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会更精彩

2022-07-16

第一篇:数学课堂会更精彩

《趣味数学让生活更精彩》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指导教师:何海春、王强

(2015—2016学年度)

龙堰乡张营小学

《趣味数学让生活更精彩》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神奇的世界,肯定有不少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数学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因此,趣味数学,一是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符合课改的要求;二是通过学生参加数学活动的学习、获取知识,实现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能有力地促进学生形成具有一般性的洞察力,发展生存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因数学而精彩。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课外活动课,使学生尝试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情感、态度、方法。

2、将数学知识寓于游戏之中,教师适当穿针引线,把单调的数学 过程变为艺术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玩中收获。

3、课堂上围绕“趣”字,把数学知识容于活动中,使学生在好奇中,在追求答案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力求体现我们的 智慧秘诀:“做数学,玩数学,学数学”。

三、教学措施

1、运用数学游戏、趣味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用生活中的数学、智能趣题等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3、通过加强辅导、组织学科竞赛,促使学生学习数学后劲的初步形成。

4、采用观察、实验、调查、讨论、操作、竞赛等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

5、向学生补充一些课外作业,让他们解答一些带有技巧性,较难的习题,以加深所学的知识,也可以出一些题目,可让学生一题多解,或分类讨论,以锻炼他们的发散思维。

四、时间安排:每周一下午第三节课

五、活动步骤

1、科学分组,构建和谐有效的活动小集体。课题活动是小组合作、互助互补的研究活动,因此各班应建立相对稳定、优势互补的数学活动小组。

2、分章节确定各阶段的活动主题,活动前让学生明确活动目标,并给予恰当的活动培训,指导学生加强活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3、合成成果。每一次活动结束,组织学生将相关的文字材料、影音材料及活动作品整理成册。

4、成果交流共享、过程反思。定期进行活动成果评奖及展示,并组织学生反思活动得失。

5、成果归档。学期结束组织老师们进行资料整理及建档工作,确保活动有过程、有效果、有痕迹。

六、活动安排表 第一学期 第1-2周 :找规律 第3-4周 :算式谜

第5-6周 :速算与巧算

(一) 第7-8周 :速算与巧算

(二) 第9-10周 :错中求解 第11-12周: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第12-13周:和差问题 第14-15周:和倍问题 第16-17周:平均数问题 第18-19周:植树问题 第20周

:能力测试 第二学期:

第一、二周:组织活动小组 第三周:巧安排 第四周:推理游戏 第五周:位置与方向 第六周:时间安排 第七周;猜测与可能性

第八周;我是小小科学家

第九周:数学迷题

3 第十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一)

第十一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 第十二周:数学竞赛

第十三周:总结汇报评价 第十四周:活动资料的整理及归档

第二篇:《趣味数学让生活更精彩》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指导教师:何海春、王强

(2015—2016学)

龙堰乡张营小学

《趣味数学让生活更精彩》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神奇的世界,肯定有不少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数学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因此,趣味数学,一是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符合课改的要求;二是通过学生参加数学活动的学习、获取知识,实现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能有力地促进学生形成具有一般性的洞察力,发展生存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因数学而精彩。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课外活动课,使学生尝试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情感、态度、方法。

2、将数学知识寓于游戏之中,教师适当穿针引线,把单调的数学 过程变为艺术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玩中收获。

3、课堂上围绕“趣”字,把数学知识容于活动中,使学生在好奇中,在追求答案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力求体现我们的 智慧秘诀:“做数学,玩数学,学数学”。

三、教学措施

1、运用数学游戏、趣味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用生活中的数学、智能趣题等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3、通过加强辅导、组织学科竞赛,促使学生学习数学后劲的初步形成。

4、采用观察、实验、调查、讨论、操作、竞赛等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

5、向学生补充一些课外作业,让他们解答一些带有技巧性,较难的习题,以加深所学的知识,也可以出一些题目,可让学生一题多解,或分类讨论,以锻炼他们的发散思维。

四、时间安排:每周一下午第三节课

五、活动步骤

1、科学分组,构建和谐有效的活动小集体。课题活动是小组合作、互助互补的研究活动,因此各班应建立相对稳定、优势互补的数学活动小组。

2、分章节确定各阶段的活动主题,活动前让学生明确活动目标,并给予恰当的活动培训,指导学生加强活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3、合成成果。每一次活动结束,组织学生将相关的文字材料、影音材料及活动作品整理成册。

4、成果交流共享、过程反思。定期进行活动成果评奖及展示,并组织学生反思活动得失。

5、成果归档。学期结束组织老师们进行资料整理及建档工作,确保活动有过程、有效果、有痕迹。

六、活动安排表 第一学期 第1-2周 :找规律 第3-4周 :算式谜

第5-6周 :速算与巧算

(一) 第7-8周 :速算与巧算

(二) 第9-10周 :错中求解 第11-12周: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第12-13周:和差问题 第14-15周:和倍问题 第16-17周:平均数问题 第18-19周:植树问题 第20周

:能力测试 第二学期:

第一、二周:组织活动小组 第三周:巧安排 第四周:推理游戏 第五周:位置与方向 第六周:时间安排 第七周;猜测与可能性

第八周;我是小小科学家

第九周:数学迷题

3 第十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一)

第十一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 第十二周:数学竞赛

第十三周:总结汇报评价 第十四周:活动资料的整理及归档

第三篇:初中数学论文-生活,让数学更精彩

生活,让数学更精彩

摘要:秉承“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的观点。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不同程度创新和突破。此次课程改革给教师与学生带来的影响十分深刻,不仅反映在教师教学观念而且反映在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上。新课改要求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把问题故事情境化,把生活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

关键词:更新观念游戏引入课堂故事情境化问题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所以, 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

大家都知道,课本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五彩缤纷的生活所提供的教育资源却是无限的。本着促进学生发展的宗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认识、发现数学,主动地建构知识;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猜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发现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

数学知识博大精深,奥妙无穷。但数学知识当中也包含许多晦涩难懂、枯燥乏味等难啃的“硬骨头”。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上好数学“课改”课呢?下面我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种观点:

一、要上好数学“课改”课,需把游戏引入课堂

教学要成功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 1

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把他们爱玩的游戏引入课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如那边草地上有六个人正在玩游戏,他们年龄的平均数是15岁.请想像一下是怎样年龄的六个人在玩游戏?通常人们会想像是一群中学生在玩游戏,但是,如果是一个65岁的大娘领着五个5岁的孩子在玩游戏也是有可能的吧!

再如:由两个人玩的“抢30”游戏规则如下:

第一个人先说“1”或“

1、2”,第二个人要接着往下说一个或两个数,然后又轮到第一个人,再接着往下说一个或两个数,这样两人反复轮流,每次每人说一个或两个数都可以,但是不可以连说三个数.谁先抢到30,谁就得胜.

试想像这样生动、有趣的游戏,能不引人入胜吗?像这样参与性很强的教学过程,同学们一定会感到学习数学是既轻松又愉快,并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

二、要上好数学“课改”课,需把问题故事情境化

教育家杜威曾说:“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唤起学生理智的兴趣,激发对探究的热情。”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问题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索。为什么呢?因为初中生的认识兴趣来自于学习活动本身和学习内容的趣味因素。

所以我在讲授“同底数的幂的乘法”这一节内容时,就充分地把问题情境化,巧妙地用古代俄罗斯民间流传的算术题故事:“路上走

着7个老头,每个老头拿着7根手杖,每根手杖上有7个树杈,每个树杈上挂着7个竹篮,每个竹篮里有7个竹笼,每个竹笼里有7只麻雀,总共有多少只麻雀?”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同底数的幂的乘法”法则。

试想这样的故事情境,怎能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怎能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呢?这样的教学过程,能使学生在听得津津有味的同时,让数学知识不知不觉地渗入他们的脑海,在数学王国里积极地思考、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省时高效的目的。

三、要上好数学“课改”课,需把问题生活化

“学以致用”是我们教学的基本要求,新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时,很多内容都是以艺术化的形式,再现了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

如我们在给学生讲什么是同类项时?可先设想下面的问题情境:将一群鸡和一群鸭混合关在一个笼子内,请问会发生什么现象?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可能会七嘴八舌地说出不同的答案,但俗话说:“你是你,我是我,鸭子不跟鸡打伙”,这就意味着鸡、鸭会各在一边,分出不同的种类,即特征相同的事物是同一类。试想,以此来引导学生来找出3x2y和 –5x2y 的共同特征,从而轻松说明什么是同类项的相关知识。

再比如我在讲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节时,可试问同学们校园内四四方方的草坪为什么总是被踩去四支角?这个理由其时很简单,因为同学们走路总爱赶捷径,即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

像这样设计的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判断,在充满愉快的学习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此时,思维训练是那样的轻松自然、那样的和谐,使数学走进了生活,为生活服务,生活与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问题情境生活化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由此可见,新教材在处理教学内容时,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艺术化地创设具体、生动、活泼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寓教于乐,使他们乐于智力探索,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去参与学习,在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下获得新知。

只要我们能不断更新观念、改变思想,探索新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的思维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的数学课程改革一定会取得成功,我们的基础教育事业必将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四篇:让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更精彩

姜莉

实例一:这是一节观摩课。课堂上,一位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说:“讲得真好!表扬他!”其余学生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来。另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殊荣”。一节课上,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

实例二:课堂上教师在黑板上设计了小组得奖的统计表,只要学生回答问题正确,其所在的小组就能得到一朵小红花。一节课中,教师忙碌于粘贴小红花,忙碌于说“你真棒!大家鼓励他!” 学习好的学生忙于回答问题,忙于得到老师给的粘贴;而另一部分学习较差的学生抢不到回答问题的机会,只能观看。而在这种貌似激烈的状态下,教师却常常忙中出错,一会儿贴错了小组,一会儿又忘记了贴标志。课堂一片混乱„„

这是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中常见的评价。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着过度关注学习结果,评价形式过于单调、机械、而且同一形式的评价频率过高,脱离教学内容,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激励,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等不足。

课堂评价是目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好的课堂评价可以使课堂教学生机勃勃,可以使孩子重拾自信,也可以使课堂教学峰回路转,高潮迭起。总之,好的课堂评价可以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精彩。那么,如何才能做好课堂评价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三点:

一、采用丰富的评价语言

1、评价语言准确,有针对性

语言评价直接、快捷,是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评价方式。在课堂上,教师要有很强的听辨能力,并能根据学生的参与性学习表现,及时进行反馈,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问题。

例如在一节数学课中,对知识丰富的学生,教师可评价:“连这些都知道,真不愧是班级小博士!”“你知道的真多!知识真丰富!我们大家要向你学习!”对积极思考,探索的学生,教师可评价:“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你特别爱动脑筋,常常一鸣惊人,让大家禁不住要为你鼓掌喝彩!”对成绩

差、缺乏自信心的孩子,针对他的学习情况,教师可评价说:“你今天进步真大!老师感到特别高兴!”“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这样的评价,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好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

2、诙谐的语言,营造和谐氛围

传统的数学课堂语言片面地强调要规范、简洁、科学、准确,于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就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变得枯燥乏味。要改变这个现状,让数学课堂更精彩,我认为可适当采用幽默、诙谐的评价语言,使整个数学课堂充盈着个性和生命力,营造和谐积极的氛围。如在一次公开课上,挂在钉子上的小黑板一下子掉了下来,随着小黑板掉地的声音,一些学生惊叫起来。这位教师立刻反应过来,及时的对他们说:“孩子们学得太认真了,小黑板也佩服得五体投地了。”同学们马上停止了尖叫,都笑了,并迅速回到了学习状态中,并且学得更认真。通过幽默化的评价语,不仅能使原来濒临"崩溃"的课堂"起死回生",而且有时可能还会有意外的收获。

3、巧用体态语言

课堂评价语言不止局限于有声语言,适当的无声语言更

具魅力。也许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下抚摸都会使学生在举手投足间感到亲切,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例如教师可以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眼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作用。教师也可以用严肃和警告的目光去批评课堂中的违纪同学,同大声训斥相比,这种无声的批评学生更容易接受,且不影响大部分同学的注意力。

二、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

课堂教学评价不是教师的绝对权力,而应该是师生、生生互评的过程。例如在新课结束后,教师可让学生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这样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既对整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也整理了自己的思路。小组或全班交流时,是开展生生互评的最好时机。让学生在倾听他人回答的基础上,说一说他人的想法好吗?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教师采用生生互评、学生自评、学生评价教师等多种评价方式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评价中来,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评价时,应结合评价内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实现课堂评价的多样化。

三、把握恰当评价时机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经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教师假如能及时捕捉这些片断,并进行巧妙的评价,会有较好的效果。如课堂教学中,一位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正确后,教师可对他说:“你做得真好!通过你的努力,你也可以做得很好,不是吗?”当学生的回答很有创意时,教师会说:“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为你感到骄傲!”“你的回答太棒了!”通过这样的评价,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会更加积极认真的思考。 总之,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艺术。”小学生数学课堂评价也是一门学问,需要每位教师以艺术化的态度去关爱学生生命的发展,营造课堂教学评价的美学韵味,让课堂评价更精彩。

我要评

第五篇:“数学日记”让学生学习更精彩

数学作业单调、枯燥、乏味,整天就是写写算算,毫无新意,学生对此缺乏吸引力,甚至有学生厌恶数学作业。教师该如何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呢?我尝试着让学生写“数学日记”,让他们以日记的形式把一些数学故事或趣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体验、感悟或反思记录下来,如此一来,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增强了。

一、数学日记――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数学日记要求不高,没有计算步骤是否完整、得数是否正确的要求,只要把你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与数学有关的事情叙述下来,就ok了。没有了算算,只要写写即可。学生闻此,无比兴奋,个个跃跃欲试。从此,数学日记上交都非常及时,非常认真,看得出学生对这种作业形式很是认可的。有时,我也会把学生的日记内容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这更增强了学生的信心。

曾有一个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看到过这样一则趣味数学题: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遇到一位老寿星,乾隆皇帝当即赠送一上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给老人,纪晓岚灵机一动对出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他们说的都是这位老寿星的年龄,那么,这位老者多少岁?

起初,我不知道从何入手,因为我不知道“花甲”和“古稀”是什么意思,后来,在爸爸的指点下,我明白了,“花甲”是指60岁,“古稀”是指70岁。而“重逢”、“双庆”都是两倍的意思,“三七岁月”是3×7=21,“一度春秋”就是1年,那上联的年龄是60×2+3×7=141岁,下联的年龄是70×2+1=141岁,所以,这位老者的年龄就是141岁。啊!原来数学是这么的有趣啊。

后来,我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了这一问题,大家学习欲望高涨,热情浓烈,前所未有。以后,我时不时与大家交流、分享同学们的日记故事,像苏轼的“百凤归巢”、明代大数学家程大位的“百羊问题”以及“鸡兔同笼”问题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数学日记――培养了学生的信心

有些学生性格比较内向,他们羞于向同学请教,更别说请教老师了。采用数学日记这种形式,使他们更易于向老师吐露自己的心声,学生们也普遍感觉书面交流比较自由,且有利于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曾有个学生在日记中向我求助:老师,今天所学的小数除法我还有点不太理解。像7.2÷0.36这个题,除数和被除数应扩大100倍变成720÷36就行了,而10.8÷45为什么就不用扩大倍数呢?老师,明天午饭后你有时间吗,我想请你再教我一次,好吗?

第二天中午,我给他进行了辅导。告诉他,小数除小数,要先把被除数变成整数,那就要扩大被除数的倍数,被除数扩大了,除数也要随之扩大相应的倍数。所以,7.2÷0.36应扩大倍数变成720÷36。而10.8÷45就不必扩大倍数也能进行计算。那一次,他听得特别认真。结束后,他激动地说:“谢谢老师,我明白了。”同时,还说:“看来,我也并不是个笨小孩呀!”以后每天中午休息时,他总会主动跑来向我要练习题做,我发现他对数学越来越感兴趣了,也有了很大得进步。通过数学日记,看着这样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每天快乐着,进步着,我由衷的高兴。

三、数学日记――培养了学生的反思

数学日记为学生提供一个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通过数学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新的知识进行总结、反思。如,在单元测试后,有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我们测试了第三单元,成绩发下来了,我预计能考95分以上,谁知才考了88分。都是‘马虎’惹的祸。像一个整数的末尾添上两个0,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这个判断是错误的,因为在0的末尾添上两个0就不成为数了,我忽视了这一点。以后审题要仔细,考虑周全,吸取教训,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由此可见,学生通过数学日记学会了总结和反省,能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坚持下去,学生就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四、数学日记――师生交流的桥梁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通过数学日记,构建了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从学生的数学日记中了解到学生理解问题的方式、解题思路、推理过程、数学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这不但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加以辅导、帮助,更有利于提高教师自己对学生学习的把握能力和教学调控能力。

同时,学生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和体验用日记记录下来,学习中的成功、欢喜、困惑、忧虑等都通过日记宣泄出来,数学日记成为学生敞开心扉的场所,也为师生之间互相了解和交流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数学日记”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数学,能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生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深化了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日记”成为了蕴育知识的摇篮。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房镇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少先队室工作计划下一篇:实习基地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