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批管理论文范文

2022-05-09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审批管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管理既是水利工程管理与水行政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水法规中提及的水利部门的义务与职责。本文笔者通过对目前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及管理的现状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及改进建议。

第一篇:审批管理论文范文

基于Web的银行贷款审批流程管理研究

摘要:基于Web的银行贷款审批流程管理系统实现了客户利用网络进行贷款申请,银行职员通过网络进行贷款审批,贷后管理。利用电子化管理银行贷款审批,不仅能实时关注贷款审批状态,管理贷款审批,还能提高了贷款审批的监督工作,记录贷款审批的各种数据,能大大减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

关键词:贷款审批流程;Web应用;金融数据

一、基于Web的银行贷款审批流程的现状分析

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之一,是商业银行产生经济效益主要手段之一。目前金融改革不断深入,银行业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对商业银行贷款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减少不良贷款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当今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信息化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在金融界已经有很多的商业银行将自己的银行业务应用到网络中来,并且为商业银行取得不错的商业效益。使用网络给客户提供贷款申请、贷款审批,成为了商业银行在电子网络中的又一目标。

目前银行管理已经趋于电子化,贷款审批也逐渐趋于电子化。基于Web的银行贷款审批流程管理系统将贷款审批电子化管理,不仅能方便客户申请贷款,通过简单的操作来进行贷款,而且该系统能更加方便的提供给贷款管理人员、审批人员进行记录、管理和审批等,对商业减少不良贷款率有很大的帮助。

二、商业银行对银行贷款审批流程的研究

目前已有不少商业银行将他们的银行业务应用到电子网络中来,并且为商业银行取得了不错的效益,例如网银、网上基金、网上汇款等等。对于现在所处的电子化的时代,网上贷款也许会慢慢成为贷款的主导,而管理起来也会比传统的方式要方便、明了,对减少不良贷款率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贷款审批流程的复杂度,用电子化管理,可以避免审批中因疏忽所跳过原本应有的审批流程,而各级审批人员可以对这份贷款申请给予自己的意见,这样也就可以通过查看其它人的审批意见对自己审批作为参考,避免不良贷款产生,并且各级审批人员的都有着各自的审批权限,这样对于贷款的管理也将变得更加方便。

现在网络项目所使用的Web技术,大多都使用SSH框架作为网页开发的框架。采用这种方法构建贷款审批的网络应用系统,也是商业银行研究的一个范围,利用网络申请贷款不仅方便了客户申请,而且网络审批也方便了审批管理人员对各个贷款的管理,能更好地对各个贷款进行评级,统计不良贷款的概率。所以商业银行对网络贷款申请和审批具有浓厚的兴趣。

三、基于Web的银行贷款审批的设计

系统根据功能对象总的分为三大模块、客户模块、职员模块、管理员模块。其中客户模块包括贷款模块,客户信息模块;职员模块包括贷款模块,职员信息模块,管理客户模块;管理员模块包括管理部门、职位模块,管理职员、用户模块,管理审批流程、贷款模块。

首先系统面对的用户群主要是银行客户群及银行职员,他们将会同时使用系统,同时访问甚至是修改数据库,由于客户群庞大,所以所需要的数据库的项也因此很庞大,所以数据库的项目要能存储足够多的数据。

其次数据库安全性尤为重要,所以利用权限的方法来规定用户只能获得权限内的数据,例如客户从客户登陆端登陆后,只能获得与自己相关的贷款信息、个人资料信息,不能查看他人的贷款信息及个人资料信息;职员从职员登陆端登陆后只能获得自己权限内的功能,贷款审批只能获得自己需要审批的贷款项目,贷款签约、贷款贷后管理、管理客户都必须需要拥有权限才能够操作和管理。

四、银行贷款审批流程管理的改进

在项目开发出来后,在审批流程这个功能中,采用了一个审批详情表来储存整个审批过程的详情的方法,而不是将每个审批过程分开,创建多个审批表的方法。由于审批详情仅在几个地方存在差异,所以利用一个审批详情表,将大部分相同的数据项作为审批的共同点,再将不同的数据项同时创建在这个数据表中,,这样大大减轻了因系统调用多个数据表带来的繁琐,这也是这个系统与其他审批系统相比中的优点之一。

由于系统仅仅面向贷款审批,对于这个系统,拓展空间还很大,可以拓展其他业务功能。比如可以将银行存款、取款、汇款等银行基本功能加入其中。

五、结论

当今商业银行慢慢电子网络化,很多的银行业务的操作都在网络下进行,所以开发网络型的银行业务系统存在着其自身的价值,也是为银行业务电子网络化做出其微薄的贡献。

对于这个基于Web的系统开发到网络应用中也是比较有前景的。因为银行业务对于系统的安全性要求很高,所以对将来加强这个系统的安全性也十分的重要。

参考文献:

[1]张 捷:中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与银行组织结构[J].经济研究,2011(6):34-36.

[2]李志: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12(6):45-49.

[3]陈天河:轻量级Web应用开发宝典[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20-103.

[4]张 格:中小企业融资与中小银行的发展[J].金融论坛,2009(9):56-58.

[5]Allen N.Berger,Gregory F.Udell. The economics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the role of private equity and debt markets in financial growth cycle.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8(22):39-41

[6]夏灿华: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与业务操作实务[M].王灿,夏启淮.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221-257.

作者:季文韬

第二篇:规范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及管理

摘 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管理既是水利工程管理与水行政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水法规中提及的水利部门的义务与职责。本文笔者通过对目前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及管理的现状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及改进建议。

关键词:河道范围;建设项目;监管;审批

河道(包括湖泊、水库、人工水道、行洪区和蓄滞洪区等)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管理,是水法规中提及的水利部门的义务与责任,同时是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以及水行政管理工作的一项核心内容。近些年来,我省各个地市均严守水法规的相关规定,加大力度进行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使水利工程的安全、质量得到了维护,为区域内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一股强有力的推力。然而由于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各地关于河道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需求愈来愈多,部分地区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时常发生违法违规问题,屡禁不止,更有甚者使水利设施与工程受损,导致河势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对防洪安全产生了巨大威胁。这些因素的出现,使社会各届对河湖的安全管理以及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及管理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管理是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关键一环,同时也是提高社会涉水开发行为的规范性、强化力度实施水利工程管理、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的一种重要方式。进入21世纪后,我省依据水利部的要求与相关水法规,全面进行涉河建设项目管理,采取了如下措施:

1事前控制,主动服务

在进行事前控制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文明礼貌、以理服人、优良服务、依法行政的原则,力求在第一时间内向有关单位告知水法规的相关规定,为项目业主做好前期工作提供引导,依据具体流程进行相关手续的办理。同时,对于河道开发利用和河势的稳定性、防洪保安、水环境保护等之间的关系,应进行妥善的处理,严格要求涉水建设项目达到防洪设计的有关标准,将防洪安全保障措施贯彻落实到实处,且不会对现有水利工程的运行产生任何影响。再者,积极了解设计方案,获悉有关要求,转变事后查处变成事前预防,将涉河项目违法案件扼杀于摇篮内。如此,不仅可以有效确保建设项目与水利工程的防洪安全,强化水利工程的保护与管理,还能有效推动建设项目以及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

2加强审查,严格审批

从加强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质量审查开始,严格把好行政审批的关口。一方面,要高度重视防洪评价报告专家审查前的预审工作的开展,提升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单位的质量意识,针对缺少较有深度的防洪评价报告与不符合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的,通通退回,责令进行补充修改,并给出应补充修改的内容,待修改补充达到相关要求之后再安排专家进行联合审查。另一方面,强化了专家组的公正审查。审查时,认真听取管理单位及各级地方水利部门意见共同审批,不同意、不支持的项目,坚决不转报或审批。在进行审查的过程中,针对安全、堤防的完整度高、防洪影响显著的项目,应严守有关规定出台防洪影响补偿策略,并将其贯彻落实到位。大多数地区也在致力于地方初步方案的审查,并基于对现场实情的考量,对拟建项目的建设方案,做好防洪工作。在技术方面为建设项目施工提供引导与服务,从而有效保证项目建设的合理性、科学性。

3积极做好建设项目的后续监管工作

针对许可项目,一方面要进行检查与监督管理,为地方履行监管职能提供指导,一旦发现建设项目出现违法违章问题,应及时予以处理。另一方面,要进行具体方案与涉水工程施工图的专项审查,加入施工放样队伍中,明确项目的界限与具体位置,积极开展专项涉水工程的严守工作,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建设项目整体工程的竣工验收队伍中。建设项目经批准后,建设单位在河道内施工前,必须到建设项目所在县(区)河道专管机构办理施工许可手续,签订清障协议;当然,部分涉河项目在动工之前就应签署施工协议与涉水项目管理协议,经过项目竣工验收之后,必须和建设方共同签署水工程维修养护协议与防汛工作协议。此外,要加大力度为占用单位开展防汛工作提供指导,按时督促、检查,签署防汛责任状,将防汛物资储备等有效措施贯彻落实到位,主动、积极的向建设单位提供相关技术咨询服务,为占用段防洪工程的防汛安全作保障。

二、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及管理的建议与措施

1 专家组要加大力度展开公正审查

为确保防洪评价报告评审工作所起的效果达到预期,应依据专业与地域,针对评审专家实施分类管理,结合建设项目的地理位置与工程的实际特征随机性的抽出具备相应特长的专家,然后组织其开展有关防洪评价报告的评审工作,以有效确保防洪报告的评审质量符合有关要求。

2 做好防洪评价报告专家审查前的预审工作

针对复杂程度较高的工程,应预先对现场进行勘察,提高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单位的法制意识与质量意识。针对不符合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要求以及防洪评价报告,应拒绝评审,待修改补充达到相关要求之后在安排专家进行审查。

3及时给予办理

行政许可件受理后,要及时办理,在五个工作日内将是否需补充内容、能否正式受理等及时反馈,真正做到一次性告知,保证按期完成行政许可。

4提高市县征求意见的质量

现在部分地区反馈来的意见过于简單,有时对拟建工程的布置及与水利工程关系等情况都不是很清楚,因此对征求意见要提出相应的指导内容。在建设项目的管理上可采取以下措施:

其一,制定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系统。强化力度管理河道水域、岸线以及滩地,全方位的了解所有河道的建设项目的占用状况,并详细的记录下所有建设项目的有关进展,制订成册,建档立案。由于该项工作涉及的内容多,比较复杂,因此可考虑先在流域性河道上进行,然后慢慢扩大范围。同时,要以遥感影像为依据动态式管理建设项目,按时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建设状况上报,定期检查是否存在违法违章建筑,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查处,将涉河项目违法案件扼杀于摇篮内。

其二,积极的向社会宣传与河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建设单位、相关领导以及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制意识。

其三,强化力度实施建设项目审批后的监管,规范统一建设项目的技术要求、监管程序、具体内容以及缓解,对基层管理单位开展管理工作提供指导、支持,积极检查其工作进展与成效,努力提升管理的规范性。一系列实践结果显示,河道管理单位若能参与到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中,违法违章问题的发生几率几乎为零,管理的规范程度较高,既能有助于涉水服务工作的开展,又能提高河道堤防管理的质量,实现双赢。

其四,不定期的组织涉河建设项目的专项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并抄送当地政府部门,形成全社会参与、关注和监督的氛围。

其五,继续组织对违法建设项目进行专项整治。在实施五水共治以来,对沿江违建涉河项目开展集中整治活动,集中整治专项行动面广、力度大、持续时间长、整治效果好。通过整治,水行政等有关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的依法行政、强化管理,保护水源的意识明显增强,沿江企业和个体业主遵纪守法、服从管理的意识明显增强。查处一些典型案例,使得违法成本加大,促使建设单位规范管理,严格按程序开展建设项目的审批。

参考文献:

[1]赵丽娟.涉河建设项目管理问题与对策[J].河北水利.2011(09)

[2]付仰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治淮. 2007(12)

[3]牟汉书.浅谈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审批[J].江苏水利. 2009(01)

作者:褚天婴

第三篇:《资产评估机构审批管理办法》纵横谈

2005年5月11日,财政部部长金人庆签发了财政部第22号令《资产评估机构审批管理办法》,该办法将于6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这个办法是资产评估行业产生15年来第一个规范资产评估机构资质审批管理的部门规章。资深评估师、学术专家以及行业协会的有关人士都十分关注,认为《资产评估机构审批管理办法》在理论研究和总结我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充分汲取了十几年来资产评估机构管理中存在的经验教训,紧紧扣住了行政许可的要求,是一部既具现实性,又有前瞻性的规章制度。参与讨论的人士从不同角度对此办法进行了分析,一致认为该办法对于强化资产评估机构管理,提高资产评估机构执业水平,促进资产评估行业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我们摘录了部分讨论参与者的观点,汇编于此,以飨读者。

对财政部第22号令的总体评价

刘玉平:

《资产评估机构审批管理办法》在理论研究和总结我国实践经验基础上,从政策上对资产评估机构管理形成的系统规范,对于强化资产评估机构管理,提高资产评估机构执业水平,促进资产评估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黄惠芳:

《资产评估机构审批管理办法》的颁布施行,从建章立制的角度,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对资产评估机构的监管,把好行业准入门槛,促使评估机构的健康发展,给予了政策上、制度上的保证。我们认为,财政部企业司、中评协,站在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的高度,从完善法律法规入手,把握住了我国评估行业发展的全局。

张美灵:

办法对资产评估机构的设立、资产评估机构分支机构的设立、资产评估机构及分支机构的变更和终止等做了科学的规定。我公司全体员工已认真学习和领会了管理办法中的各项规定,深刻领会到管理办法对加强资产评估机构的管理,提高资产评估工作质量,保证资产评估机构独立、客观、公正执业起到了规范性的作用。这标志着我国资产评估行业正在向更为科学化、市场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法制的不健全性一直在困扰着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相信管理办法等资产评估相关法规的出台将为评估行业的发展确定一条科学的道路,促进评估行业在整个市场经济体制健全中体现出自身的价值。

封明:

办法对资产评估机构提出了更为科学合理的制度要求,反映了新时期资产评估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和自律组织监管理念的转变,是“科学发展观”在资产评估行业的充分体现。

行政管理与行业自律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纪益成:

新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财政部是全国资产评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定资产评估机构管理制度,负责管理、监督全国资产评估机构。同时明确规定:资产评估协会负责对资产评估行业进行自律性管理,协助资产评估行政主管部门对资产评估机构进行管理与监督检查。这也表明,资产评估协会不仅是负责资产评估行业的自律管理,而且也要协助资产评估行政部门对资产评估机构的管理。新管理办法的这些规定不仅使有关管理部门对资产评估管理职责明确、分工也较合理,而且能够较大程度上调动资产评估行政管理部门和行业自律管理单位参与我国资产评估机构的监督管理的积极性。改变以往只强调行政管理作用,忽视行业自律管理作用和管理权限过于集中的做法。资产评估管理实践说明,对资产评估机构的监督管理不仅需要行政管理、也需要行业自律管理;在行政管理中,不但需要财政部的全国性的宏观管理,也需要省级地方财政部门对资产评估机构具体的行政管理,还需要资产评估协会协助资产评估行政主管部门对资产评估机构进行管理与监督检查。境内外的资产评估管理实践也已证明,包括法律、行政在内的他律性管理与行业协会的自律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是对评估机构最有效、最科学的管理模式。

张美灵:

管理办法第三条中提到“财政部为全国资产评估主管部门,依法负责审批管理、监督全国资产评估机构,统一制定资产评估机构管理制度。……资产评估协会负责对资产评估行业进行自律性管理,协助资产评估主管部门对资产评估机构进行管理与监督检查。”这从根本上明确了行政管理部门、评估协会和评估机构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行政与自律职能的分开,客观上促进了整个评估行业向市场化和自律性方向发展,而协会自律性的管理又从根本上规范了整个评估行业,使评估机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相信在财政部的监督管理和评估协会的自律性管理之下,整个行业一定会进入一种良性发展的阶段。

陈思:

根据国务院国发[2004]16号文件的规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行使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管理的职能,办法要求资产评估机构及分支在变更和终止时,都需要及时向资产评估协会报告,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使得师所监督密不可分,有机结合,堵塞了管理漏洞,有利于促进行业规范管理。

评估机构的专业化发展

刘公勤:

当前,社会中介执业的独立性愈来愈受到关注,一家中介机构既做审计、验资,又做评估,直接影响相关业务的独立性。同时提供审计和评估的“一揽子服务”还会导致收费混同,诱发压价恶性竞争。有的注册资产评估师由于拥有其他执业资格而身兼数职,不利于增强资产评估的专业性,不利于资产评估执业质量的提高。此次取消资产评估兼营,是顺应潮流和大势所趋之举。

刘玉平:

办法规定,“资产评估机构是指依法设立,取得资产评估资格,从事资产评估业务活动的社会中介机构”。“依法设立的资产评估机构名称应当包含‘资产评估’字样”。按照规定,在我国存在了十六年的资产评估兼营将被禁止,资产评估机构将实现专营化。资产评估与审计是不相同的两项工作。资产评估可以利用审计的资料,但资产评估并不由审计决定,更不能因为审计工作而使评估结果偏离科学化。应该说,现实中由于对资产评估与审计的模糊认识,直接引致了资产评估的风险。资产评估工作如不正本清源,强化其自身特征和作用,就将被其他业务类型同化,失去其应有的作用。专营化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评估质量。从业务上来说,长时期以来,尽管并未完全采纳资产评估机构专营的模式,但我国有关的“上市公司的审计和资产评估工作不能由一家事务所担任”的规定始终未改,说明管理当局专业化经营的理念并未改变。众所周知的安达信公司出事后,一直被国际上推崇的会计师事务所多元化经营审计、管理咨询等的模式正在被修正和禁止,美国的《2002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更是禁止执行公众公司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评估、管理咨询等业务,这也体现出国际上中介行业发展的专业化趋势。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资产评估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截止2004年末,我国已拥有经过考试通过的注册资产评估师29000余人,已经形成了资产评估的专业队伍。资产评估法律、法规、准则体系日渐形成和完善,为资产评估机构专营提供了现实基础和保证。

吴建敏:

资产评估机构向专营化方向发展,是资产评估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几年来,我国的相关法规和企业改制的实践为资产评估行业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如资产评估结果到底应发挥什么作用?资产评估服务是一项鉴证业务还是一项咨询业务?针对不同的价值类型,应如何选用恰当的资产评估方法以满足评估目的的要求?资产评估行业和注册会计师行业所提供的专业服务究竟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的出现,需要对资产评估行业进行重新定位,需要评估师重新评价自身的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过去依赖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资产评估行业,已难以适应市场不断出现的评估需求,资产评估行业的专业地位和资产评估师的独特的专业服务特征已逐步为市场所认同,在这样的前提下,资产评估作为独特的社会中介服务行业必然要求提供资产评估服务的资产评估机构实现专营化。

强调资产评估机构的专营化,有利于促进资产评估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目前我国提供评估服务的机构有多种,相应的专业资格也有多种,各自在不同的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资产评估机构专营化,在有可能推进评估行业的联系与沟通,进而推动整个评估行业的全面整合和统一,实现在同一评估行业下设置不同专业的目标。

资产评估服务与注册会计师提供的审计服务具有部分共同的业务平台,如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企业价值评估等领域,需要大量运用注册会计师所使用的一些分析方法,但这些方法绝不是注册会计师行业所独有的,而是各种不同行业所共有的。资产评估机构从会计师事务所中分离后,更有利于两个不同行业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两个行业从不同的视角去审视问题,更有利于为相关利益各方提供不同视角的报告,为投资决策和经营决策服务。

封明:

在资产评估行业的起步阶段,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对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资产评估理论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资产评估和会计审计的专业性越来越强,之间的差别也越来越大,两个行业的基本理念、专业准则都非常不同,即便是流动资产评估也与会计审计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仍保持会计师事务所兼营资产评估业务的资格,是很不适宜的,也产生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同一家机构既做审计,又做评估,影响审计和资产评估的独立性,弱化了中介机构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监督的作用;二是资产评估业务收入在兼营机构收入中所占比例很小,不受重视,提供资产评估服务有时成为承揽审计业务的筹码,“买一送一”(做审计、送评估),不仅导致资产评估低价竞争,而且严重影响了资产评估行业的社会地位和健康发展;三是常年从事会计审计工作的会计师从事资产评估业务时,由于习惯,会不自觉地将会计审计工作中的准则、做法不恰当地带到评估工作中,影响资产评估的质量。

《资产评估机构审批管理办法》规定新设资产评估机构由注册资产评估师出资或合伙设立,机构名称须冠有“资产评估”字样,将严格禁止其他机构兼营资产评估业务,从组织上消除了上述干扰因素,必将有利于资产评估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从先进国家对中介组织的监管经验来看,这一措施也符合中介行业发展的国际趋势。

杨志明:

新的评估机构管理办法出台后,兼营评估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比较关注新办法的出台是否会对业务收入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从总体上看,应该说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正常经营不会造成影响。以北京地区为例:根据2003年的统计资料,收入前100位的会计师事务所,评估业务仅占其总收入比例2.64%;根据2004年的统计资料,247家会计师事务所中,评估业务仅占其总收入比例的3.6%,评估业务收入超过其总收入20%的仅14家。不兼营评估业务后,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集中精力做好审计业务,有助于审计水平的提高。

评估机构实行专营化以后,评估机构与会计师事务所有很大的合作空间,许多经济活动既需要评估,也需要审计,不少评估报告需要审计结果为依据,一些审计报告需要评估结果为基础,评估和审计分别由不同的专业机构来做,可以减少矛盾,规范执业,实现双赢。

刘伍堂:

在兼营机构,特别是会计师事务所中,部分注册资产评估师同时是注册会计师,这些工作人员一般同时从事会计、审计及评估工作。由于评估业务在机构中所占比例较小,工作人员对评估工作的重视程度也相应较低,其中绝大多数工作人员以会计业务为主,对评估业务的理论及实务很少关注,基本沿用会计的相关知识。然而,评估是一门有别于会计的学科,它是一门集会计、经济、管理及工程技术的综合学科。在评估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委估对象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同时需要了解项目的市场状况、前景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企业的管理模式、生产流程及选用的机器设备及技术等信息。即使具有丰富会计知识的工作人员,也难以真正胜任一项工程技术领域的评估工作。

新办法的颁布及实施,使从业人员专职化,将极大提高其从属感及归属感,从而使其更乐于,也更可能致力于评估理论及实务的研究,进而逐步形成大量高素质的专业评估人员队伍。

姜楠:

由于资产评估的专业性质决定了兼营或兼做资产评估有着难以克服的弊端,很难满足资产评估的专业性要求。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专营评估或资产评估专营化是做好资产评估工作的基本组织基础。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专营资产评估或资产评估专营化只是做好资产评估工作的基础,而并不是说只要实现了资产评估专营化就能自然而然地实现资产评估的专业化和市场化。不能否认,当前少数专营评估机构和专职评估人员也存在着基础理论薄弱,专业技术水平不高等兼营评估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存在的问题,它们也需要通过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和专业业务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资产评估专业水准。但是,从专营资产评估机构的性质和业务范围方面讲,专营资产评估机构要想生存和发展的惟一的出路只能是努力做好资产评估本职工作。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尽管专营资产评估机构目前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然而这些问题可以被看作是专营评估机构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只要我们给专营资产评估机构创造出公平的竞争环境,合理可行的执业标准和良好的管理体制,专营评估机构具备向专业化发展的内在基础条件和动力。专营化的本质是专业化,我们提倡专营化资产评估或资产评估专营化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资产评估的专业化。专业化资产评估是由资产评估专业性特点决定的,是由客户需要资产评估提供专业服务和专家意见的要求决定的。纵观世界各国资产评估的发展历程,都能证明专营化和专业化是资产评估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和基本特征,新的《资产评估机构审批管理办法》的出台正是从制度上和体制上,为资产评估的专营化和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提高资产评估机构设立条件

封明:

评估质量是评估行业生存的前提,只有保证评估工作和评估报告满足市场对质量的基本要求,评估行业才可能被市场所接受,才可能生存。同时,只有不断研究市场出现的新问题,为资产业务的当事方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资产评估服务,满足市场不断提升的要求,资产评估行业才能不断地健康发展。

资产评估是智力型行业。资产评估业务的实务操作主要依靠注册资产评估师所掌握的资产评估理论知识和他们所具有的能力、经验来完成;资产评估业务的承接、组织和报告出具又必须以评估机构为单位进行。因此,要提高资产评估质量,评估机构就必须有充足的、高水平的从业人员做保证。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组织上对评估机构的从业人员数量提出制度要求。

过去的规定,由于人员数量门槛明显偏低,从而造成大量“小机构”的出现。这些机构,由于注册资产评估师人数很少,专业配备不健全,无法相互补充、形成完善的评估团队,使得评估报告出现很多质量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在这些机构中,没有专门的质量审核部门或审核人员,有些机构连必须的三级复核都无法进行。资产评估行业检查结果表明,凡是设有专门部门或专门人员负责资产评估报告质量审核的评估机构,其评估报告的质量普遍较高,实务操作也比较规范;凡是没有专门质量审核人员的机构,其报告的质量就参差不齐。而对于一个只有3个注册资产评估师的机构来说,安排一个具有注册资产评估师资格的、实践经验丰富的、能力强的业务骨干专门从事资产评估报告质量审核工作基本是不现实的。

《资产评估机构审批管理办法》对此进行了修改和完善。该办法将合伙制评估机构的注册资产评估师数量从3名提高到5名,从组织上保证了最小的评估机构也可以组建一个专业配备比较齐全的评估团队,保证了评估报告三级复核制度可以真实地执行,也使得小机构安排业务骨干专职或将主要精力从事评估报告的质量审核工作成为可能。

建设、发展中国评估行业的“国家队”

王子林:

顺应经济转型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中国的评估机构承做了诸如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一大批境内外上市等超大型资产评估项目,完成了大量 “国企改制”资产评估项目,无论从资产规模、分布、资产特点还是操作的复杂性上讲,都是境外机构无可比拟的。中国企业不断走向国际化,也产生了提供国际化的并且得到驻在地、上市地法律和市场认可的评估服务需要;上市地要求的固定资产价值重估,进一步拓宽了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资产评估服务领域。超大型企业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资产,区域市场信息的差异和当地技术经济政策的特殊性等等,对评估机构网络化和规模化提出了要求。因此,行业市场规模和资产及其资产信息的分布要求构筑中国资产评估的“国家队”。

我们的机构和专业人员的总数相对于这个行业市场规模并不算少,但机构规模很小;匮乏的理论基础,过度注重机构收益的经营理念,松懈的职业道德防线等,导致的低劣的执业质量不断动摇资产评估的公信力;为开发业务通过“凑人数”“凑收入”而建立分所,疏予对分所质量控制和执业标准统一,陷于人事财务管理等分支机构管理方面的泥淖。这些是规模化发展中各方共同担心的问题。

《资产评估机构审批管理办法》发布实施,是资产评估行业的一件大事,“办法”对资产评估机构设立分所的条件和分所自身须具备的条件、分所设立的程序、总所与分所的经营行为等做出的系统规定,不但提高了设立分所的条件,而且强化了总所对分所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质量控制和执业标准的管理,这对规范分所的经营与执业,发展中国资产评估的“国家队”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也是建设中国资产评估的“国家队”的制度保障。“办法”也充分表明监管层已经认识到规范分所的建立与运营是评估行业规模化发展的基础。提高设立分所的条件势必使规模小、执业质量低劣、为“凑人数”“凑收入”而建立分所的机构出局,使真正具备实力的机构,成为中国资产评估的“国家队”的主体。

进一步完善资产评估分支机构的管理

纪益成:

在资产评估机构管理中,对分支机构的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多年的资产评估机构管理实践证明,我国的资产评估分支机构管理一直是个薄弱环节。出现了有些资产评估机构为获取更多业务,不考虑是否具备设立分支机构的条件,四处滥设分支机构招揽业务,甚至出现了在没有技术条件和质量监督保证下,使用承包方式,允许他人经营分支机构。虽然过去对资产评估分支机构管理也有一些规定,但大多只是涉及对分支机构设立规定上。新管理办法不仅提高设立分支机构的条件、强化总所对分支机构的管理、引导分支机构与总所统一执业质量和执业标准外,还从分支机构的变更和撤销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对资产评估分支机构的管理。

孙月焕:

在评估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一些评估机构在开拓外地评估业务时会由于自身业务的繁忙和对各地情况的不了解而感到力不从心,这时发展外地分支机构,使评估机构“本地化”就成了一个很好的选择。目前全国有评估分支机构近150家,但在分支机构成立与经营的过程中,诸多问题暴露出来:评估机构自身管理不健全的情况下盲目扩张,使分支机构的管理更加混乱;各分支机构存在“凑人数”的现象,跨所执业的情况屡见不鲜;总机构对其所辖的分支机构在业务质量方面管理不严,标准不统一等。

为规范资产评估机构的分支机构,《管理办法》提出了分支机构自身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规定分支机构必须具备“(1)负责人为注册资产评估师,并为评估机构的合伙人或股东;(2)有6名以上注册资产评估师;(3)有固定的办公场所”等条件才能作为分支机构执业,这些条件的明确,有利于评估行业规范、健康地发展。

《管理办法》强化了总机构对分支机构的管理责任,明确规定了各分支机构的业务、财务、人事等由评估机构统一管理,并且规定分支机构不可以单独出具评估报告,此项规定解决了资产评估机构的管理难题,降低了资产评估机构的执业风险,有利于资产评估机构的集团化、品牌化发展,也便于监管部门对评估机构的管理与协调。

突出资产评估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建设

张美灵:

管理办法第十六条中提到:“资产评估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内部管理制度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制度:(一)人事管理制度;(二)财务管理制度;(三)执业质量控制制度;(四)业务档案管理制度。”这是新的管理办法较之以前的一个突破,这也是整个行业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完善,社会对评估机构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好的评估机构只有建立了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才能保证评估的质量,才能从根本上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管理办法对评估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做了严格的规定,有利于机构自身内部管理不断的健全和完善。

有利于当前评估机构自身发展和整合

张美灵:

管理办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本办法施行前批准设立的资产评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不完全具备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应当在2008年6月30日前达到本办法规定的条件。除前款规定以外,本办法施行前批准设立的资产评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发生变更事项,其变更后的情况应当符合本办法的规定。”

这从根本上激励着当前的评估机构不仅要朝着做大做强的方向发展,更要完善自身内部的管理制度,提高自身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有效的控制自身风险。同时,这也有利于整个评估行业进行新一轮的良性整合,有效地整合资源,从而提高行业的综合竞争力。这也是评估行业发展的趋势所在。

取消法人出资,引入非评估师股东

季 岷:

为确保专营评估机构的独立性,《办法》取消了关于法人出资的规定。同时,在第十四条中规定“资产评估机构根据内部管理需要,在满足本办法第十一条至十三条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增加一名非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自然人担任行政管理合伙人或者股东,该合伙人或股东必须在资产评估机构专职从事资产评估工作。”该规定体现了评估机构除了是一个专业机构外,它也应当是一个经营机构的理念,倡导机构积极引进那些懂管理的非专业人士加入,以提高评估机构的经营能力。

设立首席合伙人

纪益成:

办法借鉴境内外合伙制机构管理经验,明确在合伙制机构中设立首席合伙人。在合伙制资产评估机构(以下简称合伙制机构)中设立首席合伙人的规定,确定了首席合伙人在合伙制机构中的法律地位,有利于合伙制机构的管理,避免合伙制机构中因每个合伙人天然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而导致经常出现的“多头管理”和对重大决策时意见分散的局面,从而增强合伙制机构的凝集力和向心力。

取消评估机构分级制度,促进评估机构向市场化方向发展

胡小庆:

取消评估机构执业资格等级、强调评估机构恪守执业规则和职业道德是财政部新近发布的《资产评估机构审批办法》的一个亮点。为什么说是亮点,第一,评估行业是欢迎的;第二,更加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符合国际惯例。

评估机构的大小、或者说评估执业资格等级,应该是通过市场竞争形成,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政府部门行政规定执业资格等级ABC、甲乙丙、一二三,是很不合适的。第一、放大和增加了行政许可限制。一项行政许可,变成了多项行政许可。资格等级越高,审批层次也越高,层层上报,结果是增加了管理相对人负担,为政府部门个别人的不廉行为设置了制度空子。第二、等级条件设置缺乏科学依据。等级条件中反映不出评估机构和评估师的专业能力、执业质量、职业道德差别,因此,客观上没有给人更多的自由创造空间。第三、资格等级和专业能力不一定成正比。社会需要的是评估机构、注册评估师的专业知识、专业判断和专业能力,而不是资格等级,政府部门设置的资格等级,对评估机构而言,其政策导向是追求资格等级,而不是追求专业胜任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

如同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一样,财政部在评估行业率先取消评估机构等级,它的积极意义在于:有利于规范政府部门的行政审批行为,有利于评估机构和注册评估师注重专业胜任能力、注重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行业的执业人员平等参与市场竞争,有利于评估行业走向大统,推进评估行业健康发展。

张美灵:

分级制度是评估行业发展的一个过渡性阶段,随着评估行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分级制度被新的制度替代。该管理办法已取消了评估机构分级制度,促进了评估行业向市场化方向发展。这不仅能提高规模较小机构的积极性,更给规模较大的评估机构一个警示,促进大所朝着更为健全的方向发展。总之,取消评估机构执业资格等级为国内评估机构不断增强自我,适应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起到了促进作用,从而也有利于提高国内评估机构对国外评估机构的竞争力。

明确资产评估机构加入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实行团体会员管理的重要性

纪益成:

新管理办法既明确了资产评估协会在资产评估机构管理中的职责和作用,又明确规定资产评估机构应当加入中国资产评估协会,成为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团体会员。这不仅确定了资产评估协会在资产评估机构管理中的法律地位,也是依据行业协会的行业自律管理中的会员管理制度的特点,使中国资产评估协会能有效地对资产评估机构实行会员制的管理,也便于资产评估机构接受行业协会的服务。境内外的行业自律管理实践不仅已证明了行业协会自律管理在行业管理中的重要性,而且也证实了行业协会的自律管理与行政管理的互相配合,相辅相成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行业的有效管理。同时,会员制的管理制度也表明,行业协会是全体会员的“家”,资产评估协会在对自己的会员进行行业自律性管理的同时,也是在发挥为会员提供服务的过程。所以,如果资产评估机构不是资产评估协会的会员,协会就不能对其进行自律管理,其也就不能享有行业协会对其的服务。目前,在境外的评估行业的行业自律管理中,无一不是采用会员制的管理制度,未加入评估协会的评估专业人士,就不能成为行业协会的会员,而不是评估行业协会的会员,就无法开展评估执业活动,这充分表明评估专业人士加入评估协会,成为评估协会会员的重要性。

少数民族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过渡期

陈思:

该办法在第二十四条和第二十条中分别规定了对少数民族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政策倾斜,以及设立一个三年的过渡期,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一方面体现了行政监管“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又体现了行政监管的务实性。这都是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

纪益成:

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远落后于沿海东部地区,而且差异很大。受人口、经济、教育等客观条件的限制,“马太效应”非常明显,导致少数民族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注册资产评估师的数量也较少,吸引外地注册资产评估师的条件也不具备。同时,少数民族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多是地处偏远,外地的资产评估机构到那里执业不仅成本高,而且还会受到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时间条件的限制。为帮助这些地区经济发展,使国家一贯对这些地区采取扶持的政策得以全面贯彻,新管理办法也根据“区别对待、因地制宜”的原则,降低这些地区设立资产评估机构的条件,改变以往设立资产评估机构时不区分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做法,从而更体现出科学性和合理性。

作者:逸 文

上一篇:审计职能论文范文下一篇:市场规划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