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杯心态读后感范文

2022-06-13

第一篇:空杯心态读后感范文

《空杯心态》读后感

先前我对作家吴甘霖的畅销书《空杯心态》这本书早有所耳闻,同时也从身边的朋友当中得知了书中的些许内容,但就是苦于没有好好抽出时间来拜读一番。这周有幸借公司提供的这次机会,我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静下心来好好地拜读了一番,书中吴甘霖老师通过列举一个个故事,细细道来,还真耐人寻味,我结合自身的情况,确实感到受益匪浅,现我将个人读后所得到的体会做如下述说。

吴甘霖所说的“空杯心态”就是将自己心中的“杯子”倒空,将自己所在意的、所重视的以及辉煌的历史,从心态上彻底清空。这就如: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很难再接纳新的东西,但是如果将杯子倒空了,就会又有空间去填补新鲜的水了。 空杯心态是一种对工作、学习、生活、生命的放空,低头后吐故纳新,放得越空便拥有越多。如果我们不愿意放弃,就无法重塑,倒掉心中盛满的,做到真正不计较的同时并且放下,才能拥有更大的成功与辉煌,才能让心灵甚至整个生命得到重生。

书中多次提到了“归零”,在我理解,“归零”并不是纯粹的倒空杯子,如果没有更大的容器,那这种清空跟狗熊掰棒子并没什么区别。“归零”更多的是代表一种努力的方向,一方面不断剔除其中的杂质,提炼精华;另一方面,努力使自己的杯子扩容,可以更方便的兼收并蓄。其实“空杯”更多的是一种境界。你为自己设定什么样的目标,你的杯子就有什么样的容量。每个人杯子里的内容都是自己以往经验的积累,在面临新环境、新事物时,只有不断调整自己的目标,才会适应新变化。拿来的东西是别人的,只有揉合进去自己的经验体会,才会变成自己的。

“归零”是每个人每时每刻都要谨记的事情,越是地位高越要谨记。一个人越成功,越要懂得弯腰。在工作中,归零就是要把每一天都当做一个新起点,每一次工作都应从零开始,每个任务都应以一种崭新的心态去完成。永远不要把过去当回事,永远要从现在开始,进行全面的超越。当“归零”成为一种常态,一种延续,一种时刻要做的事情时,也就完成了职业生涯的全面超越。

吴甘霖在《空杯心态》中描述了职场中的三种人。主动“空杯”者、被动“空杯”者和拒绝“空杯”者。毫无疑问,拒绝“空杯”者,要么停滞不前,要么倒退,要么成为他人的绊脚石。如果想有最大最快的发展,就一定要做主动“空杯”的人。

《空杯心态》告诉我们,在职场前进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要谦虚坦诚,不骄不躁,做一个主动“空杯”的人,更可贵的是本书还明确指出主动付出才是行动之本。吴甘霖在书中写到:“空杯”不光是要我们空掉优秀、空掉骄傲,更要我们少一点计较,多一点付出,只有这样,才能为职场的发展插上腾飞的双翼。

额外的努力,额外的付出是职场中胜利的法宝,许多商业领袖的成功都以此法宝作为助力。前通用电气董事长杰克•韦尔奇在自传中提醒年轻人说:“老板们提出问题时,他们在脑海中早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他们只是想得到再次的确认而已。如果仅仅回答了他的问题,那么就很难引起注意。”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也有句名言:“提供超出你所得酬劳的服务,很快酬劳就将反超你所提供的服务。”

空杯心态是一种境界。吴甘霖在《空杯心态》中畅谈时将“空杯心态”视作现今艰难职场征途中走向胜利的法宝,他总结说,大有成者都是主动空杯的人。恰巧,我在一杂志开设的“商业领袖的第一份职业”专栏,能接触大量成功的职场案例,我从这些案例中总结出形色各异的成功要素,我发现,吴甘霖形象地将“空杯心态”喻作是各种成功要素的基石。

成功人士因为拥有空杯心态,他们总能轻装上阵,从而战无不胜。惠普前董事长卡莉是从女秘书做起的。当然,她在大学毕业后在公司前台负责迎来送往、接电话、转电话外加打字。可以说作为秘书,或者说接待员的这份工作给卡莉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卡莉认为这份工作奠定了她以后的职业观。“我对这份工作全情投入,几乎天天都是早出晚归,因为我决心要把它干到最好。我从没有想过此后的职业发展,也从未考虑这份工作是不是埋没了自己的才能。能拥有一份工作已经让我感到非常满足了。”回忆起第一份工作,卡莉是这样白描的。许多商界领袖的职场起步和我们常人无异,不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珍惜自己哪怕有些卑微的工作,充满好奇心,饱含工作热情。他们都不患得患失,不太在意自己已经取得的成就。

仔细想之,空杯心态其实是一种境界,一种人生观。拥有空杯心态的人,才能认识到,曾经的鲜花和掌声不能决定你的现在,更不决定你的未来,只有这样才能明白如果将自己放小,那么世界就会变大。“越丰满的稻穗,头垂得越低。”人也当如此,越优秀,就更要“倒空”自己,学会弯腰。

《空杯心态》中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有“美国人之父”之称的富兰克林,是美国的政治家、科学家、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年轻时,他曾去拜访过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当时的富兰克林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身子矮一大截的门生气。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在升华这一人生哲理时,吴甘霖说:很多人总是抱怨世界太小,无处施展自己的才华。其实并不是世界太小,而是我们将自己看得太大。当心中装满了自己,就不会有别人的地方,世界当然就会变小,而将自己放小,所有的人和事都能容下,世界自然就会变大。

同时“空杯心态”更深层次的意思就是随时对我们所拥有的知识和能力进行重整,清空过时的,才能为新知识、新能力的进入留出空间,保证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总是最新;就是永远不自满,永远在学习,永远在进步,永远保持身心的活力。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蜕变的过程,虽然这个过程会有许多的不适应,不舍,痛苦与艰难,但最终的结果会是最美好的!

通过对《空杯心态》一番研读,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时刻牢记空杯心态,更好地调整自己,保持不骄不躁做事态度,做一个主动“空杯”的人,把握好今天,创造更好的未来。

刘志清 2011年11月17日

第二篇:空杯心态读后感(二)

2.空杯心态是对自我的不断扬弃和否定

事物的发展是经过否定实现的,空杯心态读后感(二)。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外在否定”和“内在否定”协同促成的结果,是事物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运动过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人们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实践只能是接近真理的过程。昨天正确的东西,今天不见得正确;上一次成功的路径和方法,可能会成为这一次失败的原因。不论组织还是个人,不犯错误都是美好的愿望,犯错误才是客观的现实。

人类认识自己就已经很困难,而不断地否定自己则难上加难。否定自我需要胸襟、需要坦诚、需要胆魄,需要真正的空杯心态。

3.空杯心态就是忘却成功,学习变化

受到批评要警惕、警醒,得到赞扬更要警惕、警醒。在鲜花和掌声面前,看到差距;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失信心。这便是成熟和进步,这便是空杯心态。

空杯就是要把自己“当人看”。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陷,都有自己相对较弱的地方。也许你在某个行业已经满腹经纶并十分成功,也许你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技能,但是对于新的环境,新的政策,新的对手,你仍然没有任何特别。你需要用空杯的心态去重新整理自己的智慧,去吸收现在的、别人的、正确的、优秀的东西。如果你不去领悟,不去感受,不去学习,仍然高枕无忧地躺在过去成功的经验之上,那将是很可怕的结局。

4.空杯心态就是不断清洗自己的大脑和心灵

空杯就是经常给自己的心智洗澡。文韬武略的商汤王在他的洗澡盆上写了九个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他在洗澡的时候,外洗身,内洗心,所以他在洗完澡后“身心舒畅”。我们现在洗澡,只洗身,不洗心。在洗澡的时候,还怨这个恨那个。真正的洗澡,应该是外洗身,内洗心,把外在和内在的过时的东西、心灵的杂草、大脑的垃圾等等,通通一洗了之,把身心洗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5.空杯心态就是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企业花钱培训员工,有的员工学到了东西,而有的员工则抱怨没的学。其实,有的学没的学,关键在于自己想不想学,是否有“空杯心态”。还有的人,对学习怀有很重的功利目的,学习是为了混文凭;混上了文凭,评职称;评上了职称,往上爬。学习,成了工具和手段,别说“空杯心态”,连起码的学习心态都没有,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和能力吗?

其实,在职场上真正经得起风雨的人,是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有“空杯心态”的人。我们有的时候认为自己在某个行业里做了很多年,就认为是这个行业里的行家里手,没有我不懂的东西。于是别人在自己眼里都是外行,别人讲的东西都听不进去,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加快,如果不虚心学习新的知识和方法,即使你原来的专业知识很扎实,也一样会被社会的进步潮流所淘汰,所以要活到老,学到老!

6.学习是一项重要的投资

不少人花几百块钱买一件高级衣服一点不嫌贵,但要从钱包里掏出几十块钱买本好书倒觉得不能承受。很早以前,罗曼・罗兰就说:“成年人慢慢被时代淘汰的最大原因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学习热忱的减退。”不能始终保持学习热忱,就不能走出校门后继续学习、终身学习。这不仅不能不断成功,而且必将被时代淘汰。

佛兰克林说“花钱求学问,是一本万利的投资,如果有谁把所有的钱都倒进了脑袋中,那就绝对没有人能把它拿走了!”可见,学习是一项伴随终身最划算、最有效、最安全的投资。任何一项投资都比不上这项投资。古人尚且懂得“良田万倾,不如薄技在身”,

古时候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听说某个寺庙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便去拜访。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他态度傲慢,心想:我是佛学造诣很深的人,你算老几?后来老禅师十分

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可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不停地倒。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大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嘛还倒呢?”禅师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经很有学问了,干嘛还要到我这里求教?来者急忙叩谢悔过。据说,这就是“空杯心态”的起源。

什么是空杯心态

每一个人要想应对时代和环境的变化,必须随需应变。而以变应变,就要求我们具有空杯心态。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态,如果想学到更多学问,想提升职业能力,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而不是骄傲自满,故步自封。

1.空杯心态是一种挑战自我的永不满足

空杯心态就是随时对自己拥有的知识和能力进行重整,清空过时的,为新知识、新能力的进入留出空间,保证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总是最新;就是永远不自满,永远在学习,永远在进步,永远保持身心的活力。比如,红塔集团“山高人为峰”的企业理念,其中就蕴涵着红塔人不断“寻觅更高的山峰”的空杯心态。

博锐27

在攀登者的心目中,下一座山峰,才是最有魅力的。攀越的过程,最让人沉醉,因为这个过程,充满了新奇和挑战,空杯心态将使你的人生不断渐入佳境。

2.空杯心态是对自我的不断扬弃和否定

事物的发展是经过否定实现的。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外在否定”和“内在否定”协同促成的结果,是事物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运动过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人们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实践只能是接近真理的过程。昨天正确的东西,今天不见得正确;上一次成功的路径和方法,可能会成为这一次失败的原因。不论组织还是个人,不犯错误都是美好的愿望,犯错误才是客观的现实。

人类认识自己就已经很困难,而不断地否定自己则难上加难。否定自我需要胸襟、需要坦诚、需要胆魄,需要真正的空杯心态。

3.空杯心态就是忘却成功,学习变化

受到批评要警惕、警醒,得到赞扬更要警惕、警醒。在鲜花和掌声面前,看到差距;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失信心。这便是成熟和进步,这便是空杯心态。

空杯就是要把自己“当人看”。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陷,都有自己相对较弱的地方。也许你在某个行业已经满腹经纶并十分成功,也许你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技能,但是对于新的环境,新的政策,新的对手,你仍然没有任何特别。你需要用空杯的心态去重新整理自己的智慧,去吸收现在的、别人的、正确的、优秀的东西。如果你不去领悟,不去感受,不去学习,仍然高枕无忧地躺在过去成功的经验之上,那将是很可怕的结局。

4.空杯心态就是不断清洗自己的大脑和心灵

空杯就是经常给自己的心智洗澡。文韬武略的商汤王在他的洗澡盆上写了九个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他在洗澡的时候,外洗身,内洗心,所以他在洗完澡后“身心舒畅”。我们现在洗澡,只洗身,不洗心。在洗澡的时候,还怨这个恨那个。真正的洗澡,应该是外洗身,内洗心,把外在和内在的过时的东西、心灵的杂草、大脑的垃圾等等,通通一洗了之,把身心洗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读后感《空杯心态读后感(二)》。

5.空杯心态就是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企业花钱培训员工,有的员工学到了东西,而有的员工则抱怨没的学。其实,有的学没的学,关键在于自己想不想学,是否有“空杯心态”。还有的人,对学习怀有很重的功利目的,学

习是为了混文凭;混上了文凭,评职称;评上了职称,往上爬。学习,成了工具和手段,别说“空杯心态”,连起码的学习心态都没有,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和能力吗?

其实,在职场上真正经得起风雨的人,是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有“空杯心态”的人。我们有的时候认为自己在某个行业里做了很多年,就认为是这个行业里的行家里手,没有我不懂的东西。于是别人在自己眼里都是外行,别人讲的东西都听不进去,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加快,如果不虚心学习新的知识和方法,即使你原来的专业知识很扎实,也一样会被社会的进步潮流所淘汰,所以要活到老,学到老!

6.学习是一项重要的投资

不少人花几百块钱买一件高级衣服一点不嫌贵,但要从钱包里掏出几十块钱买本好书倒觉得不能承受。很早以前,罗曼•罗兰就说:“成年人慢慢被时代淘汰的最大原因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学习热忱的减退。”不能始终保持学习热忱,就不能走出校门后继续学习、终身学习。这不仅不能不断成功,而且必将被时代淘汰。

佛兰克林说“花钱求学问,是一本万利的投资,如果有谁把所有的钱都倒进了脑袋中,那就绝对没有人能把它拿走了!”可见,学习是一项伴随终身最划算、最有效、最安全的投资。任何一项投资都比不上这项投资。古人尚且懂得“良田万倾,不如薄技在身”,作为现代职业人士——我们该如何应对?

塑造空杯心态

相传在很远的古代,知了是不会飞的。一天,它看见一只大雁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十分羡慕。它就请大雁教它学飞。大雁高兴地答应了。

学飞是一件很辛苦的事。知了怕吃苦,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跑东窜西,学得很不认真。大雁给它讲怎样飞,它听了几句,就不耐烦地说:知了!知了!大雁让它多试着飞一飞,它只飞了几次,就自满地嚷道:知了!知了!秋天到了,大雁要到南方去了。知了很想跟大雁一起展翅高飞,可是,它扑腾着翅膀,怎么也飞不高。

这时候,知了望着大雁在万里长空飞翔,十分懊悔自己当初太自满,没有努力练习。可是,已经晚了,它只好叹息道:迟了!迟了!

在我们的身边,有多少这样的“知了”,就有多少这样的“迟了”。自满使我们目光短浅,安于现状;懈怠使我们固步自封,坐失良机。

所谓空杯心态2007-11-3011:54台湾的培训师做培训时,最喜欢讲几个哲理故事,讲得最多的就是“空杯心态”。

一个小有成就,但心气颇高的年轻人去大师那里求道。大师要他倒水,并且不要停下来,结果自然是水倒了一地。大师由此说出禅机,“既然你知道杯子是满的,水怎么还能倒得进去呢”?年轻人于是大悟,深刻认识到,大圆满还需要“空杯心态”。

这个故事还有一个版本:如果一个杯子有些浑水,不管加多少纯净水,仍然浑浊;但若是一个空杯,不论倒入多少清水,它始终清澈如一,学习也是如此。”

这些故事听起来颇有道理,也经常被拿来作为教育员工的工具。不过这样的故事听多了,不免让人有些疑惑——人的脑子和心态真的能像一杯水一样,倒进倒出吗?

我们可以看看现今大呼大叫“空杯心态”的都是一些什么企业。这些企业大多还算不上一流,老板虽然也知道“求贤若渴”,但真正懂得如何用才的恐怕寥寥无几。

真正优秀的人才是不可能完全抱着“空杯心态”的,他们过去的经验和智慧也必将会到现有

的企业中去。这是构成他们市场价值的重要原因,也是雇主招聘他们的真正理由,否则那些雇主为什么不去找那些可以说得上是“一张白纸”的大学毕业生呢?

这些号召“空杯心态”的企业,本质上是出于人才雇用的需要,却不懂得如何尊重与使用人才。那些口口声声要求新进员工要有“空杯心态”的企业,说到底是借此压低人才的市场价格,减少自己在人力资源领域的投资,这样的企业通常离优秀的雇主很远。

在被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就已经是优秀人才了。刘备放低了“民营企业家”的身份,“三顾茅庐”,求贤若渴,不仅没有要求诸葛亮有“空杯心态”,还承认诸葛亮原来这个“杯”的价值,委以重任,即便自己的“创业伙伴”关羽、张飞提意见也在所不惜。

据易中天的考证,诸葛亮是刘表的姻亲,而刘备曾经寄居刘表篱下,因此他们很早就认识了,而且颇具战略眼光的诸葛亮也早就看好刘备,希望把自己的职业前途与刘备绑在一起。当初诸葛亮之所以不愿意投入刘备门下,是因为刘备也曾要求诸葛亮有“空杯心态”的缘故。

如果诸葛亮当初真的保持所谓“空杯心态”,从一般谋臣做起,恐怕诸葛亮就没有后来成功的职业生涯了。诸葛亮的成功在于他有一个很好的职业生涯起点,以不到而立之年做了“刘备集团”的战略规划导师,一个正确的职位上保持了正确的姿态,做了正确的事。

历史证明,诸葛亮高调进入“刘备集团”是好处多于坏处的。虽然初期“刘备集团”的“创业伙伴”不满诸葛亮的高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诸葛亮的业绩表现,这些都不是问题了。如果诸葛亮初期是保持“空杯心态”低调进入的话,他最终的命运很可能就是被埋没了。

三国是个乱世,颇像是现今中国企业界的竞争格局。同样的,三国的这些教训也能给到我们启示。三国是在汉末的军阀混战中胜出的三家集团,他们的领导者无一不是尊重人才,善用人才的人,他们也都同样不会以“空杯心态”去压抑人才的智力发挥。

“空杯心态”的本质是不懂得用才,以及不懂得如何平衡新进人才与老员工之间的利益。新进人才与老员工之间的利益的平衡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正是因为这个问题的难于协调,才迫使很多企业炮制出诸如“空杯心态”之类的洗脑文化,它的用意是迫使新进人才接受一个“冷冻期”,没冻死的继续用,冻死的就只好放弃。

这些发展中的企业为了求才,往往会开出高于公司薪酬制度的薪酬来吸引人才。猎头公司的人都知道,一般这样的企业,“价格都是可以谈的”。这话的意思就是说,只要是老板相中的人,公司原本有的薪酬制度就可以放在一边。老板也有老板的考虑,如果不打破旧有薪酬体系,新的人才就进不来;但如果为了迁就新人,把旧的薪酬水平全部抬高,这样就更犯不着,一则成本增加太多,二则,“老人”也未必就值这个钱。

很少有老板敢于把公司的原有人马全部清洗一遍的,这样做着实没有太大的把握。“空杯心态”就成了这样的一种折中文化——“新人”你可以进来,也可以拿得多,但是要先低头,学会和“老人”打成一片。老板们对此的解释是:先放下十八般武艺,完成学习与改造。

这样的“空杯心态”实在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这好比让诸葛亮放弃军师的位置,去做个低级参谋,尽管拿着高薪,却毫无指挥千军万马的权力。纵算诸葛亮有卧龙之才,当这个卧龙被去掉爪子之后,恐怕也只能是困龙了。

那些高喊着“空杯心态”的企业,就是要把那些卧龙去爪,然后还得先活下来。不过等到“磨合”得差不多的时候,去了爪的卧龙也就变成泥鳅了。到那个时候,泥鳅还能变得回卧龙吗?

所谓空杯心态

第三篇:摒弃抱怨读《空杯心态》后感

摒弃抱怨,快乐一生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不自主的抱怨,抱怨工作烦琐、吃力,压力大;抱怨人际关系不好,别人都与自己作对,看别人处处不顺眼;抱怨孩子不听话,处处与自己为难;抱怨天气不好,忽冷忽热;抱怨交通不好,天天挤得衣冠不整;……我们抱怨这、抱怨那,心情糟透了,睡眠不好、内分泌失调,身体比以前差了,精力不充沛了,天天感觉被透支了,似乎老天都在作弄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社会上有一句戏言:20岁的年龄、30岁的皮肤、40岁的身体、50岁的心理。多可怕呀!负性情绪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可估量的,也是不可逆的。那么我们如何避免这可怕的后果?停止抱怨,不要关注生命中缺憾和不完美的一面,把眼光掉转方向,去探看生命中美好的一面,正面思考,改变言语、改变思维,你就能改变自己的人生,也让所有人的未来更美好。这是我拜读美国作家威尔﹒鲍温《不抱怨的世界》后的深切感受,借读书活动这个平台,把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何谓“抱怨”

所谓的“抱怨”,就是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然而,生命中足以让我们有理由“抱怨”的事件,其实寥寥无几。我们的抱怨多半都只是一大堆“听觉污染”,有害于幸福美满。鲜少有人知道自己抱怨的频率都多高。抱怨就好比口臭,当它从别人的嘴里吐露,我们就会注意到;但从自己的口中发出,我们却充耳不闻。我们中有人抱怨,就像做任何事的理由一样:抱怨能获得好处。在工作中抱怨工作量大,

抱怨自己的身体不好,却不是因为真的认为工作量很大、真的觉得自己的身体有多么不好,而是“病人的角色”能让他们取得附带的好处,例如:他人的同情、或是可以避开反感的事件。藉由抱怨和“患病”,可以取得他人的同情和认可,也有正当理由可以休息或减少工作量,他们的抱怨让他们尝到了甜头。

2、抱怨疾病,是在消灭健康的能量

我们或许听说过“心身症”这个名词,心身症主要是由患者的心理运作过程,而非生理因素所引发的。根据专家统计,约有三分之二的疾病都是缘由病人的心理,都是患者“自以为生病”造成的结果。我们应该都听说过这样一则小故事,两个病人,一个身患恶性肿瘤、一个只是小病,而不负责任的医生搞混了他们的体检报告,将错误的结果告知了这两个病人。身患恶疾的病人被告知没有什么大碍,只是小病的人被宣判了“死刑”,过了两个月,医院发现了医疗失误,通知两人再到医院复查。谁知,身患肿瘤的人肿瘤缩小了,面色红润,而只是小病的人因“恶疾”痛不欲生,已不在人世。从这则小故事中,可以看出心理因素对于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有着多么大的用处,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安慰剂在治疗中会有疗效。当我们抱怨身体健康问题时,就是丢出了负面的说词,让你的身体听见,而你的想法,也会将这股能量导入体内,引发更多的健康挑战。抱怨疾病,并不会缩短患病的时间,也不会降低疾病的严重性。记得你可能是企图用汽油来灭火。请你认真想想,当你想他人谈起自己的疾病的时候,都多少次也许只是想要博取同情心和注意力。

3、杜绝抱怨,建立起健康的沟通

相似的人,无论是同样在抱怨、或是同样感恩的人,都会彼此相吸引,这就是“同类相吸”。我们都是能量的生物,而振动频率不同的能量是无法协调、交融的。思想也是能量,它会吸引那些符合自己思想模式的事物和人,并同时排斥不协调的事物和人。工作中有一部分人,他们总有个共同的几个话题:“工作忙”、“工作没有人帮忙”、“单位领导看不起他”、“做的再好也没有人看见” ……无怪乎,这群人没有一个能为工作真心付出,能和单位维持一个和谐的关系。他们想不想要这样的关系呢?当然想,但是通过了抱怨,他们向外发送了“工作不好”、“单位不好”、“单位领导不关心、不重视他”的振动能量,使得“好工作”、“好单位”、“好领导”都不会出现在他的生活中。他们用自己的抱怨,创造了这样的现实。你觉得身边都是一些爱发牢骚、怨声载道的人吗?这要注意了,这代表你可能经常在抱怨,而你自己还不知道自己在抱怨。

遇到事情该怎样处理呢?要健康的沟通。所谓健康的“沟通”,就是,直接找和你发生问题的人谈,而且只是和他一个人谈。和另一个人谈就是抱怨,会形成三角问题,也会继续制造问题,而非解决问题。

4、靠抱怨来逃避,你是没有自信心的人

抱怨可能在许多方面给我们带来了益处,但是抱怨所带来的益处中却不包括快乐。我们还会将抱怨当成是一种让自己更具鉴赏力的方法。譬如:有的人认为别人的衣服都不好看,认为他人的品味不及自

己,到处告诉别人自己何时买了新的衣服,哪件衣服值多少钱,哪件衣服是名牌。这是要让别人知道,她的品味有多高,她多有钱。请扪心自问:自信而又有安全感的人,会在他人面前夸大、吹牛吗?答案是不会。自尊、自重的人,认同自己的长处、接受自己弱点的人,悠然自得、不必透过他人的目光来肯定自己的人——这些人是不会炫耀、吹牛的。他们的自我感觉良好,不需要告诉别人自己有多棒。同样,他们也不需要抱怨,以藉此来取得心理上的益处。

5、想要别人改变,必须自己先改变

常会有人问:“怎样才能让职工(配偶、孩子、老板等)不抱怨?”答案是:你不能。改变是复杂而矛盾的,你不能让另一个人改变。人们改变是因为他们自己想改变,而想要设法改变一个人,只会让他更紧守着现有的行为,不肯放弃。富兰克林曾说过:“最好的训诫是以身作则。”甘地是这么说的:“我们必须活出想要让他人效仿的样子。”如果你想改变他人,就必须改变自己。我们中大都是有孩子的家长,我们会抱怨:孩子的胆子太小,不敢表现自己;孩子不肯听自己的话,不肯按照自己给他设计的“路径”发展;孩子不爱劳动,一点家务也不肯做……诸如此类,我们不可能把孩子比作火车,让他按照设定的轨道行驶,;我们不可能改变他们,让他们成为一个完美无暇的人。我们反思过吗?孩子胆小?那么我们自己在单位中敢于在会议上发言,大胆论述自己的观点吗?孩子不肯听自己的话?那么我们自己听父母的话吗?有时父母多说几句还要嫌他们罗嗦。孩子不肯做家务?那么在他们小的时候高高兴兴拿起抹布要打扫屋子的时候,我们有没

有大声训斥过他们:“没有人要你干这些事,你有这点时间还不会去看看语文书、英语书,背背单词、做做习题?”多少孩子想做家务的一股子劲是在父母的训斥中烟飞灰烬的?要避免孩子出现自己不想看到的行为,我们必须从孩子小的时候就以身作则。别忘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我们的行为会影响孩子,会影响他人,会影响整个世界,因为这种影响力会不断扩散开来。

6、悲伤、快乐是由你自己决定的

沙漠中行走的两个人分别都只有半瓶水了,一个人说:“太悲哀了,我只剩半瓶水了,我一定会渴死在沙漠中的。”他没有走出沙漠,在离沙漠出口不远的地方死了,而半瓶水也没有喝完。另一个人说:“感谢上帝,太好了,我还有半瓶水,我一定会靠这半瓶水走出沙漠的。”这个人顺利地走出了沙漠。同样半瓶水,两个不同的看法、两种不同的情绪反应得到的是两种不同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困扰我们,会对我们的情绪产生不良的影响。我们要学会换种角度看待问题,这也是当今社会最提倡的:“换位思考”。同样一个问题,因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知识层次不同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不同,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问题是现实存在的,不会因为我们不停地抱怨而改变,改变的只有我们的心情。当下就决定我们的看法吧!要自己快乐,还是悲伤;要置身天堂,还是坠落地狱,这都是你可以选择的。

7、做一个积极、快乐的工作者

在职场上,我们大多数是凭着做事的能力或缔造的作为来领取薪

水的;我们所得的多寡,大多取决于本身的专业能力和各方面才能的高低。然而,一个在办公室里播撒阳光和喜乐的人,则具有黄金般贵重的身价。一个积极的工作者,在快乐中工作,以积极地心态去面对平凡的工作,用感恩的心去对待自己身处的环境,认真看待所有微不足道的小事,并且时时感恩。如果有人为你扶住门、有人好心帮助你提东西或是有人为你递一条毛巾,都要当成是他人送来的一份祝福、一份爱心。没有应该的、没有必须的,只有需要感谢的。用感恩的心去看待工作,用爱的视角去接纳他人、接纳挫折、接纳你所要抱怨的工作中的一切,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这样我们才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才能从工作中真正成长起来。

思绪控制语言,语言造成行为,行为成就习惯,习惯决定命运。最后,我引用作者的一句话:“当我们决定接纳各种人、事物,并从中发现其光明面时,我们会体验到越来越多的良善与美好。因为我们的关注,将使这样的期许在生活中实现。”这与中国人“心想事成”的解释是多么类似,这也是互相印证的。伙伴们,遇到挫折要从容面对,发现其光明面,停止一切抱怨,不回避、不放弃,只要继续努力、继续坚持,就一定会成功,祝大家心想事成!

董瑛

2010.9

第四篇:空杯心态

读《空杯心态》有感

熙熙攘攘的人群,纷繁复杂的世界。一张张形色各异的面孔,演绎着种种不同的人生故事。故事中有欢歌笑语,有悲怆凄凉,有成功,有失败,有顺境,有逆境,有人走的很欢,有人走的很伤。

最近读了吴凡霖先生的《空杯心态》,颇有感触,让我又一次陷入对人生深深的思考。 每个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积累,过程中不乏成功与挫折。面对成功有的人沾沾自喜,固步自封;有些人不断超越,积极进取;面对挫折,有些人怨天尤人,一蹶不振;有些人敢于面对,勇于挑战。成功的淡定,挫折的冷静,使得他们不断地创造一个又一个人生的辉煌,不断产生奇迹。当面对人生不同的境遇时该如何面对?

吴先生的《空杯心态》给予我们一些很好的启示:

吴先生所说的“空杯心态”就是将心里的“杯子”倒空,将自己所重视,在乎的很多东西一起倒掉。只有将心倒空了,才会有外在的松手,才能拥有更大的成功,这是每一个想发展尤其想在职场发展的所必须拥有的心态,也是最需要的心态之一,然而,拥有这样的一种空杯心态,对于我们人生何尝不是积极地呢?人生是一场盛宴,绝对不只是一道好菜,只有不断“空杯”,倒空过去,打破束缚自己的条条框框,才能不断提升事业和人生的境界。

人的一生中不外乎遇到顺境和逆境,面对顺境时,有人敢于倒空,没有沉浸在过去成功的光环中,而是选择不断超越,迎接下一次,巅峰的到来。吴先生在他的著作中给予了我的很多鲜活的例子和启示,然而诸如此类的成功者何止这些?

邓亚萍是世界著名兵兵球运动员,在短短十几年内取得了18个世界冠军,这是一个无人可比的成绩。邓亚萍可以说无愧于一生了,可是她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陶醉不起。她要向世人证明,她不仅是打兵兵球的世界冠军,同时也能做好其他事情。在另一个领域她也能创造出另一个辉煌,于是她又开始了一个更新的人生追求,既走上了一条艰难的求学之路。初上清华,她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水平,面对如此巨大的挑战,她并没有退怯,而是以她的坚强,坚持,取得了同样令人喝彩的成绩,读完清华,留学英国,又取得了硕士,博士等学位。吴凡霖先生讲主动“空杯”的人必然会取得最大最快的发展,我想邓亚萍就是这样一个人吧。

史蒂夫·乔布斯“苹果之父”生前在回忆他被苹果所雇的那段历史时说:“被苹果所雇是我所经历过得最棒的遭遇,成功的沉重感被再度从零开始的轻松感所取代。每件事情都不在那么确定,它释放了我,让我进入我人生中最有创造力的一个阶段”,从零开始,让自己从前的成就归零,这难道不是“空杯”吗?正因为有了这种“空杯心态”,乔布斯才能轻装上阵,从而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假想一下,如果乔布斯没有这种空杯心态,没有这种从零开始的勇气,不断超越的坚持,他很有可能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从此会像一个落魄的艺术家一样客居欧洲。

可现实中,很多时候我们会停留在过去的成功中,以过去的成功自傲,停滞不前,在遇到挫折时,总是依赖过去的成功,以往的经验应对新的事物,处理新的情况,听不见别人的意见,不能从挫折中去深刻检讨自己,从而导致四处碰壁,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也让自己陷入瓶颈,吴先生在书中写道:“不光是要我们空掉优秀,空掉骄傲,更要我们少一点计较,多一点付出,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将来的发展插上加速器,我很赞同一句话那就是“不经历挫折的成功不是真的成功”。

人之一生,不尽相同;有些人的人生充满太多的坎坷与艰辛,他们从开始就饱受艰辛和痛苦,有人向命运屈服,穷困潦倒,一事无成,终其一生,还不无感慨命中注定。可是,却有着另外一种人,对于痛苦他们会淡然的挥去,不断空杯,每次“空杯”以后就会觉得其实痛苦也不过如此,并不值得我们如此刻骨铭心。阴霾并不总笼罩着你,前面也有晴朗的天空,广阔的天地。

人的潜能是巨大的,美国学者詹姆斯曾研究发现,普通人只发挥了他蕴含潜能的十分之一,而“空杯”的好处恰恰是让自己能经受生命的巨大震动,逼自己反思和成长,去创新和改造。最后激发自己都无法想到的生命潜能,创造连自己都无法想象的生命奇迹。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以她的长篇小说《简·爱》著称于世。然而他的成功来的是多么不容易,可以说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

夏洛蒂·勃朗特出生于一个穷牧师家庭,母亲不幸早逝,童年充满着艰苦和劳累。在成功之前经历数不清的挫折和打击。挫折和打击只会让弱者低头叹息。然而对于勇于挑战的人,挫折和打击只不过是浮云,不断挥去。夏洛蒂·勃朗特就是一个勇于挑战,且不断“空杯”得人,经过不断努力,她终于创作出长篇小说《简·爱》,受到世人瞩目。

人生其实就是在一条人行道上漫步,那个很深的洞,则象征人生路上上暗藏的各种挫折,风险和难题。这是吴凡霖先生在《空杯心态》中引用著名的《西藏生死书》中一首“人生五章”的诗发出的感慨“从一条街”到“另一条街”。这是一种超越,同时又是一种“空杯”只有懂得舍弃,才会从“同一条街”到达“另一条街”。“同一条街”上可能会有深洞,也可能会有鲜花,掌声,荣誉和成功。但如果你总是停留在这“同一条街”上那你怎会知道还有“另一条街”呢?只有我们不断舍弃,不断空杯,那样我们会发现还有“另一条街”,另一层境界。当我们真正懂得了“空杯”,具有了空杯心态,那“另一条街”还远吗?

第五篇:空杯心态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鞠躬)

我是来自XXXXX公司XXX的新科员XXX,非常感谢各位领导给予至此锻炼自我的机会,能站在这里我与各位领导、同事一起交流、相互学习,我的心情非常激动,也非常高兴。首先,请允许我向工作这三个多月来所有关心、帮助和教育我不断成长的领导、同事致以崇高的敬意!谢谢你们!(鞠躬)

围绕着空杯心态的主题,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释放过去·成就未来》,与大家共勉。

对于空杯心态,我想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学习大家应该耳熟能详了吧。犹记得一位名人(林语堂)有过这样精辟的高论:“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个人认为这是对“空杯心态”的最完美的体现。同时通过学习空杯心态也让我更加深刻地品味到唐朝布袋和尚的一首《插秧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那究竟什么是空杯心态呢?最浅显的就是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很难接纳新东西。(用三个杯子现场示范:道理很简单,一只杯子只能装250毫升水,由于不断地清空,它的一生可以装1万升水。)。在我看来所谓空杯心态就是随时清空自己曾经拥有的成就、荣誉或者曾经遇到的困难、挫折等,将过去全部释放,勇于面对现实挑战与机遇,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成就美好的未来!

有道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空是一种度量和胸怀,空是“有”的可能和前提,空是“有”的最初因缘。因此,佛经里常有“一空万有”、“真空妙有”之说。在全球化、网络化、竞争白热化的21世纪,新思想层出不穷,新事物不断出现,任何沉醉于过去的成功和荣誉之中、企图复制过去成功经验的人,都不可避免地会被淘汰或遭到失败。那我们如何才能跟上社会的步伐,才能成功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学会空杯心态,要拥有空杯心态,而且要主动空杯。首先是要通过空杯心态正确认识自己,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我们也应该每日审视自己工作中的思想观念是否先进、掌握的知识是否适用、长期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教训是否成为新工作、新任务的绊脚石、为人处事是否做到了谦和等。其次要运用主动空杯,倒掉那些曾经的优秀和光环,倒掉过时的思想观念、经验和工作方法,倒掉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工作态度,给自己的身心一个空间去学习和吸纳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新方法,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把工作做好。释放过去,一切从零开始,成就美好的未来!

或者:(记得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觉得自己满腹金轮,应该可以把工作做好,可是到工作才知道,有那么多的东西都不知道。比如在我审核苗木时不知道在什么位置测量树的胸径,也不知道具体的树名,面对陌生的园林景观工程,我一筹莫展。后来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我才得以顺利开展工作。这充分说明了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我们是很缺乏实践和业务能力的,我们需要空杯心态,更应该主动空杯,释放过去。要时刻做到手勤、口勤、脚勤,脚踏实地的做好工作;针对自己工作中的知识,要系统重点学,结合实际学,针对盲点学,突出难点学,带着问题学,学出真知,学出意义,学出境界;要多实践、多总结、多创新,用真知丰富自我,增强业务能力,充分体现出自己的使用价值,为公司创造更大、更多的效益。)

或者:(在公司工作的三个多月时间里,领导经常教导我们新来的大学生要主动学习,主动沟通,这正是在教我们要主动空杯;还经常对我们说昨天正确的东西,今天不见得正确,上一次成功的路径和方法,可能会成为这一次失败的原因,让我们正确认识自己,学会选择,这也是在教我们要懂得释放过去,拥有空杯心态;还经常告诉我们要虚心接受批评,时刻警惕、警醒,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要不失信心,这也是在教我们要学会空杯。是啊,作为一名员工,我们需要空杯心态而且要主动空杯的去面对未来的工作和挑战,去学习、去进步,去锻炼能力,去积累经验,去成长,方能成就未来!)

对于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我们,从学校来到职场,开始了职场征程。站在公司的立场,我们就是一张白纸,面对新的环境,需要我们释放过去,学会适应新环境,学会主动空杯、主动付出。对于初入职场的我们,一切都是陌生的。如果我们不肯忘却过去,不学会抱着一种空杯心态去工作学习,只想着自己是名牌大学毕业生,自己的曾经是多么优秀,很容易造成眼高手低,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但还不虚心学习等错误,也会成为我们进步的绊脚石。所以作为新科员的我们需要学会、拥有并运用空杯心态,主动空杯,释放过去。我们要学会利用空杯心态去重新整理自己的智慧,去吸收现在的、别人的、正确的、优秀的东西,去倾听领导、同事的正确的教导,去学习他们做事的方式方法。这样我们才能学到更多知识、增强业务能力,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工作激情,才能提升自己的事业和人生境界,才能拥有成功和辉煌!

“境由心生,事在人为。”人生短暂,需要及时释放过去,从零开始,需要接受新的生活。亲爱的同事们,让我们拥有空杯心态,主动空杯,释放过去,全身心地投入新知世界,用心去感受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将点点滴滴刻在心里、融在血液中,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卓越的XXXXXXXXX,同公司一起发展,一起成就美好的未来吧!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鞠躬)

上一篇:教职工文明守则范文下一篇:肯德基展示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