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调研与分析

2022-08-22

第一篇:企业文化调研与分析

蒙牛企业企业文化分析与报告

一、蒙牛的奇迹

蒙牛的全称是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她创建于1999年。创建初期完全称得上是白手起家:没有一块地,创业者牛根生跑了内蒙古2个县都不肯接纳他们,最后在一个全国重点贫困县和林格尔县才勉强答应给他们一片不毛之地,他们就在这片沉睡了几千年的荒凉土地上创业:没有厂房,只好租用一间民宅,这就是蒙牛的第一间工厂;没有资金,只有3万元起动资金,银行也不给他们贷款;没有设备,只有二条从瑞典利乐公司租借来的生产线。

但是就是这样一家一穷二白的民营企业,经过7年多的努力,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蒙牛速度”和“蒙牛奇迹”。1999年蒙牛的奶类产品产量8368吨,2006年达到389.5484万吨。目前在中国,消费者每喝3杯牛奶,就有l杯是蒙牛牛奶。蒙牛不仅是中国液态奶、酸奶和冰淇淋市场的“三冠王”,还成长为日收奶量超万吨,日销售量上万吨的全球收奶冠军和液态奶销量冠军。总资产超过76亿元,乳制品生产能力达500万吨/年。2006年,蒙牛主营业务收入162?46亿元,年均递增138%,实现利润7.27亿元,年均递增182%,上交税收7.8亿元,年均递增158%。现在蒙牛集团拥有员工3万多人,380多条现代化生产线,在全球有20多家合作单位,在全国有30多家分公司。蒙牛股票在香港就发行3.15亿股,当前股价33.85元,市赢率高达19倍,成为大中华地区海外上市股票25强之一。他们已经建立起联结“亿万消费者,千万投资者,百万农牧民,几十万销售大军,几万名员工”的庞大产业链,被誉为西部大开发以来“最大的造饭碗企业”、“中国乳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国家标准化示范牧场”、“最具创造力的中国企业”。

二、蒙牛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自觉形成的,并为广大员工恪守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企业成功的关键是文化,文化是永远不能替代的竞争因素。

蒙牛在短短7年多时间里,创造了惊人的“蒙牛速度”、“蒙牛奇迹”,她们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靠人才和文化取胜,是他们成功的关键所在。

在蒙牛到处可以看到这样的大幅标语:“品牌的98%是文化,经营的98%是人性,资源的98%是资金,矛盾的98%是误会”。蒙牛还专门开辟了企业文化园地,里面挂满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奖牌。有“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十大先进单位”、“中国企业诚信经营示范单位”等等。流连在这个园地里,你会感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春风扑面而来。

1、蒙牛的企业家文化

对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而言,企业家就是企业的领袖人物,他们既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人物,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人物。?

蒙牛的领袖人物是牛根生,他的观念品德、思想意识、领导才能和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到蒙牛的发展。可以说蒙牛的企业文化就是牛根生的人格化。

牛根生的经营理念是,“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认真做事,诚信做人”。“财聚人散,财散人聚”。他的创业精神是“这世界不是有权人的世界,也不是有钱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想过成功,想过失败,但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他的处世原则和用人标准是:“君子记恩不记仇,小人记仇不记恩。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蒙牛有了这样杰出的企业家,优秀的企业家文化,才使企业文化有了灵魂,企业有了灵魂。

2、蒙牛的物质文化

一个好的企业,她一定非常重视自身的形象,总是从建设物质文化起步,开始企业的发展。

蒙牛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自己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就十分重视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的优化。他们甚至把文化广场、文化一条街建到了内蒙古的首府呼和浩特。去蒙牛参观后考察组的主席们都感叹地说:这才是真正一流的现代化企业。

蒙牛对自己的产品也是精益求精的,售后服务也是日臻完善的。他们的牛奶从挤奶器套到奶牛身上到最后进入人的口中,全部流程都是真空加工,保证卫生安全,质量上乘。他们还向全世界承诺,只要发现包装不合格的产品,可以随意到任何蒙牛产品专卖店调换。蒙牛人坚信“技术创新一小步,市场领先一大步”,为了不断开发新产品,他们建成了我国第一个乳业生物技术平台,建设世界一流的乳品研发中心,在那里搞科研的全部是从世界各地招聘来的博士、硕士,光博士就有80多人,研究开发新产品。申请国内外商标330个,申请国家专利350件。平均9天申请1个专利,6天1个新产品问世。四大奶类系列已有200多个品种。他们的目标是让外国人的餐桌上少不了蒙牛的产品。

3、蒙牛的行为文化

企业行为文化是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文化活动,它是企业经营作风、人际关系、精神面貌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

在蒙牛到处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语牌:“股东投资求回报,银行注入图利息,员工参与为收入,合作伙伴需赚钱,顾客购买要实惠,父老乡亲盼税收”,“讲奉献,但不追求清贫;讲学习,但不注重形式;讲党性,但不排除个性;讲原则,但不放弃责任;讲公司利益,但不忘记国家和员工的利益”。这就是蒙牛的企业价值观。他们奉行的是顾客至上,他们实行的是人性化管理,他们追求的是企业整体利益和员工利益的最大化。

蒙牛的人性化管理是非常典型的。他们担保贷款给牧民养奶牛,到奶牛投产后,再逐步从牛奶款中扣还贷款。7年多来累计发放奶款180亿元。在农牧民中流传着一句话,蒙牛建到哪里,农牧民就富到哪里。甚至对牛也实行人性化管理,挤奶的时候,播放优美的音乐,让它们在宽松的环境中挤奶,如果哪头牛今天不想挤奶,他们可以不给它挤。

4、蒙牛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目标,而对员工的行为给予一定限制的文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蒙牛对制度文化建设是十分重视的。他们用制度规范人性,全面建设“蒙牛法典”。他们推行的OEC管理,就很有特色。在蒙牛,每个工厂车间,每个部门都挂着“OEC管理考核栏”,它由目标系统,日清控制系统和有效激励机制组成。日清栏上天天有员工的表现情况,并对员工的行动提出表扬或批评,而且作为奖罚的依据。当月考核不合格,必须变换岗位。二次考核不合格,公司就给予除名。这样在蒙牛的员工中就形成了有智慧的出智慧,没智慧的出力气,不出智慧和力气的卷铺盖的氛围。

5、蒙牛的精神文化

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文化观念和精神成果。它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和核心。蒙牛的精神文化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首先蒙牛用精练的文字把企业精神提炼出来,就是:“精诚团结,勇于拼搏,学习创新,追求卓越,与时俱进,报效祖国”。充分体现了他们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其次是蒙牛的标识,这是蒙牛企业的形象。蒙牛标识的主色调是绿色和白色,象征着草原和牛奶。图案非常简洁明快,就是一片绿色中两条白色的弧线,下面的弧线长,象征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面的弧线短象征着弯弯的牛角。还有蒙牛的口号,这是蒙牛企业精神的体现。蒙牛的口号就十一个字:“蒙牛、草原牛、中国牛、世界牛”。口号虽短,但牛气冲天,气贯长虹,充分反映了蒙牛人领先中国,领先世界的决心和信心。可想而知,蒙牛人戴着自己的标识,喊着自己的口号,他们的归属感、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是何等的强烈!

三、蒙牛的启示

蒙牛集团是股份制的民营企业;创建只有7年多时间;是一个科技、信息密集型的现代企业。

但是从企业文化建设这个角度上看,蒙牛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启示一:企业必须建立德才兼备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企业家的素质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品位和档次。优秀的企业家和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只有优秀的企业家,才能以自己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思维、新价值取向来倡导和培植优秀的企业文化。国有企业选好领头人尤为重要。只有胸怀全局,德才兼备,具有现代意识,现代观念,现代企业管理才能的领导,才能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搞好企业文化建设。选好国有企业的领头人,首先要发扬民主,充分尊重职工群众的意愿。其次要加强培养,不断给他们充电的机会,不断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提高企业管理的能力。

启示二:企业必须设计体现自身特色,又有时代特色的标识、口号和企业精神。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的标识、口号,一般是企业家自己设计和提出的,他体现了企业家的意志和情绪。但是国有企业的标识、口号,一定要体现全体员工的意志,反映员工的团队精神。因此,设计企业的标识和口号,必须走群众路线。。建议我们以专业人员和职工群众相结合的办法,开展一个征集企业标识、企业口号的活动,发动广大职工和社会公众广泛参与。这样做不但能集思广益,充分集中群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能够使企业标识、企业口号得到职工群众的认可,深入人心,变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启示三:企业必须树立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企业价值观决定了企业及其员工的行为取向和判断标准,企业核心价值观作为企业人的共同信念,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努力的方向和行动指南。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时代的高度,用精炼的语言,简洁的文字,把核心价值观提炼出来,并对广大职工进行宣传教育,使之深入人心,自觉执行。同时还必须建立必要的制度保障,奖优罚劣,让每个人都能以整体利益,职工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坚决反对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

启示四:企业必须优化物质文化,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文化建设,从层次上来分析,物质文化是最表层的,精神文化是最深层次的。必须把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作为第一要务。但是也不可忽视物质文化建设。特别是物质条件比较差的企事业单位遍布中国的每个角落,驻地偏僻,环境恶劣,工作艰苦,生活比较枯燥。在这种条件下,更要努力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建设以群众文化广场为标志的职工文体活动场所,培养文体活动骨干,经常组织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活跃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让职工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人生,陶冶情操,共建和谐。

王雅娜,罗珊,陈双利,梁聪颖

第二篇:企业文化提炼与分析模型

“五要素分析模型”提炼企业文化

来自网络

烟草在线专稿

自2005年以来,烟草行业全面启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各省局(公司)、市局(公司)在《纲要》、行业企业文化架构体系以及国家局的要求、指导下,在企业文化提炼、传播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对于烟草企业而言,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帮助其保持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但优秀的文化一定是来源于企业自身的实践,而非“凭空创建”,正如同管理界一句关于文化的话所说:“滴水成河,聚沙成塔,文化非一朝一夕而成,乃是由点滴行为、习惯及至传统渐渐累积演进而来。”所以企业文化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只能通过提炼、整理、优化来形成。而在这其中,如何对文化进行提炼便成为关键。

在此,本文专门介绍一种用于文化提炼的标准化工具——五要素分析模型,这一模型从地域、行业、企业、战略和领导层思想五个方面着手,能够提炼出真正符合企业实际,支撑企业发展,同时又体现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一、何为“五要素模型”?

五要素模型的具体内涵如下:

地域人文——历史传统和自然环境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综合作用的产物,独特的区域自然环境在其中起着本源性的作用。最先还是由于自然环境有分别,而影响其生活方式,再由生活方式影响到文化精神。

行业特征——企业文化对社会来说是个性化的,对行业它又是趋同化的。比如,我国烟草行业作为一个特殊管制的行业,一个在不断改革中发展起来的行业,长期关注和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使得这个行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也呈现出明显的行业特征。

企业历史——一个企业历史书写的起笔,也是它文化产生的开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人事、重要节点,笔笔镌刻于其历史年鉴中,并塑造成就了企业的今天。而文化作为信息、知识和工具的载体,它是企业历史发展的映照。对于文化而言,缺乏了历史的坐标,也失去了立足的支撑和依据。

领导层理想——企业文化不可避免要体现领导层的意志,贴近领导层心目中的理想蓝图。但这并不是说企业文化就是“一把手”文化,这是因为企业文化一旦成型,就会固化为企业全体员工共同遵循的理想信念、道德操守和行为习惯;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强调一种群体效应。只有当领导层的精神理想和经营思想融入到企业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并被广大员工认同和遵守时,才能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战略——未来战略预示着企业的发展走向和市场定位,由于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无形性、软约束性、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等,使文化始终以一种不可抗逆的方式影响着企业。所以一个企业战略的制定,势必是与其文化相适应、相匹配的,而文化反过来也能承托战略,助其达成。

二、为何“五要素模型”能有效提炼企业文化

五要素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轴度上对企业的文化生态进行缜密考察:首先,从时间轴上看,地域人文、行业特征、企业历史和领导层理想都是立足于当前的分析,它们共同解释了企业为何呈现出当前的面貌,而未来战略则直接指向“将来”,旨在勾勒企业明天的形态。其次,从空间轴上看,地域人文、行业特征和企业历史都是反映外部因素对于企业文化的雕琢和渗透,而未来战略和领导层理想则是体现内部因素对于企业文化的塑造和打磨。

综合来看,模型的这五个要素协同构筑起了一只口径精细的量器,我们所提取出的文化要素,通过这一量器的五重检验和选筛之后,最终提炼出的文化才是企业自身具有的企业文化特征,进而成为构建理念体系的基石。

三、“五要素模型”在企业文化提炼中的实际应用

“五要素模型”作为一项科学、标准化的工具,其效用可以在针对企业文化的提炼过程中得到充分、切实的体现。以下,我们以烟草行业首批省级商业企业文化建设试点单位——浙江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为

以引入例,以五要素为基准,对浙烟的企业文化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

察考地域人文——孕育了河姆渡文化与良渚文化的浙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隋唐以后,随着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特别是南宋定都杭州以后,浙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和文化重镇。在地缘风物上,浙地秉吴越英气,承物资殷实,享交通畅达。在历史转型中,接受了经世致用的渐东学派学说,诸多因素交互作用,把浙商推向历史舞台,从近代的"宁波商邦"到“龙游商邦",到以温州和义乌商人为主体的当代浙商,他们留给公众的印象始终是“志在精进,意在实效”。

纵观企业历史——创立之初,面对基础薄弱的市场和简陋的物质条件,浙江烟草人针对市场特点、企业自身实际,踏踏实实地从建设、夯实卷烟销售网络做起,敢于解放思想,敢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扎实、精细的网建工作推动了企业经营业绩的提升。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浙江烟草企业发展过程的浓缩与精华所在。

把脉行业趋势——一方面,烟草行业施行专卖制度前提下的市场化改革,形成以品牌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的运营模式和工商合作模式;另一方面,烟草行业由行政垄断向经济垄断转变,并同时面临控烟框架和加入世贸的挑战。强化自主创新、提升市场预测和操作能力,促进行业科学发展成为烟草企业面临的第一要务。浙烟务须保持专业专注,进一步推进精细化管理,完善制度,以实应变。

把握领导层理想——在浙江烟草的发展过程中,领导层非常重视精神文化的引导作用,理念先行已成为历次变革的关键成功要素及特征。在前期的创业历程中,浙江烟草领导人在全省系统内倡导“敢于拼搏、善于竞争、雷厉风行、真抓实干、团结开拓、勇创大业”的“浙烟精神”,鼓励员工奋发向上。在行业以发展的新形势和竞争格局下,浙江烟草领导又在系统内倡导“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在工作中精益求精的理念,不断追求国家、消费者、零售户、工业企业、员工和社会公众六方的和谐满意,将浙江烟草打造为一流的商业流通企业。

解读未来战略——长久以来,精诚务实、开拓进取一直是浙烟突出的优点,要在今后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中继续保持领先,浙烟必须巩固强化并大力发扬这一优势,“克服非市场因素,为工业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大品牌服务,进而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全国统一商业流通网络”。以踏实基础奠定前行标杆,在变革浪潮中精益求精,浙烟方能在市场中始终先人一步。

经过五要素模型的提炼之后,一个清晰的浙烟呈现于眼前,而承托这一形象的基石,稳稳地落在了“精、实”二字上,这二字正是浙烟诸文化要素的凝练表达。辞源上:精谓“致广大而尽精微”,实谓“处其实不居其华”,乃中国古代先哲于万象中格物致知、证悟所得。实践上:精乃“精益求精”,以精细管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注重细节,专业专注,将精细落实到每个员工的行为中;实乃“脚踏实地”,以规范运作巩固企业的执行力,完善制度,严格贯标,把规范体现到每一个工作环节中。如此,最终形成了以“精.实”为主线的浙烟企业文化。

著名企业文化理论专家埃德加.沙因曾经说过:“文化至关重要,因为它是强大的、潜在的并且经常是无意识的一种力量,它决定了组织的行为、感知方式、思维模式和价值观。企业文化特别重要,因为文化要素决定了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运营模式。”我们便是要在企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撷取文化演变形成的点滴要素,并运用科学的工具对之进行有效提炼。

循环经济下企业文化矩阵模型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生态文化的涵义,讨论了循环经济下企业文化的内涵;接着介绍企业文化相关矩阵模型;文章最后通过分析循环经济和生态文化,从生态性和发展性两个维度建立了循环经济下的企业文化矩阵模型,包括四种文化类型:问题型文化、奉献型文化、涸泽型文化、生态型文化,并指出企业文化的生态发展方向。

关键词:企业文化 循环经济 生态文化 矩阵模型

生态文化的涵义

生态文化是人们根据对生态关系的需要和可能,通过最优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等问题所反映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的总和,是一种新型的现代管理理论。企业生态文化,就是要求企业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将生态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使之成为自己经营的指导思想,贯穿到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其目的是实现人、企业、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既是对企业文化的时代补充,也是企业文化对生态文化的积极回应。

企业生态文化要求企业清醒地认识到自身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自己在环境问题上应负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创建适宜员工工作的良好生态环境;坚决摒弃高污染、高排放的生产方式,采用生态技术和生态工艺,实施清洁生产,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发展循环经济;制度安排上,根据社会环保的要求,自觉设立自身的生态环境政策和目标,及时公开环境信息企业,关注社会生态效益,积极支持社会环保活动;精神层次上,就是要使环境伦理、生态意识成为企业精神的重要方面,引导企业生产经营价值导向。

生态文化的实质就是要为企业创造出浓郁的生态氛围,使生态理念以潜移默化的形式作用于企业员工的心灵,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生态文化是指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保护生态环境、追求生态平衡的一切活动的成果,也包括人们在与自然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念体系,包括人类为了解决所面临的种种生态问题、环境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与自然和谐相处,求得人类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所采取的种种手段以及保证这些手段顺利实施的战略、制度等,它倡导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的人文道德观念,引导人们真正地了解自然,崇尚自然,保护自然,尊重和享受自然,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循环经济与生态文化

循环经济模式的出现适应了广大企业进行文化创新的需要。循环经济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缓解经济增长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

循环经济要求企业文化与生态文化有机结合。企业文化主要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体现的是人与人的和谐发展;生态文化是研究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的总和,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与人的和谐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样重要。因此,企业要把生态文化融入企业文化,这不仅可扩大企业文化的外延,而且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企业文化模式的矩阵模型研究综述

李家元经过分析,依据企业现阶段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即企业实力)和企业的预期能力(即前瞻力)两个变量来建立二维矩阵,如图1所示。

Cameron和Quinn将这两对维度放在一起形成四个象限,根据每个象限的突出特征,分为了四种类型的组织文化,分别命名为;宗族型、活力型、层级型、市场型。Cameron和Quinn等在测量组织文化时采用的核心概念是反映企业竞争价值的两对指标,如图2所示,其对组织文化的测量也是针对这两对指标进行的。

Denison认为,组织文化是一套价值观、信念及行为模式,并构成组织的核心体。他们构建了一个能够描述有效组织的文化特质(trait)模型。该模型认为有四种文化特质:适应性(adaptability)、使命(mission)、一致性(consistency)和投入(involvement),与组织有效性显着相关,其中每种文化特质对应着三个子维度,参见图3循环经济下的企业文化矩阵模型

结合生态文化的内涵,得出企业生态文化的模式。企业生态文化,就是要求企业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将生态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使之成为自己经营的指导思想,贯穿到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其目的是实现人、企业、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根据发展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性(社会可持续发展)建立二维坐标,将企业生态管理文化分为四种类型:问题型文化、奉献型文化、涸泽型文化、生态型文化,如图4所示。

图4横坐标表示发展性(企业持续成长),用纵坐标表示生态性(社会可持续发展),就可以将上述四种类型的企业管理文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发展方向描绘在矩阵图。

问题型文化:这种文化模式的企业,没有企业持续成长的意愿也没有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关心,随时可能被市场或者政府淘汰。因为这种企业既没有企业的发展,也不能较大地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涸泽型文化:这种文化模式下的企业,关注自身有较大发展和持续成长,不注重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具体表现为只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种企业的管理文化如果不改变,最终将因为严重违反环保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而被淘汰。

奉献型文化:这种文化模式下的企业,重视对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较大贡献,但是企业自身未能实现较快地持续成长。这种文化下的企业并非不追求经济效益,而是没有正确处理好企业、社会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若长期不调整,也会逐渐被市场淘汰出局。上述三种类型的企业可统称为经济性文化。

生态型文化:这种文化模式下的企业,将生态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使之成为自己经营的指导思想,贯穿到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其目的是实现人、企业、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样既能实现企业自身的较快持续成长,又能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较大贡献,从而表现出巨大的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这是循环型工业企业应该建立和努力达到的文化模式。

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生态文化发展的路径有:问题型文化—奉献型文化—生态型文化,问题型文化—涸泽型文化—生态型文化,问题型文化—生态型文化,奉献型文化—生态型文化,涸泽型文化—生态型文化。本文认为可以对企业文化进行生态评价,了解企业文化的类型,找到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最终从经济性文化向生态性文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生态型企业之路.经营战略,2007 张保伟,吴怀林.关于企业建设生态文化的思考[J].理论界,2006 徐杰.企业生态文化建设研究[J].中国林业企业,2004 转载]企业文化建设“四个同心圆”模型

(2010-07-23 16:16:02)

转载原文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企业文化建设“四个同心圆”模型作者:竹骨求实

摘 要:企业文化建设“四个同心圆”模型是企业与管理咨询公司结合创立的企业文化建设模型,具有系统性和实效性。该模型由内向外分核心项目组、领导小组、先导小组和企业员工四个层次,四个层次共同发动,与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产品线、培训线、活动线三条线结合,形成企业文化网络,最终使企业文化的宣贯实施最终落到实处。

关键词:企业文化 同心圆 核心项目组 领导小组 先导小组 企业员工

分类号:C931.2

文献标识码:B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一切动力的源泉,其重要性已被绝大多数的现代企业认识到。近年来,国内企业掀起了一股企业文化建设热,一些企业已经建立了专门的企业文化部,设立了企业大学、企业文化经理、企业文化专员等专门的组织和人员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但是,据权威调查显示,许多企业家和管理者对于本企业的文化建设及其成果并不满意,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最主要的痛点集中表现在:创意好,落地难;口号多,动作少;上面热,底下冷;文化制度两张皮等等,企业文化看起来很美、说起来很甜、做起来很难,最后往往成为纸上谈兵,流于形式。

[1]根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普遍“虚火上升”的现象,我们根据长期的企业文化咨询实践,总结出一套企业文化建设“四个同心圆”模型,有力地助推了企业文化建设实施难、落地难的问题。

“四个同心圆”模型是企业与咨询公司的合作中产生并发挥作用的。企业和咨询公司达到什么程度的默契、咨询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企业文化咨询成败的关键。作为咨询公司,企业不再满足于其提供详细的文本和方案,而其过程价值的创造往往更能受到企业的欢迎,这也是企业管理咨询的一个新动向。作为企业自身,“手把手”的教练式咨询往往使其成长的更快,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以麦肯锡为代表的国际咨询机构“不参与企业变革的具体实施,不参与企业政治和内部利益纷争”的独立性原则,但在中国,这一点却直接关系咨询的效果,尤其是企业文化项目。正是基于此点,我们通过广泛的实践与论证,创造出了这种咨询公司参与式的企业文化建设“四个同心圆”模型。

[2]企业文化建设“四个同心圆”模型是指咨询公司与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设立的、从内向外的四个同心圆结构,包括企业文化建设核心项目组、领导小组、先导小组及企业员工四个层次(如下图),它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

一、核心项目组

核心项目组是企业文化建设项目的核心机构,负责整个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的制定与推布,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执行者和推动者。

核心项目组一般由咨询公司与企业内相应文化部门共同组成。咨询公司项目组负责对整个企业的企业文化进行诊断,写出诊断报告,提炼出企业的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等企业精神层文化,撰写和制定企业文化手册、员工管理制度、员工行为规范、企业文化培训手册等文本,并制定整个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划。在核心项目组,咨询师不仅仅扮演“顾问”的角色,还要起到“指导员”和“教练员”的作用。

企业内负责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部门一般由企业文化部(处)、人力资源部、党委工作部、企业宣传部、企业工会、行政办公室等组成,核心项目组一般要求有这些企业文化部门的主要领导人参与,并配备3—5名的专职人员。核心项目组这部分人员要求全程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诊断、设计与宣贯实施,他们是企业的整个企业文化发展历程中的见证者、参与人,能更深切地把握企业需要什么文化、要发展什么样的文化。他们的工作办法、他们对员工的把握,是企业文化推动的关键环节。 咨询公司项目组与企业项目组的通力合作、合理分工,是保证整个企业文化建设工程全面实施、保证到位的基本条件。

二、领导小组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离开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企业文化建设将寸步难行。企业文化不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而是企业老总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必修课。所以我们根据众多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在“四个同心圆”模型中的第二层设立企业文化领导小组,该小组由企业的一把手及分管企业文化工作的主要领导人组成。

企业文化领导小组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协调者和推动者。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主体部分包括战略文化、组织文化、制度文化、经营文化等,外在部分包括企业信誉、企业行为、企业环境、企业形象等,这些都需要企业领导人总体把握,亲自指导。企业文化的建设包括精神层、行为层和物质层的建设,涉及到人力、财力、物力、信息和文化资源

[3]等五大资源,这些都需要企业领导人的协调与配合。企业文化领导小组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使企业各部门组织与咨询公司的项目部进行协调和沟通而成立的,参与项目的具体内容较少。

同时,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如果对企业文化没有深层次的理解,也很难使企业做强做大、基业常青。一个成功的企业领导人往往得益于企业的文化、影响企业的文化,比如万科集团的《万科》内刊就为万科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企业领导人、高管。一些企业的文化被称为“老板文化”,也充分说明了企业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担纲的重要角色。

三、先导小组

[4]彼得·圣吉在他的学习型组织建设中首先提出了“先导小组”的概念,其本意是通过先导小组活动把概念变为能力、把理论变为实践。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也引进了先导小组的概念。先导小组是创建卓越企业文化组织、培育卓越执行者的实验室,在这个实验室里,通过集中研讨、定期会晤,确定目标,制定阶段计划,选择议题,试运行方案等手段,使大家学习并改变,提高执行意识和能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程。

企业文化先导小组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播种者、示范者和推动者。企业文化先导小组可以反馈企业文化内容的实践,为项目组提供真实客观的信息和建议,将企业文化的内容和精神在企业内部快速而广泛地传播。

先导小组通过创建企业文化实验室发挥作用,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共同分析目前组织企业文化的问题,并进行解决思路研讨

成立先导小组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首先调动核心员工的积极性,共同对目前组织企业文化问题进行内部诊断,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整理成内部案例,并对该案例进行深入研讨和分析,提出解决的基本思路,将经过实践检验的建议和思路转化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制度框架。

2、促进企业文化组织建设思路的产生和方案的出炉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咨询顾问引导下,先导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创建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为方案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二是在设计方案拿出来之后,先导小组成员就所提出方案中存在的漏洞及在实施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等,对方案进行论证,使方案更完善,更具可操作性。

3、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方案的中基层导入工作,促进知识、技能转移,训练内部教练 在先导小组所开展的各种活动过程当中,咨询顾问将通过大量的训练,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先导小组成员,使他们掌握执行体系,并能够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在组织内进行传授,最后成为组织的内部顾问,能够对组织在发展和成长的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自我诊断和改进。

企业文化先导小组由企业文化领导小组负责组建,成员组成包括:企业中、基层单位推荐和选出的员工;各个部门、车间或班组选出的成员等。员工身份要求包括:中层干部;职工意见代表;具有特色文化思想的员工;要求进步、表现积极的员工等。小组成员要求按期参加文化项目专题活动和会议,接受文化培训和方法学习,并参加企业文化理念提炼活动,向项目组提供建议和批评;与项目组共同探讨一些文化建设的主题活动,积极参与并执行活动,完成宣传和收集信息的任务。

四、企业员工 企业员工是企业的主体,是企业文化的源头和最主要承载者、是企业文化的最终建设者和受益者。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特点,可以从企业的每一名员工身上反映出来。文化建设需要全员参与才能真正根植于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最终由员工决定。

文化建设项目强调广泛参与,从设计阶段到实施阶段,对各级员工都会有不同的参与要求。在企业文化建设初期的提炼、诠释阶段,更多的是企业高层与中层人员的参与,当这一层面心理认同度比较趋于一致之后,接下来是论证和让员工讨论、接受的过程,项目核心组通过小型会议等方式让员工一起来讨论,收集大家的意见。经不断修正后最后达到员工代表的基本认同,再以规范的文本和丰富多样的活动、仪式向全体员工公布实施。

我们在企业文化的宣贯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为企业培训出培训师、再让培训师进行各部门全员培训的方式。实践证明,这种企业文化的宣贯方式切实有效,《企业文化教程》采用的形式丰富多样,十二名企业培训师也得到全体员工的热烈欢迎和一致认同。

特别地,我们借鉴组织管理的实践,在企业文化的宣贯过程中设立了企业文化使者。企业文化使者作为企业员工的优秀代表、企业文化的先知先觉者,是传承文化的带头人、传播文化的宣讲人、员工企业文化疑问的答疑人。企业文化使者来源于基层、服务于基层,是最有体会、最有说服力的企业文化宣传员。

在利用企业文化“四个同心圆”组织建设模型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还分别设计了产品线、培训线和活动线三条平行线贯穿于四个同心圆的组织(如右图):产品线主要有《企业文化评估手册》、《企业文化手册》、《员工行为规范》、《员工内部读本》等,这些文本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产品,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依据与工具;培训线是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的基本保证,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把培训贯穿于前、中、后期,并利用“焦点小组访谈”、先导小组培训、文化教程宣讲等方式使企业文化能够全员传播;活动线是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比如拓展训练、辩论赛、拔河比赛等,用活动提高员工的凝聚力、荣誉感,营造一个员工喜闻乐见的文化氛围。

四个同心圆与三条产品线的纵横结合,构成了整个企业文化建设的网络,把企业文化的触角伸展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流程和各个层级。

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系必须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经过企业管理经营的实践检验,企业文化建设“四个同心圆”模型根据文化建设的经验和创新的工作方法,使企业文化建设真正成为企业上下一致的行动,使企业精神、理念渗透落实到企业的各个层面,真正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教化功能、辐射功能等作用,成为企业建立先进文化的基础和保证。同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实操模式,企业也可以脱离咨询公司在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中逐步实施。在此,建议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尝试这种组织建设模式,把握其高度、深度和操作度,使企业核心价值观等理念快速在企业员工中形成共识和认同,企业文化真正落地。

参考文献:

[1] 清华大学首届中国企业文化高峰会将办.中国文化报[N].2006.8.9第176期第一版 [2] 伊丽莎白·哈斯·埃德莎姆.麦肯锡传奇.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M],2006.1. [3] 左瑞祥王萍.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把握好四个问题.铜陵社会科学[C].2005年第5期

[4]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艺术与实务.上海:三联出版社[M].1998.7.

第三篇:日资企业文化与跨文化交流分析报告

520112 刘丹 10

一、儒家思想与日本的企业文化

东西方的界定,主要在于文化的划分。尽管日本曾经历过全盘西化的维新,东方文化还是对他有深深影响。日本文化与西方文化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对“人”的定位。西方文化,可以被归结为一种个人主义文化,而受儒家精神濡染的东亚诸社会的文化,基本上是一种社群文化。东亚的社群文化主张企业、经济和社会应该作为一个整体协调一致的运作。从西方个人主义文化视角来看,东方文化下的人简直就是“无我”。与这种精神资源中的“无我”意识联系的是在社会秩序网络结构中的“克己”即“自我舍弃”。每一个人从某种程度上丧失了独立的个人“人格”,从而变成了社会秩序网络结构上的一个“结”。社会秩序已把人的“人格”甚至“人性”内涵于其中,从而变成了这些社会中注重人事关系、人互相牵制的秩序网络。这种“无我”在日本经济社会中的具体表现,就是企业中强烈的团队本位主义。日本人重视他人的评价、暗示、期待和赞许,即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制约中行善。这在企业中, 就表现为鼓励员工之间的公开竞争,并把企业的诚信摆在首要位置。

正是这些日本特有的文化和制度特征保证了外在机制的成功运作。比如说,日本产品之所以能以“高质量、低价格”出口到国外,很大程度上是国内市场激烈竞争的结果。竞争与日本的历史传统是相契的。这种竞争不同于西方以个人为单位的竞争,而以集团为本位,在整体上形成了“对外竞争、对内和谐”的格局。日本人公认的观点是:社会并非个人竞争的场所,而是一个团队与另一个团队集体竞争的地方。一个公司的雇员组成的队伍应该像一个统一体那样行动,以便与另一个公司所建立的团队竞争。于是为了在一场无休止的集体竞争中击败所有对手,最重要的是保持企业内部的亲密和谐。这样,日本儒教中的忠诚精神就成为每个企业的绝对律令。企业在雇用雇员时,如同挑选夫婿一样,要估计他的性格、忠诚感和从长远看它对公司可能做出贡献的潜在能力,这些特征要比员工的“专业本领”更加重要。这种雇用就像结婚一样,是一种终身承担的义务。于是类似中世纪那些超家族的封建集团,一种强烈的“家长式的”、“家族的”、“同事的”气氛弥漫于公司之中。

引申至国际竞争圈中,日本人觉得国家就像一个放大的企业,它作为一个严密的整体参与世界贸易竞争。而企业对于政府犹如雇员对企业一样,信奉的仍是传统的儒教的忠诚原则。在日本的民主中,渗透着协调一致的集体传统。他们觉得,决定不应有任何个人做主,而应该通过协商由集体共同做出。开会的目的在于达成一致,其意义在于达到普遍统一和没有人持强烈的异议。等级制度和集体决策在日本的传统中相辅相承成为统一体。如果说中国的等级观念往往与官位的高低相联系、带有冷冰冰的行政隶属意味的话,日本的等级观念则染上了一层温情脉脉的家族色彩。这种纵向、横向间反反复复的协调商量、集体决策,对于日本的经济腾飞和企业的做大做强是十分有益的。日本通过自身顽强的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在积极引进外来管理文化的基础上,日本人对自己的传统进行了创造性地转化,进而获得了巨大实效。

二、企业管理——以人为本

如果把独特的文化氛围比喻为日本经济的腾飞肥沃的土壤,那么良好的企业管理则相当于对每一棵幼苗的精心培育,是日本企业能够发展壮大不可或缺的因素。从微观层面来看,国际经济学界通常认为日本的企业管理有三大“神器”:终身雇用制度、年功序列工资制度和企业内劳动组合。除此之外,日本企业内的教育培训往往不为外人所重视,其实这是推动日本企业高速发展的又一秘密武器,即第四种“神器”:独到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

(一)日本企业非常重视建立具有日本文化特色的企业管理。日本企业管理理念强调“细”、“精”,强调规范化,讲求高质量、高要求,认为现代管理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效益、管理出人才,管理无处不在。同时,他们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不拘泥于西方注重理性管理理论的框架,而是融入浓厚的日本民族文化特色。他们把企业当作一个文化实体进行管理,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造就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因而,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日本的企业管理是一种现代的文化管理,是对现代管理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日本的成功之处在于其战略思想的特点“有创造性、富于直觉、合乎理性”。整个7O、8O年代,日本企业远远走在经营效率的前沿,并且某一段时期似乎可以永远改进,不断地提高质量并降低成本。

(二)日本的企业管理强调以人为本。日本的企业管理的本质特征是以人为本,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地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人为本的管理既是对员工行为的规范,更是对员工的尊重、培养和激励。同时,日本企业特别重视环境要素管理,以激发人的干劲。企业的自然环境,包括工作的环境、光线、色彩、噪声都控制得非常好。日本企业管理的实践证明,企业员工不仅仅是“经济人”,更是“社会人”,企业必须依赖于以人为中心的观念和感性因素的文化管理,才能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知识员工的大量出现、企业组织的变化和服务制胜时代到来的需要。此外,日本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还表现在,不仅仅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而且“追求人与社会及环境的和谐”。

三、日本的生产管理方法创新

在这些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的熏陶下,日本企业发明了许多后来众所周知的生产管理方法,比如全面质量管理、精益生产。精益生产可能是日本式管理最重要的贡献,他在丰田汽车公司还有另一个名字——丰田制造系统,丰田是50年代最早尝试精益生产的公司。精益生产的精华在于;其一,只生产所需的东西---适时生产而不是生产大量产品以防万一;其二,把每个人都变成质量检验员,有责任随时纠正错误;其三,按照从供应商到客户的价值流向看待公司,而不是把产品和生产过程孤立起来,由需求拉动生产,也就是按单制造。

四、结语

日本一区区弹丸岛国,一无基础二无资源,却依靠着东方文明独有的韧性,依靠全体国民不屈不挠的精神,加之历史的机遇,创造了令世界侧目的成绩。各种缘由细细品味,不禁让笔者心生感慨。作为东方文明的源头,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在我们中国的地位远不如邻国日本。孔孟之道在如今的年轻人眼中早已是过时的东西,而我们的企业家们则对西方的MBA等课程趋之若骛。丢掉了自身传统,一味的模仿只不过给我们落下个“世界工厂”的空名。要想成为真正的经济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日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东方文明一样可以是商业的、可以是世界的,既然日本做到了,那么世界下一个经济奇迹。

第四篇:企业文化的形成与演进的博弈分析及启示

摘要:本文运用博弈论和进化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分析理性经济行为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过程中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的形成及演化的机制,从而揭示企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所面临的内外环境约束。并进一步指出其对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有益启示,以使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更为理性和高效。

关键词:企业文化;博弈;经济人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09)08-0114-03

一、用经济学方法对企业文化进行研究

国内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大多倾向于对企业文化概念、构成、作用、建设方法进行一般性探讨,对企业文化的本质、形成、演进过程缺乏深入分析和研究,因而在企业文化建设认识和实践中也就存在许多误区。自大卫?克莱珀斯(DavidKreps)在其《企业文化和经济理论》一文中用博弈论来解说企业文化,为企业文化研究开创了新的视角,一些学者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来进行研究后,开始运用经济学理论方法对企业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深化对企业文化的认识,逐渐奠定企业文化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探讨切实可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法做好进一步铺垫。本文认为用经济学方法研究企业文化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理性经济人假设

企业文化由人的群体意识组成,其作用通过人的行为体现,与企业文化联系最密切最重要的经济要素是人。研究企业文化也就是要研究人的行为,研究处于经济环境中企业或人的行为依然离不开对人性的认识和假定。亚当?斯密指出,理性经济人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主观上的利己实现了客观上的利他。当然,我们不排除有利他主义的人和行为的存在,甚至存在一生遵循利他主义原则行事的人,也就是说,“经济人”具有“主观上必然利己、客观上可能利他”的双面性。一是“经济人”“主观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在经济博弈中表露出绝对性和无条件性,而“客观为他人”具有相对性和有条件性,因此自然形成的文化会反映出某种不和谐性或矛盾性。但所有的人性假设都只是描述了人的一个侧面或是社会在某个阶段的人的主要特征。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在现实世界中企业面对的员工、管理层及各类股东表现出极强的经济人特征,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

(二)经济人的利益最大化行为

结合现代各门科学对人行为的研究,不难发现,人类行为是其内在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与外部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系列指向外部的活动,是为了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所作出的反应。博弈理论指出经济主体间的经济博弈行为是“经济人”为最大程度地博取自身利益而进行的、基于风险收益“对弈性分析”而作出的、以趋利避害为特征的一种经济行为。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的行为取决于他自己的效用函数和约束条件。而效用函数相对稳定,变化较为缓慢,因而行为更多地取决于外在的约束条件。由于市场经济中的理性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博弈行为本质上具有某种“天然的”不和谐或矛盾倾向。我国在发展市场经济实践中经济博弈行为大量存在诸多不和谐的实践取向,如劳资冲突、假冒伪劣等等。这些现象的产生可以是理性经济人外在约束条件缺乏或不完善时经济博弈的自然结果。

(三)博弈理论与企业文化

处于经济环境中的企业或人等行为主体总是从各自利益最大化出发,在各自的决策空间里决定与其他行为主体经济关系的策略并行动,这实际上就是与经济环境中其他行为主体的经济博弈关系。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群体意识、群体行为产生、形成于这一漫长的进化博弈过程中,而企业文化的内涵和作用正是通过经济博弈行为表现出来。企业或成员的利益关系既是企业文化生成的主要原因,又是其所面对的内部环境。研究企业和企业成员的行为方式和相互作用,博弈理论无疑是最为合适的经济学分析工具之一,所以研究企业文化需要运用博弈理论。

二、企业文化的形成、进化的博弈解释

(一)企业文化的形成

员工在企业中工作,就会形成与其他员工、领导乃至整个企业的博弈关系。企业制度、领导者的管理方法、同事态度、资源与技术的状况等因素就构成了这个复杂博弈的约束条件,员工利己的动机不变,但博弈对手与约束条件使他认识到不同的行为特征选择将使自己获取的利益大小不同,因此员工将作出最大化自身利益的行为选择。而且当代进化博弈论的研究者们发现人是有限理性的动物,很多场合中人无法迅速实现纳什均衡,但是多数人在长期的选择中却会趋近纳什均衡解。他们最终会发现某些行为特征的选择对自己在企业环境中的生存发展,对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或满足最大化,都是较好的选择,其他员工也会发现这些规律,于是,某些行为惯例就开始被多数员工自觉遵守和服从,企业文化开始形成。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就是个人策略的优化过程,实质就是企业内所有员工长期在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企业博弈中经过选择、优化和学习而保持下来的一种共性的行为惯例及其所蕴含的价值观、群体意识。总之,企业在各方的博弈决策中逐步筛选、优化形成企业员工所共有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

(二)企业文化的进化

这种价值观、群体意识和行为惯例一旦形成,积淀成为企业文化,就会持续稳定的发挥作用,就会形成某种“决策”环境,使企业的人们可以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更容易地找到“决策”的“焦点”,实现帕累托最优解。如克莱珀斯所说,在静态的博弈过程中,由于理性经济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必须是一个“纳什均衡解”,即“囚徒悖论”中两个囚犯都承认错误,而由于不完全信息的影响,企业作为人们合作的“场所”无法把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明确地写在契约中。当参与人之间没有正式的信息交流时,他们存在于其中的“环境”,也就是企业文化,往往可以提供某种暗示,形成一种默契,使增进福利的帕累托最优解更容易出现。这样,企业文化将进一步自我强化和延绵下去。但正如其产生源自企业成员追求自身效用最大过程的策略优化,同样的当企业内外环境发生变化,企业在外部适应和内部融合中,成员博弈约束条件会随之发生变化,成员会选择新的适应性行为及策略,并逐步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从而企业文化逐步发生演化。

(三)企业文化形成和演进的环境条件分析

企业文化形成的环境条件,是关系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问题,只有结合环境进行分析,才能真正深入理解企业文化的本质,分析结论才有更大的价值。企业文化环境以企业边界为限可以划分为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企业文化的外部环境又可分为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也可分为一般环境与具体环境,主要有企业文化所面对的企业外部的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学技术环境、自然环境等。企业文化的内部环

境指企业内部除企业文化及外显形式以外的部分。

1 文化外部博弈环境。企业文化外部博弈环境的变化可以促使企业变革企业文化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如技术变革、资源条件的改变、竞争对手的变化都可能促使企业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变革企业行为。企业作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在与外界各经济主体博弈的过程中,同样会根据变化了的约束条件进行行为选择,而企业行为最终要体现为员工的行为,企业文化也就相应变革。当然反应迟钝,不能主动适应变化、采取合理策略的的企业会逐渐被淘汰,所以企业文化变革是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必然结果。只不过不同的企业变革的进度、内容有差异。这取决于企业独有的个性。当然,外部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等都会对企业文化形成产生影响,这些就是不同国度、地域、民族企业文化差异的原因。企业文化不能脱离环境而生,当然企业文化也必然打上国家、民族的文化烙印。

2 内部博弈环境分析。企业是一种“关系契约”的网络,企业内部的博弈环境有多个利益相关者。在企业文化博弈形成过程中,内部环境中强势人物和规章制度是让员工感受博弈的不同约束条件的主要因素。企业规章制度是企业希望员工形成一定的行为惯例,精心设计出的行为规范。许多成功的制度设计在企业内部博弈过程中被证明是员工们共同的均衡解,从而被员工接受,即使这些制度不存在了,这些行为惯例也依然存在,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强势人物是另一种促使某种行为惯例形成的力量,创业者、公司变革推动者这些人也都会使人强烈感觉到他们对约束条件的安排或控制,与他们长期博弈就会导致企业出现某些行为惯例。实质上,在公司各部门或分公司、子公司中存在着不同类型的强势人物,他们的长期存在,影响了与他们接近的员工的行为惯例,企业亚文化也就形成了。

三、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一)企业文化建设应针对和适应企业与成员的经济理性行为

企业管理理论众多,但都强调对企业员工的精神层面进行影响,从而导致员工表现出某些一致的、长期的行为特征。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取得一些效果,但从长期的博弈关系来看,理性经济人会发现这不是自己的均衡解,会逐渐偏离和舍弃这种行为。企业文化建设应顺应人性,建立“利人、利组织”行为与利己结果一致的激励机制。这样的组织将会出现员工行为特征从发散状态趋于收敛状态,员工会自我增强这一反馈过程,积极行为越来越普及,并且被员工从内心深处接受,使企业内部积极行为惯例化、自发化,建立起一种利己利他的和谐的企业文化。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和渐进性

企业文化在经济主体长期的进化博弈中产生、演化,这是一个漫长的选择、优化过程,一旦产生就有其内在的稳定性。个体对行为的调整是逐步的,反映到企业文化上则表现为企业文化的改革或调整也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企业文化的变革从外部约束条件的变化,到经济主体行为选择的策略变化及形成稳定的被大多数人接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惯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企业文化建设也不是一蹴而就、搞搞宣传、喊喊口号就可以建成的,应当遵循其规律,加强对其内外环境条件的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模式和方法。

(三)企业文化的个性化

从企业文化产生的过程和环境条件的分析来看,企业文化作为不同企业及其员工在追求最大化利益过程中对不同约束条件的适应性反应,意味着不同环境条件的企业会形成不同的企业文化。实践证明也是如此,人们发现企业文化是企业个性的体现,不同的企业文化不同。我国很多企业不明白这个道理,重视引进国外的东西,有的甚至是照搬,但事实上,企业文化很难模仿和移植。

第五篇:1738-海尔、联想、TCL企业文化建设的分析与比较

精品讲座下载网: .海量管理讲座下载

海尔、联想、TCL企业文化建设的分析与比较

何志毅

企业竞争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产品竞争、营销竞争、战略竞争和文化竞争。企业产品竞争的成功是一种短期成功,营销竞争的成功是一种中期成功,战略竞争的成功是一种中长期成功,只有文化竞争的成功才是企业长期成功的根本保证。本文通过对海尔、联想和TCL三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分析与比较,以论证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希望这些启示能够为意图建设企业文化的企业提供参考价值。

一、 海尔、联想、TCL企业文化建设的共同点

(一) 企业领导人的高度文化素养海尔、联想和TCL都建立了很好的企业文化体系,这和企业领导人具有很高的个人文化素养是分不开的。所谓文化素养主要不是指狭义的文化程度高低,而是指精神动力、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三位企业领导者共同具有如下的特点:

1. 有强烈的精神动力并充满激情地追求目标。海尔是从亏损147万元起步的,联想是20万元起家的,TCL是5000元起家的,能够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环境中脱颖而出,把传统的大企业和外企甩在身后,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没有远大的志向和精神动力是难以达到这种结果的。他们不断的为自己和企业提出新的目标和方向,从单一产品到多元化经营,从国内名牌到国际名牌,从一个落后的国有企业逐渐发展成为上市公司,他们自我超越的脚步没有丝毫的迟疑。

2. 自信及坚忍不拔。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判断,尤其在困难的时候坚定信心。在1989年,在几乎全部的冰箱厂家都降价的时候,张瑞敏不降价反而提价12%;柳传志在国际品牌大军压境时不甘心只做代理,建立自有PC品牌,最终成为市场第一,将当时的“老师”惠普甩在身后;李东生总是后发制人,在一个竞争已经很激烈的市场上异军突起,彩电、PC、手机都是如此。

精品讲座下载网: .海量管理资源下载,40000多讲培训视频,最新最全!联系QQ:815250251 精品讲座下载网: .海量管理讲座下载

3. 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三位企业家都不约而同地将敬业报国融入企业的经营理念中,海尔响亮地打出“海尔,中国造”的口号,联想提出“世界的联想”,TCL要做“世界级的企业”,这种爱国强国的思想从更高层次上激励着企业家取得进步。

4. 重视学习。企业家的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并不是天生具有的,这和他后天的学习、实践分不开的。三位企业家都非常重视学习、实践和总结,张瑞敏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如孙子兵法、易经、道德经等了如指掌,还委托在海外工作的同事帮助收集最新的管理书籍,使他能掌握世界最新的管理动向,李东生和TCL的高层养成了互相赠送管理书籍的习惯,有时同一本书会收到两三本。柳传志特别喜欢读企业家传记,并结合自己的体会细细捉摸,常常要读几遍,每周六都要拿出半天时间整理个人思路。

5. 以身作则。张瑞敏要求员工打卡上班,自己也打卡上班,没有专车,没有专用食堂。李东生要求员工上班穿西装,自己在上班和公众场合永远西服革履,出差轻车简从。柳传志至今还像个中科院的学者,坐车看到当年的同事骑车而过心中感到不安。笔者到过三位企业家的办公室,三位的办公室不约而同地即不大也都相当俭朴。

(二) 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张瑞敏认为自己在企业里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做一个“布道者”。海尔是最早在企业里设置“企业文化中心”这一专门机构的企业, “海尔报”不象有些企业的报纸,主要是给外面看的,“海尔报”揭露问题、批评起人来毫不留情。海尔“吃休克鱼”兼并红星电器的案例引起了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关注,成为知名的企业管理案例之一,该案例展示海尔的兼并是以文化为先导的。海尔正是通过这种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的方式,将企业文化转化成一种生产力资源。现在,海尔将这种文化扩展到国际投资方面,海尔在美国的生产车间里也到处以中英文张贴着海尔的理精品讲座下载网: .海量管理资源下载,40000多讲培训视频,最新最全!联系QQ:815250251 精品讲座下载网: .海量管理讲座下载

念。

联想的领导人柳传志有两个著名的比喻,一个是“房屋图”,柳传志认为如果把企业比作一栋房屋,那么地基是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屋体是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屋顶是各种技术性的职能管理。柳传志认为哈佛大学商学院有关联想的案例里更多关注的是屋体和屋顶,对地基这个部分说不清,而中国企业的问题更多地是出在地基部分。另一个比喻是发动机,公司提倡每个员工都成为“发动机”,而不是“螺丝钉”。联想从2001年11月开始,用了一年的时间借助外部专家进行了细致的调研,对联想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检阅和疏理,这样做,大大提高了联想文化的精确性、普及性和系统性。

TCL从1997年开始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提炼出了适合TCL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经营目标和企业精神,形成了以“合金文化”、“创新文化”和“危机文化”为特色的TCL文化,提出来“文化是明日经济”的时代命题,大力推行李东生总裁提出的“变革创新、知行合一”的理念。TCL部署了大规模、高强度的企业文化创新落实计划,并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干部KPI考核指标之中。TCL上上下下都认识到,不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就不可能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从这三个企业可以看到中国优秀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刻认识和重视。

(三) 在发展中形成的企业文化体系

海尔至今有17年的历史,联想也是17年历史,TCL有21年的历史,三个企业在发展中都逐步形成并提炼了一整套企业文化体系。

精品讲座下载网: .海量管理资源下载,40000多讲培训视频,最新最全!联系QQ:815250251 精品讲座下载网: .海量管理讲座下载

海尔有一本90多页的企业文化手册,对海尔的企业文化进行了全面详尽的描述,并在每一个理念之后配上一个海尔自己的小案例。比如海尔的核心价值观:创新;海尔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海尔作风:迅速反应、马上行动;海尔生存理念: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海尔用人理念: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海尔质量理念: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人干出来的;海尔的营销理念:先卖信誉、后卖产品;海尔的竞争理念:浮船法:只要比竞争对手高半筹;市场理念:只有淡季思想、没有淡季市场,只有疲软的思想、没有疲软的市场;海尔售后服务理念:用户永远是对的;海尔出口理念:先难后易;海尔资本运营理念:东方亮了再亮西方;海尔技改理念:先有市场、再建工厂;海尔技术创新理念:创造新市场、创造新生活;海尔职能工作服务理念:您的满意就是我们的工作标准;海尔的资源理念:不在于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利用多少资源;等等。手册还对海尔的OEC管理法、80/20原则、PDCA、5W3H1S、6S、SST、市场链等进行了解释(限于篇幅不能给读者一一注释),对海尔的发展历史、目标、个人修养、识别标志、形象用语等作了阐述。

联想的核心理念是:把员工的个人追求融入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中;具体的解释为:办企业就是办人;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我们将使全体员工与企业一起发展,使我们的员工由于他们的贡献能得到社会的尊敬。联想用人观:给你一个没有天花板的舞台;不惟学历重能力,不惟资历重业绩。联想大局观:从联想的根本利益出发考虑问题。联想好员工标准:敬业精神和上进心、有韧性、有责任感、有悟性、富有创新精神、善于沟通、既会工作又会生活。联想精神:求实、进取、创新。联想做事风格:认真、严格、主动、高效。联想做人风格:平等、信任、欣赏、亲情。联想企业道德:诚信为本:取信于用户、取信于员工、取信于合作伙伴。联想道德观:宁可损失金钱、绝不损失信誉;生意无论大小、一律一视同仁;待人真诚坦率、工作精益求精;光明正大干事、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恳恳劳动、理直气壮赚钱。联想天条:不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不收受红包;不从事第二职业;工薪保密。

TCL的企业目标:创全球名牌、建国际企业;企业使命:创新科技、共享生活;企业宗旨: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为社会创造效益;企业精神:敬业、诚信、团队、创新;竞争策略:研制最好产品、提供最好服务、创建最好品牌;企业作风:全力以赴不一定能成功,不全力以赴一定不能成功;管理理念:变革创新、知行合一;学习理念:勤于思、敏于行、成于变。

精品讲座下载网: .海量管理资源下载,40000多讲培训视频,最新最全!联系QQ:815250251 精品讲座下载网: .海量管理讲座下载

(四) 文化与战略的配合

企业不是宗教组织、不是社会团体,企业文化不是为文化而文化。企业文化既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更是企业管理的工具。企业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总的来说它会随着企业的战略变化而变化,企业的战略变化常常是企业对外界竞争环境变化的反应结果,这样的时候,企业领导人必须懂得用文化的变化来配合或推动战略的转变。

联想在创业之初形成的是“生存文化”,企业文化的特征主要是敬业和危机感。后来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尤其是成立PC事业部以后,以杨元庆为首的年轻人走上了领导岗位,联想文化过渡到“严格文化”,强调“认真、严格、主动、高效”。在2000财年,联想公司又提出“亲情文化”的建设,提倡“平等、信任、欣赏、亲情”,用柳传志的话来说联想需要制造“湿润”的空气。联想在新老班子交接和组织分拆的时期,恰当地提出亲情文化的建设,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合作精神,这种文化建设非常适应当时联想即将实行的公司战略-向服务转型。服务业的文化不仅需要效率,还需要“微笑”,联想试图通过对内部员工的影响,提倡员工的合作、支持和自主性,进而支持企业对外的服务型业务,使客户满意。

海尔在企业发展的三个战略阶段的企业文化建设重心是不同的。海尔在创业之初实行的是专业化创名牌的战略(82年-92年),张瑞敏清楚地认识到产品质量对名牌战略的重要性,所以从一开始就注重质量文化的建设。在多元化战略阶段(92年-98年),一方面注重文化的整合与传播,以文化为先导进行收购与兼并,另一方面建设服务文化。在国际化战略阶段(98-今),海尔突出的是敬业报国的理念,提出海尔中国造的口号。

TCL之所以在2002年 在企业上下大规模发动企业文化的变革运动,是 为了TCL能顺利实施 “阿波罗”计划,将整个集团公司进行整体股份制改制,引进外资,计划上市。同时重新制精品讲座下载网: .海量管理资源下载,40000多讲培训视频,最新最全!联系QQ:815250251 精品讲座下载网: .海量管理讲座下载

定了企业发展目标。原来的文化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新形势,李东生清楚的认识到:不进行文化变革,新的战略计划将难以顺利实施。

(五) 建设学习型组织

一个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的组织必然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在海尔、联想、TCL,不仅企业领导人重视学习,整个组织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海尔在海尔工业园区建立了建筑面积3600多平方米的海尔大学,还在洋口开发区建设了35000平方米的国际培训中心。海尔的中高层干部每个周六都要集中在海尔大学进行主要以海尔目前问题为主的案例式研讨学习。联想也建立了联想管理学院,对联想的干部进行系统培训。联想干部员工的学历比较高,又地处北京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学习氛围客观也会比较浓,而TCL地处广东惠州这样一个小城市,广东文化中对学习的重视程度是不足的,但TCL集团里的学习氛围却非常浓厚,我们北大案例研究中心的调研小组在TCL调研时感觉非常强烈,TCL的主要中层干部对自己的职能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最新动向非常了解,TCL建立了培训学院,办了内部MBA班,不断引进一些国际流行的管理培训方法与内容。

二、海尔、联想、TCL企业文化的差异性特征

企业文化总的来说属于一种社会亚文化,必然受到社会、地域乃至行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海尔、联想和TCL三个企业的文化虽然具有诸多的共性,但由于它们各自独特的发展历史、领导人个性、所在地域和行业特性,形成了有别于其它企业的强烈的文化特征。如果用中国的三条大河黄河、长江和珠江来划分并比喻中国文化的话,这三个企业的文化恰好比较接近这种表达方式:海尔文化像黄河文化,刚劲浑厚、势不可挡;联想文化像长江文化,刚柔并济、源远流长;而TCL文化像珠江文化,短小精悍、快速敏捷。

精品讲座下载网: .海量管理资源下载,40000多讲培训视频,最新最全!联系QQ:815250251 精品讲座下载网: .海量管理讲座下载

海尔文化中最突出的是执行力强,其高层决策基本可以不走样地落实到最基层。同时强调执行工作的效率,其提倡的海尔作风是“迅速反应、马上行动”,海尔的OEC管理主张的是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强调对事物及时地进行处理。这种工作作风在中国企业中十分突出。海尔内部流传着一个寓言,说一只狮子领导的一群绵羊可以打败一只绵羊领导的一群狮子。中国很多企业面临的问题 其实正是狮子与绵羊的关系问题。海尔在张瑞敏领导下,只要认准了的事,就能够得到强有力的执行,例如企业流程再造,即使在国际上的成功率也只有百分之五十,而海尔在三万多名员工,200多亿销售收入规模的基础上,不借助咨询公司靠自己的力量进行了以市场链为内容的全面流程再造,迅速就取得了应有的效果。相比之下,实达公司在麦肯锡的帮助下,在2000多人、二十个亿销售收入的基础上进行的流程再造却完全失败。西方管理界最近流行一句话:“战略就是实施”,因为战略制定只是少数人在短期内的事,而战略执行确是多数人长期而为之事。海尔中层干部的个体素质并不是最强的,但以张瑞敏为核心,以海尔文化为基础 ,就形成了一个最强的组织。

TCL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是内部企业家精神,TCL受广东文化的影响,市场意识、业绩导向非常明显。公司开会,业绩好的单位代表自动坐在前面,业绩不好的单位代表自动地坐在后排。公司鼓励内部创业和企业家精神,从李东生做彩电的初期只投入300万元人民币,比起国有企业大手笔成千万上亿的投资真是小巫见大巫。到杨伟强做电脑时的投资是5000万元,到万明坚做手机时的投资是1000万美元,这三大产业的形成过程都是一种内部创业过程,企业家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李东生并没有压制其它企业家的产生,而是鼓励其它企业家的产生。有的企业,社会公众只听到一个名字,而TCL则给社会展现了一个企业家群体。这体现了TCL鼓励内部创业的文化,尽管有一些失败,但TCL的确成长起四大强劲的支柱产业。

而联想比较突出的特色是“亲情文化”,柳传志自己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说联想是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他给新联想的企业文化建议是“增加湿润的空气”,加强信任和放权。联想是比较早解决企业员工分红权和产权问题的企业,尽管思路领先,但在北京这样的政治环境以及柳传志的教育背景下,决定了联想原来的分红权和以后的股权分配相对平均主义。因此,柳传志给予跟随他征战的部下主要是一个事业平台。“家族企业”主要体现在家族治理权,而不是家族利益分配权。联想的事业是联想这个高度认同柳传志的非家族的家族成员的事业。神州数码的分拆,笔者精品讲座下载网: .海量管理资源下载,40000多讲培训视频,最新最全!联系QQ:815250251 精品讲座下载网: .海量管理讲座下载

认为于战略上的解释是比较牵强的:一个做产品,一个做服务;一个做自有品牌,一个做品牌代理等等。因为很快产品与服务,自有品牌与品牌代理又会相互交错。真正的原因也许只能用亲情文化来解释了,联想要给两个家族成员各自一个天地。从上到下联想用这种亲情凝聚着一批志士仁人。

任何文化里都存在些负面的因素,就像一个人的优点有时也往往正是他的缺点一样,刚强自信可能刚愎自用,沉着慎密可能优柔寡断。海尔文化的负面因素是海尔对张瑞敏的依赖和家电主业的强文化使其很难产生主业之外的其它增长点,例如海尔的生物制药“采力”和海尔的PC是不成功的,海尔的手机做得早但也不见得做得好。而TCL的PC和手机就做得比较好,但TCL的文化使其对机会和个人的能力依赖大,导致对组织资源整合和企业战略把握的能力略显不足。联想文化的负面是这种亲情可能高于战略、高于制度。

三、海尔、联想、TCL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海尔、联想、TCL都已经具备了向世界级企业迈进的基础,中国迫切地需要有这样的企业代表中国在世界市场版图上攻城略地,弘扬中国民族精神。在此,笔者用李东生总裁在企业文化报告的一段话作为这三大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现在,国外的企业看中国企业,看TCL,也不敢像以前那样俯视我们了,他们在很多领域感觉到中国企业的迅速崛起,感觉到来自中国企业的压力和威胁。这里,我想引用杰克·韦尔奇的一段话:‘那些坐在会议室里轻松地划分市场份额的人不要忘记,这块蛋糕将来有一半要留给中国的。在今天的中国,可能有一些闻所未闻的公司,会在未来的十年以巨无霸的身份出现在我们面前,威胁我们的生存。所以,中国不但是一个最大的市场,中国的民族工业正在成为我们强大的对手。’在某种意义上讲,他们对我们已有几分畏惧。我们过去表现出来的竞争力证明,在未来,中国企业在世界舞台上,是一个不可轻视的对手。我们有信心经过这一代人的努力,为TCL的成长,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贡献我们的力量!并在这过程中实现我们自己的价值,让我们一起努力!”

精品讲座下载网: .海量管理资源下载,40000多讲培训视频,最新最全!联系QQ:815250251 精品讲座下载网: .海量管理讲座下载

中国期待着像海尔、联想、TCL这样一批优秀的中国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成功,以此证明中国的经济实力,更以此证明中华文化的价值。

精品讲座下载网: .海量管理资源下载,40000多讲培训视频,最新最全!联系QQ:815250251

上一篇:企业女职工调研报告下一篇:企业领导和员工关系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