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事件报告率低pdca

2023-06-19

报告是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有着明确的格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怎么样正确编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不良事件报告率低pdca》,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不良事件报告率低pdca

应用PDCA改善临床输血不良反应

一、存在问题

1. 临床医生输血不良反应判断标准不一致。

2. 临床用血管理不严,操作不规范。表现为医师用血权限把握不严,部分住院医师开具输血申请,临床用血分级申请执行不到位。

3. 少部分护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流程不清楚,血样管选择错误,采集人员不签字,派遣实习生送检标本时常发生,对输血工作造成隐患。

4. 输血制度、流程不完善。

5. 临床科室对输血不良反应回报不够重视,以致漏报。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质量管理鱼骨图

二、确定方针,制定计划(P)

1. 落实《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

2. 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加强输血申请单的审核工作,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提出合理用血方案。

3. 落实临床用血申请、登记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执行输血前检查和核对制度。

4. 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加强仪器使用中的保养与维护,并做好室内质量控制,参加室间质评。

5. 加强输血申请单的审核,建立临床缺陷记录本,对于申请不合理、不规范,采样管错误、无采样人员签名、送检人员无资质等缺陷进行记录,定期通报,以督促相关人员加强安全意识,以达到持续改进目的。

6. 开展对临床医师的教育与培训,促进临床合理用血,对于不合理用血申请提出合理化建议或拒绝供血。

三、实施阶段(D)

1. 每年至少两次对临床医师进行输血知识的教育与培训。 2. 定期召开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完善输血制度和流程;加强输血不良反应的监管工作,提高临床对输血不良反应的重视,并部署下一步管理工作。

3. 在医务科带领下,定期组织临床进行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演练。

4. 加强血液的冷链保护与及时性输注,保障血液的质量安全。 5. 在日常工作中对孵育器、离心机、水箱、试剂冰箱、血样冰箱的温度核查及校准,以保证试剂、仪器等设备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

6. 建立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对违反科室进行登记,定期通报,以期改正。

四、检查阶段(C)

1. 临床医师、护士和输血科工作人员的输血知识培训落实。 2. 审核临床医师输血申请单、输血病程记录情况、输血合理性及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等项目的执行情况。

3. 定期召开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检查工作人员对临床患者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等实验操作按照SOP文件实施的情况。 4. 输血标本采集、签名、运送、接收、核对全过程的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落实;取血流程、三查八对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管、检查。

五、处理阶段(A)

(一)取得的成效

1. 医院根据临床输血工作需要对《临床用血委员会》人员及时进行调整,对临床用血环节质量的监管和指导作用更有针对性,在临床用血委员会指导下更新并完善了输血制度。 2. 加强对医师、护士、输血科工作人员的输血相关知识培训,输血知识、制度、流程的掌握程度有了很大提高。 3. 室内质控合格,室间质控全部取得满分。

4. 落实了输血前标本采集、送检、取血、输血前核对、输血过程观察记录一系列规章制度。

(二)存在的问题

1. 输血不良反应上报标准需进一步制定并落实。 2. 自体输血技术推广不足。 3. 输血知识培训需长期坚持。

4. 输注无效及输血不良事件的管理工作仍需加强。

5. 通过职能部门监管,在临床用血委员会指导下对临床用血进行定期检查,提高临床对不良事件的重视程度。

尚未解决的问题将其转至下一个PDCA循环

第二篇: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一、目的

(一)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利于医疗管理部门早期介入、早期干预,将病人的损害降至最小、将医疗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院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医疗缺陷的主动报告;包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护理安全(不良)事件、药品安全(不良)事件、器械安全(不良)事件和其他安全(不良)事件等。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机构与职责

我院由医务科统一承担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的管理工作,其职责为:

(一)组织、协调、指导全院的不良事件处理工作;统一接收、初步审核、汇总上报的不良事件。

(二)及时将收集到的不良事件转发给相关部门或科室进一步处理: 1.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由医务科处理。

2.护理安全(不良)事件转发给护理部;如直报给护理部的,由护理部转告医务科。

3.感染相关安全(不良)事件转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如直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的,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转告医务科。

4.药品安全(不良)事件转发给药学部,如直报给药学部的,由药学部

转告医务科。

5.输血安全(不良)事件转发给输血科,如直报给输血科的,由输血科转告医务科。

6.器械、设备安全(不良)事件转发给医学装备部,如直报给医学装备部的,由医学装备部转告医务科。

7.设施安全(不良)事件转发给后勤管理科,如直报给后勤管理科的,由后勤管理科转告医务科。

8.服务及风纪安全(不良)事件转发给党总支办公室,如直报给党总支办公室的,由党总支办公室转告医务科。

9.治安(不良)事件转发给保卫科,如直报给保卫科的,由保卫科转告医务科。

(三)督促指导相关部门或科室对不良事件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及处理。 (四)各部门每季度汇总、统计、分析、处理信息,提出加强与改进工作的意见或建设。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必要时提交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进行处理。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渠道与处理

(一)发生或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并立即向科主任报告,并进行上报。

(二)上报渠道

1.书面报告: 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24小时内,当事人或其他发现人员填写纸质版《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填写后上报至医务科。

2.紧急电话报告:仅限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紧急情况使用。夜间及节假日应统一上报医院行政总值班。

(三)医务科接到报告后,进行初步审核,根据不良事件主要责任情况转发给各职能部门进一步处理。

(四)职能部门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调查核实,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制定对策及整改措施,督促相关科室限期整改、落实,及时消除可能造成不良事件的隐患。每季度将不良事件上报处理情况汇总后报医务科。

(五)医务科每半年将不良事件的上报和处理情况进行整理、分析。

五、激励机制

(一)鼓励自愿上报。对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且积极整改的给予奖励。

(二)如上报的事件对科室或医院从管理体系、运行机制、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上的流程再造有显著帮助,促进质量获得重大改进者,给予相应奖励。

(三)当事人或科室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未及时上报导致事件进一步发展的,医务科从其它途径获知的,视情节轻重给予当事人及科室负责人一定的处罚;由此引发纠纷或事故的根据医院医疗纠纷处臵办法从重处理。

(四)医务科每半年对收集到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跟踪职能部门处理、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对整改措施落实不力的部门、科室或个人提出处理意见,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决议。

第三篇: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县保健院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安全(不良)

事件报告制度的通知

各科室: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为达到国家卫计委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鼓励全院各科室及时、主动报告影响病人安全的不良事件或潜在风险。

一、目的

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可增强全院职工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有效避免医疗差错与纠纷,保障病人安全。通过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有利于发现存在的不足,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提高对错误的识别能力,不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在医院发生的与患者安全相关的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凡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部门、科室、人员均适用。医院鼓励科室和医务人员主动报告不良事件。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

(一)定义

不良事件是指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级划分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

Ⅰ级事件(警告事件)—— 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 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 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 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内容

(一)报告事件资料(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受影响的对象、相关人员、事件发生后的不良后果)。

(二)报告事件类别(如治疗、护理、药物、手术、输血、感染等与医疗活动有关的事件)。

(三)事件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处理措施。

(四)上报职能部门立即处置。

五、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

(一)报告形式

1、书面报告:不良事件须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记录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内容。

2、紧急电话报告: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如意外坠楼、术中死亡、住院期间意外死亡等)紧急情况使用。

(二)报告部门

报告部门:发现不良事件,相关科室、人员按照不良事件报告原则、不良事件报告类别及报告形式,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主动报告进行处置。

1、医疗相关不良事件:报告医务科。

2、护理相关不良事件:报告护理部。

3、感染相关不良事件:报告感控办。

4、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药械科。

5、器械相关不良事件:报告药械科 。

(三)报告程序

1、Ⅰ、Ⅱ级不良事件报告流程

主管医护人员或值班人员在发生或发现Ⅰ、Ⅱ级严重不良事件时,应在处理事件的同时先电话上报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置,同时按医院差错、事故报告处理程序进行上报,当事科室在24小时内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提交。

2、Ⅲ、Ⅳ级不良事件报告流程

报告人在24—72小时内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提交相关职能部门。

3、如发生或者发现已导致或可能导致医疗事故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医务人员除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外,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及时电话向医务科、护理部等相关职能部门报告,同时报告总值班。

六、 职责

(一)医务人员和相关科室:

1、识别并主动报告各类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2、提出初步的改进建议。

3、相关科室负责落实医疗不良事件的改进措施。

(二)各职能部门

1、指派专人负责收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

2、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协调和处理,向主管院领导汇报,并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制定对策及整改措施,督促相关科室限期整改,及时消除不良事件造成的影响。

3、负责对不良事件进行整理分析,向相关质量管理委员会报告,提出系统改进办法,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相关教育培训,减少或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质量管理部门:

1、指派专人负责汇总各部门、科室报送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汇总表》。

2、对全院医疗不良事件进行汇总和分析。

3、对发生频率较高的或重大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专题讨论,并提出改进建议,必要时上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加以研究。

4、负责组织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知识的相关培训。

七、奖罚机制

由各职能部门提出,对主动、及时上报不良事件的人员和科室,将根据不良事件的具体情况给予免责或减轻处罚;凡发生严重不良事件隐瞒不报的科室和个人,一经查实,根据事件具体情况给予当事科室和个人相应的行政和经济处罚。

(一)鼓励主动报告。对主动报告Ⅲ、Ⅳ级不良事件且积极整改者,可免于处罚,对在阻止重大安全事故或严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中表现突出的科室,当月质控给予0.2分的奖励。

(二)对主动报告Ⅰ、Ⅱ级不良事件者,医院将根据事件处理结果酌情减轻或免于处罚。

(三)对隐瞒不报的科室和个人,一经查实,视情节轻重给予100-500元的经济处罚。对发生严重医疗不良事件未主动报告的科室,将取消年终评先评优资格,由此引发纠纷或事故的另按医院《医疗纠纷(事故)处理办法》进行处罚。

(四)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根据情况,对在不良事件报告中表现突出的科室或个人提出奖励建议,并报请医院批准后予以奖励。

第四篇:不良事件自查报告

陌南镇中心卫生院

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自查工作报告

接上级主管部门文件精神,《关于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专项检查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我院立即按照通知进行自查,现将在自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汇报如下:

1、没有设立组织领导机构和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2、没有专(兼)职监测人员、

3、宣传培训工作开展的不到位。

根据以上在自查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院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我们立即进行整改,逐一落实,具体措施为:

1、加强领导,贯彻落实。为进一步加强监测管理工作,我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副组长为两位副院长,下设各科室主任为成员,负责全院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

2、深化思想,提高认识。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组织和制度,落实配备专(兼)职人员,并承担管理工作职责。

3、开展对此项工作的知识宣传 和培训。

总之, 通过此次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自查,使我们认识到还存在着诸多不足,虽然我们对有的问题进行了整改,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对此项工作常抓不懈,对此我们有信心和义务去完成。

二0一0年十二月二十日

第五篇: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护理不良事件分级:

0级:事件在执行前被制止。

Ⅰ级:事件发生并已执行,但未造成伤害。

Ⅱ级:轻微伤害,生命体征无改变,需进行临床观察及轻微处理。 Ⅲ级:中度伤害,部分生命体征有改变,需进一步临床观察及简单处理。 Ⅳ级:重度伤害,生命体征明显改变,需提升护理级别及紧急处理。 Ⅴ级:永久性功能丧失。 Ⅵ级:死亡

1.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项目包括各种护理缺陷和护理事故的报告。如:手术患者/部位错误、患者身份识别错误、用药错误、输血意外、患者院内自杀/走失、患者院内跌倒/坠床、静脉输液意外、意外针刺伤(另报)、呼吸机意外、压疮、患者约束意外、各种管道脱落、分娩意外、药物不良反应(另报)、转运途中意外、护理文书记录/信息严重错误、员工逾越资质/权限、护患争议、医疗器具设备意外、管理过失、其他需要报告的意外事例。

2. 事件发生人应及时、主动上报,报告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事件经过、损害后果、可能原因、当事人基本信息以及主要整改建议(报告表)。如隐瞒不报,将视情节轻重追究其相应责任。

3. 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如为严重的不良事件,应立即口头报告护士长、科主任、护理部、医务部及相关领导,并于1~3日内提交书面材料。根据不良事件的性质与情节,护士长应于事故发生后1~2日内、差错发生后7日内组织全科人员进行分析讨论,查明原因,明确性质,提出处理意见及防范措施,并及时书面汇报护理部。

上报时限:严重度为0-Ⅰ级常规每月初报告;严重度为Ⅱ-Ⅲ级,24h内报告;严重度为Ⅳ-Ⅵ级重大紧急事件,立即上报护理部。

上报形式:以个人或病区为上报单位,可网上、电话或书面报告,采取相关

1 责任人匿名、非惩罚、自愿原则,呈报真实发生情况。

4. 处置

(1)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首先要积极采取补救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对患者的损害。

(2)发生重度或极重度缺陷不良事件的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及造成患者损害的药品、器具均要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藏匿、转移、调换,相关标本须保留,以备鉴定。违反规定者要追究其相关责任。

(3)凡实习、进修人员发生的护理缺陷或安排护理员、卫生员、陪人进行其职责范围以外的护理而发生的缺陷,均由带教者及安排者承担责任。

(4)科室设有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不良事件发生后当事人除口头向护士长汇报外,应登记事实经过、原因及后果。科室根据不良事件性质及时或每月组织分析讨论会,向护理部递交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 5. 处罚及奖励

护理部营造开放、公平、非惩罚的护理安全文化氛围,鼓励责任人及科室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对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科室及个人不予处罚,对主动发现和及时报告重要不良事件和隐患,避免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的科室和个人给予奖励和保护,对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的科室与个人,事后经主管部门或他人发现,按情节轻重及医院有关规定从重处罚。

附:

护理不良事件医院评审要求

有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制度与工作流程(★) 达到C级:每百张床位年报告≥10 件 达到B级:每百张床位年报告≥15 件 达到A级:每百张床位年报告≥20 件

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知晓率100%

上一篇:2019学校级部工作计划下一篇:512护士节活动总结3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