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remi细培小班幼儿良好的洗手习惯

2022-09-11

首先, 由于本市外来务工人员逐渐增多等各种原因, 幼儿园各班级“幼儿人数多, 活动空间不足, 教师一带多”的现象在本市幼儿园较为普遍, 尤其是洗手间空间不大, 水龙头的个数不够多, 幼儿常在拥挤的洗手间里你推我, 我推你, 不断地讲话, 使原本拥挤的空间更为嘈杂, 而洗手的速度并没有在你推我挤的过程中变快。其次, 小班的幼儿还很喜欢在手上抹上大量的肥皂, 在水池里玩水, 而手上的泡沫总冲洗不干净。另外, 一到了冬天, 幼儿穿的衣服很多, 孩子们在洗手时很容易将自己的衣服袖子弄湿, 特别容易感冒。再次, 一到下雨天, 洗手间的地面本来就比较潮湿, 再加上洗完手后, 幼儿喜欢将水甩在了地上, 导致孩子摔跤。让孩子们学会洗手, 知道什么时候需要洗手等这些问题亟须解决。为此笔者制定了培养计划, 并在平时的生活活动、环境教育和教育活动中进行实施, 使小班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1 大手拉小手, 熟悉洗手

幼儿刚入园时, 对一切都那么的陌生, 有的小朋友还不能听明白老师的话, 不能按照要求进行活动。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洗手?在哪里洗手?怎样洗手?怎样开水龙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轮到自己洗手。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耐心地大手拉着小手, 一步步、一个个孩子带着他们洗, 反复教他们洗, 并不停地告诉他们为什么要洗手。

1.1 熟悉过程

在幼儿还不熟悉环境时, 千万不要随意变动幼儿的座位。在安排幼儿位置时, 笔者选择了幼儿熟悉的几种水果, 每张桌子上贴一个, 他们就知道自己是哪一组的了。洗手的时候, 为了避免拥挤, 我们一组一组分组进行。一开始笔者和阿姨两人看着座位上的孩子, 引导孩子知道要按秩序洗手。张老师在洗手间教那组6个孩子开关水龙头, 抹上肥皂洗手, 然后将手上的肥皂泡沫冲洗干净, 立刻回到座位上, 下一组同样手把手教他们洗手。我们在幼儿熟悉了洗手环节的基础上, 播放大班哥哥姐姐们洗手的视频, 使其进一步熟悉洗手过程。

1.2 知道洗手

通过课和故事跟他们讲述洗手的重要性, 引导孩子们知道要洗手的重要性。比如:健康《他为什么会肚子疼》因为故事主人公明明玩好游戏后手上很脏, 没有洗手直接就吃东西了, 然后肚子痛。我制作了一个课件将细菌制作成一个个会动的卡通坏人形象, 进入到我们肚子, 伤害我们, 然后就使我们肚子痛, 通过这个生动的课件引导他们知道洗手的重要性。同样泡沫里也有很多的细菌, 笔者也制作了很多可怕的坏人在泡沫里, 这样可以督促孩子们将手上的泡沫冲洗干净。

2 美化环境, 辅助洗手

幼儿园活动室和周围环境的墙面布置, 作为促进幼儿发展是不可缺少的“引路者”, 常常被认为是幼儿园的隐形课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好的学校连墙壁也能说话。”环境是一种隐性教育, 也是幼儿园物质文化的载体。同样在洗手这一环节中, 环境可帮了不少的忙。

2.1 制定规则

规则并不需要死记硬背, 可以通过环境, 制定有效的、对于幼儿来说可执行的规则。在布置环境时, 笔者并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直接去布置环境, 而是鼓励幼儿在课堂上一起商量制作怎样的标记, 这样一来, 孩子们就很乐意按照自己制定的“规则”去洗手。在教育活动中笔者还自编了一首简单易懂的《洗手歌》和幼儿一起背诵。内容如下:挽起袖子湿小手, 打上肥皂搓小手, 冲净小手甩三下, 找到毛巾擦干手。教授儿歌的同时配以动作, 并在平时洗手的环节中反复说唱儿歌, 使幼儿很快掌握了正确洗手的方法。

2.2 布置环境

由于幼儿喜欢凑热闹, 喜欢挤在一起洗手, 笔者和幼儿商量了, 在每个水池下面用记事贴做了一双小脚丫, 一共六双, 正好是一组小朋友的人数, 每个幼儿站一个小脚印。水龙头上面做了一长串“录像带”, “录像带”上是洗手的几个步骤的照片。由于小班的幼儿理解力, 生活阅历还不够, 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节约水的含义, 在给幼儿讲述节约用水的小故事的同时, 笔者从网上搜了两张干旱地区幼儿渴求喝水的照片放大, 贴在了墙上, 并画了一颗哭泣的水珠时刻提醒幼儿节约用水。

3 持之以恒, 习惯洗手

良好的洗手习惯的养成, 最重要的还是需要持之以恒地练习。七田真说:“通过反复地练习, 会使大脑更优质。”“由于没有进行反复练习, 脑子里的学习回路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重复次数越多, 儿童大脑里建立起来的学习回路就会越粗, 传递起信息来就越轻松。对孩子的学习或者习惯的培养重复是最重要的!”3.1自我监督

幼儿受其年龄特点的影响, 注意力、意志力等心理品质都还处于初级阶段, 自觉性较低, 在习惯培养的初期, 千万不能偷一时之懒, 放任他们无序地洗手, 也不能因为已制定的规则, 孩子们没有很好做到而生气。幼儿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我们在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反复不停地提醒他们。我在班里还执行了奖惩制度, 请孩子们相互监督, 看谁没有好好洗手, 然后在交流的环节提出, 一旦被伙伴点出来的幼儿, 在他的“成长档案”里扣除一个“大苹果”。

3.2 调整改进

规则永远不可能完善, 随着孩子的成长又会产生新的问题。比如:天气比较冷的时候, 幼儿年龄小不会挽起袖子, 就会请在洗手间的老师帮忙挽袖子, 这就加长了其他组幼儿的等待时间。针对这一现象, 主班老师在指导等待的孩子朗诵洗手儿歌的同时, 鼓励幼儿自己挽袖子, 并请不会挽袖子的幼儿将手举高, 请老师帮忙, 他们就可以直接洗手了。事实上通过一段时间这样的练习, 请老师帮忙挽袖子的小朋友越来越少了。看着孩子们一天天的进步, 我也是格外欣慰的!

在这样的培养过程中, 既考虑到了幼儿的心理特点, 又教给了幼儿洗手的技巧, 培养了他们洗手的技能, 创建了良好的环境。

摘要:洗手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有良好的洗手习惯不仅是对孩子常规的培养, 也是一种习惯、素质的培养。当今社会最重要的是人的素质, 而素质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而良好的行为养成不是一毗而就的, 必须从幼儿期开始培养。小班幼儿第一次接触教育, 有着特殊的意义, 对孩子们的影响最为深刻, 培养幼儿良好的洗手习惯从小班开始, 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班,幼儿,洗手

上一篇:NHD脱碳双塔并联装置有关生产问题的分析下一篇:CSS的使用及命名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