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推动发展

2022-07-05

第一篇:解放思想推动发展

解放思想推动教育跨越发展

兖州市第十一中学解放思想推动教育跨越发展

学习材料

学习材料

1、

全市召开总结表彰暨解放思想提境界转变作风促

跨越动员大会

2月27日,全市总结表彰暨解放思想提境界转变作风促跨越动员大会在富都宾馆二楼大会议室召开。会议主要深入贯彻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市“两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等一系列会议精神,表彰先进,明确任务,动员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解放思想,振奋精神,转变作风,鼓劲加压,加快发展,掀起全市解放思想跨越发展的新高潮。张玉华、董波、于立武、王骁、范继珍、刘英会、李艳华、毛景卫、徐继瑞、唐军等市领导在主会场出席会议。

会议由市委副书记、市长董波主持。市委副书记王骁传达了《中共兖州市委、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奖励全市2011年度经济和社会发展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通报》、《中共兖州市委、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全市效能建设十佳单位的通报》、《中共兖州市委、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市中医院和市公交公司的通报》;市领导为部分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颁奖;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李艳华通报了2011年度破坏我市优化发展环境的案件。

市委书记张玉华在讲话中深刻阐述了开展解放思想提境界转变作风促跨越活动的重要意义。他说,在国内国际宏观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效,为我市“十二五”规划开了一个好头。但全省、全国各地都在不断调高目标和定位,新一轮经济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兖州发展慢了都有被挤出全省30强的危险。目前,兖州正处于大投入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是我市当前最大的任务,推进新一轮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活动势在必行。全市上下要以推进新一轮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活动为契机,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用解放思想破解难题,创新思维,推进工作,要转变作风形成加快发展的氛围和导向,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促进全市跨越发展。

张玉华要求,全市上下要紧紧围绕解放思想提境界,转变作风促跨越这个主题,把思想和行动都统一到解放思想跨越发展中来,突出主题,突然重点,抓好各项重点工作落实。

(一)提升境界,拉升标杆。要在解放思想中提升境界,咬紧标兵争一流,树立与“三个高于、六个提高”的标准要求相适应的发展境界。要在解放思想中找准差距,在解放思想中转变思维,以新的理念指导实践,创新工作。

(二)力说力行,狠抓落实。牢固树立实干是真本领,落实是真工夫的作风,狠抓落实,明确责任,善抓机遇,特别是在工业、城建、项目等重点工作上加快速度。在落实工作中,明确用人导向,以工作论成败,以实绩论英雄。

(三)创新机制,提升效能。各部门要着力在“减程序、减时限、减费用、督查代办”上下工夫,大力度精减会议,控制会议数量和规模,腾出更多精力抓落实。要下决心整治作风中存在的不良习气和风气,力争使机关效能建设有一个大的提升。

(四)搞好服务,优化环境。对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良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坚决开展治理“贪”、“懒”、“乱”、“霸”等顽疾,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五)强化督查,重在问责。进一步推进现场督查机制,实行每周一查,每月一通报。发现问题,一问题一剖析,使督查问责制度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使督查问责问出压力,问出正气,问出干劲。要健全完善奖惩分明、公正透明的考核机制。

董波在讲话中强调,开展解放思想提境界转变作风促跨越活动,全市上下要重点围绕“三个高于、六个提高”的要求,进一步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务求取得实效。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深入一线,深入到基层,深入到群众中,带头学习,找差距,找不足,面对面解决困难和问题,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身边的变化。 全市总结表彰暨解放思想提境界转变作风促跨越动员会以现场直播的形式召开,我市在富都宾馆设主会场,各镇街设分会场。 学习材料

2、

山东省教育厅贯彻教育部《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

动的规定》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把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根本任务,提高认识,强化措施,确保将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到实处。

二、基本原则

(一)全员参与原则。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要面向全体学生,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带头参加。要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要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有机结合,全员发动,全员参与,全面提高。

(二)因地制宜原则。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要根据学校规模、场地器材条件、传统特色和气候特点因地制宜的进行。各级各类学校要挖掘体育资源的潜力,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丰富活动形式与内容,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活动需求。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要求,变“要我动”为“我要动”,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

(三)安全有效原则。在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要遵循教育规律,科学调整课程安排,结合中小学生身心发育特点设置运动项目,开展相关活动。要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制定安全预案,避免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但不能因噎废食,要防止以怕出事故为由,排斥利于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运动项目。

(四)社会监督原则。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向社会主动公布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工作方案、基本要求和监督电话,自觉接受社会、媒体和家长的监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核查、反馈,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

(五)一票否决原则。工作要落实,制度是保证。要建立一票否决制度,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一小时。未保证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主要负责人及其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在评优、提拔任用等项安排上,实行一票否决制。

三、工作方法

(一)全面实施《规定》。从2011年新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全省中小学校全面实施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2011年年底前,我厅将对各市贯彻落实《规定》情况进行一次专项督导。今后将《规定》落实情况作为县级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内容,常年进行督导检查。从2012年开始每隔两年召开一次全省中小学生校园体育活动现场会,把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逐步推向深入。

(二)深入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进一步完善新生入学体检制度,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深入实施,在2011年新学年第一学期增加体测项目。从2012年开始建立我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和定期公告制度,定期公布实施情况和测试结果。2012年,结合高考综合改革,将体育成绩、体质状况列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学生毕业或升学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活动内容

中小学生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形式要多种多样,内容安排要根据各地不同要求和学校特色以及季节、气候的情况确定。各中小学校要把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作为学校日常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可以根据当地气候情况、教学条件、校园资源等具体设计活动形式和内容,但要保证学生有丰富的锻炼项目、足够的锻炼时间和运动量,保证锻炼的效果。要形成严格制度,认真组织实施。

(一)要保证开齐开足体育课。要按照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的课时要求,落实好中小学体育课。这是保证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前提。体育课不得改为文化课或自习课,体育内堂课次数要严格控制,在天气、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得把体育外堂课随意改为内堂课。

(二)要在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0-30分钟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

1.做好眼保健操、广播体操和自编操。学校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保护视力的重要性,要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手法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在每学年新生入学时要强化广播体操的教学和评比,使全体学生都能做好广播体操。还可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自编一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健身操或舞蹈等。

2.做好课间体育活动。利用大课间时间,组织进行学生健身组合练习、趣味体育活动、游戏等。要与“体育、艺术2+1”活动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园各种器材设施,选择适合不同学生年龄和生理特点的内容,创编各种组合活动,在参与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在时间上确保大课间活动的完成。

3.做好集体跑操活动。学校可在冬春两季安排全校进行运动量适度的集体跑步。可与“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相结合。严禁自行组织学生到校外或公路上跑步,确保学生跑步安全。

(三)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要在下午第二或第三节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活动。活动一般要在班主任、体育教师和任课老师的组织和参与下,以班或小组为单位集体进行。要鼓励身体素质突出、特点鲜明的中学生自主活动,但不鼓励小学生自主活动。

(四)寄宿制学校必须组织学生出早操。有条件的学校,要将体育场馆在节假日向学生开放。

五、工作措施

(一)建立责任制。各地、各学校要结合本地实际,从组织领导、科学管理、评价考核、条件保障等方面建立责任制,制订方案,明确目标、责任。学校是开展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场所。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校长是第一责任人,但也需要学校各部门齐抓共管;班主任要组织、督促班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体育教师在上好体育课的同时,要对课间、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进行科学设计和专业指导,并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发特色体育锻炼项目。

(二)建立保障机制。在建立并完善专项督导机制、社会监督机制、科学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的前提下,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在体育师资、场馆器材、专项经费等方面提供有效保障。特别要建立各级“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专项资金,用于开展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宣传指导、评优奖励、信息发布等。

(三)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利用各地教育行政门户网站和学校广播、宣传栏、校园网等,广泛宣传、交流各地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定期公布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二〇一一年九月三十日

第二篇:继续解放思想 推动经济发展

继续解放思想 推动经济发展——天门市的调查报告

省市联合调查组

2008年第6期 ——本刊特稿

近几年,天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为先导,视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化劣势为优势,大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逐步走出工业滞后、财政拮据、活力不足、后劲不强的困局,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先进行列。

2005年至2007年,天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4.8%,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5%,连续三年被中国社科院等机构评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2005年、2006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

第一,突破招商引资怕吃亏、怕上当、怕肥水流入外人田的思想障碍,牢固树立“一切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工业经济为中心,工业经济以招商引资为中心”的意识。

2004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工业兴市、项目强市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把招商引资作为天门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实现“工作重心向招商引资转移,领导分工向招商引资倾斜,干部力量向招商引资集中”,引导全市上下“一切围绕招商引资,一切服从招商引资,一切服务招商引资”。但由于传统农业经济观念根深蒂固,不少人对此不理解、有非议。为此,天门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倡导树立“客商发财我发展”的义利观,营造“纳税人至上、投资者至上、企业至上”,“投资者是亲人、招来项目是能人、破坏投资环境是罪人”的开放氛围。还先后选派一批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挂职、打工和招商,安排干部到省内高校接受外向型经济培训,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对干部进行开放开发知识培训、教育,与沿海发达城市结成友好城市。结合产业实际,组建招商专班,在沿海9个城市设立招商联络处,市领导与招商专班捆绑招商,挂点安商。经过全方位的“洗脑”和一系列“走出去”的活动,全市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开放意识、改革意识明显增强。

为了克服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基础设施方面的不足,天门市委、市政府着力营造优惠的政策环境,树立“得利先让利、以政策换投入、以让利换发展”的理念,只要不违背政策法规,能让的利全部让给客商,能给的政策全部给客商。由于天门市坚持在开放理念上创新,在招商引资方式方法和政策环境上创新,吸引了大批国内外客商云集天门,推动了天门外向型经济的形成和发展。2004年至2007年,全市共引进项目676个,计划投资额167.7亿元,实际到位84.8亿元,计划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27个(10亿元以上的项目3个)。华润啤酒集团、中绿(控股)集团、香港冠建集团等知名企业已落户天门。

第二,突破“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给多少钱办多少事”的思想障碍,牢固树立用市场的办法、改革的办法、开放的办法解决发展中问题的意识。

包袱沉重、投入不足、机制不活是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如果仅靠有限的财力,靠传统的运作模式,问题难以根本解决。天门市委、市政府打破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思维模式,用市场、改革和创新的办法趟出一条发展新路。

一是深化改革转换发展机制。大力推进政资分开、政企分开,对国有工业企业、集体企业实行民营化改革,对城市公共事业凡是能推向市场的全部推向市场。2004年,天门通过招商引资,将城区供水市场25年的特许经营权出售给武汉凯迪水务有限公司。凯迪公司入驻后累计投入1.9亿元,建设了天门市第二水厂,日供水能力达到15万吨,比老水厂提高10万吨。2007年,凯迪公司利用成熟的经营模式和完备的供水网络,通过管网延伸,参与该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这一模式被省委书记罗清泉称为“天门凯迪模式”。2005年以来,天门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棉花公司改革、粮食企业改革,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

二是开放开发扩大投入。充分挖掘资产和资源存量,引进市场主体进行开发。2005年,引进中国星星集团投资15亿元对城区以南一块1平方公里的空地进行开发,建设天门新城,现已初具雏形;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经营、谁受益”的经营模式,开放城区燃气市场,引进中国燃气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建设燃气工程。现已铺设天然气主管网19.55公里,城区用户达到3000户。天门市对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建立商业与工业项目捆绑开发的机制。凡是开发城区土地的,都要配套建设工业项目或工业园。香港冠建集团在开发商品住房的同时,投资1亿元建设年屠宰60万头生猪的加工厂。既扩大了城市建设投入,提高了城市品位,又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发展。

三是用创新的办法解决发展瓶颈。随着工业项目的逐步增多,融资难、用工难、用地难的现象开始出现。天门积极创新办法,逐步化解这些瓶颈制约。在解决融资难问题上,成立了金融合作办、担保公司、信用协会,与城投公司建立起“四位一体”的运行模式,同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和其他商业银行联动。2005年以来,共为市内中小企业担保融资4.9亿元。在解决用工难问题上,大力开展免费培训工程、组织大型用工招聘会等活动,为企业提供用工服务。去年和今年春节,全市两次大型用工招聘会共1.2万人(次)达成用工协议。天门还积极整合资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解决用地难问题上,一方面加强对零星、分散工业区、厂房的改造和零散土地的整合,及时储备为工业用地,通过招拍挂予以盘活、增值。另一方面,通过引进企业建标准化厂房、提高土地投资强度、依法清理闲置土地等办法,保证了重点项目的用地。

第三,突破封闭保守、划地为牢的思想障碍,牢固树立开放合作、借力发展的意识。 区位条件差、经济发展滞后的地方,往往自我封闭,“走出去”的信心不足。天门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从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既要立足自力更生,自我发展,更要善于找帅当兵,甘当配角,借势发展。他们找准对接点,与发达地区政府、商会、园区开展合作。在融入武汉城市圈的过程中,立足自身资源、区位、产业基础,定位建立武汉城市圈现代制造业协作配套基地、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休闲度假基地和现代物流副中心,主动融入武汉、借力武汉。近几年,吸引了10多家武汉市企业在天门投资。目前,仙北工业园正在与武汉东湖高新区协商合作,力争成为东湖高新区的“园中园”。天门还与深圳宝安区政府达成共建园区的协议。

第四,突破选人用人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思想障碍,牢固树立以发展论成败、以实绩论英雄的意识。

天门市委、市政府在干部使用上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建立凭实绩选人用人的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崇尚成功、善待挫折、宽容失败”的干事创业氛围。一是建立科学的干部评价制度。对领导班子进行实绩考核,每年根据考核结果决定干部的升降去留。在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上,把招商引资、工业经济、社会稳定、新农村建设、解决民生问题等中心工作量化成指标。每年对实绩底线考核评分结果居于倒数三位的领导班子,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谈话提醒;连续两年实绩底线考核排名位居倒数三名的,对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评为不称职,并进行组织处理。实施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制度以来,市委共对考核结果靠后、不称职、不胜任现职的153名领导干部给予了相应的组织处理,其中免职53人,降职安排37人,诫勉和谈话提醒63人。对100多名敢于创新争先、工作实绩明显的干部予以提拔重用。二是树立科学的用人导向。在选人用人上做到“三不三看”、“六用六不用”。“三不三看”:不惟年龄看精神,不惟文凭看水平,不惟资历看能力。“六用六不用”:重用以民为本、立志干事业、淡泊名利、敬业奉献的人,不用“官本位”意识浓厚、个人主义严重、跑官要官、不择手段谋取官位的人;重用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工作有思路、有办法的人,不用不学无术、不动脑筋思考问题、在困难和矛盾面前束手无策的人;重用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人,不用甘于平庸、办事拖拉、无所作为的人;重用说真话、办实事、埋头苦干、政绩突出而不事张扬的人,不用弄虚作假、沽名钓誉、敷衍塞责的人;重用坚持原则、主持正义、作风民主的人,不用不讲原则、好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拉拉扯扯、争功诿过的人;重用清正廉洁、克己奉公、严于律己、不谋私利的人,不用贪图享受、私欲太强、以权谋私的人。

第五,突破工作上不敢冒尖、怕“枪打出头鸟”的思想障碍,牢固树立敢闯敢冒、敢于竞争、争创一流的意识。

天门市委、市政府倡导全市各级干部在发展中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在和谁比上实现“由窄向宽”转变。要求各级干部不能仅限于“纵向比较”,囿于成绩,沾沾自喜,而要把视野放宽,多搞“横向比较”,与发达地区比,找差距、找问题、找方向。市里每年都组织干部到外县市参观考察,促进更新观念,查找差距,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每个乡镇都确定学习目标和赶超“对手”,制定比学赶超措施。要求市直部门敢于在省内同行业中争位次、争荣誉,对工作长期在全省摆尾的6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组织调整。2006年,市党代会提出了“奋力争当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的目标及相关发展措施。2007年,在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推进二次创业,再造一个天门”的发展战略,力争到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0%以上,力争培育3家税收过1亿元、7家税收过5000万元的企业,2个产值过50亿元、3个产值过30亿元、1个产值过2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着力打造亚洲最大的汽车铝轮毂生产基地、全省最大的水泵阀门生产基地。二是在发展气魄上实现“由小到大”转变。倡导各级干部要敢于追求,敢于做大,敢于摒弃小打小闹的思想和做法,大手笔、大气魄地抓发展。在开发区建设上,配套设施按中等城市的标准,实行一次性规划、一次性建设、一次性完善配套。抓住汉宜高速铁路设站的机遇,一次性启动仙北工业园10平方公里的规划。仅仅两三年,原本一片空地的园区矗立起一排排崭新的厂房,其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超乎想象。三是在发展起点上实现“由低到高”转变。除了在制定经济发展目标上自我加压外,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也力争做到高标准、高起点。力争到2020年,全市城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0万人以上,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

第六,突破你好我好、平稳守成的思想障碍,牢固树立“鼓励多作贡献,激励建功立业”的意识。

天门建立了重点工作和重点部门绩效奖励制度。每年召开全市三级干部会议,对在招商引资、新农村建设、计划生育、效能建设等工作中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每年对乡镇经济发展前五名、工业企业20强进行公开通报表彰。对优秀企业家授予“荣誉市民”称号,并推荐担任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近年来,有2名优秀企业家当选省人大代表,87名企业家分别担任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开发区、招商局等重点经济部门,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公开、公正、竞争的用人制度,探索绩效挂钩工资制,重奖有功之臣,激励干部职工建功立业。市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以上的专项资金建立人才基金,用于高层次和紧缺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奖励,以及重点课题、重点科研项目、重点人才工作的项目资助。■

(执笔:王润涛、肖彦勇)

第三篇:解放思想 推动跨越发展 心得体会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17年第一次集中

学习心得体会

按照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安排,我认真学习了市委书记XXX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扭住重点精准干 距离攻坚求突破》和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时的讲话——《谈比较—论有比较才能有鉴别》,通过学习,受益良多。

作为一名扶贫干部,我深刻认识到要把XXX书记的讲话精神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同学习党的理论结合起来,同破解发展稳定的实践难题结合起来,同当前的扶贫开发工作结合起来,攻坚克难,再接再厉,圆满完成脱贫任务。

一是要认真学扎实做,为脱贫攻坚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1978年到1985年这8年时间,是中国贫困人口减少最快的时期,这一减贫现象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而这最根本的原因是邓小平同志要求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这是改革开放最根本性的成功经验。从毛泽东同志到邓小平同志再到习近平同志,都高度重视解放思想的重要作用,都把它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同志多次表示,最牵挂的事情就是脱贫攻坚,更要求我们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扶贫方式,以学习教育为抓手,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在学习教育中推进脱贫攻坚,在脱贫攻坚中践行学习教育,确保精准扶贫工作抓出成效。

二是要经常比较找差距,借鉴经验推动发展。X书记在《谈比较》中说有比较才能知长短、见优劣、辨方向。在工作中,要经常和兄弟县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借鉴兄弟县科学的思想思维思路和成功的机制体制体系,把隆阳脱贫攻坚推动的更好。

三是要咬定目标不放松,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2016年两会上,总书记强调“十三五”时期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时期,必须横下一条心,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各项目标任务上来,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胆识展现在“敢干事”上,把能力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落实在“干成事”上。

四是要加强监管,加大督查力度,确保项目、资金安全。 异地搬迁项目作为今年扶贫项目的一项重点工作,规模大,资金大,影响也大,做好了,百姓受益。所以,在今年的工作中,将继续到各搬迁点督促检查推进情况,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严格按照时间节点组织实施好项目建设,并对项目资金加大监管力度,确保专款专用。

第四篇: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汇报材料

关于深入开展“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

大讨论活动的汇报

中共茶埠镇党委 茶埠镇人民政府

(2008年5月26日)

为了推进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转变,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加快发展的目标,根据县委的安排,我镇深入开展了“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的讨论活动。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在抢抓机遇,深化镇情认识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

茶埠镇自新班子组建以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深入实际,在抢抓国道212线改扩建、龙望台电站等项目的机遇的同时,充分认识镇情,进而提出了我镇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即:围绕一条主线(212线改扩建),力促两个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壮大三大产业(药材、洋芋、蔬菜),强化四项支撑(劳务输转、中药材饮片加工、生猪贩运、油料加工),加快五项建设(项目建设、镇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六个重点(建设城乡居民蔬菜基地、提升专业村社运营水平、挖掘山那和树扎马家窑文化遗址、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快专业市场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走好七条路子(结构调整、种草养畜、招商引资、矿产开发、科技推动、作风推进、党建保证)。

二、在理性思维,深刻分析,寻找差距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

在各项工作中全镇干部求真务实,抓主抓重,干了不少工作,出了不少力,花了不少心血,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镇的工作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干部作风漂浮,不深入实际,等靠思想严重;二是机关制度不健全,干部纪律松懈;三是全镇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大,生态环境建设任重而道远;四是药材、洋芋、蔬菜、劳务四大优势产业科技含量低,规模小,品种少,技能差,发展壮大,力度较大;五是生猪贩运和中药材饮片加工发展程度不高,产业链条不长,缺少大市场和龙头企业的有效带动,做大做强困难多;六是项目建设进程缓慢,发展好项目,大项目难度大;七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基础教育欠帐大,计划生育工作滞后,难以扭转被动局面,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镇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重点解决。

三、在进则,不思进取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 结合我镇实际,抓住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个主题,开展研讨活动,着力解决部分镇村干部在工作上安部就班,不思进取,无所作为,满足于现状的思想;解决部分干部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因循序守旧、固步自封,满足于凭老经验、老办法的思想;通过广泛的学习讨论,使各级干部的思想从不适宜,不利于经济转型和科学发展的认识中解放出来,把解放思想的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创新工作、破解难题,真正做到以思想的解放推动工作,加快发展,为茶埠镇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四、在怕担责任,不敢负责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 以镇机关星期一和星期四集中学习为主,家大自学力度,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办法,努力提高干部自身素质,彻底解决部分干部创新意识不强,工作中畏首畏尾,惧怕困难,不敢担责任的思想。进一步建立健全干部管理机制、激励机制、人才机制,打破以往的用人机制,将哪些业务精、能力强、靠得住的优秀干部充实到计生队伍中。将哪些不会干、不想干、干不成工作的干部责令“下海”创收或停薪待岗。

五、只争朝夕、务求实效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 通过努力学习,正确引导,我镇已炼就了一支铁的队伍、钢的班子,摒弃陈规漏习,突破思维定式,以新的视野谋划发展,以新的思路推动新改革,以新举措促进创新,以勤奋敬业、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只争朝夕的工作作风,为茶埠镇各项事业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一是优势产业亮点突出。将台片大棚蔬菜片带建设逐步形成,在西京、树扎、哈扎三村大棚蔬菜集中连片示范点的带动下,哈扎、山那两村新建塑料大棚205座。耳阳沟400亩的地膜当归初见规模,为耳阳沟当归地膜化奠定了基础,尹家村400亩的当归熟地育苗基地已初步形成,为禁止乱挖草山,增加农民收入创造了条件。

二是小城镇建设初见成效。结合国道212线改扩建和龙望台电站项目,茶埠镇通过协商,将阳坡桥至甫里段的路面拓宽到12米。对旧市场实行门前卫生“三包”责任制,彻底解决了市场脏、乱、差想象。粮油一条街的路基已全面完成。为解决以路为市打好了基础。

三是项目建设形势喜人。围绕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产业开发、社会发展确定炭山、高岸、将台三条通村公路,按照农村级公路标准的要求,已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山那、石咀两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按照当年计划任务顺利实施;国道212线、龙望台电站征地拆迁任务已全面完成;粮油一条街开发项目按照规划顺利开展,完成征地12亩。

四是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结合整村推进项目在哈扎村建成“四位一体”沼气池100座,按照“一池三清四改”建设的要求,对哈扎等村的村容村貌进行了整洁。同时按照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要求,在茶埠、沟门等村做好“四通、四化、四改、两建”工作,美化村容村貌,优化发展环境,解决了镇政府所在地的灯下黑问题。

五是社会各项事业齐头并进。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全力巩固提高“两基”水平,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在镇上举办了120多人参加的泥瓦工培训班;向新疆组织输送了130多名劳务性移民工;向山东水产责任有限公司输送了30多名工人。破解了计划生育难题,揭开了社会抚养费征收极难的盖子,解决了低生育水平,扭转了计划生育连续下滑的被动局面;农村新型合作医疗、退耕还林补植补造、牲畜春季防疫、防汛渡汛、防震抗震等工作在紧张有序中开展,完成了阶段性任务。

六是基层组织建设卓有成效。村级“两委”班子成员战斗力、号召力、凝聚力强、年龄轻、工作实。村级办公条件逐步改善,软件齐全、运转规范、村级活动开展正常,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体系逐步完善,各项活动开展正常,流动党员管理规范,镇村两级建立了台帐。结合整村推进项目山那、石咀两村的村级陈地建设已经启动,尹家、谈河、阳坡村村址的扩建进一步规划。

第五篇: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

——优化营商环境思考

思想,是行为的指引者,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正确的思想,引领人们走向理想之路;错误的思想,却带着人们误入歧途。此次大讨论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必要性,更是当前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同时,把问题摆出来讨论,也是我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体现。

当下,上下各级积极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的热潮如火如荼。那么,如何破解“新官不理旧账”,不兑现承诺等伤害市场主体信心,影响长远发展的问题,怎样加快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就摆在了我们的眼前。

所谓“新官不理旧账”,其表层原因大多源自一个“怕”字。前任旧账,遗留问题,多是盘根错杂,难办的“老大难”问题,本身不易解决;同时,新任官员容易担心自己“被比较”,解决此类问题做得好,那是前任的功劳政绩,做得不好那更是不如前任,劳心劳力不讨好。不管原因是什么,不理“旧账”的“新官”,都不是群众满意、组织认可的好官。不论是怕事不敢理,还是懒政不想理,都不是能够推诿扯皮的事情。说到底是政绩观出了偏差,不负责不担当,只想请赏邀功不想担当负责,只想人前出彩,不愿低头出力。殊不知,“旧账”不清算,新绩也难出。地方政策大多具有延续性和稳定性,倘若“新官”上任不理“旧账”,那“旧账”就会拖成呆账、坏账、烂账、死账,短期看似只是影响了地方经济社会的一时发展,长期看其实是给政府的权威与公信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如果我们再深挖一点深层原因呢?那就是思想的问题,官本位的思想问题。我们政府的公权力不是哪一位官员的私有财产,而是人民赋予我们为百姓谋幸福的。无论新账旧账,都是地方发展的“民生账”、“发展账”,思想上必须要转变。在提高政治站位的同时,还要让思考角度“接地气”,从企业角度出发,从发展角度考虑,自然主动排除企业办事各个环节的繁文缛节、沉疴积弊。

那么如何能够,从企业角度思考问题,怎样提高干部自身的“知民度”呢?自然是“脚下有土,心里有谱”,走到基层,走进企业,也走进寻常百姓办理的各项事情中去。身为共产党员,只有始终不忘我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学会用好这一办事法宝,才能把事办好,才能真接地气。

总书记就深入推进东北振兴曾提出,“更加关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人民群众共享东北振兴成果。”,企业是由千万个个体组成的,我们立足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其本质就是营造优秀的政民环境。服务企业的同时更要服务好山城百姓,具体来说,就是让每一个个体公民在对公办理的每一个具体事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获得感,每一件百姓关心事有法依,有人管,得处理,有结果。那么企业这个个体公民的集中体现者也定能“元气满满”坚定信心,稳步发展。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旧账”都合理,学会区分处理旧账,也是我们共产党员领导干部的本领之一。同时做好“制度的笼子”,做好离任审查,“账单”有问题的,决不能让其“一走了之”。有了这样的保证,合格的蓝图就更能得以一绘到底。

身为一方干部,只要脑子里面有信念,肩膀上面扛责任,心中牵挂老百姓,思想正确、思路清晰,定能引领一方百姓共走康庄大道。我坚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东北可振兴,xx可发展,xx会崛起。

2018年11月22日

上一篇:激发学习兴趣数学下一篇:机关党建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