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专项督查工作机制

2022-12-26

第一篇:建立专项督查工作机制

徐福成:建立体制创新机制 充分发挥信访督查作用

建立体制创新机制

充分发挥信访督查工作的积极作用

华龙区委书记徐福成

督办查办是信访工作的重要环节。做好信访督办查办工作,认真处理好每一个信访问题,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宗旨意识、公仆意识、责任意识的体现,也是一个地方和部门信访整体工作水平的体现。近年来,华龙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信访督查工作,坚持创新精神,较好地解决了有人督查、敢于督查、善于督查、常于督查等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有效推动了信访工作,促进了全区和谐稳定。

一、强化督查意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群众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的信访问题一直呈上升趋势,涉及到各级各部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既有新形势下产生的新问题,又有因历史原因遗留的老问题;信访人员涉及到农民、工人、在职干部、学生、复退军人、离退休老干部等各个层次;信访诉求既有经济方面的,又有政治方面的等等。信访问题情况复杂,诉求多样,人员较多,情绪急躁,解决难度很大,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压力。造成目前现状的原因尽管多种多样,但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部分单位部门的信访工作滞后,没有认真落实信访评估制度,没有从早从小超前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没有真正把信访问题解决到位,没有把信访案件办成经得起检验的“铁案”,没有从

根本上依法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或者是没有彻底依法依纪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由于上述种种原因,造成目前信访量不断增加,群体访、重访、越级访、非访大量出现。信访工作被动的关键在于信访督促检查不到位,要求低,压力小,速度慢,工作不够扎实。对此,我们进一步理清督查工作思路,强化督查意识,创新开展督查工作,以加强督查推动工作的落实,真正从源头上抓好信访工作、及时妥善解决各类信访问题。

二、配强督查队伍。信访督查工作由群工部部长负总责,区委、区政府于2007年进一步加强信访督查工作,设立了群工部(信访局)信访督查科,设定人员编制为7名,配备了一名正科级、两名副科级干部为专职信访督查专员,选拔了年龄在40岁以下、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的4名优秀干部为专职督查队员,安排了5间办公室,配备了2辆督查专用车、7台电脑等;同时,10个乡办、26个区直重点部门分别选拔2—3名业务精、素质高、能力强的科级后备干部为信访督查联络员,工作期间全部挂牌上岗,形成了督查网络,真正解决了信访事项有人督查的问题。定期召开督查工作例会,研究督查事项,总结成功经验,查找问题和不足,制定整改措施,完善工作方案,为督查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明确督查职责。区委、区政府经过反复讨论研究制定了《华龙区信访督查工作职责》,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督查各乡办、区直各部门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信访工作

安排部署是否宣传落实到位;二是督查信访评估制度是否得到较好落实;三是督查经常性的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工作开展是否到位;四是督查妥善解决疑难信访案件的工作人员、工作措施、救助资金是否安排到位;五是督查信访问题解决后责任单位是否对双方当事人及时回访,是否耐心做好教育疏导工作,后续稳控是否到位;六是督查上级信访部门交办的其他信访事项,责任单位不折不扣地圆满完成。通过督查,最后达到信访问题早发现,矛盾早化解,纠纷早调处,案件早办结,人员早稳控,彻底息诉罢访。

四、健全督查制度。为保持督查工作的长期性、连续性和严肃性,区委、区政府建立了《信访督查工作制度》,对督查情况实行月通报、季讲评、半年小结、年终汇总,实行有责追究、末位否决等,每月初对上月的工作情况专期进行通报,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讲成绩、找差距,半年一总结,年终综合评比排名,列入信访工作责任目标,从而真正把督查的效果与的考核评比奖惩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抓好经常性督查的同时,针对一些情况复杂、处理棘手的疑难问题,区委、区政府召开专题会议集中“会诊”,找准症结,研究制定方案,抽调相关部门责任人由县级干部带队实行专项督查,加大督查工作力度,提高督查权威,求得更好实效。

五、抓准督查重点。在全面做好督查工作的同时,我们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督查:一是督查各乡办、区直有关单位对信访

工作思想是否重视、措施是否得力、工作是否扎实、效果是否明显;二是督查非常时期是否按要求采取非常措施,主要是在国家、省举办重大活动期间是否超前排查化解矛盾纠纷,重点问题是否重点解决,重点人员是否由专人稳控,处置突发问题预案是否切实可行;三是督查信访案件特别是上级交办的重点案件是否按照程序及时办结,是否办成了群众满意、息诉罢访的“铁案”;四是督查信访人员是否践行诺言,对案结事了、签字同意的信访事项,督查组全部进行回访,了解信访人思想动态,征求信访人的意见,解答信访人的疑虑,进一步做好息诉罢访工作。对个别有可能出现反复的信访人员,一方面认真做好思想稳控工作,一方面针对其不良想法和言行进行批评,教育信访人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公民,避免采取异常行为,共同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在北京奥运会、建国60周年庆典、上海世博会等各次重大活动期间,华龙区均未发生任何越级上访事件;因反映宅基纠纷、生活困难、土地调整等问题,上访长达10多年的7个信访老户目前已全部转化,彻底息诉罢访。

六、务求督查实效。通过近年来督查工作的扎实开展,华龙区的信访工作形成了“三个提高、两个下降、一个确保”的良好局面,三个提高:一是提高了区、乡办基层干部和信访群众的认识。基层干部扭转了过去对群众信访是闹事惹事的误解,正确认识到群众通过信访渠道反映问题是合法的、是公民的正当权利;同时,信访群众也增强了法律意识,有了问题依法逐级有序反映,自觉

规范信访行为;二是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督查,大大加快了信访案件办理的速度和质量,所有的信访问题都是在规定时间内超前解决,杜绝了推诿扯皮的现象;三是提高了信访部门的威信。开展信访督查是为了尽快妥善解决问题,是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体现了领导的意图,实现了群众的意愿,群众对此非常满意。两个下降:一是华龙区初信初访的总量明显下降,大部分问题都在基层得到解决,消灭在了萌芽状态,真正实现了关口前移;二是群体访、重信重访、越级上访、赴京非访明显下降,没有给中央、省、市各级党委政府增添更多的干扰和麻烦,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了良好环境。

第二篇:云梦县建立“四个机制”,强化专项资金管理

一是建立跟踪服务机制。对财政资金的管理、使用过程进行跟踪服务,随时掌握资金运行情况,做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财政资金管理到位、使用到位、服务到位。

二是建立监督检查机制。 建立财政、审计 、纪检三位一体的财政资金监督检查机制。根据财政资金的类别,采取集中督查和随时抽查相结合,加强财政资金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检查。

三是建立绩效评价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绩效考核,根据将综合评价结果,实行奖优罚劣。

四是建立责任落实机制。明确财政资金管理单位在投资立项、资金使用、实施效果等环节的责任,对截留、挪用、挤占、虚报冒领、奢侈浪费等行为,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处罚,追究责任人责任。

第三篇:构建大督查机制增强督查工作实效

引言:从以往督查工作运行来看,督查力量各自为政:党委、政府有督查室,纪委有监察局,组织部有考核办,没有具有独立性和专门性的监督机构。这就导致督查工作出现一些问题:一是政出多门,不仅造成行政资源浪费,也造成效率低下,更可能滋生督查部门间推诿扯皮的风气。二是分工不明,职责上存在交叉重叠,不利于督查工作开展及出现问题后的追责。三是权威不足,赋予督查部门的权力较小,对于落实工作不力、不到位等现象缺乏有效的刚性制约手段。四是沟通不畅,缺乏沟通渠道和协作机制,力量分散,资源分散,信息分散,督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大打折扣。这势必要求整合督查工作力量,变分散为集中,提高督查实效。近年来,万盛经开区有效整合纪委、组织部们力量,把握督查这一推动工作落实的关键环节,积极探索,构建适应新形势新环境的大督查工作机制,调

— 1 —

构建大督查机制增强督查工作实效

(一)构建大督查体系。一是成立以党工委副书记为组长的区督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总体部署、组织协调和综合指导全区督查工作,针对具体督查事项,整合纪委、组织部及督查室力量,成立专项督查小组,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集中、职能的重新理顺和分配、制度的刚性落实和执行。二是建立健全督查专员制度,在全区选派了4名理论政策水平高、业务熟悉、经验丰富、公道正派的同志担任督查专员。三是在辖区10个镇街及16个任务重的区级部门成立督查工作科(室),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52名,在其他一般部门明确有分管领导和专(兼)职工作人员70余名,由党工委、管委会共同领导、督查室牵头协调、社会各方齐抓共管的督查工作机制和全方位、宽领域、多触角的大督查网络初步形成。大督查采取明察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日常督查考核,形成了将重点工作与日常工作、年终考核与平时督查相结合的科学考核办法。与原来的督查方式相比,新的督查方式工作思路、任务、程序和原则更加清晰,更加有章可循,规范高效;督查范围覆盖广,对各种权力主体和权力行使环节等都加以监督,不留监督死角和缝隙;工作合力强,各种监督形式之间互相协调,互相促进,既避免相互重叠,也避免互相抵触。

(二)打造督查问责体系。针对“弱督虚督”、“报喜不报 — 2 —

忧”、督查流于形式等现象,万盛经开区经逐步完善督查工作制度流程,打造督查“问责体系”,实行严格责任追究,形成了“立项—审批—承办—反馈—核查—呈报—续办—通报—归档”九项工作流程,建立了目标责任、台账管理、限时办结、复核问效、定期通报和领导批件办理工作情况考核办法等工作制度,做到了有章可循和规范化运作,确保“督”有权威、“查”有手段、“考”有依据,给督查主体戴上了“紧箍咒”。近年来,我们将大督查机制应用于“创国卫”、重点项目建设、扶贫攻坚等30余项督查工作中,屡试不爽、成效显著,办结率都是100%。如:成立“创国卫”督查考核组,强化现场检查,强化交办督办,限期整改落实,对工作不力的5个单位“指名道姓”予以通报批评,确保我区于2015年顺利创建“国家卫生区”;又如设立重点项目专项督查组,由纪工委(监察局)、组织部、督查室以及重点办各抽调工作人员专项负责每月的重点项目督查工作,形成了对项目牵头单位全面通报、现场督查、责令作出负责任的书面说明、限期督促整改以及汇总形成督查专报等一系列的督查手段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建立了“三级约谈”机制,对欠进度的项目责任单位进行约谈,累计约谈80余人次,要求限期整改50余件次,对2位干部进行了岗位调整,特别是对万盛百事达4S店迁建过程中工作延缓的3个部门、5名责任人分别给予了纪律处分。

(三)改革督查方式。大督查格局的构建,形成了横到底、纵到边的督查网络。督查方式也实现了根本性转变:一

— 3 —

是由具体事项办理督查向重大事项落实督查转变。在建立大督查机制前,督查工作以一些具体事项和领导交办的事项为主,现在重点是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督查工作更加贴近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群众切身利益。二是由随机督查向规范化、制度化督查转变。过去督查工作存在较大随机性,可以说是“指哪打哪”,建立针对性的专项督查领导小组,全年督查工作有明确的计划安排和目标要求,针对性、实效性显著增强。三是由查人查事分离向查人查事协调联动转变。过去督查部门负责“查事”,组织人事部门负责“用人”,相互之间联系不紧密,通过建立大督查机制,吸收不同单位人员进入专项督查组,督查信息在各部门之间共享,实现了查人查事协调联动。

— 4 —

第四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大全)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助推综合执法上档升级 合川区农业委员会

近年来,我委在中共合川区委、区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农委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依法行政这条主线,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为导向,以严格规范文明执法为目标,扎实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以引智聚力为目标,构建内外协作机制

一是构建农委内部协作机制。在"检打联动"工作中,我委以法制工作机构为桥梁,要求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结果,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报送法制工作机构备案。法制工作机构对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当事人,及时提出查处建议,要求执法机构迅速调查处理,避免例行检测与执法抽检"两张皮"。

二是构建农委外部协调机制。我区地处重庆西北部,毗邻四川省武胜县,极易形成监管盲角。为构建疏而不漏的执法网络,在合川辖区内,我委与公安、工商等部门密切协作,组织开展联合执法;对跨区域案件,我委扩大片区协查适用区域,案情上报、案情通报不局限于片区协查联席单位,进一步延伸至四川省武胜县、岳池县等周边省市农业部门。

三是构建辖区镇街协管机制。我委对涉及种子、农药、肥料、渔业船舶安全、农机安全监理等管理事项,与全区30个镇街签订了协管协议,择优选用协管人员140人,协助开展执法监管工作。在涉农纠纷调处上,充分发挥当地镇街协管人员的作用。通过监管领域的合理分流及监管力量的适度引入,委农业执法机构把有限精力投入到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管。

二、以普法宣教为抓手,构建能力建设机制

一是注重提高管理对象法制意识。我委通过举办培训班、法律知识竞赛等方式,对全区农资生产经营者1650人、农产品经营企业300多家、渔船船员700多人进行农业法制培训。

二是注重提高执法人员业务素养。每年举办法律学习培训班,邀请法律实务专家讲解实务技能,对执法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组织执法人员参加网上法律知识竞赛,建立每月逢"十"集中学习日制度,着力提高执法人员业务水平。

三、以监督考核为手段,构建内控外督机制

一是强化内部监控。针对执法逐个环节,分别制定《农业行政执法责任制规定》、《农业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农业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制度》等监督制度24项。农委法制工作机构不定期对执法机构及执法人员监督抽查,进行半年和年终评比考核,检查结果与评先创先、职务晋升等衔接挂钩。

二是强化外部督察。建立《农业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邀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服务对象和镇街农业服务中心人员作为评委,对农业执法机构的法制宣传信息报送、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赔偿,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行政执法创新等方面逐项打分。对执法机构评分达95分,排位前三名者,评为先进执法单位;低于85分者,在全委公开通报批评,其单位主要负责人向我委作书面说明,给予警告、限期整改,并承担因此造成的一切损失。对执法人员评分达95分以上且排位前六名者,评为优秀执法人员;低于85分者,将取消其执法资格,调离执法岗位,并取消年终奖。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首要的是搞好制度建设,完善社会管理的一系列政策和法规范,建立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特别重要的是要完善参与型及自治型治理结构,重视对优秀的管理者、优秀的专业人员和优秀的社会组织的培养和培育,通过对社会管理领域进行过程引导和规范,实现政府对创新活动和创新行为的有意识引导、调控和激励,形成卓有成效的社会管理创新生态机制。

社会管理创新要确立正确方向和科学路径,要促进社会活力而不是要限制社会活力,要对利益调整进行结构性改革,强调要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念,倡导不同的行为模式,倾听不同的利益诉求,重视沟通与协调。社会管理创新要对利益调整进行结构性改革,同时要尽可能地兼顾各方各类利益。但是,强调兼顾各方各类利益绝不是不能损害任何利益,绝不意味着不能采取任何强制性手段。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革中的利益调整要着眼于整个社会发展进步,要引入行政过程论,对各方各类利益进行综合的全面衡量,依法作出科学合理的裁量判断。

社会管理创新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主性的创造性活动,依赖于不同思想、意见和利益诉求的相互交流和撞击,依赖于开放性、自由交流、容忍不同观点的环境,更依赖于相关各方全方位参与管理、决策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

本报讯(特约记者 陈旭 王志高)3月2日,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听取9个领导小组工作情况汇报,明确今年工作要求,研究健全工作机制,推动责任落实。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综治委主任李小敏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制机制,推动社会管理不断创新、持续加强,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副省长、省综治委副主任傅自应主持会议,省综治委副主任徐安、孙文德、毛伟明、张新民出席会议。

李小敏指出,省综治委承担着组织协调指导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职责。切实履行好这一职责,要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综治委、领导小组和专项组、成员单位三个层面的定位和作用。综治委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组织协调机构,在机构设置上具有综合性,是各级党委政府在不改变各部门社会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建立的一个组织协调推进社会管理工作的综合平台;在力量组织上具有整合性,基本整合了承担社会管理职能的各方面力量;在工作指导上具有聚合性,通过综治委这个综合平台,把打击与防范、惩治与教育、管理与服务、当前与长远、治标与治本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导推进各项工作。各领导小组及专项组作为社会管理各项重点工作的承担者,在推进工作中要发挥主导作用,搞好制度层面的设计,抓好相关政策的研究,谋好阶段推进的思路,引导重点工作开展;发挥主推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具体责任,推动各项重点工作深入进行、取得实效;发挥主攻作用,针对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力量攻坚,努力取得实质性突破。各成员单位作为综治委、领导小组及专项组工作的基础,要立足自身职能,围绕重点工作,深入了解情况,深入研究问题,深入抓好落实,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尽到应尽的责任。

李小敏强调,省综治委要按照"社会管理创新工程推进落实年"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加大组织推进力度。要健全运行机制,重点抓好定期会商、情况报告、督促检查和考评奖惩等四项制度建设,形成综治委抓领导小组、专项组和项目牵头部门,领导小组、专项组抓成员单位,项目牵头部门抓协作部门的运行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运转、各项任务逐一落实。要强化项目推动,紧紧围绕社会管理创新工程60个项目任务,由9个领导小组牵头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主体、时序进度、工作目标、项目载体和推进措施,一个一个攻坚克难,确保项目做实、早见成效。要注重典型培育,省综治委要结合省综合试点工作抓好整体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典型培育工作,各领导小组和专项组要紧密结合综合试点工作和联系点共建活动抓好专项工作典型经验培育工作,形成一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社会管理创新的典型和样板,发挥示范导向作用。要落实工作责任,通过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等形式,严格落实部门责任制、领导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形成牵头部门主动担当、协作部门主动配合的工作格局。

傅自应要求省综治委各领导小组、专项组和成员单位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做到明确责任抓落实,准确把握各自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中的职责任务和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增强工作的计划和主动性,按照时序进度扎实推进;攻坚克难抓落实,紧紧围绕年初全省政法工作会议暨社会管理创新工程推进会明确的今年要重点突破的七个方面工作,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力量进行攻坚,着力解决社会管理中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形成合力抓落实,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强化力量整合,强化检查督办、强化跟进措施,推动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会上,省综治委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孙文德、社会矛盾化解和社会治安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新民、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缪蒂生、"两新组织"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邵军、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沈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万闻华、政策法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丁巧仁分别汇报领导小组成立以来的工作开展情况和今年工作打算,护路护线联防工作领导小组作了书面汇报。

肖若海要求,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保障群众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建立健全服务群众机制。要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规范、简化、公开办事程序,制定出台公共服务奖惩机制,提高办事效率。要建立完善各类便民为民服务机制,制定服务标准,推行承诺服务。积极整合服务群众的力量资源,加强群众服务平台建设。二是建立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充分尊重和保护人民群众表达诉求的权利,积极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建立完善政府门户网站,加快信访信息系统建设,确保广大群众话有处说、怨有处诉、难有处解、事有处办。三是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集中梳理、归口办理,责任明确、措施到位"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四是建立健全目标管理和督查督办机制。要加强督查督办,进一步健全完善督查专员制度,负责对重点问题和案件实行"点对点"跟踪督查和备案管理。五是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机制。要将群众工作情况作为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其作为衡量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主要领导政治水平、政治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

深圳将全面建设社会工作制度体系

http:// 2007年10月08日06:40 深圳特区报

李鸿忠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讨论通过加强社会工作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1+7"文件

深圳将全面建设社会工作制度体系

大力推进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进程,培育和发展一批能够承载并促进社会工作发展的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逐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导推动、民间组织运作、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工作发展格局

【本报讯】(记者叶晓滨)深圳将通过3到5年的努力,大力推进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进程,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和社会工作人才配置机制,培育和发展一批能够承载并促进社会工作发展的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努力营造有利于社会工作发展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导推动、民间组织运作、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工作发展格局,初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深圳特点的社会工作制度体系。

9月30日,市委书记李鸿忠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和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培训、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设置、社会工作人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及薪酬待遇、发挥民间组织在社会工作中作用、财政支持社会工作发展、社工义工联动等7个配套实施文件。作为我市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1+7"文件的制定出台,初步搭建起了具有深圳特色的社会工作制度体系,为深圳全面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实现社会工作跨越式发展绘就了蓝图。(下转A2)

市委常委会议强调,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工作,把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提到了历史的高度,提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和标志,对于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创新社会管理体制、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一项全局性战略任务,是构建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全面落实人才强市战略的迫切需要。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排头兵,应当带头落实好中央和省的要求,加快推进步伐,力争在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上尽快实现突破、探索新鲜经验。

职业化、专业化是发展社会工作的基本前提。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工作,都经历了从志愿性到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过程。"1+7"文件解决了社会工作人才的职业定位和社会角色问题,要求把通过国家考试的社会工作人才纳入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并就组织参加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建立社会工作者登记制度、推行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职业资格聘任制度、建立社会工作人才考核评估制度做出了规定。今后,全市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将聘用经过国家考试、具有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资格证书并登记为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人才。文件还规范了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技术职位体系和相应的薪酬待遇,强调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薪酬保障机制、职业晋升机制、社会保障制度、合理流动机制、表彰奖励制度和教育培训制度,保证在全市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工作的社会工作专业技术人员薪酬待遇不低于同等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

社会工作岗位开发与设置,是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发展社会工作的基础性工作。"1+7"文件提出,要大力开发社会工作岗位,研究建立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标准体系,积极拓展社会工作服务领域,探索转换和引进相结合的社会工作人才配置办法。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按对象设岗位、以需求定数量的原则,在不新增行政、事业编制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重点在社区建设、社会福利与救助、青少年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矫正、监所管理、禁毒、残障康复、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婚姻家庭服务等领域推进社会工作,多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要认真做好现有实际从事社会工作人员的提升转换工作,对在已设定的社会工作岗位工作,但尚未取得社工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开展分期分批分层培训,逐步做到持证上岗。对于已设定的社会工作岗位,新录用人员则必须取得社工职业水平证书并经过登记。

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是社会工作的重要承担者,也是社会工作人才的重要承载者。大力发展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对于降低公共服务成本,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政社分离、政事分开和公共服务的多元化、专业化、社会化;形成"政府主导推动、民间组织运作"的社会工作运行格局具有重要意义。"1+7"文件提出,要按照"多种渠道、整合资源"的思路,以"三个一批"的办法分类培育发展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即结合我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一批可以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事业单位改造转化为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选择一批现有的民间组织,按照承担社会服务工作的要求规范整合,使之成为符合条件的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组织和个人,创办一批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同时,要优化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培育发展的政策环境,改革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的注册登记办法,建立政府向民间组织购买服务制度,建立民间组织孵化基地,加强对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的监督管理。

推进社会工作,既要发挥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作用,又要发动公众广泛参与,发挥义工的协助、参与作用。为此,"1+7"文件提出,推行"社工+义工"联动发展模式,形成"社工引领义工服务、义工协助社工服务"的局面。通过向义工组织申请义工和招募新义工等方式,使每一名社工固定联系一定数量的义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要继续在全社会广泛普及义务服务理念,将义工培训纳入社会工作教育培训规划,提升义工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1+7"文件提出,要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具体负责、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的社会工作管理体制。在社会工作的运行机制方面,要正确处理好发展社会工作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政府与社会、市与区、社会工作行政主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社会工作的发展合力。要确立财政资金对社会工作发展的主渠道作用和导向作用。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收支结构,完善公共财政投入,建立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为主要形式的财政支持机制,使公共财政成为社会工作经费的主要来源。

按照"1+7"文件的要求,我市推进社会工作发展将在全面规划和制度设计的同时,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采取先试点、后铺开的方式,循序渐进,稳步实施,确保质量。

中国拟2020年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运行机制

2011年11月08日 18: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1月8日电 据民政部网站消息,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等18个部门和组织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要求,到2020年,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和工作格局,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数量、结构和素质能力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

据了解,该意见是中央第一个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专门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性纲领,在中国社会工作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意见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是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据了解,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建设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战略部署后,中央组织部联合民政部等14个部门组建政策研究起草组开始研究制定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专门意见,同时由民政部在全国165个地区和260家单位开展试点探索。经过四年多时间,在全面总结国内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起草组研究形成了该意见。

据悉,意见全文约7000字,共分为6个部分,包括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目标任务,大力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积极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和专业人才使用,切实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和激励,加强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等。

意见提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大规模开展专业培训,大幅度提升现有从事社会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逐步扩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规模;深化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改革,完善社会工作专业培训体系,初步形成适合中国国国情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选拔、使用、流动、评价、激励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着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理论研究和宣传普及,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使用力度,形成各地各部门共同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态势。

针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亟需解决的几大重点问题,意见提出:

--在专业教育培训方面

要统筹规划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合理配置培训资源,加快建立不同层次教育协调配套、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有机结合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切实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建设;大力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服务人才职业能力建设工程"、"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工程""社会工作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加强社会工作学科专业体系建设,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基础建设,推动社会工作学科重点研究及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发展社会工作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培养引进工程",建立教师参与社会工作实践制度。

要对涉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党政部门、人民团体、相关事业单位、部分执法单位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社会工作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方法技能培训,提高其开展社会服务、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做好群众工作、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要对下派基层锻炼的党政部门、人民团体、相关事业单位、部分执法单位的干部和选聘到村、社区任职的大学毕业生普及社会工作专业知识。

--在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和专业人才使用方面

要研究制定专业岗位开发设置的政策措施;以基层为重点,特别是城乡社区要注重配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要根据事业单位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人员结构等因素,分类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要积极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要加大相关行政部门和群团组织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力度,注重培养选拔熟悉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的优秀人才进入地方及有关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同时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动机制以及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队伍联动服务机制。

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制度、薪酬保障机制、表彰奖励制度,以激发广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要将取得职业水平证书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范围,切实提高基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待遇水平,重视解决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

意见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机构编制、发展改革、教育、公安、司法、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人口计生、信访、扶贫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逐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政策性文件相配套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政策法规体系。

各级政府要将应由政府负担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财政投入。符合条件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按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统一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制定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政策,引入竞争机制,规范购买程序,完善购买方式,建立综合绩效评价机制。逐步加大民政部门使用的彩票公益金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大力拓宽社会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设立非公募基金会,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社会工作服务领域。

意见最后强调,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切实加强对基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进一步强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广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落实惠民政策等工作。

第五篇:县委督查工作情况汇报——强化督查工作机制推动党委决策落实

近年来,我们西平的督查工作在省、市委领导和上级督查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上级党委和县委的工作中心,不断加大督查力度,改进督查方法,在推动上级党委和县委重大决策贯彻落实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连年被省、市委办公厅(室)授予先进单位。现将我县督查工作开展的情况向在座的领导和同志们作一简要汇报。

一、高度重视,摆上位置。

一是

领导抓、抓领导。实行一把手负总责,采取会议布置、下发文件等形式把全年重点工作和阶段性中心工作的目标责任落实给一把手、检查评比对准一把手、奖惩结果兑现给一把手。二是坚持领导督查科学化、制度化、经常化。年初及早制定规划,每季度由县委督查室统一组织,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县四个班子领导成员、职能部门和有关专家参加,对重点工作拉网检查,综合评定,奖优罚劣,记入本单位、主管和分管领导个人实绩档案,作为奖励、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三是关心支持督查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督查部门的建设,县委按照省、地规定的规格和编制,配足配强督查人员,赋予职权,优先解决督查部门工作必备的办公、车辆、通讯工具等,先后选拔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4名正副科级干部,充实到县委督查室工作。县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经常给督查人员出题目、交任务、压担子,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帮助研究督查措施,改进督查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二、强化措施,改进方法

。在具体方法和重点上,突出抓好十项督查。一是划分战线督查。我们把全县整体工作划分为农业、工业、财税、商贸等10条战线,分别在这10条战线上聘请17名专家和副县级以上离退休干部为督导员,每月由督查部门牵头组织他们对全县整体工作运行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督查,重点了解和掌握县委决策的贯彻落实情况。由于老同志有经验、有威望,业务专家工作情况熟,把握问题准,仅2000年就有30多条意见和建议被县委采纳,对指导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分片包块督查。我们把全县乡镇和县直单位按照区域和工作性质切块,由督查部门负责,在全面督查的基础上,每个督查员重点联系一块,实行动态督查,把整体督查与局部督查结合起来,通过类比,发现培养典型,指导面上的工作。三是外商企业督查。近年来,西平县通过招商每年都引来一批外商外资企业,这些企业既不隶属政府管理,又没有明确的业务主管部门。对此,我们依托督查部门,加强对此类企业的督查,定期向县委反馈情况,既保持了与外商企业的联系,保护了外商企业,深受外商的好评。四是县外工作督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西平每年外派干部挂职锻炼、设立办事处驻地招商的干部都在200人以上,对于这些县外工作人员,我们主要采取外派督查人员走访调查、利用通讯工具定期联系等督查方法,及时向他们传递工作安排和有关信息,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工作情况,督促他们围绕县委决策开展工作。五是干部管理督查。前些年,我们选拔任用干部主要是通过主管部门推荐、组织部门考核、县委常委研究的程序来确定的,但由于干部分布点多面广,加之平时掌握情况不够全面,程度不同地出现个别干部任用失察现象。为妥善解决这类问题,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督查部门联系面广、接触基层干部多这一优势,把督查工作融入干部管理,把督事、查人、考纪有机的结合起来,收到了良好效果。如98年12月份、99年1月份,我们在对京珠高速公路重渠段、杨庄滞洪区河水段围堤修筑工程建设的督查中,了解到这两项工作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杨庄、重渠两个乡的主要领导对工程建设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县委依据这个意见,结合重渠、杨庄的工作实际,及时对这两个乡的党委书记进行了调整,从而保证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六是统计数字督查。主要是针对乡镇、县直单位月份重点工作汇报,由督查部门逐单位调查核实,分类整理出综合统计材料,这些材料既有综合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又有季度、月份间的数字对比,为县委对各单位实施有效的目标监控起到了重要作用。七是市场行情督查。主要是依托重要产品的价格变化趋势,掌握市场动向,及时把握国内外市场行情,运用经济规律指导工农业生产。如在发展畜牧业上,西平基础好,优势明显。为了巩固这一产业,县委督查室依托畜牧业专家顾问团和驻外销售公司,及时了解内外行情,在近两年市场滑坡的情况下,县委及时引导农户走规模发展之路,并积极改良优化品种结构,保持了全县畜牧业稳定发展的势头,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八是新闻舆论督查。在各项督查活动中,县“两台一报”积极配合,对督查结果及时予以公布,接受社会舆论监督,提高工作透明度,达到宣传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工作的目的。九是突出后进督查。主要是对工作思路不清、措施不力、进展缓慢、效果不明显的单位,重点采取现场办公、派驻工作组、制定整改计划、开展帮扶、组织处理等措施,使后劲单位变压力为动力,知耻而后勇,扭转被动局面。十是加强热点、难点督查。就是紧紧抓住领

上一篇:监理企业资质等级标准下一篇:监理工作总结市政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