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在中国科学院

2022-08-22

第一篇:钱学森在中国科学院

第三课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第三课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 词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记住本课生字的读音,写法,理解本课生字的意思和用法,能用本课重点生字造句。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学生理解本课生字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给学生掌握生字和用生字的教

育。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读音,译文,写法和用法。 教学难点:掌握本课生字的意思和用法并能用重点词语造句。

课型,课时:新课;第一课时。

教学手段:课本书,教学用书,粉笔黑板,教案本,词典。

教学方法:讲授法,解释法,讨论法,合作法。

导入新课:

一.组织教学

二.检查学生复习和预习情况。 三.讲授新课

1.向学生读下列生字的导入新课。 黎 渡 劈 斩 掠 冯 惦 隆

四.首先给学生领读生字,然后让学生自己读生字。 五.抽读,范读等方式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六.把学生分组读生字并小组讨论生字的写法和偏旁。

词语:

1. 稳健(形):路旁计算里数的碑。

公路上的里程碑提醒我们:里边竟不远了。 2. 赴(动):规模;计划等,宏大雄伟。

新建的水电站气势宏伟。 3.惦记(动):装载。

这里停了很多辆载货的车。 4. 谈论(形):最高的;最高上的。

我们青少年应该有崇高的理想。

5. 魂牵梦饶(动):激发鼓励。

他自学成材的故事激励青少年努力学习。

6. 综合(名):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

起。

这是一种综合艺术,它包括文学,美

术建筑等各种艺术的成分。 7. 不屈不饶(动):不屈服。

他们和敌人进行了不屈不饶,就能战胜它。

板书设置:

1.板书课题 :第三课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讲解词语解释:

里程碑(动):路旁计算里数的碑。

公路上的里程碑提醒我们:里边竟不远了。 宏伟(动):规模;计划等,宏大雄伟。

新建的水电站气势宏伟。 载(动):装载。

这里停了很多辆载货的车。

作业:

为了提高学生的词汇量给学生预习词语和抄写词语的作业。

课后反思:

(第3.4课时)

第三课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以课文为材料扩展学生读,听,说,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范读课文,然后领读,个别读,用问答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课文中的新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给学生学会 乐于助人 的教育。 教学重点: 每个同学都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以课文为材料,进行读,听,说,写的训练。

教学难点:掌握重点句形并能实际中灵活运用。 课型,课时;新课,第三.四课时。

教学手段:常用教学工具,教案,课本书,多媒体教室。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归纳法,合作法,问答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学生,考勤。

二.检查学生的复习和预习情况。

让学生上黑板听写词语,抽几名学生用重点词语口头造句。阅读课文(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

三.新课导入,以提问方式导入新课。

1.你们知道航天员吗?

四.初学课文和领读课文。 (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

五.组织学生自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想老师提出的问题。

让学生分组分段阅读课文,分小组讨论找出正确的答案并汇报。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

1.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独立完成将航天员送人太空的国家。(∨ )

2.中国已经研究制造出 “两弹一星”。( ∨ )

六.给学生讲解课文中的新词句:

里程碑 宏伟 载 崇高 激励 综合 不屈不饶 七.学生跟着老师领读课文并在多媒体教师让学生观看有关太空的图片。

八.师生一起熟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九.最后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老师让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1)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为什么爆发出欢呼声? 答: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也禁不住欢呼跳跃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它将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记忆深处打下烙印。

(2) “神七”航天员翟志刚迈出了什么? 答:神七”航天员翟志刚迈出中国航天员的太空第一步 。

板书设置:

(课文)

2.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

(1)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独立完成将航天员送人太1.板书课题 :第三课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空的国家。(∨ )

(2)中国已经研究制造出 “两弹一星”。( ∨ )

3. 给学生讲解课文中的新词句:

里程碑 宏伟 载 崇高 激励 综合 不屈不饶

4.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为什么爆发出欢呼声? 答: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也禁不住欢呼跳跃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它将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记忆深处打下烙印。

(2) “神七”航天员翟志刚迈出了什么? 答:神七”航天员翟志刚迈出中国航天员的太空第一步 。 5.布置作业。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给学生布置熟读课文的作业。

课后反思:

(第5.6课时)

第三课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自读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以课文为材料扩展学生读,听,说,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范读课文,然后领读,个别读,用问答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课文中的新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给学生珍惜生命的教育 教学重点: 每个同学都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以课文为材料,进行读,听,说,写的训练。

教学难点:掌握重点句形并能实际中灵活运用。 课型,课时;新课,第五.六课时。 教学手段:常用教学工具,教案,课本书。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归纳法,合作法,问答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学生,考勤。

二.检查学生的复习和预习情况。

让学生上黑板听写词语,抽几名学生用重点词语口头造句。阅读课文(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

三.新课导入,以提问方式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说一下香港是那年那月那日回归的? 2.我们要珍惜什么呢? 3.讲授新课

师生一起读课文,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老师指导并且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把学生分组读课文并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给学生讲解按每一段的内容分析课文并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凌晨 沧桑 恢复 瞬间 国徽 4.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香港是什么时候被英国统治的? 答:香港是1997年7月1日被英国统治的。 (2)统治时间长达多少年? 答:统治时间长达150多年。

布置作业:

为提高学生的词汇量,让学生找出《我的小词典》中的词语。 板书设计: 重点词语:

凌晨 沧桑 恢复 瞬间 国徽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香港是什么时候被英国统治的? 答:香港是1997年7月1日被英国统治的。 (2)统治时间长达多少年? 答:统治时间长达150多年。

课后反思:

第二篇:第三课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分析

第三课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第一课时

初学课文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要掌握“稳健,赴,惦记,谈论,魂牵梦绕”等词语的准确读音和准确用法。

(2).学生能用“稳健,赴,惦记,谈论,魂牵梦绕”等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利用讲解法,造句法,引导法等方法达到熟练运用词语的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学好词语,打好基础的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词语的准确读音并能组成词组,造句。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本课词语。 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造句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方式。 教学手段: 教材,词典,课件。 教学内容

一,课前测评:叫几个学生上黑板听写词语。

二,导入新课: 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以他卓越的才能和人格魅力,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你想认识这个人吗?那我们一起读课文了解一下这个人吧。 三,讲解词语:

1. 稳健:稳重;不轻浮:处事稳健;稳健的性格。

1)为我公司的稳健发展而做出更大的贡献。

2)我不认为这是稳健的典范。

2. 赴:(形声。从走,卜声。从“走”的字、多与“跑”、“走”有关。本义:奔向,奔赴。多指奔向危险的。

1)我想去赴你约,但我我想我实在没有时间。

1 2)我要去赴一个午餐。

3. 惦记:心里老想着.近义词:惦念 记挂 挂念 牵挂 想念。 1)你可不知道我是多么惦记你。 2)我一直惦记着这件事。 4. 谈论:演讲, 谈话。 1)我不知道你在谈论什么。 2)好的,我已经谈论了

5. 魂牵梦绕:形容思念很深的心情 情绪

四,课堂小结:

通过上这节课同学们掌握了“稳健,赴,惦记,谈论”等词语。

五:板书设计:1,第三课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初学课文)

2,重点词语的解释与句子。

如:3. 惦记:心里老想着.近义词:惦念 记

挂 挂念 牵挂 想念。 1)你可不知道我是多么惦记你。 2)我一直惦记着这件事。

六,布置作业:抄写词语,预习新课。 组长签名:

七,课后反思:

2 第三课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第二课时

深学课文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内容和结构,理清课文的脉络,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并掌握课文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课文使学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和结构,分析并理出课文写作的思路。

教学难点:能够概括课文大意,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结构。 教学方法:引导法,讨论法,阅读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方式。 教学手段: 教材,词典,课件。 教学内容

一,课前测评:叫几个学生读一下课文。

二,导入新课:钱学森因为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他要为祖国的建设做一份贡献,那我们深读课文感受什么叫“爱国”。 教学内容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牙!”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2.钱学森在美国享受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为什么还要坚持回国?

3.钱学森回国的道路上遇到了什么问题?最终这个问题怎么样解决3 了?

4.为什么说钱学森是中国的导弹之父?

串讲课文 (第1自然段)讲述了钱学森坐在轮船终于回到了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

(第2自然段)讲述了钱学森在美国放弃了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终于选择了回祖国。

(第3—6自然段)讲述了钱学森回祖国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7自然段)钱学森回祖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不少的贡献,被誉为“中国之父”。

课文小结:通过本课课文我们了解了钱学森,知道了他对祖国做出的贡献

板书设计:1,第三课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深学课文)

2,每一段的大概意思及回答问题的题目

如:(第2自然段)讲述了钱学森在美国放弃了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终于选择了回祖国。

2.钱学森在美国享受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为什么还要坚持回国?

布置作业:根据上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组长签名:

课后反思:

4 第三课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第三课时

强化训练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掌握重点句型。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课文大意和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课文使学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句型的正确用法。

教学难点:在实际交际和日常生活中灵活地运用重点句型。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示范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分组讨论学习方式。 教学手段: 教材,词典。 教学内容:

一, 重点句型学习:

让学生们找出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句型,并提交到全班,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和掌握。

1.《……于……》 动+于,表示“在”的意思。

1)我2008年6月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 2)他们就职于电信公司。

2.《……所……》助词,用在及物动词前,动词后加“的”,表示中心词是受事。

1)我所了解情况,全都告诉大家了。

2)大家所提出的意见我都记下了。 复述课文:

5 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以他卓越的才能和人格魅力,感动着一代中国人。留学为国,使他勤奋努力,新中国的诞生,使他有了报效祖国的机会。虽然祖国那样地穷,但无论什么都挡不住回国的脚步,他要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一份力。

课文小结:

通过学习重点句型和复述课文,同学们提高了自己的概括能力和链接两个关联句的方法。

板书设计:1,第三课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强化训练)

2,重点句型及复述要点。

如:《……所……》助词,用在及物动词前,动词后加“的”,表示中心词是受事。

1)我所了解情况,全都告诉大家了。 布置作业:1,学会熟读课文。

2,用每一个重点句型造一个句子。 组长签名:

课后反思:

第三课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第四课时 真实交际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练习题的要求。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做练习。

6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发挥独立性。 教学重点:理解练习题要求,做好练习。 教学难点:掌握重点词语的同、近、反义词。 教学方法:练习法,引导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 查词典学习方式。 教学手段: 教材,词典。 教学内容: 一, 课前测评:

叫几个学生用重点句型造句。 二,做课堂练习。

(一) 看拼音,写词语。

导弹 留学 教授 漫长 动摇 航程

(二),选词填空。

谈论

研制

埋葬

早日

叙述

1.我们盼望(早日 )回到家乡。

2.同学们经常(谈论)如何提高学习效果的话题。 3.这篇文章详细地(叙述)了事情发生的经过。 4.早日回到祖国是(埋藏)在他心底多年的愿望。 5.经过多次试验,他们终于(研制)出来新产品。 三,句子练习。 用加点词语模仿造句。

1. 不是…..而是——我们来这里的目的不是玩儿,而是帮助别人。 2. …于…. ——艾山江2008年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

3. ,,,,所….——以前这里的生活条件很差,现在这里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变了。

4. 被….为——阿里木江的汉语水平以前很差,他不断地努力现在他7 比称为“民考汉“。 一, 语段练习

将下列句子练成一段话。

1→4→2→3 板书设计:1,第三课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真实交际)

布置作业:复习新课内容。组长签名:

课后反思:

8

2.课堂练习的答案。

如:不是…..而是——我们来这里的目的不是玩儿,而是帮助别人。

第三课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第五课时

学习自读课文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自己阅读,通过阅读把不会读的,不理解的词语查词典学习,这样使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积累词汇量。

2.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阅读,查词典学习,互相交流,提问回答等方式学习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 教学重点:能较流利的熟读课文,理解和掌握课文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掌握课文中的新词,句型,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练习法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方式,

查词典学习方式 教学手段: 教材,词典 教学内容: 一, 课前测评:

叫几个学生做一下课堂练习。 二,学习“我的小词典”里的词语。

我的小词典

1.合成器:合成器(Synthesizer)音乐当合成器这一电子设备在1965年推向社会时,合成器(Synthesizer)这一名词几乎成了电子音乐的同义词.

2.撰写:写, 写字, 写信, 写作, 作曲 3.萎缩;收缩, 退缩, 萎缩, 缩小

9 4.瘫痪:由于神经技能发生障碍,身体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运动能力。

5.禁锢 :限制, 禁闭, 使不外出

6.剥夺;用强制的方法夺去:剥夺劳动成果。 7. 倾斜;(物体)向一边偏斜。

8.扭曲;指实际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改变原来的形态。 9依赖: 依靠。

10.文献;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文件, 公文, 文档, 文献。

11.论证;用论据证明论题的真实性。 12令人折服;令人佩服。

13.魅力;含义为特别的吸引力、迷惑力。

根据课文内容讨论问题。

1.为什么说命运对“霍金”十分残酷?

2.史蒂芬·霍金是什么样的情况下取得巨大成绩的? 3.霍金的故事给你什么样的启发?

课文小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同学们了解了史蒂芬·霍金并他的成功之路。

板书设计:1,第三课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自读课文)

2.我的小词典里的词语解释并回答问题的题目。

如: 扭曲;指实际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改变原来的形10 态。

布置作业:给作业本上写出回答问题的答案 组长签名:

课后反思:

第三课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第六课时

口语交际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要掌握口语交际中的重点词语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互相交流说一说口语表达任务,用开口说话的方式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保护植物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口语交际中的重点词语,信息能准确的判断。 教学难点:所学过的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能口语交际。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判断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 教学手段: 录音文本 教学内容:

11

口语交际

一,听对话,选择正确答案。

1.A老郑工作认真

B和老郑打交道不容易明

B.老郑的工作遇到了困难

D.老郑没有困难

2.A医院里

B马路上

C电梯里

D火车站(

) 3.A小张考试没有通过

B小张考试考得一般

C.小张平时努力

D.小张学习不用功 2.听短文,选择正确的答案。

1.A因为日本人喜欢来

B因为外国人喜欢来

C因为有人代买啤酒

D因为一个少年诚信

(2.A三个多小时

B两天

C三天

D一夜(

) 3.A4瓶

B3瓶

C5瓶

D6瓶(

) 板书设计:1,第三课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口语交际)

2.相关练习题的答案。 布置作业:复习新课。 组长签名:

课后反思:

12

)

第三课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第七课时

阅读理解

追赶承诺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阅读理解的内容,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查词典学习等方式能理解阅读理解的大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多看书,独立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掌握课文。

教学难点:阅读理解中的新词,句型的掌握。 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练习法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方式,合作交流方式。 教学手段: 教材,词典

教学内容

二, 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恰当的词语。 1.短文中( 1

)处可以填入的词语是:(

) A为

B对

C朝

D 把

2.短文中( 2

)处可以填入的词语是:(

) A一面

B一边

C一个

D一种 3.短文中( 3

)处可以填入的词语是:(

) A约会

B赴约

C失约

D约定 4.短文中( 4

)处可以填入的词语是:(

) A过程

B经历

C历史

D过去 5.短文中( 5

)处可以填入的词语是:(

) A相信

B诚信

C信得过

D信任

13 二,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1那位商人怎么约总在载见面的?(

)

A自己约的

B去总载公司约的

C热心人约的

D通过演讲会的主办者约的 2.总载是怎么样对待约定的?

(

)

A遵守约定

B.忘记了约定 C.不重视约定

D.只重视.约定

3.下列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

A.总载和那位商人谈话时间超出了约定好的时间 B.大学生们没有原谅总裁匆匆结束演讲的行为 C.那位商人终于成功了

D.因为总裁遵守约定,给他们公司带来了更多的客户

板书设计:1,第三课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阅读理解)

2.相关练习题的答案。

布置作业:把练习的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组长签名

课后反思:

14 第三课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第八课时

科普阅读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科普阅读的要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查词典学习等方式理解文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 教学重点:熟读科普阅读的要求,掌握文章的题材。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读懂每个句子。 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练习法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方式,查词典学习方式 教学手段:教材,词典 教学内容:

科普阅读

地磁场对生物生活的影响

我的小词典

1.走南闯北;指走过南方北方不少地方。也泛指闯荡。

◆他自小~,见过许多大世面。

2.汪洋大海;形容大水宽广无边。

◆我对你的爱就像汪洋大海 3.迁徙;(in ax )从一处搬到另一处。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自由迁徙。

板书设计:1,第三课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科普阅读)

15

2.我的小词典里的词语解释并回答问题的题目。

作业:预习新课。 组长签名:

课后反思:

16

第三篇:《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读后感

(一)

寒假里,我一口气读了一本书:《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这本书描述了伟大科学家钱学森的一生,看完书之后我有着非常多的感慨。

钱学森生于1911年,小时候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他到大学的时候,语文老师觉得他语文不错,就叫他读语文,数学老师觉得他数学不错,又叫他读数学。到最后钱学森选择了什么?让我震惊的是,钱学森说:"现在祖国的科技这么落后,工人这么的少,我要学工程,到时为祖国效力!"我看到这行字后,发现钱学森真的很爱国。

过了不久,钱学森又去美国学科技。一开始,美国人十分歧视他,甚至有次钱学森看电影时,有位美国人让他坐到其他位置上,原因是他不想和中国人坐一起!当时的钱学森非常愤怒,他直接离了场来表达自己的愤怒。这是赤裸裸的种族歧视,活生生的蔑视!美国人说什么民主、和平,你们做的比我们差远了!

钱学森学习非常用功。他一到美国,就拜了冯?卡门老师为师,并且努力的学习。钱学森即将回国时,他的认真换来了冯?卡门老师的一句话:"现在,你在学习上已经超过我了。"天哪,钱学森努力的结果是超过了如此有名的冯?卡门教授!这样的成就,几乎没人做得到,而他却没有翘尾巴,一点没有洋洋得意,还是那副谦虚的老样子。

钱学森的确是个真正的爱国人。他在美国的时候被美国人强行留在界内,就连钱学森的每一封信、每一次电话都要偷看偷听。后来钱学森终于回到了国家,有位朋友问他:"你在美国怎么不买保险、股票呢?"钱学森回答说:"我不是在美国长大的,所以我没有买过一美元的保险、一美元的股票。"

钱学森回国了,中华人民都乐开了怀。钱学森马上在中国建立了非常多的"第一":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研究机构;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第一枚近程地对地导弹;第一枚中近程地对地导弹……在钱学森的带领下,掌握"两弹一星"科技的不再是美国、苏联了,中国也要加入这个名单。

我看这本书时,有着许多不同的心情。当日本人的大铁蹄践踏着东北时,我的内心是愤怒的;当苏联宣布与中国破除联盟并撤出三百多位研究员时,我的内心是震惊的;当中国成为世界强国之一时,我的内心激动万分;当中国的人造卫星成功返回时,我的内心已经不能用语言形容了!

钱学森是伟大的科学家,我长大后也要像他一样,做个科学家,为中华人民效力。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读后感

(二)

梦绕魂牵赤子心

"小罗克韦克韦尔"得主是谁?"世界级科技工程名人" 得主是谁?又是谁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翻开了崭新的一面?他便是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1949 年 10 月,是新中国诞生的第 6 天,正逢又是中秋节,海外游子,那个不"每逢佳节倍思亲"呢?钱学森也不例外,正打算尽早回国。美国海军部得知此事后,以各种莫须有的罪名逮捕了他,让他每天不能说话,不能与人接触,还每隔一小时就吵醒他,钱学森因始终得不到休息。经过朋友们的多方努力终于把钱学森带回了祖国,在祖国他又继续奋发出他的"热量"使"东方红一号"缓缓升上了太空……

读着读着我不禁惭愧不已,他可是经过多少美国当局的骚扰,多少的阻碍,也没有放弃,我心中不禁涌起对美国的愤怒之情,但是,钱学森他熬过来了,他一直熬了五年!整整五年,他一直坚持工作。就算美国权大力大也阻挡不了这名海外游子回国的心,经过苦苦挣扎,终于在 1955 年 6 月,钱学森坐上回国的轮船,眺望着东方的土地,回国了。回国后他也不骄傲 . 炫耀,始终为 . 航空奋斗着,艰苦的研究着,漫长的制造,"东方红一号"完成了,他随着中国人的欢呼,中国人的意志,消失在天空中。

合上书,又想起身边的事来。

我想起美术课上的白丹枫,老师讲评完,白丹枫就画了起来,坐在旁边的董芊里故意开始捣乱,东一点西一横,好端端的纸被点的花里胡哨,经过老师一番"救助" 董芊里便不闹了。老师走了过来细心教白丹枫构图,教完后走开了,看对面施舜雨画不好便教他,随后又教了许多人,白丹枫那幅画被评为 5 + .风雨过后总有彩虹,但要努力才会有美好明天。

读《钱学森》有感

(三)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钱学森》,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钱学森于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里。少年的钱学森喜欢自然科学、音乐、绘画,成绩优异,于20岁那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1934年毕业,赴美国留学。第三年考上麻省理工学院航天系,仅用一年就获得硕士学位,三年后获得航天,数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到1949年钱学森成为世界公认的物理学界权威之一。

1955年,经过五年的不屈抗争,钱学森终于冲破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他的指导下,196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枚仿制火箭,1970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他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读完里这位篇文章,我感慨万分。钱学森那种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着实令我感动。想想看,是祖国养育了我们,让我们生活在这美好的国度中。在那么落后的时代,作为一位大科学家,钱学森首先想到了祖国,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祖国吗?我们青少年要向钱学森学习,使自己成为时代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第四篇:钱学森的故事,钱学森的爱国故事

钱学森的故事,钱学森的爱国故事

钱学森的一生,可谓是历经风雨。他出生于中国内忧外患、被人宰割的 时代。他是中国著名军事学家蒋百里先生的爱婿。钱学森为了挽救危亡中的 祖国,他先是赴美留学’求取知识,等到归国的时候,却被美国强行扣留。兜 兜转转数年,他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投身于祖国建设,在二战中立下赫赫 功勋,也为中国导弹、航空科学的发展立下不小的功劳。

再见了,我亲爱的祖国

晚清的中国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最为黑暗的时代,当时列强瓜分中国, 中国迈上了屈辱的路程。特别是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期,庚子之难就在这个时候爆发,这场战役让那些不平等条约再次落在中国人民的肩上,加重了 中国人的负担,使中国完全的陷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在武昌发动了灭亡清政府的武装起义,从此拉开了中国民族革命的序幕,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钱学森就在武昌起义的两个月后出生,出生地是在上海。

彼时的中国正处在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之中。中国大地烽火四起,列强 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内部军阀混战,百姓困苦,民不聊生。钱学森在 这样的背景下过完了他的童年。幼年时期的钱学森就意识到中国积贫积弱的 现象,他立下壮志要改变中国的现状,走出一条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星光大道。

1923年9月,钱学森12岁,他进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读书,六年 后考取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4年,钱学森取得清华大学第二届赴 美公费留学生的资格。1935年8月,钱学森乘坐上海一艘美国邮政船,离开 了动荡不安的祖国,望着白浪翻滚的黄浦江面,钱学森思绪如潮,他在心中 默默地对自己说道:“再见了,我亲爱的祖国’你现在是豺狼当道,我要到大 洋的彼岸,学习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让你早日在东方复兴!”

同年九月,钱学森到了美国,顺利进人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

岳父蒋百里

钱学森曾经说过,这一生当中有两个人对他的影响最大,一个是开国总理周恩来,另一个是他的岳父蒋百里。

蒋百里曾经留学日本士官学校,被誉为“现代兵学之父”,有人说他曾经 两次打败日本陆军。在日本士官学校的毕业典礼上,蒋百里靠着优异的成绩 打败了所有的同学,包括后来的日军名将,例如冈村宁次、板垣征四郎、山本 五十六。

蒋百里获得了象征日本军界最高荣誉、裕仁天皇御赐的樱花宝刀。在 1937年抗战初期,蒋百里先生的《国防论》首次提出了持久抗战的观点。曰 本战败之后,很多日本军官吃惊的发现,大日本皇军几乎是在老老实实地按 照蒋百里的指挥,由东到西进军,然后陷于湘西战场’最后以失败告终。

蒋百里为钱学森做出了两件影响颇大的事,一件是婚姻,还有一件是专业选择。

蒋百里和钱学森的父亲钱均是莫逆之交,蒋百里在日本留学期间曾经 和一个日本女人结婚,并生下了 5个女儿。他知道钱学森是钱家独子,而且 没有结婚,于是有意将自己的第三个女儿蒋英嫁给钱学森。钱学森和蒋英两 人在父辈的安排下,很快产生了感情。1935年,钱学森赴美留学,蒋英也到 欧洲留学。两人之间虽远隔万里,但仍然互通书信,感情在分别中愈加的深 厚。直到1947年,钱学森才回到上海和蒋英结婚。婚后,夫妻二人一起回到 了美国,感情甚笃。在被美国扣押、迫害的日子中,两人始终相濡以沫,相互 扶持。

钱学森赴美留学之前,父亲钱均对儿子选择航空科学专业十分反对。钱 均认为,中国的航天工业基础十分落后,还是将飞机研制好才是当务之急。 但是钱学森却坚持认为,中国的飞机制造技术落后西方一大截,只有从航空 理论基础上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赶超西方。父子俩人都各自坚持自己的观 点,甚至还出现了争执。

蒋百里先生听说钱家父子二人的争持后,便去当和事佬,他向钱均仔细 介绍了西方航空行业的发展,跟他说航空工业是理论和工程实际相结合的 产业,工程实践是要跟着理论走的,没有理论,任何实践都是空话。蒋百里的 话让钱均茅塞顿开,钱均终于不再阻挠儿子学习航空理论。

钱学森回忆往事的时候,对岳父为自己说服了父亲很是感激,同时也感 谢蒋百里将女儿交给他,给他一个好妻子。

留美岁月

1935年9月,钱学森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在毕业后的实习期间,钱学森充分地感觉到作为弱国国民的辛酸。当时的中 国,在历经了百余年的贫弱之后,中国人在国外留学,被欧美列强国家的人 极端的轻蔑,中国人饱受美国人的歧视。

1936年10月,钱学森进人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成为美国籍匈牙利 人科学家冯?卡门的得意弟子。师生二人在长期的教学过程和科研研究中, 彼此磨合,留下了深厚的友谊。当时的冯?卡门先生是刚刚兴起的航空科学 中的顶尖科学家,是动力学上的教授。初次和钱学森见面的冯?卡门对这位 仪表庄重的年轻人倍加赞许。他提出了很多问题,不过都被才思敏捷的钱学 森回答出来。之后的几年中,钱学森先后获得了数学博士学位、航空工程硕 士学位、航空博士等学位,并成为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火箭研究小组的主要 成员之一*。

40年代初,钱学森和另一个航空科学家马林纳合力发表了重要的研究 报告《远程火箭评论与初步分析》,这一论文成为美国研制对地导弹和探空 火箭的理论基础。此外,钱学森还参加了美国核武器研制的“哈拉曼工程”。

1945年到194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停息后,国内解放战争也在节 节胜利,钱学森先生意识到民族解放、复兴在即,他决定要回国投身到祖国 的建设中,但是归国路途确实是想象不到的坎坷和艰难。

1950年,因为怀疑钱学森是美国共产党员,美国取消了他参加机密研 究机构的资格。钱学森以此为契机,用回国探亲这个理由准备回到阔别许久 的祖国。正当他要动身的时候,却被美国移民当局扣押,幸好被同事以一万五千元美金保释出来。但此后,美国屡次阻扰他回国,钱学森遭到了美国当局长达五年的扣留和迫害。

据钱学森晚年时候的讲述,在美国羁绊的五年中,他时刻不忘回国,每 一天都在准备着行李。由于美国政府的刻意压制,家中的生活条件很差,还 要经常搬家。好在妻子蒋英贤良淑德,抚慰了他那寂寥无助的心。妻子蒋英 毅然辞退家中所有的女佣,一个人包揽了家中所有的家务活。

在这五年当中,钱学森先生并没有放弃回国的打算,他在美国加州学院 任副教授,在教书之余,不忘继续研究自己的学术,并在1953年发表了《从 地球卫星轨道上起飞》一文,1954年出版的《工程控制论》更是引起了行业 领域的轰动。

出国容易回国难

1949年5月20日和1949年5月14日,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负 责人葛庭燧、曹日昌教授分别写信,他们劝说钱学森回国参加祖国战后建 设。同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钱学森下定主意,立 誓返回魂牵梦绕的祖国。

1950年7月,钱学森准备将整理好的八百公斤的书籍和科研笔记带回 祖国,但遭到美国移民当局的强行拘留,并扣押了所有的资料和书籍。美国 海军部高级次长表示:“钱学森参加了美国很多机密科研机构,无论走到哪 里,他都抵得上5个步兵师,我宁可将这家伙击毙,也不让他回到中国!”

钱学森在美国遭到强行拘留的消息传回国内,举国震惊丨国内多位科学 家纷纷声援钱学森,谴责美国政府的做法太过极端。新中国公开指责美国在 违反个人意愿的情况下强行扣押钱学森,这是完全不符合美国所谓的人权、 民主、自由等口号。

中国为了让钱学森早日回国,也在时时刻刻地想着法子。在日内瓦召开 的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会议上,周恩来总理表示,中国可以释放在 朝鲜战场上被俘的美国十一名高级将领,为了表示诚意,中国会先释放4名 美国的王牌飞行员。然而,美国坚持不让步,声称并没有证据表示钱学森想 要回国。

就在谈判无以为继的时候,全国人大副常委陈叔通忽然收到钱学森的 来信,信中的内容是要求祖国帮助他回国。原来钱学森通过美国的报纸看到 了天安门广场上的陈叔通’而陈叔通正是他父亲钱均的好朋友,于是便决定 给他写信。钱学森先是摆脱美国特务的监督,在写给比利时的亲戚家书的夹 层中留下了这封写给陈叔通的信件。

陈叔通接到信后,立刻将信交给了周恩来总理,周总理以此作为美国当 局扣留钱学森的铁证,美国只得以“驱逐犯人”的名义放钱学森先生归国。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先生终于得偿夙愿,携带妻子和一双幼小的儿女 踏上了归国的路途。当年10月8日,钱学森先生终于回到中国广州。

但是,对于美国政府以驱逐罪犯的名义将他放回,钱学森异常愤恨,他 坚决表示,如果美国不就此向他道歉,他就永远不再去美国。果然,在钱学森 回国后的生命中,他再也没有前往美国了。

科研狂人

回到祖国的钱学森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为光辉的历程。他迫不及待地投 身到祖国的航空、国防建设之中。

1955年冬,钱学森参观了陈赓大将领导下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在 交谈中,钱学森坚持一定要发展中国人自己的导弹、火箭。1956年,钱学森 提出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意见书中详细地阐述了中国导 弹、火箭工程的发展、建设规划,这份意见书立刻受到党和中央的高度重视。

同年,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了钱学森,毛主席的和蔼、亲切、平易近人, 都让钱学森印象深刻。在国家政府的扶持下,钱学森随后成立中国第一个火

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研究院以钱学森作为众多科研

学者的领头人,为了让这些从未接触过导弹的学者们尽快地融入到导弹、火 箭的建设发展之中,钱学森首先给分配过来的156名大学生和教授讲述了 《导弹概论》,并亲自拟定空气动力学、发动机等相关专业的学习计划。

六十年代,中苏关系迅速恶化,苏联将所有援华的科学家全部撤走,同 时将支援中国的工业项目的合同全部撕毁。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钱学 森和众多学者一样,吃粗干粮、睡帐篷,他们同甘共苦。虽然国外技术死死封 锁,但是钱学森的队伍也能攻克重重难关,终于在1960年11月5日,中国 发射了第一枚导弹。这个时间距离苏联撤走科学专家仅17天,当时在酒泉 发射场的聂荣臻元帅十分激动,他说:“这是我国军事装备史上的转折点! ” 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并在两 年之后的10月27日,完成了中国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对地导弹的发行试 爆实验和中国原子弹、导弹相结合的实践,使我国的国防力量达到了世界尖 端的位子,震惊了全世界。

1965年,钱学森又向中国国务院提出了建设我国人造卫星的建议。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的 发展又步上了一个高台阶。

钱学森不光是我国航空科技、导弹火箭科技上的功臣,也是我国高端军 事科技的奠基人。1998年,钱学森就关于军事科学做了系统的阐述,他说: “军事学是军事科技的基础理论,军事运筹学是技术理论,技术应用学是军 事系统的工程理论。”

中国人,中国心,钱学森的爱国之心

钱学森的一生是辉煌的,作为爱国者,他花费了五年的时间冲破层层阻 力回到中国;作为科学家,他在新中国一穷二白的条件下,为中国科学技术 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钱学森说过,他一生有三次最为激动的时刻,第一次是 在得知美国方面终于肯放他归国,第二次是在得知自己将会同焦裕禄、孟泰 等人,一起列人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行列;第三次是在建国十周年的那天, 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从诞生到成长的过程中,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不计其数,然而最为 光辉、功勋最为卓著、影响力最大的人物却是钱学森。那么,钱学森一生做出 哪些贡献呢?

在“一 ·二八”淞沪抗战中,钱学森意识到中国航空力量过于薄弱,因而决定到美国学习航空科技的理论知识。在美国受到当局迫害,滞留美国的五 年,他从没有放弃争取回到祖国的机会。他为二战的胜利立下不朽的功劳, 曾经和冯·卡门一起完成了空气动力学的研究问题,并留下了“卡门一钱近 似”公式,就连冯·卡门导师也称这个弟子的学术知识已经胜过了自己。

在担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首任院长期间,他将自己在动力、制导、气动 力、结构、材料、计算机、质量控制和科技管理等领域掌握的丰富知识,运用 到导弹、火箭、卫星的研发制造上。他还主持并成功地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 术的建立”,他还参与了对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的研制。

钱学森被世界公认为世界航空技术的开创者、重要技术的奠基人和控 制工程学的开山鼻祖,他是应用数学、应用力学等学识领域的领袖人物,他 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学识上留下了创造性的贡献。

钱学森一生留下了《工程控制论》、《论系统工程》、《星际航行概论》等不 朽的学术著作,这些著作先后获得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 奖特等奖、小罗克韦尔奖章和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的称号。

钱学森为中国导弹、航空、火箭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付出了 40多年的努 力,有着中国导弹之父、火箭大王、中国航空之父的荣誉称号。在1991年10 月1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一级英 雄模范奖章。随后,钱学森又担任中国科学家协会的名誉主席。1999年9月 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又授予他“两弹一星”勋章。

钱学森一生淡泊名利,有着崇高的人格品质。他在为祖国科研实验做奋 斗的岁月里,始终保持了一名爱国学者应有的崇高精神。钱学森曾经说过: “我是一个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我所学到的科学技术只服务于我的祖国,我 活着的目的就是要为全体中国人民服务。如果说我有所求的话,那我想要的 最高奖赏,就是全国人民对我工作的满意。”

钱学森晚年的时候仍然时刻关心着国家的安全。他是从中国贫弱的年 代中走出来的,他曾经亲眼见到过祖国被列强瓜分的情形,他绝不愿意让中 国再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钱学森晚年的时候,也仍然关心着国防科技和军 队现代化的建设。

当钱学森因病住院时,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到他病床前探视,钱学森紧 抓着军委领导同志的手,要他们好好地发展中国军事的高端科技。随后,中 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文献研究室等,11个党和国家的高级部门, 联合起来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 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钱学森被评为“感动中国的100 位人物”之首。这充分体现了钱老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同时也是全体 中国人对钱学森一生光辉成就的肯定!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年华诞上的阅兵仪式震撼了世界,钱学森就在当年10月31日走完了他的一生,享年98岁。人虽死,但英魂常在,钱学森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的地位永远不会动摇。

第五篇:钱学森

钱学森与《工程控制论》

钱学森,祖籍浙江杭州,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1929年,钱学森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习机械和力学。1934年,钱学森大学毕业,并考取清华大学赴美留学预备班。1935年,钱学森远渡重洋,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航空专业硕士学位。1936 年,即一年后,钱学森获麻省理工学院航空专业硕士学位,同年,钱学森转学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三年后,即1939年,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获航空与数学博士学位。

钱学森的博士导师冯卡门(Von Karman)是近代力学的奠基人,领导着美国最早的火箭研究机构 —“喷气推进实验室”。

获取博士学位后,钱学森留校任教,从事火箭导弹研究,并成为冯卡门研究小组和“喷气推进实验室”的重要成员。

二十世纪40年代,钱学森在空气动力学和航空工程理论方面有许多开创性的贡献,并成为世界级的火箭专家。1943 年,钱学森和马博尔(Marble)合作完成了《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研究报告,为二十世纪40年代年代喷气推进实验室研制成功地地导弹和探空火箭奠定了理论基础。

钱学森对于科学最突出贡献之一在于,提出了跨声速流动相似律。钱学森与冯卡门一起最早提出高超声速流的概念和理论,为飞行器克服音障和热障提供了依据,为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高亚声速采用的公式是以钱学森和冯卡门的名字命名的“Karman-Tsien”公式。

1945年,美国政府组建了一个由36位优秀专家组成的科学顾问团去德国考查。考察团要参加一次重要的战略行动。冯卡门受聘担任了这个科学顾问团的团长,被授予少将军衔。钱学森受聘担任火箭组主任,被授予上校军衔。

冯卡门后来回忆道: “我们的朋友钱学森,是1945年我向美国空军科学顾问组推荐的专家之一。他是当时美国处于领导地位的第一流火箭专家,后来成了世界闻名的新闻人物。”

“钱学森作为加州理工学院火箭小组的元老,曾在二次大战期间对美国火箭研究作出重大贡献。……。他是一个无可置疑的天才,他的工作大大促进了高速空气动力学和喷气推进科学的发展。……。我兴高采烈地带他一起到德国去考察希特勒的秘密技术发展情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远在美国的钱学森要求回国,迫切希望为新中国效力。

钱学森的归国请求遭到了美国政府的拒绝。美国政府为了阻止钱学森回中国,对钱学森实施了软禁。一些非常重要的,也许对他以后的科学创造具有更为重要价值的设想,恰恰就在他被软禁的日月里,开始在钱学森的头脑中浮现出来。

在被美国政府软禁之前,钱学森从事空气动力学、弹性力学、喷气和火箭推进器等航天领域的科学研究的。这些研究领域与军事和国防是密切相关的,这正是美国政府不希望钱学森回国的原因。正如美国所说的:“他随时都值3~5个师的兵力。”

为了使美国政府放心,钱学森决定在软禁期间从事远离军事和国防问题的科学研究。限于软禁的环境,钱学森不可能有过去的实验研究条件,因此,他只能选择接近数学的问题。

作为世界级的导弹和火箭专家,钱学森对控制问题以及控制系统问题自然是非常熟悉的。那时,维纳的《控制论》刚刚出版,控制论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刚刚诞生。

钱学森转向了《控制论》的研究。 对此,为钱学森立传的人是这样叙述的:“他想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科技活动日益繁杂,人们迫切需要用最短的时间,投入最少的人力和物力,有效地利用最新技术成果,以完成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各项任务。……。为此,仅仅依靠某种特定的技术和某个学科的知识,以及少数人的组织管理技能和经验,是远远不够的。要采用各个学科的最新成果,必须综合地、定量地、科学地加以处理,使人们有可能从经验决策上升到科学决策。于是,一种崭新的理论便被提了出来,这就是控制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钱学森对于迅速发展起来的控制与制导工程技术,曾作过深入地观察与研究。钱学森曾对制导控制系统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成为此类研究工作的先驱。因此,维纳的《控制论》与钱学森火箭制导的工程问题是相通的。

钱学森将维纳《控制论》的思想引入自己熟悉的航空航天系统的导航与制导系统,从而形成一门新学科:《工程控制论(Engineering Cybernetics)》。

1954年,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一书由美国McGraw-Hill图书出版公司正式出版。 《工程控制论》的问世,很快引起了美国科学界乃至世界科学界的关注。科学界认为,《工程控制论》是这一领域的奠基式的著作,是维纳控制论之后的又一个辉煌的成就。

《工程控制论》赢得了国际声誉,并相继被译为俄文、德文、中文等多种文字。 回忆《工程控制论》的创作,钱学森是这样说的: “研究工程控制论只是为了转移美国特务们的注意力,争取获准回归祖国。当时并没有想到建立一门新学科。”

关于《工程控制论》,一位美国专栏作家是这样评论的:

“工程师偏重于实践,解决具体问题,不善于上升到理论高度;数学家则擅长理论分析,却不善于从一般到个别去解决实际问题。钱学森则集中两个优势于一身,高超地将两只轮子装到一辆战车上,碾出了工程控制论研究的一条新途径。……。” 1955年8月1日,中美就战俘问题和贫民归国问题在日内瓦谈判。谈判一开始,即8月1日,中国代表就向美国代表宣布,7月31日,11名美国飞行员被释放,已经离开北京,取道香港回美国。8月2日,美方代表则称,美国于1954年4月,已经发布公告,取消了扣留中国留学生的法令。中方代表出示钱学森请求中国政府帮助其回国的信函。8月4日,美国移民局通知钱学森,他可以回到中国去了。

受困五年的钱学森,终于登上了返回祖国的“克利芙兰号”。

1955年,在钱学森即将离开美国返回中国时,他将《工程控制论》送给自己的导师冯卡门。冯卡门对钱学森说:

“我为你感到骄傲,你创立的工程控制论学说,对现代科学事业的发展是巨大的贡献。你现在在学术上已经超过了我。” 维纳的《控制论》是一部哲学,是思想,是世界观,是认识论和方法论。哲学的晦涩使《控制论》难于理解,难于透过《控制论》的哲学思想发现其与科学技术的联系。因此,《控制论》诞生之初,许多人不能理解。前苏联对于《控制论》更是采取了批判的立场,并将《控制论》定性为“反动的伪科学”。另一方面,维纳在《控制论》中将动物与机器相提并论,也引起了某些宗教人士的抗议,认为这冒犯了造物主和人的尊严。

钱学森在《工程控制论》中,系统地揭示了维纳控制论对自动化、航空、航天、电子通讯等科学技术的意义和影响。《工程控制论》未触及到人类这种动物的尊严问题,写的全是技术科学的事。因此,《工程控制论》很快为科学界所接受,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对维纳《控制论》的理解。

《工程控制论》吸引了大批数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从事控制论的研究,形成了控制科学在50年代和60年代的研究高潮。庞特里亚金的极大值原理、卡尔曼的能控能观性定理和递推滤波器等,都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

《工程控制论》带来的控制论研究热潮,改变了许多人对《控制论》的批判态度。前苏联不在将《控制论》称作“反动的伪科学”,反而积极参与《控制论》和《工程控制论》的研究。1956年,前苏联发行了俄文版的《工程控制论》,并将辞书中的《控制论》定义为:“研究信息和控制一般规律的新兴学科”。

1957年,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筹委会在巴黎成立。缺席的钱学森当选为第一届理事会成员。1960年9月,IFAC第一届世界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维纳出席了本届大会,受到英雄般的接待。然而,由于国家对于钱学森安全问题的考虑,钱学森仍然缺席。与会代表为钱学森的缺席而遗憾。为表示对钱学森的敬意,与会代表齐声朗诵钱学森《工程控制论》序言中的名句:

“建立这门技术科学,能赋予人们更宽阔、更缜密的眼光去观察老问题,为解决新问题开辟意想不到的新前景。” 二十世纪50年代末,在钱学森的主持下,中国国防部在第五研究院成立了作战运筹研究室。1961年,在钱学森的倡议下,中国科学院数学所成立控制论研究室。与此同时,清华大学建立了第一个自动控制专业。于是,自动控制专业在中国各高校相继成立。

维纳的《控制论》是思想,是哲学,是世界观,是认识论和方法论,而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是这种思想和方法论在工程领域的具体实践。

《工程控制论》是自动控制理论的思想基础和方法学基础。自动控制理论皆由《工程控制论》衍生而来。《工程控制论》是自动化学科或“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础和核心。

依钱学森《工程控制论》的思想和观点: “维纳的《控制论》是关于机电元件如何形成具有稳定性和目的行为的组织结构的科学,其显著的显著的特征是,它全然不计能量、热和效率,而这些东西对于其它的自然科学却是极其重要。事实上,控制关心的首要问题在于系统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和其整个体系的综合行为。于是,《工程控制论》的目的在于,研究博大的控制论科学的某些部分,这些部分可直接地应用于工程以设计控制系统或制导系统。”

关于《工程控制论》与工程科学的关系,钱学森是这样论述的:

“《工程控制论》是一门工程科学,……而工程科学的目标在于,将用于工程实践的设计原则组成某一学科,从而揭示不同工程实践领域间的相似性,并强调基本原理和基本思想的推动力。简言之,工程科学以理论分析为主导,并常常使用先进的数学。只要浏览以下《工程控制论》这本书,就会发现这一点是非常明显的。” 1989年,钱学森获威拉德•罗克韦尔奖章和“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称号。威拉德•罗克韦尔奖章是世界上理工界科学家最高的荣誉,1982年创立,至钱学森获奖时,仅授与了16位理工界的科学家,钱学森是其中唯一的中国科学家。

1991年10月16日,钱学森获“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

北京工业大学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

2006年10月1日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钱学森在中国科学院】相关文章:

第三课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分析04-25

课文钱学森05-09

钱学森影评05-09

关于钱学森故事05-08

钱学森事迹感想05-09

钱学森的精神05-10

有关钱学森语录04-10

钱学森谈创新04-12

《钱学森》电影感想04-17

钱学森的爱国情怀04-30

上一篇:企业工会工作的现状下一篇:企业党建与企业发展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