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实施方案范文

2022-06-05

方案是对一项活动具体部署的安排和计划,那么方案的格式是什么样的呢?如何才能写好一份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智库实施方案范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一篇:智库实施方案范文

广东省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四个全面”战略部署,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教育部《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要求,推动广东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提高广东高校服务国家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国家和广东省的战略需求,聚焦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及国际关系中的重大问题进行高层次的应用对策研究和战略咨询。以服务党和政府决策为宗旨,以政策研究咨询为主攻方向,以完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导向,建成体现广东特色、广东风格、广东气派的特色新型高校智库体系,提升高校的科学研究能力、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增强广东省高校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贡献度。

二、建设目标

— 3 — 高校新型智库建设是广东省高校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要机遇,是提升广东省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机遇,是推动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整体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机遇。

充分发挥广东高校人才密集、学科齐全、科研突出和文化积淀的独特优势,立足广东改革开放实践,将广东高校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成为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增强国家软实力,提高党和国家、广东省委省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论高地、政策外脑、人才中心、舆论风向标和公共外交平台。

创新组织形式,整合优质资源,切实加强智库研究的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时效性,构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广东高校特色新型智库(岭南智库)体系,整体提升高校智库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建设,力争1-2个高校智库进入国家级高端智库体系,建设一批国内知名,特色突出的省级特色新型智库。

三、功能定位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问题和广东“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战略要求,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等重点领域,立足广东高校优势学科领域,建设一批面向国家、省和地方等不同范围、不同行业领域的高校智库。

(一)面向国家需求的高端智库。依托广东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和高层次研究机构,围绕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 — 4 — 现实问题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做到追本溯源、预测走势、在纷繁现象中条分缕析,为国家重大决策提供政策策划、咨询协调、民意调查等方面的重要智力保障;发挥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和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及时根据广东改革开放实践中发现的新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和对策研究,总结、推广广东经验。

(二)面向广东省需求的高端智库。立足省级文科基地和各类研究中心,以服务广东省委、省政府决策为目标,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针对事关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将智库建设成为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必不可少、在国内外具有良好学术声誉、对社会各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专业化智库,显著提升为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三)面向区域需求的高端智库。依托高校和地方政府,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产业转型升级等重大需求开展研究工作,为地方政府和行业产业提供战略咨询服务,提升地方政府决策咨询能力和水平,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型产业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四、主要任务

充分发挥高校作为新型特色智库建设的主体作用,统筹协调,重点开展以下八个方面的建设任务:

(一)围绕国家和广东发展的重大战略和现实问题,积极开展预测性、前瞻性研究,组织跨学科综合研究,提出实用、管用

— 5 — 的资政建议。积极开展政策研究、决策咨询评估、政策解读等工作。接受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委托,开展专题研究与调研活动,为政府提供决策服务。

(二)强化专题数据库、资料库和网站的建设。加强研究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形成社会调查、统计分析、案例集成等专题数据库和资料库。加强模拟仿真、实验计算研究等手段的运用,推进研究方法、政策分析工具和技术手段创新,不断提升基于数据分析的研究咨询能力。积极搭建与政府、行业等相关部门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平台,共享数据和信息。

(三)定期通过论坛、论文、出版物、权威性研究报告等方式来公布成果。定期举办有影响的高端论坛,建立与政策制定者、媒体和社会精英等良好沟通的渠道。每年撰写2-3个热点问题研究报告,定期发布智库研究领域的研究报告和各类专项研究报告,定期或不定期向各部门报送相关研究资料。建立信息快速通报和发布机制,增强在优势领域中的“话语权”。

(四)构筑智库人才高地,汇聚、培养一批高层次智库专家。探索建立围绕任务和项目要求的人才柔性流动运行机制,通过设立特聘岗位、兼职岗位,采用协议工资制或年薪制等方式,吸引政府、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高层次专家和优秀咨询研究人员“驻会”研究,形成吸引和集聚国内外一流人才的政策环境和管理模式。通过挂职锻炼、定向培养、跨学科培训等形式,加快智库中青年人才的发掘和培养。积极创造条件,推荐高校智库人才到 — 6 — 党政部门挂职。

(五)探索建立决策咨询成果的评价机制。完善分类评价机制,形成以质量创新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绩效评价办法,构建用户评价、同行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探索建立智库人才聘用、职称、薪酬等管理制度,充分调动教师从事智库咨询工作的积极性,保证高校智库咨询工作发展的可持续。

(六)建设国际化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加强与境外相关智库的实质性合作,吸引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参与研究,形成国际研究和交流网络,加快智库建设的国际化发展进程。有条件的智库可建立海外学术研究中心,参与和设立国际学术组织,举办创办高端国际学术会议,加强在全球战略层面上的对话。

(七)建立有保障、可持续的资金筹集机制和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机制。高校每年提供不低于50万元的运行资金保障,积极吸引相关部门或相关行业、社会资金的投入,建立起学校、社会和政府等多方投入的模式。完善经费使用机制,规范经费管理,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实行绩效奖励。

(八)以智库建设为载体,加强学科交叉研究,形成学科发展新的增长点,推动依托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发展。重视科学研究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对人才培养的支撑,推动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专项培训与专业教育项目,承担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储备工作。

五、重点领域

— 7 — 广东高校智库应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国家软实力的总目标,结合广东高校优势和特色,着重在党的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外交与国际问题、“一国两制”实践与推进祖国统一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一)党的建设:围绕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等重大问题,发展党的理论体系等重点领域。

(二)经济建设:围绕广东省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实践,在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战略、自贸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金融创新等重点领域。

(三)政治建设:围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依法治国等重大问题,重点推进发展人民民主、行政体制改革、公共治理创新、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司法体制改革、民族与宗教问题等重点领域研究。

(四)文化建设。围绕提升国家软实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重大问题,重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文化产业发展、中国文化“走出去”等重点领域研究。

(五)社会建设。围绕民生保障与改善、社会体制改革等重大问题,重点推进教育现代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人口发展战略、收入分配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等重点领 — 8 — 域研究。

(六)生态文明建设。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重点推进国土开发、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研究。

(七)外交与国际问题。围绕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等重大问题,重点推进东盟研究、周边外交、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区域国别研究、全球治理、公共外交等重点领域研究。

(八)港澳问题。充分发挥广东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围绕“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港澳问题等等重点领域研究。

六、建设方式

(一)培育组建

立足本校的学科特色和人才优势,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问题和广东“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战略要求,遴选一批符合国家和广东发展需求、具备良好基础和发展潜力的研究机构进行重点培育。高校要重点引导各类校级智库围绕八个方面的建设任务,组建专业团队,建设专题数据库,加强内涵建设,聚焦国家和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长期跟踪研究,为政府决策及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各高校要为智库提供专门的场地、设备和专项经费,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建立实体化管理体制,提供智库的网站、信息库等建设和日常管理服务,赋予智库在组织管理、人员评聘、

— 9 — 科研活动安排等方面更大的自主权,为智库建设提供良好的保障和服务支撑系统。

(二)组织认定

经培育一年以上的高校校级智库,学校培育建设措施到位,在智库所涉领域已有良好的团队和成果积累,形成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可提出申请,经省教育厅评估后认定为“广东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纳入省教育厅省级重点平台序列管理。

广东省特色新型高校智库认定的基本标准为:(1)该智库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相对稳定、运作规范的实体性研究机构,有协同创新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等省级重点研究平台或校级重点研究机构为支撑;(2)有特色鲜明、长期关注的决策咨询研究领域,在该领域有具较大影响的研究成果和决策咨询报告;(3)有在国内外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专业代表性人物和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专职研究人员队伍;(4)具有良好的资金筹集和汇聚资源的能力;(5)与国内高校及智库研究机构建立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具备畅通的成果转化渠道;(6)有功能完备的信息采集分析系统及专业化的数据库支撑平台;(7)有健全的治理结构及组织章程;(8)与国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具备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良好条件和畅通渠道等;(9)有明确的决策咨询服务对口党政部门,获得了对口部门的项目和经费支持,与对口部门建立了长期合作或共建关系,决策咨询成果已转化为对口部门的政策或文 — 10 — 件,成为对口部门决策的重要支撑;(10)学校提供的场地、设备和专项经费等保障条件到位,服务支撑系统完善,在研究生招生、博士后选聘、经费投入、项目支持等方面给予智库建设重点倾斜,并积极支持智库在组织管理、人员评聘、科研活动安排、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先行先试进行改革。

(三)考核评估

广东高校智库建设实行竞争入选、定期评估、不合格淘汰的动态管理机制。高校要根据智库建设任务和要求对智库建设进行检查和考核,督促智库按照建设目标和任务开展工作。各智库根据各自建设目标和任务每年定期向省教育厅及依托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报送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由省教育厅以“成果要报”等方式统一报送省委、省政府及其他相关单位。

智库建设每四年为一个周期,建设期满后由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智库建设进行考核评估。评估优秀的省级智库在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考核中给予奖励;评估检查结果不合格的省级智库予以限期责令整改,整改不合格者取消认定资格。

— 11 —

第二篇:温州东瓯智库创意产业园建设方案

温州东瓯智库创意产业园

建设方案

温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2011年6月20日

引 言

“创意产业”概念最早来源于英国,1998年,英国出台《创意产业路径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创意产业的概念,并定义为“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由此,创意产业迅速引起各国的关注和重视。我国政府对于创意产业非常重视,国家的“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对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规划,国家还出台了一些具体的行业政策。同时各地也根据自身创意资源和产业基础制定了很多相应的地区性创意产业政策。

创意产业通常包括广告、建筑艺术、艺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品、时尚设计、电影与录像、交互式互动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电视和广播等等。此外,还包括旅游、会展、博物馆和美术馆、遗产和体育等。据粗略估计,全球目前从事创意产业的人有1到1.5亿.

如今,创意产业早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直接现实。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明确指出,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国家,增长的速度更快,美国达14%,英国为12%。纵观全球,发达国家的众多创意产品、营销、服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创意经济浪潮,席卷世界。各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创意产业的发展,把其作为国家发展的一项国策,放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上来把握,

以各自独擅的取向、领域和方式迅速发展,展现了一副创意产业全球蜂起的热烈景象。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中国创意产业目前也有很大发展,尤其是香港、台湾地区,创意文化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上海、深圳、北京等城市积极推动创意型行业的发展,正在建立一批具有开创意义的创意产业基地。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设计思想以跟进和模仿为主,自主创意能力不强,还没有打造出有世界影响的创意作品。而且国外的创意设计早已延伸到工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已脱离了那种单纯为创意的模式,不断涌现出具有革命性的新产品、新作品,在全球市场创造了一系列的商业神话。

很多实例均已证明,无论是单纯的创意商品,还是在工业领城里引入高水平的创意因素,都会创造出可观的市场效益,创意设计可以大幅度提高商品的附加值,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具体体现,而且还具有无污染、利润率高等优势,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发达国家才不遗余力地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

一、温州东瓯智库创意产业园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是完善区域创新平台建设的客观要求

市委、市政府一贯重视区域创新平台的建设,把平台建设作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强市建设步伐、促进我市创新型城市迈进的主要抓手。现阶段,温州市区域创新平台的建设工作在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创新工作,在某些领域里,

区域创新平台已经开始运转,取得了初步的积极效果。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但由于我市在区域创新平台建设上起步较晚,要建设完善的城市区域创新区域创新平台,还需要进一步加快建设速度和力度,关键是要加快重点行业的创新平台建设工作,增强重点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服装、鞋革、眼镜等行业向来是我市是重点龙头行业,长期以来有力地促进了温州经济的发展。但这些企业大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规模普遍不大,但企业数量众多,整个行业规模可观,而且这种模式也有其优势。但我们也应看到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温州支柱行业企业总体的规模小,产品低端,打价格战等等因素,都是高悬在每个企业主头上的一把“达克摩利斯”之剑,随着传统产业的衰退和转型,企业如果再不去反思和警醒,再不转型升级,再不去寻求创新,企业的生存将更加艰难。建设温州东瓯智库创意产业园,符合我市传统行业的发展需要,是推动温州企业向着产业链高端迈进的必由之路,是打破温州企业以往的单纯依靠低端投入、薄利多销、靠劳动力价格优势取胜模式的利器,是推动企业由“温州制造”向“温州创造”转变的主要载体,也是建设温州区域创新平台的组成部分。

(二)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发展的原动力和综合实力的关键因素。温州的传统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到如今已面临着一个重要的产业转折升级的时期。当前

由于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资源环境的约束、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用人成本的提高等多因素的影响,依靠传统粗放式的经营模式来维系生产的运行和保证市场的盈利已步履艰难。这种局面非独温州产业所面对,各行业无不面临产业升级转型的课题挑战,当前,温州主要行业的企业都在探讨企业生产运营升级转型的重大历史性问题,这已是温州各行业企业要生存、发展下去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转型升级事关温州企业的整体发展大计。在当前的经济竞争环境和今后经济发展趋势下,企业原地踏步保持固有的模式,只能是陷入发展的困难。

通过建设温州东瓯智库创意产业园,以合作的发式吸纳行业中的一流创意人才来温州创业,引入外脑提升我市支柱产业整体的创新设计水平,加强行业的研发力度,提出新的设计思路和开发新的生产工艺技术,不断增强产业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提高企业创新意识,促进企业积极主动地寻求升级转型之路,为企业从传统的生产模式向着先进的现代生产模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技术基础,实现温州企业的持续稳定的发展。

(三)直接带动创意产业的发展

建设温州东瓯智库创意产业园,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也有利于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传统行业和创意的关联度非常紧密,发展创意产业是制造企业的最大渴求,整个传统行业产业链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一个是制造业,属于产业链的基础,是产业链的加工车间;另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创意设计业,属于产业链的

高端,是产业的大脑。在目前所有行业的生产制造具有明显同质化的今天,在创意上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商品,往往是企业取胜的重要法宝。因此要大力发展创意产业,首先需要打造出一条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完整创意产业链,建设温州东瓯智库创意产业园,将促进个人、工作室和创意公司的创新和实现创意创新快速产业化,直接增加传统产业的附加值,发挥创意对于传统产业应有的直接推动作用,提高轻工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有力地加强行业竞争力,创造更大的市场价值。

(四)是构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温州“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做大三产,构筑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同时提出加快构筑鞋样设计、包装设计等九大公共设计创意产业平台,提高创意设计水平,争取建立多个“温州市创意产业中心”,加快文化创意、文化艺术、工艺美术等重点文化产业发展,带动旅游、会展、体育等文化关联产业发展,提升服装皮革、印刷、礼品、打火机、家具等特色轻工业的创意设计水平,积极创建国家级创意设计中心,以文化带动特色优势轻工业提升。推动文化与品牌战略的融合,在品牌中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提升品牌的文化附加值。因此,建设温州东瓯智库创意产业园,加快构筑我市特色创意产业平台将是我市的一项长期政策。建设温州东瓯智库创意产业园,既是对于温州市政府提出的构筑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的积极响应,更是促进温州第三产业建设,推动温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将为我市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出有力的贡献。

(五)是聚集创意高层人才的重要平台

人才是发展温州创意产业的保证,建设温州东瓯智库创意产业园,开放产业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为创意设计人才提供良好的创意产业创业环境和条件,通过招商、合作引进国内外一批著名的设计师、设计工作室入驻。我市建设创意设计平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温州本身就具有庞大的轻工产业群支撑,创意设计人才在这块舞台上能够尽现才华,充分展示自身在创意设计上的实力,从而英雄找到用武之地。同时配合相应的优惠政策,定会形成我市创意人才经济的景象,形成创意人才引进、聚集、培养、使用、创业的高地。

二、性质、目标、功能、选址、布局

(一)性质

温州东瓯智库创意产业园由温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主管,温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主办,浙江奥美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

(二)目标

中心依托温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浙江奥美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现有科技、人才的资源条件,建设支撑温州及至全省先进制造产业发展的创意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及人才引进与培养平台。

(三)功能

致力于创建温州制造业创造意设计、工艺改进、产业升级、人才培养的公共平台,为本地制造业的提升提供专业化的创新和创意设计服务,其具体功能如下:

1、构建面向温州传统产业的创意设计公共平台,着力解决制造

产业中创意设计中重大、关键、共性的技术问题。

2、构建创意设计平台,为企业开展产品设计提供多种形式创意服务,以工业设计为核心,包含品牌企划、平面设计、包装设计等。

3、建立创业服务平台,为创意设计研发人才和企业提供一流的创业服务,将平台的项目成果向我市内传统企业的转移,与企业进行对接,为我市的传统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该平台主要包括技术中介、交流合作、信息咨询、市场调研、专利服务、设计服务、品牌企划等。

4、建立创意人才培养基地,面向企业、政府部门、大专院校和其他机构开展创意人才培训实习、开放资源,为创意人才的引进、本地创意人才的培养及创业提供舞台,使之成为我市传统行业的高端创意人才的聚集中心。

(四)地址与布局

1、选址:落户温州市黎明工业区

2、布局:中心由创意设计区、商务服务区、展示培训区和行政管理区四大部分组成。

三、建设规模和资金

规划建设面积20000平方米,其中首期4000平方米,位于黎明工业区67号厂房,设计布局创意设计区1000-1500平方米,商务服务区1000平方米,展示培训区500-1000平方米,行政管理区500平方米,首期预期投资约500万元,采取企业出资,政府监管。

四 、管理与运作模式

创意园是由温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主管,为业务主管单位;温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参与组织筹备工作,为主办单位;实行企业投资建设,协会组织筹备,企业参与建设,开展企业化运作,提供一站式服务。

(一)管理模块

1、职能部门

(1)行政办公室,负责中心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兼负引进、招聘中心的工作人员,管理中心的各项人事工作及宣传接待工作。

(2)对外合作部,负责中心业务拓展,各业务部门协调、市场开发;负责开展各类学术报告、高峰论坛、会展、大赛、产品展示等各项活动的安排策划.

2、 业务部门

(1)设计中心,是中心的核心业务部门,负责开展有关产业的一切创新、创意和设计工作。依托专业化的创意设计团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创意设计服务。

(2)商务中心,是中心的公共服务部门,负责为入驻机构提供高品质的商务服务,依托中心配套的多功能会议中心、商务酒吧,可以开展会议、会客、休闲等各种活动。

(3)培训中心,负责为企业、本中心培育合格创意设计人才,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作为相关大专院校学生的创业实习基地,保障这个创意设计人才的供应。

(二)运作模式

中心按市场化、公司化方式运作,作为协会主办的专业化、公共性平台,有关机关给与一定政策支持,通过政府引导,吸引专业化、社会化的公司和个人参与中心建设和经营,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

(三)经营模式

创意园为打造温州品牌工业设计及品牌包装基地,为从事工业设计和品牌企划等相关文化创意产业的大中型企业、工作室以及大学生提供平台,为公益性公共服务平台。

五、发展规划

(一)第一阶段(现在至2011年6月至7月):准备阶段

提请项目并立项,成立温州东瓯智库创意产业园建设项目管理小组,组长由分管理创意的相应领导担任,下设相应副组长,由温州市创意产业协会和其他相关企业负责人担任,组长负责整个项目建设的指导、监督和落实工作,决策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统筹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副组长负责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并负责具体建设工作,根据不同分工,各负其责。

(二)第二阶段(2011年8月至12月):试运营阶段

发布中心成立信息,广泛吸纳社会各界创意设计精英和企业前来加盟,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合作方式,共谋发展。

有步骤,有计划地全面展开中心的各项业务工作,全面彻底地摸清当前创意设计产业现状,全面搜集全国乃至世界主要地区的创意产

业和市场情况,建立中心数据库,利用一到两个月时间,全面培训中心工作人员。与重点企业建立固定长效的沟通机制,摸清市场发展趋势,在全面掌握各种所需信息之后,通过详细的开会讨论,制定近期工作计划。随时跟踪中心试运行期间开展的项目进展情况,随时作出调整,完善中心各业务部门的工作,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三)第三阶段(进入2012年以后):步入正规阶段

园区成为温州市制造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推动力,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构建温州市制造产业的“创意中心”,辐射附件地区。成为温州乃至浙江创意产业的亮点。建设成浙江具有较高研究和创意设计水平的创意设计平台。

温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2011年6月20日

第三篇:【智库研究】赵磊:补足“一带一路”的智库短板

补足“一带一路”的智库短板

引子 “一带一路”,是一路的探索,也是一贯的求知。自“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创办以来,各位论坛专家为“一带一路”建言献策,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卓有成效的智力支持。 近期,中国外文局主办期刊《对外传播》(2016年09期)发表了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一带一路百人论坛专家委员会委员赵磊教授对于“一带一路”智库建设的意见与建议,再次体现了论坛专家对“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理论支撑所做出的重要努力。

期刊剪影以下为原文重现补足“一带一路”的智库短板 赵磊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中央党校-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

2013年9月,“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智库建设率先发力,一大批聚焦“一带一路”倡议的智库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这其中既有政府的智库群体、企业或高校联合组建的智库,也有民间独立智库,还有独具特色的“网络型智库”,如“一带一路百人论坛”等。但是,“多而不强、有库无智”的问题在“一带一路”领域依然突显,甚至有加重的趋势,大家普遍感觉“‘一带一路’的同路人太少”,而且是“越走越少”。目前,“一带一路”建设有四大短板:

1、缺乏服务于丝路建设的现代思路,不能总是在考古、历史遗迹以及地理区位上做文章。要站在世界地图面前规划“一带一路”的发展,要有国际化视野和品牌意识。

2、缺乏“全球化”的世界一流企业,要有一大批具有“狼性”且专注于在全球市场寻求竞争优势和品牌价值的企业,在得之前要学会舍,即要补齐弱项。在一定程度上,软实力是中国企业最大的软肋。

3、缺乏标志性项目,有些项目没有“一带一路”也会做,我们要思考哪些项目是真正由“一带一路”孵化出来的标志性项目。

4、缺乏真正的丝路专家与智库,“一带一路”研究的门槛低、都能讲,但真正能抓住痛点、常在路上的专家太少。专家要服务于“一带一路”,而不是与之相反。其中,第四大短板是前三方面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即“一带一路”的智力支持严重不足。“一带一路”智库建设的三大定位笔者的感受是,“一带一路”的智库建设存在“虚热”的问题,就如同一场春雨后,草原上一夜之间长出的一群蘑菇,个头虽大,都戴着“一带一路”的帽子,但不挺拔,长不成参天大树。就此,“一带一路”的智库建设应有三个基本定位:有利于凝聚学术共识、有利于社会民众认知、有利于完善相关政策。第一,有利于凝聚学术共识,指扎实铺垫“一带一路”的学理基础和话语体系。学术共识需要充分的学术争鸣,需要通过酣畅痛快的头脑风暴,不断提高学术自觉与学术公信力,打造“一带一路”的学术共同体,可持续地培养“一带一路”的专家学者。“一带一路”不是“玄学”,要有基本的学术常识和知识话语体系。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有很多专家一上来就“劈头盖脸”地痛批“一带一路”,但问他们什么是“一带一路”,大家各执一词,分歧极大,甚至根本不屑、不关心、不在乎“一带一路”的具体内涵。没有学术共识,如何聚焦发力。第二,有利于社会民众认知,指着眼于壮大“一带一路”的国内外社会主流舆论,发挥智库解读公共政策、研判社会舆情、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的积极作用。鼓励“一带一路”智库运用学术交流、大众传媒等多种手段,增强社会民众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度、接受度和好感度。在调研中发现,民众甚至企业对“一带一路”十分陌生,有很多企业会直截了当地问:国家提“一带一路”究竟要做什么,当我们把情况讲清楚后,企业会追问:找谁对接,国外有什么赚钱的机会,有没有风险。这种认知,笔者认为就不是“一带一路”思路,这些企业,就不是“一带一路”企业。一句话“有思路才有丝路”,不要等着“天上掉馅饼”,“一带一路”机遇都是在准确认知之后在实践的“摸爬滚打”中干出来的。第三,有利于完善相关政策,指对“一带一路”建设提出具体咨询建议,开展动态性的科学评估,进行风险以及成效的预测预判。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逐步建立长期跟踪研究的长效机制,重视理论建设和跨学科研究,推进研究方法、政策分析工具和技术手段创新,搭建互联互通的信息与政策的共享平台,为“一带一路”的决策咨询提供扎实的学理支撑和方法论支持。目前,国内智库大多是论证“一带一路”重要性的,发挥地是“宣讲”的功能,大多数是自说自话、自我陶醉。智库建设要确保决策科学,智库研究绝对不能关注一些不痛不痒的问题。改革的难点、发展的痛点、事关全局的要点,均是“一带一路”智库的发力重点。总之,如果不能充分发挥上述三大基本功能,“一带一路”智库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从长远发展而言,“一带一路”智库建设应该有准入“门槛”:一是要真正专注于“一带一路”的学理研究与服务落地实践的智力支持;二是对“一带一路”政策完善产生重要影响,有代表性研究成果;三是培育出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一带一路”专家学者。“一带一路”智库与外宣工作针对“一带一路”的外宣工作,目前我国有很多高校、媒体纷纷成立“一带一路”智库,但在成立之后没有标志性产品内容的输出。主要表现为两点:第一是产品不够,特别是原创性的产品不够。第二是产品的输出不足,没有转化成国际语言。有些新闻媒体在做尝试,甚至对“一带一路”的外宣工作进行专题研究,这是可喜的现象。但问题在于这些机构成立了智库之后,大家在起步阶段基本都是研究沿线国家的地理、历史、宗教等基本情况,或是围绕区域、国别、投资风险做基础性研究。这个过程中,大家都做同样的事情就是在浪费资源。如果国内研究机构能够共享资源,大家就不需要做低水平重新性工作,而是要做往巨人肩膀上踏一步的事情。现在成立了一些“一带一路”的联盟。这是一个趋势,但目前效力依然有限。我们急需做的是孵化出研究“一带一路”的真正的大家和高端智库。笔者个人感觉这两三年来,真正研究“一带一路”的专家学者不超过二十个,这是不行的。这里所谓的“真正研究”有两个限定标准:第一,你是不是上路了,是不是在中国的相关省份以及“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进行了长时间段的充分调研。“一带一路”智库的首要标准是真正能够打通“己学”和“彼学”。有些专家知道“己”,有些专家知道“彼”,但真正都打通、了解“己学”和“彼学”的少之又少。第二,所做的研究能真正影响和完善政策,对“一带一路”的发展有实质性帮助。所以笔者认为完善“一带一路”的外宣工作,需要从两点上发力:第一,避免重复建设,共享资源和知识;第二,针对研究人员多但真正意义上的“一带一路”专家太少的现象,应该发挥高校、研究院特别是企业、媒体的力量。有导向性地聚焦“一带一路”研究,在共享知识的基础上共享观点,通过聚智、聚焦,我们的制度性话语权才有可能产生。此外,媒体和学者也要互动。曾经一段时间,学者说“一带一路”不等同于马歇尔计划,但媒体又兴奋地把亚投行比作美国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这就属于思维纠结,没有把问题搞清楚。“一带一路”究竟是什么,中国人内心得先想清楚。笔者认为“一带一路”不是政治经济学,甚至不是地缘政治学,而是文化经济学。一说到地缘政治学就有人会担心,担心会撬动地缘板块,会让人觉得这背后有大国动机、战略企图,而这是不利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因此,笔者非常强烈地希望媒体和学者就“一带一路”的基本内涵达成共识:它是文化经济学。对内我们可以讲文化自信,对外我们要定义为文明互鉴,合在一起强调“一带一路”是实现中国文明型崛起的路径。基于这样的观点,我们要从两个角度解释“一带一路”,它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事件,更是一个文化事件。中国人在经济上要共享、共建、共赢,在文化上要引起共鸣,要提供解决全球治理所遇难题的中国思路和中国智慧。严格定义“一带一路”的基本内涵经济层次上,强调合作共赢属性。经济内涵应是“一带一路”的优先属性,应始终强调“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经济正在实行从引进来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重大转变的历史性时刻,秉持开放发展理念,对外打造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对内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新举措。“一带一路”首先要“在商言商”,即让中国企业与人民切实享受对外开放、国际合作的红利,也要使沿线各国人民感受到“一带一路”给他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文化层次上,强调文明互鉴属性。文化内涵应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属性。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要坚持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进,要意识到文明多样性和文化差异性是沿线各国和谐共存的一种文化价值观。注重在人文领域精耕细作,尊重各国人民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加强同沿线国家人民的友好往来,为“一带一路”建设夯实广泛的民意和社会基础,构建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有利于沿线各国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全球治理层次上,强调公共产品属性。公共产品内涵应是“一带一路”的价值属性,体现了中国的全球视野和人类情怀。一个大国的国际互动如果只“搭便车”,而不提供公共产品,便容易被国际社会认为是“不负责的”。公共产品至少包含三个层次:物质性公共产品、理念性公共产品、制度性公共产品。具体来说,物质性公共产品的供给方最好是企业、媒体,理念性公共产品的供给方最好是专家、学者,制度性公共产品的供给方最好是政府、智库。当然,每个层次都需要多主体的共同合力。“一带一路”对全球治理的理念贡献在于,这一公共产品强调“去中心化”、“非极化”,这是对西方传统理念的超越。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互联互通开始成为一种时尚,“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中国式哲学思想与价值定位开始备受瞩目。

图1 “一带一路”内涵的三大层次今后,要继续加强“一带一路”的智库建设。要鼓励国内智库与沿线相关国家智库以及国际顶级智库进行合作研究。要鼓励国内智库多“上路”,智库的研究成果要接地气,要在“路上”寻找答案,书斋式的研究是不适合“一带一路”建设的。要通过智库建设,实现国际人才的充分共享、国际知识的充分流动、国际理念的充分交流。总之,智库是“一带一路”建设的舵手,“一带一路”建设也要避免智库建设的“臃肿虚胖体弱”,要真正打通己学和彼学,要不断夯实中国进步成长的智力支持。同时,要以智库交流推动人文交流,推动沿线国家民众间相互了解和认知,促进民心相通。智谷:要实现“一带一路”的智慧集聚“一带一路”有四大主体资源: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两者如车之两轮,需要同步驱动;学者、专家、智库是第三大主体,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中枢和大脑,要为“一带一路”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而媒体是第四大主体。说是四大主体资源,但显然不只是它们,还包括非政府组织、民间群体、甚至中国的游客,这都属于主体资源。

但现状是四大主体基本上是分散的,相关资源整合严重不足。比如,有很多政府、企业和高校也成立了“一带一路”研究院,但大多数单位只不过是挂一块牌子而已,没有进行实地调研,甚至没有专业的研究人员,最终很难向社会提供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会议很多但大多是“老调重弹”、缺乏新意。而国内主体资源的碎片化必然无法形成合力,无法对接国际资源。要实现联动效应,就要进一步激活主体资源,对接主体资源。进一步的完善建议是,建立“一带一路”的智慧园区,打造中国智谷,这是美国“硅谷模式”的升级版。拿美国来做类比,美国之所以强盛,它的创新是底蕴,基础在于有硅谷等诸多创新平台。研究美国可以发现,产业创新与教育资源、智力资源、人才资源实现了充分的互联互通。以硅谷为例,没有斯坦福大学可能就没有硅谷,反之亦然。而“一带一路”建设也应如此,聚智才能聚焦。今天,我们的产业园区是相对过剩的。中国几乎每个县都有产业园区、工业园区,但是优质企业是有限的,诸多园区缺乏活力、人气。建议拿西安、乌鲁木齐、福州、南宁、呼和浩特、重庆、大连等杠杆性城市做试点,率先打造“一带一路”的智慧园区。一说园区,要打破传统的理解惯性,即“筑巢引凤”就是吸引好企业、优项目、大投资等,但今天的金凤凰更应该是研究中心、孵化基地和高端智库等。“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家不断强调高端智库建设问题,强调要切实推进舆论宣传,积极宣传“一带一路”建设的实实在在成果,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研究、理论支撑、话语体系建设。这是趋势,但需求指出的是,“一带一路”的智库定位不仅是研究中国国情与自身对外开放的智库,更是精准研究沿线相关国家以及全球经济发展与人文交流趋势的智库。具体来说,例如在内蒙古的呼和浩特或二连浩特等城市,应鼓励引入或集聚研究蒙古国、俄罗斯远东以及东北亚的智库,这样智慧园区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中蒙俄等相关国家的“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再比如,广西的发力焦点与合作重点应是东盟十国或海丝建设,致力于这一事业的企业、媒体、智库应在南宁等地集聚起来。因为,只有频繁的思维互动才能碰撞出“一带一路”的思想火花,才能孕育出“一带一路”的经济实惠,以及孵化出“一带一路”的人文果实。所谓有思路才有丝路,“一带一路”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各方面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需要这些智慧园区的支撑。其中四大主体资源的互联互通很重要,要让主体资源在智慧园区里充分交流互动,强化产、学、研的无缝对接。总之,要打造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制度性话语权,必须完善“一带一路”的智库建设,向全球治理提供“一带一路”的智谷模式。(注:本文系2016年度中国外文局全国对外传播研究一般课题“善用智库渠道将好‘一带一路’故事的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5WWJB06)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ID:sinozhuge

第四篇:孟子智库

孟子智库“企业管理与领导力”高研班

学制:一年。

每月末学习两天,全年12期,每次安排导师团4位专家主讲。 全年安排50位导师及专家学术委员会专家主讲。 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及游学方式。 学习地点:国家行政学院及学员企业。 学员企业学习结束:授予:“智库产学研基地”;颁发结业证书;获智库特别顾问单位资格。 开学日期:按有关部门要求,开班时间改为2017年10月28-29日。期间,会开设一对一和一对众咨询公开课,

详情大家请关注微信智库动态信息。

学习内容与教学安排

资源+资本+管理的复合式学习方式; 实战+操作的企业案例解析,专家顾问+企业家的交流互动平台。

课程讲授

实战型企业专家授课,共十二次课程,每月一次课,每次课为周末 2 个整天,每次课由相关专家主讲,十二次课程涵盖中国企业成长的各个主题,涵盖一个杰出企业家所需具备的知识与思维。

课程的现场授课,严格考核。授课对学员企业的员工进行远程视频直播,员工可以通过视频投影实现集体同步学习。

每讲授一个核心课程的专业主题,专家应学员的要求,安 排专业对口专属咨询,就学员企业在该专业领域的问题、困惑 和解决方案,进行诊断和讨论,探讨解决思路。

学费支付:原则一次支付也可分期支付,全年24万元,开班前支付(不含吃住,交通费)。 高研班主办:中孟智库(北京)顾问有限公司。 本期班主任:侯民先司令,班务:宋杰、刘青、王丹。联系方式:13901158

538、1861128360

8、1391180888

9、

孟子智库(中孟智库)高研班授课导师团及专家学术委员会专家部分名单(部分将微调)

1·孟

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 副部长 2·陈

鸿 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局 局长

3·黄阳发 国家发改委项目审批中心 副主任

4·吴胜军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局 副局长 5·王小广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 副主任

6·刘兴仁 将军 中央军委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专家

7·陈祥福 中国建筑总公司 总工 院士 8·李志民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主任

9·全

宝 国家审计署药品食品审计局 副局长 10·方 明 住建部中国规划设计院 院长 11·戴荣里 中铁建集团党委宣传部 副部长 12·王

键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13·曹长发 公安部办公厅 司长

14·王胜利 国务院办公厅行政司原常务副司长 15·赵晋华 中国铁建股份公司总经济师 16·孟祥青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 所长 教授 17·陈炳才 国家行政学院进修部 副主任 18·孟凡奎 中联部副司长

19·孙振同 新疆兵团党委原副秘书长 20·孙

魁 甘肃总队原副司令

21·孔凡军 原总参政治部 研究室主任 22·李哲训 森林武警新疆总队原政委 23·何济洲

海关总署政治部 副主任 24·马文海 空军

创新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25·李卫星 解放军报社 理论部 主任 26·张大宁 广西边防总队 原司令 27·白立新 教授

28·段重高 中国医科院微循环所 研究员 29·费

远 局长 中纪委

30·陈安国 国家行政学院 副巡视员 教授 31·王君琦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 32·张洪运 将军 山东武警总队 原政委 33.刘玉兰 科技部 原副司长 34.权圣德 海军基础设施建设局 35.马胜昌 河北省高法研究室主任 36.孟繁浩 河北省高检原副检察长 37.李宪斌 中国农资公司党委书记

38·孟凡志 中国林业环境促进会 会长

博导 39·王金华博士

国家 发改委投资所 40·姚庆海 中国保险学会会长

41·范明志 青海高法 副院长

博士后导师 42.隋坚利 将军 公安部消防局 43.于新年

局长

最高法办公厅 44.刘鹏程 中国地质大学 博导 45.朱洪武 海南旅游发展委主任 46.孟凡业 中国农业银行

47·陈瑞清 内蒙古人大原常务副主任 48·高贵凡 中国疾控中心 书记 49.柯尊全 司长 新闻出版社总署 50.黄江平 公安部

原副局长 51.蒋

宁 副司长

住建部 52.闫光锋 司长 林业部

53·王兆勤 中航工业审计局副局长 54.张

凡 中宣部新闻局原局长 55·张玉柱 中国农大

56·钱宽祥 中央军委办公厅 57.赵秀松 原国防部长耿飚秘书

58·尚宝田 通用集团地产书记 59.胡

敏 国家行政学院 研究员 60·郭庆良 司法部办公厅原主任 62·赵博文 主任

北京市纪委 63·胡奉环 主任 阜外医院

64·石永忠 贵州省住建厅 纪委书记

65·郭

青 中国工商旅行信贷部

黔南州常委副州长 66·刘晓萍 中航规划研究总院 部长 67·孙继昌 中国水利工程协会

会长 68·江力平 司长 人社部 69·李怀义 教授

中央党校

70·荣

亮 人社部公务员司 司长 71·陈达时 司长

国家审计署 72·宋民宝 国土部监察局副局长 73·武

斌 司长

海关总署监察司 74·孟庆学 交通部研究室 75·杨新法 局长 国家电网

76·王永宁 中国航空规划院民航六院 院长 77·周玉泉 广东省工商联 副主席 78·安启雷

局长 人民银行 79·刘家富 教育部办公厅原主任 80、傅西路 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原局长 8

1、张常书 中国证监会副局长

8

2、邵景均,中纪委研究室原主任。

83.程湘清,全国人大研究室原主任。

84.杨晓玲 北京大学国家竞争力研究院金融所 所长

85.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部分教授。

报名接龙:

1、靳如一,总经理,临沂商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2、范永胜,董事长,临沂商城电商创业园管理有限公司; 3.张立强 总裁 北京爱瑞科信科技有限公司

4.姚金良,嘉美国际北京细胞医学科学研究院,院长。 5.何水茂 董事长 湖北大好河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6.王冠超 总经理

中益泰宁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7.李 军

董事长 灵川县崖湖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8.曹

知代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法人 总经理 9.夏芳蕾,董事长

山东黄河三角洲慢城国际开发有限公司 10.沈永祥,董事长

昆明中天宏能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11.李

总经理

新疆信实招标有限公司。 12.张松 总经理

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13.宁夏沁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营销中心

马泽成 总经理

14.马汇丰 董事长 苏州金亿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15.元顺忠

董事长

洛阳大头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16.王东亮

董事长

山东鲁豫防水 17.冯

广

董事长

广东广行集团 18.廖宝和

经理 山西中闽建筑公司 19.杜建芳 董事长

中能华源工程有限公司

20.赵在波

经理

山东天一建设钢结构有限公司

21.吕晓峰

董事长

新疆通蕴农林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2.罗 朔

总经理

宁夏荣宝清真食品有限公司

第五篇:《2016年全球智库报告》发布:中国智库将作出新贡献

会科学报

社科报 调研中国智库:将为全球治理作出新贡献本报记者 汪仲启

◤社科报讯2月20日,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发布《2016年中国智库报告(中文版)》,与此同时,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项目组特别授权,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还发布了《2016年全球智库报告(中文版)》(英文版将于3月1日更新)。此次发布会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新浪智库、澎湃新闻联合主办。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张大卫、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名誉理事长王荣华、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分别致辞。

从全球治理大格局看,智库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智库将为中国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作出新的贡献。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自2014年起,第四次在国内发布中国智库影响力排名。通过历时一年多的调查问卷、专家评议和实地调研,今年的“中国智库综合影响力”排名表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共中央党校位列前三,去年排名第三的北京大学因为标准调整问题不再进入榜单。 智库发展迎来黄金期 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于信汇表示,2016年对于中国智库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成果丰硕的一年。2016年总书记的“5.17”重要讲话,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也赋予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思想创造的新功能。《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之后,各地区、各部门陆续发布了一些智库建设新方案,以及科学引导智库体系有序发展的新政策,这些新方案和新政策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前中国智库发展面临的政策环境。

近一年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智库国际交流、推动智库人才发展、规范智库经费管理、增加分配激励与强化项目管理的新政策。2017年初深改组第32次会议进一步审议通过了3个文件,也与完善决策咨询体制机制,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等有关,旨在进一步激发民间智力,在分配上向智力要素侧重,从而增强科研活力、优化政策环境。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表示,我国智库建设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效率和制度建设推进比较快,核心是怎么激发研究人员的创造性、积极性。据不完全统计,从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围绕《意见》精神,许多地方和国家部委也相继出台或正在研究制定系统内部的新型智库建设实施方案。这些“智库新政”很大的着力点就是激发人才效应。比如,加大绩效激励力度,扩大劳务费范围,取消劳务费比例限制;简化预算编制科目,下放调剂权限;下放多项管理权限,探索负面清单模式;加快资金拨付流程,改进结余资金留用处理方式;健全财务助理制度,把科研人员从杂事中解放出来;明确横向经费按照合同管理,不参照财政经费;允许科研人员兼职;改革职称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初步确立了智库项目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等。中国智库发展可谓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表示,智库是国家的软实力,是国家制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走向世界和世界一流智库PK的社会力量,一个国家做战略,重要的是智库先行。不过,目前中国智库也存在从众化、行政化、谋利化、应景化“四化”;以及抢项目、抢眼球、抢市场、抢名次“四抢”的问题。做智库,关键还是要提升软实力,要坐冷板凳,进行冷思考,研究冷问题。 评价体系不断完善据记者了解,中国活跃智库出现了许多新面孔,比去年增加了约100家。因此,本的综合影响力排名也相应从去年的20家扩展到了30家。《2016年中国智库报告》大体沿用去年的评价体系,把智库影响力拆分为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四个部分。 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理事长、主任黄仁伟介绍说,课题组开展了三轮调查,并结合实地调研。2016年7-11月,开展了第一轮调查问卷,收到有效问卷2237份,其中10%来自政府部门,4.7%来自智库或智库部门的负责人;2016年12月开展的第二轮调查问卷,有126家智库入围,100多位资深智库专家参加打分。此后针对排名结果,召开了数场专家咨询会。评价结果以调查问卷为主,以专家评议为辅。同时,在过去的一年半里,智库研究中心走访了全国15座城市的约60家智库,其中,国家高端智库11家,开展了300多人次智库的专家访谈,掌握到中国智库建设的一手资料,形成调研简报50余篇,累计10万余字。

课题组也继续对评价体系进行优化。比如,大学不再作为智库参与评价与排名,而是将附属于大学的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机构作为高校智库的评价对象。在原来综合影响力、分项影响力、系统影响力、专业影响力的基础上,新增议题影响力排名,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五大发展理念、“一带一路”战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等具体议题被纳入评价体系中。另外,排名向地方智库、专业类智库有所倾斜。

比如在系统影响力排名中,新增部委直属事业单位智库、地方党政智库、地方科研院所智库;在专业影响力排名中,除了经济、政法、社会、国关外,还细分出文化、教育、生态、科技这些专业领域。此外,还新增了新智库提名,面向成立时间不满三年的新智库。这些都是往年评价体系中没有的新元素。经过不断完善,智库评价体系更加科学,更加贴合中国智库发展的实际情况。

《光明日报·智库版》主编王斯敏表示,智库评价很不容易,比如说决策公信力难以衡量,关键性的指标不容易获取,不容易量化等,特别是当智库评价跟智库的资源配置、利益分配、政策倾斜开始挂钩后,评价问题将变得更加重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李国强也认为,我们要推动国家建立中国的智库评价制度,使中国的智库评价推动制度建设,并且推动中国智库在全球的话语权。

智库发展冷热不均2016年是中国智库建设全力推进之年、创新发展之年。这一年里,智库与政府的互动日益增强,智库管理制度规范日趋完善,智库成果形式内容丰富,智库网络建设呈爆发式增长,媒体型智库蓬勃发展如火如荼,智库评价在争鸣反思中发展。活跃智库不仅继续对中国整个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密切追踪,而且能够先行一步预测热点并及时进行分析,一部分活跃智库已具备一定的议题设置及传播推广能力。

2016中国智库综合影响力第1~30名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姜学峰表示,当前,国家对于高端智库的国家传播力、影响力的需求非常迫切,我们动员组织集团力量,发表国内外展望报告,为行业提供公共产品,没有公共产品的提供就不会有话语权,同时还要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国务院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认为,为进一步加强和推进中国智库建设、提升中国智库的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中国智库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智库要有全球意识与国际视野,保持开放与学习的心态,在立足国内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全球性问题,对接国际标准,创造中国智库新优势;二是搭建国际战略合作与研究网络,通过人员交往、学术交流、联合研究等方式建立国际智库研究网络,深挖国际资源;三是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充分利用网络媒介实现智库成果的全球传播,积极提出关于全球议题的中国主张与中国方案,开展“二轨”外交、主动设定国际议题,引导国际舆论,引领世界正确地看待中国发展以及中国同世界的关系。

然而,中国智库在发展中存在“冷热不均”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上“热”下“冷”,国家高层对智库建设热情高涨,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却不高,相对较“冷”。一些地方智库发展实施《意见》不落地、不公开,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地方政府对于智库功能与定位的认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偏差,难以形成共识;二是外“热”内“冷”,体制外智库建设热火朝天,但体制内智库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不高;三是库“热”智“冷”,相比于内容建设与质量提升,智库发展似乎更热衷于形式传播与数量扩展;四是见“物”不见“人”,在智库内部管理上,尤其是体制内智库的内部管理,往往是智库的管理者热烈倡议,但智库人员作壁上观。为此,研究报告提出,要进一步出台配套政策,以实行智库登记、备案制度为突破口,去除体制掣肘,加快《意见》落地。

上一篇:中考句型练习范文下一篇:智慧物流创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