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复习教学案

2022-12-26

第一篇:九年级语文复习教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 12《心声》教学案

12心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重要字词。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

2、 学习本文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平等待人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2、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谈自己的心声而导入新课。

二、走进作者:

黄蓓佳,中国著名作家。 1955年生于江苏如皋,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73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84年成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省作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创作室主任。 主要儿童文学作品包括长篇《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我飞了》、《漂来的狗儿》、《亲亲我的妈妈》,中短篇小说集《小船,小船》、《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芦花飘飞的时候》及《中国童话》等。多部作品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多部作品被翻译成法、德、俄、韩、越南文出版。

三、检测预习:

1、给下列词中加粗字注音。

棱角( ) 纸捻子( ) 发窘( ) 撇嘴( ) 祷告( ) 抽噎( )

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过yǐn( ) 嘟nang( ) 撒jiāo( ) 咳sòu( ) lǎn在怀里( ) 毛毛làlà(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她的说话、手势、走路,也都有那么一股斩钉截铁的劲儿。 斩钉截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弄得他一整天都有点儿神情恍惚。

神情恍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虽然心里挺难受,可是一点儿也没想到妒忌别人。

妒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林蓉从容不迫地朗诵了第一段,她读得很流畅,很清楚,程老师满意极了。 从容不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说题目(根据你的理解补出题目前后的空白 的心声 ) 明确:

1 李京京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

2、说情节

(1)本篇小说,共换了几个场景?

教室——树林里——教室——公开课上。 (2)请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场景所发生的事情。 (3)请你根据这四个场景把本文分成四部分! 明确:

情节结构:公开课前→ 回家路上→ 次日放学→ 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 (偷读课文) (听读课文) (终读课文)

五、合作探究:

1、作者创作这样一篇儿童小说,只是想要表达李京京的心声吗? 明确: “心声”的含义:

(1)深埋在京京心底的亲情、友情 (2)京京渴望表达自己内心感情的愿望

(3)作者借此呼吁教育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期望

(4)作者借此呼吁社会、家庭给予青少年更多的关爱,使他们能够幸福地生活,健康地成长!

2、你眼中的李京京是怎样一个少年,你最欣赏他那一点?并简明理由。

3、你是否喜欢小说中的程老师及她的做法?为什么?

4、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通过以上对“心声”含义的分析,作品的主题也可概括为:通过写李京京渴望表达亲情的心声,呼唤教育工作者尊重每个学生的真情,批评教育战线存在的追求形式甚至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

六、精读品析:

1.程老师形象简析: (1)“程老师总喜欢拖那么几分钟”,你对程老师拖堂怎么看?

老师上课拖堂,虽说是一种认真负责的表现,但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这种做法耽误了学生课间休息时间,学生不一定能理解。最好能按时上下课。 (2)“程老师的目光不满地盯住他。”通过读课文,你知道程老师为什么这样看李京京?你认为程老师这么做对吗?

因为在程老师心中,李京京是不好的学生,声音沙哑得厉害,会影响老师讲公开课的效果。程老师这么做不对。孔子说:“有教无类。”作为教师,应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学生,而不只是班上几个所谓的“尖子”。 (3)“‘不行’,程老师干干脆脆地回答,‘不行’。你的嗓子沙哑得厉害,念不好。”你认为程老师这么说好吗?

不好,这对学生的自尊心是个致命的打击。 2.李京京形象简析:

他眼巴巴地望着老师,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当程老师因怕他念不好而拒绝时,“京京垂下头。„„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吧!他准能念好。”老师不让他念,他就躲到树林里偷偷地念。公开课上当看到赵小桢不敢念课文时,他顶着程老师会拒绝他、同学会嘲笑他的压力,“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深情的朗读感动得程老师要他把课文全部读完。从上面这些文字中你发现李京京有哪些闪光点?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自信而勇敢、善良而宽容、朴实而真诚,他是一个对生活有着美好愿望,执著追求真善美的少年。

七、拓展延伸 :

2 同学们成长的道路上有阳光,就会有风雨;有关爱,就会有孤独。生活中,被老师误解、被同学误会、与家人隔膜、与集体对立„„曾经我们困惑、苦闷、彷徨、甚至逃避„„今天李京京给了我门人生启示,他让我们看到青春的美丽,他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就让我们再次向生活敞开自己的心声吧!

学生试着写出自己的心声!

八、反馈检测

1.给加点字读音。(7分)

恍惚(

)(

) 簪子(

)

蜷(

)

发窘(

)

抽噎(

) 捻子(

) 2.释词。(6分)

恍惚: 发窘: 抽噎: 棱角分明: 斩钉截铁: 郑重: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4分)

A.在语文教学的问题上,叶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B."市场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请把毛巾递给我—马上开会修改方案。”总经理气喘吁吁地对我说。

C.我家阳台上种有迎春<石榴<木桃<月季„„等,花开不断。

D. 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 4.课文以“心声”为标题,“心声”指的是什么?用简洁的话说说。(4分)

(.huǎnghū zān quán jiǒng yē niǎn 2.精神不集中感到难为情,不止所措 一吸一顿的哭泣 形容立场分明 形容语气坚定 严肃认真 3.A 4.像万卡那样给爷爷写一封长长的信。)

板书设计:

开端 想读课文被拒绝 平等相待

发展 练读课文忆亲友 渴望 温暖亲情

高潮 指出错误被嘲笑 纯真友情

结局 深情朗诵感师生 尊重理解

教学反思

《心声》是现行人教版初三教材选用的一篇新课文,它是一篇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文章,作者黄蓓佳以其审视人生的独特的视角,透过一节常见却不该常见的公开课向我们发出了沉重的质疑:“公开教学课难道是上台表演吗?噪子不好的人,就只能躲在树林子里读他喜欢的课文吗?”“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嗓子吗?”她一次又一次借助细致的心理描写表达着李京京的心声,表达着

3 她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一、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

二、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 。

三、有效指导个别朗读。

四、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五、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第二篇:九年级语文《创造学思想录》教学案

教学目标:

、了解《创造学思想录》的主要内容,认识创造性思维的意义和特点。了解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创造性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意识。

2、体会“随录式”文体的语言特点,养成随想随记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了解创造性思维品质特点和创造性思维的实践意义。培养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一、情境导入

故事一:某公司招聘推销员,考题是向和尚推销梳子,第一个人一把梳子也没能推销出去,因为和尚显然不需要梳头发的梳子;第二个人推销出去了一把梳子,他劝老和尚用这把梳子来梳胡子;第三个人居然推销了一千把梳子,他说动寺院用这梳子赠给香客以保佑他们。这第三个人当然被录取了,并在后来的工作中不断取得成功。

故事二:以鞋类为主要经营项目的某体育用品公司打算到非洲拓展市场,市场调查人员甲通过调查上报道:“那里的人都不穿鞋子,鞋子在那里没市场。”市场调查人员乙通过调查上报道:“那里的人都还没有穿鞋子,那是一个多么巨大的鞋子市场啊!”最后该公司毅然到非洲拓展市场并取得了成功。用以上两个在无商机处创造商机的例子来导人创造性思维,从而进入。

二、检查预习

.字音认读:

声誉(yù)卓著(zhuó)疆界(jiāng)俨然(yǎn)焙烧(bèi)一筹莫展(chóu)

2.字形辨识:竣工、峻峭、俊俏。踌躇、一筹莫展、田畴。焙烧、陪同、赔偿。

三、学习课文

(一)自主探究

.学生读,独立围绕以下方面质疑:你读懂了吗?如果没读懂,你对文中的哪些句子、段落有疑问?如果读懂了,你对全文的内容与主旨明确了吗?

(二)自主合作:1.学生分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小组能解决的就地解决,不能解决的由小组长写在一张纸条上交给教师。

2.对所交问题归类、公布,全班准备解决以上疑问。

(三)自主展示:试说说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及特征:创造性思维就是在思维领域追求“独到”和“最佳”,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的思维。也可以说,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且能在此基础上提供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

(四)质疑问难:1.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下面的人创造性思维的特点:①亚历山大。②第一个看到无用的锯末想到可以用它压制成引火燃料的人。③在飞机场上看时装的人。④建筑师。讨论并归纳:①亚历山大的思维有着积极的求异性,对常见的、惯用的做法持分析的态度。他的求异性表现在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的解决。亚历山大使人们从习惯性观察问题的角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他的思维具有变通、独特的特性。②将无用的锯末变为有用的引火燃料,表现出敏锐的洞察力,发明者将观察到的事物和已有知识或假说联系思考,把锯末与引燃材料之间的相似性、特异性、重复性加以比较,发现其必然联系、本质现象。只有独具慧眼、观察敏锐,洞识其潜在意义,才能抓住时机,作出创造。③飞机场上人来人往,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穿着不同服饰的人,汇集在一起,可以说是一个万国时装展。作为时装设计师在这里他才会有活跃的灵感,这时人脑以最优越的功能,加工处理各种各样的信息。因注意力高度集中,想象骤然活跃,思维特别敏锐,情绪异常激昂。④在绿地间铺设人行道的做法是逆向思维,它突破了思维定势,从对立的,颠倒的,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通常是先铺道再走人,现在是先走人,根据人常走的轨迹及路的宽窄来铺设人行道,既优雅自然,又满足了行人的需要。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创造性思维如下的特点: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洞察力,创造性的想象,活跃的灵感。

如下的特点: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洞察力,创造性的想象,活跃的灵感。

2.本文论证方法探讨。

四、拓展链接

有个教徒在祈祷时来了烟瘾,他问在场的神父:“祈祷时可不可以抽烟呢?”神父回答“不行。”另一个教徒也想抽烟,他也问了神父一句话,神父回答:“可以。”他是怎样问的,让神父同意他抽烟了呢?

五、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相关内容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疑:由学生自主地在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预设以下问题及解决要点:1.“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中的“箱子”指什么?

“箱子”指的是难以突破的训练而成的思维疆界。它使人们难以突破常规性思维的束缚,寻找到新的领域、新的思路、新的观念和新的办法。

2.“看到画面之外”的“画面”在广泛意义上指什么?

“画面”指直接呈现在眼前的可触可感的现象。“画面之外”指的是现象所反映的一些本质属性。铁轨火车是眼前所见之物,而“市场”、“竞争”、“分享”、“相聚”、“交流”是这个“画面”之外的东西。

3.试根据课文内容,将“使用你的想象力”这个小标题修改得更加切题。可以改为“没有想像就没有创造”,或“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等。

4.第一则走题了吗?

5.本文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内容是如何联起来的?

6.是不是乱想就好?

7.顺其自然是什么意思?

二、写法探究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全班探究,预设:一是思想内容上的启迪,二是写法。

三、拓展:就环保问题提出自己新颖有效的小“点子”,也可不局限于环保问题,实在难以想出好点子的也可收集几条别人的好点子。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期中复习教学案

(二)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2)字音字形练习

1.打开这些门,走进去,liú(

)览新鲜的景物,探求未知的天地,这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也是一个乐趣无穷的过程。一个不想开门探求的人,只能是一个精神上贫困衰(

)弱的人,只能在门外无liáo(

)地徘(

)徊。 2.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

)jǐng(

)和理想,凝(

)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bì(

)益的事情。 3.我躺在cāng(

)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xuán(

)着无数半明半昧(

)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

)呢!

4. 我好像看见无数yíng(

)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huàn(

)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

)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5.成功的花,人们只惊xiàn(

)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tā(

)的芽儿,浸(

)透了奋斗的泪泉,洒(

)遍了牺牲的血雨。

6.她牵着那头孤独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也许是太miǎn(

)tiǎn(

)羞怯(

),也许是故意要吸引更多的人的注意。„„脚上的木屐连后跟都磨平了,皮面上却抹(

)了油,擦得zâng(

)亮。她那瘦骨嶙(

)峋(

)的双手拿着毛线针飞快地piān(

)然起舞。

7.那头奶牛依wēi(

)在她的身边,头câng(

)着她的zhǒu(

)部,神情厌烦,腿脚僵硬地站在那里,xī(

)动着嘴唇不断地反刍。它那黑白相间的美丽的牛角上点zhui(

)着几条环状的花纹。

8.那个男人huáng(

)惑起来,chïuchú(

)(

)不决地站了半晌(

);

但他临走时眼光却仍然依恋(

)不舍地盯着这头奶牛。大价钱的诱(

)惑力简直令人难以抗拒,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不!”但是她似乎有些jiǒng(

)迫不安。

9.当qīngjì(

)的黎明,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mï(

)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

)漪(

),当你mùyù(

)时,把你吻了又吻。大风之夜,当雨点在树叶中淅(

)lì(

)时,你会听到我的微语。 10.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

)糊,有的搜(

)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lì lì(

)在目,至今记忆yïu(

)新。 11.这只是一幅极普通的画,一天少说看到三四次,jìng(

)百看不yàn(

)。有时凝(

)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了画中,徜(

)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

12.《评注图像水浒(

)传》,一打开,就被一幅幅插图吸引住了,梁山雄伟险jùn(

),水泊(

)烟波浩miǎo(

),水面有无边无jì(

)的芦苇,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官军在芦苇水荡中走tïu(

)无路、狼狈逃窜(

)的情景,犹如身lì(

)其境,真是津(

)津有味。

13.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

)丽的色彩:“红紫芳fēi(

)”,“橙黄柳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liáo(

)乱,心旷神怡(

)。脑海中常常浮现出五彩纷chãng(

)的世界,沉浸(

)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14.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níng(

)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

)了整个教室,一堂yā(

)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

)刻在我心上,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15.谆(

)谆教导míng(

)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huàn(

)起我的青春激情,cuī(

)我不断奋进。

16.纷扬的白雪里,依稀看到她穿着蓝色羽绒衣,在冰冻的湖面上掷(

)下一串雪团般四处迸(

)溅的清cuì(

)笑声。如今,秋风又起,树枝树

叶交织出金色的qiïng(

)隆。

17.因为北大老师们的肖(

)像,也一视同rãn(

)地留在了我的写生画册上:有的绅(

)士风度,有的和蔼可亲,这个怪pì(

),那个潇洒,或于谈笑风shēng(

)间“樯(

)橹灰飞烟灭”,或于古朴凝(

)重之中形成另一番风格„„

18.是的,我是一叶不系之舟,曾经那样安tián(

)地依偎(

)在未名湖的臂抱里,我没有忘记我的誓(

)言,我渴望发现新的大陆,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xiã(

)取最灿烂的珍珠。

19.你却永远年轻,微笑着yōng(

)抱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梦想,激lì(

)一届又一届学子的bāo(

)负,也抚慰(

)一年又一年桃李开落的惆(

)怅(

)。

20.那份zhì(

)气十足的自信,似乎预示了一段奇妙的尘缘。只是我没有想到,我会这么快就实现了童年的梦想;而且,在白驹(

)过xì(

)的弹(

)指一shùn(

),眼前已是我来到北大的第三个秋天。

21.那些伟人从小就出手不fán(

),走在潮流前面。临放寒假时,鲁智胜道听tú(

)说来一个消息,说是许多高中部的学生都准备在假期里出去勤工俭(

)学。„„而贾里准备在这方面一鸣(

)惊人。„„那经理还是识人的,因为信中的贾里吃苦nài(

)劳、不计报酬(

),只为了培养坚毅的头脑,只有白痴(

)才无动于zhōng(

)呢。

22.一时间,班内fâi fâi(

)扬扬,有的建议摸彩;有的建议每人补贴5分钱给受损失的人;那个善于运算的陈应达还计算什么概率;有的女生则大喊:上帝保佑(

)。其实,那套书只是书jǐ(

)上擦破一点,属于轻伤,用个纸一包就解决了——值得这么大惊小怪地出谋huà(

)策吗?

23.他走进一片密林,小心yì yì(

)地为自己开路,来到林子中心,在一棵枝叶四处伸张的橡树下一块长满苔藓(

)的地方坐下。空中一丝风也没有。正午的酷(

)热使得鸟儿都jìn(

)了声。

24.他皮肤yǒu(

)黑,饱经风霜,身穿黑天鹅绒的紧身衣裤,脚蹬过膝(

)长统靴,kuà(

)着深红色的绶(

)带,他那面画着骷髅和交叉的枯骨的黑旗飞扬着,耳听得大家在qiâ qiâ(

)私语„„

25.走进文学大门,多zī(

)多彩的人生画卷尽收眼lián(

),民俗文化闪耀着传统文化的yìyì(

)光辉,美的语言使你zhïo(

)迷,令人táozuì(

)(

),字字句句bō(

)动着你的心弦(

),你一定会受到感rǎn(

),珍惜人生最可宝贵的金色年华。

26.于是架起两支橹(

),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

)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bì(

)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

)向赵庄前进了。„„月色便mãng(

)lïng(

)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yǒng(

)跃的铁的兽脊(

)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yōu(

)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mí(

)散在含着豆麦蕴(

)藻之香的夜气里。

27.若干身体结实、手脚líng(

)lì(

)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体一律又长又xiá(

),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

)在河边干zào(

)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头上缠(

)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加上两岸人nà(

)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

)鼓的种种情形。

28.走进图书馆,我们可以轻轻地kîu(

)击知识的大门,在知识的海洋里màn(

)步,吮(

)吸丰富的营养,品(

)尝求索的艰辛,感受成长的快乐;走进图书馆,我们可以寻mì(

)英雄人物成长的足迹,聆(

)听伟人谆谆的教huì(

),“与大师交友”, “与真理交友”。

第四篇:九年级语文下册 13《故乡》教学案 (新版)语文版

13 故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相关文学常识,积累重点词句。

2、了解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外貌、心理描写,并理解这些方法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理解最后三段文字的深刻含义。

2、了解对比的写法和在记叙中运用议论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这篇小说内容的把握,深刻理解在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不仅是我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根源,而且也在思想灵魂上对农民造成了深深的毒害,激发起学生热爱新中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对鲁迅思想感情的理解。

2、对话、外貌、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 难点:

最后三段文字的深刻含义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思故乡,赞故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同学们能不能随口就涌出几个写“故乡”的诗词名句来?

(学生发言)故乡,让离家的游子多了一个永远也做不完的梦;故乡,在游子的记忆里沉淀出了无限的美丽与思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感受《故乡》的魅力

二、走进作者:

鲁迅(1881-1936),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本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开始用“鲁迅”笔名创作,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36年病逝于上海。

三、 预习检测:

1、读准下列字音:

阴晦(huì)

猹(chá) 五行(xínɡ)

弶(jiànɡ) 脚踝(huái) 潮汛 (xùn)

髀(bì) 愕(â)然 嗤(chī)笑

瑟(sâ)索

黛(dài)

恣(zì)睢(suī)

2、回顾小说的有关常识。 ①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②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哪些? ③小说的情节发展有哪几部分?

④小说的环境指描写包括什么环境?有什么作用?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小说的叙事线索是什么?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 明确:小说按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小说,按时间先后为顺序。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写的是故乡的萧条景象,“我”的复杂心情,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第二部分(6—77段),写“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重点写了闰土的变化;第三部分(78—88段)写“我”离开故乡时的种种感触,表达我追求新生活的执著信念。

五、合作探究:

1、作者在本文中都写了哪些人呢?本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明确:本文写的人物有闰土、杨二嫂、母亲、水生、宏儿和“我”;闰土就是本文的主要人物, “我”是本文的线索人物。

2、品味文中的这些描写,归纳文中闰土的性格特征。(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这此句子) 找出描写闰土的语句,填表 外貌:

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红活圆实的手——淳朴天真、可亲可爱 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红肿,头戴破毡帽,身穿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受尽生活折磨,命运悲惨 动作:

雪地捕鸟、月夜刺猹——聪明勇敢,动作敏捷 迟钝、麻木 语言:

脱口而出、滔滔不绝(4个省略号说明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也说不完。) 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

——迟疑麻木、痛苦难言(9个省略号说明闰土心里有说不尽、道不明的苦处。) 对“我”的态度 “只是不怕我”,送“我”贝壳和鸟毛,告诉“我”很多稀奇的事。对“我”友好,热情,和“我”建立了纯真的友情。

对“我”恭恭敬敬,称呼“我”为老爷,和“我”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被封建礼教牢牢束缚 对生活的态度

捕鸟、看瓜、刺碴、拾贝、观潮——天真活泼、无忧无虑、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 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悲哀痛苦,生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把希望寄托在神灵上

六、精读品析:

1、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少年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中年闰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是什么原因使一个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小英雄变成了麻木迷信的木偶人呢? 合作讨论并归纳:

少年闰土:天真活泼、无忧无虑,懂得很多生产知识,简直是个小英雄; 中年闰土:变成了满脸愁苦、麻木的迷信的木偶人。 原因:“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是封建统治的压迫,使闰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2、分析人物形象——杨二嫂 过渡:故乡中作为好朋友的农民闰土景况是这样的凄凉,那作为小资产者的邻居杨二嫂的情景又是怎样呢?

1、阅读课文,找出描写杨二嫂的语段,看看这个人物有哪些方面的变化让我悲哀。

2 20年前、后的杨二嫂:39~52自然段 20年前 20年后 肖像

年轻美丽:豆腐西施、擦着白粉,颧骨没有那么高,嘴唇没有那么薄 “凸颧骨”,“薄嘴唇”,“细脚伶仃的圆规” 语言(对我的态度)

贵人眼高 、迅哥儿,你阔了、放了道台,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虚伪的吹捧,尖酸地嘲讽) 行动 终日坐着

“„„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自己很以为功,便拿了那狗气杀,飞也似的跑了,„„竟跑得这样快。 对生活的态度

虽靠姿色招徕顾客,但仍是本分生活

搬弄是非(前天伊在灰堆里,掏出十多个碗碟来,议论之后,便定说是闰土埋着的,他可以在运灰的时候,一齐搬回家里去„„)

3、品味文中的这些描写,归纳杨二嫂的性格特征。 杨二嫂:外貌的变化(说明经济状况的衰落)、能说会道、泼辣、尖刻、自私、爱贪小便宜的城市小市民

4、对杨二嫂这个人物,我们应怎样认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生活所迫)?在文中杨二嫂起什么作用? (“豆腐西施”是本小说中又一个典型而出彩的人物形象,这个过程,既允许学生表达自己对这个人物的理解,也允许学生表达自己对这个人物的态度。当然,都需要说明理由。教师也应该表明自己的态度,与学生一起讨论。希望最后能达成共识:她同样是时代的牺牲品,不但要看到她可笑、可气、可恨的一面,也要能发现她可悲、可怜的一面。)

杨二嫂是当时社会既被侮辱、被损害,而又深受私有观念支配的村镇小私有者形象的代表,她的形象塑造有两个意义:一是用她的自私刻薄来衬托闰土的纯朴善良;二是用她的变化来说明城镇小市民的贫困化,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农村经济的破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弊病

5、闰土要的、杨二嫂连偷带拿的,是些什么样的东西?说明了当时农民生活处于一种什么状况?

明确:长桌、椅子、香炉烛台、抬秤,手套、狗气杀、破烂木器、碗碟„„

⑴人们的生活困苦,缺少基本的生活用品。⑵一副香炉和烛台──封建思想的侵蚀,变得麻木。

6、朗读课文最后三段——“离开故乡”,思考: (1)、理解“新生活”的含义。

明确:是我们未经生活过的,不同于“我”的辛苦展转、闰土的辛苦麻木、杨二嫂辛苦恣睢的生活。实质上就是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消除封建剥削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的生活。 (2)、“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迫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对这句话应怎样正确理解?

明确:这句话反映“我”一方面有追求新生活的坚定信念,另一方面也感到希望的茫远。因为任何作家都受世界观的制限。当时共产党还没成立,鲁迅并没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具体的“路”,因而“我”对路的憧憬不免朦胧。

3 (3)、“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明确:这句话比喻确切、含义深刻。这段话强调了实践的意义。它告诉我们只有希望而不去实践,等于没有希望。路是由人走出来的,希望是要经过努力才能实现。作者以路作比,形象地说明新生活要从斗争中获得。这表现了作者踏平路上荆棘,争取新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这一名言体现了十分重视实践意义的深刻哲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鼓舞人们为推翻旧社会创造新生活勇往直前,英勇奋斗。 (4)、“我在蒙眬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文末的景物描写是不是表现“我”对故乡的过去的留恋? 明确:此处的景物描写象征着“我”所向往的理想的美好生活。 (5)、作者是用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来描绘20年前的故乡的美丽和未来故乡的美丽的。但不同的是,以前的画面中有一个小英雄,而后来的描写中却没有了,如果再给这幅未来美丽的故乡图画画上人物的话,要画上谁合适呢?根据小说想像一下。

明确:宏儿、水生,因为鲁迅有寄希望于下一代的想法,他认为宏儿和水生应该过一种新的生活,所以对新生活展望的画面上要画上这两个人物。 (6)、小结:“我”的人物形象:(心理描写:主要采用内心独白,直抒胸臆的方法。)

7、理解课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七、拓展延伸:

描画“故乡”,以景传情。根据文章的描述以及你对文中各人物的理解,请描画一下鲁 迅笔下的“故乡”,注意色调的选用。 【板书设计】

对比

二十多年前

二十多年后

闰土: 小英雄

木偶人

杨二嫂 豆腐西施

圆规 【教学反思】

中学生普遍认为鲁迅的作品语言艰涩,主题深奥,实在难以理解。而《故乡》一文无论是从内容到形式,从人物塑造到环境描写,从历史意义到现实价值等,可讲可学可探究的内容太多了,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让学生在能接受理解的范围内探究,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在对闰土这一人物形象分析时,我没有分析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写人,而是分析其变化,在人物变化中,分析其语言,在语言描写中,分析省略号这个标点的运用,省略号运用中只分析中年闰土见到我是说的最短的一句和最长的一句。这样处理文本,就引导学生对绪的内容,艰涩难懂的语言轻松地理解和把握了。 【反馈检测】

阅读《故乡》最后三段:

1、第一段中三个“辛苦”的含义各不相同分别是:① ________;②________;③ ________ 。

2、第一段中“我们”是指________ ,“他们”是指_______,“别人”是指________ 。

3、第一段中“知道我在走我的路”的意思是:________ 。

4、第一段中“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中“一气”的意思是________ 。

5、文中说“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是指什么样的生活?

6、第一段中最后一句中的两个“生活”的词性分别是________词、_____ 词。

第五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教学案

白石镇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人员:李玉锋

郭瑞娟

2013年9月

九年级语文上册学期备课

集体备课人:李玉锋 郭瑞娟 使用时间:2013年9月

教材分析:

九年级上册主要以文学作品(包括古代白话小说)和议论性文章为主,仍以专题、文体为内容安排,以单元形式进行阅读教学,并另有文言文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在九年级,文学作品作为单独的内容形式出现,不再像以往那样混杂在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文体之内,以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本册教材分编有诗歌、小说、古代白话小说三个单元,诗歌单元以大自然的颂歌为主题,小说单元以少年生活为主题,古代白话小说单元主要以古典名著为主。议论性文章作为本册教材的重点,编有两个单元。一个是演讲和书信单元,以思想风采为主题,也兼顾议论的方法;一个是纯粹的议论文单元,是本套教材惟一按议论文文体安排的单元。以求知为主题,学习立论和驳论的特点和方法。文言文单元以史传为主题,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并承接以前的教材安排,编有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 教学目标:

1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和背诵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4、根据作文阶梯训练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教学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把握中考方向,多写小作文片段作文,统一安排,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避免欠交作业。

8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演讲会、小辩论,锻炼能力,提高兴趣、培养思维及口头表达和语文知识的运用。 教学进度安排:

具体周次、课时、教学进度如下:

第1周

21、陈涉世家3课时

22、唐睢不辱使命2课时 写作1课时

第2周

23、隆中对 2课时

24、出师表2课时 写作2课时

第3周

5、敬业与乐业 2课时

6、纪念伏乐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2课时 作文2课时 第4周

7、傅雷家书两则 2课时

8、致女儿的信 1课时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3课时

第5周

1、沁园春 雪 2课时

2、雨说 2课时 写作2课时

第6周

3、星星变奏曲1课时

4、外国诗两首2课时 复习检测2课时 综合性学习1课时 第7周词五首 3课时 复习检测3课时 第8周 复习期中考试6课时

第9周

9、故乡 3课时

10、孤独之旅 1课时 写作2课时

第10周

11、我的叔叔于勒 3课时

12、心声 1课时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3课时 第11周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3课时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课时 写作2课时 第12周

15、短文两篇 2课时

16、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 3课时 第四单元综合复习1课时

第13周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2课时 第四单元综合复习2课时 检测 2课时 第14周

17、智取生辰纲 2课时

18、杨修之死 1课时 复习 2课时

第15周

19、范进之举 3课时 20 香菱学诗 2课时 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1课时

第16周 九年级下册第

一、第

二、第六单元复习检测 4课时 作文 2课时 第17周 九年级下册第

三、第

四、第五单元复习检测 4课时 作文 2课时 第18周 ---第20周 综合复习 期末质量检测

第六单元单元备课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陈涉世家》文中叙述陈涉发动起义的过程和义军迅猛发展的形势,刻画了一个农民领导者具有卓越才干的形象。

《唐睢不辱使命》故事塑造了维护国土、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义士形象,揭示了弱国战胜强国和正义战胜非正义的范例。

《隆中对》这篇策论表现了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事”的天才预见和雄才伟略。 《出师表》本表文表达了诸葛亮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继承遗志,复兴汉室的决心。

《词五首》五首词代表了词发展的不同时期和流派,通过学习了解词的常见题材和风格,提高审美能力。

综合性学习 :以开展“话说千古风流人物”学习活动为内容,落实读写训练。

形式:通过调查、演讲、朗诵、辩论或评价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关注历史杰出人物,端正“风流”观、偶像观、英雄观。 单元教学要求

1、学习四篇史传,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社会风貌,体会历史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历史作用,把握杰出人物的才略和相关文中名句,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2、词的教学以诵读为主,掌握词的特点,欣赏语言美,体会作者情感。 单元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语,熟悉文言句式,培养文言语感 。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熟读背诵课文,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品味精彩文句。

4、 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历史地看问题,从杰出人物身上汲取精华,传承美德,砥砺意志,自强不息。

教学重点:熟读背诵,积累文言词语,欣赏语言美,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品味精彩文句。 单元准备:

布置学生按照学案预习自学,提前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措施:

严格背诵古文,加大检查解释字词的力度。 课时安排:

21、陈涉世家3课时

22、唐睢不辱使命2课时

23、隆中对 2课时

24、出师表2课时 25词五首 3课时 写作4课时 复习检测3课时

21、陈涉世家

集体备课人:李玉锋 郭瑞娟 使用时间:2013年9月2日-4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说出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2、积累常见文言词语。 过程与方法:

1、读懂、读熟课文,结合课文了解人物性格和文中的思想内涵 ,背诵精彩语段。

2、由学习小组讨论试泽全文,流通文意,其中,读不懂的语句,集体解疑。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作者和陈胜身上学习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评价观与正义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我国古代农民起义反抗压迫和剥削的英勇斗争精神。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体会本文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来表现人物的写法。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自主、合作与探究相结合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按照学案预习自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课上展示。 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活思维

由鲁迅对《史记》的赞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引出《史记》中的名篇,《陈涉世家》,通过这篇传记了解第一次农民起义。

二、 出示活动任务

1、积累常见文言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

3、评说人物形象。

三、检查自学情况,了解学情

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找学生介绍前搜集的秦末农民起义的情况及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知识。

秦始皇吞并六国之后,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苛捐杂税繁重。到秦二世时,赋税更加严重了,人民痛苦不堪,阶级矛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陈胜、吴广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动领导了大泽乡农民起义,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给予秦朝的暴政以致命的打击,促使了秦速亡,使由秦始皇开始的而想万世统治中国的秦王朝只存在短暂的15年便被刘邦的西汉政权所取代。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司马迁10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

事迹)70篇,表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

四、活动过程

活动一:朗读课文,疏通大意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停顿、节奏。

2、学生自主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尽量读懂课文内容。

3、小组合作探究,疏通文意。

4、小组分别展示一段的文意,展示后集体交流。

5、小组展示活动一的4个题。 活动二:析读课文,理清事件

6、请将此文的行文思路简要的写在下面。 提示:思路及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活动三:品读课文,评说人物

7、阅读是在不断的发现中前进和收获的。用发现式阅读来阅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请用“我发现 ,因为文中这样写到 ”的句式说话。 提示:发现角度,性格、抱负,社会等。

1、 陈胜这个人物给你什么启发和感受?《史记》在刻画陈胜这个人物的写法上有什么可取之处?与同学讨论一下,向大家展示。 延伸阅读: 《韩信忍辱》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

阅读《韩信忍辱》,将其与陈胜昨对比,看看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获得什么人生启示?

课后反思:

说说这一节课中,你的收获、不足和需要改正的地方。 板书设计: 陈涉世家

司马迁

陈涉年轻 筹划起义 发动起义

远大志向 足智多谋 机智勇敢 教学反思:

22、唐雎不辱使命

集体备课人:李玉锋 郭瑞娟 使用时间:2013年9月5日-6日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过程和方法: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培养学生朗读、翻译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体会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培养学生自强精神和正义感。

教学重点:

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难点:,体会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教法:学案导学,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结合。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按照学案预习自学,安排学生分组学习疏通文意,查找资料、生字词,准备上课展示。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活思维

男女学生交叉说:同学们也许听说过战国时期荆轲刺秦亡的故事吧。荆轲在易水上辞别燕太子丹时,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就是《战国策》里描绘的燕赵游侠之士的形象,虽然它最终失败被杀,但他的故事却一直为后人传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要讲的是另一个故事: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下出使秦国,能够毫不畏惧,敢于同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最终理直气壮的折服秦王,不辱使命。这种勇气是难能可贵的。今天我们学习《战国策》里塑造的又一个游侠勇士的形象。

二、 出示活动任务

1、积累词句,解文意。

2、分析形象,赏写法。

3、联系实际,谈启示。

三、检查自学情况,了解学情

1、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2、指定小组派代表展示生字词、作者及文章背景。

四、活动过程

活动一:通读----说内容

1、 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停顿、语气,揣摩人物心理。

2、 学生自由朗读,说说大体意思及疑问。

3、 分组合作疏通文意,解决学案上的7个问题,准备派代表展示。

活动二:演读----说形象

4、 小组展示。小组派学生代表演读课文。要求饰演秦王、安陵君、唐雎,演读出人物的精、气、神,融入角色中。演读后翻译课文,其他学生评价补充。

5、 请以“„„表现了„„”或“„„写出了„„”、“„„反映了„„”句式在下面写几句赏析课文中人物的话。 活动三:悟读----说启示

6、 结合课文联系实际,小组讨论,一个国家如何才能真正摆脱强国给予的屈辱?

延伸阅读: 《王猛除恶》 课堂小结:

找一学生总结: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屈原直言敢谏,流浪之后愤而作《离骚》,抒发志向。最终投江而死,以身殉国。闻一多在敌人面前拍案而起怒斥敌人的卑鄙罪恶行径,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千古绝唱《最后一次演讲》。我们要学习他们那种不畏强暴的精神。 布置作业 :

完成配套练习册。

课后反思:

说说这一节课中,你的收获、不足和需要改正的地方。

板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

骄横欺诈 敢于斗争

狂妄无理 善于斗争

不可一世 不畏强暴

秦王 唐雎 前倨后恭 胆识兼备

色厉内荏 有智有勇

外强中干 不卑不亢 教学反思:

23、《隆中对》

集体备课人:李玉锋 郭瑞娟 使用时间:2013年9月5日-6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积累文言实词,掌握常见文言句式,培养文言语感。 过程与方法

反复朗读,理解隆重对策的主要内容,学会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认识诸葛亮在青年时期就有远大抱负、非凡才能和卓越见识,并从中受到教益。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积累文言实词,掌握常见文言句式。学会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隆重对策的主要内容,积累文言实词。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学法引导:

自学、自译与自评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按照学案预习自学,查找作者与《三国志》的资料。 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活思维

出示杜甫《蜀相》中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提问,诗中写的人是谁?――诸葛亮。相信同学们在小说和电视剧中也都对他有所了解。那么,历史书上又是怎样记载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隆中对》这篇文章,它节选自史书《三国志》。

二、 出示活动任务

1、积累文言词句。

2、评价人物。

3、了解写法。

三、检查自学情况,了解学情

1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2、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作者,《三国志》时代背景。

四、活动过程

上一篇:九年级政治和你在一起下一篇:技能就业培训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