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的主要内容范文

2022-06-09

第一篇:凡例的主要内容范文

高氏族谱凡例

凡例

窃惟王化首重明伦,齐家先宜饬纪,家乘国史,从来并重。我族自琼四世远公迁万载,历经六百余年,绵绵延延,人文辈出,皆祖宗之所至也。第历年既久,生齿日繁,再不修辑谱帙,将来支分派别,茫无可考,毋惑乎情义乖离,秦越相视也。今幸沐列祖德荫,丁口倍增,惟兹谱牒关系匪轻,凡我宗盟,务各水木兴思,纂修是亟,通族一德同心,念家乘如同国乘,合小宗以成大宗,联久涣之人心,成不朽之盛事,谨将凡例胪列如下:

族谱人伦攸关,一字不容轻忽,昌黎云:莫为之前虽美勿彰,莫为之后虽盛勿传。先贤历有亲录遗稿,幸文献犹存,速行检校,通限开印,十日前,各调稿员将世系稿誉写端整,亲自赴局交主修分修查收,细阅纂辑付印,俾原原本本一脉贯通,确而不伪,信而有徵。

任事必须选择,随才器使,从古皆然,矧修谱事重,籍非得人孰臻厥成,本族各有贤能,众行察访,学行兼优,材力素著者,公举分任组织谱局,以专责成。

主修总揽大纲,须殚精聚神,即分修诸人亦当同心竭力,不得偏私执己,不得唯诺因人,不得互有异同,各房丁口,虽调稿员具稿,亦必公听并观,及诸事例,应入谱者尤宜详考确证,谨始慎终,方称备美。

开局兴工,凡纸墨板木工价等项,费用浩大,无如祠产悉归国有,公财竭泽,公议摊丁款与倡捐并举,酌定男丁妇口均摊五元,乐捐者按数额序列,志诸谱册,以彰报效祖德之功。凡我族人各宜踊跃缴交,不得抗延。在局者亦宜节省,大凡公事不成,多因出入不明、或妄费、或吞蚀,致生异议,诸凡出入务必须立册登记详明,俾便稽查,以服众心。

任事诸人,既在局内即当公而忘私,至卑幼辈更宜敬谨听命,方为孝子顺孙,如有阻扰公议来局兹闹,及违抗禁例不行清理者,均干家法,众加严惩。

我族乃齐太公子高之苗裔,上下数千年,世有哲人,但欧苏谱牒以始迁为一世祖,据宋卫国王琼公之子,员公之孙远公为迁万载始祖,考据详明,若夫渤海遥遥,传文未免失实,远者固不妄援,中有同派未敢列行者,以地相去,世相后,无徵不信亦良史,厥疑意也。

修谱上溯宗亲,下联支属,隋唐而上选举稽薄,状婚姻由,谱系其制最详,及五季而法始坏,至元代尤甚,官无薄而品第淆,家务谱而姓氏混,识者有殷忧焉,故修谱以联世系,五世一图,又复起世,横直连贯,直而下见高曾祖考,父其父而子其子,横而过见伯叔昆弟,长其长而幼其幼,凡远近亲疏,生殁婚配葬所,一见彻目矣。

列派有大书,并书讳名纲,次书字行为目,显者书爵,亦列于目,其书生年、月、日、时志始也。书娶某氏,志配也。书子几人,志嗣也。书女某适某,志姻也。书殁某年、月、日、时志终也。书葬所山向,俾后人知祭扫,防侵犯也。

夫妇人伦之首,凡初配与继娶俱书曰配,正名分也。妾则书妾某氏,恐混嫡也。夫死而他适者,无子则去其氏止曰已配,有子书于夫葬后曰几子女,母某氏,妾亦如之,不详其生卒,示义绝也。妻与继室与妾惧有子,各分著以辨所生。

妇以夫为天,一与之齐,终身不改。族内有年未满三十其夫早亡能忍苦扶孤,与无子而能矢志蘼他,节如冰蘖脍炙人口,以及坚守贞操,无愧烈妇者特书于谱,以垂不朽。嫁女而能然者,仍于书适某下书之,用彰女范而光门楣。

详立嗣,父子主恩分不可假。凡殁而无后者,悉于系下书止字,杜妄冒也,如本宗昭穆应继而继者,直书第几子出继与某为嗣,某入继某第几子为嗣,以继绝也。嗣后立继,先察同父,后及周亲,大功小功缌麻以次递降,惟五服内无应继者,方许择立疏远之人仍必在名定分,不得入继异姓,亦不得混乱昭穆,如有应继而不继,不应继而继,难逃公论。

本族子孙有剃度为僧者,书某人第几子出家,不没所生也。若因事外出,发迹可据者,仍于本生父下存名,冀其归宗也。

重表彰,子姓支派间有素行卓著,而子孙零落不能显扬,责令同支亲属,备列入谱,不得挟恨徇私,擅自遗漏,听其湮没,至世远年湮,老成凋谢,各房仅知本支世次原委,叩以旁支事迹,未免相对错讹,其中或有潜德幽光,未经表扬者,亦非秉笔之过也。

各房讳字行列,因谱系未作任意择取,昭穆混淆,甚有孙犯祖讳,子同父派,岂成故家规范,今为订正,复编立各派字样,明载谱牒,以后照此行之。则一循名而行辈自分也。

谱牒不忘本也,先儒之教有曰:三世不修谱则为不孝,所以深警夫忘本者。故凡所生丁口、婚娶须要立册,陆续增入,庶免遗忘之患,若待数十年后,其舛讹遗忘,必当不少。自今族内公议,每岁清明终至前三日,各房详细报丁,并报婚娶、寿年、卒葬,房长斯文眼同登明,当收报丁钱若干,有缓报者,逐年加二分利补入,至十五岁成丁后,酌减一分,恐累多则贫者难偿也。

祖茔为发祥地,祠堂为妥灵之所,均以绘图详载,足见山川钟灵,永奠不朽。至于各房分祖葬所,及远代坟山,类难概图,惟于各房名下详书地名、形向、俾无遗失。

凡传赞序文,虽各备刻资,必经族内尊长贤能公议,为人足传者,方付剞劂,不得滥收登载,以昭郑重。 各房收谱编立字号,不许损坏剐补,洗改字面,并不许与人抄誉,私质钱用,每岁验谱以冬至祭日为期,各赉赴祠,如有此等情弊,除朴责外,罚银五两,乃追原谱另付贤者、领收,至合族公谱亦须择贤收贮,各立

领字,互相收执,如现收之人私心故匿,假称遗忘,及当收之房,不缴原帖,不立领字者,家法具在,通族共功。

第二篇:实习的主要内容

蚌埠飞燕快客认识实习主要内容

1. 飞燕快客运输公司总体概括介绍(包括组织结构)。

2. 飞燕快客班车的种类和运营线路(省内和省外)。

3. 飞燕快客一般日常运输计划(一般按日或班)。

4. 春运特殊时期的客运计划编制。

5. 飞燕快客客车运行作业计划(以蚌埠-合肥为例),包括每辆客车运行、保修、机动日期的安排。根据单车运行保养和性能情况,才能将单车编入各客车运行周期表。

蚌埠南北快运认识实习主要内容

1.蚌埠南北快运公司总体概括介绍(包括公司的管理组织结构)。

2.南北快运货物运输方式的种类:①是零担运输还是拼箱运输;

②单一运输和多式联运。

3.南北快运公司物流营运线路,是否定线运输。

4.南北快运公司物流营运流程。

5.南北快运采用甩挂运输方式比普通运输方式有什么优势。

实习动员主要内容

★强调实习纪律、实习要求和实习准备工作

交通安全知识学习 主要内容

★ 看录像,接受安全教育,增加对道路交通安全的感谢认识。

交通调查

交通状况感性认识、调查方法认识,

交叉口机动车流量。考察交叉口类型、位置、信号灯配置、交通组织,调查主要交叉口高峰小时各流向交通量,并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

路机动车流量调查。在一些主要的、交通量大的路段分车型、分时段进行高峰时段交通量调查,并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

交通信号控制

道路工程认识

城市道路结构、组成、施工机械认识

大型超市设施布局调查

学生带着问题自行到家乐福、乐购、沃尔玛等超市设施布局调研

高架桥

高架桥的结构、组成、施工机械

第三篇:档案的主要内容

各地必须保存以下基本档案资料。

1.贫困户家庭档案。贫困户家庭档案至少应包括:户主身份证复印件、户口簿;低保、五保、残疾人证明材料;《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脱贫登记证》、《精准脱贫政策宣传手册》;各类产业扶贫中的股权证、分红登记证、各类受扶持协议或贫困户签字确认证明等贫困户受益凭证;每年收入的详细计算表、资金打入一卡通的账户明细;贫困户与村、乡和各类组织、金融部门等签订的合同、协议等法律文书;贫困户退出摸底调查表;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联系卡等。

2.行政村精准脱贫档案。行政村精准脱贫档案要有全村精准脱贫档案和贫困户分户脱贫档案。全村精准脱贫档案至少应包括村脱贫攻坚计划、有关精准脱贫文件、有关会议的记录、有关会议的投票情况和结果、有关公示公告的照片或原件、有关精准帮扶的开展、扶贫资金和项目的相关文件、受益贫困户的名单、脱贫攻坚的宣传材料等;贫困户统计以及村民主评议小组成立、调整文件等;贫困村建档立卡过程中形成的贫困村贫困状况调查登记文件材料,帮扶计划以及公示公告等文件材料;贫困户结对帮扶方案、宣传手册等。

村贫困户分户脱贫档案至少应包括精准扶贫对象以下材料:申请纳入建档立卡有关文件和表格;精准扶贫对象审批表;身份证和户口本复印件;低保、五保、残疾人证明材料;建档立卡贫困户调查表、家庭信息采集表;反映每年受扶持情况的资料;一卡通账户明细及贫困户签字确认证明等贫困户受益凭证以及脱贫情况的相关文件和材料等。

3.乡镇精准脱贫档案。乡镇精准脱贫档案至少应包括乡镇脱贫攻坚规划及年度计划、有关脱贫攻坚文件、有关会议的记录、投票情况和结果、有关公示公告照片或原件、有关精准帮扶政策的落实情况、扶贫资金和项目相关文件、受益贫困户的名单、每年的脱贫攻坚总结、脱贫攻坚工作各项、历次情况的汇报、有关脱贫攻坚的宣传资料等。

第四篇:中庸的主要内容

《中庸》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中庸》是儒家阐述“中庸之道”,并提出人性修养的教育理论著作.《中庸》郑玄注:“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孔子之孙子思作之,以昭明圣祖之德也.”

《中庸》强调中庸之道是人们片刻也不能离开的,但要实行“中庸之道”,还必须尊重天赋的本性,通过后天的学习,即《中庸》所说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天命之谓性”,是说人性是由天赋予的.“率性之谓道”,是说循着这种天性而行就合于道,认为人性是善的.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治儒家之道,所以说“修道之谓教”.实行“中庸之道”既是率性问题,也是修道的问题,这是发展了孔子“内省”和曾子“自省”的教育思想. 中庸之道 就是忠恕之道

《中庸》要人们贯彻孔门相传的“忠恕之道”,说:“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正是孔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的发挥,要求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合于“中庸之道”. 《中庸》又提出了有德之人必须好“三达德”,实行“五达道”,才能达到“中庸”的境界.所谓“五达道”即“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处理这五方面关系的准则是:“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朋友有信”.“五达道”的实行,要靠“三达德”:智、仁、勇.而要做好“三达德”,达到中庸的境界,就要靠“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人们努力进行主观心性的养成,以达到“至诚”的境界. 《中庸》还阐述了学习程序,并强调“择善而固执之”的勤奋不懈精神.它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为学必有的过程.它又说:“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在教育上它所提出的为学程序与顽强的学习精神,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大学》的主要内容

下面再看八条要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要达到“止于至善”的人生目标,《大学》提出的措施和方法就是“八条要目”。《大学》经文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格物”,就是明辨事物,穷究事理。“格”,是推究、穷究的意思。“致知”,就是获取知识,充实自己。“致”,招致、获取。

“诚意”,意念诚实,不搞虚假。“正心”,端正心意,不生邪念。 在曾子看来,要做到“诚意”,首要的一点就是不要自己欺骗自己。比如说厌恶污秽的气味,喜爱美好的颜色,这是人之常情,你不能颠倒黑白,自欺欺人。“正心”与“诚意”的含意差不多,只是侧重点稍有不同,诚意是意念要诚实,不要有虚假;正心是心思要端正,不要有邪念:前者强调“真”,后者强调“正”;“诚意”是不要虚情假意,“正心”是不想歪门邪道。

“修身”,就是进德修业,提高素质。“齐家”,以身示范,整顿家庭。“齐”,整齐,这里是“使之整齐”的意思。曾子认为:要想整顿好自己的家庭,其前提和关键就是修养好自身的德性,提高个人素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古今都很重视人们个体素质的考察。 、《大学》的主要内容

《大学》的主要内容,就是“三大纲领”,“八条要目”。 我们先看三大纲领: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明德”,就是彰显发扬光明的德性。第一个“明”字是动词,彰显、发扬的意思。第二个“明”字是形容词,“明德”就是光明美好的品德。《大学》中的“亲民”,程颐认为就是“新民”。“新民”,即是新人,它有好几重意思:作一个新人;自己如何作一个新人;如何让人革故鼎新;如何使人作一个新人等等。《大学》传文注解说:“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说:商汤在浴盆上刻一条警语:“如果今天能洗干净自己身上的污垢,焕然一新,那么就应当天天洗,保持干净,弃旧图新。每天不间断,永远保持,就会一天一个新面貌。商汤是商代的开 国君王,在洗澡的时候都能得到革新头脑的启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可见他的确是千古帝王的楷模。“止于至善”的“止”本是居住、止息的意思,引申为定位、实现、达到。“至善”:善的最高境界。“止于至善”,就是要把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定位在最理想、最好的、最高的境界。一个人只有树立了“止于至善”的目标和信念,他的一切作为就会围绕着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去做,从而赢得人们的理解和尊重。因此,《大学》开篇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大学的道理,在于净化和发扬自己光明美好的德性,在于用这种德性去使民众自新(即更新人们的观念自觉培养高尚的道德品性),在于使人们达到善良的最高境界。 《大学》的作者认为,“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只有懂得了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和要实现的目标,然后才能有确定的方向;有了确定的方向,才能做到心静不乱;心静不乱,然后才能做到神思安稳;神思安稳,然后才能认真考虑;考虑周到以后,才能有所收获。我们为人处事,如果能够抓住纲领,明确事物的本末先后,那就是懂得“大学”的道理了。人生的道理也是这样,有了远大的理想,明确的目标,奋斗起来就不会迷失方向,精神抖擞,就能克服重重困难,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论语》的主要思想

孔子的思想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的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心是讲做人的道理。孔子思想的主要精华有:

①“仁”的思想;②“礼”的思想;③中庸思想;④教育思想;⑤“孝”的思想;⑥天命思想。 ①“仁”的思想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仁包括恭、宽、信、敏、惠。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他认为,“仁”既是每个人必备的修养,又是治国平天下必须遵循的原则。他倡导立足于对人的关心爱护,以教化的方式来达到治国安邦的目的。 ②“礼”的思想

“礼”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他最为崇奉的是周礼。礼的精神主要体现为“仁”、“恭”、“敬”等方面。“仁”是礼的最根本的精神内容,“恭”是对人的庄重和顺,“敬”是对人严肃真诚,以礼相待。 在孔子的观念中,“正”就是合礼,“割不正,不食”,没有礼就无以立身成人。

孔子主张以礼义来规范人欲,他一方面承认人欲的存在和满足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强调以礼节欲,克制欲望的膨胀,达到“仁”的道德境界,他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 ③中庸思想

中庸之道是孔子立身行事的最高标准。在实际运用中: 时常变通,因地、因时、因人制宜,但都要遵循认同最高标准——“中”。变通是手段,稳定是目的。

注意避免“过”与“不及”,认为“过犹不及”。如孔子提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

强调不可则止。处理事情要注意分寸,不要使行动突破质的规定。 倡导无可无不可。

同时也反对不讲原则,“同乎流俗,合乎污世。中庸不是指中间道路,老好人,泥守居中。 ④教育思想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首创私人讲学的教育家。 教育对象:他主张“有教无类”。

教育目的:孔子把培养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知识分子作为目的,认为“学而优则仕”。

教育内容:“六经”(或“六艺”),以“文行忠信”作为施教的主要内容,排斥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重视体育教育,讲美育。

学习规律:要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学”与“思”的关系。 教育方法:注重启发 、诱导 ,强调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注意切磋讨论,教学相长。“当仁,不让于师” ⑤“孝”的思想

“孝”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孝”指尊敬顺从父母,“悌”指尊重兄长,是中国

古代处理家族内部两大关系的基本要求。

孔子认为孝是仁之本。做到“孝”一要合礼,二要真情实感。不孝就是不仁。

孔子对其学生所讲的孝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无违,即绝对地服从父母的意志,即使知道父母错了,也要好言相劝,劝告而父母不理,仍然要和颜悦色的顺从父母。其二是“敬而能养”。孔子认为只是在生活上赡养父母并不是孝,敬才是孝的本质。其三是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孔子的孝体现着仁,贯穿着礼,他要求人们对待父母“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其孝道有局限性。 ⑥天命思想

“天命”即尊天信命。

强调天人合一,主张畏天命。君子有三畏,“畏天命”居于首位。 重要的一点:遵循自然规律,保持乐观,将天道运用于人道,承担起社会责任。

赞成敬鬼神,对鬼神既不盲目肯定,也不盲目否定。

《礼记》 开放分类:礼品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礼记》,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十三经之一。是战国以后及西汉时期社会的变动,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继承和变化,儒家经典著作之一。49篇分属于制度、通论、名堂阴阳、丧服、世子法、祭祀、乐记、吉事等,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毂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二经;宋明又增加入孟子,于是定型为十三经”,为士者必读之书。 编辑摘要 百科帮你涨姿势

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 宋代被列入“十三经” 成士人必读书 系一部儒家思想资料汇编 其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 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 儒家经典对中华民族意识形态影响最大

儒家经典之一 。系中国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本。西汉宣帝在位时,戴德、戴圣各自辑录有一个选本,分别被后人称为《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后者一般也简称《礼记》。《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大戴礼记》现存最早的注本是北周卢辩注。《小戴礼记》的主要注本有东汉郑玄的《礼记注》,唐孔颖达的《礼记正义》、清朱彬的《礼记训纂》和孙希旦的《礼记集解》等。《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

《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成为士人必读之书。

内容/《礼记》 编辑

它主要是对礼制﹑礼意的记载和论述。其中涉及秦汉以前的社会组织﹑生活习俗﹑道德规范﹑文物制度等情况﹐反映了儒家的政治﹑哲学﹑伦理思想。这些都是研究古史的重要材料。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礼记》全书用散文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划,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据传,《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成为士人必读之书。 从散文艺术方面看﹐《礼记》中的议论文﹐如《礼运》﹑《乐记》等篇的部分章节﹐雍容大雅﹐气势沛然﹐结构严整。记叙文如《玉藻》﹑《坊记》等篇的部分章节﹐文笔凝练﹐言简意赅。尤其是《檀弓》﹑《仲尼燕居》等篇中的叙事小品﹐写得生动形像﹑意味隽永﹐都是较优秀的作品。如《檀弓》中的“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曾子寝疾”等章﹐以简练的文字传达出不同的生活场面和人物心理﹐情景宛然﹐笔法多变。“孔子过泰山侧”章﹐形容苛政猛于虎﹐令人 怵目惊心。“齐大饥”章只80余字﹐却把黔敖的倨傲﹑饿者不为所屈﹐写得活灵活现﹐其中还有服饰﹑神态﹑语气的描

绘﹐接近于小说。“孔子蚤作”﹑“晋献文子成室”等章﹐还嵌以诗歌﹑偶语﹑排句﹐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情色彩。

《檀弓》的不少篇幅糅合着想象的成分﹐而非信史﹐这一点前人已多有揭示。可见七十子的后学﹐对于师说也作了文学 性的加工。

《礼记》至唐代列为“九经”之一﹐宋代列于“十三经”中﹐为士子必读之书﹐对后代思想﹑文学都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注本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正义》﹐今存宋绍熙三年(1192)两浙东路茶盐司刻宋元递修本。清朱彬有《礼记训纂》﹐孙希旦有《礼记集解》。

《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对中国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各个时代的人都从中寻找思想资源。因而,历代为《礼记》作注释的书很多,当代学者在这方面也有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我们这里选录的原文依据清代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注释和译文则广泛参阅了各种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力求做到准确简明易懂。选录的篇章由作者加上标题(原文只有篇名,每篇原文都较长),原则上采用选文的首句作标题,注释中只说明选自某篇。 体裁/《礼记》 编辑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 警句,精辟而深刻。 作者简介/《礼记》 编辑

战国至秦汉间讲礼文章的选集。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所编。戴圣字次君﹐梁郡(今河南商丘)人﹐曾任九江太守﹐与叔父戴德一起学礼于后苍﹐宣帝时为博士。《礼记》多数篇章可能都是“七十子后学者所记”(《汉书?艺文志》)。孔子死后﹐门徒“七十子”散居各诸侯国﹐他们的学生又各传其师说﹐所传的讲礼的文章流传至汉已有一百数十篇﹐相当繁复﹐戴德选其85篇为《大戴礼记》(今残)﹐戴圣又选49篇为《小戴礼记》﹐即今本《礼记》。选入文章在长期授受的过程中﹐不免有所增益﹐所以其中夹杂着秦汉时的言论。 编定及地位/《礼记》 编辑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东汉郑玄的《六艺论》、晋代陈邵的《周礼论叙》和《隋书·经籍志》都认为是西汉礼学家戴圣编定的。这是传统的说法。经近代学者研究,断定这种说法有问题。西汉时期立于学官的五经是《易》、《书》、《诗》、《礼》、《春秋》。所谓《礼》,指的是《士礼》,也就是晋代以来所称的《仪礼》。先秦礼学家们传习《仪礼》的同时,都附带传习一些参考资料,这种资料叫作“记”。所谓学所记也。”西汉礼学家们传授《仪礼》的时候,也各自选辑一些“记”,作为辅助材料。它们共同的特点是:

一、都是用当时通行的隶书抄写的;

二、附《仪礼》而传习,没有独立成书;

三、因为是附带传习的资料,往往随个人兴趣而有所删益,即使是一个较好的选辑本,它的篇数、编次也没有绝对的固定性。

西汉的礼学纯属今文学派,尽管礼学家们彼此的学术观点也存在着歧异,但他们都排斥古文经记,再说当时一些古文经记都藏在皇家秘府,一般人也见不到。西汉末期,掌管校理古文经籍的刘歆,建议把《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古文尚书》列为官学,结果遭到学官博士们的一致反对,刘歆斥责他们“抱残守缺”。内此可以推知,西汉礼学家们各自选辑的“记”,不会也不可能收进他们所排斥的而当时尚未行世的古文经记。可是由东汉中期传留至今的《礼记》中,就羼进了古文学派的文字。比如“记”,就是对经文的解释、说明和补充。这种记,累世相传原是很多的,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到了西汉时期,礼家传抄的记就不多了。东汉史学家班固在他的《汉书·艺文志》礼家项目中说:“《记》百三十一篇,七十子后《奔丧》、《投壶》就是《逸礼》中的两篇。因此,不能说今天所见的这部《礼记》是西汉礼学家戴圣编定的。

西汉平帝时期,王莽当政,把《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立于学官,此后大力推行古文经学二十多年。东汉王朝建立后,立经十四博士,都是今文经学,《礼》的方面,立的是大戴、小戴两家,把王莽时期所立的各种古文经学再次排斥在官学之外。虽然如此,由于古文经学已大兴于世,从

《礼记》图册

总的情况来看,今文古文两个学派日趋混同。东汉时期的大多数今文学派的礼学 家,为了适应皇朝的礼制需要,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不再甘心“抱残守缺”地传习《士礼》,而致力于“博学洽闻”,从而在资料的汇揖上也趋向并蓄兼收。因此西汉经师们选编传抄下来的各种选辑本,经过东汉经师之手,自然不免羼进了一些已经行世的古文记。

经过长时期的流传删益,到东汉中期大多数“记”的选辑本先后被淘汰,而形成和保留了八十五篇本和四十九篇本。前着篇数多,遂名之为《大戴礼记》;后者篇数少,遂名之为《小藏礼记》。其实这两个“记”的选辑本,都不是大戴(戴德)小戴(戴圣)各自附《仪记》而传习的“记”的选辑本的原貌。关于这个问题,洪业先生在他的《礼记引得序》中有极为精细的考辨。

东汉学者郑玄给东汉中期定型的收有四十九篇的“记”的选辑本——《礼记》做了出色的注解,这样一来,使它摆脱了从属《仪礼》的地位而独立成书,渐渐得到一般士人的尊信和传习,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不少有关《礼记》的著作。到了唐朝,国家设科取土,把近二十万字的《左传》和十万字的《礼记》都列为大经,五万字的《仪礼》和《周礼》、《诗经》等列为中经。因为《礼记》文字比较通畅,难度较小,且被列为大经,所以即使它比《仪礼》的字数多近一倍,还是攻习《礼记》的人多。到了明朝,《礼记》的地位进一步被提高,汉朝的五经里有《仪礼》没有《礼记》,明朝的五经里有《礼记》没有《仪礼》。《礼记》由一个附庸蔚为大国了。而《仪礼》这个往昔大国则日趋衰落了。

从西汉到明清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为什么《礼记》越来越受重视,而《仪礼》越来越被漠视呢?因为《仪礼》记的是一大堆礼节单子,枯燥乏味,难读难懂,又离现实生活较远,社会的发展使它日益憔悴而丧失了吸引力。而《礼记》呢?它不仅记载了许多生活中实用性较大的细仪末节,而且详尽地论述了各种典扎的意义和制礼的精神,相当透彻地宣扬了儒家的礼治主义。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使封建统治阶级越来超深切地认识到,在强化国家机器的同时,利用以礼治主义为中心的儒家思想,吸引广大知识阶层,规范世人的思想和行动,是维护统治联序从而获得“长治久安”的不容忽视的大政方针。这就是《礼记》受到历代王朝的青睐,以至被推上经典地位的根本原因。几千年来,对中华民族意识形态影响最大的书是儒家的书。从所起作用的大小来估计,《礼记》仅次于《论语》,比肩于《孟子》,而远远超过《荀子》。西汉以后,《礼记》由一部儒学短篇杂编上升为泱泱大国的一部重要经典,这史实本身,就值得注意。 内容及价值/《礼记》 编辑

《礼记》图册

由郑玄作注而能够传世的《礼记》,共收四十九篇文字。目录是:《曲礼上》第一,《曲礼下》第二,《檀弓上》第三,《檀弓下》第四,《王制》第五,《月令》第六,《曾子问》第七,《文王世子》第八,《礼运》第九,《礼器》第十,0《郊特牲》第十一,《内则》第十二,《玉藻》第十三,《明堂位》第十四,《丧服小记》第十五,《大传》第十六,《少仪》第十七,《学记》第十八,《乐记》第十九,《杂记上》第二十,《杂记下》第二十一,《丧大记》第二十二,《祭法》第二十三,《祭义》第二十四,《祭统》第二十五,《经解》第二十六,《哀公问》第二十七,《仲尼燕居》第二十八,《孔子闲居》第二十九,《坊记》第三十,《中庸》第三十一,《表记》第三十二,《缁衣》第三十三,《奔丧》第三十四,《问丧》第三十五,《服问》第三十六,《间传》第三十七,《三年问》第三十八,《深衣》第三十九,《投壶》第四十,《儒行》第四十一,《大学》第四十三,《冠义》第四十三,《昏义》第四十四,《乡饮酒义》第四十五,《射义》第四十六,《燕义》第四十七,《聘义》第四十八,《丧服四制》第四十九。 《礼记》这部儒学杂编,内容很庞杂,大体上可分成以下几个方面:有专记某项礼节的,体裁跟《仪礼》相近,如《奔丧》、《投壶》。有专说明《仪礼》的,如《冠义》、《昏义》、《乡饮洒义》、《射义》、《燕义》、《聘义》、《 丧服四制》。它们是份别解释《仪礼》中《土冠礼》、《昏礼》、《乡饮酒礼》、《乡射礼》、《大射仪》、《燕礼》、

《丧服》各篇的,跟《仪札》关系最为密切。有杂记丧服丧事的,如《檀弓》、《曾子问》、《丧服小记》、《杂记》、《丧大记》、《奔丧》、《问丧》、《服问》、《间传》、《三年问》、《丧服四制》等。

有记述各种礼制的,如《王制》、《礼器》、《郊特牲》、《玉藻》、《明堂位》、《大传》、《祭法》、《祭统》、《深衣》等篇。有侧重记日常生活礼节和守则的,如《曲礼》、《内则》、《少仪》等篇就是。

有记孔子言论的,如《坊记》、《表记》、《缁衣》、《仲尼燕居》、《孔子闲居》、《哀公问》、《儒行》等,这些篇大都是托名孔子的儒家言论。 有结构比较完整的儒家论文,如《礼运》、《学记》、《祭义》、《经解》、《大学》、《中庸》。此外还有授时颁政的 《月令》,意在为王子示范的《文王世子》。

《礼记》图册

以上所列并非科学分类,只不过想通过它粗略地反映各篇的性质。

《礼记》是部儒学杂编,里面包含儒家的思想史料相当丰富。研究早期儒家思想,需要读《论语》,研究战国秦汉时期的儒家思想,就不能不读《礼记》了。读《论语》能够看到儒家学派的确立,读《孟子》、《荀子》、《礼记》能够看到儒家学派的发展。从《礼记》这部书里,可以看到儒家对人生的一系列的见解和态度。《王制》、《礼运》谈到了儒家对国家、社会制度的设想。如《礼运》展示的理想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谓大同。”这类光辉的语言,并不因为年长日久而失去亮度,它极为精炼地反映了我们祖先对美满而公正的社会的强烈向往。

《礼记》有不少篇章讲修身作人的,象《大学》、《中庸》、《儒行》等篇就是研究儒家人生哲学的重要资料。专讲教育理论的《学记》,专讲音乐理论的《乐记》,其中精粹的言论,至今仍然有研读的价值。

《曲礼》、《少仪》、《内则》等篇记录了许多生活上的细小仪节,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古代贵族家庭成员间彼此相处的关系。今天看来,这些细节极为繁琐、迂腐、呆板、缺乏生气,不过有些地方,还是可以借鉴的。读了这些篇,我们可以知道,说中国是个文明礼义之邦,绝不是个空泛的赞语。

《礼记》关于丧祭之类的篇章占了很大的比重。这类文字有四大特点:琐碎、枯燥、难懂、远离今天的生活。可是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特别是研究中国宗法制度的人们来说,实是珍贵的文字资料。其中有很多地方是对《仪礼·丧服》的补充和说明。

《礼记》中还有不少专篇是探讨制礼深义的。这类文章是研究儒家礼治思想的重要依据。举例来说,《昏义》是解释《昏礼》制定意义的专篇。一开始就解释为什么要重视婚礼,说“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所以要在家长主持下搞一套隆重礼节。从而得知,结婚一事之所以重要,儒家并不着眼于当事男女的幸福,而是:一,密切两个家族的关系;二,男方死去的祖先,有人祭祀了;三,传宗接代。儒家认为,结婚只能是家族中的一件庄重的事,不是个人的美事。传宗接代意味着新陈代谢,这样,做人子的不能无所感伤,所以《郊特牲》说“昏礼不贺,人之序也”。郑玄注说“序犹代也”。 此外,儒家对各种祭礼、丧礼、冠礼、乡饮酒礼、射礼、聘礼等等,在《礼记》中也都有一套解释。显然,研究这些都有助于全面理解儒家的思想体系。 众所周知,儒家思想中有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起消极作用的部分,如全力维护等级制度,顽固宣扬男尊女卑等等。这些,在《礼记》中都得到了充分反映。 总之,《礼记》是了解和研究儒家思想的重要史料。 典籍/《礼记》 编辑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即对“礼”的解释。到西汉前期《礼记》共有一百三十一篇。相传戴德选编其中八十五篇,称为《大戴礼记》;戴圣选编其中四十九篇,称为《小戴礼记》。东汉后期大戴本不流行,以小戴本专称《礼记》而且和《周礼》《仪礼》合称“三礼”,郑玄作了注,于是地位上升为经。书中还有广泛论说礼意、阐释制度、宣扬儒家理想的内容。

宋代的理学家选中《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把他们合称为“四书”,用来作为儒学的基础读物《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 。 《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三礼。《周礼》又称《周官》讲官制和政治制度。《仪礼》记述有关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礼仪制度。《礼记》则是一部秦汉以前儒家有关各种礼仪制度的论著选集,其中既有礼仪制度的记述,又有关于礼的理论及其伦理道德、学术思想的论述。这里,仅就有关《仪礼》一书的一些问题作一些简要的说明。 范例/《礼记》 编辑

《仪礼》的篇数与作者今《十三经注疏》本《仪礼》,共十七篇,目次如下: 士冠礼第一,士昏礼第二,士相见礼第三,乡饮酒礼第四,乡射礼第五,燕礼第六,大射礼第七,聘礼第八,公食大夫礼第九,觐礼第十,丧服第十一,士丧礼第十二,既夕礼第十三,士虞礼第十四,特牲馈食礼第十五,少牢馈食礼第十六,有司彻第十七这个次序,为汉刘向《别录》所列。据文献记载,汉武帝时,在孔壁中发现了《古礼》五十六篇,其中十七篇与汉初经生所传十七篇《仪礼》相同,但多出三十九篇。此三十九篇礼文久佚,学者称之为《逸礼》。

由此便产生一个问题:十七篇《仪礼》是不是一个残本。一种观点据此认为,十七篇《仪礼》是一部残缺不完之书。另一种观点正与此相反,认为十七篇《仪礼》并非一不完全的残本,而是一部完备的著作。清人邵懿辰《礼经通论》对此有很详细的论证。《礼记。昏义》说:“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

《仪礼》十七篇,《昏义》所说作为“礼之大体”的上述八项内容,皆完整无缺。另外,《礼记》中有很多篇是直接解释《仪礼》的。

《礼记》有《冠义》释《士冠礼》;有《昏义》释《士昏礼》;有《问丧》释《士丧礼》;有《祭义》、《祭统》释《郊特牲》、《少牢馈食礼》、《有司彻》;有《乡饮酒义》释《乡饮酒礼》;有《射义》释《乡射礼》、《大射礼》;有《燕义》释《燕礼》;有《聘义》释《聘礼》;有《朝事》(《大戴礼记》)释《觐礼》;有《丧服四制》释《丧服》,都不出《仪礼》十七篇之外。由此可见,今本《仪礼》,应该说是一部体系和内容完备的著作。邵懿辰认为,“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礼记。礼器》),古来之礼,不止此十七篇,亦不止《汉书·艺文》 、《礼记》,儒学经典之一,所收文章是孔子的学生及战国时期儒学学者的作品。汉朝学者戴德将汉初刘向收集的130篇综合简化,一共得85篇,称为《大戴礼记》,后来其侄戴圣又将“大戴礼记”简化删除,得46篇,再加上《月令》、《明堂位》和《乐记》,一共49篇,称为《小戴礼记》。“大戴礼记”至隋、唐时期已散逸大半,现仅留传39篇,而“小戴礼记”则成为今日通行的《礼记》。

汉景帝时鲁恭王初好治宫室而坏孔子宅,得古《礼》五十七篇于坏壁之中,其中十七篇与《仪礼》相同,《奔丧》、《投壶》见于另外四十篇中,礼家将其录于《礼记》之中,得以流传,而其余篇章,因为藏之秘府,世人难得一见,后来散逸不传,称为“逸《礼》”。

朱熹撰有《朱子家礼》一书,他认为“《礼记》只是解《仪礼》”。阮元在《书东莞陈氏<学蔀通辩>后》说:“朱子中年讲理,固已精实,晚年讲礼,尤耐繁难,诚有见乎理必出于礼也。古今所以治天下者礼也,五伦皆礼……且如殷尚白,周尚赤,礼也。使居周而有尚白者,若以非礼折之,则人不能争,以非理折之,则不能无争矣 故理必附乎礼以行,空言理,则可彼可此之邪说起矣。” 精辟/《礼记》 编辑

《礼记》全书以散文撰成,一些篇章饶具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划,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xbzjnumx 2014-11-13

第五篇:报告的主要内容

附件5:

粮食仓储设施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的主要内容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3号令)、《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粮油仓储设施建设方案>(2013年修订)的通知》(发改经贸[2013]2654号),粮食仓储设施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

二、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建设内容、总投资及资金来源、建设条件落实情况等;

三、申请投资补助或者贴息资金的主要理由和政策依据;

四、工作方案要求提供的其他内容(国家和省有关文件要求的内容):

1、项目设计方案。应符合国家即将下发的《粮食储备仓、收纳仓技术要点》的有关要求。

2、项目招标内容,包括土建工程、机电设备等拟招标采购规模(数量)和投资额度。

3、建设条件已落实的证明,包括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规划、土地、环评、节能评估等前期手续及资金落实情况的相关文件和证明。

4、项目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

5、项目实施进度的证明,工程进度全景照片等。

6、企业对于近三年无违法违纪行为的说明。

7、项目要约承诺书(样式见后页)。

8、企业上年度财务审计报告以及银行信用等级证明文件或证书(仅需竞争性建仓项目提供)。

9、与地方储备粮管理单位签订的合作协议(仅需竞争性建仓项目提供)。

以上相关资料可用复印件,加盖企业公章,申报材料一式二份。

项目要约承诺书

省发展改革委、省粮食局:

为确保申报经贸领域中央预算内项目的顺利实施,发挥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湖北省发展改革委申报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项目和重要审批核准事项暂行规定》(鄂发改办[2010]1582号)要求,特作以下承诺:

一、建立中央预算内投资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由本项目申报企业法人代表对本项目申报和实施负总责。

二、严格执行建设管理程序,按照国家规定履行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规划、土地、环评、节能评估、资金筹措等前期手续,确保各项手续真实有效,并对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真实性负责。

三、合理节约使用建设资金,对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资金按规定设立专项帐户,做到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专人管理、封闭运行,确保其及时、足额用于工程建设。

四、确保项目按照国家批复的建设规模和内容在规定的时限内开工建设,严把工程质量关,工程质量须达到设计要求,按计划完成工程进度。

五、对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认真落实招标投标制,招标投标活动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省有关规定进行,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和择优、诚信。

六、严格执行工程监理制,通过招标选用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优秀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监理。

七、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制,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设备材料采购和工程监理等均依法订立合同。

八、规范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严格按照规定收集、整理、归档项目前期审批、开工建设、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文件资料,建立健全完整的项目档案。

九、向有关部门上报的各项报表及相关资料及时、准确,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及财务帐目真实、可靠。

十、项目竣工后及时申请有关部门进行工程验收,并在设计的时限内达产达标。

对上述承诺事项,本项目单位法人愿意接受发展改革部门、粮食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如有违反,愿承担责任,并按规定接受处理。

(注:项目审查、申报及实施监督工作由出具申报文件的当地发展改革部门和粮食部门具体负责。)

项目名称:

项目单位联系人: 联系电话: 企业法人代表(签字):

项目建设主体(公章) 当地发展改革部门(公章)

当地粮食部门(公章)

年 月 日

上一篇:房地产报建问题范文下一篇:妇产科住院病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