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科技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中国科技哲学发展态势大数据分析

摘要:本文用数据化的整体思维、现象性的关联思维来思考中国科技哲学的发展,在大数据分析方法、科学计量学、知识图谱理论等指导下,利用文本挖掘和信息可视化技术,以中国科技哲学自1956年以来产生的所有文献数据以及国外科技哲学代表期刊文献为样本,综合应用CiteSpace、VOSviewer、NetDraw等工具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中国科技哲学的学科基础、学科结构、学科知识流动、学科科研合作等知识单元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分析了中国科技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并探讨了未来学科发展趋势。同时通过对国外科技哲学的比较研究,也为中国科技哲学的发展提出了有益参考。具体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本文研究了中国科技哲学研究文献的产出与分布、高产作者状况、研究机构、基金项目资助等学科发展状况。研究发现,中国科技哲学的发展水平存在着严重的地域不均,东部地区远远超过中、西部区域。在研究队伍方面,中国科技哲学研究队伍正面临着大量老一辈学者离开、中年学者即将退休、青年学者严重断层的尴尬局面,学科萎缩有加剧趋势,这反映出中国科技哲学学科在人才培养、内涵建设等方面急需进行政策调整。中国科技哲学研究机构主要力量在高校,而最为活跃的高校又集中在北京、上海、山西等地,高产机构的文献产出大致符合“二八定律”。此外,中国重要的基金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对科技哲学的资助相对较少,东西地区受资助数量严重失衡,存在“马太效应”,青年人获得基金资助机会较少。(2)用可视化的知识图谱直观揭示了中国科技哲学的学科基本结构、研究主题、学科热点的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势。研究表明,中国科技哲学自1979年以来,经过近40年的发展,技术哲学、科学哲学、生态哲学、科学技术学、自然哲学已成为中国科技哲学的五大分支学科。另外信息哲学、数学哲学、科学史、生物哲学、工程哲学、休闲哲学、科技政策等领域也比较活跃,是中国科技哲学学科的重要“支流”。在对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进行研究后发现,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受现实问题影响较大,有“跟风”现象,而博士学位论文选题重视学科内在逻辑和研究方向要求,基础研究稍多于应用研究。在具体选题上,创新是近十年来研究最多的主题,这与国家现实需求极为契合,也反映出中国科技哲学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的趋向。但少数论文选题也存在与本学科要求相去甚远的问题,这反映出研究生培养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期刊文献研究主题主要有哲学问题、现代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生态哲学,其中生态哲学是近年来研究最多的热点主题。(3)利用引文分析的基本理论,以文献共被引为主要分析方法,本文对中国科技哲学的学术共同体、文献知识流动、期刊知识渗透等三个知识单元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作者共被引的学术共同体主要有5个,分别代表了自然辩证法经典学者共同体、国外经典科学哲学家共同体、技术哲学家共同体、科技与社会共同体、科技史共同体。基于作者耦合的学术共同体也主要有5个,涉及领域主要有技术哲学、工程哲学、科学学、科学知识社会学、科学史、科技政策、语境论哲学、科学社会学、跨学科研究、绿色哲学等。从文献知识流动来看:1998年以来中国科技哲学前沿领域大致经历了:科学哲学、自然(生态)哲学、信息哲学、技术创新、科学社会学;技术哲学、科学哲学、自然(生态)哲学、创新创造、科学精神;认知科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工程哲学、自然辩证法、学术腐败;技术哲学、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生态哲学、科学精神等4个阶段。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看,科技哲学、生态哲学、科学技术学等是中国科技哲学的主要前沿领域。中外科技哲学热点领域的时代演变结果表明,中国科技哲学本土化的研究学派尚未形成足够的影响力,部分研究选题与国外科技哲学相比研究周期更短,不利于形成有影响力的思想流派。在期刊知识渗透方面,中国科技哲学与国外同行交流不断加强,但要在国际上具有话语权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4)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动态地揭示了中国科技哲学合作网络的结构及其演变过程,研究了科技哲学科研合作网络的问题及其发展走向。从作者合作与机构合作入手,采用作者共现和机构共现的方法对中国科技哲学的科研合作状况进行了研究。整体而言,中国科技哲学自1956年以来,作者合著率总体较低,师生合作关系是中国科技哲学科研合作的主要形式。在机构合作方面,人员的单位流动、师生关系的扩展、科研合作等是机构合作的主要形式,其中前两种占大多数。而实质性的科研合作还开展地比较少,在现在出现学科萎缩的情况下,开展跨机构合作极为重要,合作双方可以通过导师共享、人才互聘、学生共培、渠道互通、学科共建等方式开展深层次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将具有特色的优势学科领域发展壮大。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对文中存在的不足与后续工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中国科技哲学;发展态势;大数据;知识图谱

学科专业:科学技术哲学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1.4 本文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1.4.1 数据来源及检索策略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安排

第2章 中国科技哲学发展状况概览

2.1 中国科技哲学研究文献产出与分布

2.1.1 中国科技哲学研究文献时间分布

2.1.2 中国科技哲学研究文献空间分布

2.2 中国科技哲学高产作者分析

2.2.1 中国科技哲学高产作者界定标准

2.2.2 中国科技哲学高产作者产出与分布

2.2.3 中国科技哲学高产作者年龄分布

2.2.4 中国科技哲学高产作者演变

2.3 中国科技哲学研究机构分析

2.3.1 中国科技哲学研究机构的类型

2.3.2 中国科技哲学研究机构的地域分布

2.4 中国科技哲学基金项目分析

2.4.1 中国科技哲学基金项目资助概况

2.4.2 中国科技哲学研究机构基金项目资助分析

2.4.3 中国科技哲学社科基金项目负责人情况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科技哲学整体结构透视

3.1 中国科技哲学学科基本结构

3.1.1 数据选择与分析方法

3.1.2 中国科技哲学基本结构辨析

3.2 中国科技哲学研究主题演变

3.2.1 中国科技哲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主题演变

3.2.2 中国科技哲学期刊文献研究主题演变

3.3 中外科技哲学热点领域时代演变比较

3.3.1 中国科技哲学热点领域时代演变

3.3.2 国外科技哲学研究领域时代演变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科技哲学文献知识关联

4.1 中国科技哲学学术共同体的知识交流

4.1.1 数据选择与分析方法

4.1.2 中国科技哲学学术共同体辨析

4.1.3 中国科技哲学核心学者评价

4.2 中国科技哲学文献知识流动

4.2.1 数据选择与分析方法

4.2.2 中国科技哲学文献共被引整体特征

4.2.3 中国科技哲学文献知识流变

4.2.4 国外科技哲学文献知识演变

4.3 中国科技哲学期刊知识渗透

4.3.1 中国科技哲学期刊共被引知识图谱分析

4.3.2 中国科技哲学学科影响力分析

4.3.3 中国科技哲学前沿期刊被引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科技哲学科研合作解析

5.1 中国科技哲学合作状况分析

5.1.1 数据选择与分析方法

5.1.2 中国科技哲学科研合作概况

5.1.3 中国科技哲学合作网络演化

5.2 中国科技哲学机构合作探析

5.2.1 数据选择与分析方法

5.2.2 中国科技哲学机构合作网络演化

5.3 中外科技哲学研究合作特征比较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及结论

6.2 大数据分析方法的优势与不足

6.3 展望

附录一: 表格目录

附录二: 图片目录

附录三: 术语缩写列表

附录四: 数据索引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企业营销文化创意论文提纲下一篇:内部控制问题投资项目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