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性固体研究

2022-11-10

概述

氧化性固体是指处于高氧化态, 具有强氧化性, 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固体。其本身不一定可燃, 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松软的粉末状可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 对热、震动或摩擦敏感的物质。

一、危险特性

1. 强氧化性氧化性固体多为碱金属、碱土金属的盐组成的化合物[1]。其特点是氧化价态高, 金属活泼性强, 易分解, 有极强的氧化性;本身不燃烧, 但与可燃物作用能发生着火和爆炸。如硝酸钾、氯酸钠、高锰酸钾等。

2. 受热被撞分解性氧化性固体当受热、被撞或摩擦是极易分解放出原子氧, 若接触易燃物、有机物, 特别是与木炭粉、硫磺粉、淀粉等粉末状可燃物混合时, 能引起着火和爆炸。如硝酸铵等。

3. 与可燃液体作用具有自燃性氧化性固体与可燃液体接触能引起自燃。如高锰酸钾与甘油或乙二醇接触能自燃着火。

4. 与酸作用发生分解性氧化性固体遇酸后, 能发生反应, 而且反应常常是剧烈的, 甚至引起爆炸。如高锰酸钾与硫酸, 氯酸钾与硝酸接触等, 十分危险, 极易分解而引起着火和爆炸。

二、氧化性固体的初步筛选

按照《关于危险货物运输建议书-试验和标准手册》初步筛选, 对于有机固体化合物, 以下情况不需进行氧化性分类实验:a.化合物不含氧、氟或氯元素;b.化合物含氧、氟或氯元素, 且仅与C或H相联。对于无机固体化合物, 如果不含氧或卤素原子则不需进行分类实验。

三、氧化性固体分类试验

1. 基本原理

分类试验以判断氧化性固体与可燃物混合后, 加速燃烧时间或加大燃烧强度的潜在能力为研究目的, 通过测试固体与可燃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的燃烧时间来判定其危险性的大小。具体做法就是:将待测的固体与纤维素分别按照一定的质量比均匀混合, 然后将其置于试验装置上。用点火源引燃, 记录燃烧时间。而后比较样品混合物与参照混合物的燃烧时间

2. GB21755-2008

(1) 参照物

硝酸钡 (分析纯级) ,

(2) 易燃物质

纤维素, 纤维长度在0.020和0.075之间, 过0.125毫米筛网。

(3) 点火源

气体点火器或铂金丝。

(4) 参照物比例

硝酸钡和纤维素的混合物, 其中包含10到90%重量含量的硝酸钡, 且每份混合物中硝酸钡含量以10%的差异增加。

(5) 样品比例

样品和纤维素的混合物, 其中包含10到90%重量含量的样品, 且每份混合物中样品含量以10%的差异增加。

3. GB21617-2008

(1) 参照物

工业纯溴酸钾, 标称颗粒0.15-0.30mm, 在65度下干燥至恒定重量。

(2) 易燃物质

纤维长度50-250微米, 平均直径25微米。

(3) 点火源

惰性金属线。

(4) 参照物混合物比例

溴酸钾和纤维素的混合物, I级比例为2:3, II级比例为3:2, III级比例为3:7.。

(5) 样品比例

样品和纤维素重量比为4:1和1:1。

四、灭火方法

氧化性固体应采用特殊的容器进行储存, 应严禁受热, 远离火种、热源, 防止阳光直射, 仓温不宜超过30℃, 照明设备应是防爆型。仓库不得漏水, 并应防止酸雾侵入, 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物、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混储。装卸和搬运应轻拿轻放, 不得滚动、摔掷, 防止引起爆炸。

由于氧化性固体具有上述的特性, 因此, 当发生火灾时, 可用干砂、干土、干粉等扑灭, 禁止用水、泡沫、二氧化碳进行灭火。

摘要:氧化性固体具有强氧化性, 受热被撞易分解, 遇可燃液体易自燃, 与酸作用发生分解。对于氧化性固体, 可以通过分子结构进行初步筛选。对于氧化性固体分类试验, 可以按照国家标准GB21755-2008和GB21617-2008进行。

关键词:氧化性,分子结构,分类试验

参考文献

[1] 孙维生.氧化性物质的危害及其防治[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7, 25 (6) :297-298.

[2] 黎子进.浅述几类化学危险品的基本特性、火灾预防措施及灭火方法[J].广东化工, 2010, 6:87-89.

上一篇:浅析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对园林景观的影响下一篇:代际消费观念分殊的原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