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文化研究

2022-07-27

第一篇:中国企业文化研究

中国移动企业文化研究

中国移动文化: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 学习指导: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于2000年4月成立,是国内唯一专注移动通信发展的通信运营公司。截至2006年2月底,中国移动已拥有2.55亿客户,客户拥有量居全球第一;市值高达1100亿美元,位居亚洲第一;新增客户数继续保持全球第一,成为全球电信业快速发展的一个范例。2006年4月6日,在英国《金融时报》最新推出的“全球最有价值品牌100强”中,中国移动以品牌价值392亿美元高居第四名,在全球电信品牌中排名第一。短短六年,中国移动就成功打造了世界一流企业,造就了世界品牌。

中国移动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得益于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移动始终“坚持走创新之路,以创新求发展,以发展促创新”,建立了独特的创新性企业文化。中国移动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以“正德厚生、臻于至善”为核心价值观;以“创无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为企业使命、以“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为企业愿景。分析其整个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可以发现,贯穿于中国移动整个企业文化的主线就是创新、再创新。

中国移动的创新性企业文化可以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首先,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也就是利用创新的思维和方式来经营企业。中国移动的创新性理念颇多,这是它成功的一个关键。其次,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包括从被动创新到主动创新、赢得话语权和带动产业链升级等具体的举措。技术创新是服务和业务创新的坚强基石。第三,以服务和业务创新贯穿全过程。中国移动坚持以客户为导向,不断进行服务与业务创新,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极大的提升了服务品质和客户价值,打造了世界一流的服务与业务。第四,以管理创新为基础。中国移动引入了与国际接轨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比如,在运营体制、管理制度方法上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创新,形成了战略、预算、绩效、薪酬的闭环管理体系;全面实施了市场、业务、投资等各方面综合配套的全面预算管理,实现了从事后管理向事前控制、事中监督的重要转变等。

秉承“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核心价值观,中国移动正以创新精神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努力“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独具特色的创新性企业文化将引领中国移动从成功走向卓越。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于2000年4月20日成立,注册资本518亿元人民币,是国内唯一专注移动通信发展的通信运营公司,在我国移动通信大发展的进程中,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截至2006年2月底,中国移动已拥有2.55亿客户,客户拥有量居全球第一;市值高达1100亿美元,位居亚洲第一;新增客户数继续保持全球第一,成为全球电信业快速发展的一个范例。2006年4月6日,在英国《金融时报》最新推出的“全球最有价值品牌100强”中,中国移动以品牌价值392亿美元高居第四名,在全球电信品牌中排名第一,这是中国企业首次进入该项排名的前十位。

多少年来,国人热望国际顶级品牌阵营中能有来自中国的“微软”、“沃尔玛”、“可口可乐”。本以为这需要漫长的守候,因为无论谁去丈量国内企业与国际顶级巨头间的差距,都会感觉到路途的遥远与跨越的艰辛,但就在这种心理定势下,中国移动却以令人瞠目的速度率先撞线。企业的成长都有从量变到质变 的过程,中国移动这只“大象”却是以“飞奔”,而非“快跑”的速度完成了这个过程。而引领“大象”飞奔的引擎,就是中国移动文化中无处不在的创新,也正是创新使移动实现了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

一、中国移动的成长历程

(一)中国移动的成立

1949 年国家成立邮电部,并在邮电部内成立了电信总局,后改称为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电信)。1994年由电子部、铁道部等部委联合成立了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联通),并通过几年的发展壮大,成为国内唯一的一家全电信业务的运营商,打破了中国电信的独家垄断局面。1998年信息产业部成立,以打破垄断、促进竞争为主要内容的电信改革拉开序幕。2000年4月20日,在中国电信的基础上,将其移动通信局分拆出来,组建成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中国移动主要经营移动话音业务、数据业务、IP电话和多媒体业务,并具有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单位经营权和国际出入口局业务经营权。

(二)中国移动在竞争中快速发展

2002年,我国电信业继续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2002年5月17日,中国电信再次拆分,成立了新的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中国网通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网通)。新的中国电信拥有南方21个省市的业务;而中国网通由原中国电信的北方十省分公司和原中国网通通信公司、中国吉通通信公司组合而成。至此,原中国电信一分为三: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如果再加上中国联通以及在铁道部通讯局基础上成立的中国铁通和在卫星通信基础上成立的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电信业就形成了“五大基础运营商”和“一个卫星通信运营商”的竞争格局。这样的格局无疑给中国移动的发展带来了日益增大的竞争压力。

在激烈的竞争中,中国移动快速发展并迅速壮大,最终在中国电信业脱颖而出。2000年成立时,中国移动主要经营移动话音、数据、IP电话和多媒体业务,除提供基本话音业务以外,还提供传真、数据IP电话等多种增值业务;之后,中国移动创造了“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等著名客户品牌,并率先推出并成功推广了短信、彩铃、彩信等深受用户喜爱的新业务。目前,中国移动用户号码段已包括“139”、“138”、“137”、“136”、“135”以及“134(0至8号段)”。经过近六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国移动通信已建成一个覆盖范围广、通信质量高、业务品种丰富、服务水平一流的移动通信网络。

(三)中国移动走向辉煌

通过六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移动走向辉煌,造就了世界品牌。到2005年底,中国移动总资产达到5413亿元,净资产为3524亿元,净资产比2000年底翻了一番,成长为全球用户数最大和亚洲市值最大的电信公司。载至2006年2月,中国移动的用户数达到2.55亿户,并成为全球唯一单月用户净增长超过300万户的电信运营商。如今的中国移动网络覆盖全国99%以上的县市,漫游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平均约每6个人中,就有1个是中国移动的用户。短短六年,中国移动成功打造了世界一流企业,造就了世界品牌。

中国移动的发展和成就,得益于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几年来中国移动特色文化的培育和魅力。

二、中国移动成功的前提——创新性企业文化的建设

卓越的企业建筑于卓越的企业文化。纵观中外企业的发展史,成功的企业大都拥有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根基。在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看来,要实现企业的跨越涉及到三大体系的提升,其中一个就是企业文化和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提炼。中国移动取得成功最根本的前提就是:“坚持走创新之路,以创新求发展,以发展促创新”,建立了独特的创新型企业文化。

(一)中国移动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2005年中国移动提出以“培育先进企业文化、锤炼持久核心能力、塑造卓越企业形象”三大措施作为“从优秀到卓越”战略的重要举措,就是要使企业文化成为推动企业发展、实现新跨越的动力源泉,凝聚企业的精神力量,建立具有中国移动特色的文化理念体系,明确中国移动人的价值观。

中国移动的企业文化建设,经历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进步、提升的过程。2005年,中国移动对企业成立以来的历程进行了全面回顾,深刻总结了企业发展实践中凝聚并凸显出来的文化品质和文化内涵,以继承和创新为方针,提炼成了中国移动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中国移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由核心价值观、使命、愿景三个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

(二)中国移动企业文化的主线——创新

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创新贯穿于中国移动的整个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创新是中国移动企业文化的主线,其企业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都是围绕创新展开的,都离不开创新、再创新。

中国移动的核心价值观是“正德厚生、臻于至善”。如果说,“正德厚生”体现了中国移动的行为责任规范,那么,“臻于至善”则是一种状态,是一种不断完善、不断超越的状态。中国移动“臻于至善”的进程,就是一个不断进取、上下求索、开拓创新,自我超越的持续创新和提升过程。

中国移动的使命是“创无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创无限通信世界”体现了中国移动通过追求卓越,争做行业先锋的强烈使命感;“做信息社会栋梁”则体现了中国移动在未来的产业发展中将承担发挥行业优势、勇为社会发展中流砥柱的任务。而不论是想做行业先锋,还是做信息社会栋梁,都需要持续不断的创新和再创新。

中国移动的愿景是“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未来的通信消费需求将逐步由单纯的产品需求向复杂的品质需求转变,运营商只有在产品的功能性、服务的系统性、体验的崇尚性、内容的时尚性等诸多方面不断创新才能形成长期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将2G优势延续到3G时代,最终实现新的发展跨越,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

总之,中国移动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是以创新为主线的。秉承“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核心价值观,中国移动以创新精神打造了世界一流企业。在创造出令人翘楚业绩的基础上,中国移动站在新的起点,瞄准新的战略发展目标,将继续不断创新,更好地履行好“创无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的企业使命,努力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

(三)创新性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实践

回顾中国移动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历程。正如中国移动王建宙总裁所言:企业最核心的任务是为国家,股东、客尸、员工、社会创造最大价值,而通过自主创新来实现这些目标,是中国移动做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经之路。今天,创新对中国移动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国移动先后开创了多项全国“第一”:在国内电信企业中,中国移动第一个在境外挂牌上市,率先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并经过6次分步收购,于2004年第一个实现了主营业务资产整体上市;第一个开展客户品牌塑造,针对年轻一族推出的客户品牌“动感地带”,被誉为推倒了电信业品牌竞争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第一个推出“开放、合作、共赢”的产业价值链商业合作模式,“移动梦网”拉动我国互联网产业走出低谷,迎来发展的春天;第一个在全球建设移动智能网,开发出深受市场欢迎的“神州行”预付费业务、移动虚拟集团电话业务等多种智能业务,带动了民族通信制造业在这一领域的主导地位形成;第一个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据业务管理系统(DSMP系统),杜绝了SP的欺诈行为,支持并完善了移动梦网的商业模式,引领了消费时尚„„

在企业文化的指导下,作为一个处于通信应用领域的高科技企业,中国移动始终坚持以创新求发展.以发展促创新。通过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有力地支撑和实现了服务和业务的不断创新,并以卓越的品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中国移动的客户,享受中国移动的服务。如今,“移动改变生活,创新成就卓越”,已不光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在中国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移动的客户。正是源于一种不懈追求的创新精神,使中国移动跨入了世界一流企业的行列。

三、创新性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

“中国移动自诞生起就在走着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创新之路,”王建宙说,“只有创新的企业才可能成为一流企业”。中国移动的创新性企业文化可以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以理念创新为先导

从1987年第一套移动模拟系统建成到现在,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在一个创新的移动通信领域诞生出中国移动这么一个全球用户数量最大的通信企业,在这其中利用创新的思维和方式来经营企业,是一个非常关键性的因素。中国移动的创新是以理念创新为先导的。

公司总裁王建宙并不认为创新就是发明某种东西,特别是对于运营商来说,他认为那些能够形成影响力并转化为生产力的创新,恰恰是在细节和过程中孜孜不倦地满足了用户需求的变动,从而形成越来越大的市场。他举了两个很明显的例子。一是短信。首先短信发展的模式当然是来自创新,但在初始阶段,正是中国移动认准汉字在表达意思上的丰富性,从而力促汉字输入在手机里的集成,然后再开发短信模式加以推广,才大获成功,去年发送量达到2500亿条。另外就是手机音乐。去年中国移动音乐下载量超过3亿,这其中就包括了大量创新的推动。例如仅仅下载方式就有很多种,而且越来越简化,越来越傻瓜,大大促进了音乐在手机间的流传。“自主创新并不神秘,从实践中来,解决我们碰到的实际问题,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改进不适合我们的方案,就可以创新,”王建宙如是说。正是在这个创新理念的指引下,中国移动通信能够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不断把客户需求变成现实,成为了全世界惟一单月客户净增超过300万户的电信运营商。

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王建宙再次动用创新思维,他把重心放在“蓝海”,而非竞争激烈的“红海”,这就是新客户、新业务和新话务量,对县乡更广阔市场的开拓、推动手机博客、即时通信等互联网业务向手机的迂徙,是中国移动明年业绩公布前的重要任务。

(二)以技术创新为核心

如今,“短信”、“彩铃”、“彩信”,这些深受消费者欢迎的新业务已经稳固,树立起了中国移动主导型运营商以及领先企业的形象,但是这些业务可不是那么简单地一两天就能实现,从网络设备、计费、网管到客户使用业务上的过程,都要深厚的技术创新作支撑。对中国移动这样一个运营巨头来说,以创新赢得竞争的体现即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以及提供更有价值的新业务,恰恰技术创新是实现这一切的根基。

1、从被动创新到主动创新

今天中国移动已经成为世界上客户规模最大的电信公司。随之而来的是工作中遇到许多新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技术难题越来越多,可借鉴的东西越来越少。在世界上已经没有这样先例的情况下,作为既不是研究部门,也不是设备的生产部门,中国移动作为应用运营商只有靠自己研究创新,自己寻求答案,自觉从被动创新转到主动创新,引导至发展潮流上。

2、赢得话语权

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曾说:通信运营商的技术创新,总体而言有两个大的方面:第一,积极参与技术标准化、技术规范的制定,以此来影响技术的发展,改变长期以来技术方面由制造商主导的局面。第二,在应用、开发等方面不断地创新,要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获得更多的专利,赢得更多的国际“话语权”。所以,一方面,中国移动一直注重标准的制定,自成立以来共发布企业标准300项,并且每年以近100项的速度增加。在企业标准制定的基础上,自2002年开始,中国移动加大了在国际标准制定方面的力度,每年都向3GPP,OMA(Open Mobile Alliance开放移动联盟)等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大量稿件,其中仅2005年向3GPP提交362篇,把“一个移动网络两个网号”等59篇写入了国际标准。另一方面,中国移动加大了专利的投入。公司即将成立专门管理专利的办公室,在其统一的管理下,逐步提高专利的数量和质量。截止目前,中国移动共向国家专利局提交了“一种基于客户请求实现通信服务等级业务的方法”等十个专利的PCT国际申请以及140项国内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36项,这些专利为中国移动开展的彩铃、可视电话等业务提供了技术之基础,大大减少了业务开展的专利门槛,加速了中国移动新业务的引入。

3、带动产业链升级

移动通信行业是由不同环节、不同利益方共同参与组成的完整的价值链,各个环节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能动性才能使整个行业蓬勃向前。中国移动深刻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它始终认为,运营企业在整个移动通信价值链中起带动作用,不能也不需要完成所有环节的工作。因此,中国移动一直致力于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机制,期望能够推动各方进行业务和技术创新,做大市场。为此,中国移动积极与技术研究的各方,包括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进行深入合作,并形成机制,发挥各方所长,大大加快了技术创新的过程。

早在2000年,中国移动就创造性地打造了开放共赢的“移动梦网”产业链商业合作模式,使中国移动的技术创新在整个产业中产生了巨大的效力,这就是将技术创新提升产业价值链的最好证明。中国移动还联合国内外多家制造企业、大专院校成立了移动通信技术论坛,共同针对符合中国移动发展需求的技术项目进行研发,大大推动了研发进程,同时加速了产业链的价值生产。到目前为止,技术论坛已经发展成员200多家,没立了IP通信、下一代网络等12个分论坛,在标准制定等领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现在,中国移动正在加强基础研究、希望利用其雄厚的软硬件实力,在原始创新方面做出更大的成绩,以发挥更深意义上的行业引导作用。比如伊技术对传统电信技术的瓦解,融合通信时代的到来等等。目前,超前研究包括无线网长期演进、p网演进、NGN、业务网、智能光网络、终端技术和超前的各类业务研究等已经占到整个研究立项的70%,这个比例还会继续加大。

(三)以服务和业务创新贯穿全过程

新改变沟通,沟通改变命运。中国移动在创新中打造的世界一流服务与业务,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几年来,中国移动坚持以客户为导向,不断进行服务与业务创新,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极大的提升了服务品质和客户价值。

1、以业务创新推进信息化

正是有了技术创新的基础,中国移动才能够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不断把客户需求变为现实,不断创新业务内容和模式,不断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中国移动的服务创新具体表现为:

首先,短信迅速普及的创新。2005年,中国移动通信的短信业务使用量接近2500亿条,最高的一天有17.6亿条短信,短信业务的普及率和使用量均为世界第一。“短信虽然不是我们首创的,但我们推广了短信,改变了文化,这就是创新,”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裁张晨霜说。

其次,短信与互联网结合的创新。中国移动通信首创“移动梦网”商业模式,打造了一个开放、公平的无线增值业务产业链,不仅使中国移动通信在业内树立了创新的形象,同时拉动了整个产业链的蓬勃发展。

第三,以移动信息化推动社会信息化,提高企业和社会效益。中国移动通信以GPRS以及短信为主要载体,为客户提供包括企业枝莲、IP电话、GPRS上网、企业信息发布、移动办公、无线GPS定位等业务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在电力、交通、石油等近20个行业得到了应用。

第四,以创新打造手机多用化合媒体华,引领消费新时尚。如今手机不仅是一个可以打电话的工具,还成了一种新的信息终端。

2、以服务创新提升客户价值

如果说业务创新是中国移动赢得市场竞争的先锋部队,那么服务就是它赢得市场竞争的中坚力量。服务创新是中国移动在竞争中推行差异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有利武器,是中国移动的生存之本。中国移动的服务创新具体表现为:

首先,优质的网络覆盖本身就是创新。目前,中国移动经营一张有2.55亿客户、覆盖全国99%以上的县市、人口覆盖率超过97%、漫游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网络,在全球都是一大创举。把网络建到电梯、地下室、偏远山村,中国移动优质的网络覆盖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

其次,中国移动的3大客户品牌(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业内公认是做得好的。以全球通VIP客户服务为例,中国移动通信可以让VIP客户享受易登机服务:只需要把你的证件、机票、行李都交给一个专门的服务人员,就能为你办好全套登机手续。

第三,中国移动通信1860已成为高水平的客户服务中心,客户满意度处于先进水平。供职于外企的张小姐因为一时匆忙,到了办公室发现手机忘在家里了,回去取要耽误一个多小时,不去取又担心无法接听重要客户的电话。情急之下,拨通了中国移动通信1860,等所有的移动电话转移到办公电话上,确保了通信畅通。

(四)以管理创新为基础

移动总裁王建宙说:“—个企业拥有多方面的资源,管理就是使各种资源更好地有效配置,达到最满意的目标。管理就是使1+1=3,甚至更多,多出的部分就是管理创造的价值,无论是服务也好,业务也好,技术也好,实际上都不同程度地体现着管理的优与劣,而管理创新正是企业更好地服务于客户的保障”。

中国移动既是国有企业,又在海外整体上市,运营管理好这样一个公司本身就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通过海外上市,借助国际资本市场严格的监管要求,中国移动引入了与国际接轨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通过建立诚信、透明、公开、高效的公司治理,公司发展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中国移动在运营体制、管理制度方法上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创新,形成了战略、预算、绩效、薪酬的闭环管理体系;同时还充分发挥规模优势,在设备采购、网络管理、内部资金调度等方面探索建立并逐步完善了集中化低成本运营管理的模式,提高了管理效益,促进了公司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2004年,中国移动实现了整体上市,每年新增客户数都超过了3000万,客户总数已达到2亿多,如何做好这样一家上市公司财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并无先例可循。中国移动在运营管理体制、制度和方式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全面实施了市场、业务、投资等各方面综合配套的全面预算管理,实现了从事后管理向事前控制、事中监督的重要转变,形成了以预算管理为中间结点的战略,这是中国移动的独家壮举。

管理创新节省了大量的成本,还使客户享受到低价位高品质的服务。有数据显示,2005年与2004年相比,采购成本平均下降 27.9%,客户平均每分钟话费的价格从1999年的0.73元下降到2005年底的每分钟0.24元。

秉承“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核心价值观,中国移动正以创新精神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努力“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独具特色的创新性企业文化将引领中国移动从成功走向卓越。

复习思考题:

1、请分析中国移动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是如何体现创新这条主线的?

2、阐述中国移动在经营过程中的创新性思维和理念有哪些? 3、试论中国移动是如何以服务创新提升客户价值的? 4、简述中国移动技术创新的重要举措。

第二篇:中国工商银行企业文化研究

摘要: 工行“工于至诚,行以致远”的价值观涵盖了“诚信、人本、稳健、创新、卓越”五方面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对工商银行多年来企业精神、文化理念、经营方式和价值追求的凝炼表述。“诚”就是“忠诚、真挚、守信”,表明了对员工品行修养的标准,体现出社会对服务的要求,传达了对社会公众的庄严承诺;“远”就是“长久、高远、远大”,彰显出永不停息、创新超越的精神,昭示了力争成为行业典范的自我定位。在核心价值理念的基础上,工行还提炼形成了包括“发展、效益、风险、服务、品牌、团队、学习、人才”等八个方面的基本理念作为核心价值的外延。

关键词:文化构成,建设现状。

企业文化理论属于管理范畴 ,是 2 0世纪80年代从管理科学丛林中分化出来并不断发展的新理论体系 ,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是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逐步深化的。企业文化理论是从西方引进的 ,西方学术界对企业文化的定义有不同的看法 ,中国学者给出了更多不同的定义 ,总的来说 ,企业文化就是被该企业绝大多数成员共同认可的一系列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它在企业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 ,并在企业一次次的成功经营中得以巩固和发展。在这个文化氛围中 ,企业和企业所有成员的行为受该价值观念的约束 ,所有成员为实现企业的价值目标而不懈努力。商业银行在特定环境中 ,在其内部形成的以金融活动为主导 ,价值观为中心的独具特色的经营理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组织与管理制度、权力结构、文化氛围与网络、教育方式、沟通方式、习惯、仪式、英雄人物、形象设计等 ,形成了以商业银行为特点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工商银行在成功完成股改上市后,站在了全新的发展起点上,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格局和发展前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迫切需要金融业加快探索和建立更为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也迫切需要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下面对工行的企业文化做以研究: 一.工商银行企业文化的构成

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大型企业都形成了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模式,最具代表性的,是青岛海尔集团“三个同心圆”模式和“海尔真诚到永远”的文化理念。工商银行作为金融企业的旗舰,在企业文化建设上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其企业文化的模式和其他企业一样,也是由视觉系统、制度行为系统、核心系统三个层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构成的。

(一) 视觉系统:是指看得见、摸得着,通过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物质文化,如金融产品与服务、形象标识系统、营业场所与办公环境、设施设备等。 (二) 制度行为系统:是指通过制度和行为形态表现出来的制度行为文化,如行为规范、服务规范、法律形态、组织形态、管理形态、规章制度等。 (三) 核心系统:是培养和树立工商银行企业精神的深层文化,是银行的价值观念和共同行为准则,如企业使命、共同愿景、价值观念、企业精神、文化氛围、职业道德等。

其中,核心系统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之一。核心系统强调的是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以员工的共同价值观为尺度,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员工的信任、沟通与交流,使银行得以切、调发展。正是这种核心文化的作用,能使银行在人才管理、市场开拓等方面多一层最好的润滑剂,展示出银行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业绩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塑造良好的银行整体形象,扩大银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工商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工商银行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历程,在各级领导的着力倡导和全体员工的努力实践下,不但实现了业务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管理水平的不断创新提高,而且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一) 在物质文化上,工商银行拥有2万多个境内营业网点和70多家海外分支机构,形成了具有行业特色的形象标识系统,拥有先进的服务网络与电子设施,为数以万计的公司和个人客户提供种类齐全的金融产品与服务,而且每年都有大量的新产品推出,还可以为客户量身定做各种金融产品与服务。

(二) 在行为文化上,总行1999年正式制定下发了《中国工商银行员工行为手册》,从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形象、办公环境、工作氛围等方面对员工的行为进行了规范。1996年在总结推广济南分行优质文明服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中国工商银行服务工作规则》,随后又相继制定了《中国工商银行营业网点规范化服务标准》和《二线为一线服务标准》等,对员工的行为和服务做了进一步的规范。

(三) 在制度文化上,工商银行各项规章制度比较健全,员工的制度意识也比较强,制度文化是工行企业文化建设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工行的制度建设在国内同业中最为全面、系统和严密,并一以贯之地坚决贯彻执行。 (四) 在服务文化上,把“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贯穿于每个工作细节。他们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用真诚、真情、真心连接与客户沟通的桥梁,有效形成服务文化,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承担起工商银行的社会责任,让工行真正成为客户身边的银行,可信赖的银行。

(五) 在员工培养上,工商银行始终秉承“以人为本、人才兴行”的核心理念,视员工为企业最稀缺、最宝贵的资源。目前工行正在结合未来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制定全球雇员管理政策,将通过市场化招聘、统一平台管理、多渠道发展、多跨度交流、多层次培训、人性化服务等举措,加快构建适应各国市场需要和富有工商银行特色的境外员工管理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人才价值的最大化,进一步提升国际化人才团队的竞争力。 国际银行业发展的经验证明,真正的国际化不仅是经营、机构和市场的国际化,员工和企业文化的国际化是其中更为核心的领域。为此,工商银行在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上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充分开发利用好境内境外两种人才资源。一方面,积极让境内人才“走出去”,通过有计划地选派国内优秀员工到境外分支机构工作,广泛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培训、交流项目,建立外派人才后备库等,为境外业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另一方面,加大了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在境外机构加快实施了人才的本地化,招聘当地合适的外籍员工进入境外机构的管理队伍,聘请熟悉当地客户的专业人员进行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

(六) 在核心文化上,“以人为本、客户至上、崇尚信誉、追求卓越”已经成为工商银行的核心价值观,“严格、规范、谨慎、诚信、创新”的行业作风已在全行上下树立,“创业、务实、负责、科学、团队”等精神也在广大员工身上得到充分体现。

可以说,工行的企业文化已初具规模,并已应用于经营管理的各项活动中。但也不容否认企业文化建设系统性欠强、核心价值观尚未形成共识、一些理念需要进一步总结提炼和科学论证,企业文化的内在动力性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工商银行目前正处于股份制改造、机构整合、业务流程重组的关键时期,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更加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金融企业文化研究》论文 《金融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第三篇:企业文化和管理文化—企业文化与管理文化模式

先与后取的经营模式

一个企业要成功,就要付出某种经营代价来换企业的效益。先与之、后取之是一种成功的经营之道。

日本企业的公益经营就是先与后取的典型经营模式。他们跳出了纯商业思维定式,在公益服务中求得新的生机。公益经营是在提供公众服务过程中扩大企业影响、吸引消费者的,比单纯产品宣传与推销的效果更佳。企业能把服务扩大化,把为公众服务作为己任,从而会带来更加的经营效益。

从投入产出的规律看,没有投入就不会有产出,支付、给与是收入、取之的必然代价。不过,在许多情况下,支付与投入、给与和取之有着时间上的距离,更有一定比例的内在联系,一般支付与收入成正比。企业必须从战略高度来看待先与后取的经营思想。

与之和取之使企业经营的辩证法。有人认为,企业除了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外,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事谋取最大利润。为此,不少企业采取多种方法,唯利是图,结果效益不佳。而成功的企业采用利益循环的辩证经营模式,有效的指导了企业的经营活动。

从市场大系统看,把消费者、经销商和企业生产者看成是一个整体,建立起相互依存与发展的动态关系,使企业发展及利益良性循环,不仅源源不断的产生效益,还使企业利益真正最大化。

人本管理文化模式

(一)

日本传统文化的许多东西,是直接从中国移植过去的。儒家、释家和道家的思想,特别是儒家的伦理文化,至今是日本文化传统中的重要构成因素,它形成了日本企业的一种管理模式,它不同于西方个人至上而强调群体意识,强调把人本作为企业管理的出发点。

日本的管理类书籍把人事的管理列为企业管理分类之首,他们从“企业即人”出发,认定“人事管理是极为重要的项目”。在日本企业管理学家近藤次郎看来,人本管理就是一种依靠互相交心的方法,使每个人正确认识他在组织中应完成的任务和担负的责任,同时必须使他们能最大的发挥他们的能力,使在组织中劳动的个人感到满意,体会到生活的意义。管理的目的主要是发挥所有人的干劲。人管理人取得成功的状态是引导组织中所有的人都鼓足干劲,这方能说是高明的管理;被管理者不觉得自己是被人管理,每人都向自己的喜爱的方面奋发努力,这时自然能达到集体或组织的目标。

人本管理要把对人的管理分成两个层次理解:

1、“自我管理”。应重视企业中的每个员工的个人自尊心,它可分为“健康的自我管理”和“作业(工作)的自我管理”。

“健康的自我管理”是指自我管理身体健康和自我管理精神健康,可通过读书以学习前人的教诲,或接受信仰(宗教)以改变心境,求得精神的宁静。它要求既把自己作为对象,又把自己当作管理者。

“工作的自我管理”主要指在企业中推行的“质量管理小组”等活动。它系车间的作业集体,为提高作业效率,防止次品和提高质量,自己用特性因果分析图等方法,通过讨论,自己进行改进的运动。这样就超越了组织和职务上的等级差别,通过自己的努力,自行控制全体成员的集体行为。

2、“集体管理”。即以集体为对象的管理。这里强调等级职务和服从,资本主义社会通常是给管理者以高薪,组织中的成员也就为有朝一日成为管理者而刻苦努力,这样做,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依靠竞争和上进心来维系这个组织以达到目标。在“集体管理”模式中,采取的方法首先是提高成员的自觉性,其中首先是自我批评。在集体管理中,如果害怕一部分成员管理其他成员的做法会恶化关系,那么,进行自我批评就不用担心这种情况。

人本管理相当集体管理中的“自我管理”,而且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和应用。事实上,这是集体管理的一种巧妙的方法。日本的有些企业废除了部、科长制,分成不同的功能集团,作为小组住家推行自我管理,还有因采用了这种模式参与经营活动而实现了劳资关系的协调,取得了成功。这种理想的人与人的关系,不急于求成,平时进行充分的教育和思想交流,最终实现这种关系。 人本管理文化模式

(二)

日本企业管理的成功很大程度上的得益于人本管理,在人力调配最优化、工作效能最优化、产品和销售最优化、人的积极性激励、参与管理最优化这5个方面贯穿人本管理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1、人力调配的最优化。日本的大企业近年来为获得富有新思想、具有开拓性的人才,以便进可“抢人”,退可“留人”,对原来刻板的人事制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以职位的平等竞争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利用竞争机制促使企业内部管理人员选拔的创新。日本许多大公司对于内部的职缺,或开拓新事业所需的人才,除照常录用大学生外,开市场是内部公开招考制,层次从中层干部一直到新事业的负责人。

为了防止业务分类过于繁杂、组织机构过于庞大的“大企业病”,许多大企业相继撤出了组织间的壁垒,以使人员流动更为流动,这可使每个人的个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2、工作效能最优化。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和智能科学的运用,为适应人类劳动结构及工作机能的重大变化,企业劳动工作制度正在发生变革。劳动工作管理正向着灵活机动、宽松宜人的管理模式转变。

人本管理文化模式认为,人的个性机能决定了人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工作效率,如果规定统一的工作时间有不同的工作效率,如够规定统一的工作时间,就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最佳工作效能。因此,许多企业家都着手在企业内部开发部门试行自由时间制和谈性工作时间制。智能型的管理部门及其岗位上的一部分职员,可根据工作需要和生活习惯,完全自由的安排工作时间,使一部分“宝贵人才”有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在最佳时间内发挥最佳创造效能和工作效能。

这种模式有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挖掘人的创造潜能。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创造潜能永无止境,高智能的技术人才更是如此。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可分为两种,即主动性发挥和被动性发挥。前者是自觉自愿的,后者是被动的,受外部意志支配驱动的,非自觉的。显然,改革工作制度能使人们主动的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尤其是当自己的权益、义务、与其所从事的职业的变化、兼顾等途径相联系,并获得理想效果时,这种发挥往往能达到最佳境地和最大限度。

人本管理文化模式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时间的充分、合理的利用及其人生价值的发现。实现这种改革的管理制度,可给劳动者适当的空间调节,既可使劳动者科学安排劳动时间,提高岗位劳动效率,又可适量增加社会劳动时间,根据需要协调劳动过程,以提高综合劳动效能,也有益于劳动者心理和生理的保护。它有利于推动社会各种产业的发展,多方位的实现人的价值。人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价值是无限量的。人的才能只有在多方位的施展中才能得以释放。而传统的固守一岗一位,老死于一家单位一个岗位的工作制度,只能禁锢人的思维,抑制人的才能。许多才华横溢、足智多谋的人才便是这种传统工作制度禁锢下的牺牲者。改革工作制度,允许人们兼职服务、交叉任职等,不仅有利于人才发挥多种智能优势,施展多方面的才华,而且也有利于推动企业的发展,多方位实现人的价值。

3、产品和销售最优化。为了适应国际和国内市场的需求,世界上许多大公司采取满足各种人需求的产品和销售最优化策略,以反映各种人的需求。

4、人的积极性激励。世界许多大企业十分强调对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激励。法人持股大于私人持股是日本股份制企业区别于欧美企业的一大特点。企业的股票在法人手里,就是说,日本大部分股份制企业是企业间相互持股的,对此,日本采取了限制私人持股率、提高法人持股率的做法。这样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因为法人持股的目的不是买卖股票以获利或分享高额的股息和红利,而是为了加强企业间的利益联系。因此,法人股东虽也参与和监督企业决策,但一般不干预企业的决策和经营。此外,法人持股还能促进企业集团和系列企业的合作关系。相互持股使企业集团和系列企业达到松散的联合,既能将企业之间的利益捆在一起,又不至于削弱某一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淡化所有权后,企业的命运掌握在经营者手中,而企业经营者又通过诸如从职工中提拔经营管理人员等方法,让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共同分担经营风险;在员工中宣传“企业是大家”的思想,这样就形成了经营者、员工和企业的“命运共同体”。

5、参与管理最优化。人本管理文化模式强调让员工共同参与管理,强调企业发展与员工的关系,以命运共同体的形式调动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企业鼓励员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全员参加管理,不是简单的运动,而是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尊重每个人的个性与特长,从而形成企业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特点的个性。这种全员参加的管理,采用的是多种形式。质量管理小组的选题也是广泛多样的,如效率、安全、质量、设备、节能等。重要的是企业家要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讲求实效。目标规定要十分明确具体,措施也要得力,这样才会有成效。

人本管理文化模式代表了现代企业管理的趋势,它不仅在西方,而且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企业界也受到普遍的重视。 三种有效的经营模式

日本的走动式、欧美的和拢式、东南亚的抽屉式是80年代风靡世界的三种管理模式,它们对于今天的企业管理来说仍然是值得借鉴的。

走动式是指企业家身先士卒,深入到企业员工之中,体察民意,了解真情,沟通意见,与部属打成一片,共创佳绩。这种模式在东方文化背景中更显其卓越性。走动式还意味着一种看得见的管理。企业主管经常走动于生产第一线,与工人见面、交谈,希望员工能够对他提意见,能够认识他,甚至与他争辩是非,是一种现场的管理。优秀的企业家总是深入员工之中,了解真情,多听一些“不对”,而不是听一些好话,不仅关心员工的工作,叫得出它们的名字,而且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员工们就觉得企业主管重视他们,工作自然十分卖力。一个企业有了员工同心同德的努力和支持,自然就会兴旺发达。

和拢式是欧美盛行的管理模式。和拢是希腊语的“整体”和“个体”合成的词,用来表示一种新观念,即管理必须强调个人和整体的配合,创造整体和个体的高度和谐性。它的具体特征是:既有整体性,又有个体性。企业的每个员工对企业有使命感,“我就是企业”是和拢管理中一句响亮的口号。这种管理模式孕育了企业员工的自我组织性。企业是由每个人支撑着的,而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作用更大。因此而放手让下属作决策,自己管理自己,尽情为企业贡献力量。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学识水平各不相同,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做法,要促使不同的看法、做法相互补充交流,使一种情况下的缺点变成另一种情况下的优点。

和拢式发挥个体分散和整体协调相统一的优势。按和拢管理的特点,一个组织中的单位、小组、个人都是整体中的个体,个体都有分散性、独创性,通过协调性树立整体的形象。和拢管理促使整个企业与个人之间形成一种融洽和谐、充满活力的气氛,激发人们的内驱力和自豪感。

抽屉式管理模式流行于东南亚,它形容在每个管理人员办公室的抽屉里,都有一个明确的职务工作规范,对于他们每个人的职、责、权、利相统一。在管理中,既不能有职无权,更不能有权无责,必须职、责、权、利相结合。 矢志称强——一种风险经营管理的文化模式

现代世界知名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始终贯穿着一种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它的思想精髓就是称强和风险经营。这些企业善于将这种思想精髓演化成自己企业的一种管理文化模式,贯彻于企业运营的全过程。

风险经营的管理文化模式,使全体员工同心同德、化风险为战胜困难的具体措施和力量,最终化险为夷。

彼得·德鲁克认为,在富有开拓精神的管理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风险经营。在风险经营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把注意力集中到市场上。对于一家新风险企业未能达到它指望要达到的目标,或者根本无法生存下去的一个通常的解释是:在别人出来夺走我们的市场之前,我们干得不错。但这些人开始向我们从未听说过的顾客出售产品,突然间,他们便夺走了市场。凡是真正的新东西都能创造出人们以前从未想到过的市场。

新的风险企业必须一开始就假定,它的产品或服务可能在设计这种产品或服务时根本就没有想到的市场上找顾客,用于根本没有设想到的地方,并由新风险企业没有想到的、甚至根本不知道的顾客来购买。

如果新的风险企业不从一开始就这样把眼光盯着市场,它就可能为竞争者创造市场。创办新风险企业的人必须把时间花在外面,花在是厂长,同顾客和自己的推销人员呆在一起,研究情况和听取意见。新的风险企业必须制定一些日常条例来不断提醒自己,一种产品和服务要由顾客而不是生产者来确定。在生产或服务给顾客带来的用途和价值方面,它必须不断的向自己提出挑战。

对新的风险企业来说,最大的危险就在于自认为自己比顾客更了解产品或服务是什么样的或应该是什么样的,应该怎样去购置和有什么用途。首先,新的风险企业必须愿意把出乎意料的成功看作是机会,而不把它看成是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冒犯。它必须接受营销术的一个基本原理,即企业的任务不是去改造顾客,而是使顾客得到满足。

2、金融上的远见。不把注意力集中在市场上是刚创业的新风险企业的通病。这是新风险企业初创时期的最严重的病症,即使对那些生存下来的新风险企业来说,这种病症也可能成为妨碍企业发展的长期因素。

在新风险企业发展的狭义阶段,最大的威胁则是对金融方面注意不够和缺乏正确的金融政策。这首先是对迅速发展的新风险企业的威胁。新风险企业取得的成功越大,缺乏金融上的远见带来的危险也就越大。一旦发生了金融危机,克服起来极为困难,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但是,这种危险显然是可以防止的。创办新风险企业的企业家是很不考虑金钱的,因此,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利润上。

3、建立一个高级管理班子。企业营业额上不去,盈利、质量或其他任何重要的方面都不起作用,其原因是缺乏一个高级管理班子。企业的发展已经超出一两个人管理的规模。它现在需要一个高级管理班子。班子要建立在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基础上。这种关系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建立起来。 企业文化模式的选择

为了研究分析不同文化制度下不同企业文化的共性与个性,有必要对不同形态的企业文化模式进行分析和选择。

1、选择企业文化模式的依据。企业的性质决定企业文化的性质。而企业文化模式则是社会和企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和企业经营活动的一切方面、一切环节都会直接、间接的通过企业文化反映出来。在通常情况下,企业选择文化模式的一般依据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的性质、国情和企业个性。

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决定企业文化模式的基本依据。劳动密集型企业与技术密集型企业或知识密集型企业,其文化模式各不相同。生产关系的性质规定了企业文化模式的社会经济性质。

2、现阶段中国企业文化的模式。现阶段,我国企业文化模式可分为单一型和混合型两大类。单一型包括经营目标类、团结创新类、质量技术开发类、市场竞争类、文明服务类。经营目标类就是浓缩了企业的经营宗旨,“概略的反映出企业追求的精神境界或经营战略目标。”团结创新类就是凝结了企业团结奋斗等传统价值观和拚搏创新的群体意识。质量技术开发类就是立足于某一优质名牌,不断开发新产品,不断开发新技术。市场竞争类就是注重企业外部市场环境,强调拓宽市场销路,争创第一流效益。文明服务类就是优化为顾客、用户和社会服务的意识,做到服务上乘、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更多俄企业采用的是混合的企业文化模式,即把经营宗旨、经营战略、价值取向融合在一起。

有人把中国企业文化模式归纳为风险型、竞争型、稳妥型、保护型四种。风险型文化模式所关注的不只是企业眼前的利益,而是关心企业的未来,他们为未来发展的拚搏精神和投资意识都是不同凡响的。这些企业的领导决策果断,态度坚决。由于风险型存在着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能够减少风险,战胜风险,往往会取得比其他企业更大的回报。竞争型文化模式既重视同其他企业的竞争,也重视企业内部部门之间和个人之间的竞争,善于通过各种竞争去解决问题、提高企业效率。稳妥型文化模式较多的看到已经取得的企业业绩,多有戒备的心理和守业的心态,一切求稳渐进。由于他们行动迟缓而往往失去经营的良机。保护型文化模式重视已有的管理规范的程序化,习惯一切照章办事,不思创新,对如何随环境变化创企业新路缺乏动力。四种文化模式各有利弊,如何扬长避短,去迎接企业未来的竞争和挑战,是企业管理的重大课题。

第四篇: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概念

关于企业文化的概念,有许多不同的认识和表达: 企业文化

1. 美国学者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是指企业中一个分部的各个职能部门或地处不同地理环境的部门所拥有的那种共同的文化现象。

2. 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认为,企业文化是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文化网络、企业环境。

3. 威廉·大内认为,企业文化是“进取、守势、灵活性--即确定活动、意见和行为模式的价值观。

4. 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企业要真正步入市场,走出一条发展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使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就必须普及和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5. 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

6.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在企业内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企业特点和群体意识以及这种意识产生的行为规范。

7.企业文化是企业内的群体对外界普遍的认知和态度。--全景式管理

8.企业文化是在现代化大生产与市场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产生的一种以现代科学管理为基础的新型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也是企业全体员工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9.(1)企业文化是在工作团体中逐步形成的规范。

(2)企业文化是为一个企业所信奉的主要价值观,是一种含义深远的价值观、神话、英雄人物标志的凝聚。

(3)企业文化是指导企业制定员工和顾客政策的宗旨。

(4)企业文化是在企业中寻求生存的竞争“原则”,是新员工要为企业所录用必须掌握的“内在规则”。

(5)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通过物体布局所传达的感觉或气氛,以及企业成员与顾客或其他外界成员交往的方式。

(6)企业文化就是传统氛围构成的公司文化,它意味着公司的价值观,诸如进取、守势或是灵活--这些价值观构成公司员工活力、意见和行为的规范。管理人员身体力行,把这些规范灌输给员工并代代相传。

(7)企业文化就是在一个企业中形成的某种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共同的价值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信息,将各种内部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下,汇聚到一个共同的方向。

(8)企业文化是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混合,即指在企业界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

则在人群中和社会上发生了文化的影响。它不是指知识修养,而是指人们对知识的态度;不是利润,而是对利润的心理;不是人际关系,而是人际关系所体现的处世为人的哲学。企业文化是一种渗透在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的东西,它是企业的美德所在。

(9)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组织的基本信息,基本价值观和对企业内外环境的基本看法,是由企业的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和信仰的行为规范,价值体系,是指导人们从事工作的哲学观念。

(10)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并经过精心培养而形成的企业成员群体的精神风貌。

企业精神要通过企业全体职工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体现出来。因此,它又是企业职工观念意识和进取心理的外化。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在整个企业文化中起着支配的地位。企业精神以价值观念为基础,以价值目标为动力,对企业经营哲学、管理制度、道德风尚、团体意识和企业形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

企业精神通常用一些既富于哲理,又简洁明快的语言予以表达,便于职工铭记在心,时刻用于激励自己;也便于对外宣传,容易在人们脑海里形成印象,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个性鲜明的企业形象。如王府井百货大楼的“一团火”精神,就是用大楼人的光和热去照亮、温暖每一颗心,其实质就是奉献服务;西单商场的“求实、奋进”精神,体现了以求实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和真诚守信、开拓奋进的经营作风。

企业道德

企业道德是指调整该企业与其它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内部职工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从伦理关系的角度,以善与恶、公与私、荣与辱、诚实与虚伪等道德范畴为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企业。

企业道德与法律规范和制度规范不同,不具有那样的强制性和约束力,但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和强烈的感染力,当被人们认可和接受后具有自我约束的力量。因此,它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是约束企业和职工行为的重要手段。中国老字号同仁堂药店之所以三百多年长盛不衰,在于它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融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之中,形成了具有行业特色的职业道德,即“济世养身、精益求精、童叟无欺、一视同仁。”

团体意识

团体即组织,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的集体观念。团体意识是企业内部凝聚力形成的重要心理因素。企业团体意识的形成使企业的每个职工把自己的工作和行为都看成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使他们对自己作为企业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对企业的成就产生荣誉感,从而把企业看成是自己利益的共同体和归属。因此,他们就会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自觉地克服与实现企业目标不一致的行为。

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通过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被消费者和公众所认同的企业总体印象。由外部特征表现出来的企业的形象称表层形象,如招牌、门面、徽标、广告、商标、服饰、营业环境等,这些都给人以直观的感觉,容易形成印象;通过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形象称深层形象,它是企业内部要素的集中体现,如人员素质、生产经营能力、管理水平、资本实力、产品质量等。表层形象是以深层形象为基础,没有深层形象这个基础,表层

形象就是虚假的,也不能长久地保持。流通企业由于主要是经营商品和提供服务,与顾客接触较多,所以表层形象显得格外重要,但这决不是说深层形象可以放在次要的位置。北京西单商场以“诚实待人、诚心感人、诚信送人、诚恳让人”来树立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企业形象,而这种服务是建立在优美的购物环境、可靠的商品质量、实实在在的价格基础上的,即以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经营实力作为优质服务的保证,达到表层形象和深层形象的结合,赢得了广大顾客的信任。

企业形象还包括企业形象的视觉识别系统,比如VIS系统,是企业对外宣传的视觉标识,是社会对这个企业的视觉认知的导入渠道之一,也是标志着该企业是否进入现代化管理的标志内容。

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是在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人的行为带有强制性,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种规定。从企业文化的层次结构看,企业制度属中间层次,它是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是物质文化实现的保证。企业制度作为职工行为规范的模式,使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内外人际关系得以协调,员工的共同利益受到保护,从而使企业有序地组织起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

文化结构

企业文化结构是指企业文化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时空顺序,主次地位与结合方式,企业文化结构就是企业文化的构成、形式、层次、内容、类型等的比例关系和位置关系。它表明各个要素如何链接,形成企业文化的整体模式。即企业物质文化、企业行为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企业精神文化形态。

企业使命

所谓企业使命是指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应担当的角色和责任。是指企业的根本性质和存在的理由,说明企业的经营领域、经营思想,为企业目标的确立与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企业使命要说明企业在全社会经济领域中所经营的活动范围和层次,具体的表述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身份或角色。它包括的内容为企业的经营哲学,企业的宗旨和企业的形象。

第五篇:企业文化标语-企业文化标语

企业文化标语。企业文化标语又称:企业文化挂图。

企业文化口号。企业宣传标语等。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而企业文化标语则是将这些价值观或现象以具体的文字配合图形体现出来并张贴或悬挂于企业内部的办公区域。

中文名,企业文化标语。又称,企业文化挂图。实质,一个组织。性质,是企业行动的“思想指南”。。

主要作用。企业文化是无形的管理。起到企业文化宣传作用。

更能提升企业整体形象。 增强企业凝聚力。所以很多企业都在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标语是体现企业文化的一种方式。01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02 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培养性格。性格决定命运03 诚信立足。创新致远04 持诚信互利共荣。以厚德载物05 有一份耕耘 。就有一份收获06 您的自觉贡献。才有公司的辉煌07 要想不被淘汰。只有跑在前面08 每天进一步。

踏上成功路09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10 一等二看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11 五湖四海聚一厂。情同手足友谊长12 培育礼仪员工。创造文明团队13 宁可因高目标而脖子硬。也不要为低目标而驼背14 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才能承担更大的责任15 保持环境清洁。做位可爱的人16 爱护公物。企业文化标语珍惜资源。勤俭节约。共同发展17 生活因拼搏而存在。拼搏因生活而永恒18 为自己养成一个好习惯。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19 遵守厂规厂纪。

争当优秀员工20 合格的员工从严格遵守开始21 自我提升。良性竞争。相互欣赏。相互支持22 心态正。事业成。不成也成23 事不三思总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24 得意时应善待他人。失意时你会需要他们25 立足新起点。开创新局面26 塑造人的品质。建立管理根基27 企业以人为本。员工以厂为荣28 以厂为校。以厂为家;互相学习。互相关怀29 转变观念转变作风。让企业文化生生不息30 和传统的昨天告别。向规范的未来迈进31 企业的成功来自于每一位员工的付出32 争做一流员工。

共造一流产品。同创一流企业33 要有好的灌溉。才有好的成果34 我们的理念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35 持续改善是企业文化的精髓。

分类。1。市场竞争不同情弱者。不创新突破只有出局。

2。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广大。智慧丰饶。3。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长者。取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

足者。博闻。1。顾客的赞美。是企业最大的财富。2。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3。执行力的关键是细节。1。以质量为生命。以客户为中心。2。以市场为导向。以网络为基础。以人才为根本。以发展为前提。3。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以管理求效益。4。以市场为导向。

客户为中心5。需要理解的是客户。需要改进的是自己。6。对客户奉献热诚。为客户着想。急客户之所急。客户的认可。是我们事业生存发展的土壤。7。争取一个客户不容易。失去一个客户很简单。

性质。企业标语是灵魂。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统帅”;是企业行动的“思想指南”。

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具有无法替代的核心作用。正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有凝聚力才能发展。壮大。一个企业也需要凝聚力。才能走向成功。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只能在企业良

好运营时进行。当企业出现问题时。就不能分心再搞文化建设;还有人认为只要做好了内部文化建设就行了。殊不知在文化管理时代。文化的影响涉及到企业行为的方方面面。企业文化的概念还应包括对外界的宣传。

让外界了解公司的经营理念与文化。以寻求更大的社会价值认同。

网新企业。企业文化标语执行-敢于担当。按规定时间。高质量地完成预定结果学习-始终保持学习心态。

不断完善提升自我团队-思想统一。形成合力。量才而用。追求团队成功管理-增强大局观。双赢思维。注重沟通调研。形成方法论计划-合理规划。严谨有序。要事第一。黄金时间办要事品质-精心设计。注重细节。一次性把事做对道德-正直诚信。恪守。监督并打击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梦想-持之以恒。真正为实现互联网事业的梦想而奋斗。不为私心所困目标-坚持不懈地帮助客户提高生产力。

提升自身社会品质原则-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点滴创新。用数据说话。

上一篇:中国式家长全结局下一篇:中国人民大学专业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