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

2022-08-16

第一篇: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

疾控中心各科室人员的工作职责

一、中心办公室

1、在中心主任领导下负责协调全中心各科室行政和业务工作收集、整理、归纳全中心工作计划、总结起草和处理综合性来往文书审核各科起草的发文。

2、负责来往文件、资料的审核、拟办做好文书的收发、归档立卷、文件打印、印鉴管理、图书资料管理等工作。

3、负责组织安排全中心政治、业务学习及协助中心主任召开中心会务和中心主任办公会督促检查中心会务决议事项的执行情况和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4、负责管理全中心职工考核办理职工转正、定级、晋升和工资调整等工作建立健全职工档案做好计划生育的宣传和管理工作。

5、负责办理来往有关业务事宜处理有关业务方面的人民来信和对来访者的接待工作。

二、总务科

1、负责药品、器材、设备的采购、供应、管理和维修。

2、定期做好水、电、气、压力器械、库房等的督查协助、督促检验科做好有毒药品、菌株、易燃毒品的管理确保生产安全。

3、管理中心内卫生、车辆维修保养及门卫安全、通讯畅通和绿化等工作。

4、建立健全大型精密仪器档案不定期考察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充分发挥仪器效能。

5、负责仪器设备的定期检定与校准做好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降级和报废处理。

6、负责办证大厅、收费室的管理工作和咨询工作。

7、负责疫苗的管理做好疫苗进购、运输、贮存、分发负责中心冷链设备的维护、保养。

8、负责财务室管理编制年度收支计划把好支出关合理使用资金按时编制月、季报表办理年度财务预决算提供每月财务分析。

9、严格规范各种账目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会计账薄。完善固定资产、库存物资、药品的应收、应付款明细账的登记。

10、负责全中心各科的经济目标核算定期做好职工的福利工作。

三、质量控制科

1、负责收集并保存本单位所需检测质量方面的技术文件相关标准和检验方法等信息、资料。组织编审、发放、修改、宣传贯彻质量体系文件。

2、负责检测质量的审核和评审实验室计量认证、认可以及认证认可后监督相关工作。

3、代表单位承接样品下达检测任务负责检验记录的收集、归档和样品保管工作组织、管理、协调检监测报告的出证。

4、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对上岗专业技术人员提出技术和质量要求制定相关培训计划。不定期地对本单位检测工作进行督察对违背有关规定的人和事有权在必要时暂时终止违规行为及时向单位技术负责人汇报、同时提出处理意见和解决办法。

5、负责检测新项目、新技术、新方法的立项、审批工作。

6、负责监督单位仪器设备的建档管理和计量检定量值溯源等工作。协助办公室作好个人技术档案的建立健全工作。

7、负责对本单位检验质量的申诉和组织调查处理。

四、计免传管科

1、系统收集辖区内的传染病发病死亡情况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重点疾病监测、分析研究流行因素、掌握流行规律、了解疫情动态、做好疫情预测预报为制定防制规划和年度计划提供依据参与并组织各项防疫措施落实并评价其效果。

2、根据国家《传染病防治法》做好疫情管理、核实、统计、分析和上报工作。疫情报告实行微机管理。定期印发疫情简报、年度分析。对辖区内各医疗单位、社会办医疫情管理进行检查、督促。疫情资料实行档案化管理。

3、遵循“预防为主、常抓不懈”的方针作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隔离、现场处置工作。并按突发事件报告流程报告。

4、指导和参与传染病现场调查、疫源检索、流行因素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做好疫区处理工作防止疫情扩散。

5、认真贯彻执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积极开展辖区内的预防接种工作做好计免卡册证表的建立、使用和管理保证冷链正常运转维持接种率和安全注射等工作。负责犬伤处理及免疫接种等工作。

6、制定生物制品年度计划组织指导预防接种实施作好异常反应观察处理和资料收集、汇总上报。

7、有计划开展接种成功率、抗体水平监测。作好计免相应传染病疫情报告、分析、个案调查及处理。对基层计免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交流信息、总结经验不断提高。

8、不断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开展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工作和健康促进工作。开展慢病患病情况、变化趋势以及与慢病相关的行为危险因素的专题调查研究收集慢病防治有关信息拟定防治方案指导慢病防治示范点工作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五、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科

1、负责消毒、杀虫、灭鼠的基本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应用。

2、负责蚊、蝇、蟑螂、鼠的种群密度和消长调查。

3、负责医疗卫生机构、托幼机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特种行业的消毒技术指导、消毒效果监测和疫源地的消、杀、灭工作。

4、协助配合上级机构完成蚊、蝇、蟑螂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调查、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材生产企业和杀毒站的消毒质量监测、消杀灭药械的质量监测。

5、负责传染病疫源地的消杀灭工作、群众性灭鼠工作的技术指导和效果评价工作。

六、场所与健康相关产品监测科

1、承担辖区内食品、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洗涤剂化妆品、矿泉水及水源水、生活饮用水、涉及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涉水产品装饰材料、室内空气等健康相关产品、场所的卫生监测、委托检验。

2、收集整理各种卫生监测资料、卫生监测统计报表进行上报和归档。

3、承担辖区内从业人员体检。

4、负责食物中毒、生活饮用水和环境污染事故性中毒、公共场所危害 健康事故、职业中毒和放射事故的调查处理并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报告。

5、负责组织各类人群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与监测针对不同营养问题 制定干预措施评价干预效果。承担各种营养相关问题咨询开展合理膳食指导。

6、负责学校卫生工作制定学校卫生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做好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上报。

七、预防医学门诊部

1、认真贯彻《成都市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加强结核病归口管理做好病人的发现、诊断、治疗、督导管理及国家结核病疫情专报系统的使用管理和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和上报。

2、做好结核病的防痨科普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3、负责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和咨询工作。

4、负责从事职业卫生、放射卫生人员的健康体检和咨询工作。

八、检验科

1、依据有关标准、通则、规范承担各相关科室提出的卫生检测任务。强化检测过程管理对样品收验、检测过程的原始记录、结果报告的校核及试剂仪器的使用做到规范、标准并负责相关技术资料管理、归档保证其完整性、保密性。

2、参与重大食物中毒、环境污染、突发疫情、疫点的调查、取样、检测等及时、准确出具检验报告。

3、负责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试剂、标准品、标准菌株的日常使用、管理和维护及时向有关领导和科室反映情况提出检定、维修、更新、报废意见。

4、做好检验工作业务技术管理完善实验室内部质控体系纠正检验工作中的差错使检验工作按规范进行确保检验质量。

5、承担上级部门的质控考核和认证及认可工作。

6、做好菌种、毒种、剧毒、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精密仪器的管理各类记录、技术资料和档案的管理贯彻实施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

7、研究、引进、验证、开发、应用检验新技术、新方法、开展新工作。

九、健康教育科

1、制定全县健康教育计划、方案并负责指导实施。

2、围绕重点疾病防治组织健康教育活动。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在农村、社区、医院、学校及重点行业、窗口单位等场所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群众卫生保健意识。

3、开展健康教育培训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及时上报健康教育活动信息和工作总结。

4、配合救灾防病开展应急性健康教育活动。

5、负责编印不同形式的卫生宣传材料按期给报社、电视台等单位提供质量较高的卫生宣传资料组织好卫生防病知识、卫生法律法规和卫生防病工作的宣传报道并按时完成时代报、壁报征订、发放工作。

6、做好健康教育资料的收集、整理、储存、交流和利用为制定计划、选择方案、制作材料、开展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提供依据。

7、负责中心对外培训、会议的组织实施做好会议记录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工作。

十、地方病防制科

1、做好辖区内寄生虫病、地方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掌握流行规律做好疫情预测预报制订防治规划、年度计划全面贯彻落实各项防治措施评价其效果。

2、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和《实施办法》做好疫情统计分析和上报工作。监督检查辖区内医疗卫生单位寄生虫病、地方病的管理执行情况。

3、加强传染源控制。指导并参与疫区的现场调查疫源检索标本采集分析发病流行因素提出防治措施指导参与疫区处理工作。

4、掌握人群抗体反应水平质量监控异常反应调查及时处理。

5、负责对基层从事血地防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培训、考察、考核。

十一、艾滋病防制科

1、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及《艾滋病防治规划》认真开展性病、艾滋病防制工作。

2、加强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大众预防知识水平。

3、负责艾滋病防治政策开发、高危人群干预、安全套推广、健康教育及艾滋病感染者关怀与治疗等具体防制措施的落实加强生物安全管理。

4、深入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

5、做好成都市监管场所艾滋病监测暨健康教育工作。

6、按规定做好艾滋病防制项目经费的管理使用。

7、做好相关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及时上报工作信息、简报和工作总结。

第二篇:疾控中心实验室设计方案

疾控中心实验室的建设是一个分工极细、专业极强、施工技术极高的生物医疗工程。设计中还要注意到:

(1)征求使用者和操作者的意见,确定工艺流程图;

(2)按照四类病原体的特性和污染途径,确定控制技术方案和灭菌杀菌方案;

(3)根据气溶胶特性和实验操作的危险,制定出洁净度、气流流向、流速和压差梯度参数; (4)有实验动物的实验室自成一区,独立传递,动物尸体要完全焚尸灭菌后,才能传出; (5)确定所有的实验设备、工具、箱柜、台案数量和尺寸; (6)确定实验室的预警、关闭、自救和逃生方案; 1.人流和物流

(1) 人流:

初更室—气闸更衣室—淋浴更衣室—缓冲室—进入实验区。离开时进入净身室(房间负压),脱下身上所有的衣物,衣物放入双门药液浸泡柜(或其他方式消毒柜)内(双门药液浸泡柜的门设计成控制式的,不允许同时打开);然后进入淋浴室淋浴;淋浴后进入记录室,登记记录自己的工作和身体污染情况,然后拿着身体状况表进入体检室,作污染和常规检查或住室观察,无问题进入气闸更衣室换上自己的衣服下班。 (2)物流

物流:设计成单向性的,从专门的库房(或暂存间)进入缓冲间,再进入实验室。离开时必须通过双门热压灭菌锅进入另一个缓冲间(双门热压灭菌柜的门设计成控制式的,不允许同时打开)。任何物料只要进入是实验区,不能原路返回。 (3)三废处理

a.废液

废液处理的方法是根据废液的性质确定的处理方法的。一般采取的方法有:化学处理方法、物理处理方法、生物处理方法。

b.废气

废气处理可采用的方法有:加热灭菌方法、高效过滤器方法、混合灭菌方法、火焰灭菌方法等。

c.固体废料

固体废料的处理方法有:蒸汽灭菌方法、气体熏蒸方法、液体浸泡方法、辐射灭菌方法、焚烧处理方法等。 2.建筑

主体结构采用土建方法,有抗8级以上地震能力,在温度变化和振动情况下不产生裂纹和缝隙,建筑为单层和多层均可。最好是独立的多层建筑,按工艺要求分层划区,便于实验和

管理。

(1)墙板和顶板 室内装修材料与洁净厂房的装修材料不一样,彩钢复合板不宜在疾控中心实验室中使用;原因在于板与板之间的插接缝隙太大,虽然打胶密封,但在四季温度变化中很快裂出缝隙。 参考方法:

a.装修的墙板和顶板可采用机加工金属板方法。四边制成有密封垫的咬口槽,通过卡口槽密封,房间的阴仰角制成120度角的斜边;他的特点在于卡口严密,螺栓紧固密封,无渗漏,不受温度影响,不怕撞击变形,强度大。缺点是装配速度和机加工速度慢些。 b.装修可分成两部分,净化区采用彩钢复合板,污染区和半污染区采用第一方法。 c.在土建过程中墙壁预埋下金属构件,打不透眼孔,攻丝;顶棚与技术夹层采用钢筋水泥浇注,预留下孔洞,埋下金属构件;墙壁和顶棚表面涂胶粘贴不锈钢板,板与板之间采用不锈钢板压条,注胶,用螺栓紧固密封;阴仰角采用圆弧R50金属材料,特殊加工后,粘贴在墙角上。

d.在土建过程中的墙壁和顶棚上预埋下塑料构件,装修时焊接塑料版,阴仰角用塑料板加工制作,防静电可镶嵌金属条,地面作成防静电地板或金属地板。

e.其他材料,可选用表面光洁、平整、无缝隙、不起灰、耐腐蚀、耐冲击、易清洗的材料。 (2)地面 地面应光滑、平整、不起灰、耐腐蚀、耐冲击、不积聚静电、易除尘清洗。 (3)根据病原性微生物的生物危害和致病特点,要合理匹配实验室房间和净化设施,每个实验项目与净化设施要自成系统,而且操作中的传递距离要最近,最好是在净化设施内传递,这样净化设备可以制造成群组性的,传递停留处设有气闸仓,而且每个实验阶段的净化设备要独立房间自成系统,房间之间用气闸仓连接,防止环境污染。

不同的实验项目,采取不同的洁净技术手段。如放射性元素的实验室净化,就区别于其它的实验室净化。在制造净化设备时,在结构上要安装防射线穿透的材料,根据放射性元素的惯性和扩散原理,采用雾化离心技术,并且根据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期来决定排放控制方法和时间。在制造净化设备时,可以安装机械手和电视监控系统。

疾控中心实验室要有高水平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安全报警系统,有的房间要设立平衡压力的值班风机,要害房间要安装紧急关闭系统和自救逃生系统,确保疾控中心实验室的安全使用。我国的病原性微生物实验室建设,还在发展阶段,我们要向外国学习先进的方法和经验,少走弯路。并且按照病原性微生物实验室的规律建设出中国的病原性微生物疾控中心实验室来。

第三篇:泾县疾控中心实验室自查情况小结

进一步提高实验室质量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为贯彻落实《关于开展2012年实验室资质认定专项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国认实函〔2012〕104号)要求及省质监局《关于开展2012年全省实验室资质认定专项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精神,我中心实验室于7月30日组织学习和传阅,从实验室组织机构、检测过程管理、检测报告、检验行为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自查, 现将我单位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验室组织机构情况

我中心是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检测机构,能够保证客观、公正、独立的开展检测活动,实验室具有固定的检测场所,试验用地400平米左右,设有理化实验室和微生物实验室;我中心检测人员6人,,中心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内审员、监督员、设备管理员、进行了任命,有任命文件,检验人员全部培训后持证上岗;经自查,我中心每年进行一次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内部审核和管理审核,与计划相符,内审和管审中内容输入输出明确,审核出的问题能够及时落实,并杜绝了问题的重复发生的可能性。

二、检测过程管理情况

根据《通知》要求,我中心从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室环境及安全管理、样品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进行自查,自查情况如下仪器设备技术状态良好,能够按计划进行核查和检定/校准;自校准的仪器设备制度有溯源图和校准规程,且记录、报告齐全。 实验室环境条件全部能够满足规范要求。经查看资料和现场,我单位样品管理制度完善,标示清楚,流转过程记录详实齐全

我中心主要承担卫生行政部门的指令性检测任务,实际接受

社会委托的试验检测业务很少,样品管理工作也随之开展的比较少,致使样品管理人员对样品管理的程序不熟练,针对这种情况,我中心已进行督促学习培训,现已全部熟练掌握。我中心所开展的检测项目的检测方法全部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执行的。

三、检测报告程序和管理

我中心从检测报告格式、结论、签字、检测记录、执行标准、内部质量控制、检测偏离以及合同、记录、报告的相符性进行了自查,自查情况如下:

1、经对2011年及2012年上半年检测报告进行抽查,我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记录格式正确、信息充分;检验结论用语正确,负责人签认符合要求;检测所用规范、标准、规程现行有效;合同、记录、报告完全相符,没有出现虚假数据或虚假报告。

2、我中心制定有内部质量控制方案和实施计划,到目前为止,组织内部人员比对3次,参加检测机构间比对2次,主要涉及水质等多个对象。

3、到目前为止,我中心所开展的业务中未涉及分包项目和检测的偏离。

四、检测行为

根据《通知》要求,我中心从证书有效期、超范围检测、分包检测、防腐违规行为查处、用户意见征求及申诉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自查,自查情况如下:

1、我中心计量认证证书有效期为2012年4月24日,现出具的检测报告合法有效;未出现超出资质认定范围且带CMA标志的报告;未出现业务分包情况。

2、我中心建立了一整套防止商业贿赂和影响检测公正性的制度和措施,并经常性的对检验工进行教育培训;在检测过程中

未出现牟取不当利益和违规收费现象。

3、我中心关于客户意见、申诉投诉的制度健全,渠道畅通,到目前为止,未出现申诉、投诉现象。

通过本次自查活动,使我中心的管理活动和检验行为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得以及时改正,对我中心的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实验室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经常性的工作,我中心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基准,经常性的开展自查自纠活动,从而不断向更高水平的质量管理方向迈进。上述自查情况真实齐全,在此,欢迎各级监督部门莅临我中心指导检查。

附表:2012年资质认定获证实验室监督检查表

泾县疾控中心

二O一二年七月三十日

第四篇:基层疾控中心实验室质量管理心得体会

谢慧中 李笑琼 陈国伟 老倩群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28300) 摘要:简述基层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在建立、维护及优化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关键词:基层实验室;质量管理;心得体会

本中心于2004~2009年先后通过了计量认证/计量认证复评审、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资质复评审、职业健康体检资质/资质复评审、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资质。

中心在通过认证评审的过程中,质量管理工作得到持续进展。笔者从事质量管理工作多年,就此简要阐述本中心实验室质量管理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管理体系的建立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保持有效运行,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核心。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首先应使体系文件化。2003年,中心成立了质量控制管理科(简称质控科),按照GB/T 15481-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1](等同采用ISO/IEC17025:1999《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2],参照《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试行)》(质技监认实函[2000]046号)[3],结合本中心的实际,编写了质量手册第1版等质量文件,建立了质量体系。2005年5月15日,2005年版的 ISO/IEC17025[4]颁布实施;2006年3月,本中心的体系文件进行了改版,编写了第2版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质量体系进一步完善并有效运行。2007年,《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函[2006]141号)[5]实施,原二合一准则废止,中心及时对质量文件进行全面转版。修改后的文件分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两大部分,质量要素齐全,描述清晰,易于理解,便于操作。作为质量文件的编制者,笔者认为要编写出适合本单位的体系文件,并且利于以后持续有效执行,应注意以下几点:

1、领导牵头、全员参与

无论是领导层还是一般员工,都要参与到体系建立的过程中来,领导层起决策、支持、协调作用;群众则出谋划策、各司其职、共同协作。比如质量方针与目标的确定,需要中心主任亲自主持,也需要全体员工参与,集思广益;作业指导书及有关质量记录表格的编制,则由每个具体岗位工作人员负责。员工参与到体系建立过程中来,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责任感,而且从一开始就培养了他们的质量意识,对以后能持续顺利地执行体系的各项要求非常有利。

2、设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

本中心以中心主任、副主任、办公室主任、质控科主任组成领导小组,负责质量方针、目标、组织结构、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岗位职能分配、关键岗位的设置及授权等重大事宜的决策;质控科为主要工作机构,各科室派一名联络员协助,负责制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案和工作计划,组织人员培训、编制和宣贯体系文件,协助质量负责人推动和检查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等。有了统一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体系文件编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3、培训

体系从无到有,不能闭门造车;体系建立需要全员参与;体系建立成败的关键在于领导层的质量意识和对标准的理解。这些,都需要培训。因此,体系建立之初,中心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外出到兄弟单位参观学习取经;派员参加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列伯实验室认可技术交流中心、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福州培训中心等有资质的机构举办的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相关内容培训班;邀请这方面的专家来中心对员工进行宣贯培训等。为了培训有效并且可操作,培训工作还应注意做到分层次、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不能一涌而上、不分主次。如领导层、体系文件编写人员、内审员、技术人员、其他岗位人员等,接受培训之前都要详细计划好培训内容、安排好培训时间。

二、管理体系的维持与有效运行

管理体系文件化后,就进入运行阶段。建立一个体系不算难,但要建立一个符合本中心实际工作需要的体系并持续有效运行就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经过几年摸索,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很重要:

1、文件宣贯

要使每位员工都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和重要意义,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和应该遵守的工作程序,必须在体系正式运行之前对全体员工进行体系文件的宣传贯彻。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中心采取的宣贯形式可概括为集中宣贯与分散宣贯两种方式。集中宣贯主要为由质控科统一安排上课培训及考核。这种形式的好处是保证全体员工都得到培训。但工作性质决定这种集中培训比较难多次开展,培训的内容也难以全面、深入展开。因此,更多采用分散的宣贯形式:版报、宣传栏、小册子,甚至手机信息等,让全体员工随时随地、多方位接收到体系知识。由于中心电脑普及率较高,几乎人手一台,单位局域网线路通畅。利用这个特点,质控科将三大体系文件及质量记录表格全部制成PDF文件放在中心局域网上,供全体员工随时学习使用。另外,还建立了科室责任制,各科正职对本科员工学习体系知识的成效负责把关。年终,中心会对质量管理成效显著的科室做出一定奖励。种种宣贯方式的配合实施,使中心全体员工基本做到熟悉并理解中心的质量方针和目标、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权限、熟悉与本岗位工作有关的准则、文件、标准规范等。

2、有计划有步骤,不厌其烦,将工作做深做细

质控科按照ISO/IEC17025要求的25个要素建立25个主档案,再结合中心体系文件的具体要求建立若干个子档案,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逐个科室逐个岗位落实工作任务,完成的记录材料全部存入档案,严格执行“写到要做到,做到要记到”的体系运行要求。通过这种形式,能够全面深入地履行各要素的要求。

3、质控科既是管理部门,也是服务部门

中心质量体系建立之初,运行起来很困难,科室与科室之间、其他科室与质控科之间的矛盾都十分突出,节口很不顺畅。这就需要质控科想办法打开工作局面。经过思考及摸索,我们认识到:质控科虽是体系运行的管理科室,也应该是体系运行的服务科室。在履行质量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除了认真工作、严格执行各项要求外,更应有服务的意识服务的态度去协调其他各科室之间的矛盾,应注意工作方式,要做到细心、耐心,要在各科之间起桥梁、纽带,润滑剂作用。本着这样的工作态度,渐渐理顺了科室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各自的岗位职责,各科对质控科的工作配合度越来越好,质量管理的工作局面就此打开。

三、管理体系的优化

体系运行一段时间后,就需要不断优化。我们采取以下方式来使体系持续改进,从而达到不断优化的目的:

1、做好内审前再培训工作

中心注册内审员有十九名,但真正熟悉内审程序、目的及方法的人不多。故每次内审前,质控科都有针对性的制定一些培训内容对承担内审任务的内审员进行再培训,让他们明白内审的侧重点,提高他们的内审技巧,从而提高内审的工作质量。

2、将工作由面到点,做深做细

体系运行初期,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全面铺开,不遗漏任何一个要素。当体系运行稳定下来,需要优化的时候,就需要将每一项工作做深入做细致,让质量管理的成效更突出。为此,质控科针对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弱项制定了详细的再培训计划,定期对有关岗位人员进行再培训,下来之后要求进一步完善原有工作,质控科负责把关。这样一步步下来,原来做得比较表面、流于形式的工作都渐渐得到深入细化,使质量管理工作真正做到实处。

3、借助外部力量提升检验工作质量

中心认真对待每次外审开出的不符合项和实验室比对/能力验证活动的结果,由质量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召开专题会议,分析原因,提出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对不符合工作进行认真整改;做得好的方面则给予肯定及表扬,使检验工作质量不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GB/T 15481-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2]ISO/IEC17025:1999《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3]《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试行)》(质技监认实函[2000]046号)

[4] ISO/IEC17025:2005《检验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5]《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函[2006]141号)

第一作者联系电话:0757-22268770

第五篇:开鲁县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安全手册

2009年2月

目录

1.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 2. 安全设备和个体防护。 3. 安全操作规程。 4. 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 5. 实验室意外事故应急预案。 6. 实验室生物安全评估。

1.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 1.1 总则

1.1.1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内容包括:安全设备、个体防护装置和措施、实验室的特殊设计和建设要求,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标准的操作

程序及规格。

1.1.2制定实验室的使用维护全过程中有关生物安全防护综合措施。有专职的生物安全负责人。 2.

安全设备和个体防护

安全设备和个体防护是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与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直接接触的一级屏障。 2.1 生物安全柜是最重要的安全设备、形成最主要的防护屏障。实验室配有二级生物安全柜。所有可能使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溅出或产生气溶胶的操作、除实际不可能实施外,都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不得使用超净工作台代替生物安全柜。

2.2 实验室所配制的离心机应在生物安全柜中使用或 使用安全密封的离心杯。

2.3 当微生物的操作不可能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时,为防止感染材料溅出或雾化危害、必须戴护目镜、口罩等防护装置。

2.4 在实验室工作要穿工作服或罩衫等防护服。离开实验室必须脱下并留在实验室。不得穿着外出,更不能携带回家。用过的工作服应在实验室内消毒然 后统一处理。

2.5 当可能接触感染材料、污染的表面或设备时应戴着手套。如可能发生感染性材料溢出或溅出,应戴两付手套。不得戴着手套离开实验室。工作完结束后

方可除去手套。一次性手套不得清洗和再次使用。

2.6 实验室在靠近出口处设置洗手池。

2.7 在开启的窗户上设置纱窗,实验室要按时通风。 3.

安全操作规程

3.1 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参观实验室等特殊情况,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入。 3.2 接触微生物或含有微生物的物品后,脱掉手套后和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

3.3 禁止在工作区饮食、吸烟、处理隐形眼镜、化妆

及储存食物。

3.4 以移液器吸取液体,禁止口吸。 3.5 防止利器划伤,应严格遵守下列规定。 3.5.1 特殊情况(肠道注射和静脉切开等)外,禁止在实验室使用注射器及其他利器。尽可能使用塑料器材代替玻璃器材。

3.5.2尽可能应用一次性注射器,用过的针头禁止折弯、剪断、折断、重新盖帽,从注射器取下禁止用手直接操作。用过的针头必须直接放入防穿透的容器中。非一次性利器必须放入厚壁容器中并运送到特定区域消毒,最好进行高压消毒。 3.5.3尽可能使用无针注射器和其他安全装置。 3.5.4禁止用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器具。装有污染针,利器及碎玻璃的容器丢弃之前必须消毒。 3.6 按看实验室安全规程操作,降低溅出和气溶胶产

生。

3.7 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消毒。

3.8 所有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灭活,如高压灭活,需运出实验室灭活的物品必

须放在密闭容器内。 3.9 实验室装置防虫纱窗。

3.10 实验室入口处贴上安全危险标志,标明生物安全级别,安全负责人姓名。

3.11 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免疫接种和检测(如乙型肝炎疫苗等)

3.12 收集从事危险性工作人员的基本血清留底,并根据需要定期收集血清样本应有检测报告,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13 工作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要阅读生物安全手册,并按规程要求操作。

3.14 工作人员在上岗工作之前,要接受有关潜在危险知识的培训,掌握预防暴露以及暴露后的处理

序,每年要接受一次最新的培训。

3.15 培养基、组织、体液及其它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废弃物,须放在防漏的容器中储存运输及消毒灭 菌。

3.16 实验设备在运出修理或维护前必须进行消毒。 3.17 每次工作前和工作结束后都要对仪器、工作台面等进行消毒处理。

3.18 人员暴露于感染性物质时,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汇报,并记录事故的经过和处理方案。 3.19 禁止将无关的动物带入实验室。 4.

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制度。 4.1

实验室的布置和准入。

4.1.1 在主实验室应合理设置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4.1.2 与实验室无关的人员和物品不得进入实验室。 4.1.3 在实验室内不得进食和饮水或进行其它与实验无关的活动。

4.1.4 实验室工作人员。外来合作者进修和学习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及其岗位之前必须经过实验室主任的批准。

4.2

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资格和培训。

4.2.1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是受过专业教育的技术人员。在独立进行工作前还需在中高级实验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上岗培训,达到合格标准,方可开始工作。

4.2.2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被告知实验室工作的潜在的危险并接受实验室安全教育。

4.2.3 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实验室的所有制度、规定和操作规程。

4.2.4 工作人员上岗前要接受必要的免疫接种和检测。必要时留本底血清,以后定期复检。 4.2.5 针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设计保证安全的工作程序。

4.2.6 工作前进行有效的培训和模拟训练。 4.2.7 实验室事故处理: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发生意外。针刺和切伤、皮肤污染、感染性标本溅出及体表和口鼻眼内、衣物污染、污染试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事故。应视事故类型等不同情况。按意外事故应急预案要求进行处理。 5.

实验室意外事故应急预案。 5.1

不同事故的处理方法

5.1.1 皮肤刺伤或割伤: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流水冲洗。尽可能挤出损伤部位的血液,用75%乙醇或其他 消毒剂消毒伤口。

5.1.2 皮肤污染:用水和肥皂冲洗污染部位,并用适当消毒剂浸泡。如75%乙醇或其他消毒剂。 5.1.3 粘膜污染:用大量流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污

染部位。

5.1.4 衣物污染:尽快脱掉污染的衣物进行消毒处理。 5.1.5 污染物的泼溅:发生小范围污染物泼溅时应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发生大范围污染物泼溅事故应立即通知实验室主管领导和安全负责人,到达事故现场查清情况,确定消毒程序,记录事故经过,工作人员损伤具体部位和损伤程度,评估是否进行预防性治疗。

5.2

实验室意外事故的登记,报告和检测。 5.2.1 记录意外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详细经过。 5.2.2 记录处理的方法和经过。

5.2.3 制定定期随访,检测日期,检测项目,报告结果。

5.3 填写正式的事故登记表上报上级相应的卫生主管部门。

6.

实验室生物安全评估。

6.1 在进行有传染性或有潜在传染性材料的检验工作进行前,要充分严格地对检材进行微生物危害的程度进行评估。包括微生物致病能力的强弱、其传播的途径、生物稳定性、引起感染的剂量、

操作时的浓度和检测量的大小、实验材料的来源、是否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6.2 根据事先评估出生物危害的程度选择相应的实验室和安全防护措施进行检验。

6.3 根据生物危害程度制定操作程序,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6.4 所有微生物实验均按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要求进行,不得违规操作。

6.5 在检测过程中一但发生紧急事故,应按实验室事故应急预案方法处理。

上一篇:纪律教育学习月方案下一篇:教科室主任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