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2022-09-11

一、校园贷的现状

校园贷是指在校学生向各类借款平台借钱的行为, 即为借款人 (多为在校大学生) 和借出人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资金的借贷, 一切流程均通过网络完成, 无抵押, 为在线交易, 纯属信用借贷。校园贷的设立初衷是帮助贫困大学生缴纳学费或者资助大学生进行小型创业。然而, 随着大学生消费需求的扩大, 催生了另一类“校园贷”, 即针对大学生们的消费欲望与消费实力不相符合的客观现实, 推出的分期付款类、小额信贷类信用产品。

通过调查了解在大学生中有22%反对校园贷, 持中立和支持态度的占大部分。由此可见, 校园贷虽然备受争议, 但其在大学生消费市场中的前景还是很乐观的。对于大学生而言, 是否需要借助校园贷进行消费,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生活费多少。根据相关调查发现:每月消费水平在1000-2000元的大学生占多数, 高于2000元的占少数。同时, 也发现很多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很强, 自身的生活费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而校园贷能够为其提供快捷的资金来源。此外, 还发现大学生在进行校园贷时较为谨慎, 调查显示:以传统电商平台校园贷业务为主的学生占48%, 以分期购物平台为贷款形式的学生占29%, 通过网络信用借贷的学生占22%。当前除了“蚂蚁花呗”、“京东白条”、“唯品花”等有较高的使用率外, “分期乐”、“趣分期”等购物平台的规模也很大。

据调查数据显示, 2015年国内本专科在校生2547.4万人, 大部分学生有资金缺口, 一半以上在校学生倾向于借款超前消费。在对校园贷的使用目的调查中了解到仅有13.79%学生为学习, 校园贷用户中大多数借款用于娱乐消费, 比如花在旅游、购买高端化妆品和衣服、新型电子产品等。

二、校园贷产生的原因

(一) 大学生消费需求与经济能力的冲突, 消费观念不成熟

消费, 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生活的基础。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 是经济社会目前最活跃的消费力量, 并且潜力巨大, 也是未来消费市场的中坚力量。在整个大学时期, 学生的思想中都存在着独立性和依赖性。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立意识的觉醒, 高校学生会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它是尊重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消费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 使用手机在短短几分钟内就可以轻松的完成购物。而且, 现在很多商家都实行多种多样的优惠政策来吸引消费者, 网络上还有诸如明星同款或代言来引导消费。

当前, 进入大学校门的很多学生都已经是成年人了, 但基本上都是第一次学着自主安排其生活和理财的, 从消费心理来说还很不成熟。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消费增长的背景下, 存在着贪慕虚荣、超前消费和互相攀比的现象, 大学生强烈的消费欲望促使其并不满足于当前的消费水平而选择更高的消费。依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通过校园贷进行生活消费的大学生占83%, 其中女大学生用于化妆品消费的占42.86%, 如奢侈品、高端化妆品等;男大学生用于数码产品消费的占40.48%, 如品牌相机、手机等。由上可见, 很多大学生存在过渡消费, 攀比心理作祟。

但是绝大部分大学生还没有正式收入, 仅仅凭靠父母提供的生活费无法承担他们日益上涨的消费需求。从调查数据来看, 大学生的生活费用在1000~2000元之间的占64%, 并且这些费用基本上都是来源于家庭供给, 而当生活费用无法满足自身的需求时, 许多人就依靠校园贷款或分阶段购物, 如在京东分期购买手机或从支付宝借款。

由此可见生活费和消费额的落差是大学生选择校园贷的主要原因。

(二) 大学生法律防范意识不足

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 上网成了大学生每天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然而, 近年来频发的校园贷不良问题始终没有引起大学生对校园贷风险问题的重视。

根据调查分析表明:大多数学生使用校园贷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贷款的门槛不高、程序简单;二是便捷;三是审核不严、放贷快。由此也可以看出, 很多学生使用校园贷只是为了“救急”, 改善自身经济拮据的状况, 而对校园贷的本身并不清楚。

从校园贷的自身而言, 它真正的利息远远高于在合同上的利息, 主要表现在周利息、月利息以及逾期利息等, 有些贷款平台广告称日利率很低, 实际上, 年利率高得吓人。大多数学生只关注校园贷名义上的日利率, 而不了解月利率和年利率, 更不会去计算背后的实际利率。所以说很多校园贷使用者对校园贷的认识还存有盲区, 更为严重的是很多学生对校园贷缺乏风险意识, 一旦遇到问题, 很多学生选择“借新贷还旧贷”。从而渐渐陷入了高利贷的深渊。

(三) 社会与学校督察和教育力度不足

当下,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还处于摸索阶段, 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 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 导致校园贷“乘虚而入”。同时, 由于缺乏法律约束和规则限制, 为了争夺客户, 校园贷不断降低门槛和标准, 诱骗女大学生进行“裸贷”来提高贷款的额度, 诱导大学生掉进“利滚利、利生利”的陷阱。然而逾期付款, 该平台将会不惜一切代价要求付款, 或者在家里要求付款, 或者通过手机短信要求付款, 或者联系其他人要求付款, 甚至会采取一些极端的冷暴力手段, 这样不仅会给学生的家庭带来压力, 还会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严重后果。

在校园贷恶性事件发生后, 银监会、教育部等联合发布了相关“通知”, 要求高校建立借贷平台的监管制度, 暂停网贷机构开展校园网业务。虽然在“通知”的规定下, 各大网络平台纷纷退出校园贷市场或转业务, 但是部分平台又开展了分期购物, 表面上看是退出了市场, 但仔细分析, 它还是一个变相的校园贷。

同时, 高校的环境塑造待完善。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必将离不开正确的学习环境和良好文化氛围, 而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必将离不开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然而, 当前在高校、网络、朋友圈、QQ等随处都能够看到不良校园贷的宣传信息, 尤其是看到“零首付, 零利息”等字眼出现在角落时, 不乏就有学生会被其诱导的风险。

二、解决大学校园网络借贷问题的对策

(一) 家庭教育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

孩子的消费观念会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模仿学习的榜样。因此, 作为父母, 要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 为子女做好表率。此外, 父母作为大学生的监护人, 应更加关注子女及其生活, 了解子女及其生活现状, 教育子女理解校园贷款的潜在风险, 承担应有的监护责任, 使学生远离校园贷款。

同时, 大学生也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 一味的进行攀比和盲目消费, 选择理性的、适合自身经济情况的消费方式。在选择贷款前要充分地主动学习, 深入了解其中的利害关系, 了解基本的法律常识和相关金融知识。已经陷入校园贷陷阱的同学要及时向老师家长求助, 适当的使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二) 学校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1. 加大宣传, 普及金融常识。

通过校园网站、广播、海报、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 结合主题班会、观看宣传片等形式, 加大对网络金融常识的普及和宣传, 以提高大学生对金融网络安全的风险防范意识。做好校园教育引导。借贷关系是双方的。在强化规范的同时, 高校对借贷方在校学生的教育引导也应常态化、专业化。高校应建立对不良网络借贷的日常监测机制, 随时关注网络借贷业务在校园内的开展情况;高校应开设公选课、基础课等方式进行金融类通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应契合党团各层级活动, 大力倡导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消费观。

2. 积极引导,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把学生的消费情况作为日常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纠正错误的消费观, 引导他们理性消费、合理消费、适度消费, 教育他们不炫耀、不攀比、不盲从。一是大学生必须学会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 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目前, 许多大学生由于自控能力差, 极易受到P2P网上贷款平台无首付、门槛低等宣传口号的诱惑。他们陷入了依靠贷款来满足高消费需求的陷阱;二是开展法制教育。大学生没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应当避免违法行为。让他们知道民事违法活动也是违法的和强制性的。这种法律责任将影响个人信用记录, 甚至更多;三是开展金融知识教育, 普及关于贷款利率的基本常识;四是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有效治理网贷平台 (公司) 等无关人员进入校园随意张贴广告、开展宣传或促销活动, 针对已经张贴的网贷广告要给予及时清理, 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好相关宣传工作, 加强学生网贷的监控与引导。

(三) 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对非法平台的治理力度

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虽然校园贷属于民间借款, 但是校园贷乱象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 相关部门必须紧跟金融发展步伐, 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 严格规范民间借贷法律关系及多方法律权责, 保护校园贷设立初衷, 维护大学生在借贷关系中合法权益, 依法惩治违法金融行为。既定法律规则的有效推广和长期执行都需要有职责明确的监管部门。目前我国对互联网金融借贷行为的监管相对还是空白, 面对纠纷频发的校园贷有必要设置专项监管主题, 并与公安、工商、工信等多部门联动合作, 全方位监管校园贷平台的运作流程, 指导该行业形成可持续发展得盈利模式, 创建一个良性竞争的行业环境。

2.明确监管机构。

加强监督是一项重要措施。高校校园贷款监管不足是造成高校校园贷款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就要求相关机构加强对校园贷款行业的监管和指导。开展校园贷款有效整合, 构建开放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继续完善信贷审批制度, 严厉打击任意降低门槛、假借、裸贷、暴力催款等违法违纪行为。监管部门应与公安、工商、工信等多部门联动合作, 严格把关。首先, 要加强对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金融网站和P2P贷款平台的全方位监管, 坚决打击欺诈、违法放贷行为。其次, 应该提高准入门槛, 加快制定行业标准, 对网络贷款平台可以经营的业务种类和范围做出详细规定, 从而为网络贷款提供一个有序发展、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

4. 完善行业性规定。

校园贷风险究其缘由, 主要是行业申请门槛低、运行规则简单、没有统一标准、缺乏道德性行业操守等。因此, 校园贷行业应加强自身规范建设, 在法律法规框架内合法经营。第一, 严格申请条件、规范审批流程以降低坏账烂账等事件的发生。第二, 加强平台技术建设和维护投入, 防止用户个人信息的泄露, 对非法冒用他人信息情况纳入央行个人征信系统, 并报送申请人所在院校和公安备案, 避免金融欺诈风险的进一步发酵。第三, 统一校园贷利率浮动范围, 明确注明含利率的还款公式, 将借贷多方的权力义务公开透明, 防止行业恶性竞争和无序发展。

总结: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校园贷提供了基础条件保障, 同时也满足了当下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和需求。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严重的危害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对人身安全也造成了影响, 更在校园形成了不正之风。我们应该针对存在的问题, 加强市场规范, 提升放贷质量, 从校园贷的积极意义角度出发, 发挥其优势作用, 在关键时期抓住机遇, 促转型, 不断优化整体借贷环境和管理模式。同时还要增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杜绝攀比等不正之风, 发挥校园贷款的真正效用。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 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进步, 许多互联网金融平台已经开始为许多企业和消费者提供贷款服务。校园贷款作为大学生提供贷款的一个特殊平台, 也正在校园内兴起。在解决学生学费、生活费等经济问题的同时, 也存在着发展过程中的变相高利贷、泄露隐私等一系列问题, 甚至出现了一系列不良行业, 如裸贷、债务自杀、暴力催收债务等事件。针对这类现象, 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制定完全相应法律法规、完善监管, 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 大学生自身也要不断提高自身。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校园贷,现状,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 廖司朝, 廖益雪, 张昱.校园贷成因分析——基于大学生风险意识认知研究.科教导刊 (下旬) , 2018.05.25.

[2] 王颖.大学校园网络借贷问题及其对策分析.企业导报, 2016.10.15.

[3] 毛诗曼.校园贷发展及现状调查研究.祖国, 2018.01.23.

[4] 车莹.防范高校学生不良网络借贷风险的策略研究.长江丛刊, 2017.10.05.

[5] 李颖.高校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治理面临的困境及再思考.经济研究导刊, 2017.06.25.

[6] 艾娟, 崔美玉, 刘杨浩宇, 龙城松.互联网借贷平台对青年群体的影响——基于消费心理的视角.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7.06.25.

上一篇:信息化时代下信访工作三个体系建设研究下一篇:和谐、轻松、高效——课堂教学三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