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行节约从我做起

2022-07-09

第一篇:厉行节约从我做起

厉行节约 从我做起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

今年年初,总书记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回望历史,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者从自身做起,勤俭节约,将“一穷二白”的中国带入新的历史时期。铺张浪费绝非小事,只有杜绝“中国式剩宴”,才能进一步凝聚党心民心,实干兴邦,共圆一个“中国梦”。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的传统美德之际,我们应牢固树立“以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的荣耻观。从岗位做起,提高资源利用率,尽自己所能节约每一点资源,让节约和低碳办公成为一种工作方式和工作习惯。具体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崇尚节约光荣,增强节约意识,做到身体力行,坚持杜绝浪费行为。

二、节约用纸。推行双面用纸,多使用电子邮件,减少纸张消耗。

三、节约用电。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杜绝长明灯。工作结束后及时关掉相应电器的电源,如电脑主机、显示器等。

四、节约用水。用完水后或见到滴水的水龙头,及时拧紧,发现损坏的及时报修,严防跑、冒、滴、漏的现象发生,杜绝“长流水”;避免大开水龙头,提倡用脸盆洗脸洗手。

五、节约用餐。积极倡导餐桌文明之风,在食堂买饭买菜要适量,做到不剩饭剩菜。

节约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手段。一个人、一个单位重视节约,就能更有计划、有目标、有条理地去实现自己的追求。节约就是利润,节约,需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细小的事情做起,不因事微而不为,不因利小而弃之。我们要从身边事、身边物做起,加强节约,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第二篇:厉行节约 从我做起

厉行节约

从我做起

(2013年4月8日国旗下讲稿)

同学们,我们是幸福的一代,生活在吃穿不愁,无忧无虑的平安社会里,我们应由衷的感谢党和国家,感谢我们的政府。于此同时,浪费、奢侈现象也日益严重,为此,我们的习主席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明确提出:浪费可耻,节约光荣,号召全民,提倡节俭,反对浪费。这个号召立刻得到全社会的拥护,目前社会各界立刻行动起来。作为学校,我们更应该拥护党的号召,人人自律,立刻行动,厉行节约。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唐诗,告诫我们要勤劳俭朴,厉行节约,要我们从就小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和品格。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节俭,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今天的社会里,更需要。因为我们还不富裕,我们国家还有几千万人口温饱问题还没解决,还处于饥饿状态。我们没理由不节俭。

勤俭是建立在“勤”与“俭”的结合上。只有勤奋才能创造劳动成果,只有节约才能珍惜劳动成果,两者相加,劳动者创造的成果才会越累越多,社会才能发展进步。反之,则是社会衰败,文明倒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上多少人,贫困时勤俭节约,奋发有为,终于成就大事,又有多少人富贵时骄奢淫逸、声色犬马,使千万家财、百年基业毁于一旦。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即使国家足够发达了,我们的生活真正富足了,勤俭节约的美德也不能丢。

勤俭节约体现的是一个人、一个民族的道德水准------无德既奢,勤俭品优,这是社会普遍的道德准则。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优良传统。从厉行节约的晏婴到“一钱大守”刘宠,从一代名相魏征到民主革命家孙中山,都为我们留下一份份忧苦万民、勤劳天下的珍贵遗产。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鞠躬尽瘁、艰苦朴素的光辉事迹,更是彪炳千秋。中华民族正是具有这种精神,才能生生不熄、不断繁衍、兴旺发达。勤俭节约还是我们国家的建国方针,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曾说“要使我们国家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正是这一方针,才使我们年轻的共和国医治了几十年战争的创伤,甩掉一穷二白的帽子。现代香港世界知名企业家李嘉诚,拥有百亿资产,他的儿子去法国留学,李嘉诚先生应让儿子带着两双旧皮鞋,不让买新的,儿子感动得流泪-----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世界巨富家庭生活的缩影。

观察我们的周围,浪费现象就在身边,关不紧的水龙头、白天亮着的电灯、放学时教师里仍然转着的电扇,半个半个被扔掉的馒头、地上到处洒落的粮食和米饭,垃圾池里一张一张没有用过的白纸,一截一截的铅笔,一小块一小块的橡皮。想一想,那都是我们的父母不论酷夏与严冬,用一滴滴辛勤的汗水换来的,看到这些,能不痛心吗?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在中国,一件小事如果加上13亿人口就是大事,如果每人浪费一点资源,加起来就非同寻常,如果每人节约一点资源,加起来就是一笔巨大财富。水稻之父-----袁隆平计算过:我国13亿人,每人一天节约一粒米,全国一天就节约26吨大米。一汽车都拉不完。所以说,节约不是小事,节约是一种品德,节约会让

你更有魅力,更有凝聚力,节约会让你成功走向社会。所以我们应养成节约的习惯和风气。长大后就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勤俭节约,从我做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今天,我们应该大声倡议: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牢固树立节约意识,“让节约成为习惯”、“让节约成为生活方式”,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一粒粮入手,人人监督,人人自律,反对浪费,厉行节约。

让我们记住:浪费可耻

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

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

节约光荣

第三篇:厉行节约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发表时间:2013-01-2

5 来源:中国文明网字体:

餐桌浪费不减,宴请单位成谜„„连日来,记者深入部分省市的餐饮市场,发现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出台后,公款吃请之风得到遏制,铺张浪费仍普遍存在。有些宴请悄然转到了内部餐厅,还有一些公务宴请“隐身埋名”,宴请单位成了一些酒楼最大机密。(《新京报》1月23日)

时值一年一度的传统春节即将来临,各单位的宴请风又不断出现在各地的大小酒楼、豪华酒店,有的暗转到单位的食堂、招待所。据新华社记者最近走访各地的一些年终吃喝情况显示,浪费依然非常严重,1月19日晚,青岛市市南区海景花园大酒店一楼宴会大厅,一家企业举行年终联谊会,共25桌,除自己员工外,部分银行、政府部门负责人也是座上宾。宴会结束后,记者发现,清蒸青斑、脆皮芝麻鸡、三丝鱼肚羹等菜肴都剩了大半。在主宾区用来招待机关领导的大圆桌上,海参、鲍鱼原封未动摆在那。

记者问一位服务员:“这些没吃的菜怎么处理?”他一边收拾一边说:“倒掉呗!”记者问他不心疼吗,他说:“怎么能不心疼,这条鱼几乎顶我一周工资了。”

“在我们这里,一顿饭人均基本在200元以上。作为会所,我们的档次不算太高,这个价钱绝对算低的。”1月21日,在北京西南方向的一家商务会所,公关经理小赵向记者介绍说。

1月20日记者在昆明南亚温德姆酒店采访。据工作人员介绍,近期大型宴会厅都被包了出去,主要是一些大公司包场,也有几家机关单位要在此办春节团拜会,但拒绝透露这些单位的名称。

资料显示我国三公消费每年吃喝浪费的资金高达3700亿元。全国一年仅餐饮浪费的蛋白质和脂肪就高达800万吨和300万吨,这相当于倒掉了2亿人1年的口粮。还有目前除了三公消费浪费惊人之外,婚宴、家宴、单位宴请也同样浪费惊人,各处饭店餐馆每天产生的成千上万桶餐厨垃圾里,相当一部分就是这些好端端的食物。单位职工食堂、学校学生食堂浪费同样惊人。

根据初步调查,大概每个家庭或每个饭馆都有10%左右的粮食被浪费了,一般人认为这不是很严重的问题,才10%嘛,还有90%都用掉了。但是实际上,如果从大的方面,从国家的层次考虑的话,那么10%就等于我们10个省中浪费了一个省的粮食,那就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了。

我国还有592个贫困县,占全国的1/5,1.82亿的贫困人口,还有几千万的城市低保户、下岗职工等特困人员,宣传他们,让全国人民时时记住他们,实时看到我国的真贫。还有我国的人均收入排名在世界百位以后,了解和深知这一切,对提倡节约和反对浪费很有现实教育意义,也有历史借鉴价值。(宋九成)

节约是我们必须共同承担的责任

发表时间:2012-03-29

来源:中国文明网字体:

在公家单位上班的人们,不知道从何时起,习惯于下班后不关电脑,甚至24小时开机,习惯了办公室空调大开四季如春,习惯了公共场所的长流水,习惯了这一切方便舒适背后的大手大脚、随心所欲。“俭以养德”的古训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被弃之脑后,由习惯成自然的“全民浪费”还在不经意间扩展:许多电脑闭置时也常开着;电视机、VCD、空调等家用电器关机后仍处于待机状态,多数家庭从不把白天不用的家用电器插头拔掉。

有一次坐在办公室吃饼干,一不小心一块饼干从手中滑落,正当弯腰从干净的地板上捡起时,一同事推门而入,他笑着说:“我要是没看见,你是不是擦擦又吃了?”我笑着把拾起的饼干扔进了垃圾箱。晚上女儿给我背诵唐诗宋词,当背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时,我的心忽然纠结了一下。现在想起那块饼干的事我不禁感到汗颜。节约的意识在我们很年幼的时候就根植心中,但是,现在我们的家庭条件好了,富足了,却不懂得珍惜,也忘记了节约。

节约与浪费是相对的,今天我们重提节约,是因为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浪费正在撼动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资源短缺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资源浪费确是一种切肤之痛。

众所周知,以色列大部分领土为干旱或半干旱地区,但他却是世界上最大的柑橘出口国。采用计算机控制的滴灌技术是其节水技术中的杰作,回收水用于农业的比率世界最高。我们也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但我们珍惜水了吗?仅北京市一年的洗车耗水量,就相当于6个北海的蓄水量。地处长江源头第一县的曲麻莱县,这里的居民生活在“住在源头买水喝”的窘境当中。

许多发达国家资源丰富、生活非常富裕,但是从企业到每一个公民都具有很强的节约意识。在这些国家,节约已经称为一种很普遍的价值观念。美国和澳大利亚学生的课本是重复利用的,一本教科书要至少用8个学生,平均使用寿命5年,而我国课本的使用寿命却只有半年!我们的近邻韩国人已经节约到牙齿了,因为珍惜资源,他们研制出以土豆淀粉或江米面为原料的食品牙签。像餐馆用的一次性台布、旅馆用的一次性洗漱用品等,在韩国早已没了踪影。一次性筷子本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却严禁砍伐自己国土上的树木来做一次性筷子,他们使用的这种木筷都是从中国进口的,用过之后,又将筷子加工生产成纸浆出口中国换取外汇。这些看起来锱铢必较甚至有些精细琐碎的行为背后,是一个越来越得到认同的共识:再富裕也没有权利浪费资源。

扪心自问,我自己做得很不够。家中的纸壳、塑料瓶等觉得太少不值得卖,太多又占地方,很多时候都弃之不要,许多废旧电池不知该如何处理。不能做到一水多用,一物多用,旧物巧利用,不能积极倡导和监督周围的人。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想“善小”就是节约的一小事,“恶小”就是浪费的点点滴滴。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需要在平时的小事和各种勤俭节约实践中养成。

积羽沉舟,在我们这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果每个人都不注意节约资源,那么我们的资源储备将无法承载中华民族的发展之舟;滴水成河,如果13亿人口的中国真正做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它所汇集的力量将不仅是我们国家走向未来的支撑,也是我们民族对于地球和人类的馈赠。

“不要把浪费当成潇洒,你挥霍的是一种修养;不要把节约看成尴尬,你培养的是一种美德。”当我们抱怨空气污染、沙尘暴频繁、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的同时,何不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如果我们不重视节约,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叶子就将是我们的食物,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就是我们的眼泪——珍惜资源,崇尚节约是你我必须共同承担的责任。 (王涛)

任仲平:越是文明进步 越要崇尚节约(2007年) 发表时间:2012-04-06

来源:《中国精神文明建设年鉴》字体:——论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一)在我国改革、发展、建设的历史上,发展与资源的矛盾,从未像今天这样突出。

水资源告急——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国660座城市中,400多座缺水。龟裂的土地,焦灼的城市,似乎都印证着这样的预测:到203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

能源告急——我国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7%和71%;储量比较丰富的煤炭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加油站里跳动的油表,铁路线上呼啸的煤车,似乎都在警告我们:“油荒”、“煤荒”在步步紧逼。

土地资源告急——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20多年前,人均耕地面积还接近2亩,如今已不足15亩。1/3县市的人均耕地面积在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之下。隆隆的推土机声,冷冷的水泥森林,似乎都在提醒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家园正在被蚕食。

(二)资源亮起红灯,照出的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大矛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人口增长、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这个矛盾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还会愈益突出。

更令人忧虑的是,一方面人均能源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能源资源的消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一低一高”,进一步加剧了资源不足的矛盾。

历史往往是相似的。中国遭遇的这个现代化难题,在其他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也曾出现过。

人类曾经敬畏自然,每一次电闪雷鸣都让人们顶礼膜拜。是近代工业革命吹响了人类全面征服自然的号角。从此,发达国家陶醉于炼钢的吨位和铁路的里程,却把自然界当成取之不尽的材料库和硕大无比的垃圾桶,走过了一条先开发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重眼前轻未来的发展道路。资源消耗超过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当占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完成工业化、现代化时,他们已消耗了世界上50%的矿产资源。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这也是一个资源环境消耗强度最大的时期。中国该怎样破解这个世界性难题?

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党明确提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崭新飞跃,是迈向现代化的中国对发展路径的坚定抉择,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对人类共同责任的主动担当。

(三)节约是大事,关系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节约又是“小事”,节省一滴水、一度电,举手之劳,细小入微。节约和节约型社会究竟是什么?

“节”,就是节制、限制,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与浪费相对立,让物得所用;“约”,就是约束、集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与粗放相对立,让物尽其值。节约,正是“节”和“约”的统一。

节约型社会,就是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历史的背影远去,时光推移到今天。当节约成为一种发展观时,建设节约型社会在中国经济社会的坐标上又意味着什么?

(四)节约是新的增长方式,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

如果把节约资源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那么,提高的将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的将是又好又快。

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建设节约型社会,不仅能缓解资源约束矛盾、促进资源永续利用,而且能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大量消耗能源资源到节能降耗,不仅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的深刻变革。它让发展在获得速度的同时,更体现为一种责任——必须对全社会负责,不因一己所欲而损害大家的共同利益;必须对子孙后代负责,不因片面追求高速增长而使长远的发展失去依托。

第四篇:厉行节约 从我做起4

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

——心得体会

李家堡初级中学李维林

自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以来,学校组织学习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等重要理论文件,该书是此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材料之一。通过对该书的认真研读和学习,同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对于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重要性。使我深刻体会到中央和省、市关心群众生活、注重改善民生的为民情怀,自己需要对勤俭节约加大宣传力度,但是当今社会浪费成风,作为党员应该率先垂范。 浪费源于意识,很多人对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认识不够深,不够透。觉得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为此,有些同志高枕无忧,未深入基层调研,未充分了解民情民意,未真正了解中国农村,更没有了解我国西部农村现状。正由于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只看表面,未深入实际,只看点,未看面,只看局部地域,未整体把握全局,缺乏贫困意识、发展意识、节约意识。所以要提高我们认知能力和经济发展的紧迫感,树立厉行节约、转变作风的良好风尚。

浪费源于素质,人口素质的高低决定社会发展进程,所以从某一意义上可以说人员素质高低决定浪费程度,姚明吃剩榨菜,为灾区捐款上千万。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对浪费习以为常,有的对铺张浪费视而不见,有的跟风浪费,这些都是缺乏素质,素质底下的表现。一个真正有素质,有修养的人,自觉性较高,节约意识较强,决不会是铺张浪费。所以我们要加强干部职工厉行节约、转变作风的教育,提高干部职工素质和节约意识,做到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自我完善。

浪费疏于制度,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前提是要有“规矩”,制度可以规范人的动作,可以助推人的思想意识和素质的提高。我们在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既要宏观把握又要细化具体办法,要充分考虑制度的施行时间和执行对象。

这些观念无疑是错误的。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身上,有非常严重地讲排场比阔气、讲享受比消费、讲条件比待遇的习气作风。他们吃要山珍海味,住要楼堂会所,行要高档轿车,玩要烟花秀色。这些问题尽管是个别人、个别事,然而,个别现象如果不狠抓、不狠刹,往往会演变成为普遍现象,其影响也就更加恶劣。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对照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和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的讲话精神,严格要求自己,自检自查,有则改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切中要害, “舌尖上的浪费”不仅花费金钱、耗费精力,也丧失了大量思考工作、研究问题的时间。首先必须防止“嘴上腐败”,警惕“舌尖上的浪费”。

特别是公款大吃大喝、公款奢侈浪费,损毁了党员、干部的自身形象,浪费了国家资源能源,加重了各级财政的负担,滋生了各种腐败,侵害了公众利益,败坏了党风政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务必从现在抓起,才能让人民群众从良好会风中感受到新变化、新气象。

奢侈浪费是滋生腐败的温床,是低级庸俗的诱因,是耍弄特权的舞台,是伤害民心的利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使命是光荣而伟大的,同时也是长期而艰巨的。我们要时刻保持警醒,以身作则,防微杜渐,坚定不移地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落实到行动上。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那样,要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长风破浪会有时,时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共同努力!

第五篇: 节约粮食 从我做起

我们为什么要节约粮食? 浪费,可耻

1986年的第五次世界粮食调查的结果是:112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除外)1979-1981年有3.35-4.49亿人口处于营养不良状态。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组织80年代初宣称,当时世界谷物产量可以养活60亿人口。但就在同一时期,全世界人口只有45亿左右,可是却有4.5亿人挨饿。1995年,世界人口增长到57亿,挨饿人口数字增加到10亿。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前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反而更趋严重。据当时预测,在80年代世界粮食仍将趋向短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正是在世界粮食供求矛盾日趋尖锐的背景下作出的。

浪费可耻,从某种意义上说简直是“犯罪”。凡事贵在坚持,节约要从点滴做起,尤其需要坚持。一天两天可以,一年两年呢?更长的时间呢?不仅仅是对粮食,要让节约内化为自觉,成为习惯。而且,在长征途中,有许多革命先烈因饥寒交迫而死。所以,我们要节约粮食,要不然我们怎么对得起那些革命先烈呢!

世界粮食日

世界粮食日(World Food Day,缩写为WFD),是世界各国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围绕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举行纪念活动的日子。世界粮食纪念日,是在1979年11月举行的第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简称“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定:1981年10月16日为首次世界粮食日纪念日。此后每年的这个日子都要为世界粮食日开展各种纪念活动。

上一篇:轮胎上标记的含义下一篇:两新党建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