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和谐班集体的建设

2023-02-02

第一篇:浅谈和谐班集体的建设

谈谈如何建设一个和谐的班集体

现在的社会都在努力追求和谐的社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和支持,还有更多的是付诸行动。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华民族将会走向一个更加美好而又和谐的未来。班集体就是一个小型的微社会,与社会相比简单了很多,没有黑暗残酷的社会现实,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互助,所以相比来说,所谓的和谐班集体,还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和谐的社会是由和谐的人组成的,和谐的学校由和谐的学生组成,建设和谐班级每个学生肩上都有一份责任。把班级建设成一个和谐的班级不仅是每个班主任不断追求的奋斗目标,也是每个学生心中真正想要拥有的。下面我粗浅的谈一谈怎样建设一个和谐的班级。

为了营造一个具有特色的和谐班级,第一点,班级必须有一个用来约束所有人的健全和谐的班级管理制度。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建立和谐的班级,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班级的规章制度,保证班级工作的规范进行。在班中倡导“人人爱集体,个个做主人”。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班干部是完成和谐班级建设的核心,是和谐班级建设中的“领跑者”,是和谐班级建设的“翅膀”,必须起到带头作用。因此,身为一名班干部,应该充分意识到自己肩头的责任,表现出自己的积极性和能力,积极主动参与到和谐班级的建设当中去,当和谐班级的主人翁。

我觉得,一个班级要和谐,首先必须做到四点:团结,活跃,进取,善思。 团结,即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各项活动,让同学们融入到班集体生活中去,让同学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为此,班中可以专门成立以某一班委为组长的活动策划小组。在班委的领导下,活动小组的精心组织下,成功地组办班级各种活动,如聚餐、旅游、晚会、体育比赛等等。活跃,即构建和谐轻松的生活环境让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休息。比如同学们可以在课间谈论轻松幽默的话题,以此来释放学习的枯燥与压力。进取,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下,还需保持进取精神。使同学们永远保持进取的精神,使同学们永远处于更高的起点。善思,既学生们要动起脑子去思考,只有先学会善于思考,才能学会善于解决问题。

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为此必须要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班集体有了一个共同奋斗的目标,那么班集体就有了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

此外,和谐的班集体还要有良性的竞争存在,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班级组织是社会组织的雏形,让学生在班级群体生活中进行着社会角色的学习和锻炼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管理好班级的有效方法。让学生之间经常进行组间竞赛,建立激励机制等,这些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性。

最后,和谐的班集体里,每个人都协调好与他人的关系,对于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处于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尤为重要。学生与本班同学及老师以外的人员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修养、心理健康等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协调好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关系。

第二篇:浅谈新农村教育中的和谐文化建设

孟广宏

 2013-01-18 10:35:15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年8期

摘要:和谐文化,是推进新农村教育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重要条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通过对赫章县平山乡农村学校的调查,对农村创建教育和谐文化的机制、条件、策略等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新农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文化

人类跨入新世纪,全球化浪潮汹涌而来,波及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并为我们重新审视周围的世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侧重于全球意识、规则意识、全民意识、危机意识和公民意识教育,并在培养目标和教育方法等方面为新农村教育的和谐文化做贡献。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9亿左右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新农村教育现状,我在2007年暑期通过“三下乡”及“春晖行动”等社会实践活动的走访和询问,对贵州省赫章县平山乡中寨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与思考,发现新农村教育出现如教育经费不足、构建和谐文化和学校机制的欠缺等严重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新农村教育的良性循环,而且使当地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民主与法治的贯彻实施造成障碍。这不但是问题而且将是新农村教育的危机。目前,要克服中寨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改变新农村教育现状,我认为,最迫切的是建立以下有效机制。

一、全球化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新中国建立以后,以新的政治生活为背景,以新的教育体系为核心的新型的政治社会化模式基本形成。这个教育体系使共产主义理论、理想和信念成为巩固新政权、建立新国家的重要政治资源。于是,政治社会化与国家政治建设之间一开始就形成十分密切的互动关系。在这其中,国家政治社会化核心机制的教育体系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改革开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其作用的发挥不仅是决定国家现代化成败的关键,而且也是决定社会主义在中国社会的前途和命运的关键。”[1]伴随着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利益分化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表现的思想政治文化,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某种功能上的离析性和质太上的异质性,这便是政治文化的分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必须以内容为载体,通过一定的方法,运用一定的手段来实现。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以说理和灌输为主要手段,通过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教育来实现。

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反映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就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而西方的文化传统却是以个人主义为本位,强调国家为公民个体服务、为个体而存在。在全球化浪潮中,这两种文化传统相互碰撞、相互冲击,其结果是信奉西方文化传统的国家开始强调社会价值,而信奉东方文化传统的国家开始关注个人价值,于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趋向并重且逐渐成为一种基本的价值导向。这对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是一种新的挑战。另外,由于地理、历史、观念等一系列的原因,导致了新农村教育存在思想上的影响。

二、和谐文化建设对于新农村教育的意义。

毛泽东说过:“‘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农民’。新农村建设,是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的综合性工程,是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向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我们要理直气壮地提出教育农民的任务,探寻教育的规律,创新教育的方法,真正培育出中国历史上第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2]建设和谐文化可以为新农村建设凝聚力量。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只有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用新农村建设的共同目标凝聚人心,用新农村建设的举措鼓舞人心,用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安定人心,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打牢思想基础,为新农村教育化解消极因素,充分调动各族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氛围,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和谐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建设新农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1世纪的到来,给人类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带来了虹霓般的幻想和希望。21世纪是人类历史继续发生巨大变化的世纪,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人文知识不断更新并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世纪,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进一步为发展和世界格局不断调整变化的世纪,是世界人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民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世纪。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积极稳定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3]

这就要求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过程中,必须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将和谐文化的技术层次、制度层次、观念层次,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用新的方法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观念,推动农村生产力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先进的生产关系和优良的发展环境,引导农民在告别贫穷、走向富裕的同时,告别愚昧,走向文明,实现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大大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抓紧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在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从而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

三、和谐文化建设对培养新型农民的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艰巨最繁重的任务是在农村。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同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密不可分的。正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改革开放的实破和深化、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当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农业守则基础强,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4]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没有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没有和谐的文化,就没有和谐社会的根基,没有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我们要牢牢把握塑造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全民道德素质这一主题,坚持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社会安定、人际和谐的价值追求,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和谐文化的大发展,努力把中寨村建设成为具有丰富民族文化底蕴、浓郁先进文化氛围、进取文明市民形象、完善文化基础设施的新农村。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全体会议时指出,“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强调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党长期执政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反映了我们党对自己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所承担的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反映了我们党把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任务结合的高度自觉。只有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我们党才能更加有效地完成人民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5]和谐文化建设,必须建立和巩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就全国来讲,到本世纪中叶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心愿和为之奋斗的目标,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具体到中寨,就要通过建设“绿色中寨、生态中寨、文化中寨”和打造“苗族踩花跛、中国蜡染、民风民俗”等来团结干部群众、激励斗志和凝聚力量,使全村各族群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爱国主义是民族之魂,是鼓舞中华民族追求、进取、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爱国主义、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没有民族精神的民族和国家就没有灵魂。近几年来,各族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同甘共苦,休戚与共,艰苦奋斗,保卫了自己的家园,建设了繁荣和谐的新中寨。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和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强化各族群众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牢固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自觉将个人的荣辱得失与国家的盛衰强弱紧密联系在一起,倡导各民族、各阶层团结和睦、平等互助、共同发展,坚决与危害祖国统

一、危害社会稳定、危害人民团结的人和事作斗争。激发和鼓励各族群众自觉参与新农村教育活动的热情,用爱国主义精神把大家凝聚起来,艰苦创业,发奋图强,用勤劳的双手和不懈的奋斗,创造美好的生活,建设和谐安康的新农村。

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不懈地进行共同理想教育,坚持不懈地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坚持不懈地开展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为新农村构建和谐教育提供可靠的政治保障和良好的文化条件。构建和谐文化,能不能把以中寨为典范的广大的农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取决于农民群众有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们开展思想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价值追求。

四、“三下乡”、“春晖行动”等社会公益活动在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唐代诗人孟郊传送千古的诗篇《游子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道出了无数游子的思乡之情,千百年来不知赢得过多少华夏儿女的共鸣,而今天,它却成为共青团贵州省委发起的“春晖行动”的“代言”,将一种真挚的情怀以一个共青团的行动为桥梁,化为行动反哺故土。“三下乡”、“春晖行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只有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才能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首先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作物良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每年推广几项重大农业技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换和推广应用,加大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二是加快发展新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如“十一五”末期,乡镇卫生院的业务用房全部达到国家建设标准,每个村委会建设一个甲级卫生室,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基金,完善医疗救助体系,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使社会依照既定的规则有序运行,实现社会的安定有序、公平正义。首先要针对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薄弱的现状,建立和完善农村普法体系,通过“送法下乡”、“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法制文艺演出、农民夜校、集市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二是继续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高度重视农村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处,坚持标本兼治,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三是建立和完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畅通农村法律服务渠道。

通过“三下乡”、“春晖行动”等社会实践活动调查及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各民族的大团结就没有今天的繁荣、稳定与发展。我们要立足新中寨、少数民族、贫困户、山区四位一体的特殊市情,清醒地看到,我市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基础还十分薄弱,贫富差距和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还在扩大,民族问题、宗教问题与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相互交织,存在引发矛盾和纠纷的隐患。要始终把做好民族工作、宗教工作放在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边防巩固的高度进行研究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具体处理好各民族的宗教信仰、文化教育、民主管理和共同富裕问题等实实在在的问题,形成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春晖行动”在实质上原本是一种关爱,而这种关爱更应该使全国各地把我们的关爱撒向人间,撒向任何一个需要关心,需要帮助的人。首先,最根本的是要从我们的父母,我们的故乡起程,哪怕只是一句问候,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一个连父母都不孝顺的人,何谈爱家爱国呢!“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月有故乡明,水是故乡甜,情是故乡浓。”只要我们都伸出援助之手,哪怕只是一点点,那么涓涓溪流定会汇成江河。作为贵州省2007的一名优秀春晖使者。让我们努力践行“三下乡”和“春晖行动”等社会公益活动的长效机制,使之在活动内容上力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真正使活动成为反映农民呼声、满足农民需求的有效载体。

五、新农村教育中和谐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建设新农村教育的和谐文化,必须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的理念,共同促进和谐文化建设。首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付出相当多的精力和巨大努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把构建与新农村教育相适应的思想文化体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干部考核指标。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把建设和谐文化目标与建设新农村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实施,密切协作,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确保和谐文化建设与建设新农村同步协调发展。其次,根据中寨构建新农村的实际,把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具体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列入工作考核中,促进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再次,各级财政要统筹规划,加大对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投入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提高用于乡村的比例。

目前,要克服中寨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改变中寨村教育现状,据调查了解,首先要当地政府拿出有限资金来办中寨村教育是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村民对教育的渴求。而且有时由于财政紧张往往挪用教育经费,所以,我们一定要强化中寨村教育经费的机制。一是要确保学生公用经费足额的拨付到位,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问题作为重点来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平衡城乡教育的资源,借助“新农村建设”的春风,在教育领域实行“城乡反哺农村”,实行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二是要建立稳定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机制。

1.要培育一批扎根于新农村的基本骨干教师力量。

2.城乡教师之间应该建立流动机制。不能老是从农村调动优秀教师,城区教师不能只进不出,区域内的教师应当流动起来,否则农村教师队伍的成长机制就很难建立和完善起来。

3.要切实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等实际问题,以利益为杠杆。农村工作条件差,强度大,相对城区教师来说,理应得到较高的待遇。否则,教师心里不平衡,怎能留住人?从事城区流动的教师怎能留住心?

4.要完善教师评价制度,真正落实以业绩取人的机制,扫除非教育因素的人事分配障碍,为教育的良性发展提供健康环境。

5.要加大农村教育资源分配,当地政府应该把中寨的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分配资源时着重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为农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它的设备。

“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变化,包括与农村住宅的和谐。但愿人们都来关注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城里人下乡来,已成时尚。当我们再到乡下时,‘牧童遥指杏花村’,那‘杏花村’更美了,也会勾起我们无尽的相思,这是我们的文化盛宴。”[7]我呼吁校方和村民多多沟通,有必要常常开家长会,及时将学生在校的情况反馈给家长,晓之以理,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强化家庭教育,发挥家长、学校的双向作用。从而为构建以人为本、和谐文化建设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黄雅华著。知识·信仰·现代化:中国政治社会化中的高等教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6、69页

[2]李学明著。百村调查[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9.259页、263页

[3]李铁映著。论民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

7、265页、(卷首语)

[4]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主编。政治宣言·行动纲领·理论指南:十七大报告学习体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

7、95-96页

[5]荆蕙民主编,戴材副主编。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大事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35页

[6]亚里士多德著。政治学(古希腊)[M].北京:九州出版社

(二),2007.1、683页

[7]李学明著。百村调查[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9.263页

第三篇:加强寝室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班集体

潘胜德

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到现在,国家和教育各级部门一直很重视和谐德育的开展和研究,而且在各大中小城市得到了积极的响应并且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就。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改进德育工作,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合格人才,我校以“寝室文化建设”为主题,积极开展了和谐德育教育。德育工作如何顺应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承担起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是摆在德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 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主要施教者,为了完成这一伟大使命,我班积极掀起了加强寝室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班集体的热潮。

一、搞好管理工作。我班在2008年积极开展了寝室文化建设工作,三年来,我班寝室文化建设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师生的共同努力,多次获得文明寝室称号和上级领导的表扬。为进一步搞好我班寝室文化建设,还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不断变化的复杂情况,不断改革管理体制,完善管理制度,在管理中做到民主化、人性化、精细化。民主化管理要求我们每一位管理寝室的成员都要严以律己,真正实现公平、公正,听取同学意见并及时做出处理,使每一名同学都有自我管理的意识,形成民主和谐的集体氛围。人性化管理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关心同学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需求,而且为他们创造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精细化管理要求把每一个环节的管理落到实处,及时、有效地把学校的各项政策传达到位,并付诸行动。通过这种优化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增强师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落实完善寝室文化工作。在老师的带领下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寝室文化活动。如:“寝室装饰设计大赛,寝室文化诗歌创作、朗诵比赛、寝室情景短剧大赛”。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如文明寝室月评比、期末总评比以及各种文艺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等。这些活动不但丰富了学生的寝室文化生活,而且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班在多次活动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作为每一项活动的落实者,我认为成绩只是一种对结果的肯定,而每项活动的认真开展才是最有意义和价值的。在每一次的

活动中,都要进行充分的准备,经过若干次的反复评比检查,才能够进行比赛,而只有在这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才能够充分体现经管学生的拼搏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才能体现我班师生为班集体发展而奋斗的意识。曾经有人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隐性课程乃是一种真正的道德教育课程,是一种比其他任何正式课程更有影响的课程。学生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才能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所以我认为学校还要经常举办一些寝室文化建设活动,倡导以人为本,体现人人参与,和谐发展,创造优美的环境,温馨和谐的氛围,教会学生做人、求知、生活,发掘学生创新潜能,培养主体创新意识,形成健康个性的土壤。

三、做好寝室安全工作。近三年来我校新修了男女生寝室,我们班男女生都分别住了两间,而且都换上了有护栏、较宽的铁床。这不但改善了学生的住宿条件,也减少了安全隐患。尽管如此,学校仍有学生偷偷用床单拧成绳子从楼上吊下来,冬天在寝室吸烟烧火等。为了杜绝此类安全事故,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仍然需要提高警惕。我们必须按照安全工作责任制的要求,高度重视、切实抓好安全工作,改进寝室管理,加强寝室安全工作,防火、防盗、防事故、防中毒,确保全体学生的安全,营造学生健康发展的环境。

四、团结互助,助人为乐。 今年四月末,我班女生寝室室长黄霞同学的父亲因交通事故去世。经过我们师生商议后,同学们自愿凑集了三百多元资金,买了两个花圈并组织了慰问组进行了慰问。 在近年来的各种自然灾害中,我班师生共捐款一千二百多元。这些资金虽然不多,但却体现了更多的关心,更多的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除此之外,我班还以寝室为单位为学校的寝室环境干了很多义务劳动;以班级为单位参加打扫公路,打扫校园环境卫生;以自发组织的服务队为老师打扫办公室等等。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些友情相助使得我们寝室成员之间,班级同学之间更加团结,关系更加融洽、和谐。初中三年能够学习在一个班,能够生活在一间寝室,共同成长是一种缘分,对待室友和同学最重要的就是以诚相待,相互尊重,相互谅解,相互包容。但是当代学生普遍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其中很多的心理问题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沟通所引发的,因而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我们应当加强寝

室人际关系的协调。在我们的日常管理中,我们经常了解同学的一些非常举动,及时做好情况反馈工作,及时的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保持了事情的良好状态。在我们班上也出现过打架、教室和寝室卫生不达标等现象,其原因都是个别同学与其他人关系不好,影响了班上和寝室的正常值日,也影响了我班的荣誉和寝室文化建设。了解情况之后,我会及时的与他们沟通,争取能够缓和学生之间矛盾,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寝室内部环境,打造一个团结互助、助人为乐、品学兼优、和谐文明的先进班集体。

五、照顾特殊家庭、关心留守儿童。我们班学生多数是农村家庭,留守儿童有21个,而且有几个特困学生,在家无人照管。王茜同学家住在一个很偏僻的山村,由于当地各方面的条件都很差。其父母为了生活都外出打工,家里只留下了年迈的奶奶和年幼的弟弟。为了照顾奶奶和弟弟,王茜 一边念书,一边从小就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为了帮助类似此种情况的孩子,在经济上,我每年都向学校申请并得到了学校的支助,免去了他们的生活费,一部分还有贫困补助。有时精神生活比物质生活更重要,为了让这些孩子同其他孩子一样,我班全体师生都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这些孩子拥有了一个安全、温暖、舒适的住宿环境,让他们一起加入到了我班的寝室文化建设,而且还成了我班寝室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有了寝室这个温暖的家,有了这么多良师益友,这些孩子不再觉得孤单,也找到了生活的自信。

六、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教育的主要目的,为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除了搞好寝室文化建设外,我还要求学生每周为父母至少做两件事;主动与熟人打招呼,多说“你好!”、“谢谢!”等文明用语;遵守校纪班规,按时打扫卫生,及时完成学习任务;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主动帮助他人,每月做一件好事;与人为善,不打架,不说脏话,不吸烟酗酒……….. 。

“寝室不单是学生生活、休息的地方,更是重要的育人阵地。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对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协作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年来,通过我班师生的共同努力,一幅美丽的寝室画卷已展现在师生的面前。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正兴旺发达,蒸蒸日上。

2010.07.08

第四篇:浅谈工会组织在和谐企业、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摘要】企业工会有着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法律地位优势,在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企业中发挥着团结教育职工群众的功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的功能,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作用及在推进企业改革发展中的组织引导作用。企业工会组织要认识到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增强建设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的信心。工会组织的独特优势,要求我们必须在建设和谐企业、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工会组织,和谐社会,和谐企业,建设,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战略目标出发,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煤矿企业作为国家的能源支柱产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煤矿企业工会作为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构建和谐企业,工会组织承担着重要任务。企业工会有着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法律地位优势,在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企业中发挥着团结教育职工群众的功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的功能,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作用及在推进企业改革发展中的组织引导作用。企业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要正确理解建设和谐企业及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正确认识工会组织的各方面优势和应做的贡献。

一、企业工会组织要认识到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增强建设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的信心。

(一)工会组织有各级党政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各级党政领导都把工会组织作为团结教育职工、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重要依靠力量,在企业改革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尤其注重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从各方面为工会组织开展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是工会的政治优势。

(二)工会有深深植根于基层组织的网络体系。它既有着各级党组织领导下的深得职工群众信赖的、正式的各级工会组织和积极工作在基层的广大工会干部,又有着职工自发组织起来的自愿归属工会组织管理的各类民间文化体育艺术团体,这种虽属非正式群体的组织,对职工群众中的各类人才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同样是工会组织因势利导,做好职工群众工作的重要载体,这是工会的组织优势。

(三)工会多年来开展了建设职工之家活动。一批逐渐提高水平的基层职工小家不断涌现,工会有自己的文化艺术、体育场馆,有相对固定的工会经费,这些场所和费用的保证,成为工会组织团结和吸引职工群众的重要物质保障。

二、工会组织的独特优势,要求我们必须在建设和谐企业、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发挥工会组织团结教育职工群众的功能。工会是职工之家,广大职工群众对各级工会组织都充满信赖并寄予厚望,工会组织要因势利导,引导职工提高道德素质,树立新观念,用新的思维方式审视社会。

(二)发挥工会组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的功能。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是工会组织的根本职能。我们要在原来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职代会制度、工会主席接待日制度和工会与经理班子联席会制度,其次要依法建立新型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劳动关系,尽最大力量做好医疗保险制度下的大病、重病职工救助工作,缓解大病、重病职工的生活压力,让他们感受到企业的温暖、社会的和谐、人间的真情。

(三)发挥工会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作用。安全责任,重如泰山。职工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又是事故危害的对象。工会要向广大职工宣传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企业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以强化职工安全意识。

三、工会组织在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企业中的努力方向。

(一)认真贯彻党的依靠方针,把职工群众最大限度地组织到工会中来,在构筑和谐企业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提供组织保障。坚持贯彻党的“依靠”方针,既是工会服务大局,推进和谐企业建设的方式和手段,更是工会工作必须坚持的重大政治原则。工会是职工群众利益的代表和维护者,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会只有认真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把职工群众最大限度地组织到自己的队伍中来,才能更好地代表和反映广大职工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才能在构筑和谐企业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不断深化和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和厂务公开工作,在调解各方面利益关系中强化工会依法维权职能,激发职工主人翁责任感,在构建和谐企业建设的进程中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和谐”从哲学的意义上讲,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结构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相互协调、相互依存、合乎规律的状态。“和谐企业”就是企业在发展进程中其内部结构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保持相互协调的基本状况。主要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企业发展的和谐、利益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等诸多方面。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作为企业内部抓好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他们自身的性质和职能决定了在调解企业各方面关系,特别是利益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深化和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和厂务公开工作,依法维护职工群众、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最基本职能。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抓好厂务公开,强化工会的维权职能,是煤矿企业各级工会在构建和谐企业建设中的一项主要工作。

职工作为企业的主人,广大劳动者作为煤矿企业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工会只有把他们最广泛地组织起来,让他们在各个方面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在经济发展运行中依法行使自己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才能更有效地避免因决策失误或其它原因给职工切身利益和企业发展带来的危害。才能使企业内部和企业各种利益关系经常处在一种协调发展的状态,从而实现企业的稳定和健康和谐发展。搞好企业的民主管理和厂务公开,强化工会的维权职能,作为煤矿各级工会要在总结各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开拓、不断创新。

应该说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煤炭企业在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推进厂务公开方面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为企业的协调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三)要把提高职工整体素质作为工会的一项必须坚持的长期任务抓实抓好,为构建和谐企业培养过硬的职工队伍。构建和谐企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企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标。

职工群众是推进企业和谐发展的主体,广大职工是构建企业和谐的根本力量,他们素质的高低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发展进步的速度。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构建和谐企业建设进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好组织、教育职能,把提高职工劳动整体素质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主要任务。笔者认为,从企业实际状况出发,应有重点地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抓好形势任务、主人翁责任教育,要充分利用会议和电视、广播、报刊等各种形式,向广大职工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党在新时期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宣传煤炭企业发展的大好形势和发展目标,进行职工权利、义务、责任教育,提高职工群体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增强他们在和谐企业建设中的主人翁意识。

二是以职工学校为载体组织职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采取集中培训、电视讲座、岗位练兵、技能大赛、技术比武、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对广大职工进行专业技术、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技术业务素质。在教育、学习、培训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注意总结经验,树立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广大职工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三是加大普法宣传工作力度,强化职工群众的道德规范教育。职工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保证。要从完善制度建设入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经常性的法律宣传和道德规范教育,使各项活动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健康发展的轨道。要努力提高职工遵纪守法、依法维权的自觉性,大力倡导爱企遵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四是积极开展有益于职工身心健康的各项文化体育活动和企业公益活动,加速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用以陶冶职工群众情操,提高工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提出的一项伟大战略任务,和谐企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工会作为群众性组织,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把工会工作放在推进和谐企业建设、保持企业稳定、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大局中去考虑,按照自身的性质、职能和任务找准自己的定位,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各方面工作。实现工会工作的开拓创新,必须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眼前与长远的关系。和谐企业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有一个不断发展、完善向更高层次迈进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工会工作在总体思路上必须服从服务于大局,在具体工作上实现开拓创新。在研究眼前工作时要考虑到长远发展的需要,在制定长期规划中又必须强调眼前重点问题的解决。特别是在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好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只有正确处理好这方面的关系,才能保持工会工作有序健康地开展。

二是正确处理好重点工作和一般工作的关系。工会工作是群众性工作,涉及到组织群众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安全生产、扶贫帮困、宣传教育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在具体工作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照顾一般。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突出工作重点。实践表明,抓不住重点,工作就不会有大的突破和创新。

三是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工会工作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是作好工会工作的最宝贵财富。必须加以继承和发展。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工会要在和谐企业建设中发挥自己更大的作用,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在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方面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努力开拓创新。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会组织才会永远保持自己的青春活力。

企业工会组织的性质、地位和特色决定了工会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促进职工队伍的稳定,促进和谐企业的建设。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为工会组织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我们要发挥优势、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努力创造和谐的环境,促进企业加快发展,为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永玺,颜辉.《中国工会纵横谈》.中央党史出版社

[2]上海海事大学工会理论研究室编写《工会理论与基础.知识读本》.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12

[3]赵健杰,黄绍国,张同华.主编 《中国工会理论文库》中国言实出版社. 2010.06

第五篇:浅谈如何建设和谐供电所

当前,全国上下各行各业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供电公司统一活动要求,适时提出了“十项提升”工程,在“党建创新”提升工程中特别提到要加强班子建设、和谐企业管理机制化。经过学习思考,认为在建设和谐供电企业中,供电所应该做好两个方面的和谐工作。即:一个内部和谐,一个外部和谐。

一、内部和谐大致可以从以下四条来讲:

1、领导班子的和谐

***县供电公司共有四个供电所,已全部实行了专业化管理,供电所设所长、支部书记和副所长,四个班组长,这些人员就构成了一个基层站所的领导班子。作为支部书记,首先要做好供电所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农电队伍,使这支队伍更好地为服务于客户、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副所长要正确领会所长的意图,做好所长的参谋,认真完成所长交办的各项生产经营任务;专业班组在行政上受所长的直接管理,在业务上分别受公司业务中心的指导管理,从事好辖区内的抄表、抢修、收费等工作。在现行的管理模式下,这几个人的默契配合至关重要,每个人都要解放思想,统一到现行的管理模式上来。只有团结和谐了才能提高办事效率,在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上创先争优,否则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导致全盘工作瘫痪。和谐的领导班子就像火车有了优秀的驾驶员。

2、 员工队伍的和谐

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员工队伍的和谐就是:作为管理者放宽管理,被管理者在工作上放松一下,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好人主义。我认为员工队伍的和谐应该是:作为管理者在经济指标上实行刚性化管理,在人员管理上实行人性化管理,多关心员工的生活、工作和成长问题,而员工则要认真学习领会上级的工作思路、愉快地接受工作任务、圆满地完成各项指标、怀着感恩的心用心去工作。员工是供电企业直接面向客户服务的主力军,又是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具体执行者。因此,员工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供电所形象的好坏,员工的工作责任心与业务水平又直接影响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所以培养、教育和引导好员工并使之成为一个和谐的队伍是现阶段一个重要的工作任务。和谐的农电工队伍就像火车有了优良的发动机。

3、办公环境的和谐

有一句不成文的话曾经教育了不少人:当一个人在垃圾场随地吐痰时,不会有人感到恶心,可是当一个人在整洁卫生的场所,不管他以多么文明的姿势向红地毯上吐一口痰,都会遭到别人的白眼。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当硬件建设达到一定的水平时,硬件会促进软件的提升,现在各供电所硬件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同事们的生活习惯、行为规范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供电所对办公卫生区进行了严格规定,特别是客户服务室,每天都打扫的几净窗明,员工上班期间心情愉悦、精力充沛,客户来到服务室也感到心情舒畅,双方怀着愉悦的心情洽谈、办理业务,难道还会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吗?和谐的办公环境就像火车有了舒适的车厢。

4、 生产现场的和谐

生产设施、供电设备及生产现场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直接代表了一个供电所的管理水平。供电所的生产技术管理包含了运行、检修、电压、无功及供电可靠性的管理,这四个方面管理规范了,我们的配电设施健康运行水平就会上一个更高的台阶,从而节约设备投资,电压及无功管理好了,也给客户节约了电费,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工程管理流程既能科学规划电网建设又能保证工程质量及进度,于企业于客户都是好事情。安全管理要达到“三安三化”,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合理配置安全工器具、科学使用安全工器具,依法保护电力设施,正确安装使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实现施工现场零违章、安全工器具零挪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零误差,使电力事故这一不和谐的音符远离我们。和谐的生产现场就像一列没有任何缺陷的火车车体。

外部和谐大致可以从以下三条来讲:

1、与政府间的关系和谐

在当前形势下,作为一个基层供电所,要结合好地方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政策,为客户服好务、为政府分好忧。特别是在新城镇规划、新农村建设方面要积极主动提供科学合理的电网设计,提前谋划线路走廊,努力建设环保、生态绿色的电网,助推新农村建设,美化镇容村貌。这样我们供电企业才能取得广大电力客户、地方党委政府的理解与支持、才能争取到更加和谐的发展环境和舆论环境,顺利开展好新电力、新农村、新服务工作。和谐的政企关系是火车轨道坚实的路基。

2、 与客户间的关系和谐

对电力企业而言,客户就是上帝,“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已成为历史。随着能源利用方式的多样化,供电企业的市场发展并不容乐观。电力作为商品,我们只有把商品卖出去才有可能有利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也就是说在对某些特殊行业、特定人群的供电服务中我们并没有得到利润。因此,我们只有在保住现有市场的前提下,不断开拓利润空间更大的市场,用我们的优质服务赢得客户的信任、赢得良好的客户关系,从而赢得市场。胜坨供电所重点与客户做好了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及售后服务。在售前服务方面我们大力宣传使用电力的优点,在业扩报装方面缩短批复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在售中服务方面推行限时服务,增加完善了收费点、推广使用手持收费机等,使客户交费更加方便快捷,提供优雅、舒适的营业环境,工作人员热情周到,注意文明礼貌及沟通艺术;在售后服务方面我们建立了特殊客户档案,及时为老、弱、病、残、学等弱势群体提供便民服务,开展安全知识进课堂活动,依法进行用电检查等工作、指导好大企业、大用户的用电工作,认真吸取客户的合理化建议。努力建设和谐的供用电关系,和谐的客户关系是火车轨道的一条铁轨。

3、 与油田间的关系和谐

***供电所地处胜利油田腹地,油田电网覆盖密度大,在社会用电量中占了很大比例,“四到户”的用电量在社会用电量中不足百分之二,在电力市场开拓方面,只靠地方的招商引资和自然增长是很有限的,因此,电力市场的开拓要紧紧依托油田负荷接管。根据前几年的工作经验,基层供电所要融入公司工作大局,全局一盘棋,本着竞合共赢的原则努力做好与油田的关系,再创市场开拓新篇章。和谐地做好与油田的关系将是火车轨道的另外一条铁轨。

做好这两个和谐的前提必须是各个组织之间、个体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如果没有了理解与信任这两个和谐都将化为泡沫。

笔者把上述两个和谐比喻成火车与轨道的关系,只有内部和谐没有外部和谐,就像没有轨道的火车,配置再高也寸步难行;只有外部和谐没有内部和谐,就像一列没有发动机的火车停在优质的轨道上;如果这两个和谐都结合好了,我们的企业就会像一列配置优良的火车,疾速行驶在发展的轨道上,全面创先争优,以优异成绩喜迎建党90周年。

上一篇: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下一篇:青少年绿色上网倡议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