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道法知识点

2023-02-02

第一篇:七年级下册道法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道法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5课基础知识点

一、基础知识点

1、 中学生活把我们带进一个怎样的天地?/新起点包括哪些?P3

2、 中学时代有什么重要性/意义/价值?P4

3、 什么能为我们的人生长卷打上更加丰富而厚实的底色?P4

4、 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P5

5、 中学生活给我们的成长礼物有哪些?P6三点或P5

6、 中学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哪些机会?P6

7、 新的目标和要求有什么作用?P6

8、 在中学新环境中,我们会重新塑造一个怎样的我?P7

9、 21世纪,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有哪些?P7

10、2010年提出,我们应该增加哪三个新的支柱?P7

11、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我们应该怎么做?P8

12、青少年为什么要有梦想?P9—10

13、什么是梦想?P9

14、梦想的作用是什么?P9

15、青年年在纺织梦想时注意什么?P10

16、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是怎样的?P10最后一段

17、什么是中国梦?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实现中国梦走什么道路、弘扬什么精神、凝聚什么力量?P10

18、怎样拉近梦想与现实的距离?P11

19、怎样为实现梦想而努力?P12—13 20、怎样理解努力?P12第一段前三行

21、努力的方法有哪些?P13

22、为实现梦想的具体做法/具体行动。P13

23、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什么?P15

24、知识学习包括哪些层次?P16

25、学习仅仅局限在学校里吗?P17

26、学习表现为什么?P17

27、学习需要什么态度?P17

28、为什么要终身学习?P17

29、学习的重要性/意义/原因?P18-19 30、怎样体味学习?P20-21

31、哪些情况下我们可以体味到学习带来的快乐?P20

32、怎样学会学习?P22—23

33、正确认识自己有什么意义?P27

34、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认识自己?P28

35、认识自己的途径有哪些?P29

36、对自己有恰当的自我评价有什么意义?P29

37、他人评价有什么意义?P29

38、自我评价的方法有哪些?P29

39、怎样对待他人的评价?P30 40、对待他人评价的方法有哪些?P30

41、为什么要接纳与欣赏自己?P32 1

42、怎样学会接纳自己?P33

43、接纳自己需要接纳哪些方面?P33

44、怎样学会欣赏自己?P33—34

45、学会欣赏自己的哪些方面?P33

46、学会欣赏自己有什么意义?P34

47、欣赏自己应注意什么?P34

48、如何做更好的自己?/如何飞的更高?P34-36

49、如何更好地激发自己的潜能?P35 50、随着年龄的增长,交往方面有哪些变化?P40

51、不能怕麻烦而拒绝友谊的原因。P40

52、经常梳理朋友关系有什么意义?P40

53、朋友的作用/影响/友谊的力量有哪些?P41-43

54、朋友如何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朋友为什么见证了我们的成长?P42

55、友谊的特质有哪些?P44-46

56、造成友谊改变的原因是什么?P46

57、如何处理一段变淡的友谊?P46

58、竞争并不必须伤害友谊,关键是什么?P47

59、竞争中如何对待朋友?P47 60、友谊与坚持原则的关系。P48 6

1、朋友误入歧途不劝阻的后果。P48 6

2、怎样建立友谊?/怎样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P49-50 6

3、怎样呵护友谊?/怎样让友谊之树常青?P51-53 6

4、朋友发生冲突时怎样处理?P52 6

5、处理冲突的基本策略有哪些?P52 6

6、怎样对待朋友的背叛和伤害?P53 6

7、互联网的作用是什么?P55 6

8、网上交往的特点是什么?P55 6

9、网上交往的积极影响是什么?P55+ P58 70、网上交往的消极影响是什么?P55+ P58 7

1、如何慎重结交网友?/结交网友时注意什么?P56-58 7

2、具有自我保护意识的具体做法。P56

二、实践探究题的几种问法:

1、活动形式:主题班会、演讲比赛

2、宣传方式:廊报宣传、广播宣传

3、搜集资料的形式:剪报、网上下载

4、调查方式:走访、问卷调查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6—9课基础知识点

1、 教师的作用/教师职业的特点:P61

2、 教师的使命:P61

3、 教师要努力成为怎样的好教师?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什么?P62

4、 为什么老师呈现出不同的风格?P63

5、 怎样对待老师间的差异?P63

6、 我们对待风格不同的老师的具体做法。P64

7、 尊重老师的不同有什么作用、好处?P64

8、 列举老师扮演的角色有哪些?P65

9、 如何理解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内涵是什么?P66 2

10、教学相长要求我们怎么做?怎样与老师互动交流?P66

11、老师的表扬意味着什么?P67

12、老师的批评意味着什么?P67

13、怎样对待老师的批评?P67

14、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是什么?或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什么?P68

15、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P6

8、P69

16、师生彼此尊重意味着什么?P68

17、为什么要尊重老师?P6

8、P69

18、尊重老师的体现或表现:P68

19、与老师发生矛盾时怎么办?P69 20、尊重老师的具体做法:抄的

21、什么是家庭?P71

22、家庭关系确立的四种情形。P72

23、家的意义、重要性。P72—73

24、列举家庭的功能。P72

25、亲情的意义、作用。P73

26、中国人心目中的家是怎样的?或中华文化中家的意味或内涵是什么?P74

27、什么是家规?什么是家训?什么是家风?P74

28、为什么要孝亲敬长?P74

29、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P74 30、如何孝亲敬长?P75

31、孝亲敬长的具体做法:抄的。

32、为什么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或列举家庭中的亲情之爱P76

33、家庭中的亲情之爱的不同表现有哪些?P78

34、我们长大后和家人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微妙的变化?P79

35、亲子冲突存在的原因中哪些?P79—81

36、亲子冲突处理不好的危害或后果是什么?P81

37、有效化解亲子冲突需要哪些方面做努力?P81

38、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或解决亲子冲突的途径有哪些?P82

39、和父母沟通的技巧有哪些?P82 40、现代家庭的特点或现代家庭的变化有哪些?P83-84

41、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是怎样的?P84

42、现代家庭结构的类型:P84

43、家庭成员的交流与沟通方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P84

44、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有哪些?P84

45、怎样创建和谐家庭?P85-86

46、列举家庭美德:抄的。

47、家庭成员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P85

48、当家庭成员间发生矛盾时作为子女应该怎么办?P86

49、列举家庭发生的变化。P86 50、生命的特点有哪些?P89-90

51、个体生命与人类生命的关系。P92

52、生命接续的意义是什么?P92-93

53、生命包括什么?P93 3

54、生命接续中我们的使命是什么?P93

55、为什么要敬畏生命?P94

56、生命至上的内涵是什么?P95

57、如何做到敬畏生命?或敬畏生命要求我们怎么做?P96-98

58、怎样守护生命?或守护生命注意哪些方面?P100-102

59、怎样爱护身体?P100-102 60、列举健康的生活方式。P101列举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抄的 6

1、面对自然灾害或人为灾难时我们应该怎么办?P102 6

2、怎样养护精神?P103-104 6

3、过度的物质追求和物质攀比有什么危害?P103 6

4、爱护身体的具体做法 6

5、养护精神的具体做法 6

6、漠视生命的具体做法 6

7、珍爱他人生命的做法 6

8、什么是挫折?P105 6

9、如何正确对待挫折?P107 70、对待挫折产生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P106 7

1、一味地沉浸在负面情绪中的危害是什么?P107 7

2、挫折的消极影响是什么?P107 7

3、挫折的积极影响是什么?P107 7

4、怎样发掘生命的力量?P107-109 7

5、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有哪些?P109

第二篇:七年级道法提纲

第一课 中学时代p2页

▲1.中学时代有什么重要意义?

(1)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2)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 ▲2.生命给了我们哪些成长的礼物?

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这些都是生命馈赠给我们的成长礼物。

机会:(1)集体生活,涵养我们的品格,丰富我们的个性;(2)新的课程,引领我们探索新的知识领域;(3)丰富的社团活动,给我们提供发展兴趣的平台;(4)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为我们打开认识社会之门。

挑战:(1)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2)在新的环境中,我们有机会改变在父母、老师和同学心目中那些不够完美的形象,重新塑造一个“我”。

3. 理想的“我”是怎样的?

越来越有活力,能坚持,有韧劲;越来越坚强,会合作,能包容;越来越有主见,敢于表达自我。

4.我们应怎样度过中学时代?

我们要珍惜当下,把握机遇,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5.什么是梦想?为什么少年要有梦想?(少年梦想有什么特点?)

梦想是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图景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生命的激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为什么要有梦想?(特点)(1)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

(2)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 (3)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4)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6.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自已的梦想?

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在于不懈的努力。

①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②努力需要立志。③努力需要坚持。④努力需要方法

第二课

学习新天地p14页 ▲7.如何正确认识学习? (1)中学阶段,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还包括各种能力的培养。(2)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3)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4)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5)学习没有终点。

▲8.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重要性)

(1)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可以让我们有更充实的生活。(2)学习就是给生命添加养料。(3)学习点亮我们内心不熄的明灯,激发前进的动力。(4)学习能增益他人,服务社会,为幸福生活奠基。

▲9.如何学会学习?

(1)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2)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3)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

第三课 发现自己p25页

10.我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原因: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 ▲11.正确认识自己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1)可以促进自我发展。

(2)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12.我们怎样认识自己?

(1)我们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认识自己:

(2)自我评价:(方法是A自我观察和分析B与他人比较) (3)他人评价

13.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对正确认识自己有什么意义? (1)自我评价的意义:

①能帮助我们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 ②能帮助我们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2)他人评价的意义:

①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

②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14.怎样正确对待他人评价?

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15.怎样接纳自己?

(1)需要接纳自己的全部。

①既接纳自己的优点,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②既接纳自己的性格,也接纳自己的身材、相貌。 ③既接纳自己的现在,也接纳自己的过去。

(2)需要乐观的心态,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16.怎样欣赏自己?学会欣赏自己有什么意义?

(1)要求:①欣赏自己的独特,欣赏自己的优点,欣赏自己的努力,欣赏

自己为他人的奉献。②欣赏自己,不是骄傲自大,也不是目中无人。

(2)意义:①既能展现自己的风采,也能看到他人的美丽。

②既能为自己鼓掌,也能为他人喝彩。 ▲17.怎样做更好的自己?

(1)需要扬长避短。

(2)需要主动改正缺点。

(3)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4)要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服务社会。(5)学会接纳和欣赏自己。

第四课 友谊与成长同行p38页

▲18.友谊有什么力量?(朋友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①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②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③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19.友谊的特质有哪些?(如何正确认识友谊?)

①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②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③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20.友谊的澄清有哪些?

(1)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2)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3)友谊不能没有原则。

第五课 交友的智慧p49页 ▲21.我们如何建立友谊?

①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②建立友谊,需要持续的行动。③需要掌握具体的交友方法。

22.有助于建立友谊的方法有哪些?(了解) ①面带微笑。②记住对方的名字。③真诚夸赞。

④寻找共同之处。⑤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⑥要保持好奇。 ▲23.我们如何呵护友谊? ①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②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③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④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承受并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 ▲24.网络交往有什么特点?

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 ▲25.网络交往的利与弊?

利:①利用网络可以查找学习资料,网上交友、看新新闻、网上购物,它方便了我们的生活。②也开辟了人际交往的新通道,拓展了交往圈。③在网络中交往,可以满足我们的一些心理需要,并且不必承担现实交往中那么多的压力和责任。

弊:①网络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但是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②网络中存在着违法犯罪和一些不良信息等。 ▲26. 我们如何做到慎重结交网友?

(1)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2)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3)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4)我们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增加真实而贴近的感受。 ▲27.在网络交往中我们应如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1)在网络中要遵守道德和法律,遵守《网络文明公约》(2)对陌生人的邀请,予以回绝;(3)对家庭地址、联系电话、银行账号等个人真实信息要注意保密。(4)要善于上网学习, 不浏览不良信息或网站。(5)不沉溺网络等。 第六课 师生之间p60页 ▲28.教师的工作有什么特点?

(1)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2)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29.时代对教师有什么要求?(好老师的“四有”标准)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30.为什么老师有不同的风格?

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31.如何对待风格不同的老师? (1)承认并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 (2)尊重老师的不同。

▲32.什么是教学相长(含义)?

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 ▲33.我们怎样与老师交流?(或怎样建立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1)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2)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34.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35.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是怎样的?

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36.如何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或如何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1)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

师生彼此尊重,意味着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个性差异、劳动成果等。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①优良传统,是我们作为“晚辈”的②基本道德修养,老师是我们③知识的指导者是精神成长的引路人。它不仅体现我们内心的情感和态度,而且表现在与老师日常交往的言谈举止中。

(2)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

(3)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37.与老师发生分歧该怎么处理?(了解即可)

(1)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2)相信善意,多些宽容和理解。(3)坦诚相待,注意沟通方式。(4)求同存异,主动关心。

第七课 亲情之爱p71页 ▲

38、什么是家庭?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39.家有什么作用?

(1)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2)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40.中国人心目中的家是怎样的?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41、为什么要孝亲敬长?怎样孝亲敬长?

(1)①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②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2)①尽孝在当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②学会尊敬、倾听、感恩。

 

42、什么是亲情?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43、亲子冲突发生的原因以及影响?

(1)独立与依赖心理的矛盾。一方面,我们希望父母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我们,不要过多干涉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面对父母的信任和放手,有时我们又觉得失落和不安,期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呵护。

(2)开始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

(3)作为两代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的差异。

影响:亲子冲突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有效地化解冲突,既需要父母做出榜样,也需要我们自己努力。

44、如何化解亲子冲突,和父母沟通?

(1)掌握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

(2)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

(3)可以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 (4)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

45、现代家庭有哪些变化?

(1)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不断趋向小型化。

(2)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变化。

(3)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 46.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有哪些?

关心世界和国家大事,探讨社会和人生问题,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创建学习型家庭,参与社区活动,这些已成为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

47. 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是家庭美满幸福的重要条件。

48、家庭成员之间如何和睦相处?(或怎样构建和谐家庭?)

(1)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

(2)有效交流和沟通。

(3)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问题。

第八课 探问生命p88页

49、生命有什么特点?

①生命来之不易 ②生命是独特的 ③生命是不可逆的④生命是短暂的。

50. 怎样理解“生命有时尽”为什么珍爱生命?

(1)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个体的生命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产生的。每个人的,生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幸运。

(2)在时间的长河里,个人的生命很短暂。

(3)我们每个人都难以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向死而生,让我们拥有一份好好活着的感动,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

51、怎样理解“生命有接续”?

(1)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

(2)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

(3)生命不仅仅是身体的生命,还包括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我们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人类的精神文明成果。

52、为什么要珍爱他人的生命?(或生命至上的内涵)

(1)生命是宝贵的,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2)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具备这样的情怀,理解这样的道理,才会让我们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 53.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1)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2)生命是坚强的有力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3)生命是宝贵的,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 ▲

54、怎样敬畏生命?

(1)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2)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3)对生命的敬畏是内心的自愿选择。

第九课 珍视生命p99页

55、为什么要爱护自己的身体?

我们的生命以身体为基础,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56. 怎样爱护身体?

(1)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2)珍视自已的肉体生命。 (3)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57、如何正确认识养护精神?

(1)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活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意义)

(2)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一方面,过度的物质追求、物质攀比,容易使我们丧失对真、善、美的体验,丢失精神世界的财富。另一方面,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物质与精神发育的关系)

(3)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怎样养护?)

58.什么是挫折?我们生活道路上遇到的阻碍、失利、失败。

59、人们对挫折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是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

表现: ①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②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③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 ▲ 60.挫折有什么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使人产生难过、失落等负面情绪,容易让人消沉。

积极作用: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 6

1、怎样发掘生命的力量,战胜挫折?

(1)增强生命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2)培养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意志。 (3)借助外力,向他人寻求帮助。 (4)掌握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

第十课 绽放生命p111页 ▲6

2、怎样的一生是值得过的?

(1)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2)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承担起自己的责任;(3)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 6

3、为什么探索生命的意义?

(1)探索生命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只有人类才可能驾驭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2)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 (3)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6

4、为什么说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

(1)每个生命都会在生活中展现千姿百态。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

(2)有的人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也不善于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不敢也无力去面对生活的困境与难题,狭小的世界限制了生命的生长;有的人缺乏生活目标,无所事事,在时光流逝中生命日益空虚。

6

5、怎样丰富自己的生命?

(1)热爱学习,乐于实践,在探索中扩展生活的阅历,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2)当我们敞开自己的胸怀,不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建立联系,生命中的道德体验就会不断丰富,对生命的感受力、理解力就会不断增强。 6

6、如何实现拒绝冷漠,关爱生命?

(1)所有的冷漠也许都有理由,然而,没有人愿意遭遇到冷漠。生命拒绝冷漠。

(2)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而且要关切其他的生命,设身处地善待他人。

(3)我们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改变他人,消融冷漠,共同营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

▲6

7、怎样在平凡中创造伟大?

(1)伟大在与创造。一个人的伟大,不在于职位高低,而在于他能够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2)做好本职工作,完成职责的人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与伟人相比,更多的人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当人们为生活而努力,面对生活的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为家庭的美好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时,就是在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

(3)生命虽然平凡,却也时时创造伟大。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68.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

(1)拒绝贫乏,充盈生命。(2)拒绝冷漠,关切他人(3)在平凡中创造伟大。

第三篇:2018秋七年级道法计划

2018年秋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本期所任教的七年级,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还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求学生掌握好基本知识,又要养成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学会做人。其次要加强能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教材体系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据此,教材改革力求彻底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教材的构架以学生成长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统整了课程标准规定和要求的心理、道德、法律等几方面的内容以培养学生学会生活、成长所需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一些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根据本套教材编写设计的思路,七年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走向新的学习生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因此,我们确定了七年级上册的教育主题是健康快乐的生活,愉快的学习。通过这个主题,涵盖、整合并完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关于道德、心理健康、法律等不同领域的内容。具体说来,本册教材共分四个单元,即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

三、欲达到的教学目标

1、力争学期检测全部达到合格以上标准。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综合性学习。创设情景,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从中激发学生进行讨论,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

4、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法制观念,从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审视自然,人类和社会的发展。

四、教学措施

(一)、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纲。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做到授课胸有“书”。认真细致批改学生作业,全收全改,及时收发。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及时检测。

2、虚心学习,多听与本科相关教师的课。

3、认真及时写好计划和总结,按计划实施教学工作。

(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1、优化课堂教学,切实做好高效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讨论、演讲、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2、灵活辅助差生。做好差生个别思想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辅导,提高了差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3、开展帮带活动。鼓励优生带差生,把每个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落实责任和要求,组长监督学习,检查复习、预习,及时反馈,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4、严抓思想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思想状况,做好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三)、强化德育功能,开展课堂活动

1、配合德育,挖掘功能。配合学校德育活动,充分挖掘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采用演讲、座谈、辩论等形式活动,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2、严于律己,教书育人。立足本职,热心向学生传授真理,言传身教,平等待生、爱护学生。工作认真细致负责,教育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让学生喜欢学习思想品德课,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四)、教学进度及活动安排

根据学校组织安排的月考时间,合理安排好本学期道德与法治教学进度。

第四篇:道法九年级下册课本2018.10.29

目录

第五单元 中华文化 民族精神 /1 5.1 文化根 中国心 /2 ● 灿烂的中华文化 /5 ● 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7 ● 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 /8 5.2 民族精神 发扬光大 /14 ● 民族精神,兴国之魂 /17 ● 民族精神凝聚我们的力量 /18 ●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9 ·1·

第六单元 放眼世界 迎接挑战 /27 6.1 世界的潮流与趋势 /28 ● 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 /31 ● 全球化的时代潮流 /32 ● 合作共赢的发展趋势 /33 6.2 面向世界的中国 /40 ● 国际舞台上的中国 /44 ● 全球化中的机遇与挑战 /45 ● 与世界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 /46 第七单元 尊重司法权威 建设法治社会7.1 争议解决方式及相关制度 /54 ● 争议解决方式 /56 ● 律师、公证和法律援助制度 /58 7.2 坚守程序正义,建设法治社会 /64 ● 了解程序正义 /66 ● 知法尊法守法,建设法治社会 /67 第八单元 放飞理想 拥抱明天 /73 8.1 我的未来我创造 /74 ● 职业理想与社会分工 /76 ● 认识自我 规划人生 /77 8.2 飞翔吧,青春 /85 ● 中国梦,我的梦 /88 ●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90 我的成长记录 /95

/53 第五单元

中华文化 民族精神 5.1文化根 中国心

主题词:中华文化 传承创新

学海导航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迈向伟大的复兴历程,同时也是中华文化弘扬与创新的过程。

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国是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华夏文明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五千多年一脉相承,积淀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以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为基础不断演化、发展而成的中国特有文化,我们称之为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以它深邃的内涵、恢宏的气度在世界文明中占有独特的位置,对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源泉,是决定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基本条件。在我们祖国传统文化的宝库里,民族文化瑰宝灿若星辰。中国哲学博大精深,彰显东方智慧;中国传统伦 理 以 和 谐 为 本 ,充满人伦温情及家国情怀;传统文学典籍浩如烟海,唐诗和宋词则是两朵绚丽的奇葩;中国科技发明享誉全球;民间工艺巧夺天工;中华武功扬名世界;中医中药福泽人类。

中华艺术形式多姿多彩:中华书法展现汉字形体美韵,国画尽显山水墨趣,在世界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中国古建筑技艺精湛、风格独特,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传统戏曲堪称国粹,是古老东方文明的璀璨名片;各民族的歌舞艺术异彩纷呈,带给我们“一树春风千万枝”的美韵。这一切奇珍瑰宝,共同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华民族在不断创新中为自己开辟道路,民族文化也在不断创新中发扬光大,获得新的生命力。实现文化创新,就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能使优秀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又能体现时代背景下文化的发展,也就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新民族文化,就是要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中华文化在绵延数千年的发展中,与世界多种文化进行着交流,不断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成果,丰富和发展自己,也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影响。在当代,中华文化在与世界其他文化的交流对话中,让世界越来越深入地了解中国,中华文化也越来越有力地影响着世界。

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

文化软实力是指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发展和国家振兴的巨大精神力量。

2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要坚定文化自信,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努力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要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5.2 民族精神 发扬光大

主题词: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海导航

在人类历史上,中华文明能延续不断、生生不息,其生命力在于中华民族具有一种源远流长、一以贯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伟大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兴国之魂

民族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在五千多年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爱国主义思想传统的民族。古人所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

近现代以来,为了祖国的独立,民族的复兴,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新胜利的历史进程中,培育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极大拓展了民族精神的内涵,使中华民族展现出崭新的精神风貌。

民族精神凝聚我们的力量

中华民族的血脉源远流长,民族精神经历着数千年的孕育、积淀和传承,它凝聚着我们的人民,使得我们这个伟大的多民族国家维系着统一的发展模式;它延续着我们的文明,使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华民族饱经沧桑,历尽磨难,但无论面临怎样的危机,都没有失掉民族自信心,没有失去民族的尊严,因为我们民族的血脉中始终奔涌着昂扬澎湃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无论是在过去,在现在,还是在未来,都是支撑着我们民族的坚强脊梁。在

3 古代,中华民族曾经历领先世界的辉煌岁月,而不曾骄横凌弱;在近代,中华民族曾经历外忧内患、贫弱落后,也不曾放弃奋斗和抗争;在现代,中华民族战胜外辱,走出困境,迈上重新崛起之路,伟大的民族精神更加焕发出时代的光辉。

今天,全体中华儿女振奋民族精神,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统一起来。弘扬民族精神,发扬爱国主义,我们要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建设、民族振兴联系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升华,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融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为一体,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它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我们实现中国梦不可缺失的精神支柱。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和践行者。我们要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要听得进意见,受得了批评,在知错就改、越改越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做一个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道德理想的人。

第六单元 放眼世界 迎接挑战

6.1 世界的潮流与趋势

主题词:和平与发展 全球化 合作共赢

学海导航

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和平与发展是世界潮流。这是一个风云变幻的世界,也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世界。国家要发展,我们在成长,要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就要树立世界眼光,把握时代脉搏,认清世界发展趋势。

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社会出现了缓和的趋势,世界总体和平得以实现,许多国家都把注意力放到经济建设上,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发生的问题。它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命运,

4 是人类进步的必要前提。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要相互尊重与平等互利,不要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要对话与合作,不要对抗与冲突,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长久和平的基础。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国家把振兴经济、谋求更加有利的国际经济地位放在首位。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当今世界还存在各种暴力事件、动荡、冲突,这些现象是国家间、民族间、某些国家内部种种矛盾冲突的反映。同时,全球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依然严重,但这些状况不会改变时代的主潮流。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这是世界人心、世界潮流的大方向。

全球化的时代潮流

全球化,指的是人类活动日益跨越民族和国家界限、日益相互融合的现象,包含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内容。全球化的发展,使国家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彼此距离大大缩小,整个地球仿佛成为一个鸡犬相闻的小村落,不同国家的人们不再生活在相互隔绝的孤岛,整个世界成了相互联通的“地球村”。

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主要内容,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它是指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经济行为在全球范围的大规模活动,各种不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组合。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各国对外贸易比重大大提高,跨国公司在生产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国际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资本跨国流动的障碍越来越少。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新技术革命和市 场 经 济 的 共 同 推动 下 , 全 球 化 的 触角逐步伸向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知不觉我们每个人都已经置身于全球化的大潮中,我们的衣食住行 , 我 们 的 生 活 方式,到处都有全球化的影子。

从总体和长远来看,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不同国家可以凭借各自的优势进行国际合作,利用国际资源来加速本国的发展。但是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很多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另一方面又加剧着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甚至冲突,局部地区的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对他国的影响也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

合作共赢的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时代也是国际合作的时代。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还存在很多矛盾与障碍,局部动荡频繁发生,国际恐怖主义、粮食和能源资源问题、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能给世界各国带来共赢的全球化,要求良好的国际协调机制。目前,处理全球政治和经济问题的国际组织主要有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还要通过多边国际谈判和多边国际框架协议来解决。

全球化的时代要实现共赢的发展,需要通过各国共同努力,推进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其主要原则是:各国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 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

5 6.2 面向世界的中国

主题词:中国的国际地位 机遇与挑战

学海导航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已变得空前紧密,我国对世界的依靠、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在不断加深,世界对我国的依靠、对我国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

国际舞台上的中国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使得我国在经济、政治、外交和军事等各方面日益融入国际社会,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最为活跃、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中国制造”“世界工厂”成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最响亮的名片。目前,中国正在努力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中国为世界经济提供更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更广阔的发展机遇,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越来越多的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担当起发展中大国的责任。中国在联合国事务、国际经济金融改革、联合国维和、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打击海盗等方面的行动和表现,得到世界范围的肯定和认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通过推进峰会外交,注重大国关系发展,稳定周边环境等努力,以及通过举办奥运会、世界博览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等国际活动,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为对外政策的宗旨。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永远不称霸,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在国际关系中,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中国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符合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历史文化传统,符合人类进步的时代潮流。

全球化中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贡献者。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比较优势,获取比较利益。全球化为中国利用外资和其他外部资源加速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也为中国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激烈的国际竞争促进中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中国企业成长壮大。

但是,中国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经济对外开放的扩大,同时增加了中国对外部市场、外部资源的依赖程度,世界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也在增强。

从国内经济发展环境看,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在增强,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日渐增大,关于节能减排的国际公约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提出新的要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

当今世界是一个变革的世界,是一个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的世界,是一个朝着有利于

6 和平与发展方向变化的世界。对于我国的发展,仍然存在许多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使自身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也要重视各种风险和挑战,善于化危为机、转危为安。

与世界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

全球化的世界是相互依存的世界,在这个由70多亿人组成的世界上,每一个成员的努力和行动,最终决定着世界的面貌。如果每一个人都热爱和平,维护和平,我们将拥有一个和平的世界;如果每一个人都关心生态,爱护自然,我们将拥有一个绿色的世界;如果每一个人都怀着友爱宽容之心,我们将拥有一个和谐友好的世界……我们都是世界的公民,对世界有着一份不容推卸的责任。怎样去担起这份责任,每个人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维和战士、无国界医生们全力以赴,为世界和平、人类幸福作出贡献,我们中学生也能以自己的方式奉献自己的一分力量,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国际舞台上的中国日益壮大,以自己的发展为世界经济注入活力,以自己的影响推动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我们是国家的公民,祖国的命运与我们的成长和前途息息相关。关注国家与世界的关系,了解国家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如何迎接挑战,化解危机,树立忧患意识,将自己的成长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为祖国更加繁荣富强而努力。

第七单元 尊重司法权威 建设法治社会

7.1 争议解决方式及相关制度

主题词:争议解决 法律援助

学海导航

我国宪法、劳动法、教育法和社会保障法规定,我国公民依法享有劳动权、教育权和社会保障权等权利,然而现实中权利受到侵害的情况时有发生,难免会产生各种纠纷。纠纷若不能得到妥善解决,不仅会损害当事人合法的权益,还可能影响社会的安定和谐。

争议解决方式

通常情况下,多数纠纷属于民事纠纷。民事纠纷又称民事争议,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纠纷。发生了纠纷,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采用合法手段来解决矛盾和争议,依法维护权利。

当纠纷发生时,不妨先试试“有话好好说”,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就争议的解决进行友好协商。如果协商一致,可以达成和解协议。当事人也可以向相关的调解组织申请调解,通过第三方的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依法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质,一旦签字认可,各方当事人均应遵守。

仲裁是解决纠纷的另一种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仲裁是当事人根据其在合同和其他财产权益争议发生前后达成的仲裁协议,自愿将该争议提交中立的仲裁委员会进行

7 裁决。由于仲裁是由当事人自愿选择的,其程序比诉讼程序更为灵活,而且一裁终局,所以它显得更加便捷、经济。仲裁裁决同样具有法律约束力,如果一方当事人不自觉履行,另一方当事人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公民与行政机关发生纠纷,认为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向特定政机关提出申请,由该行政机关对有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这样的活动,就是行政复议。国家设立行政复议制度,是为了防止和纠正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规定,行政复议机关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有错必纠,保障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

为实现各种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有时需要通过诉讼活动。诉讼,是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争议主体的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具体纠纷的活动。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解决各种冲突和纠纷的司法途径。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律师、公证和法律援助制度

在我国,通过设立律师、公证和法律援助等制度,在公民和有关组织发生争议时,便于更好地查清事实和证据,保障争议遵循程序和依法处理,促进社会法治和司法公正。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交往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需要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帮助起草或者审查合同、章程等法律文件。发生了民事纠纷,可以聘请律师协助解决纠纷或者代理仲裁、诉讼;刑事案件中,被告人或其监护人、近亲属可以请律师担任辩护人,被害人或其监护人、近亲属可以委托律师代理附带民事诉讼。

律师是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律师的基本职责是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他们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

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司法准则。证据是查明事实的必要手段,是揭露违法行为的有力武器,是保障无辜者不受错误追诉的盾牌,是当事人主张自己权利的重要工具。

为更有效证明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规定,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

平等地获得法律帮助,是法律赋予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针对弱势群体,我国设立了法律援助制度,要求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员,在国家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的指导和协调下,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没有委托律师的当事人依法提供法律援助,以切实维护公民的诉讼权利。

8 7.2 坚守程序正义,建设法治社会

主题词:程序正义 法治社会

学海导航

程序正义是现代司法遵循的基本理念。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受到程序正义的法律保障,司法过程的每个环节和步骤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才能实现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的统一,从而实现司法公正。

了解程序正义

在人类通往正义的路上,法律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一定意义上说,法律实现正义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实体正义,二是程序正义。

实体正义,是一种结果的正义。程序正义,是过程的正义。要想实现真正的正义,仅仅按照实体法的规定作出正确公正的判决是不够的,还必须确保整个审判过程正确、公平、合法,这样人们对判决的结果才心服口服。所谓“看得见的正义”就是指整个审判过程的正义。

在一个法治国家,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如同鸟之双翼,缺一不可。我们在参与、从事或评价一个法律活动时,既要看它的结果是否正义,也要看它的过程是否正义。程序不公往往会导致实体的不正义,动摇人们对法律的信心,甚至导致整个司法制度受到损害,司法权威受到质疑,从根本上妨碍依法治国的实现。

程序正义能确保司法制度的公正,是法治国家的标志,是人治向法治转变的助推器。在现代社会,法律程序能否得到严格的遵守,是衡量一个国家司法公正、诉讼民主、人权保障程度的重要标志。

程序正义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实体正义的实现。实体正义是结果的正义,任何结果的得出都离不开一定的过程。正确的过程有助于得出正确的结果,错误的过程则会导致错误的结果。程序正义正是为了保证司法机关准确查明案情,全面收集证据,正确适用法律,最终实现实体正义。

程序正义可以有效地防止权力滥用和司法腐败。权力需要制约,没有制约的权力会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只有将司法活动纳入程序公正的轨道,司法活动才能摆脱任意性的支配,实现真正的实体正义。

程序正义可以有力地保障人权。法律程序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的设计都体现了对诉讼当事人的尊重,特别是可能受到案件结局不利影响的人,法律程序保证他们与其他诉讼主体拥有平等的诉讼地位。因此,无论胜诉还是败诉,当事人都更易于接受裁判结果,司法机关的权威也得以树立,社会公众对审判过程更加信任,对裁判结果更加尊重。

知法尊法守法,建设法治社会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让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的重大任务。法治,不仅是国家的治理方式,也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公民要追求自由与平等,离不开法治的保障;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要有效解决社会矛盾,必须依法履行职能;法治还是国家走向现代文明的标志。

法治社会的形成依托全民守法。坚持全民守法,就要弘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精

9 神,要求社会生活的每一个参与者、社会关系的所有领域都能够知法尊法守法,形成良好的尊重和服从法律规则的守法意识,反对各种破坏法治的特权现象。

法治社会的建立需要全民树立法治观念。如果一个公民从小就能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对法律的尊重和敬畏,那么法治社会建设就有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所以,法治氛围的确立基于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并非成年人的专利,它和每一个未成年人密切相关。在一个法治的社会,一方面,青少年要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离不开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它是维护个人权益与实现理想的“护身符”;另一方面,青少年是否懂法、守法,能否以法治思维推动社会进步,影响着法治社会的前景。

让我们积极参与到法治社会的建设中,让法治精神成为我们的信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共同捍卫法律的尊严,在法治社会中实现我们的人生理想。

第八单元 放飞理想 拥抱明天

8.1 我的未来我创造

主题词:职业理想 规划人生

学海导航

即将毕业了,成长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充盈着我们的内心,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在九年级,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行动,迈向理想的彼岸呢?

职业理想与社会分工

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职业理想,理想是青春的火焰、人生的希望,也是我们奋斗的动力。或许,你从小立志要当一名科学家, 当一名宇航员,或是当一名医生、教师;也许你的理想是当一名能工巧匠、魔幻调酒师或是美食大厨;也许你想开办一个现代化的农场、养殖场;也许你想经营一家特色商店,把家乡的传统特产向世界推广……职业理想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有这些职业理想都是我们社会分工体系中的一部分。

一个人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通过劳动来获得一定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劳动是指能够对外输出劳动量或劳动价值的人类活动。劳动有不同的种类,个人通过不同种类的劳动进入社会生产过程和分工体系,获得一种社会位置,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职业。现代社会职业分工越来越细化、多样化,各种类型的职业都是现代分工体系不可缺少的一环。不同的职业劳动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社会价值,例如,医生被誉为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环卫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等等。

职业有分工,身份无贵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分工意识和平等观念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理念。同时,爱岗敬业是社会对职业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一个人一旦爱上了自己的职业,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就有可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敬业就是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爱岗与敬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爱岗是敬业的前提,敬业是爱岗情感的进一步升华。

认识自我 规划人生

10 当我们即将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我们将面临人生第一次重要选择。同学们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兴趣爱好,选择通向理想的不同道路。有些同学会选择在普通高中继续学习,然后上大学,有些同学还有大学毕业后继续深造的目标;有些同学可能希望进入职业高中学习,掌握适应社会需要的一技之长;也有些同学会选择直接就业的道路。社会的发展给了我们多元选择的机会。这些不同的选择,没有优劣之分。

成才的道路不是独木桥,“条条大路通罗马”,人才的类型也是多元化的。 在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大批科学家、工程师等学术型、研究型、设计型人才,也需要数以千万计的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以及具有多方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技术技能人才是一种职业实践导向的、融一定的专业知识与较强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于一身的新型人才。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或进一步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

临近初中毕业之际,我们需要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初步的规划。如何做好人生规划,除了考虑自身的因素,也要了解国家、社会为青年升学与就业提供的各种条件和机会,如升学学校的选择、就业市场的需求等等。从实际出发,向理想迈进,我们坚信,美好的未来把握在自己手中。

8.2 飞翔吧,青春

主题词:中国梦 青春梦

学海导航

我们处在一个经济腾飞、国力日盛的繁荣时代,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这也是一个追梦的时代。时代给予了我们的人生多种可能性,不仅让我们拥有缤纷绚丽的梦想,也给了我们将梦想变为现实的机会。

中国梦,我的梦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一百多年来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一代代中国人心中不灭的火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从贫困阶段起步,温饱是第一 步 , 小 康 是 第 二步 , 再 往 前 走 就 是富裕阶段了。到2000年,全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中 国 特 色 社 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是,从现在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11 我们的国家已经迈向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关口。“中国梦”是你的梦、我的梦、大家的梦。个人梦和国家梦有密切关系,个人的奋斗离不开国家,离不开国家梦的实现;国家梦的实现,又有赖于每一个人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发挥出来。生活在这个伟大时代,人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21世纪前20年正是我们生机勃勃、茁壮成长的年华,21世纪前50年正是我们年富力强,可以大有作为的时代。国家的强盛,给了我们更多的发展机会,也给了我们更多责任、更大挑战。我们将面对一个又一个的挑战,每一次挑战都是我们成长的一级阶梯。把个人的生命与历史的潮流交汇,将人生的旅程与时代的进步融合。踏着伟大时代的激昂节奏,我们将唱响嘹亮的青春之歌。

人类的一切美好理想,都离不开艰苦奋斗。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国家难以发展进步,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没有艰苦奋斗的个人不会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让我们加倍努力,勤奋刻苦,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为国家、为社会、为人类奉献力量,成就自己有意义的人生。

第五篇: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文体(散文)、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题解。

2、第二段要求理解并掌握:A、分层次。B、写景角度:动植物、声色形味、动静结合、高低、远近、虚实、总分。C、写法:排比、拟人、对偶、比喻。D、作用:流露喜爱赞美之情,突出乐园 。

3、美女蛇故事的作用:故事虽虚构但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乐园的情趣。

4、捕鸟的细节描写:交代了时间、条件、方法、收获、经验。一连串动作描写写出了捕鸟的乐趣,抒发了兴奋喜悦之情。

5、第九段:A、作用:过渡段,承上启下。表达对百草园的依依不舍之情。B、修辞:排比、拟人、反复。

6、写三味书屋生活:A、肃穆气氛。B、问问题老师不答。C、不允许游玩。D、读难理解的古文。E、因内容枯燥学生上课搞小动作。这些记叙描写与百草园形成对比,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学生自由、健康、全面发展的束缚。

7、中心。

第二课 《爸爸的花儿落了》

1.文体(小说)、作者(林海音,小名英子、台湾著名女作家)、选自代表作品小说〈〈城南旧事〉〉、题意双关、主人公(我,英子,不是作者)。 2.课文写作线索:A、-爸爸爱花——主线,起主导作用。B、毕业典礼——副线,推动情节发展,对主线起烘托、映衬、推动的作用。

3.顺叙与插叙相结合的写法:顺叙——写毕业典礼的过程。插叙——A、去医院探望爸爸的情形。B、六年前因赖床而迟到的情形。C、爸爸爱花的情形。D、爸爸鼓励“我”闯练学汇款的情形。这些记叙描写突出了爸爸的严厉、关爱,表明了“我”已经长大了。

4、伏笔的作用:前后呼应,结构完整。

5、“花”的含义:有象征的意义——爸爸身体健康时花开得挺旺;爸爸病危时,成为对子女的关怀、鼓励;爸爸辞世时,花儿落了。

第三课 《丑小鸭》

1、文体(童话故事)、作者(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

2、丑小鸭与作者:两者的遭遇相似,丑小鸭的一生是作者自身的写照。 3.丑小鸭的形象意义:成为身处逆境的人们不断进取追求美好生活的典型形象。

4、外貌、心理、环境描写对刻画丑小鸭的作用。

5、故事给人的启示: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四课 《诗两首》

1、文体(都是哲理抒情诗)、作者(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塑造“多余的人”、“小人物”的典型形象。弗罗斯特———美国诗人,被称为“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交替性的诗人”。

2、背诵第一首。

3、理解第二首中“路”的含义: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4、诗人为什么重点写未选择的路? 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所以这首诗中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这也是人生的真实写照。这样写来给这首诗增加了忧郁的情绪。 第六课《黄河颂》 1.作者(光未然)及作品。

2.内容:A、写黄河是摇篮,历史贡献大;B、写黄河是屏障,地理优势;C、写黄河有肩膀,贡献伟大。

3.主题: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强,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4.写法:

A、呼告的手法。B、反复、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 5.语言特点。

第七课 《最后一课》

1、文体(小说)、作者、主人公(小弗郎士)、主题(爱国精神)。

2、理清故事情节。

3、小弗郎士在小说中的作用:A、既是主人公,又是线索人物。B、起贯串故事情节的作用。C、起到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 4.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

5.重点研读的段落:第20、21、24——29段。 6.人物思想性格。

7.写法:A、对比。B、前呼后应。C、以小见大。D、烘托手法。 第八课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1.文体(抒情散文)。

2、理解写作背景,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的语言美。

3、掌握比喻义:(重点)

(1)用“长江大河”比民族生命进程; (2)用“扬子江黄河”比中华民族历史进程;

(3)用“浩浩荡荡”比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4)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 (5)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6)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比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7)用“浊流滚滚,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4、找出“道路”、“境界”、“旅途”、“征人”、“崎岖险阻”的本义、比喻义、引申义。

第九课 《土地的誓言》

1、文体(抒情散文)、作者:端木蕻(hóng)良,“东北作家群之一”。 题意:我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2.主题:爱国。

3.写法:A、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B、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的写法。C、用呼告的手法,变换称呼。D、想象、联想丰富。E、用大量的形容词,生动形象。 第十一课 《邓稼先》 1.文体(人物传记)。 2.把握各小标题的意思。

3.理解各部分的关系: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第二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度突出邓稼先的贡献。第五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具体写邓稼先的才能、意志、信念、精神。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

4、写法:A、大处落笔,立体凸现形象。B、对比的手法。C、句式多变,排列整齐。 第十二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文体(散文)、作者臧克家。

2、线索:A、叙事线索——说和做。B、感情线索——表敬仰赞美之情。

3、文章的中心句:“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

4.闻一多的主要事迹和形象。 5.掌握文中的 比喻句、过渡句与议论句。

6、写法:A、夹叙夹议。B、结构严谨。C、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 第十三课 《音乐巨人贝多芬》

1.文体(人物传记)。 2.理清记事顺序及内容。 3.掌握肖像描写。 4.认识贝多芬的人格魅力。 5.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的声响。 第十四课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1.文体(记叙文)。

2.识记各作家的简历(福楼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屠格涅夫: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前夜》《父与子》。歌德:德国作家,代表作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左拉: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小酒店》。)

3、掌握不同人物描写的侧重点不同的写法。

4、肖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了人物哪些性格特点。 第十六课 《社戏》

1.文体(小说)、作者(鲁迅)、线索(看社戏)。 2.理清并掌握文中的主要情节。 3.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4.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5.重点阅读段:第10——14段、第

22、23段、第40段。 6.中心。

第十七课 《安塞腰鼓》 散文 1.了解课文。

2.主题(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歌颂阳刚之美)。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

4、理解一些句子的含义(课文后的练习二)。

5、写法:A、短句与长句交错,富有节奏感、音乐美、诗意美。B、语句铿锵,有气势。C、动静结合。

6、黄土高原人的性格:朴实、粗犷、开朗。安塞腰鼓舞姿的特点:壮阔、豪放、火热。

7、排比句和感叹句的作用:增强句子的语势,使文章气势恢弘,雄浑有力,节奏感强,充满旋律美,表现出“安塞腰鼓”气吞山河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8.短句的运用。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 “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制的情景。

第十八课 《竹影》

1、散文

2、了解并区分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中国画重神似而不重形似;而西洋画重写实,和西方文化重实验相关。“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两种审美体系两种绘画形式的不同。

2、注意生活积累,学会从生活中感受艺术美。

第十九课 《观舞记》 1.散文 作者(冰心)。

2、掌握生动描写优美的舞蹈艺术的写法(从身体、服饰神态、动作、心灵等方面写)。

3、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是心灵之舞。 第二十一课 《伟大的悲剧》 1.文体:人物传记。 2.作者:奥地利的茨威格。 3.理清故事情节。

4.关注令人难忘的细节及人物体现的精神。

5、如何理解“伟大的悲剧”。

第二十二课 《荒岛余生》 1.小说、笛福与《鲁滨孙漂流记》。

2、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对刻划人物的作用。

3、第一人称的作用。

4、小说的主题:人只要有志气、

有毅力、爱劳动,就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来。

第二十三课 《登上地球之巅》 1.文体(通讯)。

2、掌握按时间发展顺序和地点的转移来写人记事的写法。

3、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对刻划人物性格的作用。

4、领会课文所体现的思想精神。

第二十四课 《真正的英雄》 1.文体(演讲词、议论文)。

2.理清课文的感情线索、段落划分及段意的概括、主题。

主题:哀悼罹难的航天勇士,颂扬人类的探索精神,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 第二十六课 《珍珠鸟》 1.文体:散文。

2.作者:冯骥才,当代作家, 作品有《雕花烟斗》、《神鞭》。

3.文章的叙事线索:鸟儿由“怕人”到“信赖”人。

4.文章主题:这篇散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和珍珠鸟一家三口从相识、熟悉、亲近,到相依相伴的关系变化过程。歌颂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好,体现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主题。(对主题要能谈出自己看法。) 5.领会本文对珍珠鸟细腻的神态、动作描写体现出的作者温柔情感。 6.掌握文章结尾点题的写法。

7、写出与“鸟”有关的词语、诗句。

第二十七课《斑羚飞渡》 1.文体(小说)。

2.品味详细描述第一对斑羚试跳成功的全过程的有关动词。

3.斑羚飞渡给人的启示:斑羚飞渡的惨烈、悲壮,让我们看到了动物身上那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精神力量。反思人类社会,当灾难来临时,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像斑羚那样,不害人,不苟活,视死如归呢?(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会让每一个读过这篇文章的人受到精神的震撼,会启发人们重新认识这个万物共生的世界。) 4.景物“彩虹”描写的作用:

5.镰刀头羊的形象:富于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难从容。

6、如何看待文中“人”的角色:对于和自己一起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其他物种,人类是蔑视的。人类肆意屠杀它们,已经导致许多物种灭绝。 7.掌握景物、神态、动作、侧面描写。

第二十八课《华南虎》

1.主题: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了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2.理解华南虎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3.理解文中“虎”、“观众”、“铁笼”和“我”的象征意义。 虎:不羁的灵魂。

观众:冷漠、市侩、助纣为虐、不觉悟的群体。 铁笼:囚禁一切自由精神、代表邪恶。

“我”:代表有良心、有理想、有灵魂的觉醒者。

4、“我终于明白了------”中“我”这时明白了一些什么?

“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止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保持独立健全的人格。

第二十九课《马》 1.文体(科学小品、散文) 2.布封与《自然史》。

3.家马与野马的不同特征(从形态、习性、生理功能、用途等方面区分)。 4.作者对两种马的不同情感态度。

5.对比的作用(家马和野马、马和七种动物的对比)。 6.写出有关“马”的成语、诗句。

上一篇:七年级英语期中测试卷下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