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高级财务管理

2022-07-01

第一篇:公司高级财务管理

证券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管理办法

2004年10月9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24号发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任职资格

第三章 基本行为规范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证券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促进证券行业专业管理队伍的形成,提高证券公司经营管理水平,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根据《证券法》、《公司法》、《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证券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以下简称高管人员)是指对公司决策、经营、管理负有领导职责的人员,包括董事长、副董事长、监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公司财务负责人、公司合规负责人以及实际履行上述职责的人员。

第三条 证券公司应当选聘取得证券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以下简称高管任职资格)的人员担任高管人员;未取得高管任职资格的人员不得担任高管人员。

高管任职资格应当经中国证监会依法核准。

第四条 高管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遵守公司章程和行业规范,恪守诚信,审慎勤勉,忠实尽责。

第五条 中国证监会依法对高管人员进行监督管理。

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交易所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和自律规则对高管人员进行管理。

第二章 任职资格

第六条 申请董事长、副董事长和监事长高管任职资格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从事证券工作3年以上,或者金融、法律、会计工作5年以上,或者经济工作10年以上;

(二)通过中国证监会认可的资质水平测试;

(三)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四)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最近5年内无不良行为记录;

(五)熟悉与证券公司经营管理有关的法律知识,具备履行高管人员职责所必需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六)没有《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禁止担任高管人员和从业人员的情形;

(七)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 申请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和合规负责人高管任职资格的,除应当具备本办法第六条

(二)项至第

(六)项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取得证券业执业资格;

(二)从事证券工作3年以上或者金融工作5年以上;

(三)曾担任证券、基金、期货、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部门负责人以上职务不少于两年,或者具有相当职位管理工作经历。

行使公司经营管理职权的董事长或者副董事长应当具备本条规定的任职条件。

第八条 申请高管任职资格,应当由任职1年以上的两名现任高管人员予以推荐,出具书面推荐意见。

第九条 申请高管任职资格,申请人应当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一)高管任职资格申请表;

(二)两名推荐人的推荐意见;

(三)曾任职单位的离任审计报告、最近3年内曾任职单位的鉴定意见、最近5年内曾任职金融机构的监管部门就申请人从业经历和是否受过处罚或者是否存在不良行为记录等情况出具的监管意见;

(四)身份证明复印件;

(五)学历证书、证券业执业资格证明、资质水平测试合格证明、专业资格证书复印件;

(六)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七)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前款第

(二)项和第

(三)项规定的推荐意见、离任审计报告、鉴定意见、监管意见应当由出具意见的单位或者个人代为寄送中国证监会及申请人住所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其他申请材料应当由申请人同时报送其住所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备案。

第十条 推荐人出具的推荐意见应当重点说明申请人个人品行、遵守法纪、业务水平、管理能力等情况,并发表明确的推荐意见。

第十一条 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应当自收到备案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对备案材料进行审查,对申请人进行考察、谈话,并将审查意见和考察、谈话工作底稿报送中国证监会。

第十二条 中国证监会依法对申请材料进行受理、审查,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符合条件的,准予许可,颁发高管人员任职资格证书。

中国证监会可以通过考察、谈话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品行、工作能力、工作经历等情况进行核查。

第十三条 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高管任职资格的,中国证监会不予受理申请或者不予核准任职申请,申请人在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高管任职资格;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高管任职资格的,申请人在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高管任职资格。第十四条 证券公司董事会应当与聘任的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和合规负责人签订聘任协议,就任期、绩效考核、解聘事由、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等进行约定。第十五条 证券公司选聘高管人员的,应当自作出选聘决定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及公司注册地和被选聘高管人员住所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报送下列任职备案材料:

(一)高管人员任职备案报告,报告应当包括选聘高管人员的职务与职责范围;

(二)选聘决定文件、聘任协议;

(三)被选聘高管人员签署的诚信经营承诺书;

(四)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六条 中国证监会依法对高管人员任职备案材料进行审查。任职程序不符合规定的,中国证监会责令其任职公司改正。

第十七条 高管人员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高管任职资格自动失效:

(一)有《公司法》、《证券法》规定的不得担任董事、监事或者经理的情形;

(二)受到刑事处罚;

(三)自取得高管任职资格之日起5年内未担任过证券公司高管人员;

(四)对所任职的证券公司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而被托管、行政接管、撤销或者责令关闭负有责任;

(五)未依照规定参加考核;

(六)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章 基本行为规范

第十八条 高管人员应当切实履行法定和公司章程规定的职责,促进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确保相关制度有效执行,维护控制系统有效运作,对所分管业务的违法违规行为承担领导责任。

第十九条 高管人员应当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行使职权,不得授权未取得高管任职资格的人员代为行使职权。

第二十条 高管人员应当拒绝执行任何机构、个人侵害公司利益或者客户合法权益等的指令或者授意,发现有侵害客户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及时向公司注册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报告。

中国证监会依法保护因依法履行职责、切实维护客户利益而受到不公正待遇的高管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一条 高管人员不得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或者获取其他非法收入,不得挪用公司或者客户资产,不得将公司或者客户资金借贷给他人,不得以客户资产为本公司、公司股东或者其他机构、个人债务提供担保。

第二十二条 证券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合规负责人不得在除证券公司参股公司以外的其他营利性单位兼职或者从事本职工作以外的其他经营性活动。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 取得高管任职资格且在证券公司从业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司应当自发生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注册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报告,并说明原因:

(一)受到刑事处罚、行政处罚;

(二)被行政、司法机关立案调查;

(三)被自律管理机构处分;

(四)被公司免职、处分;

(五)辞职、离职、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或者因其他原因不能履行职责;

(六)其他可能影响其正常履行职责或者任职资格的情形。

取得高管任职资格但不在证券公司从业的人员发生上述情形的,应当自发生之日起5个工作日向住所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报告,并说明原因。推荐人应当督促被推荐人及时报告,如发现被推荐人未按时报告,应当自发生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被推荐人住所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报告。

第二十四条 高管人员出现职责分工调整的,公司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及公司注册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报告。

第二十五条 证券公司董事长不能履行职责或者缺位时,应当依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定,决定由副董事长、其他具有高管任职资格的董事履行董事长职权。

证券公司总经理不能履行职责或者缺位时,董事会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决定由公司内其他高管人员代为履行其职责。

代为履行职责的时间不得超过90日,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六条 证券公司或者高管人员涉嫌重大违法违规处于行政、司法机关调查期间的,公司董事会应当暂停相关高管人员的职务。

证券公司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证监会可以责令公司董事会限期更换高管人员或者

指定人员临时履行高管人员职责:

(一)公司存在重大经营风险且未实施有效控制、化解措施的;

(二)高管人员不能依法履行职责的;

(三)高管人员未能勤勉尽责导致或者可能导致公司出现重大风险或者风险隐患的;

(四)中国证监会根据审慎监管原则认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七条 证券公司变更董事长或者总经理的,应当自中国证监会任职核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办理证券业务许可证变更手续。

第二十八条 中国证监会对高管人员工作及守法合规等情况进行考核。

高管人员应当自任职的下1个起,在每年的第1个季度内,向公司注册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提交经证券公司签署意见的考核表。

取得高管任职资格但尚未担任证券公司高管人员的,应当自取得任职资格的下1个起,在每年的第1个季度内,向住所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提交经两名推荐人签署意见的考核表。

第二十九条 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应当在每年的6月30日前,完成对高管人员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报送中国证监会。

第三十条 取得高管任职资格的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参加中国证券业协会或者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机构组织的业务培训。

第三十一条 高管人员离任的,公司应当立即对其进行离任审计,并且自离任之日起60日内将审计报告报中国证监会及公司注册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备案。离任审计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所分管业务的规模、盈亏情况、资产质量等基本情况;

(二)所分管业务内控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情况;

(三)所分管业务合规情况,包括其职责范围内是否发生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以及本人应当承担的责任;

(四)审计结论。

证券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离任审计和因违法违规行为被解除职务的高管人员的离任审计,应当由公司监事会委托具有证券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办理。

第三十二条 高管人员离任审计期间,不得在其他证券公司任职。

第三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可以对负有直接责任或者领导责任的高管人员出具警示函、进行监管谈话:

(一)证券公司或者本人涉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中国证监会规定;

(二)证券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隐患;

(三)高管人员不遵守承诺;

(四)证券公司财务指标不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的风险监控指标。

第三十四条 证券公司被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交易所等自律组织纪律处分,或者被税务、审计、工商等行政部门行政处罚的,应当自发生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被处分、处罚的原因及负有领导责任的高管人员名单书面报告注册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

第三十五条 高管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证监会可以认定其为不适当人选:

(一)累计3次被中国证监会出具警示函或者进行监管谈话;

(二)累计3次被自律组织纪律处分;

(三)累计5次对公司受到纪律处分或者被行政处罚负有领导责任;

(四)有证据证明缺乏专业胜任能力、管理不善或者违反承诺;

(五)未能有效执行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相关制度;

(六)擅离职守;

(七)离任审计报告表明对公司出现经营风险或者违法违规行为负有责任;

(八)授权不具备高管任职资格或者高管任职资格失效的人员、不适当人选代为行使职权;

(九)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决定代为履行职责的人员;

(十)对公司其他高管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重大经营管理责任隐瞒不报;

(十一)拒绝向中国证监会提供相关的监管信息及其他不配合监管的情形;

(十二)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

中国证监会拟认定有关高管人员为不适当人选的,应当在向证券公司发出不适当人员建议函前告知公司及本人。该高管人员可以自收到告知通知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提出书面说明,进行申辩。

第三十六条 证券公司应当自收到中国证监会认定为不适当人选的建议函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免除该高管人员职务,并应当自收到建议函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将免职情况书面报告中国证监会及公司注册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

自被中国证监会认定为不适当人选之日起两年内,任何证券公司不得选聘该人员担任高管人员。

第三十七条 高管人员因高管任职资格失效、被认定为不适当人选被解除职务的,应当配合公司完成工作移交,接受离任审计。

第三十八条 自推荐人签署推荐意见之日起1年内,被推荐人被中国证监会认定为不适当人选或者被撤销、吊销任职资格的,中国证监会自认定或者撤销、吊销决定作出之日起两年内不再受理该推荐人的推荐意见或者签署意见的考核表。

第三十九条 证券公司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中国证监会将责令公司进行整改。整改期间,中国证监会可以对该公司的业务资格、新设机构等申请事项暂停受理、暂停审核。

第四十条 中国证监会建立高管人员数据库,记录取得高管任职资格的人员的身份信息、任职资格信息、执业行为、违法违纪情况等内容。

中国证监会可以采取适当方式,对高管人员的有关信息进行披露。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 证券公司高管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依法应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第四十二条 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高管任职资格的,给予警告。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高管任职资格的,撤销任职资格,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第四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改正,对公司和负有责任的高管人员单处或者并处警告、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6个月内暂停公司相关业务资格,并对负有责任的高管人员处以警告、暂停或者吊销高管任职资格:

(一)公司出现较大经营风险、重大经济损失或者发生重大金融犯罪案件;

(二)损害客户合法权益;

(三)向中国证监会提供虚假信息、隐瞒重大事项;

(四)未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规定进行整改或者整改不力;

(五)未按规定履行报告、备案义务;

(六)未按规定对离任高管人员进行离任审计。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责令改正,单处或者并处警告、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暂停或者吊销其高管任职资格。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取得高管任职资格的人员应当在中国证监会规定的期限内申领高管人员任职资格证书。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4年11月15日起施行。

第二篇: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培训需求调查

各位领导好:

为了使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满足对公司当前的和预期的发展需求,切实帮助到您今后的工作,人事组织部向各位高级管理人员开展培训需求调查,敬请惠予宝贵意见,请在你同意的看法前“√”。

本调查表请于2014年1月15日前填妥,OA上传或纸面上交人事组织部,以便参考制定2014年培训计划。

您的信息、意见和建议将得到充分的尊重,而且我们将对您提供的信息严格保密,我们保证此调查表仅作为确定培训需求的工具,不用于其他用途。

感谢您的全力配合与支持,祝您工作愉快!

人事组织部二零一四年一月七日 您的职务。

1、您以往参加培训的情况。

□有相关培训一定参加 □尽量提前安排好工作参加

□看工作情况,尽量参加 □看工作情况,有空闲才会参加 □通常没时间参加

2、您认为目前公司所组织的培训在数量上如何?

□非常不够□不够□还可以□足够□绰绰有余

3、您目前的学习状态是。

□经常主动学习,有计划地持续进行 □有工作需要的时候才会针对需要学习 □偶尔会主动学习,但没有计划性,不能坚持 □有学习的念头或打算,但没时间 □较少有学习的念头

4、您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哪些方面做得很出色?(可多选不超过3项)

□内部沟通配合 □有具体目标的工作 □专业技术工作 □执行力 □管理及制度设计 □经营业绩

5、您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可多选不超过3项)

□演讲水平 □市场开拓 □管理技能 □制度设计 □专业技术 □人际交往 □理念思路 □工作方法 □沟通协调□执行力

6、您工作中主要的客观障碍是什么?(可多选不超过3项)

□人员关系复杂□切实可行管理制度□团队配合不够 □相关培训不足

欠缺

□整体气氛不好 □内部沟通不畅 □工作目标不清晰 □其它

7、您觉得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顺畅度。

□非常好 □比较好 □一般 □不够好 □非常不好

8、您认为企业培训最有效的培训方法是什么? (请选出您认为最有效的3种)

□到院校接受系统培训 □拓展训练 □企业参观交流

□外聘讲师到公司集中讲授 □建立网络学习平台 □到培训机构接受系统外训

□光碟、视频等声像资料学习 □建立公司图书库,供借阅 □部门内部组织经验交流与分享

讨论

□由公司内部有经验的人员进行讲授

9、您认为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是什么? (请选出您认为最有效的3种)

□案例分析 □课堂讲授□专题研讨会 □团队解决问题能□交流座谈会

□模拟及角色扮□游戏竞赛活动 □户外训练□课堂讨论 □音像多媒体演

10、您认为以下哪个因素对于公司培训工作的开展效果影响最大?(可多选不超过3项)

□培训内容的实用性□领导的重视程度□培训方式与手段□培训讲师的授课水

□员工的培训参与意□培训效果的跟进 □培训时间的安排和□培训组织与服务

识时长

11、您认为过去公司举办的管理人员培训课程哪些地方有待改进。(可多选不超过3项)

□培训时间安排更合理 □培训形式应多样化 □提高讲师水平

□培训次数太少,可适当增加 □培训内容实用程度应加强 □培训应少而精

□培训组织服务更完善 □培训内容理论程度应深化

12、公司在安排培训时,您倾向于选择哪种类型的讲师。

□知名职业培训师,丰富的授课经验□咨询公司高级顾问,丰富的项目经验

□实战派知名企业专家,有标杆企业经验 □本职位优秀员工或专家,对公司业务很了解 □学院派知名教授学者,理论功底深厚,知识渊博

13、鉴于您在某一领域的丰富经验,您被推荐某一课程的培训讲师,您是否乐意:□非常乐意,既可以锻炼自己,又可以分享知识,何乐而不为

□乐意,但是没有经验,希望公司提供讲授技巧方面的培训

□乐意,但是没有时间做这个事□ 需要考虑一下□不会担任

14、以下讲师授课风格及特点,您比较看重哪一点?

□实战性强,丰富的案例辅助 □知识渊博,引经据典,娓娓□授课形式多样,互动参与性

道来 强

□语言风趣幽默,气氛活跃 □理论性强,具有系统性及条□激情澎湃,有感染力和号召

理性 力

15、您认为对举行某一期的培训,多长的时间您比较能接受。

□无所谓,看课程需要来□5天□4天□3天□2天□1天

16、您认为培训安排在什么时候比较合适?

(1)集中时间培训。

□周一到周五,脱产封闭式培训三到五天 □周二到周六,利用一天周末,脱产培训三到

五天

□周三到周日,利用二天周末,脱产培训三到 五天

(2)分阶段培训。

□无所谓,看课程需要来定□工作时间,如周五下午2-3□工作时间,每月1天

小时

□工作时间,每周1天□周末,每月1天□周末,每周1天

17、您认为未来两年内最迫切需要接受的培训项目是(不超过5项)

□执行力 □决策管理 □激励技巧 □授权技巧

□沟通技巧□全面预算 □危机管理 □经营管理与市场营

□项目管理 □战略管理 □领导与教练技术 □高效会议管理技巧

□时间管理 □团队建设 □压力与情绪管理 □成本分析与成本管

□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 □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

□其他

18、您对于公司培训方面的其他意见或建议:

第三篇:深圳市保险公司分支机构高级管理人员

任职资格管理事项指引

2009年5月

为规范管理保险公司分支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等事项,提高行政许可和监管工作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2009年修订)、《保险公司管理规定》(保监会令20043号)、《中国保监会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规程》(保监会令20048号)、《关于修订中国保监会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规程有关内容的通知》(保监发200529号、保监发200754号)、《保险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保监会令20064号)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深圳市保险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指引。本指引适用于在深圳设立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包括分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支公司总经理、营业部总经理和营销服务部负责人。

一、保险公司分支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审查

(一)受理机关:深圳保监局对保险公司分支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审查实行核准制和报告制。

(二)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2、《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

3、《保险公司管理规定》;

4、《保险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

(三)审查原则及标准:

1、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遵守法

1律法规和保险监管制度,遵守保险公司章程。

2、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具备诚实信用的良好品行和履行职务必需的专业知识、从业经历和管理能力。

3、公司拟任用的高级管理人员在原工作单位主持全面工作的,须提交离任审计报告;

4、对于职级跳跃较大,从业经历简单的拟任人选,深圳保监局将从严掌握。

5、适用报告制的高级管理人员,若属于违反保监会规定任职条件予以任命的,则该任命无效。

6、担任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1)担任保险公司分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或总经理助理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从事金融工作3年以上或者从事经济工作5年以上。(2)担任保险公司支公司或者营业部经理,从事经济工作3年以上。(3)拟任的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具有保险、金融、经济管理、法律、投资、财会类专业硕士以上学位的,从事经济工作的年限可以适当放宽。(4)在专业领域具有突出才能或作出突出贡献的,可以适当放宽学历或者从业年限要求。

(四)适用范围

1、核准制:中资保险公司深圳分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和总经

理助理的任职资格须经深圳保监局核准。

2、报告制:外资保险深圳分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和总经理助

理的任职资格经中国保监会核准后应当向深圳保监局报告;深圳分公司以下分支机构负责人的任职资格审查适用报告制,须在任命后及时向深圳保监局报告。

(五)适用文种

1、核准制:核准制适用请示文种。

2、报告制:报告制适用报告文种。

(六)申报人

1、核准制:中资保险分公司的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由总公司提出

申请。

2、报告制:驻深保险分公司负责向深圳保监局报告适用报告制

的高级管理人员任免情况。保险机构应当自任命之日起10日内向深圳保监局报告。

(七)申报材料:

1、核准制:(1)拟任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核准申请;(2)拟

任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申请表(保监会网站下载);(3)拟任高级管理人员身份证、学历证书等有关证书的复印件,有护照的应当同时提供护照复印件;(4)对拟任高级管理人员品行、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工作业绩等方面的综合鉴定;(5)中国保监会规定进行离任审计的,提交离任审计报告;(6)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材料。(应报送以上材料一式两份)

2、报告制:(1)高级管理人员任职报告;(2)任命决定;(3)

高级管理人员任职报告表(保监会网站下载);(4)高级管理人员身份证、学历证书等有关证书的复印件。有护照的应当同时提供护照复印件;(应报送以上材料一式两份)

(八)考核

1、核准制:深圳保监局除按照《保险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任职资格管理规定》所要求的条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外,还要对拟任高级管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测试和任职考察谈话,测试结果和考察谈话表现将作为任职资格审查的重要依据。深圳保监局在受理保险公司任职申请后组织实施笔试,主要考察拟任高级管理人员对重要的保险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掌握情况;笔试合格人员参加深圳保监局组织的任职谈话,主要考察拟任高级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并对深圳保监局认为重要的问题进行考察和提示。

2、报告制:对于适用报告制的高级管理人员,深圳保监局不定

期举行测试,并在测试前5个工作日公布参加测试人员名单。

二、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法律法规测试

(一)测试形式和内容。深圳保监局建立高级管理人员法律法

规测试题库,随机抽取题目对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进行闭卷笔试。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2009年修订)、《保险公司管理规定》(保监会令20043号)、《保险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保监会令20064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重点测试与保险分公司经营和管理有关的基本内容。

(二)测试成绩管理。测试结果记入高管人员履职情况监管档

案。测试不合格者,给予一次补考机会。补考仍不合格的,原则上保险公司应当另行安排拟任人选。

三、监管提示

(一)及时报告任免事项。保险机构应当自下列决定作出之日

起10日内,向深圳保监局报告:

1、对高级管理人员任命和调整职责分工的决定;

2、对高级管理人员免职或者批准其辞职的决定;(跨地区调任高级管理人员的,应当向深圳保监局报告免职,同时报告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去向。)

3、对临时负责人任职或者免职的决定;

4、对高级管理人员撤职或者开除处分的决定;

5、因责令予以撤换的行政处罚,撤换高级管理人员的决定。

(二)及时报告处分处罚事项。高管人员在任职期间犯罪、受到行业纪律处分或者非保险类行政处罚的,保险机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判决、行业纪律处分或行政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15日内,向深圳保监局报告。

(三)各公司要确保申报材料的真实性。深圳保监局将把申报材料的真实性与对该公司分支机构设立审批、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管理相结合,对弄虚作假、虚报瞒报的保险机构和相应责任人,将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并根据情况暂停受理其分支机构增设、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申请。

(四)拟任高管人员参加测试不得有任何舞弊行为。参考人员不得随意缺考。确有特殊情况的,最迟于测试安排公布后2个工作日内向深圳保监局书面请假。无故缺考者视为测试不合格。参考人员应自觉遵守考场纪律。对于测试中有作弊行为的,成绩按零分处理。同时,对适用核准制的,所在公司应当撤回该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申请;对适用报告制的,所在公司应当撤销其任命。

(五)本指引涉及的行政许可事项审查期限:深圳保监局自受理

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书面决定。为确保行政许可工作效率,各公司应当高度重视申报材料是否规范,内容是否充实,并应提供联系人及电话。

(六)各公司在申报高管类行政许可事项时应同时填报电子文档。中国保监会“保险机构和高管人员管理信息系统”已于2009年4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各公司应按照要求认真填报相关电子文档。详见《关于报送保险机构和高管人员类行政许可申请事项电子化文档的通知》(保监统信[2009]222号)。

第四篇:融资性担保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

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

2010年第6号

《融资性担保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暂行办法》已于2010年7月23日经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 

主席:刘明康

二○一○年九月二十七日

1 融资性担保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

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

第一条 为加强对融资性担保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管理,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合法、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董事是指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独立董事和其他董事会成员。

本办法所称监事是指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监事长、副监事长和其他监事会成员。

本办法所称高级管理人员是指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首席风险官、首席合规官、财务负责人以及其他对公司经营管理具有决策权或者对公司风险控制起重要作用的人员。

未担任前三款所列职务或虽称谓不同,但实际履行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职责的人员,应当纳入本办法的任职资格管理。 融资性担保公司分支机构总经理的任职资格管理适用本办法关于高级管理人员的有关规定。

第三条 担任融资性担保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报经监管部门核准任职资格。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监管部门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

2 府确定的负责监督管理本辖区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部门。

第二章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条件 第五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勤勉尽职,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品行和声誉;

(三)熟悉经济、金融、担保的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合规意识和审慎经营意识;

(四)具备与拟任职务相适应的知识、经验和能力。 第六条 下列人员不得担任融资性担保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一)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犯罪记录的;

(二)因违反职业操守或者工作严重失职给所任职的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 

(三)最近五年担任因违法经营而被撤销、接管、合并、宣告破产或者吊销营业执照的机构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并负有个人责任的;

(四)曾在履行工作职责时有提供虚假信息等违反诚信原则行为,或指使、参与所任职机构对抗依法监管或案件查处,情节严重的;

(五)被取消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或禁止从

3 事担保或金融行业工作的年限未满的;

(六)提交虚假申请材料或明知不具备本办法规定的任职资格条件,采用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获得任职资格核准的;

(七)个人或配偶有数额较大的到期未偿还债务的;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七条 独立董事拟任人除符合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规定外,还应当是法律、经济、金融、财会或担保方面的专业人士,并不得与拟任职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存在利益冲突。

第八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应从事担保或金融工作三年以上,或从事相关行业工作五年以上。

融资性担保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应当了解所任职务的职责,熟悉任职公司的管理框架、盈利模式,熟知任职公司的内控制度,具备与所任职务相适应的风险管理能力。

融资性担保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在其他经济组织兼职,经监管部门同意的除外。

第三章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管理 第九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申请核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应当将下列申请材料报送监管部门:

(一)申请人授权签字人签署并加盖公章的致监管部门的申请书。申请书应当说明拟任人拟任的职务、职责、权限,以及该职务在公司组织结构中的位置。

(二)拟任人身份证明、学历证明的复印件,拟任人简历和

4 未来履职计划。 

(三)由拟任人签署的陈述书和任职之后将守法尽责的承诺书。陈述书应当包括拟任人无犯罪或其他不良行为记录,拟任人或其配偶无数额较大的到期未偿还债务,拟任人与拟担任职务不存在利益冲突等内容。

(四)法律、行政法规或公司章程规定任命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召开股东(大)会或董事会会议的,应当报送相应的会议决议。

(五)监管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十条 监管部门可以约见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拟任人进行任职前谈话或考试,对拟任人的资格进行审查。

第十一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或其分支机构新设立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核准申请可以与该机构设立申请一并受理、审查并决定。

第十二条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分支机构总经理的任职资格,由分支机构所在地监管部门负责核准,并由总公司向其住所地监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拟任人在监管部门核准其任职资格前不得履职。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四条 公司制以外的融资性担保机构中实际履行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职责的人员的任职资格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5  第十五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颁布前已担任融资性担保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应当向监管部门重新确认其任职资格。不具备本办法规定的资格条件但具备实际履职能力的,经监管部门考核认定后可以取得任职资格,具体认定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部门制定。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保险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

保监会令2014年第1号

现发布《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保险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的决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主 席 项俊波

2014年1月23日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修改《保险公司董事、监事 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的决定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决定对《保险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二条第二款修改为:“中国保监会的派出机构根据授权负责辖区内保险公司分支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监督管理,但中资再保险公司分公司和境外保险公司分公司除外。”

二、第十二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保险公司在计划单列市设立的行使省级分公司管理职责的分公司,其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条件参照适用前两款规定。”

三、将第十八条修改为:“境外保险公司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核准,适用本规定保险公司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有关规定。”

本决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保险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改,重新发布。

保险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任职资格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完善对保险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保障保险公司稳健经营,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根据法律和国务院授权,对保险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实行统一监督管理。

中国保监会的派出机构根据授权负责辖区内保险公司分支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监督管理,但中资再保险公司分公司和境外保险公司分公司除外。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保险公司,是指经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并依法登记注册的商业保险公司。

本规定所称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是指经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保险公司依法设立的分公司、中心支公司、支公司、营业部和营销服务部以及各类专属机构。

专属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和营销服务部负责人的任职管理,由中国保监会另行规定。

本规定所称保险机构,是指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

第四条

本规定所称高级管理人员,是指对保险机构经营管理活动和风险控制具有决策权或者重大影响的下列人员:

(一)总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和总经理助理;

(二)总公司董事会秘书、合规负责人、总精算师、财务负责人和审计责任人;

(三)分公司、中心支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和总经理助理;

(四)支公司、营业部经理;

(五)与上述高级管理人员具有相同职权的管理人员。

第五条

保险机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任职前取得中国保监会核准的任职资格。

第二章任职资格条件

第六条

保险机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的有关规定,遵守保险公司章程。

第七条

保险机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具有诚实信用的品行、良好的合规经营意识和履行职务必需的经营管理能力。

第八条

保险机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通过中国保监会认可的保险法规及相关知识测试。

第九条

保险公司董事长应当具有金融工作5年以上或者经济工作10年以上工作经历。

保险公司董事和监事应当具有5年以上与其履行职责相适应的工作经历。

第十条

保险公司董事会秘书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以及5年以上与其履行职责相适应的工作经历。

第十一条

保险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和总经理助理应当具有下列条件:

(一)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者学士以上学位;

(二)从事金融工作8年以上或者经济工作10年以上。

保险公司总经理除具有前款规定条件外,还应当具有下列任职经历之一:

(一)担任保险公司分公司总经理以上职务高级管理人员5年以上;

(二)担任保险公司部门负责人5年以上;

(三)担任金融监管机构相当管理职务5年以上;

(四)其它足以证明其具有拟任职务所需知识、能力、经验的职业资历。

第十二条

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和总经理助理应当具有下列条件:

(一)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者学士以上学位;

(二)从事金融工作5年以上或者经济工作8年以上。

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总经理除具有前款规定条件外,还应当具有下列任职经历之一:

(一)担任保险公司中心支公司总经理以上职务高级管理人员3年以上;

(二)担任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部门负责人以上职务3年以上;

(三)担任其他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3年以上;

(四)担任国家机关、大中型企业相当管理职务5年以上;

(五)其他足以证明其具有拟任职务所需知识、能力、经验的职业资历。

保险公司在计划单列市设立的行使省级分公司管理职责的分公司,其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条件参照适用前两款规定。

第十三条

保险公司分公司、中心支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和总经理助理应当具有下列条件:

(一)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者学士以上学位;

(二)从事金融工作3年以上或者从事经济工作5年以上。

保险公司分公司、中心支公司总经理除具有前款规定条件外,还应当具有下列任职经历之一:

(一)担任保险机构高级管理人员2年以上;

(二)担任保险公司分公司、中心支公司部门负责人以上职务2年以上;

(三)担任其他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2年以上;

(四)担任国家机关、大中型企业相当管理职务3年以上;

(五)其他足以证明其具有拟任职务所需知识、能力、经验的职业资历。

第十四条

保险公司支公司、营业部经理应当具有保险工作3年以上或者经济工作5年以上的工作经历。

第十五条

保险机构拟任董事长和高级管理人员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其任职条件中从事金融工作或者经济工作的年限可以减少2年。

第十六条

保险机构拟任高级管理人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其任职条件中的学历要求可以放宽至大学专科:

(一)从事保险工作8年以上;

(二)从事法律、会计或者审计工作8年以上;

(三)在金融机构、大中型企业或者国家机关担任管理职务8年以上;

(四)取得注册会计师、法律职业资格或者中国保监会认可的其它专业资格;

(五)在申报任职资格前3年内,个人在经营管理方面受到保险公司表彰;

(六)在申报任职资格前5年内,个人获得中国保监会或者地市级以上政府表彰;

(七)拟任艰苦边远地区高级管理人员。

第十七条

保险机构主持工作的副总经理或者其它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核准,适用本规定同级机构总经理的有关规定。

第十八条

境外保险公司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核准,适用本规定保险公司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有关规定。

第十九条

保险机构应当与高级管理人员建立劳动关系,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第二十条

保险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兼任其它经营管理职务应当遵循下列规定:

(一)不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等国家有关规定;

(二)不得兼任存在利益冲突的职务;

(三)具有必要的时间履行职务。

第二十一条

保险机构拟任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保监会不予核准其任职资格: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二)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5年,或者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5年;

(三)被判处其它刑罚,执行期满未逾3年;

(四)被金融监管部门取消、撤销任职资格,自被取消或者撤销任职资格之日起未逾5年;

(五)被金融监管部门禁止进入市场,期满未逾5年;

(六)被国家机关开除公职,自作出处分决定之日起未逾5年;

(七)因违法行为或者违纪行为被吊销执业资格的律师、注册会计师或者资产评估机构、验证机构等机构的专业人员,自被吊销执业资格之日起未逾5年;

(八)担任破产清算的公司、企业的董事或者厂长、经理,对该公司、企业的破产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3年;

(九)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的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逾3年;

(十)个人所负数额较大的债务到期未清偿;

(十一)申请前1年内受到中国保监会警告或者罚款的行政处罚;

(十二)因涉嫌从事严重违法活动,被中国保监会立案调查尚未作出处理结论;

(十三)受到其它行政管理部门重大行政处罚未逾2年;

(十四)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或者中国境外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5年,或者因严重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处罚,执行期满未逾3年;

(十五)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二条

在被整顿、接管的保险公司担任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对被整顿、接管负有直接责任的,在被整顿、接管期间,不得到其他保险机构担任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

第三章任职资格核准

第二十三条

保险机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核准申请和本规定要求的相关报告,应当由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或者根据《保险公司管理规定》指定的计划单列市分支机构负责提交。

第二十四条

保险机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任职前向中国保监会提交下列书面材料一式三份,并同时提交有关电子文档:

(一)拟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核准申请书;

(二)中国保监会统一制作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申请表;

(三)拟任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身份证、学历证书等有关证书的复印件,有护照的应当同时提供护照复印件;

(四)对拟任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品行、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工作业绩等方面的综合鉴定;

(五)拟任高级管理人员劳动合同签章页复印件;

(六)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保险机构应当如实提交前款规定的材料。保险机构以及拟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对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

第二十五条

保险机构拟任高级管理人员频繁更换保险公司任职的,应当由本人提交两年内工作情况的书面说明,并解释更换任职的原因。

第二十六条

中国保监会在核准保险机构拟任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前,可以向原任职机构核实其工作的基本情况。

第二十七条

中国保监会可以对保险机构拟任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任职考察谈话,包括下列内容:

(一)了解拟任人员的基本情况;

(二)对拟任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行提示;

(三)中国保监会认为应当考察的其他内容。

任职考察谈话应当制作书面记录,由考察人和拟任人员签字。

第二十八条

中国保监会应当自受理任职资格核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核准或者不予核准的决定。2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决定核准任职资格的,应当颁发核准文件;决定不予核准的,应当作出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九条

已核准任职资格的保险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在同一保险机构内调任、兼任同级或者下级高级管理人员职务,无须重新核准其任职资格,但中国保监会对拟任职务的资格条件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保险机构董事、监事调任或者兼任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重新报经中国保监会核准任职资格。

第三十条

保险机构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任职资格自动失效:

(一)获得核准任职资格后,保险机构超过2个月未任命;

(二)从该保险公司离职;

(三)受到中国保监会禁止进入保险业的行政处罚;

(四)出现《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七条第一款或者《保险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的情形。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

除本规定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外,未经中国保监会核准任职资格,保险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任命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

第三十二条

保险机构出现下列情形之一,可以指定临时负责人,但临时负责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

(一)原负责人辞职或者被撤职;

(二)原负责人因疾病、意外事故等原因无法正常履行工作职责;

(三)中国保监会认可的其他特殊情况。

临时负责人应当具有与履行职责相当的能力,并不得有本规定禁止担任高级管理人员的情形。

第三十三条

保险机构应当自下列决定作出之日起10日内,向中国保监会报告:

(一)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免职或者批准其辞职的决定;

(二)对高级管理人员作出的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决定;

(三)根据撤销任职资格的行政处罚,解除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职务的决定;

(四)根据禁止进入保险业的行政处罚,解除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职务、终止劳动关系的决定;

(五)指定或者撤销临时负责人的决定;

(六)根据本规定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规定,暂停职务的决定。

第三十四条

保险机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按照中国保监会的规定参加培训。

第三十五条

保险机构应当按照中国保监会的规定对董事长和高级管理人员实施审计。

第三十六条

保险机构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犯罪或者受到其他机关重大行政处罚的,保险机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判决或者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中国保监会报告。

第三十七条

保险机构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保监会可以对直接负责的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出示重大风险提示函,进行监管谈话,要求其就相关事项作出说明,并可以视情形责令限期整改:

(一)在业务经营、资金运用、公司治理结构或者内控制度等方面出现重大隐患的;

(二)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违背《公司法》规定的忠实和勤勉义务,严重危害保险公司业务经营的;

(三)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八条

保险机构频繁变更高级管理人员,对经营造成不利影响的,中国保监会可以采取下列监管措施:

(一)要求其上级机构作出书面说明;

(二)出示重大风险提示函;

(三)对有关人员进行监管谈话;

(四)依法采取的其他措施。

第三十九条

中国保监会建立和完善保险机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管理信息系统。

保险机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管理信息系统记录下列内容:

(一)任职资格申请材料的基本内容;

(二)职务变更情况;

(三)与该人员相关的风险提示函和监管谈话记录;

(四)离任审计报告;

(五)刑罚和行政处罚;

(六)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四十条

保险机构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涉嫌重大违法犯罪,被行政机关立案调查或者司法机关立案侦查的,保险机构应当暂停相关人员的职务。

第四十一条

保险机构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保监会可以在调查期间责令其暂停与被调查事件相关的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的职务:

(一)偿付能力严重不足;

(二)涉嫌严重损害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

(三)未按照规定提取或者结转各项责任准备金;

(四)未按照规定办理再保险;

(五)未按照规定运用保险资金。

第四十二条

保险机构在整顿、接管、撤销清算期间,或者出现重大风险时,中国保监会可以对该机构直接负责的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采取以下措施:

(一)通知出境管理机关依法阻止其出境;

(二)申请司法机关禁止其转移、转让或者以其他方式处分财产,或者在财产上设定其他权利。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任职资格的机构或者个人,中国保监会不予受理或者不予核准任职资格申请,并在1年内不再受理对该拟任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申请。

第四十四条

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任职资格的,由中国保监会撤销该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并在3年内不再受理其任职资格的申请。

第四十五条

保险机构违反《保险法》规定,中国保监会依照《保险法》除对该机构给予处罚外,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任职资格或者从业资格。

第四十六条

保险机构或者其从业人员违反本规定,由中国保监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进行处罚;法律、行政法规没有规定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对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对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构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七条

保险集团公司、保险控股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适用本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四十八条

外资独资保险公司、中外合资保险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适用本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四十九条

中国保监会对保险公司的独立董事、财务负责人、总精算师、合规负责人以及审计责任人的任职资格管理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五十条

保险机构依照本规定报送的任职资格审查材料和其他文件资料,应当用中文书写。原件是外文的,应当附经中国公证机构公证的中文译本。

第五十一条

本规定所称日,是指工作日,不包括法定节假日。

第五十二条

本规定由中国保监会负责解释。

第五十三条

本规定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中国保监会2006年7月12日发布的《保险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保监会令〔2006〕4号)同时废止。

上一篇:高速公路验收汇报下一篇:高三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