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教育之中学篇

2023-01-02

第一篇:交通安全教育之中学篇

陆昊讲话之爱国教育篇

陆昊同志在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中央办公厅日前转发了《中央宣传部关于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意见》,中宣部今天又专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进行部署,充分体现了中央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各级共青团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刘云山同志在这次会上的重要讲话要求。下面我就共青团组织进一步在青少年中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讲几点初步意见,具体工作部署待今天会后另行安排。

一、牢牢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

中办转发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这次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即深入开展热爱中国共产党、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重大历史意义、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辉煌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等重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我们体会到,这些内容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当前在广大青年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关键是要引导他们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三者统一起来。团中央前一阶段对大学生、企业青年、进城务工青年、农村青年四类青年群体开展的大样本、分类别思想状况调查显示,坚持爱国主义几乎得到所有青年的认同,而对于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两者统一和自觉地将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党的领导三者统一起来,虽然绝大多数青年表示认同,但比例却在依次递减。因此,我们感到,在广大青年中弘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应着力在坚定青年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上下功夫。同时,针对青年所处的成长阶段和思想实际,也要注意引导广大青年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个人成就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按照党指引的方向健康成长。

二、共青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需注重把握的一些方法

一是注重分类引导。不同青年群体的职业背景、受教育程度和社会阅历不同,对爱国主义的理解深度和关注侧重存在差异。我们初步感到,在关注自身成长发展的同时,大学生更多关注国家的发展道路问题,企业青年更多关注国家经济形势和企业自身发展问题,进城务工青年更多关注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平问题,农村青年更多关注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致富问题。为此,应紧扣不同青年群体在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三者统一问题上的思想意识关键点,善于把党主张的“大道理”转化为各个青年群体易于接受的“小道理”。比如,对大学生,要注重运用历史的、现实的、学术的逻辑;对企业青年,要善于结合企业和所在行业的发展进程;对进城务工青年和农村青年,要注意结合所在家乡的发展变化,多运用他们熟悉的语言和表达习惯,做到简明、通俗。

二是注重分层教育。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应遵循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努力使不同阶段的教育内容既各有侧重,又有效衔接。灌输教育对于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效果是有较大区别的。具体讲,有四种可能的结果,一是意识的持续强化,二是意识的持续淡化,三是形成逆反,四是无效灌输。这就要求我们掌握灌输的有效时机,注重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对于少年儿童,要通过积极有效的灌输,培养他们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引导他们增强国家意识;对于中学生,要注意到进入青春期后价值分析的方法会比灌输更有效,努力使他们对党和社会主义的认识更清晰;对于大学生,则要侧重于理性分析,帮助他们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三是注重引导青年进行正确的社会观察。团中央近期针对影响青年思想意识形成的路径进行的调查显示,有31.3%的青年把“自己对社会的观察”当作成长过程中形成认识和看法的主要来源,仅次于家庭和学校的影响,远高于各类“青春偶像”的示范。因此,帮助青年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察结论,是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路径。特别是在传媒时代,青年接受的社会信息广泛而复杂,帮助青年客观分析、正确看待社会现象十分重要。应针对青年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以及青年在社会观察中看到的现实与所接受的正面教育的一些反差,对青年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帮助青年既看到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又充分了解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努力使他们对存在问题的认识更深刻、更理性、更稳定。

四是注重突出时代特色。对青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突出时代特色。在内容上要有时代感,善于运用青年喜欢的话语体系来丰富教育内容的表达方式;在教育引导的手段、路径上要善于创新,大力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注意运用网络游戏、视频短片等新方式;同时,要善于把各类时尚元素注入到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来,切实增强对青年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广泛发动基层团组织把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教育载体,吸引更多普通青年直接参与

要增强这次爱国主义教育的群众性,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更多普通青年直接参与,在组织好面上重要典型活动的同时,还要特别注重广泛发动基层团组织。我们将指导和推动各级团组织特别是基层团组织,结合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以及少先队建队60周年,在“五四”、“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时间节点,按照“逐次推进、形成热潮”的原则,组织开展丰富多彩、主题突出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一是广泛开展宣讲活动。邀请“五老”人员为青少年宣讲革命历史和光荣传统,组织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大学生“村官”等到高校座谈交流,邀请专家学者举办形势报告、政策宣讲,引导青年在重温历史、把握形势的过程中坚定信心、凝聚力量。二是组织开展富有青年特色的群众性活动。开展“青春红歌会”等文化活动,进行入队、入团、18岁成人等仪式教育,组织青少年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各类成就展览,组织“红色旅游”活动,组织大中学生开展以了解国情、感受成就为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使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升华爱国情感。三是开展典型引导。开展青年五四奖章、十大杰出青年等典型评选表彰,广泛征集、大力宣传普通青年的青春创业故事、成才故事、奉献故事,激发青年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四是充分发挥各级团属新闻出版阵地的作用。紧紧围绕活动主题,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坚持正确导向,营造浓厚氛围。积极探索通过媒体引导青年的社会观察,出版“红色经典”系列作品,抽调骨干力量投入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建设,开发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网络游戏,充分运用“血铸中华”、“民族魂”等团属爱国主义网站开展“网上祭英烈”等活动,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贴近青少年、富有感染力。五是引导青年将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行。动员和组织青年开展岗位建功、文明创建、生态环保、志愿服务等活动,把对伟大祖国的深厚感情转化为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具体行动。

第二篇:新八德教育教案之孝亲篇

孝亲

教学目标:

1.在认知上,使学生知道“孝亲”是子女在家庭生活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

2.在行为上,教育学生要做到:理解父母心意,关心父母健康,接受父母的教导,不向父母提出过分要求;要尊敬长辈,体贴照顾老人;学习用平和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处理与长辈的矛盾,做“孝亲敬长”的好孩子。

教学准备: 1.教学投影片:①古诗《游子吟》;②“入则孝”篇章插图;

2、调查表。 3.学生搜集古今中外“孝亲敬长”的名言佳话。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导语:同学们,大家都知道,父母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对我们的关心是无微不至的,我国唐代诗人孟郊曾经写过这样的古诗——(播放课件:《游子吟》)

2、请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启发学生想象: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课堂预设:

生:我看到一位母亲正在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补衣服,她缝得那么仔细,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生:我看到一位母亲在缝制衣服,因为她的儿子要出远门了,她把衣服缝得很厚实,希望她的儿子穿在身上不会感到寒冷。

生:看到这幅画,读着这首诗,我想到了自己的妈妈,她总是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

3、小结:是啊,我们的父母像孟郊的母亲一样,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付出了多少心血,他们是多么辛苦啊!我们应该怎么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呢?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探讨有关孝亲的话题。

二、学习“孝亲”内容

1、课件出示,诵读《弟子规》之“入则孝”篇章。

2、交流讨论,说说从中明白了怎么样尽孝? 课堂预设:

围绕“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中的行为做法均可。

3、小组讨论,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你是怎么做的?有哪些做得好,哪些不足?

4、教师巡视,参与指导小组讨论,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案例。

5、小组推荐代表全班汇报。

三、课堂活动,小调查

1、孝亲,关键是要用心

2、在孝亲敬长方面,我们现在做得如何呢?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呢?让我们一起来实话实说。

3、进行小调查:

出示调查表,请学生当场填写,调查内容为:

①父母为你过生日吗?

②父母的生日是哪天?

③父母爱吃什么?

④父母有什么爱好?

⑤父母身体怎样?需要什么照顾?

⑥你怎样做会引起父母的欣慰?怎样做会使他们发愁和生气?

4、统计调查结果,说说这个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父母长辈那么爱我们,我们享受爱,却回报得很少或没有学会去回报。)

四、布置孝亲作业

1、回去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2、对照“入则孝”,勾选自己做到了哪一些。

第三篇:在做中学之体验教育

090902109

李艺娟

09小教1班

1993年,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的《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了中国教育界。那场较量中,无论是体质还是精神意志,中国孩子都输给了日本孩子。同样接受着教育,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差距呢?

在日本东京的一家幼儿园,冬天里小朋友们在操场上用干毛巾摩擦身体。这家幼儿园的400多名小朋友每天都会以这种方式在寒冬里锻炼身体,以增强抗寒能力。可是,如果同样的事情落在中国孩子身上,我们的家长会同意吗? 被娇生惯养的中国孩子,有几个像日本孩子一样经得起如此苛刻的打磨呢?而当这些孩子长大时,他们的意志品质又将因此而产生怎样的差距? 俗话说:“欲让小儿安,须带三分饥和寒”。老祖宗的这句金玉良言,我们早已忘在脑后,日本人却贯彻得如此之好。日本的父母也主张孩子从小锻炼耐寒力,以免他们长大后成为“暖房花草”。那么不想让孩子成为 “暖房花草”的日本如何对孩子进行德育的呢?

为了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日本中小学进行德育的主要方式是通过体验教育。日本德育的体验学习活动内容丰富、可操作性强, 具有鲜明的特色, 对我国中小学的品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体验教育就是让学生去经历,在体验中增长知识,深受感触,从而有所感悟,达到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效果。只有亲身经历和体验,才有刻骨铭心的感触。

一、 日本德育的体验教育 ( 一) 自然的体验

自然体验教育是德育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与我国德育中重视课堂教学相比,日本德育很重视社会实践。日本政府对青少年的自然体验教育

非常重视和支持,为了进一步充实青少年的体验活动,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他们制定了相关的措施。日本人早就认识到,小学阶段是一个建立正确环境伦理的重要时期,尤其少年时期的自然活动对建立爱护环境的态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日本人意识到青少年儿童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所以为了加深青少年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农村生活的体验,提高道德实践能力, 日本大力提倡和推行自然体验活动。

从众多研究中,我们认识到小学的环境教育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如果我们能掌握机会,便可以为社会多培养一批愿意参与保护环境的公民。

( 二) 劳的体验

日本中小学每年都要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日本将劳动课列入教学计划, 对劳动内容作了明确规定。小学主要是培养劳动观和劳动愿望,所以大多以结合第一产业为主,1976年教育课程审议会关于修订教育课程基准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各级学校的具体方针,即:小学重点在“通过直接动手的制作活动以及体验性的活动,努力让学生获得制作东西和劳动的喜悦感。

劳动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之一。许多小学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农业, 在小学中高年级开展种植水稻活动。他们在本地行政、农业等部门的支持下, 从耕地、播种、插秧、田间管理直至收割、运粮、脱粒、碾米, 让学生参与每个环节的劳动, 最后集体做饭、品尝, 在体验劳动成果的欢乐喜悦中, 增强劳动创造生活, 建设美好家乡的情感和意识。[ 4]同时学生也学到了学校和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真正理解“粒粒皆辛苦”的含义。有的学校从本地实际出发, 指导学生制作和纸、

烧炭、种菜, 参加渔业劳动, 学习养蚕和制陶工艺等。[ 5]学生的劳动过程, 即是劳动知识、技能的培训过程, 又是培养劳动态度, 体验劳动情感,参与家乡建设的教育过程。

(三)苦的体验

由于深受中国儒教影响, 日本人深信“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才能接受“大任”这一名言。尽管日本现在富甲天下, 仍然不忘对青少年进行吃苦教育, 主张让青少年到自然环境恶劣, 生活条件艰苦的地区进行劳动教育, 体验艰苦生活。[ 7]在一些小学还开展了“上山下乡”、“土留学”活动, 有意识安排学生到生活条件差的岛屿、农村和边远地区去体验艰苦生活, 接受劳动教育, 经受锻炼, 磨练意志,体验艰苦生活, 品味人生, 培养“生存能力”和吃苦耐劳品格。

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 日本学校给小学生人为地设置磨难课程, 对学生进行磨难教育。如让学生参加用扁担挑水, 用洗衣板洗衣服, 用炉子生火, 用石磨磨土豆等传统的体力劳动。目前, 日本各类学校普遍开设家政课, 教学生学做家务, 包括烧饭、炒菜等。[ 6]通过艰苦劳动教育, 让青少年体验耐苦生活, 培养忧患意识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使他们意识到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艰辛和努力, 要想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和有所作为, 就必须吃苦耐劳。

二、对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启示

1.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自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财富。”在“体验式教学”理论指导下,我们应根据每一个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科学有效地为学生创设达到心灵

体验的环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地进入体验状态,在体验中形成自我教育的主动意识,从而达到净化自我心灵,形成自觉行为的目的。这样,就实现了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否则当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时,你的教育已经没有效果了。

2.重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挫折教育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而且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人们也时常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教,说现在社会风气让孩子变得越发娇气,说爷爷奶奶对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说自己如何苦口婆心煞费苦心却换来孩子的埋怨。但父母是否想过,孩子的娇生惯养谁养成的,难道他们的娇生惯养与生俱来吗?父母老师们是否想过,你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学着成长和独立吗?

为了培养青少年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中小学开展吃苦和挫折教育非常必要。我们必须借鉴和学习日本的劳动体验、磨难体验和耐苦生活体验的做法, 培养学生的吃苦、耐挫精神。学校和家庭应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吃苦、磨难和挫折教育计划, 如平时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让孩子参加洗手帕、袜子, 刷碗筷、缸子,摆放桌椅, 收拾自己的房间, 在学校轮流值日, 打扫卫生, 布置教室, 植树造林, 美化校园等; 有计划地带学生进行远足、爬山、跨水沟、自行车长途拉练、越障碍跑等训练; 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吃苦夏令营”、“军事夏令营”活动或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等, 让学生经受磨难, 增强意志, 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吃苦精神和集体意识, 树立克服困难、挫折的信心和决心。

第四篇:春运交通安全常识之出行准备篇

春运期间,车流、物流、人流高度集中,雨、雪、雾天气增多,机动车驾驶人要提高安全意识,确保平安出行。

1、增强冬季行车安全意识

冬季霜多、雾多、雨雪多、气温低,环境复杂,对行车安全有较大影响。驾驶人员应提高对冬季安全驾驶的认识,加强冬季驾驶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做到防冻、防滑、防事故,掌握处理冬季驾驶过程中常见问题的方法。

2、车辆换季保养

要做好车辆的换季保养工作,对车辆制动、转向、行驶系及气路管道、水路管道、油路管道等各部件进行全面检查保养,为车辆装备必要的防冻装置,按规定添加机油、齿轮油。

3、多给车辆做冬季“体检”

冬季行车对车辆零件的损耗较多,应当经常对车辆的安全装置进行检查,如转向、制动、灯光、喇叭、雨刮器等关键部位,从而消除安全隐患。

4、及时了解路况信息

驾车出行前,提前通过电视、广播等方式掌握路况信息,提前作好应对准备。

第五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农村篇专题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之农村篇

调查结果表明,相比于城市,农村义务教育依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硬件设施配备方面,农村经济基础薄弱使其较为简陋,信息化程度较低;再有,师资结构不尽合理,老龄化较为严重,导致教学中“一揽子”现象严重。

教师工作评估方面,农村的教学规模较小,评价制度往往存在更多的人为因素,不利于教师积极性的提高。教学信息的利用,农村信息滞后,教师可利用资源较少,教学类型较为单一,学生的思维能力往往难以拓展。

家长的教育水平,农村家长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家长在教育上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学前教育有很大欠缺,使孩子在进入义务教育阶段时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进一步说,则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经费投入仍存在缺口,改善办学条件受到制约。

尽管近几年来,不断完善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市本级财政连年持续追加教育资金投入,但距离国家要求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4%还有较大差距。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尚未达到省定标准上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尚未达到城区学校标准。

学校布局建设不能尽快适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尽管我市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改扩建工程,通过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全市所有小学达到了青岛市义务教育标准化要求,但部分村级小学仍存在规模小、布点分散、教学设施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农村教育质量整体水平的提升。随着城市(镇)化发展加快,受生源机械增长的制约,部分城、镇义务教育学校班额超过规定标准,一些原有优质学校受到影响,需进一步完善城区义务教育学校设学布局和新建部分农村中心中小学校舍。

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尽优化,学科性缺编比较突出。

按照省目前执行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呈现了教师编制总量超编,学科性缺编,年龄结构不均衡的总体特点。除市直小学编制结构比较合理外,市直初中以中青年教师为主,镇(处、区)初中以青年教师为主,断层现象突出;全市农村小学“民转公”教师约占专任教师的1/3,他们起始学历低、知识结构单

一、年龄老化,导致农村小学教师整体水平不高、断层现象比较严重。学科性缺编,影响了地方与校本课程、实践活动课程和音体美课程等课程开设和教学质量。

通过调查,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市委市政府政策的引导下,这种差距正有不断缩短之势。结合崂山区义务教育的现状,特总结如下:

撤点并校加大投入

由于大部分区域地处山区,前几年,受交通等条件所限,崂山区的学校比较分散,“麻雀”学校较多,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也阻碍了师资结构的优化,使这部分孩子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近几年,崂山区大力推进学校基本建设和“撤点并校”工程。先后完成了林蔚小学、晓望小学、凤凰台小学、汉河小学、崂山五中、崂山八中和崂山十中等学校的新建扩建重建工程,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目前,全区小学由区划时的54所调整为32所,初中由14所调整为10所,学校布局更为合理。

为了进一步推动学校的内部设施配套建设,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崂山区还投资二千余万元新建了28处综合校园网,89个微机室和5个数字语音室;高标准建成了崂山教育信息中心,教师办公用电脑和学生用电脑分别达到1996台和2635台,人机比分别达到1.1:1和11:1。目前,全区各中小学均达到山东省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县工程标准,至2005年底,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均通过“青岛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工程标准验收。

均衡优质 和谐发展

“再也不能让孩子们因为地域的限制而使其终身发展受阻了!”这是崂山教育改革攻坚战刚刚开始的时候,就定下的一条“铁规”。首先,他们加大了对薄弱山区的投入力度。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三年间,全区投入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建设及配套资金高达1.3亿余元,其中用于山区学校的资金达60﹪以上;另一方面是师资的倾斜,崂山区每年都会有一批优秀大学毕业生和优秀教师在相关政策的鼓励下到山区任教。其次,撤点并校难度最大的王哥庄街道,崂山区首先对已是市级规范化学校的晓望小学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进行了扩建和内部配置,同时强化内部管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极大的提高。让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最终促使村民们主动将孩子送出了大山。为解决山区孩子就学难的问题,学校还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食宿条件。北宅街道以华楼海尔小学为样板,精心打造林蔚小学,同样也赢得了村民的信赖。2005年底,崂山区全面完成青岛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工程任务。

“外引内练” 强化师资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005年暑假期间,崂山区委区政府出资45万元,在青岛大学国际培训中心对全区195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为期一周的全员集中培训。此次培训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主题,采取封闭式培训方式,主要开设现代教育理论、新课改课堂教学模式、高考备考复习策略

等课程。这是崂山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教师全员集中培训,这样的培训活动计划今后每年都要进行。

近年来,崂山区干部教师目标培训体系不断完善,出台《崂山区中小学骨干教师评选办法》和《崂山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方案》,有计划、有目的地面向全体和不同层次的个体开展培训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干部教师参加市级及以上各类培训活动就高达千余人次。仅2005年派出干部教师赴北京、上海、江苏等教育发达地区培训学习近平200人次。

崂山区还先后出台《中小学校本培训方案》、《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学校评选方案及标准》,加强校本培训的研究和实践,初步形成全区校本培训工作的组织、研究和交流网络,对干部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立足本土加强培训的同时,还加大了骨干教师引进与优秀毕业生选聘力度。三年间,赴全国重点师范院校和面向本区生源选聘优秀毕业生320人,面向全省公开招聘骨干教师70名、教研人员名。全区小学教师本科以上学历由2003年的

5.8%提高到25.5%,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由33.6%提高到64.7%,高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由93.9%提高到99%。同时出台“男55周岁,女50周岁的老教师提前离岗”政策,为195名符合条件的中小学教师办理了提前离岗手续,对于不能胜任一线教育工作的年轻教师,将其调离到其它岗位,最大程度的优化了教师资源,使教师队伍呈现出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的结构。

教研固本科研兴校

“教而不研则浅”。不仅崂山教育系统的人们深谙此理,而且区委区政府对此也大力支持。他们出台了《崂山区教育科研三年规划实施方案》,全区教育科研和课题研究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在“十五”规划课题立项的基础上,加强对课程改革实验课题的研究力度,目前全区承担市级课题15项,省级课题12项,国家级重点课题2项。在抓好课题研究的同时,还注意加大对教科研的管理力度,出台了《教科研管理与评估细则》,对各学校教科研工作实施统一指导、科学管理。指导各个学校建立了较为规范的教科研档案,建立了教研室研究人员、学校主要领导与所在街道研究人员、学校课题组长与全体教师三个层级的科研队伍,三个层级相互协作,共同创设了良好的科研氛围。经过不懈努力,教科研工作硕果累累,出版发行了《崂山区教科研文摘》和《崂山区教研课题结题集》……。 同时,抓紧新课程改革的契机,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出台《崂山区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深入推进开展高中初中小学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加大培训力度,已初步形成了具有崂山特色的课程改革培训模式,即“崂山区滚动参与式集训”。教科研不但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而且为教师的自身发展撑起了一片新的天地,涌现出了辛兆典、刘金娥等一批登上国家级讲台的名师。

他们还制定了《崂山区中小学教学工作考核细则》,使教学工作精细化、规范化、制度化。搞好教研服务,实现教研中心下移,教研室各科教研员通过集中调研和

集备、公开课等形式为学校教学提供各种服务、指导,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措施为民实惠于民

崂山区委区政府从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提高认识,减轻农民负担。从今年秋季开始,崂山区将有两万名农村娃进学堂不再用家里掏钱,率先在全市免除农村居民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上学的杂费和课本费,实施高水平、高质量的义务教育,实施真正的免费义务教育,进一步减轻农民经济负担。目前崂山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农村学生有近两万人。杂费和课本费免除后,崂山区财政每年将拿出640余万元为其买单。为了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崂山区已经建立贫困学生档案。根据统计数字显示,仅2005年,崂山区就减免困难学生学杂费1068人次,减免金额33.44万元;减免学生课本费238人次,减免金额3.93万元;补助生活困难学生生活费534人次,补助金额14万元。

为了让贫困家庭的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平等教育,顺利完成学业,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2004年成立崂山区扶贫助学协会,筹款近200万元。2004年和2005年,区扶贫助学基金资助困难学生1698人,资助金额71.5万元,确保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全力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将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基础教育工作纳入基础教育工作范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基础教育工作的意见》。采取公办学校为主、民办学校为辅的原则,安排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入学。近几年每年接收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2400名以上,切实解除了外来务工就业人员的后顾之忧,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基础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这一系列的措施使孩子们安心、舒心、开心的沐浴在知识的海洋里。

技术培训服务社会

崂山区是全国高科技工业园区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缺乏大量的技术工人,同时城市化改造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廹在眉捷,崂山区推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举措。职业教育根据崂山产业结构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推行校企联合办学制度,与海尔、海信、朗讯和汉缆等企业联合办学,校外实习基地已达30多处,学生就业安置率在95%以上。另外,该区根据居民需求,统筹安排免费培训,培训课程涵盖计算机操作维修、花艺、茶艺、茶叶加工、农家宴、面点制作等技术性、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内容,已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达3400多人。

上一篇:交通局先进事迹演讲稿下一篇:集团财务核算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