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民族文化研究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茂兰植被类型对土壤酶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

摘要:贵州茂兰国家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区域,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其所含的喀斯特原始森林具有原生性强、分布集中等特点,在喀斯特森林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且茂兰地区少数民族人口众多,民族文化丰富深厚,是开展民族生态学研究的理想区域。本文以贵州茂兰喀斯特原生林、次生林、灌木林和草本等4种不同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从土壤酶活性、细菌、真菌、小生境和土层等方面,阐明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规律,旨在更好地了解喀斯特森林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群落和植被类型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对该地区民族村落的相关调查,了解当地民族传统生态智慧与茂兰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在科学管理、政策法规以及地方居民的共同参与下,茂兰喀斯特森林和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与管理。各民族的传统生态智慧使他们逐渐适应地区的生活环境,并与自然之间融为一体,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养成保护自然环境的习惯,从源头上实现对茂兰喀斯特环境的保护。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对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的科学开发和保护管理减少人类活动对喀斯特森林的干预,居民生态搬迁、宣传引导、限制建设用地面积等举措有效地维持和保护茂兰喀斯特生态环境的原生性。同时,茂兰自然保护区建立至今,区域内植被覆盖率一直在增加,森林和灌木林面积均明显增加。(2)在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中,在各植被类型中5种土壤酶活性均表现为,亮氨酸氨基肽酶(LAP)>β-1,4-葡糖苷酶(BG)>β-1,4-乙酰-葡糖胺糖苷酶(NAG)>β-1,4-木糖苷酶(BX)>纤维素二糖水解酶(CBH),在不同植被类型中表现为灌木林阶段>次生林阶段>原生林阶段>草本阶段;LAP、BG、BX和CBH在各植被类型不同生境中均以石缝中的活性最高,而NAG在不同植被类型的不同小生境中最高活性不同;在土壤剖面上,土壤酶活性会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茂兰喀斯特地区内土壤酶活性受多种因素复合作用,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理化因子、小生境和土壤深度均有影响。(3)在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研究中,细菌和真菌的优势菌门和优势菌属在不同植被类型、小生境和土层中均没有明显差异,细菌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和硝化螺旋菌门,优势菌属为酸杆菌门未定属、硝化螺旋菌属和H16;真菌优势菌门是子囊菌门、被孢霉门、担子菌门和未分类真菌,优势菌属为被孢霉属、子囊菌门未分类属和未分类真菌。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和种群受不同植被类型的影响,在四种植被类型中均有相似和差异。细菌门和菌属独有种在草本阶段最多,真菌门独有种仅在灌木林阶段有一种,菌属独有种在次生林阶段最多。细菌差异物种数量表现为草本阶段>次生林阶段>原生林阶段>灌木林阶段,而真菌差异物种数量表现为次生林阶段>原生林阶段>灌木林阶段>草本阶段。受土壤地上植被类型和其他环境因素影响,土壤真菌和细菌在四种类型的小生境和土层中丰度表现不同。(4)细菌和真菌在四种植被类型土壤中的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不同,灌木林阶段细菌的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高于次生林阶段和草本阶段,真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在次生林阶段最高。细菌和真菌在原生林和草本阶段石缝中生物群落丰富度最大,细菌在次生林阶段石缝和灌木林阶段石沟中最大,真菌在次生林和灌木林阶段土面中最大。细菌群落丰富度在土壤表层高于土壤下层,真菌在原生林和次生林阶段表现为土壤表层>下层,在灌木林和草本阶段表现为土壤表层<土壤下层。(5)土壤pH、全磷、全氮、有机质、有效磷对原生林阶段、灌木林阶段和草本阶段土壤细菌属有显著的影响,铵态氮和硝态氮和C/N的影响较低,在次生林阶段中,土壤pH的影响最低,C/N影响最高;在四种植被类型中,氮磷元素和有机质对各类型真菌群落的影响较大,而土壤p H和C/N的影响则较低。LAP、CBH、BX和BG对原生林阶段、次生林阶段和草本阶段细菌群落具有显著影响,NAG、LAP、BX和BG对灌木林阶段细菌群落的影响显著高于CBH。五种土壤酶对四种植被类型中真菌群落的影响无明显规律,其中BX对真菌群落的影响最小。综上所述,土壤酶、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理化因子三者之间关系密切,茂兰喀斯特地区土壤中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受多方因素共同影响。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在不同植被类型中受影响程度小于小生境和土壤深度;土壤真菌比细菌敏感,更容易受地上植被类型、降雨、土壤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总之,本研究可以为茂兰维持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茂兰;喀斯特森林;植被类型;土壤酶;微生物;群落结构

学科专业:民族生态学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土壤酶和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概况

1.4 喀斯特森林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概况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茂兰喀斯特环境与民族传统生态智慧分析

2.1 调查内容及方法

2.1.1 调查内容

2.1.2 调查方法

2.2 研究区域概况

2.2.1 地理位置及地貌特点

2.2.2 水文及气候、土壤条件和动植物资源

2.2.3 人文景观

2.3 茂兰喀斯特地区环境保护的民族传统生态智慧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茂兰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样品采集

3.1.2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法

3.1.3 土壤酶活性测定方法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2.2 不同类型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2.3 不同类型土壤酶活性与理化因子的相关性

3.3 讨论

3.3.1 不同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

3.3.2 不同类型土壤酶活性的变化

3.3.3 不同类型土壤酶活性与理化因子的关系

3.4 小结

第四章 茂兰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样品采集

4.1.2 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4.1.3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测序结果

4.2.2 不同类型土壤细菌组成和群落结构分析

4.2.3 不同类型土壤细菌物种差异分析

4.2.4 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4.2.5 不同类型土壤细菌与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

4.2.6 不同类型土壤细菌与土壤酶之间的关系

4.3 讨论

4.3.1 不同类型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4.3.2 不同类型对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4.3.3 土壤理化因子对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4.3.4 不同类型下土壤酶与土壤细菌的相关性

4.4 小结

第五章 茂兰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样品采集

5.1.2 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分析

5.1.3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测序结果

5.2.2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真菌组成和群落结构分析

5.2.3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真菌物种差异分析

5.2.4 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5.2.5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真菌与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

5.2.6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真菌与土壤酶之间的关系

5.3 讨论

5.3.1 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5.3.2 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5.3.3 土壤理化因子对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5.3.4 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酶与土壤真菌的相关性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科研成果

上一篇:土地储备的主体探究论文提纲下一篇:公务员激励机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