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创新实验室总结

2022-09-15

总结是记录某个时期的学习或工作情况,通过系统性分析的方式,编写出详细的书面报告,通过这份报告的内容,可让我们更加了解工作情况。那如何写出科学合理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学创新实验室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中学创新实验室总结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的许多知识都来自于观察和实验,如果老师能和学生一起,寻找科学家探索的足迹,体会科学家成功的欢乐,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将使课堂效率倍增。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作为教师,应以创新的姿态,在物理教学中加强物理实验的教学。

一、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

1.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协同实验或学生表演实验

现代教学观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认为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帮助者及品德的示范者。演示实验不是教师的专利,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演示实验,即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演示实验,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如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一课中,在学生们了解了蒸发的意义以后,引出问题:蒸发快慢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教师在讲台上摆放一杯水、两个小碟、吹风机和滴管,并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与温度有关,有的说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也有的说与空气的流动有关,我让学生选出几个代表在讲台上做演示试验,去验证他们的猜想,每当他们的猜想被确认,他们就兴高采烈,情绪高涨。这种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2.将部分学生实验中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些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所谓验证性实验,是让学生尝试和利用实验手段,对已知的现象和规律进行检验的一种实验方法。所谓探究性实验,是指学生在不知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实验并付诸实践,根据实验现象或实验结论进行严密推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实验方法。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实验目的、仪器准备、操作步骤、实验报告全部都由教师预先设计好, 学生只须“按方抓药”、“照图施工”就行。这样虽可保证实验的成功率,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基本无需思考,更不需要创造性的探索。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某种活动促使学生在行为上发生某些重要的变化,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如《串联电路的电功率与电阻关系》的教学中可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有控开放,由原来的验证性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给出实验器材,“6V,3W”和“6V,6W”两个灯泡,然后让学生各自亲手串联连接,来探究两个灯泡的发光规律。起初学生根据已有日常生活经验,认为“6V,6W”的灯泡比“6V,3W”的灯泡亮一些,可是学生实际操作实验以后,却发现“6V,3W”的灯泡比“6V,6W”的灯泡亮一些。在这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两个变阻器,让学生探究如何在串联电路中让两灯泡同时正常发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实验,从教学主体的角度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探究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思维的灵活性。

学习物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把学习融入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去实现自主学习和自我提高,这就是新提倡的“边实验,边学习”的教学模式。边实验边学习是做与学的统一,动与思的融合。这不仅是上面提到的两个方面,凡是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便于随堂进行并有利于学生动眼、动脑、动手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内容,都可以作为边实验边学习的素材。例如,电流表、电压表、温度计、测力计等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就可以采用边实验边学习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观察、思考去掌握和提高使用这些仪器的技能;对器材要求不高的演示实验,也可以改为边实验边学习的方式进行,这样能大大提高实验的可观察程度,使学生从观众变成主角,而角色的转变将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并促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自主地学习。

二、实验手段的创新

新理念为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想理论,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则为物理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和教学平台,并使物理实验教学的现代特性得到进一步发挥。实验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有机整合,实现了优势互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用投影或摄像的方法,强化观察主体

如各种电表的表盘刻度学生很难观察清楚,可利用投影等方式,将观察主体在银幕上放大,使学生能方便地观察到各仪器的细节,增强了实验效果。

2.用制作课件的方法,再现或模拟实验现象

以前讲解“汽油机工作过程”时,学生面对的是一张静止的挂图,要讲清讲透还真不容易,找一台汽油机进行解剖也不现实。从网上找一个“汽油机”课件,它能动态地展示汽油机的四个冲程中活塞运动的情况,教师讲得轻松,学生也看得清楚。

3.提供与实验相关的生活与社会背景材料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播放录像。如讲到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播放磁悬浮列车的录像,讲到核能的利用可播放核电站的有关录像,等等。这些相关的背景材料,能对物理实验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利用多媒体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不但为教和学增添了信息的传输和接收通道,而且为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师

生们置身于情境中,以“物”思“理”,又以“理”认“物”,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实验设备的创新

研究表明,如果实验所用的材料是学生所熟悉的,就会使学生感到亲切,较易克服思维障碍,能较好的达到实验的目的;如果实验所用的仪器是学生亲手制作的,那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牢固的相关物理表象,敏锐地洞察其中发生的物理过程,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1.课堂学生实验,尽量就地取材

如利用塑料尺可以进行“声音产生的条件”、“力作用的效果”、“滑动摩擦与压力大小的关系”等探究活动;利用一支铅笔可以进行“压力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活动。

2.课堂演示实验,从生活中发掘器材

如在学习音调一节内容时,取几个相同的普通玻璃杯,调节杯中的水量,即可演奏出一曲美妙的欢乐颂;利用一个普通的塑料饮料瓶,在侧壁不同的高度开上几个小孔,灌水后可演示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3.鼓励学生自制器材

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材料,进行科技小制作,并利用自制器材进行实验活动。如在学习光学时,可引导学生制作针孔照相机、潜望镜、望远镜等。这样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接受式教学活动的减少,科学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增加,是值得肯定的,但专家提醒,接受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两者应该有机结合,在强调科学探究的同时,也应该注意接受式学习的重要性。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应注意不要把“物理实验”淹没在“科学探究”中,由于教学的需要或条件的局限,演示实验还是不可缺少的实验手段,但在演示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具有改革和创新的意识,以取得更为直观的现象和效果。

总之,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物理学知识已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教师能够在物理实验的教学中不断创新,总有一天会看到自己的努力成果。

作者单位 广东省茂名市新世纪学校

(责任编辑 田欣欣)

第二篇:实验中学“学习实践活动”创新方式追求实效

实验中学采取“谈、听、访、研、查、行”的方式

追求学习实践活动实效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第二阶段,远安县实验中学坚持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作为解放思想、统一认识的过程,作为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过程。以“谈、听、访、研、查、行”的方式,坚持开门搞活动,带着问题走向社会,以扎实的学风,务实的态度,在全体党员、教师中掀起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高潮,取得了学习的实效。

一、把“谈”字做细,增强了党员、教师 “三个服务”的意识。组织讨论,解放思想。围绕学习实践活动主题,开展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思想大解放,学校教育科学发展”和“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充分发挥有效课堂”2次大讨论。帮助广大党员、教师在质量为本、人才兴校、特色教育等方面进一步理顺了思路,拓宽了视野,明确了方向,自觉树立“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为家长的希望服务,为社会的发展服务”的教育理念。

二、把“听”字做广,增强了党员、教师大参与的意识。坚持创新机构设置,疏通民意渠道。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设立民意收集组,安排民意调研员,建立了收集、梳理、调研意见建议的工作制度。共发放问卷636份,收集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等意建68条。坚持开门纳谏,不拘形式问计。学校支部组织召开各界人士、群众代表座谈会。邀请家长、社会知名人士,帮助学校找准影响科学发展的症结,共谋破解难题的良策。坚持搭建平台,方便党员实践和群众参与。发放“党群互动服务卡”15份,明确告知服务内容、服务承诺及联系电话等内容,使老师、学生、家长切身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风貌。

三、把“访”字做活,增强了党员、教师 “三进”、“三访”、“三联”的意识。“三进”,就是走进社会、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实行开门办学,把学校教育与社会,与时代紧密联系起来;“三访”就是走访学生、走访家庭、走访社区,了解家庭教育需求,征询对学校教育意见,为不断改进

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精神掌握第一手材料;“三联”就是联系走访一批特殊学生,联系一批困难家庭,联系一个重点帮扶对象,开展经常性的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互动活动,形成长期机制,为学生的发展办实事。

四、把“研”字做透,构建了学校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学校班子领导围绕事关实验中学科学发展的4个调研课题,广泛开展大调研活动。

1、调研课题:理清学校发展思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实现学校科学发展。调研内容及成果:通过对我校工作和教师队伍的全面调研,分析研究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理清学校发展思路,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和特点,制定教师发展规划,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调研课题: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调研内容及成果:通过调研,对学校教学管理的现状进行认真的分析,针对如何优化分层教学、如何强化薄弱学科建设、如何强化队伍建设几个重点查不足、找原因、定措施,树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创一流的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的中学生。

3、调研课题:实践科学发展观,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提升学校德育水准。调研内容及成果:通过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调研,认真全面总结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科学客观地分析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感恩教育、德育骨干队伍建设、德育网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调查学生普遍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不高的问题。理清思路,创新管理,进一步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学校德育水准。

4、调研课题:强化后勤保育工作,切实为师生服好务。调研内容及成果:通过对后勤保障工作的调研,查找当前学校保障服务、公物管理、安全管理、学生爱校爱护公物教育存在的问题,实行科学规范管理,为师生排忧解难,提供优质服务。

五、把“查”字做深,构建了反思进取的新格局: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全体党员及教师均结合自身工作,准备了书面剖析材料,查摆分析班子和个人在遵纪守法、教书育人方面存在的差距,分析检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做到自己查差距,他人查不足,查出了存在

的四个方面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解放不够,观念滞后。二是教学创新意识不够,课堂效率不是很高。三是“以人为本”的科学育人理念扎根不够深。四是队伍建设力度不够,人员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六、把“行”字做实,构建了领导带头转变作风的新格局。党支部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谈心、校园网讨论、电子信箱沟通等方式,广泛而虚心地征求校内党员、群众和校外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了“党员教师进百家活动”,通过深化征求意见、深化分析检查、深化实践宗旨的“三深化”和强化班子队伍建设、强化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党员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带头学习、带头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双带”作用,带动全体教师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刘天录)

第三篇:中学实验教学创新研究课题实施计划

课题承担单位: 衡阳市教育技术装备站

课题负责人: 周必然

一、指导思想

新的课程改革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使学生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本课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生动、丰富的理科实验,体现探索和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

二、研究假设

通过开展对衡阳市中小学理科实验教材、学生学习状况等方面的调查,分析获得的情况和数据,我们能够提出一套适合衡阳市地域特色、行之有效的中学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查方案,编写出中学《实验探究与指导》丛书,有力地推动我市实验教学工作的发展,为提高我市理科实验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研究目标

我们开展此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希望通过实验教学,加强对学生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优化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探索科学问题的浓厚兴趣,敢于质疑、敢于尝试的科学勇气,大胆想象而又细心求证的科学态度,以及善于

合作的科学作风,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探索性实验的设计原则和要点;

(2)探究性实验设计个案分析;

(3)探究性实验对仪器设备的要求;

(4)学生实验技能的基本要素与考核研究;

四、研究内容

传统的理科实验教学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很少有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理科实验课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即使是分组实验也由于仪器、设备、药品等原因成了过场,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方式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和提高。显然,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拓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独立地研究问题的初步能力,只有认真开展实验教学,才能够产生实效。所以本课题将从理科实验课的教学指导和学生实验技能的基本要素与考核评价标准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1、中学理化生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本课题以学生实验课为主渠道,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实验全过程的体验,逐步形成勤于动手、善于质疑、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课题组通过设计开发一系列成套的探究实验,来指导学生亲身体验实验探究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动手中感受知识的来龙去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题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探究型实验目的的确定,实验假设的提出,探究过程的设计,讨论与交流的

组织,实验方法的拓展,实验结果的评价等问题进行探索,并总结出《实验探究与指导》丛书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存在的不足及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2、构建学生动手能力发展水平的评价机制。如怎样才算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起来了?理化生实验怎样考核更科学?逐步探索理、化、生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具体要求。拟制定一套《衡阳市中学毕业考试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实验操作考查实施方案》。

3、锻炼和培养一批中青年教师,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研究水平。作为理科教师,要反思过去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改善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引领作用,带领学生创造一些设计性的和具有探索性的实验素材;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使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动手,不断享受成功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五、实施步骤

实验研究的周期:2006年9月—2008年12月,共2年。 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年9月—2006年12月)

(分2步)

主要工作是:组织领导班子,进行现状调查,接受主课题的培训,积极收集整理有关数据资料,制定实施计划和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完成开题工作。

第一步工作:成立课题小组

课题组顾问:李建新、何中华、杨 颖(省装备处)

彭天文(市教育局副局长)

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周必然(站长)

成员:张高君、廖高生、彭季秋、易璨

课题研究小组

周必然、廖高生、彭季秋、邓湘云、颜丽芳、罗雅萍、贺熙德、唐中林、彭彪、邹中平、冯海平、徐向龙

第二步工作:专家论证,培训教师,确定实验教师,搜集汇总资料,制定课题实施方案计划,完成开题工作。

资料组的实验教师有:彭季秋、颜丽芳、贺熙德、唐中林、彭彪、邹中平。主要任务是:查阅中学理化生学科课程标准、实验教学等有关资料。

研究组的实验教师有:周必然、廖高生、邓湘云、罗雅萍、冯海平、徐向龙。主要任务:汇总资料,形成综合材料,撰写方案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7年1月—2008年9月)

主要工作是:按照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开展研究工作,修订完善研究方案,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课题研究问题探讨与经验总结,写出阶段研究论文,组织《实验探究指导》丛书的撰写,组织开展实验教学创新活动,制定《衡阳市中学毕业会考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查方案》。

1、修订完善总体研究方案和计划;

2、制定《实验探究与指导》的编写工作方案;

3、提交《实验探究与指导》辅助教材的报告;

4、组织开展全市初中毕业会考实验操作考查;

5、组织开展一系列的实验教学创新竞赛活动,搜集典型案例、论文等资料;

6、开展《实验探究与指导》丛书的编写工作。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08年10月—2008年12月)

主要工作是:总结实验成果,撰写实验报告和专题论文,进行成果展示。

1、继续深化研究,收集资料,为结题作好各方面准备。

2、撰写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研究论文、收集师生研究成果(含文字及实物)、编辑研究论文集等。

成果形式:

1、《中学实验教学创新研究课题》课题研究报告;

2、出版《实验探究与指导》丛书

3、实验教学创新优秀论文集

4、实验教学创新优秀案例集

2006年9月

第四篇:化学实验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化学实验教学效果不大理想的主要原因:一是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质量意识淡薄;二是有的教师实验能力差;三是课前准备与精心设计不够;四是忽视了操作技巧或教师本身的操作技能差。因此,必须重视实验教学的研究和探讨。下面就如何将实验教学落实到位谈谈自己的看法:第一步:做——突出实验教学的实践性

中学化学课本知识早已是人类创造的现成财富,但对于学生来说,通过自己实践仍不失为“新发现”,是一种“再创造”。重要的是他们在“再创造”的探究过程中,能够形成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当作小科学家来看待”(布鲁纳语)。

例如,当学习了金属和盐的置换反应之后,一位学生写出了2Na+CuSO4=Na2SO4+Cu这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我注意到这是很多同学存在的共同问题,于是就让学生亲自动手做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在事先不知道结论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去实验、去探究,并要求描述实验现象、记录试验结果、展开分析讨论。这样,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既解决了问题,又学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培养了创新能力。此外,我们还开放实验室,允许学生在实验室做很多带有探索性的家庭小实验和自己设计的小实验,让学生大胆动手、动脑做实验,不断实践、创新。

第二步:思——注重实验教学的启发性

“学起于思。”现代教学观认为,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思考问题。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要求学生设计出制二氧化碳的装置。学生经过思考,马上就联想到制氧气的装置,但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发现此装置不行。学生经过认真的实验尝试,终于得到了课本上的那种装置。实验后,我向学生介绍了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学生在搞清楚原理的基础上,动手设计装置来制备二氧化碳,这让我惊叹不已!这时,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学生经过深思熟虑,不久,又装配了几套极富有启发性和创新性的装置来制备二氧化碳,把本节课推向了高潮。实践证明,引导学生进行设计性实验的训练是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培养创新能力的一项有效措施。我们认为,只有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多角度思考问题,才能迸发创新火花,培养创新能力。

第三步:疑——强化实验教学的探索性

“思源于疑。”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通过不失时机地设疑置惑,营造强烈的问题情境,引导通过实验进行积极的探索,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例如: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哪一个?供选择的有空气、二氧化碳、氧气等。书上的答案只是二氧化碳,而有学生提出,空气中也有二氧化碳,那空气能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当时我一楞,我自己也不能确定,不过我还是鼓励了这位同学。课后我和学生们一起来验证,用打气筒向石灰水中打气,打到一百三十六下果真看到了少量的沉淀,说明空气也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疑问就这样迎刃而解了,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更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第四步:放——扩大实验教学的自主性

如果我们认真反思一下我国传统教育的“短处”就不难发现,似乎它们都与我们的教育统得过多、放得不够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缺少应有的自主性有关,而实验在弥补这方面的缺陷上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如在讲燃烧的条件时,我并不是直截了当地把“燃烧需要可燃物,需要氧气,需要一定的温度”的结论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从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意识到寻常现象中的非常之处。教学中我把这部分的内容作了这样的设计:①白磷和红磷是不是可燃物?②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而红磷没有?③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而水中的白磷没有?……学生回答第1个问题时,几乎是不加思索、异口同声,因为这实在是一种太寻常不过的现象。正是这种寻常,导致学生忽视了寻常现象背后隐藏的问题,在被教师接二连三的问题问倒后,学生对一个普通现象后面居然隐藏了这么多让人深思的问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此时,教师演示三个对比实验:(1)蘸酒精的棉花用火一点就燃,而蘸水的棉花用火很难点燃;(2)用火柴能将纸点燃,而用火柴不能将煤点燃;(3)一支燃烧的蜡烛用烧杯罩住后很快熄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据此说出自己寻找到的问题,比比谁找到的问题多,比比谁发现的问题最有思考价值。学生的问题意识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不少学生提出了值得深思的问题:蘸水的棉花等水蒸发完后能燃烧吗?将煤浇上酒精后能用火柴点燃吗?将燃烧的蜡烛放在装有二氧化锰的烧杯中,再沿烧杯壁倒入过氧化氢溶液,蜡烛会燃烧得很剧烈吗?将燃烧的蜡烛放在装有碳酸钠的烧杯中,再沿烧杯壁倒入稀盐酸,蜡烛会熄灭吗?液化气灶、煤炉为什么留有通风孔?……学生处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思维空前活跃,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如何提问上,久而久之,问题意识就极易得到激活和强化,主动寻找和发现问题就会成为大多数学生的良好习惯。

除常规的教学手段外,作为有进取心的教师要有创新的思维,来探索化学实验教学。教师要以《标准》为指针,以“课改”为契机,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立足于做、着重于思、着眼于疑、着力于放,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出发,提供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创设生动、多样的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情境,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勇于怀疑、敢于批判和善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芷江县中学生物老师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

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

一、本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标《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九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中,没有实验安排,为了使学生更确信食物营养物质的组成,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我引入了旧教材上的实验,并进行了一定的创新改进,增加了蛋白质的鉴定,使本节课教学更能体现三维目标中的能力目标。

二、教材编排中的不足之处

1、对食物中的六类营养物质,教材中仅让学生讨论不同食物所含营养物质种类和数量是否相同,而没有安排实验探究,学生因此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不深刻、不牢固。

2、旧教材中虽安排了实验,但探究内容不全面。

三、实验原理

1、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

2、淀粉遇布碘变蓝。

3、类比认识食物中含有脂肪。

四、实验用品

牛奶、浓硝酸、米饭、碘液、核桃、试管、滴管、烧杯、药匙、滤纸、刀片

五、实验过程

1、取少量牛奶于试管中,加几滴浓硝酸,振荡观察。

2、取少量米饭于试管中,加几滴碘液,振荡观察。

3、用刀片将核桃种子切开,将种子切面放在滤纸上,用大拇指挤压,观察滤纸表面。

六、实验效果

1、整个实验现象非常明显。

2、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食物中确实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等营养物质。

3、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能力。

七、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及效果

实验中运用牛奶、米饭和核桃来直接进行探究,滤纸代替白纸,操作简单,现象更明显。在教学之前布置各组学生准备实验材料,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工协作能力。

八、自我评价

该实验让学生在知识、能力目标上了较大的提高,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体验到实验的成功和快。在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等方面,本实验设计充分体现了生物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上一篇:装维技能测试试卷下一篇:政务新媒体建设建议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