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册教案全套

2022-10-21

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它包含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师要做好准备按照教案进行有序、有质量的教学,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上册教案全套》,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一篇:初三化学上册教案全套

初中初三九年级人教版上册化学全册教案下载1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授教学媒体

多媒体、实验器材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了解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重要性过程

方法

通过具体的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体会学习化学的方法。情感 态度

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爱之情、探究之欲。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化学。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前在一张白纸上用无色酚酞写上“化学”两字,将纸张贴在黑板中央。

【引入】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走进一个新的学习领域——化学(让一位学生同时将碱液喷在纸上)

【投影展示】教材中猫插图、图1-9及图 l-10

【讲解】这些精美的图片都与化学密切相关,都是用化学方法制成的特殊材料产生的神奇效果。或许你对化学怀有许多疑问和好奇,我将与大家一起走进化学世界,消除你的疑问,领略化学魅力。

设置情境,感知化学的存在和重要:

【播放录像】 “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蓝天白云、高山流水、草地树木、汽车奔驰、高楼入云、基因解谜、克隆技术、纳米材料、三峡工程……

【总结】我们看到的多彩物质世界,都与化学有关,化学无处不在。

探讨化学研究对象及什么是化学:

【设问】那么化学到底研究什么,什么是化学呢?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 l.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什么是化学?

组织学生讨论所提问题。

【总结】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不仅研究已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提问】你能举出一些自然界原来不存在,而是科学家们后来根据需要研究创造出来的物质吗?

【总结介绍】塑料、许多药物、合成纤维…都是通过化学手段创造出的物质。

介绍纳米铜,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材料、玻璃纤维、尼龙绳的性质与用途(配图片)。

【提出问题】你能说说你对水有哪些了解吗?

【深化理解】同学们知道的只是水很表层的一些知识和用途,在化学中我们要从水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水会发生什么变化和变化规律来研究它。就像了解一个人,我们要了解他的本质,化学就是从最根本的组成结构研究物质,再到它的性质用途,目的是更好的利用物质服务人类。

了解化学发展史:

【设问】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史是短暂的吗? 【引导自学】引导学生阅读教材2—4页相关内容,了解化学发展史。

【总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化学发展史。

①萌芽阶段:古代(火、陶瓷、造纸…) ②近代化学的基础:原子论、分子学说的创立。

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④现代,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的应用,使化学研究深入到微观世界。

⑤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学与人类的关系: 【提问】通过我们以上的学习你认为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应怎样形容?能否举例说明?

【总结】从人类衣、食、住、行的角度,列举大量的事实,说明化学与人类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 【深入探究】

【设问】设想如果没有了化学,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彩图中的猫、小鸟、汽车等将怎样变化? 【结论】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用好化学,能造福人类,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提问】怎样学习化学?根据你的学习经验谈谈你将如何学习化学?

【指导】化学和物理、生物一样,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我们在学习过程重要注重实验,做到仔细观察、规范操作…。

【总结】化学学习方法:

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 2.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

课堂整理:

【提问】学完本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课堂反馈: 展示习题。

布置作业:查资料完成有关化学小论文 参考题目:

1、日常生活中的化学。

2、化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3、我感兴趣的化学前沿知识。

4、探索学好化学的方法。

学生将碱溶液喷向白纸,出现红色的“化学”两字。

学生欣赏图片

学生观看录像

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化学无处不在。

阅读教材1-2页相关内容

思考问题,讨论作答。

与老师一起总结。

学生活动

分小组讨论交流,举例。

观看、倾听,理解化学有研制新物质的任务和作用。感受制造出的新物质的巨大魅力。

畅所欲言,说出对水的了解。

通过教师以水为例进行的分析,进一步明确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的内容。

阅读教材、自学整理。

学生归纳化学发展史,并了解几位科学家。

回答:密不可分,并举例说明。

在教师引导下总结。

小组讨论,提交结论。

体会化学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

畅所欲言

倾听,理解。

总结,体会。

整理总结,积极发言。

完成练习。

课下完成。

创设趣味性化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在欣赏精美的图片中感知化学的魅力,激发强烈的求知欲。

深切感受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树 立良好的化学情感。

利用录像(或幻灯片)中丰富多彩、接近生活的画面,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阅读水平,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交流意识和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

加深学生对化学研究内容的认识

引导学生确立“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的学习意识。

让学生真正理解化学研究内容的内涵,树立学好化学、造福人类的远大理想。

通过自学了解化学发展史,既培养了自学能力,也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探讨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化学重要性的认识。

设计意图

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上,给予指导。

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

巩固知识,及时反馈。

板 书 设 计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什么是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

研究对象:物质(已存在物质、研究创造新物质)

2.化学的发展史

①萌芽阶段:古代(火、陶瓷、造纸…) ②近代化学的基础:原子论、分子学说的创立。

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④现代,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的应用,使化学研究深入到微观世界。

⑤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3.化学与人类的关系:人类离不开化学,化学无处不在。 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

4.怎样学化学

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

第二篇:初三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总结

《为了明天 把握住今天》

画横线的是必须记住的,随时准备默写!!!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点燃2Mg + O2 2MgO 2.3Fe + 2O2 点燃Fe3O4 3.2Cu + O22CuO 4.4Al + 3O2 点燃2Al2O3 5.2 + O2 点燃2H2O 6.点燃22P2O5 7.S + O2 SO2 8.点燃C + O2 CO2 9.2C + O2 点燃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2CO + O2 点燃2CO2 11.点燃 CH4 + 2O2 CO2 + 2H2O 12. C2H5OH + 3O2 2CO2 +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通电 2H2O2H2↑+ O2 ↑ 14.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2H2O2H2O+O2↑ 15. 2KClO3 2KCl + 3O2 ↑16.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17. H2CO3 === H2O + CO2↑ 18. CaCO3 CaO + CO2↑

三.几个还原反应:

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 Cu + H2O 20.高温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2↑ 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 3Fe + 2CO2↑ 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 Cu + CO2 24.高温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2Fe + 3CO2 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3Fe + 4CO2四.其它反应 26CO2 + H2O === H2CO3 27CO2 + C2CO 28.Ca(OH)2 + CO2 ==== CaCO3 ↓+ H2O29. Zn + H2SO4 === ZnSO4 + H2↑ 30. 铁和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 FeSO4 + H2↑ 31. 镁和稀硫酸反应:Mg + H2SO4 === MgSO4 + H2↑32 Fe + CuSO4 === FeSO4 + Cu 33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34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35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第三篇:初三化学复习 上册化学知识点

1、什么是化学?

2、怎样学习化学?①学习化学的方法:实验探究;②学习化学的工具是:元素周期表;③化学学习的特点是:三个关注(关注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3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①药品的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匙或纸槽;块状固体,镊子;少量液体,滴管;一定量液体,量筒或滴管;实验中未说明用量,一般用最少量;液体1-2毫升,固体盖满试管底部。

②物质的加热。常用的加热仪器是酒精灯(灯芯剪平齐,加酒不过肩,加热在外焰,内焰温度低,熄灯用帽盖,嘴吹最最忌)。给固体物质加热(试管固定铁架台,铁夹离口三分一,受热试管口下倾,免使回水管遭裂,固体平铺近管底,移动火焰匀受热,用毕待冷再拆卸,洗净放稳莫着急)。给液体物质加热(盛液不过三分一,外壁试干防烧裂,木夹持管手握柄,45度倾斜来加热,液面液底匀受热,管口对空不对人)。

③仪器的洗涤(玻璃仪器)。标准:内壁附着均匀水膜,不聚滴也不成股流下。方法:使用毛刷,用去污剂和水冲洗。特殊油污:附有难溶于水的碱、金属氧化物、碳酸盐用稀盐酸清洗,附有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用浓盐酸洗,油污用热碱如碳酸钠清洗。

④气体的收集。排水法,适用于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第二讲 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组成

按体积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3%,二氧化碳及其它0.03%。

2、空气是宝贵的资源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制硝酸和氮肥,做保护气等;氧气比较活泼,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气焊练钢等;稀有气体,很不活泼,用作保护气,电光源等。

3、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加压、降温后可变成淡蓝色液体或淡蓝色雪花状固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2)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中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4、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药品:暗紫色的高锰酸钾(固体)或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固体的混合物。

(2)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

(3)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4)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

(5)验证: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瓶内是氧气。

(6)注意事项:①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后熄灭酒精灯,以防水的倒流。

初三辅导化学

初中

辅导

梳理知识点

掌握学习方法

5、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纯净物)

6、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颜色、气味、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硬度等

(2)化学性质:氧化性、可燃性、毒性、稳定性等

7、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或化学反应)

(1)本质区别:宏观,是否生成新的物质。微观,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变化时,分子是否变化。

(2)化学变化的基本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A+B+……=C

分解反应:D=A+B+……

第三讲 自然界的水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正极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它是氧气;负极得到的气体能够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它是氢气,它们的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

(2)化学方程式

(3)由电解水实验可知: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2、水的净化

(1)自然界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都不是纯水,都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都属于混合物。

(2)天然水通过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不同途径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3)水有硬水、软水之分。

①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少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②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水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易起浮渣的水是硬水。

③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洗衣服不净、变硬,锅炉浪费燃料、损坏过热爆炸。

④硬水可软化。蒸馏,煮沸。

3、爱护水资源

(1)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

(2)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从工业、农业、生活三方面考虑)

4、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1)物质组成。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

(2)物质构成(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等)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②分子的质量、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间存在着一定的间隔;③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④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如,在电解水实验中,水分子可以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而氢原子和氧原子不可以再分,只是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分子。)

第四讲 物质构成的奥秘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以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体积很小,原子在不断地运动,原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隔。

(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等到的比。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元素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或核内电子数。)

(2)元素可以组成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叫化合物。

(3)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4)元素符号

①每种元素都用一个国际通用的符号来表示,这种符号叫做元素符号。

②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金属元素符号、稀有气体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

(5)元素周期表

①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它们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就得到了元素周期表。

②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18个纵行,7个周期,16个簇。

3、离子

(1)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离子团,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核外电子的排布。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失去电子,从而带正电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4个,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得到电子,从而带正电形成阴离子;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具有8个(He为2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化学式与化合价

(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化学式表示的意义: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③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④表示该物质一个分子的组成。

(2)化学上用化合价表示元素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3)应用化合价推求物质化学式的根据是:①这种化合物确实存在;②化合物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第五讲 化学方程式

1、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关键词语: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的原因。一切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分子种类一定改变,数目可能改变。)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释现象,推断化学式,相关计算等。

(4)研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方法:定量实验分析法。

2、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

(1)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如:4P+5O2 点燃 2P2O5 其质的方面的信息: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量的方面信息:微观上,4个磷原子和5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宏观上,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配平,条件,箭号。)

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审题仔细,格式规范,计算准确。设、写、找、列、解、答。

第六讲 碳和碳的氧化物

1、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用途。

2、碳的几种单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是由于它们内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由于碳的不同单质参加化学反应的最小粒子是相同的碳原子,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是相似的。

4、从分子结构的不同来认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5、氧气、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比较

(1)实验室里制取气体要注意:①选择适当的反应,包括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即确定反应原理。②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③验证所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取的气体,即检验气体。

(2)氧气、二氧化硫制法的比较:

6、温室效应是一大环境问题,它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它会带来哪些危害?为了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人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你力所能及地可做些什么?

7、掌握物质间的转化。

第七讲 燃料及其利用

1、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空气或氧气;③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②隔绝空气或氧气;③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第四篇:初三化学教学计划(上册)

一、学生分析:? ? ? ? ? 本学期我带初三年级3个班的化学课,这些学生有的学习习惯比较好,但也有许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对于他们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 ? 为了彻底解决以上问题,应据实际情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行“自主学习”方式,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验到“我上学,我快乐;我学习,我提高”。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分类指导,加大平时课堂的要求及其它的有力措施,平日认真备课、批改作业,做好优生优培和学习困难生转化工作。 ? ?

二、教材分析

? ? 沪教版新教材是按照修订后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结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发展顺序及他们对化学知识的认识顺序拟定的。同时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出发,适当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 ? 本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离不开的O

2、CO

2、水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 ?

三、教学目标

? ? 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 ?

1、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 ?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

3、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巧。 ? ?

四、实施措施

? ?

1、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

? ?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复习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

第五篇:初三上册主要化学方程式

一、化合反应

1、2Mg+O2现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放出耀眼的白光

2、现象:空气中是淡蓝色的火焰;纯氧中是蓝紫色的火焰;同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C+O2 现象:生成能够让纯净的石灰水浑浊的气体

4、2C+O2现象:燃烧现象外,其他现象不明显

5、4P+5O2现象::生成白烟

6、3Fe+2O2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7、2H2+O2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8、CO2+C高温====2CO

现象:黑色固体逐渐减少

1 分解反应

1、 现象:溶液里冒出大量的气泡

2、 现象:生成银白色的液体金属

3、 现象:生成能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4、 现象:同上,

4、 CaCO3高温====CaO+CO2↑

现象: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三、置换反应

Zn+H2SO4==ZnSO4+H2↑ 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生成

Mg+H2SO4==MgSO4+H2↑现象:同上Fe+H2SO4 ==FeSO4+H2↑现象:变成浅绿色的溶液,同时放出气体2Al+3H2SO4 ==Al2(SO4)3+3H2↑

Fe+2HCl==FeCl2+H2↑ 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

2Al+6HCl==2AlCl3+3H2↑ 现象:有气体生成

H2+CuO====Cu+H2O 现象:由黑色的固体变成红色的,同时有水珠生成高温

现象:有水珠生成,C+2CuO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并减少,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高温

3C+2Fe2O34Fe+3CO2↑现象: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黑色的固体减少,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3C+2H2O=CH4+2CO现象:生成的混和气体叫水煤气,都是可以燃烧的气体

三、其他反应

2+CO2===CaCO3↓+H2O 现象:生成白色的沉淀,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Fe3O4+4CO现象:固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FeO+CO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高温

Fe2O3+3CO现象: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高温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度CaCO3+2HCl==CaCl2+H2O+CO2↑ 现象:百色固体溶解,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Na2CO3+2HCl==2NaCl+H2O+CO2↑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象:有气体生成

Zn+2HCl==ZnCl2+H2↑ 现象:同上Mg+2HCl==MgCl2+H2↑现象:同上

上一篇:城市公益广告管理条例下一篇:城市居民生态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