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素描试题答案

2022-07-15

第一篇:设计素描试题答案

乡村素描阅读答案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乡村素描阅读课后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希望大家还是多自己思考,多看文章,这样才能提高自身,感谢大家一直对小编的支持!

乡村素描

这是六月的最后一天.在周围一望无垠的俄罗斯啊——我的故乡。

整个天空染满均匀的蓝色;天上只有一片云彩——不知它是在飘浮呢,还是在消散.没有风,天气晴和……空气呢——像刚刚挤出的牛奶那样新鲜!

云雀在高声鸣叫;鼓胸鸽在咕咕低语;燕子在静悄悄地飞掠;马儿有的在打着响鼻,有的在嚼(jiáo)草;狗儿没有发出吠声,站在一旁温驯地摇着尾巴。

空气里呢,散发着烟和青草的气味——还夹杂着一点儿松脂和一点儿皮革的气味;麻田里麻花盛开,散发着浓郁的令人愉快的芳香。

一条深深的,但缓缓倾斜的沟壑(hè).两边长着好几行爆竹柳,枝叶婆娑(suō),下边的树干却已龟(jūn)裂了.一条小溪顺着沟壑流去;透过碧清的涟漪,溪底的小石仿佛在颤动.远处,在天空和大地尽头的边缘上,闪现着一条大河的碧流。

沿着沟壑——一边是整齐的小粮仓,门儿紧闭着的小贮藏室;另一边是五六间木板屋顶的松木小农舍.每个屋顶都竖着一根装有鸟巢的高高的杆子;每家的小门廊上,都装饰有一匹铁铸的短鬃(zōng)小马.粗糙不平的窗玻璃上,辉映出七色彩虹.木板套窗上描绘了花瓶.每座小农舍前,都端端正正地摆着一张完好的条凳;几只猫儿在墙脚周围的小土堆上蜷成一团,耸着透明的耳朵;高高的门槛后边,现出凉爽、幽暗的前室。

我铺开马衣,躺在沟壑的边缘;四周围——一堆堆刚刚割下的干草,散发着使人懒洋洋的芳香.机灵的主人们,把干草散放在小农舍前边:让它在向阳处晒得更干透一些,然后再从那儿放到草棚去!要是睡在那上面,再舒服不过了!

阅读题:

1.判断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识递进 C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D表示声音的延长.

(1)这是六月的最后一天.在周围一望无垠的俄罗斯啊——我的故乡.()

(2)整个天空染满均匀的蓝色;天上只有一片云彩——不知它是在飘浮呢,还是在消散.()

(3)沿着沟壑——一边是整齐的小粮仓,门儿紧闭着的小贮藏室;另一边是五六间木板屋顶的松木小农舍.()

2 用“__”画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从这组排比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 这篇文章分别写了那些景物?文中的哪一副画面给你留写了最深刻的印象?

4从文章中找出一些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摘抄下来。

答案:

1.判断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识递进 C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D表示声音的延长

(1)这是六月的最后一天.在周围一望无垠的俄罗斯啊——我的故乡。(A)

(2)整个天空染满均匀的蓝色;天上只有一片云彩——不知它是在飘浮呢,还是在消散。(B)

(3)沿着沟壑——一边是整齐的小粮仓,门儿紧闭着的小贮藏室;另一边是五六间木板屋顶的松木小农舍。(C)

2 用“__”画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从这组排比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答:云雀在高声鸣叫;鼓胸鸽在咕咕低语;燕子在静悄悄地飞掠;马儿有的在打着响鼻,有的在嚼(jiáo)草;狗儿没有发出吠声,站在一旁温驯地摇着尾巴。

感受到了六月乡村的祥和,作者的喜爱之情。

3 这篇文章分别写了那些景物?文中的哪一副画面给你留写了最深刻的印象?

答:天空、动物、空气中的气味、沟壑、农舍,描写天空的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4从文章中找出一些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摘抄下来。

(1)答:要是睡在上面,再舒服不过了。

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色的喜爱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答:6月的最后一天,周围一望无垠的俄罗斯啊——我的故乡。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第二篇:静物结构素描素描教学设计

课题:静物结构素描 授课人:孔佑璇 课时:1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的:理解掌握物体内部结构,提高抓形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物体内部结构 教学难点:如何去表现物体的内部结构 教具准备:课件、范画 学具准备:绘画工具

教学方法:示范、启发、引导、讨论、欣赏、体验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题。

二、复习旧知识

什么是结构?怎样去找物体的结构(师生一起回忆旧知识)

二、 讲授新知识

在画前,首先要观察分析形体的结构特征

内容有:

①、形体特点(物体是方的?圆的?规则的?不规则的?) ②、高宽比例(单个物体高宽的比例、一组静物中各个静物之间的比例) ③、空间位置的比较(前后左右) ④、虚实比较(前实后虚、主实次虚) ⑤、形体的衔接关系、物体边缘线位置以及结构钱的隐现等等。 作画步骤:(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

步骤一:从长线分割画面空间,确定大体构图,运用描绘单个物体的基本形的方法,画出所有物体的基本形态。

步骤二:从主体物开始,运用线条造型方法,画各物体的形、结构。用线要注意轻重、浓淡、宽窄的变化,主次关系。把物体各部位的透视开关画准确。

步骤三:画出明暗交接线的位置,把背光部位和投影稍加渲染。 步骤四:认真检查,整理画面的各种关系使之准确、协调,调整完善画面。

四、课堂训练

指导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指导学生整体刻画 ,处理好画面效果。

五、布置作业

临摹范画,多练习,从整体入手,先掌握大的结构关系。

六、课堂总结

本课重点解决结构素面的立体认识,结构认识及透视关系。要解决这些问题 ,可以做针对性的练习。

七、教学反思

大部分同学能够掌握静物素描的作画步骤及结构,但还有部分同学还学课下多联系,充分利用时间才能把握整体画面效果。

评课记录: 主讲人:孔佑璇 课题:静物结构素描

参加人员:王艳、安然、郑敬超 优点:

1、 教学目标确定的比较准确,突出重难点。

2、 严格按照学案式导学的五个步骤进行授课,能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 多媒体的应用能够帮助教学,帮助学生化解思维难题。 不足、改进策略:

教师在处理教学最后分钟稍有些紧迫,虽然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进行了这堂课,但细节部分还需讲解。因此在今后的讲学中需要更好的把握时间。

第三篇:浅谈设计素描与绘画素描的区别

李珍 阿拉木斯

(河北美术学院环艺学院教师)

摘要:设计素描与传统绘画素描存在很大的区别,然而长久以来很多高校一直沿用传统绘画素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写实能力,忽略了创新思维的训练,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设计素描 绘画素描 创新思维 哺乳式教学 设计

现今的素描教学模式源于西方,起初它是作为绘画专业的入门训练,自20世纪初引入我国,成为高等美术院校一直沿用至今的教学模式。在近一个多世纪里没有多大的改变,坚持了模仿式的教学方法,作为设计院校也是一直沿用这种传统教学方法,最终导致将艺术与实践需要脱轨,造成学生只会接受学习,创新能力不强。再加之设计专业与绘画专业教育需求的教育功能不分,缺乏对受教育对象和市场的调研分析,造成设计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绘画类院校区别不大,初到设计公司很难适应快节奏的工作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弄明白一点,西方一百年前建立的素描教学体系是作为绘画教学的基础,而不是为设计教学服务的,今天的设计师需要的是表现摄影所不能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去表现现实中没有的东西——创新。

设计一词意为有目的的策划,是设计者的意图和构想。它与美术绘画不同,既要符合审美性,又要具有实用性,替使用者设想,以实用为根本。因此它是一种需要,而不仅仅是装饰、装潢。作为设计专业基础课之一的设计素描也就不再是单纯的再现,而是表现即创新。特别是对创新过程的注重,要求赋予作品以灵魂,这是上好设计素描的前提。

设计素描是从事设计工作的最初创意表现阶段,也可成为设计草图,它要符合实用的需要,因此设计素描在表现时除了要求具备绘画素描的准确性生动性外,还要强调严谨性。符合一定的“尺度”要求。设计师的工作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展开的,面对客户时间总是被要求的很紧,因此,快速表现成为设计师必备的基本功。如何在短时间内将客户的要求转化成直观的设计意图及设计草图呈现出来,成为设计素描教学训练的最终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和表现能力。

针对设计素描在应用上的特点,我们在开展教学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 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我们现今的教育应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出发,

这是今天的时代所要求的,千人一面的教育时代已经过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尹定邦曾说过:“如果十万个学生学成一个样,中国设计的死期已到。”因此,在教学目标中从开启创新思维出发才能避免死期的到来。 第二, 倡导教师与时俱进。在特定的时代和背景下学习和改革教学思想。不同

的时代对艺术家有不同的要求,20世纪的教育是知识教育,而21世纪则是创新教育。作为设计院校的基础课教师不能无视这些。要不断更新,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作为基础教师要不断了解专业课程,使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紧密结合,学生才能学以致用。

第三, 从实际应用出发,实施教学计划。

在技能训练阶段,以往的设计素描教学十分注重光影表现,学生的写实能力都很强,做了很多照相机式的绘画训练,线描和线面表现的训练非常少。为适应设计素描的教学目标,应在教学计划中适当增加快速表现的训练课题,这样学生能够掌握多种素描表现手法,并且养成画速写的习惯,做到提笔就能快速将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

设计素描的创意训练阶段是我们以往教学的最艰难阶段。教师无论如何启发,范例无论带了多少,到了提笔画的阶段总是很难,针对这种情况将以往的训练课题重新汇总分类,用学生更能接受的方式从小的点开始训练。

1.物的联想训练。先以最基本的几何形为训练元素,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展开联想,最初从形的相似角度入手逐渐到意的联系性,最终又回归为开始时的几何形。用简单的线条形式来表现。然后进入课题性联想训练,让学生自己去找一个小故事,用素描的形式将故事的内容绘制下来。

2.视觉蒙太奇即同构训练。以往的课程中我们称这一单元为意象性素描,训练时更注重结果,对于学生的创造性过程往往忽略不计。这样的结果导致学生上完课后仍然懵懂,不理解什么是意象素描,它和设计素描有什么关系。这项训练首先要明确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当然扎实的基本功更能表达想法,不过我们要明确一点,此时的想法要比技能更重要。素描是表达设计者想法最快捷的一种手段,是设计工作的最初阶段即草图。只要想法符合客户的要求最终效果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实现,如电脑等。因此在课上尽量鼓励学生多提想法,并以简单有效快捷的草图形式体现,为了能让这门课最终有好的作品,可以从若干个创意图中选择一个去深入刻画。

3.构图训练。以往课程将这一单元用十分难懂的专业术语加以阐述,使学生理解起来很难,经过实践我将这一单元总结为构图训练,这样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容易了很多,通过作业情况来看这样做的效果比以往好了很多。

第四, 在教学方式上不断推陈出新,活跃课堂气氛。打破以往的“哺乳式”教

学方式,因为被动的接受只会事倍功半,多留一些课题性的作业练习,让学生课下主动的搜集资料。鼓励学生交换学习心得,将好的学习经验分享给大家,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着一个主题经常进行师生讨论,鼓励大家的表现欲。心理学分析,大家在一起讨论问题比一个人的时候想法多,人的脑子也灵活,自己一个人时往往容易思想懒惰。将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知识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训练的同时还能了解专业理论。

第五, 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师还应考虑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基础课教

学应该以创新思维为主线;第二,基础课程教学不仅要为专业课程服务,更要与市场需求接轨;第三,基础课的老实还应该了解专业,了解市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新鲜状态,使自己不落伍。

结语:从教学目的着手改革,要创新,但不能仅仅是形式的创新,而是教学方法的创新,只有这样,教师教学才有内容,学生学习才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设计素描教学》,林家阳著,东方出版中心, 2007年

《设计素描》,林家阳 冯俊熙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第四篇:设计素描教案

设计素描讲稿

一、 素描简介

(一)素描的概念

“素描”一词的英文是“Drawing”,它作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一直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并尽力通过各种各样的定义,试图对其内涵、特征以及各自的理解进行最有效的表达。《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中解释为:Drawing, The art of reprecenting objects,scenes, ect by lines,with a pencil, chalk, ec.将英文解释译成中文为:素描,是一种用铅笔、粉笔等媒介,以线条来表现物体或景象的艺术。在中文的《辞海》中解释是:“素描”(Drawing)单以黑色描写,不加色彩之画也。如墨笔画、钢笔画、木炭画等,统称素描。可见,中文的解释以“素”为主,强调了“黑色,不加色彩”,英文的解释重于“描”,但未指明必须用黑色,事实上无论是铅笔还是粉笔都有添加其他色彩的品种。可见中文的解释有些狭隘了。

那么到底什么是素描呢?我们可以把素描理解为:凡以简单的色彩、简单的工具对客观形物作朴素描绘的画种样式都算素描,素描是造型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同时以锻炼观察和表达物象的形体、结构、动态及明暗关系为目的的素描,又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本功;它可以是客观写实的,也可以采用象征、夸张甚至抽象的形式。

素描是西方最早独立的一种绘画形式,在十四世纪末素描就已完全独立,但随着新方法、新学科、新思潮、新美学的发展,素描这一学科在知识结构、认知观念和学习方法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二十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高科技和信息化的时代特征以及社会文化结构和市场结构巨变,素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直至现在,它已有了更广泛的表现范畴。为此素描又以传统素描和现代素描相区分。 传统素描一般是指由传统工具以线条或面(块)来忠实地描绘对象物体的形象,主要是对对象的形体空间、块面结构、质感与量感、调子与色彩、明暗与虚实、动态与静止等因素的表现。传统素描主要是在绘画艺术领域内的素描,其主要强调的是素描的表象性、客观性、直接性和简单性的特征。(图1)现代素描是指在传统素描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法,富有创造性地描绘、表现物体的形象。它以其精神的、主观的因素大大超出以客观表现为基础的素描表现,成为现代素描的基础,具有创造性、实用性、专业性和审美性等特点。(图2)

1

(图1)丢勒作品 (图2) 弗洛依德作品

2

(二) 素描发展简史

世界素描的历史演变,总体来说是随着整个美术史的演进而发展的。从素描的原始形态看,原始艺术创造无论是壁画、陶器的纹样还是石刻等,皆是用有限的颜色进行的,都属于素描的范畴。古代绘画与素描没什么概念的区别。它包含着不同的类型,适合不同的需要,具有多样化的功能。素描作为最简单的造型手段,是人类文化发展和心路历程的见证,是画家意图最直率的流露与记录,是我们认识外部事物的初步探索。据考察,世界上最早的素描是距今约两万年的法国拉斯科岩洞壁画和约在一万年以前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山洞窟壁画,二者均为旧石器时代的绘画遗迹。(图3)原始人常用极简单的天然材料,如木炭、泥土、骨、石等,直接在洞壁上刻画,反复表现野牛、野猪、野鹿等形象。其中以西班牙阿塔米拉洞窟壁画的野牛尤为精彩,形象生动,线条奔放,线面结合谐调,其动感、力感、体感及野性威力,无不显示了原始人对动物的敏锐的观察力。

此后,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绘画语言及手段日益精致化、复杂化,表现由单色走向多彩,素描由原始阶段逐步得到发展。

继史前绘画之后,古埃及和古希腊的壁画为世界上最富特色的绘画艺术。古埃及壁画主要以线造型,富有强烈的装饰风格和浓厚的东方色彩。同时从描绘普通人和自然物的造型中,可以看出古埃及画家已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写实才能。 古希腊的素描,初期很重视轮廓线的表现力,有独特的质朴之美。而后逐渐摆脱东方影响,人物比例真实,但用线却比较生硬。直到公元前五到四世纪时,写实风才达到成熟发展到古典期的高峰。其面貌可以从古希腊瓶画中得到展现。尤其是后期瓶画造型严谨,情态生动,线条简练,写实风与装饰风有机结合,并重视人物内心的刻画。中世纪时,素描一反古希腊传统,抛弃立体空间而采用平面化空间。这是出于早期基督教思想的需要,是体现和创造神秘主义气氛的需要。这也使中世纪的素描缺乏创造性,不能作为独立的创作形态而存在。

十四世纪末的素描开始摆脱拜占廷几何化作风,向古典主义回归。素描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素描代表着欧洲素描的主要倾向。作为十五世纪至十六世纪欧洲最先进的国家意大利,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与建立,意识形态也随之转变。人文主义的反封建世界观冲击了中世纪的禁欲主义,要求文艺面向人生、研究自然。同时崇拜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艺术的怀古幽情,导致了古典艺术观的复兴。素描也随之出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并趋于成熟,进而确立了欧洲素描风格的主调。意大利文艺复兴标志着西方素描走向成熟。

随着思想的解放、科学的进步,艺术家在实践的基础上对透视、解剖、构图等方

3 面,作出了验证和解释,使之成为独立的学科,为现实主义造型艺术奠定了理论基础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体解剖学和透视学在美术领域的引用,使形体呈现于三度幻觉空间之中。这使文艺复兴时期的一批大师如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在造型的精确、对解剖的精通方面达到后人很难超越的水平。另外,制作素描的材料和工具的新发展,也使文艺复兴盛期出现多种材料并施的丰富效果。(图

4、图

5、图

6、图7)

文艺复兴初期以前的美术教育,是以工场授徒的教学手段进行的。达·芬奇时代的画家通过两种方式来锻炼造型技巧,一是临摹和默写师傅素描作品的方式,一是对照模特儿写生的方式。在文艺复兴盛期,一些艺术大师相继去世之后,意大利流行着因袭大师风格的所谓风格主义。卡拉齐兄弟为了恢复文艺复兴盛期的传统,于1585年在波仑亚城创办了最早的美术学院,并确定以素描、透视学、解剖学和构图等为基础训练的课程,拟定了一套素描教学的程式:第一阶段,临摹老师或大师的素描;第二阶段,画石膏几何形体和古典雕塑的石膏像;第三阶段,对人体和着衣模特儿进行写生。这种以素描基础训练作为主要教学手段的美术学院,很快普及到欧洲各国,并影响到世界各地。美术学院制度取代了作坊制素描教育,建立了以客观主义为基础的素描体系,形成了现代美术教育的雏形。

文艺复兴的春风,吹醒了德国艺术,促成了不少素描大师,其中以丢勒和贺尔拜因最为出色。画家丢勒的素描技巧出色,造型精致典雅,在他的版画中也可以见到他运用清晰的线描方式作画的特点。十六世纪德国画家小汉斯·霍尔拜因的素描肖像手法洗练,用线准确有力,形象生动传神,并具有装饰味,其严谨、扎实的素描风格影响了德国、英国、法国、荷兰等国的画家。(图

8、图9)

十六世纪末,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艺术出现了衰退现象。波仑亚美术学院为了恢复文艺复兴盛期的传统而崇尚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艺术,后来发展成绝对化、规范化,以至完全抛弃了文艺复兴时期尊重自然、研究自然、极其重视写生的传统,形成一种僵死的、概念的、公式化的“学院派”素描体系。如提出比以前更严格的程式、方法和要求(写生要求按古典审美标准,追求古典规范的理想形体),甚至指定工具和用线方法。艺术教育的没落,导致了艺术的倒退。十七世纪下半叶开始,欧洲艺术中心逐渐转向法国。法国绘画艺术追求一切自然的美——肉体美,生活情趣美,树木、山峦与河流诗意美。这种艺术称为“巴洛克”艺术,这个时代称为巴洛克时代。这时代的素描大师有:普桑、华托、夏尔丹、大卫、安格尔、普鲁东、席里柯等。这一时期的素描特点是多以明暗来造型,偏爱形象的逼真和强有力的造型效果。 (图

10、图11)

欧洲的素描到十九世纪已演变为一种高度教条化、学院化的艺术种类和绘画基本训练的手段。同时,由于 19 世纪以后照相技术的发展,使逼真模仿的表现形式处境艰难,素描被排除在艺术创作活动之外。但观念的变化和东方艺术对西方艺术的影响,使法国艺术各派挺起,素描出现大放灿烂之花的繁荣局面。这时期的各画派的素描大师有: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德拉克洛瓦;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库尔贝;印象主义代表人物莫奈、马奈;新印象主义代表人物修拉;后印象主义代表人物塞尚、高更、凡高

4 等等。他们对素描重新予以重视,更加强调自我感受的抒发,使画面表现意识增强,重新巩固了素描在造型艺术王国中的权力与独立性。另外,十九世纪德国的门采尔、俄国的列宾等画家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杰出的素描大师,并对中国素描影响深远。(图

12、图

13、图

14、图15)

这一时期学院派教学受到浪漫主义画派、现实主义画派以及印象画派的先后冲击,由此出现了艺术的丰富创造性,同时对各国的美术教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有的派别却否定写实的传统,只注意视觉印象和主观表现,存在片面的一面。然而,也有不少画家坚持写实的传统,在素描教学上不断探索并创建新的学派和体系。如法国画家、艺术教育家布瓦德博得兰,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想象力、动态造型能力、个性特点等,在美术教育方面有很高的建树。另外 ,俄国契斯恰柯夫的素描教学,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训练程序、方法和要求,主张以实物写生为基础,强调整体画法,将解剖透视融贯于素描全过程,发展了自文艺复兴以来所提倡的写实传统。但过分强调以静止的直接写生和长期作业,忽视了动态造型和视觉记忆的提高。尽管如此,契氏体系仍为当时俄国现实主义画家打下了扎实的造型基础,造就了象列宾、苏里柯夫、谢罗夫、伏鲁贝尔等一批卓越的素描大师。这一体系至今仍对我国的美术教育有着很大的影响。

二十世纪,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兴起,又迅速瓦解了学院派素描一统天下的局面,现代派画家们从现实的表现逐渐深入至思想的表现,点、线、面在现代派艺术家手中已脱离了记录自然形态的作用,素描重新显示出它的多样化功能。如马蒂斯、毕加索、康定斯基、克利等大师的素描已成为他们艺术风格形成的重要手段。整体上看,二十世纪的西方素描流派与其它绘画形式一样纷呈而交替迅速。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建立在反传统观念的基础之上。不同点却是各自显示出了建立在反传统基础上的新观念。我们将二十世纪以来的西方素描通称为现代素描。(图

16、图17) 值得一提的是,二十世纪以来实用美术得到了蓬勃兴起与不断发展。随着全球的技术革命、信息革命和经济革命的变化发展,设计变得非常时兴和重要。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装饰设计、形象设计及服装设计标志着时代文化发展的趋势,将绘画与设计结合起来的设计构想和超越时空的作品已经产生。作为设计艺术(即实用美术)造型基础之一的实用性的素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被打上了专业的烙印。近年来,众多专业院校和设计人士纷纷为寻找符合设计教育特点,能最为有效培养设计综合素质和提高设计表现能力的素描教学和应用体系,作了不懈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总之,二十世纪以来,艺术运动变化频繁,绘画从来不曾象今天这样活跃,素描也从来没有这样丰富多彩。从现代素描的发展趋势来看,绘画性素描与设计性素描(即实用性素描)都以“造型基础”的支柱态势作用于各自的专业领域,而且相互作用地辉映着素描史乃至整个造型艺术史。

(图3)法国拉斯科岩洞壁画

(图4)达·芬奇作品 (图5)达·芬奇作品

6 (图6) 米开朗基罗作品 (图7) 拉斐尔作品

(图8)丢勒作品

(图9)霍尔拜因作品

7 (图10) 安格尔作品 (图11) 安格尔作品

(图12)凡高作品 (图13) 门采尔作品

8 (图14)列宾作品 (图15)列宾作品

(图16)马蒂斯作品

(图17) 毕加索作品

第五篇:《设计素描》教案

2015-2016 学年第 一 学期

授 课 教 案

系(部): 信息工程系 专业班级: 15图像1班

课程名称: 设计素描

授课学时: 80 授课教师:

第一部分 设计素描概述(2课时)

教学内容(2课时)

设计素描课程系统教学模式: 培养目的 •培养严谨的视觉感受与反应能力(眼) •培养科学的理性分析与理解能力(脑) •培养丰富的形象思维与创新能力(心) •培养熟练的视觉传达与表现能力(手)

一、引导性讲解设计素描的理念

通过图片资料交流一下对的素描认识;以及对素描本身的规律认识;并引入设计素描基础。

(1)设计素描与传统绘画性素描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但研究方式、训练的目的各有侧重。

二者对比如下: a.造型功能 绘画性素描—追求的是富有感染力的生动的艺术造型,是以陶冶情操的纯艺术作品发挥其造型功能。 设计素描—在符合结构、工艺、材料、技术等设计要素前提下,运用草图、效果图、爆炸分解图来传达设计师的理念和构想,以设计适合人们生活需要的实用产品为目的,发挥其造型功能。 b.造型思维 绘画性素描—以感性为基础,与直觉性、形象性紧密结合,表现艺术形象。 设计素描—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将形象思维统一在逻辑思维之中,拓宽设计作品的表现力。 c.造型方法 绘画性素描—以训练扎实的形象再现能力为宗旨,强调认识与表现的辩证关系。 设计素描—研究立体造型的形态表现规律,启发并掌握对心理物象的视觉表达能力。 d.造型特点 绘画性素描—以写实为重点,注重强烈的感性认识,形象的深入研究和准确的表现。材料以铅笔、炭笔、毛笔为主。 设计素描—不仅掌握物象的造型表现,更注重创造性物象构造的表现,造型形式多样,材料应用广泛。

设计素描注重立体的全方位意识培养,因为,产品设计、展示空间设计,都是以立体的360°环视的立体形态或纯实的空间形式展示。因此,设计素描造型是多维度的空间造型。设计素描,除基础造型技能训练之外,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新意识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具体课程创意形态造型训练,使学生从各种创造性的思维规律中演化出具有可操作的创新方法,提高创造能力。 (2)造型艺术通常被划分为纯艺术和实用艺术两大体系。

纯艺术是纯粹精神性、欣赏性的,是艺术家以纯粹的感受和心理上的满足为条件,对客观现实进行再现和表现,并通过对现存事物描绘来反映思想感情,立足于内在的心理欲求,是一种个人行为;实用美术则是将实用功能与审美意识相结合的艺术。如果将传统绘画素描规定为纯艺术的基础,设计素描就是实用艺术的基础。由干设计是在充分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生产、技术、材料、消费、使用等因素的前提下进行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因此,它的造型特点反映为具有较强的功利性,不能成为独立的艺术品,其审美功能必须以实用功能为前提。据此,设计师的造型观念应该注重实用与审美的有机结合。

二、设计素描的概念

设计素描有别于传统的造型基础素描,主要研究客观对象的内在构成关系与外观形式的整体感,从而超越摹仿,达到主动性的认识与创造。设计素描,是指以设计艺术活动为目的,根据素描造型规律和设计艺术需要所描绘的单色绘画。是设计专业的造型基础。 设计素描—现代设计艺术前沿基础课程,是造型表现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的基本训练方法。现代设计的绘画表现能力,是表达设计创意、收集设计素材、交流设计方案的手段和语言,是设计师必备的专业设计表现技能。

三、设计素描应用范围

设计素描应用极为广泛,包括工业产品造型、平面设计、环境艺术以及服装设计、染织设计、书籍装帧、商业广告、包装装潢、装饰工艺、电脑动画、

摄影、雕塑和建筑等领域。

四、设计素描的特点

设计素描作为设计艺术基础造型的一种训练手段和方式,必然有自身的特 点。在表现形式上,设计素描不以真实地再现自然为日的,而是从研究自然形态入手,获取客体的本质特征,然后超越客体的外在表现形式,达到主动性的认识与创造。由于设计素描的性质有别干其他素描,因此,它有如下一些特征:客观性、本质性、逻辑性、多样性、创造性。

五、设计素描的学习意义

①培养敏锐的视觉观察能力,增强接受税凭信房、能力,即敏锐的视觉感 受能力。

②培养分析、观察、理解、判断的形象与抽象思维能力,形成透过事物的 表团探索事物内部的整体特征的思维习惯。

③培养想象力和创意能力,养成不断对未知领域自觉探索与研究的创作精 神。

④掌握多样传递视觉信息的表现方式及手段,并熟练地运用它们贴切、充 分、巧妙地表达作者设计意图。

⑤培养综合艺术素质和对美感的有效把握和表现

六、设计素描的形成与发展

素描,是人类最早从事造型艺术活动的方式之一。约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祖先就已经开始用鹿脂的灯烟做原料,在他们居住的洞窟岩壁上创作反映他们当时真实生活的造型艺术活动。从人类这些最早的以实用为目的的艺术创作遗迹中,我们可以看到劳动创造艺术的意义和艺术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艺术产生于劳动同时艺术又推动了劳动生产。 “Design”(设计)原形来源于意大利语,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表示为素描的概念。它主要指艺术家在创作构思过程中,运用素描来探讨、研究

作品的规模、内容与造型的草稿和草图。以现代设计的奠基人莫里斯为代表倡导发起的工艺美术运动,对设计的改革发展确定了概念:“美应与技术结合”,主张美术家应倾注于设计,专门设计图样、造型、分工协作。设计与制作的专业分工为现代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工艺美术运动对现代主义设计的兴起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包豪斯(Bauhaus)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新型的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校。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统一,设计与工艺的统一。”澳大利亚工业设计协会调查结果表明:设计艺术专业毕业生应俱备的十项技能第一位“应有优秀的草图和徒手作画的能力,作为设计者应具备快而不拘谨的效果图形表达能力,绘画是设计的源泉,设计草图是思想的纸面形式。 思考题:

1、设计素描的概念

2、如何理解设计素描的形成与发展

实践训练:(4课时)

用线条表现简单的几何形体(临摹1张) 课后作业:

1、熟悉作画工具的使用方法

2、以速写形式,用线条表现日常用品(5个)

第二部分 结构设计素描(32课时)

一、结构设计素描的概念与特点( 2 课时)

结构设计素描的主要特点是将物体的结构和形体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角度、透视、比例、物体空间变化,将物象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部分进行逻辑分析, 并有选择地表现。其次是将多种复杂的形体归纳在单纯的立方作之中进行剖析和理解。

结构的性质是物象形式的内在规定性。物质的形式是由内部性质决定的。研究与审视自然物象是为了超越物象的表象进而达到对其内在结构的理解。

构成素描造型的基本因素: 透视、比例、结构、线条、明暗、空间、体积

1 、对形体透视比例、体积的准确理解与表现

首先我们看到的形象都是从某一角度所见的视觉形象。视觉形象是经过透视增减、变形之后的形象,并非原来的本形。我们认识和描绘形象是以视觉形象为依据,为出发点的。认识和描绘视觉形象离不开对透视现象的认识的表现。从根本上说,透视现象的规律受以下两点的制约:

(1) 人们的视线从视点( 眼睛 )起,呈直线放射状。被视物被物体遮挡的部分则无法看到。因此,对某一形象而言,视点位置不同 (如正面观、侧面观、背面观以及仰视、平视、俯视等 ),其视觉形象各有不同。

(2) 以视点( 眼睛 )为准,物体由近及远呈现由大到小、由长到短、由宽到窄的视觉变化,从而产生一系列不同形体的不同透视现象。

透视规律的运用 透视意为“透而视之”。含义就是通过透明平面(透视学中称为“画面”,是透视图形产生的平面)观察、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最终使三维景物的立体空间形状落实在二维平面上。 透视分为两类:即形体透视和空间透视。 在视觉形象中,比例与透视是密切相关的,视觉比例包含着透视现象,透视现象作用于视觉比例关系。

如果掌握了透视规律并能灵活运用,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描绘在某一角度观察下的形体的视觉特征,从而正确地反映形体本身的特点,使形象具有体积感、空间感、纵深感和距离感。( 平行、成角、倾斜、光影等 ) ●直线透视: (1)、平行透视(也称一点透视) 一个立方体只要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透视线消失于心点的作图方法,称为平行透视(图示)。

2、成角透视(二点透视) 一个立方体任何一个面均不与画面平行(即与画面形成一定角度),但是它垂直于画面底平线。它的透视变线消失在视平线两边的余点上,称为成角透视,也称二点透视(图示)。

3、倾斜透视(三点透视) 一个立方体任何一个面都倾斜于画面(即人眼在俯视或仰视立体时)除了画面上存在左右两个消失点外,上或下还产生一个消失点,因此作出的立方体为三点透视。 ●直线形体透视规律: ①长度相等的线段,距离画面愈远,长度愈短,近长远短。 空间间隔相等的线段,距离画面空间愈远愈小,近大远小。 ③高度相等的线段,视平线以上的愈远愈低,视平线以下的愈远愈高。两种情况到最远处均消失于消失点。 ④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 ⑤与画面不平行的倾斜线段,一定消失于垂直于视平线上的消失点的直灭线的天点或地点上。向上倾斜的消失于天点,向下倾斜的消失于地点。成角透视的直立灭线垂直于二个视平线上的消失点,平行透视的直立灭线垂直于心点。

⑥画面平行的线段永不消失。 ⑦与画面不平行而相互平行的线段消失点必须严格统一。 ●曲线形体透视 凡是非直线形体的透视变化均为曲线形体透视。

1、规则曲线形体透视(以圆形为例) 圆形的透视表现,应依据正方形的透视方法来进行,不管在哪一种透视正方形中表现圆形,都应依据平面上的正方形与圆形之间的位置关系来决定。因为圆形在正方形中与四条边线的中点和十交叉线的末端相交。并且在正方形两条对角线至4个角处相交形成正方形与圆形的关系。所以,不管是怎样的透视圆形,都应该在相应的透视正方形中米字线的相关点上通过才是合理的透视圆形(图示)。 ●曲线形体透视定律: ①正圆透视形是呈椭圆形状,在视平线以下时,上半圆小,下半圆大,不能上、下画的一样大小。 ②用弧线画透视圆时要均匀自然,两端不能画的太尖也不能方。 ③平面圆中上、下、左、右四方是与正方形相接的,透视中的圆形不是这样,它的最宽点是根据与视点的位置而定。 ④距视平线越近,圆形透视弧度越小,反之越大。 ⑤任何曲线形体需画透视图时,都应纳入透视方形或透视立方体中完成。 2 、对形体结构特征准确的理解与表达

形体剖析结构素描训练,是以比例尺度概念、形态的组合及过渡规律、三维空间概念、形态的分析与认识等方面为重点,由物体的表象到本质,重视体会由形体结构的分析理解到理性认识的思考过程,在对形体结构进行具体剖析时,为了便于观察,将形态“透明化”,运用物体比例关系,透视原理,来增强理解物体的外在与内在结构特点。 结构是形的内在本质构造。特定的结构

决定了特定的外形特征,所以结构不是感性的,直觉的;而主要是知解的、悟性的,并与视觉概念紧密相关的。结构素描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一种方法的训练,是获取视觉信息的良好手段.因此,重过程轻结果,重分析轻描绘。

3 、多角度多层面的观察与分析

很多物体的内部结构往往比外在的形式更具特征、更富本质,只有透彻地理解内部的构造,才能更准确、更明晰肯定地体现外部形态。在结构描绘中强调深入对象内部,进行剖析描绘和拆卸描绘。结构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形体和空间之间的微妙关系。它将培养我们对物体内在的生长机制的自觉关注,使我们从某一种确定的描绘过程中感受到了内在结构的世界。

二、结构形态造型的表现要素(4课时) 结构形态造型是排除光影的因素,用单色线条来表现物象的,因此,线就是造型的语言和表现的基本要素。 线是点的延长,面是点的扩大,是线的组合,体是面的围合。点移动的轨道即为线,面与面的转折是线,与视平线相齐的面是线。 从研究线的造型表面意义上来说,线的表现技巧对发挥线的艺术表现力起着直接的作用。 当我们用铅笔在纸上开始勾勒线条时,随着落笔的力度、用笔的方向、笔锋的角度、行笔快慢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觉。 从线条的造型功能上来看: 以线造型能直取物象的结构本质特征,从而能够肯定、明确、清晰地表现出物象的比例和结构关系。以线造型还能表现出物象的明暗关系、虚实关系,使物象产生立体感。 以线造型同样能表现出物体的不同质感及量感,如柔软、坚硬、轻飘、厚重、粗糙、细腻等感觉;再如一块石头、和一团棉花、一块钢铁和一块木板等的不同的重量感。

1、外结构线与内结构线

外结构线称为实结构线,内结构线称为虚结构线。外结构线是指表现物象外部的构造结构、空间结构的线条,即实的线条。内结构线是指表现物象内部结构及其关系的线条,即虚的线条。在线条的轻、重关系的处理上,要充分考虑到外、内结构线的不同、外结构用线重一些、实一些,内结构线则要轻一些、虚一些 。

2、主结构线与次结构线 主、次结构线相对于内、外结构线关系要复杂一些。如果我们仅画一个物象,主结构线就是外结构线,次结构线即是内结构线。如果我们画一组物体,这时主、次结构的关系就不会这样简单了。因为这种情况下的主、次结构线,既包含了内、外结构线的关系,又包括了画面的整体组合情况。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的主、次结构线是围绕画面的主题或画面的主次展开的。总之,主、次结构线应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三、构图的处理(2课时) 构图是根据表现目的的需要,恰当地处理所画形态在画面中的整体组织形式。在中国画论中称为“经营位置”。 理想的构图应该是使人看后感到舒服的、赏心悦目。在运用画面的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和谐等形式法则的同时,正确地处理物体的形状大小、角度距离、空间变化等因素引起的画面构图的变化。

(一)、画面的幅式 画面的幅式有三种基本形式:横长方形、竖长方形、正方形。

1、横向幅式,给人以伸展、舒畅、动感,适合表现具有横长造型的物象形态。

2、竖向幅式,给人以上升、挺拔、亲切的感觉到,适宜表现具有纵高特征的造型。

3、正方形幅式,给人以严谨、集中、庄重的感觉,较适合表现圆、三角

形、方形等形态的造型 。

(二)、形态的位置 所画形态在画面上的位置对人的视觉与心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位置偏上、偏下、偏左、偏右,都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感觉。根据以往的经验,有一种构图形态经营位置线,可供大家参考。方法是:将横式或竖式画面,长、宽各分三等分画线形井字形,将主体形态安排在左或右边的井字交叉线上。另外,形态朝向的空间要比背对的空间略大一点,面朝光线的一面空间要比背光的空间略大一点。形态下方空间要适当比上方空间稍大一点。

(三)、形态与方向 在二维的画面中,形态不同,运动方向的安排,也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四)、形态与空间 在画面中安排所画形态,多大为合适?太大,画面显得肿胀;太小,画面空旷;太左、太右都显得失去均衡,更不行。 确定形态在画面中的大小,既要凭感觉、凭经验,又要借助于一般可行的方法。 可将画面四个边的中点连线成菱形,再将菱形四个斜边的中点连线做成四边形,可将形态大体安排在这个四边形中,或向外适当膨胀一点。当然,这个方法只供同学们在画面中安排形态时参考使用。总之,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不左不右,做到合适,多在练习中体会。

1、三角形金字塔式,给人以稳定、雄伟、崇高的感觉。

2、倒金字塔式,给人以摇摆不定、不稳定的感觉。

3、左低右高的三角形构图,给人以向前、运动的感觉。

4、菱形式,给人以集中、坚实的感觉。

5、水平带状式构图,给人以安定、伸展的感觉。

6、圆形构图,给人以饱满、和谐的感觉。 课后作业:

要求:根据本周所讲构图的法则,到生活中收集素材(写生),题材、主体(人物、动物、景物、风景等)不限,不准临摹,完成10张不同的构图作业,并在每一副作业上表明其构图的抽象符号或说明是什么形式的构图,如“S”构图、中心构图等等。作业要装裱或装订成册。 作业规格:32开。工具材料:不限。

四、结构设计素描的表现方式(4课时)

这个阶段的素描的训练,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训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观察能力,准确地进行徒手描绘的能力,认识、分析与表达形体的能力。当然线性的描绘不是完全不因明暗,而且只相对与绘画造型素描,其对明暗的理解与表现不同,线性描绘运用明暗主要是为了增强对象的形体与空间感受,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另外把线的理解也可以简单化,线有原光线,背光线,有中锋线有侧锋线,有原线有线也有类似面合的线,对线的感觉也是相对而言的。要以多维开放的思维方式来理解线。准确地塑造对象是造型训练的基础也是本教学单元的主要任务,在对要描绘的对象进行准确塑造的基础上,线性描绘逐个要通过对形体的外部结构的观察与分析,理解物体内部结构及相互关系。

在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具有三维形体造型的构想能力和灵活的组织,运用形体的能力。原因在于,作为设计师,作为设计师三维的构想能力是其造事物构想的基础。因此,在设计素描训练中,加强对学生在不同透视角度不同空间中形体结构相应变化规律的认识,提高他们分析,推理和表达能力,引导他们摆脱和削减表面明暗等的素描表现习惯,而更注重构建三维形体并在画面中组织,表现出形体关系。

在具体的绘画表现中,要求学生清晰明确地把握物体的结构,准确地掌握事物组合与形态,比例关系,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绘制物体的结构与形

态的空间组合关系,在训练过成中可着意将物体在空间中的动势线,或是作画时为了寻找对象在空间中的形体与占位时用的辅助线,有选择地留下来。其目的是在强调对形体及空间关系控制能力的基础上,增强作品的表现能力,在对画面的明暗,主次虚实的处理上,更多地通过线条的轻重,虚实,明暗来获得。

在观察方法和构图表现上,设计素描更注重对一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的观察。从而获得一个多维的综合性的形象概念,可对一组事物中某一单独的细部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注重灵活地构成画面物象。逐步培养学生根据对全面的感受进行构图,组织能力。

结构形态造型的基本步骤:

一、面对物象,从整体出发,观察并找准物象的透视状况、基本比例,用点在画面中标出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在反复比较的基础上确定基本形。用线要轻,注意画面构图。

二、运用透视原理,用轻一些的长、直线画出物象整体与各局部的形体结构、形体透视,并进行反复检查调整,切忌违背透视原理的现象出现。

三、采用推导造型的方法,分析结构,用线条准确、深入地画出物象的整体构造结构和空间结构关系,以及局部之间结构的组合空间关系。

四、进一步肯定物象结构关系及细节塑造,要注意内外、主次结构,特别要注意线条轻、重、缓、急的变化处理。反复调整与修改,使画面主次关系明确,画面效果整、完整。 五 、实践训练及讲评(20课时) 实践训练:

1、由教师安排静物写生

2、由学生自由组合多组场景课题静物 课题内容:

1、石膏几何静物的结构素描表现。(2张,4开纸/张)

2、静物(陶器、玻璃、布、纸类、塑料制品、树枝叶等一切可用东西)石

膏或真人等均可,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调整。(2张,4开纸/张) 学生实践步骤:

1、面对物象,从整体出发,观察并找准物象的透视状况、基本比例,用点在画面中标出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在反复比较的基础上确定基本形。用线要轻,确定画面构图

2、运用透视原理,用轻一些的长、直线画出物象整体与各局部的形体结构、形体透视,并进行反复检查调整。

3、运用推导造型的方法,分析结构,用线条准确、深入地画出物象的整体构造结构和空间结构关系,以及局部之间结构的组合空间关系。

4、进一步肯定物象结构关系及细节塑造,要注意内外、主次结构,特别要注意线条轻、重、缓、急的变化处理。反复调整与修改,使画面主次关系明确,画面效果整、完整。 作业讲评:

1、集中学生这一阶段的作业,先由学生自己谈这阶段的学习感受及收获与困惑。

2、组织学生对作业进行互评,充分展示各自观点。

3、教师对作业逐一进行分析,总结每位学生的优缺点,并指出今后学习的方法。

4、师生针对作业进行互动大讨论。

第三部分 明暗造型训练(24课时)

明暗形态造型是设计师表达设计构想、方案的造型语言之一,也是设计素描重要的课题训练内容。所谓明暗形态造型,是指按照客观物体明暗形成规律,运用明暗(调子塑造)的造型方法,对所描绘或设计对象的形体、结构、质量感及空间关系等诸方面予以准确、生动而富有创造性的表现。 本章就设计素描中明暗形态造型训练的目的,着重从物体的立体感、明暗、色彩、质量感及其空间感等几个方面进行学习。

一、物体的立体感(1课时) “体积感”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任何物体在空间中均具有一定的高度、宽度和深度等可测量的因素。而这些因素根据透视的规律反映在视觉上,便形成物体的立体效果,我们称之为物体的“体积感”,或称“立体感”。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立体形象,是绘画造型的基本特点之一,在设计素描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培养掌握立体地认识对象和立体地去表现对象的能力。 它包括以下三个知识点; 1.物体的“三大面”是构成立体感的首要条件。 2.深度空间是表现立体感的关键。 3.明暗调子的描绘是增强立体感的重要因素。 1.“三大面”是构成立体感的首要条件: 立方体是由六个正平方面组成,由于视域的局限,我们观察立方体时,在典型的角度上可以看到反映三度空间的三个基本面,所以,“三大面”成为我们观察和表现立体感的视觉习惯。也就是说要在平面的画幅上表现物体的立体效果,最少要具有三个大面。 事实上自然界许多物体,是由无数转折复杂的体面所组成的,并不都是三大面,例如圆球体、圆柱体、多面体,或更复杂的物体。 由于“三大面”是构成立体感的首要条件,所以分析体面,首先要抓住对象整体关系的三大面,由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回到整体的方法

进行观察,保持“三大面”的整体感,以求得整体与局部的统一。 这利于自觉地、主次分明地去分析和把握对象的体面关系,达到正确表现对象立体感的目的。 2.深度空间是表现立体感的关键:任何物体的体积,都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方向转折不同,且有透视变化的体面组成。分析、理解、表现物体的体面转折以及它的透视变化关系,并且正确地表现出物体起伏转折的深度,对塑造物体的立体感,有关键性意义。 3.明暗调子的描绘是增强立体感的重要因素:在表现物体时,如果只用线描的形式把物体的高、宽、深三度空间的结构、体面、透视关系画出来,不涂明暗也能呈现出物体的体积感,使人们能够在视觉上认识它的形象。但是,这个物体的立体效果还很不充分。如果同时描绘出它体面变化的明暗色调关系,就能更充分地表现出它的立体空间。

二、物体的明暗(1课时) 物体的明暗是指物体在光的照射下所呈现的黑白灰的色调关系。 物体在光线照射作用下,根据其自身结构转折关系将会呈现出来的不同黑白灰关系,而这种黑白灰关系是由物体各个面与主光源的角度不同所导致的。不同的物体具有不同的明暗,同样,光源角度及强度的变化也会使同一个物体呈现出不同的明暗层次。所以设计素描的造型训练,除了把形体、结构画准外,明暗处理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主要是借助描绘物体的明暗关系,来充分表现物象的固有色调、质量感、立体空间效果等。 其中包括以下三个知识点; 1.体面与明暗变化的关系 2.明暗五个基本调子 3.高光与投影 1.体面与明暗变化的关系

物体的明暗,是因物体自身各个不同方向的面,受光照角度和远近不同而形成的。 由于物体的体面是多方面的,体面朝光源的方向不同,接受光线的强弱程度就有差异,从而产生了千变万化的明暗层次。在写生作业中,要正确地运用明暗方法充分地表现物象的立体感,就要理解光源方向和体面角度变化所形成的明暗规律,这将有助于我们自觉地描绘明暗,表现物体的立体形象和空间效果。 2.明暗五个基本调子 在一般情况下,物体在光源的照射下均会呈现出规则的色调分布,根据其形态及其与光源的角度不同,我们依次概括为亮部、灰部、明暗交界线、暗部及反光等五大色调区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五大基本调子。 复杂的形体其色调的分布更加微妙而丰富,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明暗五个调子的规律予以概括总结。但无论物体的色调多么丰富,我们运用色调进行表现时,均应从五个基本色调入手进行理解和分析。 3.高光与投影 (1)高光:有一些物体,由于质地的光泽,如金属、玻璃、陶瓷器皿等,在受光部分出现对光线直接反射的小面,称做“高光”。 (2)投影:“影”是光的遮断,即光线照射在物体上,这个物体的影子投在另一物体上,遮去了部分光线,因此在另一物体上留下主物体的影子,所以把影称为“投影”。

三、物体的色彩与明暗关系(2课时) 自然界的物体在光源照射下所呈现出相对的独立且稳定的色彩倾向,我们称之为物体的色彩。 素描写生则是通过黑、白、灰的单色层次来表现丰富多彩的物体色彩,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和掌握物体色彩的基本属性。

应当承认物体均具有相对稳定的色彩倾向,这是物体之间相互区分的重要依据;但另一方面,这种色彩倾向也只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它会随光源或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纯粹的、绝对的物体“固有色”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不能孤立的理解物体的色彩。 包括以下三个知识点; 1.认识和掌握色彩的明度 2.色彩的明度不同,明暗对比的效果也不同 3.明暗色调和物体色彩明度变化的关系 1. 认识和掌握色彩的明度 我们在自然界所见到的颜色,分为两大系统:一是由光谱仪分析出来的红、橙、黄、绿、青、蓝、紫为基础的有彩色系;一是光谱中不存在的黑、白、灰组成的无彩色系。两者之间共同的特征是都具有明度,而它们区别的最大特征是,有彩色系除了明度以外,仍具有色相和纯度的变化,而无彩色系不存在色相和纯度的变化,只讨论黑、白、灰等明度问题。 2.色彩的明度不同,明暗对比的效果也不同 在同一光源下,白色物体的明暗对比最强,黑色物体的明暗对比最弱。物体本身的色彩越浅,即明度越高,其明暗对比就越强,反之物体本身的色彩越深,即明度越弱,其明暗对比就越弱。素描写生练习,注意色彩明度不同的明暗变化,对色彩课的色彩学习也具有实际意义。看不出物体的明暗变化,也就不容易掌握色彩的层次变化,所以说素描也是色彩课的基础。 3.明暗色调和物体色彩明度变化的关系 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反映出来的明暗色调,是由两个因素形成的综合效果。一是由于光线照射在物体上,因物体体面转折的角度不同,所接受光线多少的程度不同而产生明暗差别。二是物体本身色彩的明度深浅不同,吸收光线多少的程度就会有所差异,而在色彩明度上产生黑、白、灰层次的差别。

在素描中所表现出的明暗色调,是物体的明暗变化和物体本身所具有的固有色明度的综合效果。两者之间紧密相联不可分割。当我们表现物体的明暗色调时,既要看到体面转折的明暗变化关系,又要兼顾物体固有色明度不同的关系,综合形成统一的明暗色调的整体关系。

四、物体的质感与量感(2课时) 自然界中的物体都是由不同的组织结构所构成,其质地呈现出不同的表面特征,在视觉上形成不同的物体质感。 物体的重量感是人们视觉上的一种感受,由于物体的质感不同,反映在人们的视觉方面就会产生轻或重的感觉,这种感觉称为物体的“量”感。 自然界的物质,由于组织成分不同,其质地便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比如软与硬,光滑细腻与粗糙、疏松,湿润与干涩,透明与不透明等,在光线照射下,反映出不同的感觉效果,简称为“质感”。例如金属与塑料器皿表面的光滑感、陶器粗糙感、织物的柔软与浑厚等。 设计素描练习,除了表现对象的结构、体积、明暗、色调之外,还要表现出物体的质感。它是表现设计形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要求锻炼我们掌握深入刻划物体质感的技能。 1.注意物体组织结构的特征: 不同物体间质感的不同归根到底是由于其不同的组织结构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在通过明暗色调绘制物体的质感时,就必须注意观察物体的组织结构特征。 画松、柏树干,抓住树皮纹理特征,就容易把树干的质感表现出来。描绘干枯的树叶,除了表现它的明暗变化,还要刻划出树叶的纹理,便有助于其质感的表现。画竹、草编织器物,把竹、草编织的结构特征刻划出来,便加强了质感效果。 2.分析物体质地对光线反射的特点,借助明暗色调表现质感

从物体质地的软硬进行分析:质地坚硬的物体,一般形体起伏比较明确有力,对光线反射强,所以明暗对比较强。质地松软的物体,形体一般比较不规则,往往是随着依附物的变化,它对光线的反射弱,所以明暗对比较弱。 从物体质地光泽感进行分析:越是细密光滑的物体,表面就越光泽,光线照射下有高光,体面转折处的高光反射强,物体边缘整齐清晰、明确肯定。表面粗糙无光泽的物体,对光线的反射能力弱,一般没有高光,明暗对比较弱较柔和。 从物体质地的透明程度进行分析:玻璃器皿的明暗交界线不显著,高光的地方很多,盛水后由于光线的折射,迎光的地方反而不亮,背光部分反而显得光亮异常,写生时要具体分析,不能用一般明暗规律硬套。不透明物体的明暗关系稳定,符合一般明暗规律。 3.运用不同的笔法加强物体的质感效果: 对不同质地的物体,应注意不同的笔法来表现。如平直坚硬的物体,可多用刚硬的直线,如透明的玻璃、规则的钢铁;而柔和曲折的线更优于表现起伏变化的质感,如柔软的织品和丝绸、细腻丰富的皮肤等。 物体的重量感: 物体的重量感是人们视觉上的一种感受,由于物体的质感不同,反映在人们的视觉方面就会产生轻或重的感觉,这种感觉称为物体的“量”感。 这里指的“量”,不是数学中某种数字概念,而是一定物象的形态所呈现出来的某种“量”的感觉。素描写生练习中,不仅要求同学们表现物体的质感,也要表现物体的量感。 任何物体之间不但在质地上明显区别,重量上有时也差异悬殊,只要把它们之间的质地差别充分表现出来,“重量感”的区别也就相对体现出来了。

五、物体的空间感(2课时)

物体的空间感是指,物体在人们的视觉中反映出的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视觉感受,使人们能够获得立体的、深远的空间感觉,我们称之为物体的空间感。 1.正确描绘物体的透视关系:一切物体都具有高、宽、深三度空间,表现物体的深度空间,是描绘物象立体感、空间感的关键。物体深度形体的变化,主要反映在透视原理之中,发生透视错误,就会失去景物前后空间的距离感。 2.认识空气对“空间感”的作用 自然界的物体都处在大气之中,由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及灰尘微粒等杂质,物体与画者之间的空间距离越远,空气杂质的遮挡作用越大,好象景物前面笼罩着一层薄纱,使远景形象模糊、色彩灰淡。在同一光源下,近处的物体明显对比较明显,形象清晰,立体感较强;远处物体明暗对比较弱,形象相对模糊,立体感减弱,如黑色物体离我们越近越黑,越远而越灰,白色物体离我们越近越白,渐远则渐灰。这种空间距离上的空气作用叫做“空间气氛感”。 根据空气对“空间感”的作用,我们作画时便可根据需要,利用这种规律来加强画面物体的主次、强弱、远近、虚实等空间效果的表现。画近处的主体形象,注意明暗对比的效果较强,形象较清晰,体面转折关系交代清楚。画远处的景物,明暗对比较弱,立体感减弱,形体模糊,使之呈现广阔、深远的“空间感”。

六、明暗造型的表现步骤: 1.观察对象,意在笔先 要表现好对象,就必须先研究对象,观察认识是表现的基础,不对对象进行认真的观察认识、分析研究,就不可能表现好对象。所以在动笔之前,我们要对所描绘的对象集中精力作全面的观察、了解和分析。

中国画论中提出“作画必先立意”、“意在笔先”,“意”是什么?“意”是表现对象的意图。“意”来自我们对客观形象的观察、认识和感受。 “意在笔先”,就是在作画之前,对所要描绘的客观形象,经过观察分析有一个明确的表现意图,有一个预想的画面效果。如果没有这些,只凭直观无动于衷地看一眼画一笔,不知突出什么舍弃什么,抓不住对象的精神实质,平铺直叙地模绘对象,就会使画面缺乏艺术感染力。 2.设计画面,经营构图 有关构图的内容在上一章结构形态造型第三节中我们已讲述。根据对象主题内容和形态特征的要求,经过思考和选择,把对象组织安排在画面的适当位置上,称为“构图”。中国画论六法中的“经营位置”,就是设计画面、确定构图的意思。 设计构图的目的是为了使画面中的物体主次得当、前后相继,而画面整体富有节奏与韵律,从而产生美感。 3.描绘对象轮廓 在确定了构图位置的基础上,我们应根据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有比较地将画面中物体的各个部分有机的联系起来,由整体到局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进行绘制。 具体的讲,就是我们应当先确定画面中大的形体、比例和结构关系,后画小的形体、比例、结构关系。通过相互比较的方式将物体的轮廓结构明确下来。 4.通过明暗色调,深入刻画对象 明暗色调是随着物象的结构、体面角度,色彩的深浅,质地等的差别,以及物体的远近、光线的强弱等而在视觉上产生的明暗对比和色调变化。 画明暗色调的目的,是通过对明暗层次和色调的对比描绘,表现物体结构、体面、明暗、色彩感、质量感、空间感等物体所具有的属性,从而表现

出特定环境中的具体形象的艺术真实感。在通过明暗色调深入刻画对象阶段,我们应当明确下面两个基本问题; (1)绘画明暗色调时,应首先确定对象明暗交界线的区域,进而确定物体的暗部,反光及投影区域。 (2) 绘画明暗色调时,应首先从物体的暗部开始,依次向灰部及亮部过渡,因为确定画面中物体色调的不同深浅层次同样也是一个比较的过程。 5.整理画面,最后完成 一幅素描习作结束之前,要从整体效果出发进行一次全在的检查调整,从而使画面效果更加完整,更具艺术感染力。 整理画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造型诸因素是否正确鲜明;形态造型特征是否明确;明暗调子是否协调统一;空间感以及物体质量感表达是否充分等等。 调整的原则是为了保持和谐统一的整体画面效果,因此我们应对画面的每个部分进行概括综合,突出重点,减弱某些影响主体表达的局部。 此外,我们对每一幅写生作业的画面整理均应看成是对设计素描学习的阶段性总结,明确自己还有哪些不足,提出努力计划,这样就会不断地得到进步。

七、实践训练及讲评:(16课时)

实践训练内容:四开素描纸临摹或写生多组静物(陶器、玻璃、布、纸类、塑料制品、树枝叶等)作品。要求:构图合理、透视准确、体积和空间感表现充分。

学生实践步骤:

1.观察所要描绘对象,经过观察分析有一个明确的表现意图。 2.根据对象主题内容和形态特征的要求,经过思考和选择,把对象组织安排在画面的适当位置上,确定构图。

3.根据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有比较地将画面中物体的各个部分有机的联系起来,由整体到局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进行绘制。确定形体、比例和结构关系。 4.通过明暗色调,表现物体结构、体面、明暗、色彩感、质量感、空间感等物体所具有的属性,深入刻画对象。 5.整理画面,最后完成 讲评:

1、集中学生这一阶段的作业,先由学生自己谈这阶段的学习感受及收获与困惑。

2、组织学生对作业进行互评,充分展示各自观点。

3、教师对作业逐一进行分析,总结每位学生的优缺点,并指出今后学习的方法。

4、师生针对作业进行互动大讨论。

第四部分 创意形态设计素描(28课时)

一、创新素质的培养(2课时) 在设计领域,作为现代设计的先行者,早在20世纪的

二、三十年代,包豪斯设计学院就已经开始突破以“模拟说”为理论核心的传统素描,分流出设计与创意素描。 创意形态素描=形+光、色、质+创意可以应用的造型语言:构图语言(位置、切割、构图与被画图像、错觉与心理、构图与明暗关系等)。 形——形态语言与线的语言(重心、外部轮廓与内外结构线、线的质感与组织、线的处理、对象结构的表现、线与情感、造型与形式)。 光、色——明暗语言(光、调子与物象、明暗与心理等)。 质——材质语言(不同材质与肌理的生理和与心理感受、材质对比与基调组织等)。主要解决两个直接的问题:创意形态素描,不再拘泥于现实形态,而是从更多方面进行突破创新,特别是表现性方面与表意方面。通过创意造型素描的训练,我们将主要解决两个直接的问题:

一、在培养造型能力的同时,培养灵敏、灵活的意识,避免死板无思想地“死画”或“画死”。

二、在素描与设计之间建立起更紧密和直接的联系。创新素质的培养:“从身边做起”、“从眼前做起”。“六多”为了方便、好记,我们把创新素质的培养总结成“六多”。借助“六多”,将让你从自我开始,进行积累,并从已有的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从而由一个“自然人”的思考模式逐步转换到“设计人”的思考模式。 1)多观察 2)多体验 3)多表情

4)多想像 5)多尝试 6)多与设计相结合 1) 多观察 生活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形象语言的源泉,画面是形象具体反映的场所。观察既是捕捉形象的行为,又是判断画面是否符合画意的行为。 实际上,生活中许多形态,特别是细节,以及跨时空的可动观察,都会勾引、触发你的许多意想不到的基本灵感和形态变化。 2) 多体验 “风声 雨声 读书声 声声入耳 家事 国事 天下事 事事关心”——生活中的物象是一个由里及外的东西,仅仅通过视觉获取外表显然是不够的。作为造型艺术不仅是把握物象的外在,还要挖掘物象的内在、内涵。假借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进行综合性、通感性的声音、气味、味道、温度、重量、材质的形态表现,相信也会使你自己大为惊喜的。 3) 多表情 “自作多情”可能是一个贬义词,但多我们来说,如果情感不丰富,就会却失去多创意。 创意形态素描与“模仿”形态的素描,最本质的区别就是会通过特定的视觉形态试图表达作者一定的情感与信息,而这一点在产品设计的功能性传达、展示设计的展区信息传达、视觉传达设计的图形传达、建筑设计的“符号”传达等中都具有实际的意义。 通过典型的形态及不同的材料与艺术处理手法,我们可以表达丰富的喜、怒、哀、乐等特定信息,如白鸽代表和平,红丝带代表爱护艾滋病患者等。 4)多想象

爱因斯坦:“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相比较而言,想像是更主观、更自我,也是更主动的一种造型方式。他可以扩展我们的思维方式,并适当增强我们的逆向思维的意识。 联想 联想是由一人、一物或一概念想到别的人、事物或概念的心理过程。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把具有类似特征的现象,或时空上接近的实物,或相对立的现象联系在一起,会产生许多新奇的形态。如接近联想(如水库——水力发电机)、类似联想(如鲁迅——高尔基)、对比联想(如光明——黑暗)、因果联想(如火——热)、等。 自由想象 又称意志幻想,即意象,是指人的主观情意,是通过对客观自然物象的观察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现象;也就是在感性形象的基础上,用自由、新的方法提炼、组合,使这些记忆和印象“重生”,创造出新的形态的心理过程。 逆向思维想象 逆向蜂拥而入法 (意为在考虑某一设想的构成中,若努力朝着与目的相反的方向思考,反而会茅塞顿开) 更上一层楼法 (意为目前认为的理所当然的方法未必最好,予以否定) 顺势反击法 (对于在理论上被认为正确的,也应敢于反过来进行思考) 形式逆向法(意为在考虑设想时, 应设法在形式上颠倒过来考虑以下) 掉头法(调转方向进行思考) 翻里作面法(意为推翻对某一设计的评价,可轻易找到新设想的新线索) 5)多尝试

创意形态素描主要在两方面着手:

(一)形态创意

(二)表现性 其目的主要是在于开发同学的思维、创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使眼、脑、心、手的协调统一。在形态创造过程中,无论是观察,还是思维、表现,既是训练过程中不同性质、不同阶段的活动,又是互相联系的整体活动,可以通过创意稿多形式、多思路、多表现方法的立体式、多方位的尝试,从而与设计创意的原理一样,升化出多种创意形态。 6)多与设计相结合 通过与如产品设计、图形设计等设计的多多结合,也可以更具目的性地增强我们的创新素质与习惯。

二、抽象造型训练(2课时) 抽象,就是透过事物的现象,深入事物的里层,排除事物的偶然的、次要的、个别的因素,把事物的本质抽取出来的过程和方法。

1、抽象的基本过程

抽象的基本过程,大体是从考察的问题出发,通过对各种经验事实(或已有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观察、分析、综合和比较,排除那些事物现象的、外部的、偶然的等无关紧要的因素,抽出事物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重要特征,从而揭示客观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进行抽象创造包含有以下三个环节:即分离、提炼和简化。

(1)分离,就是暂时不考虑我们所要研究的对象与其他各个对象之间各式各样的总体联系,把研究对象分离出来。它的实质就是从学科的研究领域出发,从探索某一规律性出发,撇开研究对象同客观现象的整体联系。

(2)提炼,就是在思想上排除那些模糊的基本过程、掩盖普遍规律的干扰因素,从而使我们能在纯粹的状态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

(3)简化,就是对纯粹的状态研究的结果所必须进行的一种处理,或者说是对研究结果的表述形式。不论是对于考察结果的定性描述还是定量描述,都只能简略地反映客观现实,而它必然要撇开那些非本质的因素,才能把握事物的基本性质和规律。 2.抽象的分类

根据对象的不同,有多种抽象的方法,常见的有理想化抽象、等价抽象、强抽象与弱抽象、存在性抽象和可能性抽象等。

(1)理想化抽象

理想化抽象是建立概念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是在纯粹的理想形态下,对事物进行简单化、完善化的加工处理,撇开事物的具体内容,排除事物的次要的、偶然的因素,聚合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属性,抽象出相应的概念。 由理想化抽象得出的概念,与其现实原型未必相符。理想化抽象是主观的抽象形式与客观的具体内容的辩证统一,它不是远离了客观事物,而是要接近于事物,并且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是对客观事物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的反映。

(2)等价抽象

等价抽象是从一类对象(具体的或抽象的个体)中,抽出其中的某种共同属性。从本质上来分析,等价抽象是把所考察的一类对象分割为若干等价集合,使属于同一集合的任何两个个体都具有某种共同属性,属于不同集合的个体之间不具有这种属性。这样,把这些等价集合看成新的要素,它们所代表的便是集合中所有个体的共同属性。

(3)强抽象与弱抽象

强抽象,是指在已知概念中,加强对某一属性的限制,抽象出原概念特例的新概念。换句话说,强抽象是通过扩大原概念的内涵,来建立新概念的抽象方法。

弱抽象,是指在已知概念中,减弱对某一属性的限制,抽象出比原概念更

为广泛的新概念,使原概念成为新概念的特例。换句话说,弱抽象是通过缩小原概念的内涵,来建立新概念的抽象方法。

强抽象与弱抽象是互相联系的,它们的思维方式正好完全相反,常用于概念的内在联系,在已知概念的基础上抽象出新概念。

(4)存在性抽象

存在性抽象,是指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有时抽象出来的概念,原先往往被认为是不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先用假设的方法肯定其存在性,并由此发展出一定的新理论,而后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解释新理论的合理性。

(5)可能性抽象

可能性抽象,是指在研究问题的对象中,有一种潜在可能性概念。例如自然数列的无限延伸,从实践的观点看,能实现的过程的步骤必须是有限的。但是,人们的认识如果把自然数列延伸到N,那么必然能写出后面的N+1,这就是潜在的实现可能性。无限大、无限小、极限等概念就是由这种抽象得到的。 3.抽象与其他思维方法的关系

抽象不是某种单纯的、基本的研究方法,它与其他比较单纯的和基本的方法存在着不可分离的联系。

(1)抽象与分析比较。

从事实到理论的抽象,必须建立在对经验材料的分析、比较之上。科学抽象借助分析,首先将研究对象加以分解,然后对通过分解后的部分、方面的分析、比较的研究,力图把握事物的深刻本质。这时,研究者便建立起了概念和理论。

(2)抽象与演绎。

演绎的主要作用体现在抽象过程的第二阶段中。科学思维从最一般的理论原理出发,力图建立起适合于该原理适用范围的系统化理论,这就必须以演绎为基本手段。在从具体到抽象的阶段上,如果要求从更一般的原理推导出抽象

所要达到的理论原理,则演绎在这一阶段中亦起到重要作用。

(3)抽象与归纳。

抽象依赖于分析,在考察了分散的事实材料之后,便以归纳逻辑的手段,概括出理论原理,这便是抽象法的经典(形式逻辑下的)含义。从初级抽象一直到最高层次的抽象,都必须以归纳为逻辑手段,都走着理论概括上升为思维的道路。 抽象形态 是在自然形态的模仿造型之上,再度提炼和简化,是具象形态的升华,是人类对美的追求心理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属于造型的进一步阶段。它是以点、线、面、体的基本元素组成。抽象形态可以是点、线、面自由构成抽象造型,也可以是规则的造型形态。 1.点的元素

点是立体构成中最基本的元素,它具有求心性和醒目性,在视觉艺术信息的传达中总是先取得心理的表象。点的体积有大有小,形状多样,排列成线,放射成面,堆积成体。点的空间表现:空为虚,实为体,两点含线,三点含面,四点含体。 2.线的元素

立体构成中线的语言是非常丰富的。就线的形态而言有粗细、长短、曲直、弧折之分;断面又有圆、扁、方、棱之别;线的材质感觉上有软硬、刚柔,光滑、粗糙的不同;从构成的方法看有垂直构成、交叉构成、框架构成、转体构成、扇形构成、曲线构成、弧线构成、乱线构成、回旋构成、扭结构成、缠绕构成、波状构成、抛向构成、绳套构成等。 3.面的元素

面的形态元素,在几何学中是线的移动的形态,也是由块体切割后而形成。面的感觉虽薄,但它可以在平面的基础上形成半立体浮雕感的空间层次,如果通过卷曲伸延,还可以成为空间的立体造型。

抽象形态处理方法:(2课时)

1、变形---将自然物体的形象破坏,并做夸张处理,常见的变形手法是夸张式变形和逐渐变形(渐变)包括:形态的变化,大小的变化,粗细的变化,造型结构的变化等。

2、添加---添加的内容,添加的形式,添加的大小,添加的次数,添加的长短,添加的厚薄,添加的疏密等。

3、简化——将自然物象简化,从主观态度舍去非本质的细节,从而达到造型的单纯化,意匠化,以致升华到半抽象形。

简化是对自然物象删繁就简,高度集中,除去自然中非重要的,非本质和偶然的元素,抓住物象的本质特征和具有装饰特征的造型元素,使自然物象的形象更集中、简洁、典型、清晰和生动。

简化是自然生命作中最基本的存在形式。由于人们视觉的局限,不能看到自然物象的本质,只能看到它的局部的琐碎形象。因此,只有在视觉的基础上深入观察和体验生活,透过自然物象的表象,超越视觉的限度,才能从纷乱和琐碎的形象中发现简化的存在形式,找到简洁的形式元素。简化性的效果因作品丰富意义与多样化的形式组织在一个统一的结构中,体现单纯与秩序美。

4、打散重排(解构与重构)——对自然物象以简化为基础,将物体的构造及体积进行解体,并按新的秩序进行另一次元素的组合。(包括:结构打散重排,色彩打散重排,线条打散重排,形象打散重排,材料打散重排等)。

5、颠倒——位置颠倒,组合颠倒,材料颠倒,主次颠倒,内外颠倒,形态颠倒,步骤颠倒等。 各种因素的类比方法:

①综合类比——排除事物之间复杂的表面现象,找出他们相似的特征进行综合的类比。

②直接类比一一二队自然界和人造物中直接寻找与创作对象相类似的因素作出

类比。

③拟人类比——将创作的对象进行“拟人化”处理,赋予其感情色彩。 ④象征类比——借助事物形象或符号进行抽象化、立体化的形式类比。 ⑤因果类比——在两种事物、两种形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中进行类比。

根据这些有意识的提示以及具体的思维途径,我们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对此加以分析、探讨,不要忽略任何一个小小的细节和相关的因素,从中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选择那些具有挑战性的、最赋美感的思路进行进一步的创作。

三、构想能力训练(形的联想和想象)(2课时)

在设计素描中,设计概念的获得可以具体的从点、线、面开始。我们都知道,点是线的相交,点的运行轨迹形成线,线的拉伸形成面,面的旋转形成体,在此基础上,通过联想、想象思维途径,运用解构、重构、渐变、重叠、透叠、错位、变异、矛盾等诸多手法,再融入技法材料,可以探索出由概念牵引的抽象造型的最大可能性。

(一) 构想:构思和想象,带有创造的意味。

逆向思维:“反逻辑性思维”——空间方面“异想天开”

1、形的联想(以手为表现对象)

想象、幻想,不断延伸发展,两者之间物质属性,因果关系,逻辑关系向差越远

越好。

2、超越现实想象

1.不合理比例的创造 2.不同物质属性的转变

艺术创造中改变事物的基本属性。

1)改变事物的属性(液、气、固、金属、木材) 2)抽取物质的重量(引力消失,增加气体重量等) 3)改变物体正常的数量、体量 4)事物的非逻辑性发展 3.时空混淆

(二) 阶段训练

1、图形联想训练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性质的事物进行转换、变形或融合,形成新的形态。

要求:构思新颖独特,即在情理之中,有出乎意料之外。

2、现实联想训练

平面意象——从物体平面、剖面或素描形式的实际关系中发现具有画面性质的新意象,意象发现。

意象构成——分析组合的基础上展开,是关于意象构成的课题。

超现实想象——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的逼真的蚀变,充满着超现实主义寓言般的荒诞空间。 课题:

写实表现手法创造一个超现实的虚拟世界,发散思维想象的“荒诞加工”。

(三)人物风景的写实与特殊表现转化

分组实践教学,抓住对象的特征和本质进行发散思维的构想,开拓视野,结合实际共性中求个性。

四、具象到抽象的异变表现(2课时) 造型,可以分为具象的造型与抽象的造型。之前的素描训练,我们过多地关注了外在的具象形态,而抽象能力却又是必不可少的技能。 具体的自然形态隐含了抽象的形态原理,意象构成正是通过主体对客观自然的认知,将这些隐含的抽象因素挖掘并表现出来,其手段大致有四种:

1、局部的夸张描绘 ①局部夸张:是以改变自然物象的结构来突破自然物象的比例关系的表现手法,重点刻画、突出自然物象中最典型、最鲜明、最具本质特征和代表性的部分夸张。 ②整体夸张:是从自然物象的整体出发,对自然物象的结构和比例不作大的改变和突破,仅对其具有的突出特征进行适当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 。

2、质感的转换(嫁接) 改变视觉观察常规,打破物体原有质感的概念,使一物体用不同的材料质感进行转换,建立新的质感概念,通过多种手法,使新的材料质感有机地和物体协调统一起来,完整地成为一体,训练自由表现物体质感的能力,体验物体

质感的转换过程。

3、形体的演变

通过幻想的手法,把一个物象原有的造型转变为另一个物象的造型,并且进行明暗,质感,组合变形、夸张、象征等方面的描绘,在视觉上追求合理,统一,在表现上追求幻觉的效果。形体的演变为我们在造型的延展性和造型的异创性上进行了有趣的训练,打破思维的纵向性,把横向间的物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最大可能的完成造型上的创造性设计与表现。

在设计素描的训练中,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是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把对自然的认识、感受、发现、构想通过设计的创造理念表达出来,是具体造型融会形态之间的关系、构成形式等因素,来训练设计者的审美知觉和审美取向,从而设计出新的造型。

4、虚构的空间 空间的虚构,是在理性空间的基础上臆想出来的,在完成设计的时候,必须有一定的空间概念来描绘所要表现的人与物。实空间和虚空间的臆想表现使合理的设计思想在虚构的空间里得以表现,说明未实现的事物有具体形象表现。综合所有构成要上要素,如造型,光影布置,质感表现,色彩等,进行真实的描绘,解决设计构想的表象问题,获得表现臆想空间的能力,在体现设计和表现设计中把思想和手段发挥到极限。

形体与空间的虚构,把客观物象的空间感、质感、量感、明暗度等素描要素超客观地再现出来,反映不同于自然造物法规律,使之变异,形成意想性虚构物象,具有真实和荒诞的双重性质的视觉效果。

形体和空间的虚构改变常规的视觉感受,以虚构的情节表现形态重新组合、配置客观物象的实际存在方式,使之具有原来概念之外的新的概念,比例关系、可见组合秩序。追求逼真的质变效果,新颖的造型效果。 抽象构成所应把握的原则:

在设计素描的抽象构成训练中,虽然我们所做的练习是脱离具体的设计要求而进行的纯形式的探讨,但我们仍然按照完整的设计过程来进行。作为一个设计的过程一般来讲,开始会有一个设计的概念,但在执行与设计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很多新的想法,那么如何判断这些想法的优秀与否,关键是你制定的目标,你的灵感是加强了还是削弱了这个目标,成为判定的标准。我们每做一个产品设计,总要经历很长时间来完成一个设计任务,如果说你的想法不断地在改变,实际上最终能不能做一定的深度,或者说能不能达到你既定的目标成为一个问题。

画面形的大小对比、疏密关系,黑白运用,均衡、稳定等审美原则仍然是构成画面的基本要素。 课题1:从具象到抽象

1)自然形态的研究——元素(单位形)

贝壳、海螺——悉尼歌剧院 2)自然形态的研究——解构与重构

具象(前提基础)——抽象

青椒、蒜头、贝壳

具象到抽象——解构 课题2: 概念的转换与形象的联想

1)质感与表面的练习(手套,绳子,木箱,玻璃等)创造力 2)元素与单元形的练习(玉米,花瓣等) 3)平面与布局的练习(弹簧,蔬菜等)

4)虚形、实形与边缘形的练习(牛头,可乐瓶,蒜头,鞋,枯木,纸张等)《牛的变形》

五、实践训练及讲评: (20课时)

通过变形、夸张、象征的手法,完成静物抽象形态创作2幅。

学生实践步骤: 1.观察所要描绘对象,经过分析、创意有一个明确的表现意图。 2.根据对象主题内容和形态特征的要求,把对象组织安排在画面的适当位置上。 3.根据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由整体到局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进行绘制。确定形体、比例及组合关系。 4.通过明暗色调,表现物体结构、体面、明暗、质量感、空间感等物体所具有的属性,深入刻画对象。 5.整理画面,最后完成 评分标准:

构图 10 分、观察想象 30 分、表现能力 30 分、创意 30 分。

上一篇:审计项目实施方案下一篇:十几减几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