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一第三单元

2023-04-29

第一篇:岳麓版必修一第三单元

2012届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5-7课教案(岳麓版)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1、知识与能力

(1)爱琴文明及其所包含的文明,它们有何表现?古希腊城邦的形成,城邦的内涵,表现发展如何?城邦的主要特征,其政治体制分类及主要特点

(2)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希腊文明属于与内陆文明或大河文明不同的海洋文明,古希腊的地理版图破碎,难以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不易建立领土广大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古希腊的多元政治的形成与此有关。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爱琴文明的发现与成就。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古代希腊罗马的辉煌文化为世界文明所留下的重要遗产,认识到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古代文明各有千秋,都为人类文明的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各有利弊。

新课导入:

古时候地中海东岸腓尼基,有位美艳的公主,名叫欧罗芭。有一天,她外出和一群少女在海边摘取水仙花、紫罗兰。突然,天神宙斯从奥林匹斯山俯瞰大地,发现了欧罗芭。宙斯不由自主被美色所吸引,于是摇身一变,成为一头靓丽的公牛,来到了她身前。欧罗芭上前抚抱它,并骑上了牛背。公牛踏着浪花把欧罗芭带到了克里特岛,并与欧罗芭结了婚,于是任命把克里特岛命名为“欧罗芭”。今天欧洲的全称是“欧罗芭洲”,即源于这个美丽的传说。克里特岛产生了克里特文明,由此发展成希腊文明,再发展到今天的西方文明。

欧罗芭和公牛生了一个牛头人身的怪兽叫米诺牛,它每年都要雅典送十名童男十名童女给他吃;雅典人民深受其害,但又无可奈何,因为它住在一个迷宫里,这个迷宫就是米诺斯宫。雅典国王爱勾斯有个儿子叫特休斯决定去为人民除害,它答应国王如果平安归来,就在船上挂上白帆,到克里特岛后,在米诺斯公主的帮助下,特休斯用宝剑杀死了怪兽,并沿着红线顺利逃出克里特,但是对公主的怀念使王子忘记了曾经答应父亲的事,年老的国王已经在海边等待儿子多日,可是他却看到船上仍挂着黑帆,他悲伤地投入海中淹死了,这个海就称为爱琴海。

一、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2世纪)

1、克里特文明(前2000-前1400年)(米诺斯宫复原图说明了克里特文明的特点)

★特洛伊战争:特洛伊战争的起因是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诱拐了斯巴达王门涅劳斯之妻海伦,门涅劳斯的哥哥迈锡尼王阿伽门农即率希腊联军兴师问罪,经十年围攻而陷特洛伊城。 ★特洛伊的宝藏:德国人谢里曼49岁那年,他带着钱财、妻子和工程队去特洛伊挖宝。有一天,他和妻子慢慢地掠去地表的浮土,打开了一个墓葬,墓里金器在阳光下闪烁,他把里面的项链、手镯一件件挂在妻子的身上,逆着阳光,看着她,就像看见了当年的海伦。 ★米诺斯宫的发现: 特洛伊宝藏的发现,鼓舞了考古学界。1900年,英国人伊文思决定去挖掘迷宫(米诺斯——克诺索斯城(Cnossus) 统治者)。伊文思在克里特岛发现了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米诺斯王的迷宫(Labyrinth),即克诺索斯王宫遗址,揭开了欧洲文明源头上新的一页。

(1)出现:前2000年——前1700年

(2)特征:产生了君主制国家,出现王宫建筑群和线形文字A

(3)毁灭:前1400年,被迈锡尼人占领

2、迈锡尼文明(前1600-前12世纪)

⑴特点:君主制、王宫、卫城、王室陵墓、泥版文书

3、黑暗时代:前12世纪-前8世纪,希腊完全陷入沉寂状态,西方人称“黑暗时代”,伟大的《荷马史诗》就诞生于这一时期。因此,这一时期也被称为“荷马时代”。

二、古希腊城邦

1、城邦的兴起:前8世纪-前6世纪

2、城邦的含义: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若干村落。最大的城邦是斯巴达和雅典。

3、希腊对外扩张的条件和影响

(1)条件:①山多、地少、靠海(有必要)②航海贸易、海军发达(有能力)

(2)影响:扩大地域,促进了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为创造自己独特的文明打奠定了基础。 ★思考: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①政治方面:古希腊地理环境有助于形成古代希腊小国寡民的城邦, 城邦有利于形成公民政治,公民直接参与民主政治,不易形成专制。

②经济方面:地理环境使古希腊农业不能自给,古代希腊商业和手工业和海外贸易的发达,使希腊的农业和工商业都具有面向市场的特点。

③价值观念:商品经济必须以平等作为交换原则,商业贸易的进行与发展要求有自由环境和商业贸易者整体利益的政策。有助于平等观念形成和民主政治建立。

④民族精神:小国寡民的城邦一旦由于人口的增长而无法负荷时,希腊人就到海外去建立殖民地。优遇的航海条件为这些海外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勇于探索、开拓的民族精神。

三、古希腊城邦政体

1、城邦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城邦的自治权利或多或少属于各邦公民。

2、城邦公民: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能够自备武装服兵役的男性成员。出身于公民家庭的妇女拥有不完整的公民权,奴隶以及外邦移民被 完全排除于公民范畴之外。

3、城邦的实质:古希腊城邦实际上是公民集体联合起来保护自身利益,压迫奴隶与外邦人的一种国家组织。

4、城邦的政体类型

划分依据:各邦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

第6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一、教学目标

君主制与贵族制区别,贵族制与民主制区别,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雅典民主制基本特点及其措施,雅典民主制的得失

二、能力与方法

1、分析雅典民主政治产生、发展的历史条件,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确立、发展四个过程的主要内容。

2、理解雅典民主制基本特点,明确民主制的建立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产物,

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

3、理解伯利克里时代是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新课导入:

大家都知道Democracy(民主)、Politics(政治)、Freedom(自由)、Law(法律)、Republic(共和国)这些专有名词是怎么诞生的吗?他们都诞生于古希腊的雅典共和国,是雅典人开拓了民主政治之先河。

一、从君主制到民主制

★思路线索:

(1)雅典民主政治演变过程: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

(2)民主制的确立:①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②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

③伯利克里时期,全面繁荣。

1、君主制到贵族制

雅典城邦在公元前8世纪以前实行的是君主制,因为国王鱼肉人民、骄奢淫逸和外战无能而在前8世纪——前7世纪时被贵族推翻。

2、贵族制到民主制

公元前7世纪末,雅典贵族与平民尖锐对立,平民准备以武力推翻贵族政权。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1)、内容:①、废除债务奴隶制,确立公民自由权利;②、设立民众法庭,平民成为司法主人;③、新选举法,抽签选举除执政官外的任何公职人员;④、废除贵族世袭官职,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与权利义务。

(2)、作用:①、保障了平民的人身自由与安全;②、新兴工商业贵族跻身于统治阶层;③、雅典民主政治初步建立。

4、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09年)—确立民主制

(1)背景:梭伦改革未深入触动雅典选举体制和血缘团体。

(2)内容:①用10个地域选区取代4个血缘部落。②设立500人会议,向所有公民开放。 ③成立十将军委员会。④实行陶片放逐法。

★思考:怎样评价陶片放逐法?

答:①维护雅典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②是一种极端的民主方式,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容易被人利用,成为人们争权夺利、互相倾扎的工具。

(3)影响:①进一步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基本上铲除了贵族特权,雅典国家最终形成;②使所有的雅典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5、伯里克利改革(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繁荣时代

(1)内容: ①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除十将军外) ②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握有充分的权力。③扩大十将军委员会的权力;④向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群众发放工资和补贴;(参政工资;观剧津贴)

(2)意义:大大削弱了贵族的特权,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没有社会财产和等级的限制)

二、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

1、公民大会

公民大会是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甚至个人小事。一切公民都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

公民大会每年召开40次,其中10次“主要会议”有一项固定议题:审查在任公职人员的表现,并就其去留问题进行表决。这意味着一个公职人员在其一年任期内要经10次群众性的资格审查。其余30次大会分别为外交、宗教等国家事务和公民的个人申诉而设。

2、五百人议事会

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并主持大会。在两次公民大会的休会期间,议事会是大会最高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

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这是最早的比例代表制。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

3、民众法庭

民众法庭是日常的司法机关,审查公职人员资格,审理刑事和民事案件。

庭审判员从30岁以上、无公共债务和犯罪前科的公民中抽签产生。审判员6000名,一般由500人组成一个法庭,分理各种诉讼。

民众法庭在执法过程中,始终遵循一条重要原则,就是最大限度地保持公正,避免行贿舞弊现象的发生。

4、其它机关(众多、规模不大、行政和军事)

三、雅典民主的意义与局限

1、意义:

①在古代君主专制盛行的情况下,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多种民主的运作方式,这一伟大创举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②政权掌握在多数人手里,决策通过多数人的认真讨论,会使问题考虑得更全面。③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而非君主任命,使公职人员对社会负责,并使其处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④每个人以主人翁的态度去从事各项事业,有利于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的充分发挥,促进了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而成为伟大文明的催化剂。

2、局限性:

①雅典民主仅对公民集体而言,对于非公民则没有享受民主的权利 ②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而是男性公民的民主 ③雅典民主在尽情地发挥积极作用,促成雅典政治、经济、文化臻于极盛的同时,又残忍地窒息、限制了社会另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④因此,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这是其最大的历史局限。

第7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罗马由共和国进入帝国的过程,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作用和影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材料,综合探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课前向学生征集问题,鼓励学生自我发现问题,也有助于更好的组织教学;通过设计问题和补充材料,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学习,解决问题;以基础探究、深层探究、综合探究的方式层层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罗马的政制和法律,认识法律在古代西方社会的价值,培养正确对待和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积极态度及自觉的法律意识。

一、从共和国到帝国

古罗马的历史一般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1.王政时代:

这是罗马有氏族制社会向国家政权过度的时期,罗马城建立之初实行君主制。到公元前6世纪,王权和贵族的矛盾却日益 ,君主小塔克文是个暴君,其残暴统治引起贵族和人民的不满,他们联合起来发动起义,驱逐了塔克文及其家族,并为防止君主专制,而实行了贵族共和制。

2.共和时期:

(1)执政官:执政官有两名,行使最高行政权利,由选举产生,一切政令必须经两人同意方可执行。

(2)元老院:是国家决策机构。全体成员由贵族组成,实行政事共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3)公民大会:平民可参加,选举工职人员和通过元老院拟定的提案。

(4)平民保民官:在共和国时期内,贵族垄断一切国家权利,贵族与平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地位与权利十分不平等,如贵族与平民不能联姻,平民兵役,赋役负担沉重,债务奴役制卖人身。这使得贵族与平民矛盾冲突不断,特别是富裕的平民更是要求享受平等的政治权利。所以,平民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与贵族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并迫使贵族做出让步,允许他们选举自己的官员,并同意设保民官,保民官要为平面内说话办事,有权否决元老员决议,有权监督政府的行为。

★罗马国力强盛后,就走向了对外扩张的道路,经过几百年的对外征战,罗马从台伯河上的一个城邦国家逐渐发展为地中海一个庞大的帝国。恺撒大帝被人刺杀后,混乱中其外甥屋大维继位,之后出现三头同盟:安东尼、雷必达、屋大维。在三巨头中,最终屋大维使长期内战和分裂的罗马重新统一起来。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赐给屋大维“奥古斯都”称号,正式确立元首制,标志着罗马从共和时代进入帝国时代。

3.帝国时代:

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第一位皇帝,他创立了元首政制,公元前28年改组元老院,自任“元首”,意为“第一公民”或“首席元老”,他在公元前27年被授予“奥古斯都”称号,意为“神圣”“至尊”,“伟大”,可见他当时声望之大,这一年被认为是元首制,即帝国时代的开始之年。

(1)元首制:

表面看来屋大维的各种职权都由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授予,其实,屋大维刚开始是假借共和之名,独揽国家大权,使他凌驾于元老院和其他各种官职之上,成为最高主宰者。所以,屋大维建立的元首制是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专制。

(2)君主制:公元3世纪,戴克里先实行公开的君主制。

(3)帝国的分裂:①西罗马帝国(395年—476年)②东罗马帝国(395年—1453年)

二、罗马法

德国法学家耶林在《罗马精神》中说过: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惟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1、罗马法的起源:《十二铜表法》(共和国时期) 习惯法到成文法

(1)、原因:贵族垄断了立法权并随意曲解法律以欺压民众,广大平民对此强烈不满,他们极力要求制定成文法来保障自身的权益。公元前452—前451年,罗马编订出十个法表,铸造在青铜牌上,公布于罗马场。其主要内容仍是维护贵族利益。迫于平民要求,于公元前450年,又增设两表,这就是《十二铜表法》。

(2)、内容:包括民法、刑法、诉讼程序,基本上是过去习惯法的汇编。

(3)、评价: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平民的胜利;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的既得利益;是罗马法的渊源,是罗马的基本法。

2、罗马法的发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时代的法典。到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疆域非常辽阔。为了统治庞大的帝国,统治者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罗马法新增了许多新的内容,此时罗马法有公民法和万民法。公元3世纪初,罗马境内自由民的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开始消失,212年颁布了《卡拉卡拉敕令》,授予帝国所有被征服者公民权,享有罗马公民的法律地位,公民法与万民法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随着罗马法律的不断发展,罗马法学家逐渐形成一种法律观念,被成为“自然法”,自然法的精髓是:“人人生而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是至高无上的。”它具有超越时间、超越地域、超越民族的永恒价值,标志着罗马法的成熟。

3、罗马法的完备:《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东罗马帝国时期)

查士丁尼是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时期的皇帝,他在527年登上了帝位。他登上王位时,东罗马已不再是像屋大维统治下的牛气冲天的大帝国。为了恢复罗马帝国昔日的那种全盛局面,他不断地进行一系列“收复”西部领土的措施。为重振罗马帝国雄风,加强皇权,于528年下令编纂法典。查士丁尼在世时,共完成三部法律汇编。

(1)内容:《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

三部法典颁布后,法学家又把查士丁尼颁布的100多条敕令汇编成集,称为《查士丁尼新敕》,以上四部统称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又称为查士丁尼法典。

(2)作用:它保留了罗马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成果,对人的行为作出详细的法律规范,为调解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

4.罗马法的影响

(1)、对罗马:维系和巩固罗马帝国统治。(对人的行为作出详细的规范,调节了复杂的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法律深入罗马的每一角落,其有效的实行提高了罗马统治的行政效率;适应罗马经济发展的需要)

(2).对世界: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为以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制定本国法律提供蓝本,奠定了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罗马法所提倡的“人人平等”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武器;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不可侵犯”适应了资产阶级维护私有制的需要;作为一种成功的法治模式为资产阶级仿效。等等)

5、罗马法的局限性:

罗马法是古代奴隶制社会的法律,不可避免的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它维护罗马的奴隶制,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广大奴隶的自由和权利得不到法律的保障。

第二篇: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2课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本知识

熟悉秦朝政权机构和统一措施,记忆主要官职名称和通行文字,理解秦代政治体制的权力格局。

二、能力与方法

1、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掌握史实依据。初步了解如何阅读与归纳历史材料的方法。

2、简要分析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利弊,学习研究历史问题的方法。

3、学习小组分别收集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概况,秦灭六国的时间、经过等,以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秦代政治制度高度集权、严密、残酷的特征,初步理解秦制对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深远影响,渗透文明进步原则与道义原则相悖的价值判断标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难点

秦始皇统治的残酷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先进性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式

基本原则:

没有疑问——掌握

自主学习:

自行探究解决——掌握

产生问题——研究性学习

或合作探究解决

教师讲授:定义性的概念、规则或学生集体探究仍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讲授。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自主或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引导、解决问题——延伸问题——课下探究、研讨。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1、各学习小组通过对网络、书籍、报刊、杂志、光盘等媒体的找寻和浏览,找到与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秦灭六国的时间与经过、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以及近期关于秦始皇陵考古勘察的报道等资料。

2、查阅与本课有关的历史史实。

3、思考课后阅读(探究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天下共主与中央集权的区别等)。

(二)导入设计

情境营造

用大屏幕打出秦始皇的画像。

教学导语

“六王毕,四海一”,秦国统一天下标志着中国集权政治的开始。秦王朝建立起来的统一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它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那么,它是如何建立的?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

用这种方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结构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1.宗法制被破坏

2.争霸战争开始

3.各国纷纷变法

4.秦国完成统一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1.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2.皇帝与三公九卿的关系

3.三公九卿的职权

三、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

1.秦朝的地方机构

2.官吏的选拔考察

3.巩固统一的措施

4.制定严苛的法律

(四)师生互动

课堂设问

问题1:周天子分封诸侯,“授土”“授民”,诸侯则向周天子履行各种义务;请思考:周天子需要仗恃什么条件来统治诸侯?

周天子必须有威望和实力,大部分诸侯必须拥戴周天子。

问题2:既如此,为何春秋时期周王室却开始衰微了?原因是什么?

西周后期,井田制已经开始瓦解,“国人暴动”更直接打击了周王室;平王东迁后,实际管辖面积大大缩小,地位下降;诸侯国各自独立,以分封等级从属关系形成的统治体系废弛。

这样,周王室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国力量逐渐强大,形成群雄割据的局面。然后导入新课。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1、宗法制被破坏

2、争霸战争开始

3、各国纷纷变法

4、秦国完成统一

情境营造

由各学习小组代表讲述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经过、结果;简要介绍秦灭六国的时间、经过。

秦国因商鞅变法而强大,最终灭掉六国而完成统一,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建立了强大的、空前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大帝国。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1、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课堂设问

问题1:秦朝中央政权的高度集中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是皇权至上;其次是皇位世袭制;三是三公九卿的设置。

问题2:皇帝应该穿黄色的皇袍,为什么教材上的秦始皇穿的却是黑色的袍子?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秦始皇根据五行相生相克之说,认为周代以火德立国,颜色尚红;秦能灭周,应是以水德立国,取水能克火之义。水色为黑,故服饰尚黑。

2、皇帝与三公九卿的关系

3、三公九卿的职权

情境营造

据《史记》载:始皇曾外出巡游,见到丞相车骑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始皇大怒,遂将当时在场之人全部杀掉。

课堂设问

问题1:你认为谁最有可能向始皇告密?

有可能是太仆,因为太仆负责宫廷车马,皇帝出游,他会一直跟在皇帝身边。

问题2:你认为三公九卿是否分享把持了国家的最高权力?九卿中有哪几个是真正掌握政府政务的部门?

没有。因为三公九卿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九卿中真正掌握政府政务的部门只有奉常、廷尉、典客、治粟内史、少府,而其中奉常、少府也还兼为皇室服务。其余四卿则仅仅是为皇帝、皇室服务的。

第三篇: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1课教学案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考试大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教学重点】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前自主预习区】

一、夏商政治制度

1.夏朝:出现公共权力;出现 2.商朝:内外服制度

(1)内服:。外服:。

(2)商王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支配的实际权力。商王对的控制力是有限的。有很大的自主权。

(3)商朝弥漫着神权色彩。商王通过。

二、西周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1.目的: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内容:

(1)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周王的直接驻地。

(2)对象:是分封的主体,还包括、以及等。 (3)内容:是土地和人口,主要是土地。

(4)周王与诸侯的关系:西周各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比较密切,关系更加明确。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权威,承担各种义务(服从命令、随从作战、定期朝觐、交纳贡赋)。 3.影响:

(1)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2)周王确立了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3)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的等级序列。 (4)弊端:地方势力强大,影响了周王权力的集中,后导致国家分裂。

(二)宗法制 1.目的:

巩固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和的矛盾。 2.内容:

(1)确立严格的体系。实行。

(2)传宗继统,称为大宗,嫡长子的为小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3.作用:

(1)确立起一整套、和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2)有利于,防止,强化。即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动脑筋】:宗法制度有什么特点?

(1)最大特点:(2) (3)(4) 【思维拓展】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其区别在于,分封制是一种国家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是以家族血缘为基础的政治制度。 (三) 礼乐制度:

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结合。(祭祀、占卜)

2.家庭血缘关系和国家政治权力相结合。(宗法制) 3.最高统治集团尚末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诸侯国有一定的统治权) 4.严格的等级制度。

5.世卿世禄制的贵族政治。

【课堂展示探究区】

【走进高考】 1.(08上海历史,A组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A.分封制B.井田制C.郡县制D.行省制 2.(2009全国文综一)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A.官名B.爵位C.溢号D.行业 3.(2010高考广东文综12题)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 4.(2010年高考湖南文综24题)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 5.(2011·上海单科·6)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

A.国主B.领主C.盟主D.君主 6.(2006广东,26,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盛食器具)----摘自《礼记》

材料二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食:干饭类食品; 羹:有浓汁的食品)----摘自《礼记》

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 ……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燕通宴)----摘自《周礼》

材料三羹之有菜者用枝,其无菜者不用枝.(枝;筷子)----摘自《礼记》 材料四考古发现的战国以前的餐叉据王仁湘《饮食与中国文化》

上述材料反映了周人饮食生活的状况.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周人饮食生活的信息.(不得直译

和摘抄原文)(13分)

【课后巩固反思区】

一、单选题:

1.西周建立后,周天子分封诸侯国,其中齐国是姜尚(传说中的姜子牙)的封地,姜尚属于受封的()

A.周天子的亲属B.功臣C.先代的贵族D.归附的部落首领 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 ① 周的封国中,周王亲属做诸侯的居多;② 利用血缘纽带跟分封制度相配合,团结同姓贵族;③ 西周初年民族隔阂严重;④ 利用同姓贵族排斥功臣和先代贵族。() A.①②B.①②④C.③④D.①④

3.依据西周的礼制,天子殉葬用九鼎,诸侯七个,在春秋时期诸侯墓中出现九个鼎的现象,这说明()

A.贵族生活更加腐化B.当时人们更迷信C.等级秩序遭到破坏D.当时青铜铸造业更发达 4.对西周宗法制的作用认识正确的是 ① 有助于解决贵族之间的各种矛盾 ② 巩固了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③ 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④ 有利于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⑤ 保障了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 的特权() 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5.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

A.周王B .鲁国国君C .卿大夫D.士 6.《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赵姬请逆盾与其母……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又《襄公二十三年》记载:“季武子无适子(嫡子),公弥长,而爱悼子,欲立之。” 《孔子家语·曲礼公西赤问》:“公仪仲子嫡子死而立其弟。”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度B.宗法制度C.郡县制度D.监察制度

7 (03上海历史2)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

A.夏人后裔B.商代遗民C.周朝百姓D.少数民族 8.(2006年上海)《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梨

9 近十年来,家谱作为一种历史文献,受到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除正史、方志、考古资料以外最重要的资料来源。家谱取得这一地位的最主要原因是它() A.记载了某一家族兴衰荣辱B.能弥补正史缺载方志粗疏的缺陷 C.增加了历史材料的种类数量D.能起到凝聚社会群体力量的作用

10.(2007上海历史)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A.自然的崇拜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D.因功得到的封地

二、非选择题

11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

问题。(28分)

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周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摘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摘自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四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中书省直接管辖的地区)。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叙述了哪一历史现象?“周天子弗能禁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

(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建立后地方行政制度有什么变化?作者对于这种变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6分)

(3)材料三中“一切收了”具体指哪些措施?作者对此有何看法?(10分)

(4)材料四中的“腹里”指哪些地区?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4分)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走进高考】

1.解析:A. “封建”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以藩屏周”是“拱卫周王室”的意思,因此这句话指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 2. A 3. A 题眼:“家国一体” 考点:中国古代宗法制

解析:古代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它保证贵族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国”“家”结合起来,强化王权。答案:A. 4. C

[解析]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考试内容:分封制。分析:知道各省简称,熟悉西周封国,即可解答。选项中各省的简称依次是:(豫、冀)(湘、鄂)(鲁、晋)(粤、桂)。

5.【解析】C 本题考查商时期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商实行内外服制,商王控制着支配内外服的实际权力。故选C项。 6.答案:

本题要求考生从两个层次回答问题。

第一层次信息:宴饮时,按身份(等级)分配食品;食具有筷子;食具有叉子;食品的摆放有一定的规定;食具的使用有一定的规矩;饮食行为有礼仪要求。(8分)

第二层次信息:饮食之礼起到加强宗教团结,沟通社会关系的作用;周代已经形成一定的饮食礼俗;饮食礼俗体现了等级有差,贵贱有序的思想。(5分)

【课后巩固反思区】

一、选择题:

1--10. BACCBBBCBD

二、非选择题:

11.(1)历史现象:周初实行分封制,诸侯之间争战,周王权威受到挑战。(4分) 主要原因:诸侯国力量强大后与周王朝抗衡,分封制崩溃。(4分) (2)变化: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2分)

基本态度:肯定了郡县制有利于秦朝的统一。(2分)

(3)措施:中央派文官出任州郡长官,设通判监察; 各州郡的财赋,自留一小部分,其余由中央掌握;将禁军划归三衙统领,但发兵权归枢密院,实现了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8分) 看法:防止地方割据取得了成功。但是导致地方财政军事力量削弱(或积贫积弱),造成外族进攻时的失败。(2分)

(4)腹里:河北、山西、山东。(2分)

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和颁发;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关。(2分)

第四篇: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6课教案

1.

重点分析:

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及其体现是本课重点。雅典民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作为这种特点的体现。雅典人通过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政府机构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所以,学生要想很好的理解什么是雅典的民主政治,就需要对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的作用及其运作方式有很好的理解。对于同学们来说,这方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民主的例子,所以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2.

难点分析:

雅典民主制度的得失是本课的难点。我们学习了雅典的民主制度。讲解了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的办事原则。这些对同学们来说都是很好理解的。从表面上看来,这种民主是很完美无缺的民主形式。而且雅典民主制度中的许多原则做法在今天的民主制度中仍然有所运用。比如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等等。但是我们同学却不知道雅典的民主并非真正的民主,而只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它也有自己的缺点。这就需要同学们拥有很好的知识储备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也应该对这些学生不知道的知识适当的加以补充。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爱琴文明与古希腊的城邦政体。那么,爱琴文明包括哪些组成部分?这些文明都有哪些特点?古希腊城邦的特点是什么?古希腊城邦都有哪些政体?这些政体中最为流行的是什么政体?有什么特点?

学生:一一回答教师的提问。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的内容掌握的很好。古希腊城邦中最为流行的政体是贵族制和民主制。而在古希腊实行民主制的城邦最为典型的就是雅典的民主制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并通过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来加深对古希腊城邦中最为流行的民主制的特点的了解。

讲授新课:

教师:首先,我们先来了解雅典城邦的建立和雅典城邦政治制度的演变。根据目前的史料分析,古希腊城邦雅典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当然,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不是一天两天建立的,也不是某个天才的瞬间发明,而是在雅典志士仁人在平民的支持下,经过200多年的颠簸曲折,不断创新的产物。关于雅典民主制建立的过程及原因,请同学们自己看课文来掌握。雅典的政治制度都经历了那些政体最终发展到民主制?在发展到民主制度的过程中都经过了哪些重要的改革?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教师:(提问)总结:雅典的民主制度的确立,和古希腊的城邦政体的演变是相同的,经历了由君主制到贵族制再到民主制的演变过程。在雅典民主制度的建立过程中,两次改革起了重要的作用,一是梭伦改革,一是克里斯提尼改革。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贵族制的特点。课文中也给出了贵族制和君主制相比的不同特点。那就是,贵族制是一种集体领导的制度。因此必须实行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法治原则,于是君主制时期的终身制和世袭制变为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着就为政体进一步向民主制转化准备了条件。雅典之所以能够确立民主制度和人民的斗争和伟大人物的贡献是分不开的。公元前7世纪末,雅典的贵族制走向了它的尽头。这时候,贵族和平民的对立十分尖锐,平民准备以武力来推翻贵族政权。这时,梭伦当选为执政官。公元前594年,当选为执政官的梭伦进行了对贵族制的大刀阔斧的改革。这就是梭伦改革。请同学们看教材关于梭伦改革的内容。请同学们根据梭伦改革的内容,说说梭伦改革的哪些内容有利于平民参加政权。

学生:看课文了解梭伦改革的内容及其所起到的作用。

教师:在梭伦改革以后,雅典的公民开始拥有自己的权利了,他们开始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雅典的民主制度最终的确立是通过克里斯提尼改革完成的。

公元前509年,克里斯提尼当选为执政官,作为平民的的领袖,克里斯提尼在自己的任期内实行了我们今天称之为克里斯提尼改革的革新。在他的改革措施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内容,那就是“陶片放逐法”。由此,雅典的民主制度正式确立并执行了几百年之久。

教师:那么,雅典民主制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制度?它有哪些特点?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教师:(提问)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那么?雅典是如何保证自己的民主制度顺利实行的?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的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学生:是通过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体现出来的。

教师:那么,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的作用是什么?公民又是怎样通过这些机构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力的呢?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作答。

教师:(提问)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甚至个人小事。所有的合法公民都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就充分的体现人民主权的特点。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并主持大会。在两次公民大会的休会期间,议事会是大会的最高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由于议事会的成员由选举产生,并且一个公民一生只能当选两次,所以它体现了轮番而治的特点。民众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也由民众法庭终审。民众法庭在执法过程中,始终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是最大限度的保持公正,避免行贿舞弊现象的发生。

当然,除了这些主要的机构以外,雅典的人民主权的特征也表现在众多规模不大的行政和军事机关上。这些机关采取的都是少数服从多数的管理原则。

那么,同学们知道雅典公民在公民大会以及各种机构中是如何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力的吗?他们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

学生:辩论!

教师:对!雅典公民在各种机构中表达自己观点的方法是通过辩论。古希腊作家留下了众多有关公民大会开会情况的记录,其中洋溢着热烈、公开、有序、文明的辩论和表决气息,这在古代其他地区的政治决策中是从未有过的。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为了保证辩论的效率和秩序,雅典人拟订了一整套辩论的章法。雅典的辩论制度需要很深的知识学养。所以,雅典成为语惊四座的大演说家辈出的古代国家。雅典公民正是在这雄辩中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行使自己的权力的。

现在,我们对雅典民主制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雅典民主制度有哪些得失呢?它给我们的启示在什么地方呢?

学生:阅读课文内容,思考作答。

教师总结:对于雅典民主制度的评价。我们应该分两个方面来看。首先,雅典民主制是伟大的创举。在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盛行的情况下,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实现了古希腊人关于“轮番而治”、既是统治者有时被统治者的设想,这无疑是伟大的创举。并且它实行的若干基本制度。今天我们仍然在应用着。第二,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发挥的程度。如果每个人都以主人翁的态度去从事各项事业,就会产生巨大的效率。

但是,同学们也应该认识到雅典的民主并非真正的民主。它和我们今天所向往的民主制度是不同的。首先,它仅仅是对视若手足的公民集体而言的,对于非公民,例如外邦移民、奴隶和他国公民,则没有享受民主的权利。其次,塌实以男性为中心的民主,妇女在雅典的民主制度中并没有享受公民的权利。

所以,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而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它在尽情发挥积极作用,促成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臻于极盛的同时,也残忍的窒息、限制了社会另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因此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步弓的一种暴力机器,这是其最大的

历史局限性。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雅典的民主政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与产生于古希腊城邦雅典的民主制度有了深刻的了解。而雅典的民主政治除了给我们人类提供了一种除君主制度以外的一种管理制度以外。在许多其他方面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可以说,雅典的民主制度是西方民主制度的源头。而今天西方人民主法治的思想,就是来源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那么,我们下节课就要学习古罗马的政体和法律。从而给同学们一个完整的认识。

课堂习题:

本课的课后习题。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雅典政治制度会由君主制度走向民主制度,而中国和其他如印度、埃及等国家却是走向了专制制度呢?

第五篇:岳麓版必修一第19课教学设计 教案

第19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学习目标:

1.重点:了解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及经过 2.难点:了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在18课学习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巴黎公社的建立,是工人阶级争取建立理想制度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证明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本节课我们来学习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一、学科班长展示(聚焦学科班长) 1. 重申学习目标; 2. 课堂展示小组分配;

二、组内对学、群学准备

2分钟组内准备展示内容、组织展示语言、核对学习内容确认学会、统计出不会。

三、展示

师:聚焦老师,学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主要从三部分着手: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革命经过;革命历史意义。

下面请小组展示学习结果

(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历史条件 小组展示、学生质疑、教师适时点拨。

师:聚焦教师,点评小组及质疑同学,指导学科班长记分。

(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过程 1.二月革命倒沙皇

小组展示、学生质疑、教师适时点拨

师:聚焦教师,点评小组及质疑同学,指导学科班长记分。 2.《四月提纲》指方向

小组展示、学生质疑、教师适时点拨

师:聚焦教师,点评小组及质疑同学,指导学科班长记分。 3.七月流血抛幻想

小组展示、学生质疑、教师适时点拨

师:聚焦教师,点评小组及质疑同学,指导学科班长记分。 4.十月革命现曙光

小组展示、学生质疑、教师适时点拨

师:聚焦教师,点评小组及质疑同学,指导学科班长记分。

(三)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小组展示、学生质疑、教师适时点拨

师:聚焦教师,点评小组及质疑同学,指导学科班长记分。

(四)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 小组展示、学生质疑、教师适时点拨

师:聚焦教师,点评小组及质疑同学,指导学科班长记分。

四、课堂拓展 组内

1. 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国际关系史、现代化模式三个角度,理解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影响。

学生展示、质疑、合学探究、教师适时点拨评价

2. 从领导力量、国内阶级力量对比和国际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学生展示、质疑、合学探究、教师适时点拨评价

3. 与中国新民主义革命道路相比,俄国走的是什么样的革命道路?有什么启示?

学生展示、质疑、合学探究、教师适时点拨评价

五、收官 1.课堂小结

师:聚焦老师,本课主要学习了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主要进程及其历史意义。请同学们写在学案“课堂小结”中。

(学科班长展示)

2.总结小组得分:评出优秀小组和明星组员。

3.布置课后作业:整理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异同、整理学案、整理笔记

上一篇:印江智成中学先进事迹下一篇:医疗保险怎么报销比例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