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2022-07-19

第一篇: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

一、重点实词

稍:稍迁至栘中厩监——渐渐。 让:如惠语以让单于——责备、责问 具:具自陈过——详细

除:扶辇下除——宫殿前的台阶、台阶 恨:子为父死亡所恨——遗憾

分:自分已死久矣——料想、断定、认为 当:汉亦留之以相当——抵押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判处、判罪

副有罪,当相坐——应当

坐:副有罪,当相坐——连坐(治罪)、定罪

何罪?坐盗——犯„罪、因„犯罪、获„罪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因为、由于

如:事如此,此必及我——到

如惠语以让单于——按照、依照

忽忽如狂——像 幸:幸蒙其赏赐——希望

幸蒙大恩——幸亏、幸而 蒙:幸蒙其赏赐——蒙受、得到

幸蒙大恩——得到

虽蒙斧钺汤镬——遭受 因:欲因此时降武——趁机

君因我降——通过 因泣下沾衿——于是、就 会:会武等至匈奴——恰逢

会论虞常——会同、共同、一起 论:会论虞常——判罪 假: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临时充任

二、文言文基础知识

(一)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抵押)。 .(2)皆为陛下所成就 (提拔) ..(3)我丈人行也(老人,长辈) ..(4)独有女弟二人(妹妹) ..(5)且陛下春秋高(年纪) ..(6)武等实在 (确实存在) ..(7)稍迁至栘中厩监(逐渐) .

(8)置币遗单于(礼品) .(9)以货物与常(一般财物) ..

(二)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词义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jǔ)”,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5)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6)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8)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9)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霑: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 (10)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三、一词多义 1.通

(1)不得通其道(实现)

(2)通古今之变 (通晓) (3)通邑大都(畅通)

(4)以通其狂惑(抒发) 2.当

(1)有大石当中流(对着,向着)

(2)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相匹敌) (3)汉亦留之以相当(抵偿) (4)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

(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占着、把着) (6)当高罪死《史记。蒙恬列传》(判罪,判赵高死罪) 3.辞

(1)莫辞更坐弹一曲(拒绝,推辞) (2)我从去年辞帝京(辞别) (3)召武受辞(询问)

(4)何辞为(辞别、告辞) (5)听其狱讼,察其辞(口供) (6)固辞不受(推辞,不接受)

第 1 页 共 2 页 4.使

(1)数通使相窥观

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 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

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5.语

(1)以状语武

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 语:说的话。 6.引

(1)虞常果引张胜

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

引:拔。 7.食 (1)绝不饮食

食:给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食:吃。 (3)廪食不至

食:粮食。 (4)给其衣食

食:食物。 8.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

发:打发。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发:发动。 (3)恐前语发

发:被揭发。

第 2 页 共 2 页

第二篇:基础模块上册文言知识点整理

《静女》知识点

1、 通假字:

静:同“靖”,文雅和善。 匪:同“非”,不是。 于嗟鸠兮(于——吁,叹息) 犹可说也(说——脱,脱身) 隰则有沣(泮——畔,边岸) 不可说也(说——脱,摆脱) 自牧归荑(归——馈,馈赠) 匪女之为美(女——汝,指荑) 说怿女美(说——悦,喜欢) 爱而不见(爱——薆,隐藏;见——现,出现)

2、古今异义:

氓:古义指民众,百姓,课文指“那个人;今义指“道德败坏的人” 涕:古义指眼泪,今义指鼻涕 宴:古义指欢聚,今义指宴会

3、词类活用:

泣涕涟涟(动词活用为名词,泣——眼泪) 来即我谋(副词活用为动词,即——就,接近) “夙兴夜寐”中的“夙”和“夜”, 名词作状语:分别指在早晨、在晚上 “士贰其行”“二三其德”中“贰” 使动用法:“二三”。 “三岁食贫”中的“贫”, 形容词用作名词:贫苦生活

4、特殊句式:

(1)秋以为期:宾语前置,子无良媒,(判断句 )

(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否定判断与肯定判断)——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没有好媒人。(判断句 ) (3)士贰其行——士行其贰[主谓短语中谓语前置] 秋以为期——以秋为期[介词宾语前置]。(倒装句 ) (4) (尔)匪来贸丝[省主语] (省略句)(5)(我)送子涉淇[省主语] (省略句)

(6)(我)乘彼垝垣[省主语] (省略句)(7)兄弟不知(之),咥其笑矣[省动词宾语“之”,指代“我的情况”“我的处境”].B(我)与子同袍[省主语] (省略句)

《采薇》中诗人抓住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通过“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表示军旅生活的漫长,出征时春意盎然。下面是yjbys小编分享的采薇知识点总结,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文学网。

一、知识前提详解

1、作者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而成。《史记?孔子世家》说: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取其重,取可施于礼义。......305篇,孔子皆歌弦之。”一般认为,现存的《诗经》基本上经孔子删汰选编而成的。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政治上主张严格遵守"礼",特别强调"仁",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整理编定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诗经》《尚书》《礼记》《乐》《周易》《春秋》。其言论,主要记载在《论语》中,其思想,从汉朝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背景介绍

《诗经》的305篇诗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大体上说,《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乐歌和舞歌。《风》的绝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诗经》得最高文学成就。这些产生于民间的作品,或揭露当时的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广泛的展示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

3、相关资料

《诗经》的语言特点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诗经》的重章叠唱及表现手法

《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的抒发了情怀。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所谓"赋" 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比" 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诗经》中的"兴" 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

二、课文检查重点

(一) 重点词句

1.通假字

(1) 岁亦莫止( )

(2) 彼尔维何( )

(3) 维常之华( )

(4) 彼路斯何( )

(5) 象弭鱼服( )

(6) (xian)狁孔棘( )

2.词类活用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雨,动词,雨雪犹"落雪"。)

3.古今异义

(1) 不遑启居(启,古意是跪,今意指开启;居,古意指安坐,今意指居住。)

(2)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文中指主帅,今指有品德的人;小人,文中指士卒,今指品行差的人。)

4.一词多义

(1) 作: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②开始。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2) 曰:①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②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③说。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 止:①语尾助词。如:岁亦莫止。②脚,足。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如:止子路宿。④制止,阻止。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⑤容止,礼貌。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⑥副词,仅,止。如: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4) 载:①记录,记载。如:史载田横事。②年。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③装载。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引申为承担,承受。如:载舟载舟,所宜深思。④乘坐,乘车。如:直上载公子车。⑤祝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如:如:"载欣载奔"。⑥副词,开始。如: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5) 靡:①浪费。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②无,没有。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引申为不。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③倒下,后退。如:左右皆靡。

(6) 烈:①火势猛。如:夫火烈,民望而畏之。引申为放火烧,如:益烈山泽而焚之。又引申为猛烈。如:穷冬烈风。②光明,显赫。如:君有烈名。③事业,功业。如:奋六世之余烈。④厉害,严重。如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7) 阳:①山的南面,水的北面。②阳光,太阳。如:斜阳草树,寻常巷陌。③温暖。如:春日载阳。④表面上,假装。如: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

(8) 孔:①小洞,窟窿,又引申为渠道。如: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②很,甚。如:孔武有力。③大。如:孔道之夷,何不遵乎。

(9) 华:①同"花"。如:桃之夭夭,烁烁其华。②开花。如:始雨水,桃李华。③美丽有光彩。如:华服丽人。④繁华。如:其街市之繁华。⑤精华。如:物华天宝。⑥敬辞。如:华诞,华居。

(10) 思:①思考。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思念,挂念。如:已行,弗不思也。③心情,情思。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④祝词,无义。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1) 戒:①防备,警戒。如:既和既戒,既备万事。②告诫,警告。如:观往事以自戒。③戒除。如:少只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12) 雨:①众多。如:齐子归止,其从如雨。②离散:如:一别如雨。③动词,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如: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④灌溉。如:水能自雨田。⑤润泽。如: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知识点

一、通假字

1、鼓瑟希,铿尔:希,通“稀”,稀疏

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暮春,阴历三月

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语气词

二、古今异义

1、加之以师旅(泛指军队/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2、比及三年(等到/比较、紧靠、依附等)

3、且知方也(正道、正理/方向、对方、方法等)

4、如五六十(或者/如果)

5、如其礼乐(至于/如果)

6、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写作)

7、如会同,端章甫 古: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今: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

三、词类活用

1、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

2、风乎舞雩:风,名作动,吹风

3、三子者出,曾晳后:后,名作动,落后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作名,小事、大事

5、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形作名

6、异乎三子者之撰:撰,动作名,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四、句式

1、以吾一日长乎尔 状语后置

2、毋吾以也 宾语前置

3、不吾知也 宾语前置 即:“不知吾也

4、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宾语前置

5、摄乎大国之间 状语后置

6、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状语后置

7、异乎三子者之撰 状语后置

8、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 状语后置

9、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宾语前置

10、为国以礼 状语后置

五、重点实词

1、居则曰:居,闲居,平时在家

2、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

3、加之以师旅:加,加到„„上

4、比及三年:比及,到

5、且知方也:方,道,是非准则

6、舍瑟而作:舍,放下;作,起

7、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8、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何伤,何妨

9、咏而归:咏,唱歌

10、吾与点也:与,赞成

1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让,谦让

六、重点虚词

1、以

(1)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 (2)毋吾以也:动词,认为 (3)则何以哉:动词,做 (4)加之以师旅:介词,用

2、如

(1)如或知尔:假如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 (3)如其礼乐:至于

3、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亦,不过是,只不过

4、唯求则非邦也与:唯,句首语气词

5、而

(1)子路率尔而对曰:连词,表修饰。(2)舍瑟而作:连词,表顺接。 (3)非诸侯而何:连词,表并列。

七、一词多义

方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

(2)且知方也:道,是非准则

尔 (1)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 (2)子路率尔而对曰:助词,形容词词尾,表状态(„„的样子)

如 (1)如或知尔(假如) (2)如五六十(或者) (3)如其礼乐(至于)

为 (1)由也为之(管理,治理) (2)愿为小相焉(做) (3)赤也为之小(替)

以 (1)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介词)

2、毋吾以也(认为,动词)

3、则何以哉(做、为,动词)(4)加之以师旅(用、那,介词)

5、以俟君子(而,连词)

尔:(1)以吾一日长乎尔(你、你们,代词)(2)子路率尔而对曰(„的样子,词尾)

言:(1)亦各言其志也(说、谈,动词)(2)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话,名词)

八、特殊句式——省略句 可使(其)有勇,且知方也

《劝学》知识点

一、成语



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

2、锲而不舍:比喻做事持之以恒。锲,用刀雕刻;舍,停止。

二、通假字



1、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

2、虽有槁暴:“有”同“又”。 

3、虽有槁暴:同“曝”,晒干。

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

5、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资质,禀赋。

三、古今异义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古:广博地学习 今:知识、学识的渊博 ②金就砺则利 古:金属制品 今:黄金

③蚓无爪牙之利 古:爪子和牙齿 今:坏人的党羽。帮凶。 ④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寄放,托身 今:付托,寄寓

⑤輮以为轮 古:以(之)为,把(它)做成 今:用于对人或事物作出判断。 ⑥假舆马者 古:借助 今:与“真”相对 

四、词类活用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名词作动词。游水。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名词作状语 每天

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名词作状语 向上,向下 ④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使动用法,使弯曲 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形容词作动词

⑥用心一也 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

五、特殊句式

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

(二)定语后置句:

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三)判断句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六、实词一词多义:

1、绝: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停止,终止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外界隔绝 以为妙绝:到了极点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2、强

挽弓当挽强 ——有力的弓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强健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有余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竭力,勉强 3.假:

①借;②凭借,借助,利用;③给予;④如果,假如;⑤jià,假期,休假。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借助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假如 乃悟前狼假寐 ——与“真”相对

4、闻

初闻涕泪满衣裳——听说 以勇气闻于诸侯——闻名

声非加疾也,而闻彰 ——听见 闻寡人之耳者 ——使„„听到 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誉,名声 5.疾 :

⒈病:~病。〈引〉痛苦:~苦。又〈引〉缺点,毛病:残~。⒉厌恶,憎恨:~恶如仇。⒊妒嫉。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劝学》)——强,这里指声音洪大 君有疾在腠理(《扁鹊见蔡桓公》)——小病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下》)——毛病,缺点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列传》)——妒嫉 疾恶如仇——厌恶,憎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快,急速

九、虚词的多义性

⒋快,急速,猛烈:~风扫落叶。

1、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从 于,比 善假于物也——对 赵氏求救于齐——向 使不辱于诸侯——被 所谓战胜于朝廷——在

2、而

A.而寒于水 而致千里 (转折,“却”) 而绝江河 而青于蓝 (转折“却”)

而闻者彰 而见者远 (转折“却”)

B.顺风而呼 登高而招(表修饰,“地”) 吾尝跂而望矣(表修饰,“地”) 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地”)

C.蟹六跪而二螯 (表并列,“又”)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表并列,“并且”)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表递进,“而且” E.而神明自得 表承接,“然后” F.锲而不舍 表承接,“然后” 3.之

A.锲而舍之:代词,代木 B.蚓无爪牙之利 :定语后置句的标志C 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的标志 D 青,取之于蓝 :代,青E.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结构助词,的 F.輮使之然也 :代,木 4.焉:

A.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语气助词,啊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 “于此”在那里

廉颇蔺相如列传 知识点

一、通假字

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质”通“锧”,砧板。

2.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3.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4.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5.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6.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7.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8.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9.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二、一词多义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宴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以吾两人在也(只,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

③则幸得脱矣 (侥幸)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今以秦之强先割十五都予赵(凭借)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徒以吾两人在也(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连词,连接“传”与“示”)

⑦赵王以为贤大夫(把„„)

欢 ①逆强秦之欢 (欢心) ②绝秦赵之欢(交情)

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回头) ②顾吾念之 (只是)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 (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④秦王因曰(于是就)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

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书 ①拜书送于庭(国书)

②秦御史前书曰(写)

乃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却,竟然)②臣乃敢上璧(才)③乃使其从者衣褐(就)

三、古今异义

①拜为上卿(拜:古义指授予官职;任命。今义指下跪叩头;祝贺)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患:古义指虑,担心。今义指 害病;灾祸)

③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古义指向人献物以祝人长寿。今义指年岁,生命;生日)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古义指离开。今义指除掉,减掉,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

(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今义指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

⑤请指示王(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指上对下指导、命令)

⑥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古义指上前进献。今义指向前发展进步)

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古义指扬言,到处说。今义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⑧布衣之交(布衣:古义指平民。今义指麻布衣服)

⑨左右欲刃(左右:古义指左右的侍从。今义指左和右两方面)

⑩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鄙贱:古义指粗野而又地位低微,谦词。今义指鄙视,轻视)

⑾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古义为名词,约定、契约。 今义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⑿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姬妾 今义:美女)

⒀明年复攻赵(明年:古义指第二年 今义指(将来的)明年)

⒁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往:古义从这里到那里 今义指以前)

⒂窃计欲亡走燕 (窃:古义私下里 今义指偷东西 走:古义指逃走 今义指走路)

四、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④怀其璧 (怀,怀揣着)

⑤蔺相如前曰 (前,走上前)

⑥臣乃敢上璧 (上,献上)

⑦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⑧ 臣语曰(语,告诉)

⑨于是相如前进缻(前:走上前)

⑩赵王鼓瑟(鼓:弹奏)

⑾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嘻:苦笑声)

b.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庭:通“廷”,在朝堂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表示"至"的方式,从小路)

③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词状语,向西) ④乃前曰(前,,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前)

⑤怒发上冲冠(上:向上) ⑥乃辞谢 (辞:用委婉的言辞)

c.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

⑤归璧与赵(归:使„„归)

d.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③吾羞,不忍为之下(羞:以„„为羞耻)

e.形容词作动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敬,尊重)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容)

③大王必欲急臣 (急,逼迫)

f.形容词作名词:

①而绝秦赵之欢(欢,友好关系)

②宁许以负秦曲 (曲,理亏之责)

g.动词作名词:

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盟约)

五、特殊句式

a.判断句:(常见句型:„„者„„也, „„也)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翻译: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蔺相如者,赵人也

④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⑤我为赵将

⑥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⑦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⑧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⑨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 “于”字表被动 (翻译:而您被赵王宠幸)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字表被动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于”被动

④使不辱于诸侯 “于”字表被动

c.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

1、何以知之 (以何知之)

2、君何以知燕王 (君以何知燕王)

②定语后置: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求可使报秦者人)

③介宾结构后置:

1、拜送书于庭 (于庭拜送书)

2、以勇气闻于诸侯 (以勇气于诸侯闻)

3、故燕王欲结于君 (故燕王欲于君结)

4、 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 臣头今与壁于柱俱碎矣)

5、设九宾于廷 (于廷设九宾)

6、会于西河外渑池 (于西河外渑池会)

d.省略句

1.传(之)以(之)示美人及左右。

2.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

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4.(缪贤)对曰:“臣尝有罪„„”

5.不如因厚遇之,使(之)归赵

第三篇: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张良出,要.

项伯具言臣下不敢倍德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令将军与臣有郤.距.关,毋内.

诸侯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不.

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二、古今异义 1.沛公居山东时。

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3.约为婚姻..

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 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三、常见实词虚词归类

如: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弟子不必不如师 沛公起如厕

公屡促之,必如约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 坐: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王曰:“何坐?”曰:“坐盗。” 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举:杀人如不能举

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 举大计亦死

意: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置: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客至未尝不置酒 郑人有且置履者 置园邑三百家 谨:大行不顾细谨

张良曰:“谨诺。”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 谢: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乃令张良留谢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胜: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①刑人如恐不胜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乃: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

良乃入,具告沛公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且: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者: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亚父者,范增也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何: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水何澹澹 豫州今欲何至 不然,籍何以至此 徐公何能及君也 为:使子婴为相

为击破沛公军 约为婚姻

窃为大王不取也 客何为者? 人为刀俎 何辞为?

吾属今为之虏矣

以: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军中无以为乐 樊哙侧其盾以撞 以待大王来

因:因击沛公于坐

不如因善与之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四、词类活用 1. 此其志不在小 2. 项伯杀人,臣活之

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4.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5.沛公军霸上 6.沛公欲王关中 7.籍吏民,封府库 8.刑人如恐不胜 9.道芷阳间行 10.吾得兄事之 11.常以身翼蔽沛公

五、特殊句式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2、此亡秦之续耳

3、大王来何操

4、沛公安在?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6、吾属今为.

之虏矣

第四篇: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暴秦之欲无厌。(同“餍”,满足)

2、当与秦相较。(同“倘”,如果)

3、万几宸翰之宝。(同“机”)

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⑴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遇) ⑵义不赂秦。(坚持正义) ⑶以地事秦。(侍奉) ⑷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焚烧/化成焦土) ⑸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自取下策) ⑹未云何龙?(出现云/出现龙) ⑺朝歌夜弦。(唱歌/弹琴)

2、名词作状语。 ⑴日割月削。(一天天/一月月) ⑵骊山北构而西折。(向北/向西) ⑶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

三、古今异义。 ⑴ 其实百倍。

古:它的实际情况。

今: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表转折意,副词)

⑵ 思厥先祖父。 古:祖辈与父辈。 今:父亲的父亲。

⑶ 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古:可以凭借。

今:表示可能或能够。 ⑷ 可谓智力孤危。 古:智谋和力量。

今:理解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 ⑸ 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古:旧事,成例。

四、虚词归纳

1、焉

⑴盘盘焉,囷囷焉。(相当于“然”) ⑵风雨兴焉。(“于之”) ⑶始速祸焉。(语气词)

2、而

⑴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表修饰) ⑵与嬴而不助五国也。(表转折) ⑶二败而三胜。(表并列) ⑷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表承接) ⑸骊山北构而西折。(表承接) ⑹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表转折) ⑺谁得而族灭也?

⑷朝歌夜弦。(早晨/夜晚)

3、形容词做动词。 ⑴不能独完。(保全) ⑵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底) ⑶始速祸焉。(招致)

4、动词做名词

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的金玉珍宝)

5、使动用法。 ⑴李牧连却之。(使„„退却)

6、意动用法。

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

今: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 ⑹ 至于颠覆。

古: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相当于“以致”、“以至于”。 今: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②表示令提一事。 ⑺ 后秦击赵者再。 古:两次。

今:表示又一次。

⑻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今: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⑼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可惜。

今:怜悯。

3、之

⑴破灭之道也。(的)

⑵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主谓之间) ⑶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主谓之间) ⑷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主谓之间) ⑸子孙视之不甚惜。(代土地) ⑹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的) ⑺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代秦国/代贿赂的各国) ⑻此言得之。(指上面所说的道理) ⑼胜负之数,存亡之理。(的) ⑽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代秦国/的) ⑾苟以天下之大。(定语后置的标志) ⑿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往,去)

4、以

⑴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为) ⑵秦以攻取之外。(凭借) ⑶以有尺寸之地。(连词) ⑷举以予人。(把)

⑸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用) ⑹洎牧以谗诛。(因为)

⑺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用)

五、一词多义

1、为

⑴以荆卿为计。(作为) ⑵邯郸为郡。(成为)

⑶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做) ⑷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治理/被)

2、灭

⑴六国破灭。(灭亡) ⑵薪不尽,火不灭。(熄灭)

3、向

⑴向使三国各爱其地。(以前) ⑵并力西向。(介词,朝)

4、兵

⑴非兵不利。(兵器) ⑵而秦兵又至矣。(军队) ⑶斯用兵之效也。(战争)

5、犹

⑴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如同) ⑵良将犹在。(还)

6、或

⑴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有人) ⑵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

7、得

⑴大则得城。(得到) ⑵此言得之。(适宜,得当) ⑶诚不得已。(能够)

8、势

⑴有如此之势„„(形势) ⑵其势弱于秦。(势力)

9、始

⑴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起初) ⑵始速祸焉。(才)

⑶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曾经) ⑷游于是乎始。(开始)

10、终

⑴终继五国迁灭。(终于) ⑵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始终) ⑶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底)

11、故

⑻苟以天下之大。(凭借)

5、于

⑴其势弱于秦。(比) ⑵以趋于亡。(向) ⑶赵尝五战于秦。(跟) ⑷齐人勿附于秦。

⑸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到) ⑹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比)

⑴故曰:弊在赂秦也。(所以) ⑵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

12、胜

⑴强弱胜负已判矣。(胜利) ⑵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战胜)

13、暴 ⑴暴霜露。(暴露) ⑵暴秦之欲无厌。(凶暴) ⑶虽有槁暴。(同“曝”,晒干)

14、欲

⑴则秦之所大欲。(想要) ⑵暴秦之欲无厌。(欲望)

15、一

⑴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⑵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

16、爱

⑴秦爱纷奢,人亦爱其家。(喜爱) ⑵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惜)

17、族

⑴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⑵士大夫之族。(类) ⑶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

18、缦

⑴廊腰缦回。(像缦一样) ⑵缦立远视。(同“曼”,久)

19、举

⑴举以予人。(拿) ⑵函谷举。(拔,攻占) 20、下

⑴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自取下策) ⑵是又在六国下矣。(与“上”相对) ⑶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下) ⑷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下)

21、极

⑴尽态极妍。(达到顶点) ⑵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至,到)

22、使

⑴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假使) ⑵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让)

23、固

⑴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 ⑵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本来)

24、事

⑴以地事秦。(侍奉) ⑵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事情)

25、亡

⑴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丧失) ⑵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灭亡)

26、与

⑴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结交,亲附) ⑵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介词,跟,同,表比较的对象) ⑶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连词,和,同,表并列)

六、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⑵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⑶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⑷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省略句 ⑴举以予人。

⑵长桥(于)卧波,未云何龙?

3、状语后置

⑴赵尝五战于秦。 ⑵其势弱于秦。

⑶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4、定语后置

⑴苟以天下之大。

5、宾语前置 ⑴并力西向。 ⑵秦人不暇自哀。

6、被动句 ⑴函谷举。

⑶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⑷洎牧以谗诛。

第五篇:陈情表文言知识整理及训练

陈情表

一、识记字音 险衅( )祚薄( )茕茕孑立( )床蓐( )拔擢( ) 优渥( )陨首( )希冀( ) ..........终鲜兄弟( ) 除臣洗马( ) 责臣逋慢( ) 期功强近( ) 猥以微贱( ) 日笃( ) .......

二、通假字

1、夙遭闵凶

2、九岁不行,零丁孤苦。

3、常在床蓐。

4、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

三、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

2、至于成立....

3、则告诉..不许

4、臣之辛苦..,非独------

5、生孩六月..

6、后刺史荣举臣秀才..

7、臣以供养无主..

8、臣之辛苦..

9、非臣殒首所能上报..

四、多义实虚词

犹蒙矜.育 不矜.名节

夙遭闵.凶 悯.臣孤弱

门衰祚薄. 日薄.西山 厚古薄.今 少:

① 少多疾病 解鞍少驻初程 ③ 少仕伪朝 一时多少豪杰 期:

①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② 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良剑期乎断

五、词类活用

1、臣具以表闻.

2、臣之进退..

3、且臣少仕.伪朝

4、举臣秀才..

10、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11、听.臣微志,庶刘侥幸..

1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3、拜臣郎中..

14、臣欲奉召奔驰..

15、臣侍汤.药

16、岂敢盘桓..

④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除臣洗马 ②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③ 攘除奸凶 1.以

(1) 臣以.

险衅,夙遭闵凶 (2) 谨拜表以.

闻 (3) 臣具以.表闻/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4)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2.于

(1) 急于.

星火 (2) 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3.之

(1)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2) 臣之.进退

5、察臣孝廉..

6、少多疾病..

7、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8、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

笃 1

9、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

10、夙遭闵凶 ..

11、猥以微贱 ..

六、特殊句式

1、今臣亡国贱俘

2、急于星火

七、积累相关成语

孤苦伶仃: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日薄西山:

【课堂演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离开我 ..B.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子 .C.沐浴清化 清明的政治教化 ..

12、沐浴清化 ..

13、凡在故老 .

3、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4、而刘夙婴疾病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皇天后土:

D.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身心劳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C.臣具以表闻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 .B.急于星火 .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

D.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

3、名句翻译: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2)、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4)、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5)、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6)、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 年。

(7)、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课外拓展】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何子平世居会稽,少有志行,见称于乡曲。事母至孝。扬州辟从事史,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人或问曰:“所利无几,何足为烦?”子平曰:“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飨白粲①。”每有赠鲜肴者,若不可寄至其家,则不肯受。母本侧庶,籍注失实②,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侍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且归养之愿,又切微情。”觊之又劝令以母老求县,子平曰:“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觊之益重之。既归家,竭身运力,以给供养。末除吴郡海虞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人或疑其俭薄,子平曰:“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问者惭而退。母丧去官,哀毁逾礼,每至哭踊,顿绝方苏。(《宋书〃孝义传》)

[注]①白粲:白米。②籍:户口册,即下文的“黄籍”。当时规定,官员父母年满八十,应解职归家奉养。 4.对“辄货市粟麦”一句中“货”、“市”词义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都是“卖出” B.都是“买入” C.买入、卖出 D.卖出、买入

5.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

躬亲抚养

..②每有赠鲜肴者

终鲜兄弟 ..A.两个“亲”字相同,两个“鲜”字不同

B.两个“亲”字相同,两个“鲜”字也相同

C.两个“亲”字不同,两个“鲜”字相同

D.两个“亲”字不同,两个“鲜”字也不同

6.下列对何子平去职归家奉养老母一事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由于老母“籍注失实,年未及养”,子平依律仍可在州任职,但他出于“归养之愿,又切微情”的考虑,坚持归家。

B.子平归家之后,“竭身运力,以给供养”,认为“希禄本在养亲”,坚持“县禄唯以养母一身”,从而实现了“归养之愿”。

C.子平不愿以老母“实年未满”而“苟冒荣利”,又不肯“以母老求县”,归家养母,竭尽全力,从而深受顾觊之敬重。

D.由于老母“籍年已满”,子平去职归家;尽管顾觊之希望他在州任职,但他碍于“公家正取信黄籍”,婉言谢绝。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

译文: ⑵末除吴郡海虞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

译文:

⑶母丧去官,哀毁逾礼,每至哭踊,顿绝方苏。

译文:

陈情表答案一词多义 ⑤ 1.以 伏维圣朝以孝治天下 介词,用 ① 臣以险衅 连词,因为 ⑥ 臣以供养无主 连词,因为 ② 猥以微贱 介词,凭借 2.于 ③ 臣具以表闻 介词,用 ① 急于星火 介词,比 ④ 谨拜表以闻 连词,表目的 ② 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介词,对向

3 3.之

① 外无期工强近之亲 助词,的

② 臣之进退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4.少

① 少多疾病 年岁小 ② 解鞍少驻初程 稍稍 ③ 少仕伪朝 年青时 ④ 一时多少豪杰 多少 5.志

① 舅夺母志 志向 ② 听臣微志 愿望

③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做标记 ④ 寻向所志 标志 6.应

①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照料

②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回答 7.婴

① 夙婴疾病 缠绕,被缠绕 ② 举婴,欲投之河 婴孩 8.矜

① 犹蒙矜育 怜惜 ② 不矜名节 自夸

③ 鉏耰棘矜 矛、戟等武器的柄 9.悯

① 夙遭闵凶 通 “悯”,可忧患的事 ② 悯臣孤弱 怜惜,悲痛 10.薄

① 门衰祚薄 浅薄

② 日薄西山 迫近,靠近 ③ 厚古薄今 轻视,看不起 11.期

①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一定的期限 ② 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约定,约会 ③ 良剑期乎断 希望,要求

④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一周年,一整月)此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 12.疾

① 而刘夙婴疾病 病(一般的生病) ② 凡牧民者必知其疾 痛苦,疾苦 ③ 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缺点,毛病 ④ 吾疾贫富之不均,今为汝均之 厌恶,憎恶 ⑤ 疾风知劲草 迅猛,急速 ⑥ 嫉恶如仇 厌恶,憎恶 13.除

① 除臣洗马 授予官职

②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台阶 ③ 攘除奸凶 除掉 【课堂演练】

1.D(辛酸苦楚,苦衷) 2.B(介词,比/介词,对,向)4 .D 5.D 6.D 7.⑴在州中任职略有少许俸禄,(我)将禀告上司挽留你。⑵后来授予官职为吴郡海虞县令,县里给的俸禄只用来养母亲一个人,而他的妻子、孩子丝毫不允许用奉禄。⑶母亲死后而不再担任官职,丧事情况超过一般礼节,每到了哭恸时,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译文】何子平世代居住在会稽,很小的时候(就)有理想,被乡里称赞,事奉母亲非常孝顺。在扬州被征召从事史,每月的俸禄给的是白米,(他)总是卖出白米买入粟麦。别人问他说:“获利不多,为什么那么麻烦呢?”子平说:“我的母亲在东边,不买卖难得到白米,(我)怎么忍心独自吃白米饭。”每当有人赠送鲜鱼时,如果不能送到母亲家,那么不肯接受。母亲原本是妾,户籍注册不符合实际情况,没到供养的年龄,而户籍上的年龄已经到了供养的年龄,便离开职务回到家里,当时镇军将军顾觊之是州上的长官,对他说:“你母亲的年龄实际上未满八十,你原来就知道。在州中任职略有少许俸禄,(我)将禀告上司挽留你。”子平说:“官家从户口登记取得凭证,户籍年龄已经到了,我就应该在家奉养母亲,为何要以实际年龄未到冒取荣誉利益而宽容自己呢?况且归去奉养母亲,又符合我个人的情感。”觊之又劝他以母亲年老要求县令照顾,子平说:“实际尚未到奉养之年,哪能借此以求得俸禄?”觊之更加看重他。已经回到家,竭尽全力而使供养充足。后来授予官职为吴郡海虞县令,县里给的奉禄只用来养母亲一个人,而他的妻子、孩子丝毫不允许用奉禄。有人疑心他太俭朴,子平说:“奉禄本来是用来养母亲,不为自己,”问的人惭愧而退出去了。母亲死后而不再担任官职,丧事情况超过一般礼节,每到了哭恸时,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上一篇:文言文中的倒装句下一篇:网页设计求职简历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