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概论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身体图示与活跃建筑 ——现代建筑的四重活跃性基础

摘要:本文试图结合建筑历史、理论、哲学、具体建筑案例,从身体与事物、思想、建筑相互感知的视角论述,旨在说明建筑在某种意义上不只是再现其他事物意义的载体图像,而是自身的概念、创作过程、建筑成果,分别具有活跃表现的具身。在进入20世纪的活跃建筑分析之前,论文先论述了自维特鲁威开始,历经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笛卡尔身心二元时期、启蒙思想和崇高美学时期、建筑风格及美学目的时期、建筑感受等历史时期的典型活跃建筑。透过梳理历史上的活跃建筑,论文试图表明20世纪的现象学哲学、建筑现象学理论,在本质上具有与传统建筑理论的共通性、创造性、活跃性。随后论文以建筑现象学的具身思考和交叉主体思考作为建筑活跃性分析的基本方法。在论述20世纪的建筑时,本文通过继续分析身体与建筑间交互主体的历史、理论、哲学和案例,结合建筑创作的过程,总结出四重身体与外在存在之间的活跃关系,用以论述身体感知与建筑创作及表达之间的活跃思想与活跃实践。论文第一章通过舒尔茨的场所精神、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建筑材料活用,来论述身体与物质、场地和时间之间所蕴含的创造性与活跃性。第二章进一步论述森佩尔建构理论的“戏剧性”和埃森曼的“类生建构”,探讨建筑创作如何将发掘出的物质潜质,建构为新的建筑整体。第三章讨论梅洛-庞蒂的“肉身”和“可逆”思想,并结合有同样追求的建筑师彼得卒姆托的建筑思考,来论述经过物质潜质建构的建筑整体,如何反向地让身体产生新的感受,并能够与身体之间持续碰撞出新的感知。第四章结合伯格森的基本时间和绵延理论,讨论路易斯康的“零卷”思想、王澍的象山校园、弗兰普顿的“巨型”理论等经典现代建筑案例与思想,论述建筑在建成之后,还将有能力继续与身体之间绵延出新的身体、构成建筑整体。在结论部分呈现了笔者多年来对建筑的思考,建筑不只是对其他知识和需求的再现物体和图像。我想强调建筑创作是一个动态的身体感知过程,它与思想、物质、建构、形式、类型、空间、风格等在不同阶段相互交叉和塑造,最后形成能够继续活跃的建筑整体。

关键词:身体与建筑;身体图示;活跃建筑;交互主体

学科专业:设计学

摘要

Abstract:

绪论 走向活跃建筑

一 研究动机:建筑图像与再现的问题

二 研究的理论背景:建筑的现象学与建筑的活跃性转向

三 研究的历史背景:维特鲁威的身体比例与沃尔夫林的建筑感受

四 研究方法与框架:梅洛-庞蒂的“身体图示”(Body Schemas)理论与交叉主体

五 研究的贡献:走向活跃建筑

第一章 建筑的第一重活跃性:探索物质潜质

一 活跃建筑的物质性

二 舒尔茨(Christian Norberg-Schulz ) 的场所精神

三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Herzog& de Meuron)的活跃肌理与活跃界面

第二章:建筑的第二重活跃性:建构潜质关系

一 活跃建筑的形式

二 活跃建筑的类型

三 活跃建筑的建构性:森佩尔建构理论的“戏剧性”

四 埃森曼(Peter Eisenman)“类生”(Analogue)建构: 建筑语言的所指与能指

第三章:建筑的第三重活跃性:可逆

一 梅洛-庞蒂的“肉身”(Flesh)与活跃建筑的可逆性(Reversibility)

二 彼得卒姆托的建筑氛围

三 互逆细部(Counter Parts)和弗兰普顿的活跃巨型

第四章:建筑的第四重活跃性:绵延

一 活跃建筑的绵延性

二 路易斯康的灵魂建构和零卷(Volume Zero)永恒

三 活跃建筑的表现:从塞德里克普赖斯的玩乐宫到王澍的象山校园瓦片

结论:作为新的开始

一 未来先例

二 活跃建筑的现实意义:青年建筑设计师在教学和实践中的活跃建筑创作

参考文献

图版目录

专业能力展示 《踏竹》游客活动中心创作过程

致谢

上一篇:姓氏文化论文提纲下一篇:银行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