他勇敢地选择了宫刑而活了下来,最后完成了使命。(司马迁《报任安书》)

二、恒心毅力(逆境成才)

1.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在双腿瘫痪的厄运降临后,他曾彷徨,但最终凭着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战胜了自己,成为一名著名作家。(史铁生《我与地坛》)

2.贝多芬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失聪之时,凭着坚强的意志力,最终创作了《生命交响曲》等诸多世界名曲。(罗曼·罗兰《〈名人传〉序》)

3.越王勾践在失败之后没有丧失信心,而是不忘国耻,卧薪尝胆,暗中积蓄力量,最终打败了吴王夫差,吞并了吴国。(《勾践灭吴》,选自《国语》)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后唐庄宗李存勖励精图治,取得了一时之盛;但他在兴盛之时,宠幸伶人,骄奢无度,最终身死国灭。(欧阳修《伶官传序》)

6.“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遭宫刑而成《史记》。(司马迁《报任安书》)

三、爱我中华

1.鲁迅为了救国救民,他选择去日本学医学,又为了疗救民族的灵魂,他最终弃医从文。(鲁迅《〈呐喊〉自序》)

2.屈原忠心爱着自己的国家——楚国,他虽遭楚王的疏远,但他还是不忘为国尽忠而远走他国。(屈原《离骚》)

3.刘和珍、张静淑、杨德群等能为中国的前途欣然前往政府请愿,最后他们英勇牺牲了。(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4.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妇女他们为了保卫家乡,毫不畏惧,拿起枪杆打击日本鬼子。(孙犁《荷花淀》)

5.屈原身处放逐之时,但仍心牵怀王,牵挂楚国的安危,当楚国都城郢被攻破时,他忧愤地投入汨罗江。(司马迁《屈原列传》)

6.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他主动避开与廉颇的矛盾,他曾说:“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 1

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崇高母爱

1.史铁生的母亲在儿子陷入双腿瘫痪的困境时,她承受了最大的心理压力,她凭借伟大的母爱让史铁生重获新生。(《我与地坛》)

2.“儿寒乎?欲食乎?”母爱就表现在生活的细节中。(归有光《项脊轩志》)

五、以民为本

1.现代诗人穆旦在诗歌《赞美》中写到:“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这表现他对人民无比热爱。

2.孟子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认为统治者应该施行“仁政”,保护老百姓,让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

3.强秦因不施行“仁义”,失去民心,从而失去天下。(贾谊《过秦论》)

4.灭六国的不是秦国,而是他们自己不爱护百姓,灭掉秦国的也不是天下人,而是它自己不爱护天下的百姓。(杜牧《阿房宫赋》)

六、学习问题

1.强调“学不可以已”。(《劝学》,选自《荀子》)

2.学习上要不断地反思自己,“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同上)

3.学习上要重视积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同上)

4.学习贵在坚持,“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同上)

5.老师不分贵贱,不分少长。“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七、胸怀豁达

1.“马克思对别人诽谤、诅咒,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表现了马克思胸怀宽广。(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2.苏轼虽因“乌台诗案”被贬到荒凉的黄州,但他仍唱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八、博爱情怀

1.史怀哲拥有一颗伟大的博爱之心,他尊重一切生命,并以自己的行动来实践他的这一理想,他试图通过行医来拯救那些受苦首难的非洲人民,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赤道非洲。(史怀哲《我的呼吁》)

2.贝多芬在痛苦中即曾祝望他的榜样能支持别的受难者。(罗曼.罗兰《〈名人传〉序》)

九、仁义英勇

1.烛之武凭借他的智与勇,说退秦军。(《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

2.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妇女他们为了保卫家乡,毫不畏惧,拿起枪杆打击日本鬼子。(孙犁《荷花淀》)

3.刘邦明知去鸿门赴宴有生命之忧,但他义无返顾赴宴了,最终凭着胆识和机智得以在鸿门宴上脱身。(司马迁《鸿门宴》)

4.、刘和珍、张静淑、杨德群等能为中国的前途欣然前往政府请愿,在弹雨中相互救助,

殒身不恤。(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5.在明末阉党横行之时,颜佩韦、杨念如等五人激于周公被捕的义愤,而与阉党发生冲突,为了保护其他群众,他们挺身而出,英勇就义。(张溥《五人墓碑记》)

6.柳毅面对不幸的龙女,能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冒险为龙女走访洞庭龙宫。(李朝威《柳毅传》)

7.蔺相如面对秦王毫不畏惧,愿与和氏璧共存亡,最后完璧归赵。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以他的机智与英勇保护了赵王的颜面。(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十、追求真爱

1.氓是个始乱终弃、忘恩负义、感情不专一的男子,诗中女子被氓一开始的憨态所迷惑。(《卫风·氓》,选自《诗经》)

2.刘兰芝和焦仲卿用自己的生命来捍卫自己的爱情。(《孔雀东南飞(并序)》,选自《乐府诗集》)

3.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为自己真爱而献出了珍贵的生命。(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十

一、人格独立

1.屈原忠心爱国,刚正不阿,他不愿同流合污,当理想破灭之时,为保持自己的清白而投进了汨罗江。(屈原《离骚》)

2.陶渊明远离官场,过上隐居生活,得到了心灵的自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3.李白离开长安以后,投进祖国的大好河山,获得了人格独立,“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十二、对旧时代的看法

1.中国旧时代可概括为: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奴隶的时代。(鲁迅《灯下漫笔》)

2.敦煌莫高窟的文物在清末被西方国家大肆掠夺,愚昧的清政府没有能力保护自己辉煌的文化。(余秋雨《道士塔》)

3.窦娥受到地痞流氓张驴儿和贪赃枉法的陶兀县令的共同迫害,最后冤死,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关汉卿《窦娥冤》)

十三、尊老爱老

1.窦娥怕连累婆婆屈招药死公公,她临刑不愿走前街,怕被婆婆看见,让婆婆伤心。(关汉卿《窦娥冤》)

2.李密为照顾年迈的祖母,向朝廷请求辞职。(李密《陈情表》)

十四、勇于承担错误

1.路瓦栽夫人虽为她的虚荣心而付出了十年青春的代价,但她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通过十年的诚实劳动还清了借款。(莫泊桑《项链》)

2.廉颇知道蔺相如的做法真相后,他主动向他负荆请罪。(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十

五、说话的艺术

1.李密在向晋武帝上表时,先动之以情,陈述自己不幸遭遇及与祖母相依为命、祖母如今病危的狼狈出境;再晓之以理,推出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大旗,同时表明心迹,排除不愿

出仕之嫌,成功获得了皇上的恩准及赏赐。(李密《陈情表》)

2.邹忌通过“比美”悟出道理,于是由近及远,由家庭私事推及国家大事,以亲身的感受去规劝齐王,如此设喻,生动形象且入情入理,加之态度诚恳,一片赤诚,所以齐王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十六、其他

1、解放思想:我们不能像别里科夫那样让自己的思想套上套子。(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2、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应以“拿来主义”的方法对待中国传统文明和西方文化。(鲁迅《拿来主义》)

3、做事要果决:项羽妇人之仁,错失了在鸿门宴上杀死刘邦的机会,以致最终落得“乌江自刎”的结局。(司马迁《鸿门宴》)

4、培养人才:郭橐驼种树的方法是顺着树自然生长规律,让它的本性得以发展,所以树种锝好。培养人才的道理是一样的。(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5、虚荣心:路瓦栽夫人为一次舞会的荣光而付出了十年青春的代价。(莫泊桑《项链》)

6、金钱观:金钱让葛朗台迷失了自己,让他放弃了爱情、亲情。(巴尔扎克《守财奴》)

7、知恩图报:侯赢深得信陵君的恩惠,他知恩图报,在关键时刻,他帮助了信陵君,并以自己的生命来激励信陵君去完成使命。((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

8、品行谦虚:马谡因骄傲自大,刚愎自用,以致街亭失守。(罗贯中《失街亭》)9|、追求真理:苏轼为考证“石钟山”命名的由来,亲自在夜晚作了一番实际考察。(苏轼《石钟山记》)

第四篇:高中语文课本写作素材分类梳理

一、理想志向

1.毛泽东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他在青年时期就有伟大的理想,“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正是他当时的写照。(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马丁.路德.金面对民众,通过激情洋溢的演讲,激发广大黑人同胞争取自由、民主、平等权利的热情。他毕生为追求黑人自由而努力,他最终因此被敌人暗杀了。(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3.夏渝被捕入狱,但他仍没有放弃革命理想,在狱中劝牢头造反。(鲁迅《药》)

4.司马迁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完成历史巨著《史记》,他勇敢地选择了宫刑而活了下来,最后完成了使命。(司马迁《报任安书》)

二、恒心毅力(逆境成才)

1.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在双腿瘫痪的厄运降临后,他曾彷徨,但最终凭着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战胜了自己,成为一名著名作家。(史铁生《我与地坛》) 2.贝多芬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失聪之时,凭着坚强的意志力,最终创作了《生命交响曲》等诸多世界名曲。(罗曼·罗兰《〈名人传〉序》) 3.越王勾践在失败之后没有丧失信心,而是不忘国耻,卧薪尝胆,暗中积蓄力量,最终打败了吴王夫差,吞并了吴国。(《勾践灭吴》,选自《国语》)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后唐庄宗李存勖励精图治,取得了一时之盛;但他在兴盛之时,宠幸伶人,骄奢无度,最终身死国灭。(欧阳修《伶官传序》) 6.“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遭宫刑而成《史记》。(司马迁《报任安书》)

三、爱我中华

1.鲁迅为了救国救民,他选择去日本学医学,又为了疗救民族的灵魂,他最终弃医从文。(鲁迅《〈呐喊〉自序》)

2.屈原忠心爱着自己的国家——楚国,他虽遭楚王的疏远,但他还是不忘为国尽忠而远走他国。(屈原《离骚》)

3.刘和珍、张静淑、杨德群等能为中国的前途欣然前往政府请愿,最后他们英勇牺牲了。(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4.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妇女他们为了保卫家乡,毫不畏惧,拿起枪杆打击日本鬼子。(孙犁《荷花淀》)

5.屈原身处放逐之时,但仍心牵怀王,牵挂楚国的安危,当楚国都城郢被攻破时,他忧愤地投入汨罗江。(司马迁《屈原列传》)

6.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他主动避开与廉颇的矛盾,他曾说:“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崇高母爱

1.史铁生的母亲在儿子陷入双腿瘫痪的困境时,她承受了最大的心理压力,她凭借伟大的母爱让史铁生重获新生。(《我与地坛》)

2.“儿寒乎?欲食乎?”母爱就表现在生活的细节中。(归有光《项脊轩志》)

五、以民为本

1.现代诗人穆旦在诗歌《赞美》中写到:“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这表现他对人民无比热爱。

2.孟子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认为统治者应该施行“仁政”,保护老百姓,让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 3.强秦因不施行“仁义”,失去民心,从而失去天下。(贾谊《过秦论》)

4.灭六国的不是秦国,而是他们自己不爱护百姓,灭掉秦国的也不是天下人,而是它自己不爱护天下的百姓。(杜牧《阿房宫赋》)

六、学习问题

1.强调“学不可以已”。(《劝学》,选自《荀子》)

2.学习上要不断地反思自己,“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同上) 3.学习上要重视积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同上) 4.学习贵在坚持,“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同上) 5.老师不分贵贱,不分少长。“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七、胸怀豁达

1.“马克思对别人诽谤、诅咒,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表现了马克思胸怀宽广。(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2.苏轼虽因“乌台诗案”被贬到荒凉的黄州,但他仍唱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八、博爱情怀

1.史怀哲拥有一颗伟大的博爱之心,他尊重一切生命,并以自己的行动来实践他的这一理想,他试图通过行医来拯救那些受苦首难的非洲人民,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赤道非洲。(史怀哲《我的呼吁》) 2.贝多芬在痛苦中即曾祝望他的榜样能支持别的受难者。(罗曼.罗兰《〈名人传〉序》)

九、仁义英勇

1.烛之武凭借他的智与勇,说退秦军。(《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 2.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妇女他们为了保卫家乡,毫不畏惧,拿起枪杆打击日本鬼子。(孙犁《荷花淀》) 3.刘邦明知去鸿门赴宴有生命之忧,但他义无返顾赴宴了,最终凭着胆识和机智得以在鸿门宴上脱身。(司马迁《鸿门宴》) 4.、刘和珍、张静淑、杨德群等能为中国的前途欣然前往政府请愿,在弹雨中相互救助,殒身不恤。(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5.在明末阉党横行之时,颜佩韦、杨念如等五人激于周公被捕的义愤,而与阉党发生冲突,为了保护其他群众,他们挺身而出,英勇就义。(张溥《五人墓碑记》) 6.柳毅面对不幸的龙女,能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冒险为龙女走访洞庭龙宫。(李朝威《柳毅传》)

7.蔺相如面对秦王毫不畏惧,愿与和氏璧共存亡,最后完璧归赵。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以他的机智与英勇保护了赵王的颜面。(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十、追求真爱

1.氓是个始乱终弃、忘恩负义、感情不专一的男子,诗中女子被氓一开始的憨态所迷惑。(《卫风·氓》,选自《诗经》)

2.刘兰芝和焦仲卿用自己的生命来捍卫自己的爱情。(《孔雀东南飞(并序)》,选自《乐府第 2 页 共 4 页

诗集》)

3.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为自己真爱而献出了珍贵的生命。(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十一、人格独立

1.屈原忠心爱国,刚正不阿,他不愿同流合污,当理想破灭之时,为保持自己的清白而投进了汨罗江。(屈原《离骚》)

2.陶渊明远离官场,过上隐居生活,得到了心灵的自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3.李白离开长安以后,投进祖国的大好河山,获得了人格独立,“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十

二、对旧时代的看法

1.中国旧时代可概括为: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奴隶的时代。(鲁迅《灯下漫笔》)

2.敦煌莫高窟的文物在清末被西方国家大肆掠夺,愚昧的清政府没有能力保护自己辉煌的文化。(余秋雨《道士塔》)

3.窦娥受到地痞流氓张驴儿和贪赃枉法的陶兀县令的共同迫害,最后冤死,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关汉卿《窦娥冤》) 十

三、尊老爱老

1.窦娥怕连累婆婆屈招药死公公,她临刑不愿走前街,怕被婆婆看见,让婆婆伤心。(关汉卿《窦娥冤》)

2.李密为照顾年迈的祖母,向朝廷请求辞职。(李密《陈情表》)

十四、勇于承担错误

1.路瓦栽夫人虽为她的虚荣心而付出了十年青春的代价,但她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通过十年的诚实劳动还清了借款。(莫泊桑《项链》)

2.廉颇知道蔺相如的做法真相后,他主动向他负荆请罪。(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十

五、说话的艺术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大智。多少忠臣义士,赤心耿耿,尽忠进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传。但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口若悬河的邹忌,胸有成竹的触龙,出口成章的魏征都以其杰出的辩才,说服了高高在上的国君,从而改写了本国的历史:烛之武退秦师挽救了郑国,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触龙说赵太后使赵国在危难之时得到了齐国的援助,从而转危为安,魏征谏太宗居安思危,励精图治,开创了大唐盛世。

十六、其他 1.解放思想

我们不能像别里科夫那样让自己的思想套上套子。(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2.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应以“拿来主义”的方法对待中国传统文明和西方文化。(鲁迅《拿来主义》)

3.做事要果决

项羽妇人之心,错失了在鸿门宴上杀死刘邦的机会,以致最终落得“乌江自刎”的结局。(司马迁《鸿门宴》) 4.培养人才

郭橐驼种树的方法是顺着树自然生长规律,让它的本性得以发展,所以树种锝好。培养人第 3 页 共 4 页

才的道理是一样的。(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5.虚荣心

路瓦栽夫人为一次舞会的荣光而付出了十年青春的代价。(莫泊桑《项链》) 6.金钱观

金钱让葛朗台迷失了自己,让他放弃了爱情、亲情。(巴尔扎克《守财奴》)

7.知恩图报

侯赢深得信陵君的恩惠,他知恩图报,在关键时刻,他帮助了信陵君,并以自己的生命来激励信陵君去完成使命。((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 8.品行谦虚

马谡因骄傲自大,刚愎自用,以致街亭失守。(罗贯中《失街亭》) 9.追求真理

苏轼为考证“石钟山”命名的由来,亲自在夜晚作了一番实际考察。(苏轼《石钟山记》)

第五篇:紧扣高中语文课本挖掘议论文写作素材

议论文写作素材的缺乏一直是困扰广大中学生的一个难题,对高三学生来说,广泛搜集课外写作素材已成为“天方夜谭”。我们可以从自己熟悉的教材入手,发动学生充分发掘其中的写作素材,进行多角度思维,思考材料可以为哪些观点服务、如何为观点服务,使课本成为议论文写作素材的“源头活水”。笔者曾经从以下七个方面发动学生进行过整理:家国天下篇、立志立业篇、求师求学篇、道德品行篇、生活哲理篇、评诗论文篇、情感爱情篇。共发掘素材200余例,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对写作也起到积极的作用。现略举几例,仅供参考。

(一)家国天下篇

1、课文素材:①历史在前进中,不免有挫折,有迂回,有进退,有失败。自然也就不免有清谈者,有酣睡者,有摇头者,有叹气者,有彷徨者,有哭泣者。但是他们不是历史的脊梁,他们像蛛丝一般无力,绊不住历史的脚步。(刘征)②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服务观点:①谁才是历史的脊梁;②怎样做一个有历史责任感的中国人;③真正的爱国者。

2、课文素材:①假若我只是一只鸟,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艾青)②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裴多菲)③拜伦,为自由而战的歌者;拿破仑,为民族解放而战的英雄。

服务观点:①真正的爱国情怀;②对崇高理想执著追求的精神;③人生的价值。

3、课文素材:①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西汉人,有才能却一直不受重用。汉武帝时选求贤良,有人举荐冯唐,可是他已九十多岁,难再做官了,后以慨叹生不逢时或表示年迈。李广,汉光武帝时的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侯。后来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②周公吐哺:《史记》记载,周公在吃饭时多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为接待贤士人才而中途停止吃饭。曹操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

服务观点:①呼唤伯乐;②正确选才;③善待人才的作用与埋没人才的恶果;④改革用人机制,人尽其才。

(二)立志立业篇

1、课文素材:①封狼居胥: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现在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封山(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而还。后指建功立业。②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③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主,稍逊风骚……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服务观点:①成大事者必立大志;②要有胸怀天下的志向;③不同时代、世界观的人志向不同;④立志关键还要有践志的豪情。

2、课文素材:卧薪尝胆:春秋时,越王勾践战败,为吴所执。既放逐,欲报吴仇,苦心焦思,置胆于坐,饮食尝之,欲以不忘会稽败辱之耻。(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服务观点:①忍常人之不能忍,才能做常人不能做的大事;②刻苦自励,发愤图强,才能成功;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④直面挫折,勇敢崛起。

(三)求师求学篇

1、课文素材:①或作讲演,则甲已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毛泽东)②北大的传统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北大的学风为“钻研、求实、创新、向上”。

服务观点:①学习应当实事求是,刻苦钻研;②主观主义是学习的大敌;③谦虚、求实是学习的基本原则。

2、课文素材:①囊萤趁月:囊萤,晋代车胤家贫买不起油灯,夏季聚萤火虫于囊中,就其光而读书。(《晋书·车胤传》)趁月,南齐江泌家贫点不起灯,常在月光下读书。(《南齐书·江泌传》)②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 1

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服务观点:①学习应有“穷且益坚”的韧劲;②逆境出人才;③学问来自不懈的努力。

(四)道德品行篇

1、课文素材: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②1936年10月19日,鲁迅于上海逝世,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发地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

服务观点:①德怀天下的人,才是真正的伟人;②高尚的德行是世间最美的情怀;③要赢得别人的尊重,必须要爱人的德行。

2、课文素材:①负荆请罪:蔺相如凭“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 的机智与勇敢拜为上卿,官位在有攻城野战之功的廉颇之上,廉颇扬言要羞辱蔺相如,蔺相如退避再三,处处先考虑国家的危难而把个人恩怨放在脑后,打动了廉颇,廉颇背负荆条,上蔺相如府上请罪,结为生死之交。(《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胸怀。宽容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思想观念中,对异己要宽容;宽容不仅体现在人类之中,也体现在人与自然之间。(《〈宽容〉序言》)

服务观点:①过而能改,善莫大焉;②宽容是一种美德;③宽容是人与人友谊的桥梁;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五)生活哲理篇

1、课文素材:①尼采自诩为太阳,光热无穷,结果发了疯。(鲁迅《拿来主义》)②苍蝇坐在车轮的轴心,嗡嗡地叫道:“车子的前进,都是我的力量。”(钱钟书《读〈伊索寓言》)③狂妄的人自称命运的主人,谦卑的人甘为命运的奴隶。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人,他照看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卑怯。走运时,他会揶揄自己的好处。倒运时,他会调侃自己的厄运。他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他只是做命运的朋友罢了。(周国平)

服务观点:①自夸者终究要灭亡;②怎样做命运的主人(既不狂妄,也不自卑);③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人生的命运。

2、课文素材:人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对往事的追忆,对现时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憧憬。没有回忆的人是残缺的人,干巴巴的。没有希望的人,就是绝望的人。希望是精神的细胞,是精神的白血球和红血球。把握不了现时的人是一个不能成其为人的人,是一个丧失了自我的人。(赵鑫珊《人是什么》)

服务观点:①回忆是抚慰精神的良药;②希望是人生前行的动力;③把握现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④人不能只是活在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中,更重要的是把握现时。

(六)评诗论文篇

1、课文素材:关于秋的句子:①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②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③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④秋并不是名花,也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郁达夫《故都的秋》)

服务观点:①世界是丰富多彩的;②一切景语皆情语;③不同的审美观照产生不同的情感。

2、课文素材:关于灯的名言:①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光明。②天暮了。在这渺渺的河中,我们的小舟究竟归向何处?远远的红灯啊,请挨近一些罢。(巴金《黑夜行舟》)③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给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巴金《灯》)

服务观点:①灯是光明的化身,更是理想的象征;②灯光虽然不能带来太阳一样的光芒,但可以给迷失的人找到心灵的家园。

(七)情感爱情篇

1、课文素材:宝黛的爱情悲剧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描写最生动、表现最成功的、意蕴最丰富、影响最深远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爱情超越了世俗的功利性,表现为生活理想及自我实现意义上的志同道合,表现为不约而同的怀疑传统人生所规定的道路和终极目的。

服务观点:①伟大的爱情是发自灵魂深处的融合;②传统和世俗的束缚是爱情悲剧的根源;③典型人物离不开典型环境。

2、课文素材:①古代神话,有一妇人天天到山上望夫归来,竟变成了石头,人称“望夫石”。②《诗经·静女》中静女纯真而浪漫的爱情故事。③《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对爱情的追求及对丈夫始乱终弃的怨恨。

服务观点:①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②美好的爱情是纯真和执著的;③忠贞是爱情的基石。

新课程标准指出:“不同阶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常言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积累,学生具备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使写作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有了源头才会倾注出起初的水来。”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和充足的材料,一旦有机会表达,它就会将之灵活生动地运用于写作实践中,拥有了“车薪”自然容易煮开“杯水”。积累得很多,思路就开阔,写起来就比较顺手。

其实,我们的课本就是这样一个巨大的材料宝藏,只是我们没有有意识地去开掘罢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语文教材是一座富矿,等待着我们去开发。问题在于不少同学身在宝山而不知山中有宝,空手而回,留下了遗憾。如果能灵活运用好我们课文中的素材,一定能克服作文写作时“巧妇难为无米之吹”的难题,也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学内涵及文化底蕴,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司马迁是学生写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历史人物,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发掘出许多人生的启示,因此,它又被称之为“万能材料”,援引不好,就会事倍功半,那么,怎样开发利用教材,积累作文材料呢?希望同学们能从以下片段的展示中感悟出写作之道。下面就让我以《报任安书》一课的学习为例加以展示:

一、课本素材积累: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

2、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3、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二、挖掘课本素材,学生写作片段展示:

(一)一句话评价司马迁:

1、真正高洁的象征者。

2、忍一时之辱,成就千秋伟业。

3、人中君子,鸟中凤凰。

4、一条蛟龙横空出世,一位伟人镌刻历史。

5、无限风光在险峰,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6、真的男儿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7、苦难是我们成功的垫脚石。

8、死,可以明志;生,亦可以践志。

(二)一段话评价司马迁:

1、活在历史尽头的老者;用铁笔成就梦想的大者;甘受腐刑隐忍苟活的智者。

2、人生在世,或碌碌无为,平淡一生;或建功立业,留千古美名;

或经商治国,创百世财富;成龙成虫,尽在一念之间。

人生当拼搏闯荡,方无悔与天地间。

3、舍弃小我,成就大我,坚定心中的梦想;

即使身处险境,信念的力量亦能助你鼓起前进的风帆。

(三)话题链接:

1、感谢苦难:

司马迁对“苦难”的体悟似乎更深,他曾深有感慨地说出下列掷地有声的话语:“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此真乃千古良言,历久弥珍!我们不妨再将司马迁的名句续写下来:太史公受辱而作《史记》,杜甫流落乃成《三吏》、《三别》,吴敬梓落第方有《儒林外史》,曹雪芹困顿而著《红楼梦》。中国历史上这些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无一不是因作者饱受苦难而成。只有经过苦难的磨炼,生命的火花才会闪光发亮;只有在苦难中奋进,生活的花朵才会灿烂芬芳。

2、逆境成材: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可见,“逆境出人才”是古今不变的道理。让“自古英雄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这句话激励你,作为战胜逆境而获得成功的榜样。

3、精彩人生:

平凡人生因奋斗而精彩,奉献人生因无悔而精彩,坎坷人生因挫折而精彩,滚滚红尘,大千世界,何谓精彩?活出自我,展现自我,让世界感染自己的色彩便是精彩。司马迁的人生堪称精彩。面对命运的不公,他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勇敢的面对生活,积极投身自己热爱的事业,他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活出了精彩的人生。

4、转换思维:

不知你是否还记得那个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的司马迁,面对残酷的宫刑,他没有退缩,没有放弃,而是转换了一种思想去面对,去思索,当夜深人静时,他独自坐在烛台下思索着写着,即使汗水滑过,他也只是轻轻拭去,继续写着,不知黑夜白天的写着,他忘记了痛苦忘记了自己的遭遇,化作动力,始终无止息的写着,最后他站在人生的颠峰中呐喊: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再大的困难在他的心中也早已化作了一缕缕轻烟,渐渐散去,留下的也只有灰烬,原来在困难面前只要改变思想,换一种方位思考,也许你就能迈过那个槛,走的更远。

(四)方法探究:援事说理

用事实证明道理,这是议论文最常见的说理技法,也是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广泛运用的手法之一,其关键在于事例的选择。优秀的学生往往能够从熟知的事例中出新、出巧,转换思维,给读者以多方面的艺术震憾,从而更好的论证话题。从以上片段的写作中我们可见一斑。

综上所述,作文语言的提高是有文可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教师要帮助学生消除语言“有文采”高不可攀的思想,帮助他们确立适合自己实际的语言目标,掌握方法,认真训练,在较短的时间使文章展现出亮丽的语言色彩。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是写一句话、写几句话、写一段话、写几段话,这样,一篇文章或者说一种文章模式就形成了。“石蕴玉则山朗,水含珠而川媚;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要肯下苦功,立足课内,多积累,多训练,多运用,是完全可以扮靓作文语言的。

总之,语文课本蕴藏着丰富的语文资源,是积累材料的宝库,是传授章法的“例子”,是揣摩写作的标本,是认识生活的桥梁,是激发想象的触媒,是学习语言的捷径。我相信,“以本为本”,充分开发和利用课本资源,坚持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坚持积累与训练的结合,课本资源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有效提升我们写作素养的平台。

上一篇:高职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下一篇:高中英语作文保持健康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