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九年级试题

2022-10-29

第一篇:道德与法治九年级试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册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思想主轴,全景展现中国腾飞的历史进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面临的时代挑战和作出的积极应对,引导学生心怀祖国,倾听、讲述和思考中国故事,感受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与传递中国力量,追梦出彩,共享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做自信中国人。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前瞻性要求与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法治素养提升、健康人格形成的基本规律相结合,努力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

二、学情分析

进入九年级,学生感受、认识和参与生活的范围不断扩展,思想水平和情感能力快速提升,对国民身份认同的心理需要日益凸显,“做一个怎样的中国人”逐渐成为这一时期青少年思想和精神发育的核心主题。从九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品德发展需求出发,在不断扩展的生活场域中聚焦“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将“我”的生命感受与国情、法律、心理健康和道德诸领域的知识相融合,推动学生对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所生发出的不同主题开展深度学习,在自我探索与自主建构的基础上对这些价值观念逐步认同、接受和内化。

三、教材编写原则

1.关注生命教育,引领生命成长

2.基于学生实际,由浅入深

3.关注学生的生活,注重体验

4.针对学生的问题,在对话、探究的过程中引领

四、教学任务

读懂教材,用好教材,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

1、认真研读、挖掘教材,充分做好教学准备

教材对教师专业化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教材中的一些主题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如生命教育、自我探索,需要教师加强相关理论学习,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领会编写者意图。(教材中暗含了大量方法指导,如思维导图)

(1)尊重教材

◆尊重教材,基于文本又不拘泥于文本。

◆尊重不等于封闭,新教材能激发新问题、新思考、新讨论、新实践。

(2)深读教材:立足编写依据读懂教材。

◆一个使命◆一条主线◆三个逻辑统一◆上册八个主题

(2)深读教材:立足课程目标读懂教材

(3)立足学生发展特点读懂教材

◆国家意志和学生经验、认知之间的矛盾

(4)立足多维方式读懂教材

用结构方式读懂教材(从教材结构——单元结构——课结构)

2、充分利用教材栏目,关注学习过程

道德与法治教育特别强调学习的过程性和实践性,强调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体验、辨析与践行中生成知识,提升能力,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教材设计的栏目为教学活动过程的顺利展开搭建了很好的脚手架。

3、增强情境体验与对话,提高教学开放性

教材的编写力图促使教师和学生能够与教材设计的内容与问题情境产生一定的共鸣或思想冲突,能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真实的内在体验、感受进行对话,而不是仅仅浮于表面形式。这样的对话无疑会增强课堂的开放性,如何对课堂生成部分进行恰当的承接、整合、转化,是对老师的挑战。

4、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拓展教材,开发资源

基于学生、教师、学校和地区实际,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努力实现教材的严肃性与教学的活泼性的有机统一,教材的相对稳定性与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性的有机统一,教材功能的发挥与学生成长的有效对接。(譬如,方法与技能的拓展)

5、提升专业素养和品格修养,保障课程有效实施

教材对教师专业化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教材中的一些主题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如生命教育、自我探索,需要教师加强相关理论学习,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领会编写者意图。(教材中暗含了大量方法指导,如思维导图)

五、教学措施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以培养人为目的,为人师表,寓教于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教师要充分利用我校有限的多媒体资源。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精心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2、按学校的要求,认真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知识、备教法,做到心中有书,熟练掌握教材,努力学习。深入钻研教材,深入分析学生情况,确定好教学环节的重点难点,科学安排教学过程。

3、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讲课时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精讲多练,及时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训练,提高起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

4、搞好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对课文有大体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做到课堂有练习、课后有作业,并且当堂的知识当堂消化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搞好课前、课中两个提问;做好课堂、单元、期中、期末测验的准备及分析总结工作

5、认真做好后进生的工作。以鼓励为主,不轻易批评。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建立自信心,做到因材施教,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其学习兴趣。

6、虚心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多听课,不但要多听本课老师的课,还要多听其它学科老师的课,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第二篇:2018鲁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 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第6课

关爱大自然 善待大自然 第1课时

人与自然息息相关

1、对大自然的美有哪些感受?

①大自然给我们美的享受,给我们欢乐。

②美丽的大自然带给我们丰富的人生启示,启迪我们的智慧。

③置身祖国大地,对美丽自然风光的眷恋会扩展为我们对生活、对家乡对祖国的深深热爱。

2、人与自然的关系?

①大自然孕育了一切生命。

②人类来自于自然,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人依赖自然,大自然是人类成长的摇篮。 ③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3、什么是生态环境?

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因素,共同构成了我们的生态环境。

4、为什么保护生态环境? ①生态环境就在眼前。唯有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人类才能拥有充足的衣食之源,才能欣赏到丰富的自然美和生态美,才能拥有可持续的发展空间。

②幸福生活不只是丰衣足食,也在于拥有碧水蓝天和美好家园。 ③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对环境质量的追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

④人类有责任,也有能力,通过自身的努力保护生态平衡、修复生态环境,实现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第2课时 做大自然的朋友

1、为什么尊重自然?

尊重自然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要求,也是人与自然相处时秉承的态度

2、怎样尊重自然?

①尊重自然要求我们对自然怀有畏之心,尊重自然界的一切创造、一切存在和一切生命。 ②人类尊重自然,自然也会尊重人类。我们要把大自然看成人类的朋友,与自然和平共处,和谐发展

③尊重自然,对我们来说主要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3、为什么要顺应自然?

①大自然的发展变化有其自身的规律。人和自然息息相关,人类的活动同样要受自然规律的支配。

②违背自然规律的错误行为,会破坏生态平衡,引发生态危机,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③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的基本原则,

4、怎样顺应自然?

①这就要求我们顺应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②顺应自然要能动认识自然,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发展谋福利。

5、我们每个人的积极生活选择是什么? 当下,我们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尽量减少对自然的不良影响和压力,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积极的生活选择。

6、怎样保护自然?

①保护自然,就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给自然留下恢复元气、休养生息的充足空间;

②就要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积极治理已经产生的各类环境资源问题 ③保护自然还要落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7、怎样做大自然的朋友?

我们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学会与大自然和谐共生。把生态文明理念变成现实行动,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第7课

依法保护环境

第1课时 我们面临的生态环境形势

1、我国的环境形势是怎样的?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环境法治建设进一步完,环境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公民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取得积极成果。

②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部分流域区域污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工业污染排放强度有所下降。但是,生态环境好转只是局部性的,总体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我国生态环境状况依然严峻,这是我国的重要国情

2、空气污染的原因? 生活中工业废气、汽年尾气等气体的大量排放、造成空气污染、空气中有害物质不断增加,

3、空气质量持续恶化。

3、目前,我国的空气质量现状?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雾面天气频繁发生,许多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全国酸雨污染仍然严重。

4、空气污染的危害?

空气是重要的生命元素,空气污染导致人们呼吸系统疾病增多,出行困难,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5、水污染的原因?

由于大量的生产、生活废弃物排入江河湖海,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6、水污染的现状?

目前我国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水污染正由浅层向深层发展,一些地区的地下水已经恶化,部分地区的地下水源有害物质增加,近海海域污染严重。我们能够饮用和使用的 水正在不知不觉地减少。

7、水污染的危害?

水是生命之源。人们长期饮用被污染的水,容易诱发多种疾病重的地区,人们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8、土地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的原因?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欧濫伐等行为,导致森林面积锐减,草原沙化严重。农业生产中用农药、化肥,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等有害有毒物质会造成土壤污染现象土地荒化严重,土壤污染加剧。

9、土地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的危害?

土地沙漠化严重致使耕地迅速减少,土壤污染最终会影响人们的饮食安全。

10、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表现?

空气质量持续下降,水污染日益严重,土地荒漠化和土壤污染加剧,这是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集中现。

11、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危害? 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物种减少,破坏生态平衡,加剧自然灾害发生;直接危害人们的健康乃至生命,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2课时 保护环境需用“重典” 1.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之策?

加强环境保护立法和执法工作,把保护环境纳入法治化轨道,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之策。

2、我国环保法律体系是怎样的? 我国以形成以宪法为基础,以环境保护法为主题的环保法律体系为保护、治理环境提供了法律依据

3、《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保护的规定?

我国宪法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出明确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法律。它主要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明确了政府、单位和个人保护环境的权利和义务等,为依法保护环境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

4、怎样做到严格执法?

解决我国普遍存在的“环保执法难”的问题,必须重拳出击,用“铁腕”严历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切实加大对污染者的处罚力度,决不允许环境违法者逍遥法外。

依法保护环境,既要做到依法治理环境,也要依法制裁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

5、怎样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1) 环境问题需要我们一起解决,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我们应该努力提高环保意识,自觉履行环保义务,主动为保护环作贡献

(2) 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我们要积极学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律己,不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事

(3) 学会运用法律手段,反对和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依法保护环境。如果发现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我们可以向环保部门举报。

(4) 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还要求我们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例如,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自觉保护好自然景观,参加一次环保公益活动,为环境保护事业多作一份贡献。

第8课

用合适的方式处理纠纷 第1课时

解决争议从协商开始 1. 协商和解应注意的问题?

①协商和解是现实生活中人们解决纠份最常用的方式,它适用于纠纷双方能正常交流、矛盾尚未激化的情形。

②协商解决纠纷态度要真诚、主动,既能维护自己的利益,又能学会换位思考,互谅互让; ③要根据产生纠纷的事实,弄清争议的焦点,分清是非和责任; ④注意收集和保留证据,讲明自己诉求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提出解决纠纷的建议: ⑤尽量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面对面等方式以温和的态度与对方进行沟通; ⑥诚实守信,一旦达成和解协议,要积极践行协约,不轻易反悔 2. 调解应注意的问题?

调解也是解决纠纷常用的方式。纠纷双方自行协商解决有困难的,可以寻求有关组织、机构或中间人等第三方的帮助。第三方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双方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纠纷。 3. 调解的方式有哪些?

调解一般适用于民事纠纷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以及法院调解等多种方式。 4. 人民调解的重要性? 人民调解是我国民间一种非常重要的纠纷解决方式。我国宪法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人民调解委员会。

5. 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职能?

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调解民间纠纷,讲解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教育公民遵纪守法,尊重社会公德,预防纠纷激化 6. 仲裁应注意的问题?

①仲裁是一种依靠专业力量裁决纠纷的方式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③可以仲裁当事人采用仲裁方法解决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7. 我国的仲裁机构以及仲裁员怎样选择?

我国的仲裁机构是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从公道正派的人员中聘任仲裁员,并按照不同专业设立仲裁员专家名册,供当事人协议选择。这些仲裁员一般由法律、经济贸易专家和具有丰富的法律知识及实践经验的律师、学者等人员担任。

8、解决纠纷一般有哪些方式?

根据纠纷的具体情况采取协商、调解、仲裁、“打官司”等多种方式将其化解. 第2课时

“打官司”的学问

1、诉讼的类型及相关法律? 诉讼,俗称“打官司”。诉讼主要包括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根据诉讼种类不同,,我国分别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为诉讼活动提供了法律依据,规定了相应的法律程序

2、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的基本过程?

①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论一般包括起诉和受理、审理和判决、执行三个基本阶段 ②刑事案件有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之分。公诉案件的诉讼程序包括立案、侦查、提 起公诉、审判、执行五个阶段。

③刑事案件有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之分。自诉案件的诉讼程序一般包括立案、审判、执行三个基本阶段。

3、诉讼的作用及特征?

①诉讼是解决社会生活中各种冲突和纠纷的最后途径,对保护公民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都具有重要作用。

②诉讼判决具有强制性,依靠国家强制力处理纠份,法院对审判结果强制执行,其他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任何公民都无权变更或撤销法院的审判结果。

③诉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依据法律规定裁判,具有严格规范性,是一种最有效的纠纷解决手段。

4、怎样学会诉讼?

(1)起诉前必须先收集证据材料。一切可以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要分清这些证据在法律上对自己是否有利

(2)有了证据,就可以写起诉状了,起诉状的格式、内容都有法定要求,一般要清楚无误地写明原告和被告的有关信息、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等。 (3)向法院起诉,递交起诉状及基本证据材料,要求法院受理案件。

(4)法院审查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会正式受理,要注意在法院规定的期限内,将所有的证据材料提交给法院。

(5)经过法庭审理和辨论,法院作出判决。拿到一审判决书后,如果双方都不上诉,案件就进入执行阶段。如果认为判决不公平,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上诉,要求上一级人民法院次审理,二审的判决是终审判决。

(6)提起诉讼需要许多专业的知识与技巧。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事人可以聘请律师作为代理人或辩护人,也可以就有关事项向律师询,以使自己在诉讼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怎样妥善解决矛盾纠纷?

(1)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矛盾纠纷,我们既不能一味忍让,也不能草率、鲁莽。

(2)要树立依法解决纠纷的意识,根据纠纷的性质和具体情况,学会选择正当的合适的处理方式,理性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要妥善解决矛盾纠纷。 第9课

尊重司法权威呢

第1课时

公证 律师 法律援助

1、 什么是公证?

公证就是人们所说的“公家作证”,它是由公证处代表国家行使公证职能依照法定程序,证明当事人申请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活动。公证后公证处向当事人出具公证书

2、公证的作用?

(1)公证活动具有法律效力。可以为人们在解决纠纷、进行诉讼时提供真实可靠的法律依据。

(2)实施公证制度能够保护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利益 (3)促使公证当事人在从事经济或民事活动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实施法律行为,诚实信用,制止欺诈、造假行为的发生,尽可能避免损失

(4)有利于预防纠纷,减少诉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什么是律师?

律师就是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专门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

4、律师提供法律服务的内容和范围?

①担任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法律顾问,处理各种法律事务; ②接受当事人的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代理各类诉讼案件的申诉,为刑事案件当事人担任辩护人; ③接受委托,参加调解、仲裁活动,提供非诉讼法律服务; ④解答有关法律的询问,代写诉讼文书和有关法律事务的其他文书等。

5、律师的作用?

律师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力量,实行并完善律师制度,发挥律师的专业优势,提供法律服务,对依法维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法律正确实施、维护司法公正等都具有要的作用。

6、什么是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人员和社会志愿人员,无偿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

7、法律援助的对象?

在我国,接受法律援助的对象包括经济困难的公民,残疾人或者未成年且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被告人等。

8、法律援助的作用?

法律援助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益事业。能使弱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使其平等地获得法律服务,充分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对保障社会安定有序和公平正义具有重要作用,是国家法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 第2课时

遵守法律程序 维护司法公正

1、国家司法机关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有什么作用?

(1) 有利于有效地防止司法机关权力的滥用,增强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提高法律实施的正确性;

(2) 有利于尊重和保障人权,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 有利于司法活动公开、透明,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使每一个司法案件的处理结果真实可信,保证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司法机关怎样维护司法公正? (1)办理诉讼案件过程中,司法机关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参与司法活动,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法律程序,不受上级机关、行政机关和任何个人的干涉。 (2)办案人员如与案件有利害关系,必须回避。

(3)整个司法过程和结果要对当事人和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3、怎样理性维权?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遇到矛盾和纠纷不冲动不莽撞,不用违法的行为去处理,坚持走法律程序,尊重司法权威,才能依法理性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十课

依法进行民事活动

第1课时

民法:民事权利的宣言书

1、什么是民法?包括哪些内容?

民法是规定并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在我国民法包括民法总则及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担保法、婚姻法、继承法等

2.民法的作用?

我国民法赋子民事主体广泛的民事权利,民法是民事主体权利的宣言书。 3.民法赋予民事主体哪些权利?

①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②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等权利 4.遵守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依法进行民事法律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公序良俗原则、保护环境原则等。 5.遵守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有什么意义?

民法的基本原则体现了法律和道德的统一。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法律活动,既要遵守法律的要求,又要遵守道德的要求。民事主体只有遵循民法的基本原则规范民事行为,才能更好地维护民事权利。

第2课时 让财产权利得到更好的保护

1、 财产包括什么?分为哪几类?

财产包括金钱、物资、房屋、土地等,大体上分为不动产、动产和知识产权三类。例如房子、土地属于不动产,家电、汽车等则属于动产。不动产、动产都是看得见模得着的财产, 在我国民法中也被称为物。

2、什么是物权?包括哪些权利?

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3、保护物权的专门法律是什么以及怎样规定的?

为了更好地实现对物权的保护和利用,我国专门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有关法律。我国物权法明确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4、物权法的作用是什么?

①物权法通过明确所有权,解决财产的归属问题,从而起到“定分止争”的作用。 ②物权法鼓励财产所有人将自己的则产交给最能发挥物的效用的“他入“利用,从而起到“物尽所用”作用。

5、怎样维护自己的物权?

当自己的物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运用法律手段来进行保护。确认所有权、恢复原状、返还原物、排除妨碍、赔偿损失是物权的民法保护方法。 第11课

增强民事责任意识

第1课时

合同是当事人之间的法律

1、什么是合同?有哪些类型?

合同又称为契约、协议,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常见的有买卖合同、赠与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承揽合同、运输合同、委托合同等。

2、什么是有效合同?有效合同有什么作用?

①签订合同时,如果当事人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合同内容真实地反映当事人的意愿并符合法律的规定,就是有效的合同。

②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3、 订立合同的形式有哪些?订立合同注意什么问题? 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订立合同要慎重,对于重要的合同,要立字为据,采用书面形式是十分必要的

4、签订合同的作用?

①合同确认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督促当事人履行义务,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纠纷。

②履行合同过程中若出现争议或纠纷,合同便是解决争议、处理纠纷的重要依据。 ③在现代社会,大家都遵守合同约定,就可以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5、合同当事人怎样遵循诚实守信的重要原则? ①在订立合同的时候,不作假,不欺诈; ②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严格按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的约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相互协作,不以③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方式来获取私利,不擅自毁约; ④在合同终止后,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这些都是当事人应该做到的。

6、在履行义务过程中,《合同法》对当事人的要求是什么?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这就要求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的标的、数量、质量、价款、履行地点、履行期限、履行方式等要求正确适当地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

②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如果当事人构成了违约。违约一方所应该承担违约责任。合同法规定了继续履行、赔偿损失、采取补救措施和支付违约金等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其中最常见的违约责任形式是支付违约金。

7、重信用 守合同的重要性? ①合同是当事人之间的法律。

②慎重订立合同,诚信履行合同,是我们参与经济社会生活时应该做到的,是具备法律意识和契约精神的表现。

③在现代社会,倡导契约精神对法治国家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转有着积极的作用。 ④重信用、守合同就是在践行着契约精神 第2课时 依法保护公民的民事权益

1、 什么是侵权行为?

侵权行为是指侵害他人受保护的民事权益,依法应承担侵权责任的行为。

2、 民事权益指的是什么?包括哪些权利?

民事权益指的是人身、财产权益,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物权、知识产权等。

3、 侵权行为的危害?

侵权行为给被侵权人带来的损害可能是身体伤害、财产的损失,也可能是名誉的受损、精神的痛苦等。

4、 侵权行为的分类?

通常可以分为一般侵权行为和特殊侵权行为。行为人有过错直接致人损害,这属于一般侵权行为,也是最常见的侵权行为、比如故意损毁他人财物、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等。行为人并无过错,但他人的损害确系由行为人的有关行为、事件所致,依法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属于特殊侵权行为,比如产品质量不合格致人损害、动物致人损害、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等

5、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为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法律规定了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款,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其中,赔偿损失是最基本的也是运用最广泛的责任方式,包括人身损害赔偿、财产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

6、怎样适用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比如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时,可以单独或者同时适用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方式;如果已经造成了实际损害,可以同时并用赔偿损失;如果侵害了他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权益,则可以适用赔礼道款的侵权责任方式,也可以适用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同时并用赔偿损失等

7、怎样保护公民合法的民事权益?

①保护公民的民事权益,我们就要做到依法进行民事活动,遵循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增强民事责任意识。

②尊重他人的民事权益。在民事活动中依法约束自己的行为,谨慎行事,不因自己的过错损害他人权益;不得损害、侵犯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③学会保护自己的民事权益。明确我国法律对保护公民民事权益的有关规定,采取适当防范措施,预防和避免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当自己的民事权益受侵害时,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④积极主动承担侵权责任。在社会生活中,一且自己侵犯了他人的民事权益,明确侵权责任,在应承相的责任面前不推透,不逃避;积极主动与对方真诚沟通,协商调解,赔偿损失,承担起自己应负的侵权责任

第三篇:2018年秋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期中检测试卷(含答案)

2018年秋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期中检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6亿人口脱贫。但受历史、自然条件、社会因素影响,贫田状况依然十分严峻:14个连片特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六成,还有数千个不通电,近10万个村不通水泥沥青路。这表明( )

①中国人民已经找到一条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 ②中国人民通过改革过上了幸福生活

③帮助贫困地区脱贫是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 ④只有改革开放,才能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A、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③

2、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之所以坚持深化改革,是因为改革是( ) A、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B、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C、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D、是解决国家发展中所有问题的关键

3、近年来,威海市深入实施精准扶贫:与爱心企业合作,电商进村扶贫鼓励农民通过劳动改变现状等。这些举措( )

①有利于逐步实现该市人民的共同富裕 ②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③能保证该市脱贫攻坚目标彻底实现 ④有利于解决该市民生问题,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对如图漫画的理解,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 A、必须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B、必须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C、在分配中,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差距悬殊,体现公平正义

D、要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分配制度

5、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创造大国”的转变,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不可少。关于创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要提高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B、购买国外知识产权能够解决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C、知识多少与创造力强弱无关 D、创新能力即科技创新能力

6、近期以来,随着一大批网络红人的出现,围绕“网红”生发的商业链条和盈利模式也浮出水面,人们称之为“网红经济”。它以时尚达人为形象代表,以红人的品位和眼光为主导,进行选款和视觉推广,在社交媒体上聚集人气,依托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定向营销,从而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可见,“网红经济”( )

①进一步推动了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

②离不开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撑

③创新营销方式,增加个人财富和社会财富 ④满足了个性化消费引导产业升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不同层次受教育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不同:本科300%、初高中108%、小学43%,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CDP的相关系数为0.52。这一数据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教育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②我国的教育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 ③要把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④教育是开拓带动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小康大业依赖科技,和谐社会根植教育。”下列四个选项最吻合此联寓意的是( ) A、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发展教育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本途径 D、教育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9、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表明中国正在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产业升级步伐。中国需要通过创新在全球发展中保持竞争优势,这说明了( )

①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②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③创新的根本在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④时代发展呼唤创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是( ) A、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建立

11、每年“两会”上,医疗、教育、住房等都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2018全国“两会”正在北京召开,“反腐倡廉”“社会保障”“教育公平”“医疗改革”“脱贫攻坚”“收入分配”“教育公平”“乡村振兴”等社会热点依然是全国人大代表关注的问题。这说明( )

①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 ②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 ③只有人大代表的意愿才能得到最真实的反映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2、近年来,广东深圳市彩虹社区的居民议事会形成决议近30项,包括文明养狗、高空抛物、电梯故障、文体活动、儿童教育等方方面面的问题。通过充分的民主协商,确保“群众有话有处说,社区有事有人管”。这种基层民主的积极意义有( )

①保障了人民直接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 ②保障了人民直接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 ③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 ④有利于维护人民广泛的民主政治权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对如图《暴力执法》认识正确的是( ) A、执法人员没有做到依法行政 B、依法治国方略得到了有效落实 C、执法人员依法维护了国家利益 D、行政机关做到了依法行使职权

14、2018年3月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听取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所作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过去5年,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工作目标,坚持

1 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审判质量效率、队伍素质能力和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这说明( ) ①公民的基本权利很难得到合法的保障

②我国坚持依法治国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③建设法治中国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④人民法院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机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15、下列做法符合建设“法治中国”的是( )

①2018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广西大新县人民法院推出化繁为简的“填空式起诉状”,为立案登记群众提供便利

②2017年,辽宁省三级法院、检察院启动员额退出机制,对不胜任一线办案的、离开办案岗位的因违纪违法不适合继续履行办案职责的及时退出员额

③2018年2月12日,张文中诈骗、单位行贿挪用资金再审一案在最高法第一法庭开庭。最高检针对该案成立专门办案组,与最高法同步审查依法提出检察意见

④2017年夏天,备受关注的腾格里沙漠污染公益诉讼案在宁夏中卫中院一审调解结案。涉案8家污染企业在投入5.69亿元用于修复和预防土壤污染的资金基础上,再承担环境损失公益金60万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简答题(25分)

16、青海地处西部,经济相对落后,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青海省政府决定投入旅游专项资金5.54亿元,加快推进高原旅游名省建设,让“大美青海”的美誉再度叫响全国,让青海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加快青海地区经济发展,为什么要让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10分)

17、探讨国家政策、关注民生改革,作为全民关注的国家大事,每年“两会”都是社会各界发声的契机,也因此引发出很多全民热点话题。随着《政府工作报告》的发布取消流量漫游费、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加强儿童托育全过程监管等话题引发探讨,与此同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问题也被重点提及。在热点追踪报道中,由传统门戶成功转型智能媒体平台的新浪新闻充分发挥自身传统媒体优势,不仅开设了“两会”专题报道,还利用H

5、动画等多种形式,策划出了很多独家选题。而且利用“明日头条”“二楼”等创新产品功能,对“两会”新闻进行多场景分发传播,持续为用戶推荐感兴趣的热门资讯。

(1)为什么每年“两会”都是社会各界发声的契机?(7分)

(2)“在热点追踪报道中,由传统门户成功转型智能媒体平台的新浪新闻充分发挥自身传统媒体优势”说明了什么?(8分)

三、分析说明题(14分)

18、材料一:2018年3月12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李国英在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指

出,各级政府要更加自觉地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履职尽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着力打造依法行政、治理高效的政府。

材料二:2018年3月13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对此,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秦龙认为,通过改革加强法治工作,在改革中完善和强化法治,对于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冇着重大的前瞻性、引领性作用。“国家机构调整于法有据、于理应当,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规律,必将层层作用,步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秦龙说。

(1)结合材料一回答政府如何做到依法行政?(6分)

(2)结合材料二回答什么是法治政府?(4分)

(3)结合两则材料回答如何建设法治政府?(4分)

四、活动探究题(16分)

19、2018年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总书记向获得2017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侯云德院士颁发奖励证书。李克强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体获奖人员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和诚挚问候,向参与和支持中国科技事业的外国专家表示衷心感谢。

某校准备举办展示我国近年来科技创新成果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

(1)为了展示近年来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你准备通过哪些途径搜集资料?(至少两项)(3分)

(2)你知道2017年中国有哪些重大的科技成果吗?请举两个例子说明。(4分)

(3)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请你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几条合理化建议。(至少三条)(9分)

期中检测试卷答案

1、C

2、A【解析】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所以A是正确选项;金的投入力度,鼓励科技创新。④坚持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⑤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奖励机制等。(答出3点即可)

B选项经济建设是兴国之要;C选项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D选项发展是解决国家发展中所有问题的关键,排除。故选A

3、B【解析】威海市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的举措表明该市关注民生问题,重视缩小城乡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这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①②④正确;③说法绝对,不符合事实,故选B。

4、D【解析】D说法错误,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不能改变我国的分配制度,只能完善,因为我国的分配制度适合我国的国情。

5、A

6、C

7、C【解析】研究数据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把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因为教育是开拓、带动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动力,所以③④符合题意;①错误,科技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②与题干不符。故选C。

8、A【解析】“小康大业依赖科技,和谐社会根植教育”体现了科技和教育的重要性。该对联下联体现了教育的重要性,说明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A符合题意;B体现了上联的寓意,不符合下联的寓意;C错误,发展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本途径;D体现的是教育对个人发展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故选A。

9、B

10、D

11、A

12、A

13、A

14、D

15、A

16、①改革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②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为实现这一社会理想党和政府把共享作为发展的重要理念,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17、(1)因为每年的“两会”都是涉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特别是民生大事。这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是广泛的民主,是有史以来绝大多数人真正享有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真实的民主,人民的意愿可以得到充分反映,人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要求可以得到充分实现,人民的合法权利能够得到充分保障。 (2)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可以创新,也都需要创新。创新让生活更美好。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18、(1)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2)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3)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19、(1)上网查询、查阅报刊新闻媒体、电视广播、询问老师等。

(2)国产航母下水;水陆两栖飞机AG600首飞成功;国产海上钻井平台实现可燃冰开采;国产大客机C919首飞成功;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正式运营;世界第一台光量子计算机在中国诞生;衷隆平“海水稻”试种成功;

(3)①继续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②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③3加大创新资

第四篇:2018年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全册1-8课)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是怎样促发展的? (1)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2)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

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2.改革开放40 年来,中国腾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3)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从应对亚洲金融

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3.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4.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我国过去

40 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2)进入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需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 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向顽瘴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3)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1 (4)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 战。

(5)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

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 才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最强音。 5.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6.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成果? (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面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

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4)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1.怎样正确认识创新? (1)生活处处有创新。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 惯常看法。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4)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2.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为什么说创新是引擎?) (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当前,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

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3)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

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轴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4)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5)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3.我国目前的科技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1)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2)不足: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

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4.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1)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

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2)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3)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5.我国为什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的重要性) (1)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 展的根本途径。

(3)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6.我国为什么要鼓励万众创新? (1)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

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2)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3)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

(4)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社,让生活更美好。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

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3

第二元

民主与法治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1.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

到验证,是有生命力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是什么?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国家繁荣富强。 3.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1)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

(2)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 致意见。

4.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

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 政治制度。

(4)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5.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6.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1)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

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4 (2)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 体现在日常言行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3)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 的重要保证。

7.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求具有社会贵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以理性、

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

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8.公民应怎样增强民主意识? (1)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2)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3)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

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

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

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 福祉。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 利益的最大化。

3.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

5 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

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科学立

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 机统一。

4.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什么? (1)含义: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

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 权力。

(2)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5.为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和公民个人分别应怎样做? (1)政府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 学化和民主化。

(2)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6.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

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7.为什么要厉行法治?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8.怎样厉行法治?(厉行法治的要求) (1)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 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

(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 (4)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

“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9.怎样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

道德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

6 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3)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怎样的价值和作用?(重要性)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

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2.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3.新时代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

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4.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

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5.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来自哪里? (1)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2)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 木之本。

6.怎样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2)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7 (3)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7.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 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骤民主

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强国的精神力量。

(2)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

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3)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8.青少年应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1)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2)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9.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

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

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 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10.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特点是什么? (1)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特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

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 11.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12.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植根于中华

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

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8 (3)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

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什么?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14.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2)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

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路实做人。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1.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2)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3)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2.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有哪些? 基本特点

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低

新的特点

①增速趋缓,②出生率低。③老龄化加剧,④男女性别比失衡,

⑤乡分布不均衡,⑥“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

3.我国为什么要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1)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

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2)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

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9 4.我国为什么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1)生育要有计划,但计划并非一成不变,而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2)我国实施“全面孩”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

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5.我国的资源现状有哪些特点? (1)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2)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

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6.为什么要关爱和保护环境? (1)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3)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 7.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

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3)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

元中的致、“纷乱”中的有序。 (4)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8.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1)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 标。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9.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1)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

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 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

10 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4)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

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1.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分布特点

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坚持民族平、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基本政治制度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1)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2)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3)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种种压力和挑战,追

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4)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

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 发展。

3.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

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11 4.反对分裂,我们应该怎样做? (1)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

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 恐怖活动。

(3)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 5.为什么要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 (1)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殃。 (2)任何企图搞民族分裂的人都是历史罪人,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都将受 到法律的制裁。

(3)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6.“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为“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 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

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 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7.怎样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

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 8.为什么祖国完全统一必定会实现? (1)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是中华民族的

根本利益所在,也是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 (2)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 中国。

(3)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9.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1)“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2)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3)两岸人民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

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八课

中国人中国梦 1.怎样正确认识中国梦? (1)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夙兴夜寐,执着地追求实现小康、过幸福生活的社会梦想。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3)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

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 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2.在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1)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什么?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什么重要意义? (1)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光明前景。

(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促进世界各国的发展和解

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5.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进入新时代,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

下,全面擘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6.从 2020 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两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 (1)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7.为什么中国梦能够实现?

中国的腾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最好的历史机遇,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

13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8.怎样实现中国梦? (1)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立足中国的独特国

情,凝结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

(3)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9.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底气源自哪里?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

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2)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 人更加自信。

10.怎样做自信的中国人? (1)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 (2)自信的中国人对文化有底气。 (3)自信的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

(4)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我们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 态。

(5)自信的中国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 而不舍。

(6)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 信。

第五篇: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5.1延续文化血脉 教案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第1课时 延续文化血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的特点、地位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了解和认识文化自信的来源及如何增强文化自信;了解和认识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重要性,以及弘扬传统美德的正确做法。

2.能力目标:逐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增强文化自信;逐步提高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归纳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地解答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力量,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自尊心、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中华文化根 【教学难点】 美德万年长 【教学环节】

一、新闻导入

【多媒体呈现】 播放2018年春晚武术节目视频。

提到武术,想必大多数人会想到“北崇少林,南尊武当”这句话。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少林派历史久远,威名显赫,民间中隐有“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说法。武当则以剑术和内家拳法闻名于世。

在2018年狗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中华武林的这两大门派上演“世纪大融合”,将太极拳和少林棍结合在了一起,刚柔相济的表演透着浓浓的文化韵味,行云流水,气势恢宏。该节目也是整场春晚中唯一的武术节目。 教师点拨:提起春节、中华武术,我们都知道它们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富营养。今天,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要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结合时代和实践的特点加以创新发展,推陈出新。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延续文化血脉》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一)中华文化根 活动1 探究分享 【多媒体呈现】

中国申请的世界自然遗产项目“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于2017年7月7日和8日在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的第52项世界遗产。至此,中国拥有的世界遗产项目数达到52项,遗产数量位居意大利(53项)之后列世界第二位。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鼓浪屿是中国在全球化发展的早期阶段实现现代化的一个见证,具有显著的文化多样性特征和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的现代生活品质。鼓浪屿突出地反映了多元文化在各个方面的广泛交流,保存完好的历史遗迹真实且完整地记录了其曲折的发展进程和生动的风格变化,真切地反映了激烈变革时代的历史。鼓浪屿的发展清楚地记录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在鼓浪屿的交汇和传播,记录了我国早期近代建筑吸收南洋、西洋风格的基本特点。鼓浪屿同样见证了世界不同文化和价值追求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共同发展的历史,为中国和其他地区不同文化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参考。鼓浪屿独特的装饰风格建筑遗产记录了物质化的文化交融,形成东南亚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新建筑运动。

问题:(1)为什么鼓浪屿被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2)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怎样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请把你知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要求:请两位同学依次朗读材料,小组内交流分享并讨论探究达成共识。

教师小结:鼓浪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志性事物之一,是中国在全球化发展的早期阶段实现现代化的一个见证。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

【多媒体呈现】 1.中华文化的形成: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2.中华文化的组成及特点 活动2 探究分享 【多媒体呈现】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相应期许。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一系列政策扶持下,一大批优秀的传统文化类节目亮相荧屏,如以《中国诗词大会》《国学小名士》等为代表的诗词国学类节目,以《耳畔中国》《中国民歌大会》等为代表的民歌戏曲类节目,以《朗读者》《见字如面》等为代表的诗书诵读类节目,皆以“传统”入题,以“文化”为着力点,激发人们守望历史、习得文明之热情。值得一提的是,文化类节目也并非曲高和寡,如《国学小名士》等节目,借由颇具年轻态的形貌弥合不同受众群体的代际观看差异,不仅关切过往,也将注意力倾注当下。此外,经由一个阶段的“养成”,此类节目不再是零星分布,而是呈现出系列化编排的态势,例如东方卫视的“中华系列”、河北卫视的“中华好系列”等,都充分展现了文化类节目规模化发展的潜质。

——2018年2月8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2017年9月27日,第十四届“五个一工程”评选结果公布,67部作品获奖。在第十四届“五个一工程”奖中,电影《战狼》的第

一、二部均获奖项。

“时代发展成今天这样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肯定是由无数个故事组成的。”“它为什么没有评《中国有嘻哈》呢,为什么评了《战狼》呢?嘻哈是来自美国社区的舞蹈文化,文化根源并不属于中国。”

——2017年10月12日《南方周末》

问题:(1)一大批优秀的文化类节目亮相荧屏说明了什么? (2)为什么要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电影《战狼》为什么会获得第十四届“五个一工程”奖? (4)国家为什么要设立“五个一工程”奖?

要求:认真观察并思考,小组内互相交流并讨论,探究问题后达成共识。

教师小结: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像一条悠久的历史长河,从远古流到现在,从现在流向未来。长河映照出中华民族几千年风雨烟尘的身影,回荡着中华儿女自豪的声音,刻印着中华文明独特的文化记忆。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一大批优秀传统文化类节目亮相荧屏,激发着人们守望历史文明之热情。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五个一工程”奖传承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动力。

【多媒体呈现】 3.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活动3 探究分享 【多媒体呈现】

材料一 2018年“欢乐春节”活动在世界多个城市拉开帷幕。春节期间,包括艺术展览、专场演出、春节庙会、广场庆典、非遗互动、校园联欢、文贸推介、美食品鉴等20多个类别在内的一大批高水准“欢乐春节”项目将在全球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座城市陆续展开,其中包括5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传递来自中国的新春问候。

材料二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部分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问题:(1)举办“欢乐春节”活动有什么意义?

(2)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3)我们应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要求:认真观察并思考,小组内互相交流并讨论,探究问题后达成共识。 教师小结: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举办2018年“欢乐春节”活动,既向世界宣传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又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推动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和互鉴,在传承中发展和创新。

【多媒体呈现】 4.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重要原因

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2)新时代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

新时代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多媒体呈现】 5.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信 (1)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中华文化自信的来源

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3)增强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二)美德万年长 活动4 探究分享 【多媒体呈现】

问题:(1)请你猜猜以上图片反映了哪些中华传统美德。 (2)你还知道哪些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请与大家分享。 (3)这些传统美德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重要影响?

要求:认真观察图片并思考,小组内交流分享并讨论探究达成共识。

教师小结: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而且也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这些中华传统美德对我们今天的价值观念、品德修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多媒体呈现】 1.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中,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

3.中华传统美德的作用 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活动5 探究分享 【多媒体呈现】

材料一 3月4日,2018年2月“中国好人榜”发布,共有101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身边好人荣登该榜,河南省共有6位好人光荣上榜。他们分别是助人为乐好人:助残扶残20年的特教校长梁英。见义勇为好人:冬夜联手相救落水老人的基层干部韩俊杰、李红卫。敬业奉献好人:细心照料老人10余年的爱心男护理蒋禹成。孝老爱亲好人:照顾脑梗丈夫不离不弃,抚养2个侄子成才的好妻子赵四妮;30年悉心照料智障小姑的好嫂娘单二服。

材料二 2002年11月17日,两位男青年来到《温州晚报》送来一个包裹,里面装着2万元现金,并留下一封信:“这两万元是我们辛苦挣来的,捐给急需帮助的人……希望用33年时间,每年捐献2万元‘星雨心愿’善款,以报答国家对我们的培养之恩,报答农民‘粒粒皆辛苦’的养育之情……”此后,在每年11月中下旬,这个化名“兰小草”的好心人都会托人送来2万元捐款,一送就是15年。

2017年7月,王珏突然觉得身体不适,经诊断,发现是肝癌晚期。尽管这样,他却与往常一样,继续热心村里的公益事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念念不忘的是“星雨心愿”公益捐款,他对妻子说:“捐款的日子要到了,你把那两万块钱准备好……”

问题:(1)中国好人们的事迹集中体现了哪些传统美德? (2)好人就在身边。请你分享身边的“中国好人”故事。 (3)我们应如何向这些“中国好人”学习?

要求:师生一起诵读材料,略作停顿引发思考,在小组内交流分享并合作探究达成共识。 教师点拨:好人就在身边,美德正在滋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向榜样学习,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身体力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多媒体呈现】 4.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活动6 欣赏提升

【多媒体呈现】 歌曲视频——最美孝心少年主题曲《众里寻你》(《众里寻你》歌曲为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众基金会所作,希望传递的是“众爱成家”的理念,众里寻你,用爱的声音一呼百应) 琴键黑白分明/像你凝望这个世界的眼睛/这首歌只为你而唱起/我弹奏每个黑夜和晨曦/为你留下爱的光影/从暗到明/从东到西/那重叠交替/十指连心/温暖次第/像等待一场天籁的洗礼/我们众里寻你/爱是唯一的指引/像等待一场天下的共鸣/我们众里寻你/用爱的声音/一呼百应

旋律忽高忽低/像生命错落安排的崎岖/这首歌只为你而唱起/我的歌唱就是我的倾听/我用音符应和着你/光阴的溪/爱的舟楫/那春至秋临/心的岸边/云淡风轻/像等待一场天籁的洗礼/我们众里寻你/爱是唯一的指引/像等待一场天下的共鸣/我们众里寻你/用爱的声音/一呼百应

活动7 合作总结 梳理知识

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简要勾画出本课时的知识导图,并在小组内展示分享。教师可将愿意在全班分享的知识导图展示分享。

本课小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明的精华,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营养和精神力量。在今天,面对当今世界相互激荡的各种文化思潮,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延续文化血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守望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上一篇:得而复失更可悲三辩稿下一篇:道德与法七年级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