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2023-02-19

第一篇: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2012年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内容

坚持实现“普通高中学生有选择性地学习,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改革方向,提出“调结构、减总量、优方针、改评价、创条件”的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总体思路。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调整优化课程结构,适当减少必修,切实加强选修。调整优化课程的结构,减少必修学分,必修学分从116分减到96分,选修分从28分增至48分。

第二,凸显个性,加强选修课程的建设与实施。选修课程分为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四类,学校可根据本校本区实际,建设满足本校学生发展需要的选修课程。

第三,发展特长,全面实施选课制和弹性学制。建立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鼓励学生制定个人修习计划。实施弹性学制,学生应在3年内完成学业,同时允许学生提前毕业。

第四,培育特色,进一步扩大学校课程自主权。规定在确保每学期开设思想政治、体育与健康、艺术等必修课程,每周在校课堂教学时间不得超过26小时的前提下,学校可自主制定学校课程开设计划。

第五,改革评价,建立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改高中会考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等11门必修课程,每年开考一次,

分别在1月、6月施考。学生参加同一科目考试次数最多2次,以最好成绩录入。

第六,强化保障,逐步实行普通高中学分制收费。将学费分为注册学费和学分学费两部分,实行学分制收费。在2012——2013学年选择若干普通高中进行试点。2014年秋季,争取在全省全面执行普通高中学分制收费制度。

课改Q&A:

Q1:高校对本次普高课程改革的衔接上是否有举措?

A1:本次普高课改主要是致力于学生打破应试、个性发展的目的,所以暂时与高校并不对接。

Q2:本次课改是否表示将会取消会考,换而言之学生不用参加会考考试?

A2:课改的目的是向着学业水平考试逐步取代统一会考,目前是过渡阶段。主要改变有

⒈一年中11门科目全部设考;

⒉目前的会考还需要参加,所有学生可以考2次,学生自主选择那次考试的成绩作为记录,记录入案。

Q3:如何评估本次教改的成效,or是否有评估的标准?

A3:12课改主要目的是增加学生课程的选择性,所以需要对06课改的成果进行扬弃:

⒈坚持06课改新课程的方向;

⒉坚持新课程设定的目标;

⒊坚持让孩子终生必备的只是;

⒋坚持教学改进;

Q4:选修课开多了,如何保证选修课质量?

A4:

1、发展学生选课指导机制,及早去思考自己将来大学想学那个专业,确定未来发展的问题;

2、校长领导课程、老师开发课程能力的提升;

⒈组织培训如何开发教科书;

⒉不断尝试,做中提高;

⒊征集优秀选修课,作为模板给大家参考;

 帖子标签 : 教育时讯

第二篇:某某公司深化改革工作情况总结及深化改革规划

第一部份 深化改革工作情况总结

2015年,公司以发展战略为导向,本着“统筹设计、分步实施、平稳推进”的原则,全面实施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优化供销体制机制,强化基础管理,有效增强了企业活力,提升了公司运营管控能力和管理效率。

一、系统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为建立“机构精简、责权明晰、流程简洁、协同高效”的运营管理体系,公司于2015年3月底发布了《某某公司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系统推进公司管理体制改革。

(一)压缩管理层级,优化管理模式。在两级机关推行大部室和大科室机构设臵理念,精简两级机关部室和科级机构。在生产主线通过“三撤销、两设臵”,即撤销事业部(专业厂)、车间、大班(工段)设臵,以产品为主设臵专业厂,在专业厂下按大工序设臵作业区。初步建立了“公司-专业厂(二级单位)-作业区”三级管理架构,并通过合理授权,对专业厂、二级单位实施分层、分级管理,在作业区推行以“作业长制”为核心的五制配套基层管理模式。

1.在公司机关层面,通过将公司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与政工部(团委)合并成立综合部, 规划技改部与设备管理部合并成立装备部, 将技术中心下属理化检测中心、质量管理部、生产安全指挥中心(经济运行部)合并成立制造部等机构合并, 使公司机关部委室由12个精简为9个,减幅为

25%。

(2)在下属二级单位(专业厂)层面, 通过撤销各事业部建制,在生产主线设炼钢总厂、棒线材厂、扁平材厂、锻材厂、特材厂、焊管钢丝厂等6个专业厂,公司下属二级单位由20个精简为13个,减少7个,减幅达35%。

(3)在生产主线各专业厂机关统一按“3+1”模式,设臵了综合管理科、生产技术质量科、设备管理科和驻单位财务科4个管理科室,下设若干作业区。作业区下不再设管理机构。改革后公司下属二级单位机关科室由76个精简至42个,减少34个,减幅达44.73%。

(二)明晰管理界面、理顺管理关系。通过将生产组织、质量管理、理化检测、仪器计量、能源管理职能集中到制造部门进行统一管理,进一步理顺生产组织关系,强化生产调度指挥和质量管控能力,突出生产线过程质量控制,提高质量问题的处理效率。推行了以“点检定修制”为核心的设备运行管理模式。通过职能归并,优化、明晰职能界面,转变公司机关部室职能,理顺管理关系。将机关部室工作重心向“建立管理体系、制定运行规则、快速响应市场、控制运行节奏、评估运营结果、服务生产单元”转变。

(三)推行以“作业长制”为中心的“五制配套”基层管理模式。在全公司生产单位中推行“以五制配套”为基础、以作业长制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充分授权作业长对管理范围内的资源全权调配,明确作业长对本作业区所拥有的权力及承担的责任,着力构建横向协作、工序服从、自我了结的基层管理体系。公司在主体生产厂和部分二级单位设臵了35个作业区,成立了作业长制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以及“计划

值、标准化、点检定修”三个专业推进工作组,出台了相应工作方案和管理办法。并从6月份开始以集中培训和挂职交流方式,对公司各级管理人员,以及基层作业长开展了系统培训。

二、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

(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促进干部队伍建设。通过综合运用述职述廉、360°测评、年度绩效评价等方法,对公司自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按年度实施履职评价。制定完善了干部管理相关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明确了职级设臵、资格条件、选拔干部动议、民主推荐、试用期等相关程序和要求。在全公司主体生产厂及责任部室领导班子中实施了《质量外事异议管理责任考核及奖励办法》和《质量过错行政责任追究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干部质量管理意识。从下半年开始推行了处级干部班子末位淘汰制,根据各单位(部门)月度、季度的主要经营管理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经济责任制考核和职务问责考核。于2015年3月对公司处、科级干部及两级机关进行了定编定员。部室及二级单位处级干部共69人,减少19人,减幅22%;科级干部286人,减少115人,减幅29%;一般管理岗位人员减少161人,减幅18%。

(二)优化劳动组织模式,创新用工机制。全面贯彻落实公司管理体制改革精神,为公司精简机构,全面推行作业长制,点检定修制等改革举措,配套制定并实施了定编定员和人力资源优化配臵方案。强化劳动组织管理,积极探索人力资源优化配臵模式,完成特殊工时申报批复工作,在主体生产单位全面实施了三班制运行改革。对极不饱和产线劳动

组织方式进行了灵活调整,对5条产线300名以上职工平稳实施了轮岗轮休。实施职工外借外派机制,累计向金山耐材、宁波宁新、汇星超市等单位外借外派职工263人。截止2015年9月末,全民在册9653人,较年初减少185人;其中在岗职工8329人,较年初减少150人。加强劳务用工管理,严格控制劳务费用。根据绵阳市社平工资调整结果,通过与各劳务输出单位签定劳务协议,规避了用工风险,完成了劳务用工费用标准调整工作。加大劳务用工清退力度,采用岗位合并、全民工替代,大幅削减劳务用工数量,截止2015年9月末,劳务工减少127人,减幅22%,全年劳务费总额按1800万元控制,同比下降273万元,降幅为13.17%。

(三)优化薪酬分配机制,增强激励功能。制定了《绩效考核通则》、《绩效细则》、《专项考核细则》、《下半年厂处级经营业绩评价及末位淘汰办法》、《(制造、质量、设备)系统专项奖励办法》、《叶片钢奖励办法》等一系列绩效评价办法,完善了绩效考核制度体系,为各层面绩效评价提供了制度保障。拓宽绩效评价维度,拓展绩效指标评价渠道,不断增强绩效评价的合理性,提高薪酬分配的正向激励作用。积极开展绩效体系诊断活动,加大对绩效数据的监控力度,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对单专项奖励进行全过程监控,确保各项绩效评价和绩效激励公正、公平、有效。制定下发了《关于规范领导干部及相关人员薪酬核算及统计工作的通知》,对公司中高层管理、技术人员薪酬管理进行了规范。建立完善了薪酬数据台账,对外积极协调沟通,对内适时灵活调整,千方百计寻求工资总额增量及优化使用。高度关注低收入人群工资水平,灵活运用各项激励政策,在工资水平总体较低

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

三、优化供销管理体制机制

(一)集中供应采购职能,精简采购机构和人员。建立了统一的三级采购平台,取消三级以下采购职能。通过职能整合对采购人员进行了压缩精简,共减少采购人员17人,精简16.5%。在采购业务执行上,严格按照集团公司招采分离要求,实行以公开招标为首选的采购方式。通过推行直供、直付、零库存、功能承包、择机采购和战略采购等采购模式不断降低采购成本。

(二)创新营销管理模式。改革了销售机构设臵和运行模式。销售分公司形成了以“区域公司+专业营销中心+营销管理科室”的营销管理模式;技术中心形成了以专业销售加营销管理的运营模式。同时以推行技术营销为主线,初步实现了生产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生产技术人员参与市场调研、服务客户的营销工作机制。在营销激励机制构建上,完善了营销管理人员、研发人员、销售人员三个序列人员薪酬体系,建立以基薪+绩效薪酬为主的薪酬体系。外销人员绩效薪酬下不保底、上不封顶,全面提升销售人员积极性。

四、强化基础管理提升工作

公司成立了强化基础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强化基础管理工作推进方案,明确了财务、生产、技术质量、设备等专业系统强化基础管理的重点工作内容。按照“全面清理-修订完善-评审发布-系统培训-执行监督-运行评估-持续完善”的工作循环,自上而下,对公司专业系统、二级单位(专业厂)、作业区三个管理层级的管理(操作)标准和制度进行系统梳理完善,优化管理内容、管理流程,明

确管理职责、管理界面,形成公司三级基础管理制度体系和管理流程体系。并通过公司集中培训、分系统内部培训等形式,对公司制度体系进行系统培训,加强制度的宣贯和执行,让员工成为“制度的卫道士”,让管理者自觉将好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固化为制度,坚持按制度办事,令行禁止。

导入了先进的管理方法。公司自2014年开始引入精益六西格玛管理,2015年通过实施18个黑带项目,培养30名黑带人员,针对“质量、交货期、存货占用”等方面存在的主要矛盾,组建项目团队分析查找原因,提出具体解决措施,为改善当期经营绩效提供支撑。以专业培训和项目实施为载体,进一步扩展人才培养平台。深入推广精益六西格玛理念,逐渐在公司内部形成持续改进、追求完美、全员参与的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文化。

五、全面实施公务用车改革

在集团统一指导下,公司对公务用车进行了全面改革,大幅减少了公务用车数量,实现了降本增效。改革后全公司公务用车共减少38辆,减幅67.8%;分流驾驶人员22人,减幅56.4%;在不计算车辆处臵费用的情况下,年节约用车费用200万元以上。

第二部份 2016年至2018年深化改革规划

未来三来,公司将围绕产品结构调整、产线结构调整和“十三五”战略发展目标,持续优化管理模式、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创新专业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基础管理提升,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向改革要红利,让改革驱动转型

升级。

一、持续优化两级管理模式,增强企业内部活力。 根据公司扭亏脱困、转型升级工作需要,在公司产品结构、产线结构、人力资源结构调整优化举措深入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按扁平化、专业化管理要求,在“公司-二级单位(专业厂)-作业区”三级扁平化管理架构的基础上优化机构设臵。完善公司对二级单位(专业厂)、二级单位(专业厂)对作业区的两级管理模式。

在公司层面,围绕构建以“集中一贯”为前提,分层分级管理和专业化管理相结合的公司管理模式,持续梳理部门职能职责,理顺公司与专业厂的管理界面和管理关系。优化以“大部室制和大科室制”为核心的机构设臵,实现公司对下属二级单位、专业厂在产、供、销、人、财、物等专业管理方面的“集中一贯”管理。

在专业厂层面,将管理重心下移至作业区,不断优化以作业长制为中心的“五制配套”基层管理模式,完善作业长制、计划值管理、标准化管理、点检定修制、自主管理等基础管理制度。建立典型引领机制和对口对标机制,在公司各专业厂建立标准化示范作业区,强化作业区现场解决问题能力。

不断优化组织机构设臵,精减人员,提高效率。遵循“大职能、宽领域、少机构”的机构设臵理念,继续在公司两级机关推行“大部室、大科室”制机构改革,按照岗位、职责“双落实”要求,调整、优化职能职责,优化机构设臵,科学合理定编、定员,2016年-2018年公司厂处级机构、科级机构在现有基础上只减不增,两级机关人员按300人核编,

真正实现管理重心下移,机关作风转变,工作效率提高。

二、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激发全员创新活力。 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实行组织配臵与市场配臵相结合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基础上,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拓宽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范围,建立量化的干部考评体系和灵活的选拔机制,全面推行领导干部任期制、交流制、淘汰制。加大干部交流,实施末尾淘汰,完善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2016年-2018年,公司厂处级干部职数以集团公司核定为准,科级干部职数原则上在现有基础上只减不增。

进一步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坚持“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调整关系”的原则,打破分块分割、效率低下的用工机制;整合现有人力资源,着力解决好结构性缺员矛盾,优化配臵人力资源。加强退出渠道建设,直接分流人员。以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为主,内部退养、待岗培训为辅,大幅度减少用工总量。全面清退临时性劳务用工,争取政策支持加快集体工、土地工退出。在实施ABC人力资源优化配臵模式,进行岗位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对与钢铁主业板块关联不密切的岗位、非核心工序的辅助后部岗位以及技术含量较低的岗位,通过业务整合,采用劳务派遣或业务外包方式进行臵换。严格控制新进人员,除生产和技术急需的主体专业学生外,原则上不新增人员。在严格遵守劳动法相关规定的前提下,灵活实行不定时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继续推行“区域工”、“大工种”,鼓励和引导第二工种职业技能培养。2016年公司用工总量控制在6000人以内,2017年、2018年公司用工总量控制在4000人以内。

深化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公正,进一步探索有利于激励、培养和保有核心员工的分配机制。在公司扭亏脱困、转型升级方案实施的同时开展ABC类岗位划分,建立以岗位类型划分为主要依据的分配体系,在集团公司给予的工资基数和激励政策内,以完成各项经营目标为前提,实施评价分配和相应激励。不断强化单位绩效、个人岗位业绩与工资收入的关联度,薪酬分配与能力、业绩、贡献相结合,向重要岗位(A类)、技术骨干、生产一线倾斜,有效调动各类员工的积极性。薪酬激励与人才培养、开发相结合,加大核心岗位员工激励力度,其收入水平要逐步向劳动力市场价位靠拢,留住关键人才、稳住核心员工,构建企业良性发展的人力资源根基。积极探索民营企业分配机制,引入新的薪酬理念,增强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和弹性,在条件成熟时逐步试行谈判工资、协议工资、科研项目分成等激励措施。力争2016年、2017年、2018年公司薪酬水平在2015年基础上逐年增长10-15%。

三、持续深化供销体制机制改革,实现集中采购和技术营销。

创新优化供应体制机制,实现集中优质采购。贯彻落实“效率就是效益”的经营发展理念和经营供应的供应体制改革目标,坚持“招采分离、集中招标、专业采购、经济保供”的思路,通过持续整合采购机构,调整采购职能,完善管理模式、制度体系、激励约束机制,优化供应运营流程和人力资源配臵等举措,积极推进运营协同高效的供应体系构建。重点从四个方面实施:一是优化采购管理模式,实施机构及人员改革。按照两级集团公司的管理要求和授权采购范围,

实行集中归口管理,按不同采购类别,搭建三级采购平台具体实施采购的管理模式。对采购平台设臵和管理权限根据公司经营发展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完善,优化采购人力资源结构,对采购人员持续进行压缩精简,实现采购团队的高效精干。二是优化创新采购制度体系。完善供应商管理、计划管理、价格管理、合同管理、结算支付管理、物资验收、质量异议处理、仓储管理等相关规章制度。三是创新采购方式。严格按招采分离要求,全面实行以公开招标为首选的采购方式,完善直供、直付、零库存、功能承包、择机采购和战略采购等采购方式,持续降低采购成本。四是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坚持以业绩为导向,深化供应系统人员薪酬制度改革,重点挂钩采购成本降低、采购质量等指标,进一步完善基薪+绩效的薪酬制度。通过创新优化供应体制机制,构建具备良好市场意识和职业素养、精干高效的职业化采购团队,建成执行有力的供应制度体系和运转高效的运营流程体系,建立激励有效的分配考核机制,打造适合公司适应市场的供应链体系。

强化营销体制机制改革。贯彻落实 “市场尺度就是工作标准”的发展理念和经营销售的营销体制改革目标,以快速适应市场,为客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为追求目标,通过完善公司营销管理模式、完善营销管理制度体系、完善营销激励约束机制、优化内部运营流程、优化营销人力资源结构,改善营销组织效率,提升营销队伍活力,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一是改革营销管理模式,优化机构设臵和人员配臵。建立“产销研”一体化的营销体系和工作机制,将专业厂、销售部门、技术研发有机结合,形成命运共同体,提升适应市

场,快速反应的营销能力。建立完善技术营销机制,形成生产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生产、技术研发人员深度参与营销服务的工作机制。建立“业绩论英雄,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促进销售人员在销售体制内、外流动。二是不断优化完善营销政策纲要、营销管理标准、销售价格管理办法、技术营销管理办法、市场与顾客管理办法、产品品牌管理办法、营销监控评估管理办法等营销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执行有力的营销制度体系。三是优化营销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营销管理、研发、销售三个序列人员薪酬体系,持续优化以基薪+绩效薪酬为主的薪酬体系。将研发人员收入与销售单元销售业绩进行对口挂钩考核,实现研销联动。

四、全面强化基础管理,促进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未来三年,将着眼于“系统构建基础管理体系,建立基础管理持续改善与创新机制,解决管理薄弱环节和执行力问题,提升公司运营管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与同行对标和全员参与,从管理模式优化、管理制度体系完善、先进管理方法推广、专业管理体系构建、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入手,按照“管理诊断、问题整改、强化提升”三个阶段循环开展工作,系统查找公司基础管理存在的短板和瓶颈问题,深入分析问题产生原因,边诊断边整改,在发现问题过程中强基固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升基础管理能力,全面推进公司基础管理强化提升。

进一步优化完善三级制度体系。继续按照“全面清理-修订完善-评审发布-系统培训-执行监督-运行评估-持续完善”的工作循环,自上而下,对公司专业系统、二级单位(专业厂)、作业区三个管理层级的管理(操作)标准

和制度进行优化完善。

持续推行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将按“试点导入、全面推广、固化与延伸”三个阶段,以咨询公司培训辅导和公司内部骨干团队参与相结合、人才培养和项目实施相结合的方式在公司导入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将精益六西格玛作为公司建立持续运营改善机制、构建精细管理文化、实现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抓手。以项目实施为载体,培养员工以数据分析、过程导向为基础的工作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培育一批精通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方法且具备专业素质,能系统解决生产经营问题的人才队伍;解决公司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和产品研发等领域的突出问题;逐渐在公司培育持续改进、追求完美、全员参与的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文化。

通过强化基础管理,到2016年底前,基本消除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管理粗放、管理不严、基础薄弱等突出管理短板;构建“以集中一贯”为前提,分层分级管理和专业化管理相结合的公司管理模式和以作业长制为中心的“五制配套”基层管理模式;在公司、专业厂(二级单位)、作业区三个层面建立“制度标准体系、业务流程体系和数据记录报表体系”三大基础管理体系;培养以顾客为中心,以数据分析、量化管理、过程导向为基础的管理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逐渐在公司培育持续改进、追求完美、无边界合作、全员参与的精益管理文化。到2017年底,在公司基本做到“管理模式清晰、制度体系完善、管理指令畅通、运营协同高效”。到2018年底在公司切实建立高效的执行文化、持续的管理创新机制和能力提升机制。

五、整合科技研发资源,强化科技研发平台建设。 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从机构设臵、功能定位、研发机制、研发成果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加强组建特钢研究所的相关工作,对集团内部的技术平台和人力资源进行全方位整合,构建特钢技术创新和研发平台,搭建高层次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使用平台,打造与公司战略相适应的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技术创新体系。

六、推进非钢产业改革,积极探索非钢产业股权多元化。 根据国家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职工持股等改革指导方向,积极探索公司非钢产业股权多元化,通过引入多元化股权,转换非钢产业经营机制,增强非钢产业活力,支持非钢产业做强做大。

七、推进优质资产证券化。

化小产线单元,依据经营状况,拟对军工产线、工模具钢产线实施包装上市,到资本市场上融资。

第三篇:深化课程改革自查报告

石宝镇咸隆小学校

关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

自 查 评 估 报 告

自基础教育改革以来,我校全体教师按照素质教育理念和课程改革要求,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校本教研为抓手,引领师生共同成长,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更好地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持续、稳定、深入发展,按照《忠县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深化课程改革专项督导评估的通知》(忠教育〔2011〕65号)精神,我校开展了自查自评活动,现对自查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取得的经验

(一)、创新组织、正确引领、科学管理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培养的是一个人格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是一个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人,顺应时代要求的人。面对这一要求,我校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成立了以卢廷艳同志为组长、任官巧同志为副组长、黄勇等同志为成员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确定了以“引领每个孩子度过快乐童年,获得人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为学校办学理念,以“挖掘和创新传统文体活动项目,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特色教育为办学思路,以“办成学生向往、社会满意的农村寄宿制优质小学;造就成功教育,培养成功学生”为办学目标。充分调动了学校、社区、家庭的潜在资源和积极合作,不断优化了教师队伍建设和提高育人水平,逐步建立健全了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为我校课程改革持续、稳定、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开齐课程、突出实践,培养能力 、素质育人

1、开好国家课程,完成义务教育

按照国家课程计划,我校开设了语文、写字、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综合实践、艺术、音乐、体育、环境教育、地方课程和信息技术等学科。按照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安排要求的周课时数开设,没有随意增减课时数。

2、开设地方课程,弘扬地方文化

按照义务教育关于地方课程设置的要求,针对不同年级,学校开设了《永远的三峡》、忠县地理、忠县人文等地方课程,由专职或兼职教师任教。充分利用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同时,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综合实践、信息技术课、开展社区服务等,培养学生生活实践能力及社会服务意识。

(三)、深化学习新课程理念,全面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1、加强新课程理念学习

自实施新课程工作以来,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我校全体教职工积极学习新课程理念。坚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此,我校专门制定了《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定期分批对教师进行新课程理念的培训,以推动新课程理念真正深入课堂。督促教师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

教学理论,要求教师每学期写不少于10000字的理论学习笔记,教导处处负责检查。学习新课程理念的成果,纳入对教师的量化评估。

2、多渠道全方位落实新课程理念

学校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宣传标语和印刷宣传资料宣传新课程、课改理念,宣传学校办学思想,展示师生作品。学校还通过会议、广播、学校网站、征订多种体现新课改的报刊杂志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向全体教职工、学生及家长宣传新的课程理念。

学校积极派教师到重庆市、忠县等地参加研讨会、观摩课、优质课,累计七十多人次,学习借鉴其他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学校秉承“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弘扬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树立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以加强德育为灵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的教育观,坚持因材施教,尊重并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四)、狠抓教学常规,深化课程改革

1、健全教研机构,强化教研深入

我校教学研究做到了教研机构健全,制度完善,计划有针对性,便于操作。定期开展主题明确、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学校实行了校长办—教导处—教研组,三级管理。根据《咸隆小学校教师教研活动量化细则》,抓好教研工作的每一环节和细节。

2、教学活动:严抓细节落实,注重能力培养。

在教学常规管理上,我校制定并力行了《咸隆小学校教学工作常规》和《咸隆小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内容详实,可操作性强。

我们力求把各个细节做“细” 、做“实” 、做“新”,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育人的质量。

(1)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时刻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 新课标的根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三维目标“是这个理念的支柱。

学校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时刻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心智的启迪。

(2)课堂教学改革

为了激活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课堂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生生合作,师生互动;学生展示,教师引导、点评,使每个学生每时都在活动、参与。教师与学生构建了“和谐、生动、高效”的课堂教与学。

我们在课程改革还改变了评价方式,大力推进“发展性评价”。在每学年结束时,在班内设置不同奖项,根据平时课堂表现,分别评出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学习进步之星、热爱劳动小明星、遵纪守法小明星等,每个班上几乎所有的孩子家长都能接到学校的喜报。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肯定了学生“各有所长”,还激励他们通过课堂不断完善自己。

(3)精心布置与批改作业。

作业布置与批改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我校特制定了《咸隆小学校有关作业

布置与批改的具体要求》。其中明确提出:教师精心组织每天的作业;作业难度要适中,且灵活多样化;作业量要适当;教师对作业的评语要细致中肯具体等。这样保证了作业质量、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批改效果。

(4)规范学生书写;培养学生反思的好习惯。

书写规范以及步骤完整,从老师做起,积极做好表率作用。平时在课堂上的板书、作文的评语以及解题步骤等,老师们都用规范的方式进行书写。

3、教育活动:活动丰富为载体,素质育人是根本。

新课标以“三维目标“为支柱。其中特别强调了对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即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

4、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还学生健康快乐

学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设置课时。坚持正常的休息时间,不加班加点,强调在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双休日和其他法定节假日不上课。

学生作业的布置体现层次性、可选择性,控制知识巩固型练习题目,确保一定数量的探究性实践性题目。每学期对教师作业的布置情况及批改情况,教导处进行不定期检查,每学期不少于4次。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除体育课及“两操”外,每天一节兴趣活动,保证学生每天集体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

(五)、特色教育,全面育人

咸隆小学校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结合我校实际,挖掘和创新传统文体活动项目,以“一支笛”为主,开展并丰富其他兴趣活动,以特色求发展,向特色要质量。

(六)、规范课程评价,重视能力培养

学校按照素质教育新要求,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考核评估制度、教师业务档案,从业务能力、思想水平、职业道德、工作量、出勤的几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估。

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不参加任何未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各种考试、考级等活动。每学期学校统一组织或在县教委的组织下进行期末水平测试,测试成绩采用等级制,分A、B、C、D四等。平时的测试只作为教师的教学参考,不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

学生的学业成绩实行日常评价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评价办法,成绩实行等级制。

二、存在的问题

1、学校地处边远山区、生源紧张导致办公经费的不足,让老师走出去的机会不多,把专家请进来更是不现实的举措。学校只能通过有限的网络资源和书籍资料进行摸索,导致课程改革不能向深度和广度进一步迈进。

2、教师老龄化比较严重,学校年轻教师越来越少。在课程改革系列活动中,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课程改革难度大、力量不足。

3、学校功能室和教学设备设施不足、陈旧、落后,局限了课程

改革的深入展开。

三、今后努力地方向

结合学校实际,一是学校今后要在加强理论培训、实践应用上加大教研力度;二是要争取和创造机会让大多数教师走出去、带回来,借鉴和其他兄弟学校课程改革成果;三是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扩大投入,尽可能满足在课程改革中教育教学的设备的配置;四是要发挥传帮带作用,促使年轻教师改革,让年轻教师带动年长的教师改革,从而促进全校课程深入改革。

石宝镇咸隆小学校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四日

第四篇: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牛泉镇圣井小学 雷建波

尊敬的各位领导、下午好:

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我校现有9个教学班, 268名学生。一年来,我校认真落实上级各项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以德立身,为善最乐,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厚基础、长人文、展个性”的课程理念,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扎实开展教学研究,在常规管理、课堂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德善育人、小组合作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借此机会,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强课程建设管理,厚基础、长人文、展个性。

1、创新课程管理,确保开足开全课时。针对我校师资缺乏、老化、教师普遍兼课的实际,为着力提高考查科目的开课质量,学校制定了课堂教学监控制度。每天由学校值班中层进行不定时查课,检查教师是否按课程表上课。二是每班安排一名学生记录本班的上课情况。学校将教师上课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从而确保课时开足开全。

2、丰富课程建设,增长知识,展现个性。结合教研室“共读一本书”的要求,教导处灵活调整课程表,将每周五下午设为“阅读写作指导课”。语文教师加强阅读指导,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时光。学校设计了高年级阅读记载卡《花香满园》和低年级阅读记载卡《我的地盘》,让学生阅读后及时做笔记。另外,学校把周三下午第二节和活动课定为学生“快乐周三”选修课时间,开设了跳棋、花样跳绳、器乐、诵读、计算机、绘画、呼啦圈、折纸、粘贴画、泥塑、灯饰、燕子石等各类社团或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满足了学生的个性需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3、深化行规礼仪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学校开发了校本课程《行规礼仪儿歌读本》。通过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对《行规礼仪儿歌读本》进行系统学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文明礼仪习惯。

二、夯实常态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有效性。

1、全面推广单元模块教学。在推广过程中,学校分三步走:学习—模仿—示范。学校积极选派优秀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单元模块教学研讨活动,然后学校马上进行二级培训,使老师们能及时掌握新的模块教学方法。同时,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吴亚萍教授的《上好一类课》和李怀源的《从整体教学到整体教育》的报告,通过先模仿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到逐步成熟进行示范,使老师们初步掌握了模块教学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2、改变备课方式,提高备课有效性。学校实行课本行间备课、教参批注、预案批注加精品备课的方式,改变了过去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备课方式,使老师们能节省出大量的时间研究教材、研究教参、研究课标、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分析学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学校还提倡个性化的备课,激发教师的创造能力。

3、强化常规教学监督检查。认真落实教研室“校长进课堂八项基本要求”和镇教办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对常规教学监督、检查的有关规定》,校长和教导处每周对任课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质量检测、教研活动、教学创新等常态教学进行监督检查,并作详细记录,检查结果纳入教师业务考核。

三、扎实开展教学研究,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1、坚持开展半日教研活动。各学科教研组以“单元模块教学和小组合作教学研究”为主题,每半月开展一次教研活动。老师们利用《学情分析记载卡》和《即时教研记载卡》及时积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话题,并拿到教研活动中讨论、研究、解决,积极推广优秀教师的小经验、好做法,老师们在学习、积累和反思中,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不断提高。

2、在开展常规教研的同时,将网络教研落到实处。开学以来,学校专门制定了网络教研考核办法,制定了各学科网络教研轮流值日表,每次确保至少两名教师参加网络教研,并将教师参加网络教研情况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同时,我校积极参与镇教办组织的镇域课题研究联盟活动,定期与中心小学、希望小学开展校际专题教研,共享镇域优质教学资源,努力提升业务水平。

3、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我校承担了一项市级课题《构筑理想课堂的行动研究》,一项省级重点课题《小组合作学习“捆绑式”评价的探索与研究》,均已立项。今年,我校教师参与的省级课题《利用网络研训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行动研究》已经结题。研究过程中,我校坚持“课题研究、课堂改革、教师学习、半日教研”四位一体,积极推进“改——学——研”一条龙的主题式课题研究策略,确保课题研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培育教育教学特色,打造教育品牌。

1、红色教育,德善育人。挖掘圣井特有的德育资源,着力营造“莱芜县委第一任书记刘仲莹家乡”的红色教育氛围,结合重大节庆日开展系列革命传统教育实践活动,努力提升德育实效,彰显学校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2、打造“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课前,老师们将课前预习卡及时发放给学生,学生将预习中已经掌握的知识和预习中的疑惑记录在预习卡上,教师通过预习卡及时汇总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从而保证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

课中,为了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一是学校强力推行,要求各班要在形式上将学生每4人分为一组。二是在分组的要求上要异质搭配,即每个小组中各设一名学习较好的学生为组长和副组长,两名学习困难的同学为成员。由组长和副组长帮助两名学习困难的同学,同时组长负责本组的学习、纪律、作业检查等。三是制定合理的小组评价办法,要求教师对小组定时进行捆绑式评价。四是制定小组合作学习考查办法,设立考查领导小组,定期对各班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情况进行考评。将各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和教师评价的过程资料进行打分计入本班教师的考核成绩。

课外,同学们可以在各村建立的合作共同体中预习、探究、讨论、相互指导。通过努力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以深入人心,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也日益彰显。

努力就有收获。一年来我校多名教师先后荣获市区级优质课一等奖、市区级学科带头人,连续三年荣获区器乐才艺展示一等奖,学校办学经验《德育花开香满园》刊登在《莱芜日报》上,综合实践成果《燕石飞翔雕琢金玉》在《中国体卫艺》上发表。

以上汇报,只是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缩影,不当、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多加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第五篇:深化课程改革需佐证材料

深化课程改革需佐证材料(草案)

一、 在课堂教学改革上大胆创新,形成适合学校实际的基本模式,“满堂灌”“填鸭式”“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教学方式得到有效克服,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有较大提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1、 五三二课改的相关资料(方案、措施、解读、汇报材料等)

2、 课改的心得体会、经验交流等

3、 课改常规检查制度、考核方案等

4、 示范课、汇报课活动安排资料、学法指导等

5、 课改部分导学案

6、 课改的活动资料图片

7、 各种赛讲活动安排,参赛者教案、导学案

8、 外出学习的各种相关资料(校际合作、中研班、高研班)

9、 同课异构赛讲资料及图片

二.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所有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授课教学。

1、部分教学资源示例(教案、课件 、试题)

2、使用多媒体手段的教学实录(光盘)

3、各班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记录表)

4、部分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照片

5、各科老师收集、自制的课件、教案

6、多媒体设备的维修记录

三、 积极推进评价制度改革,对学生评价不单纯以考试成绩,注重综合素质、成长过程及个性特长等多方面、多形式评价。

1、 学生各项荣誉

2、 运动会各项资料(秩序册、章程、参赛学生、奖项等)

3、 艺术节各项相关资料(同上)

4、 科技方面荣誉资料

5、 养成冠军、德育美少年评选相关资料

6、 征文比赛活动方案、奖项资料

7、 经典诵读照片活动情况

8、 优秀毕业生审批表

9、 高考部分学生录取名单

10、 部分学生发展报告

11、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四.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有一批有影响力和引导力的教师及成果。

1、课改带头人资料、学案

2、教师发表的论文、课题资料(开题报告等)

3、名师评选、获奖教师资料讲稿、经验交流等

4、课改成果展示、照片

5、名师培养青年教师(师带徒协议、照片等)

6、课改带头人名校考察资料图片

7、校报、校刊

8、近三年受表彰教师名单

上一篇:适合女人在家做的工作下一篇: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