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教师座谈会讲话

2022-09-03

第一篇:援藏教师座谈会讲话

援藏考核座谈讲话2009.08

援藏干部考核讲话稿

2009.08

各位领导、同事下午好: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对我的信任和肯定,给予我一个来雪域高原西藏学习、锻炼的好机会,使我有机会加入到****的战斗队伍中来,使我能感受、体会、学习厅领导和同事们的老西藏工作精神,能为西藏***事业做出微薄的贡献。

然后,是感谢厅党组、各位领导、同事在我近三年援藏工作期间,在生活上对我的关心、在工作上对我的帮助与支持,让我在西藏近三年期间生活过得开心、工作干得愉快。

我坚信和肯定,这段援藏的生活工作经历,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是我一生中最美好、最幸福的回忆,必将深深地渗透到我以后工作和生活中,指导我前进的方向,促进我以后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更加努力,更加坚强,更加拼搏。 现将我近三年的援藏工作个人总结进行简要的汇报如下:

本人于***年**月到**处挂职。援藏期间,在***和厅领导们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处和其他处室领导与同事们的指导和帮助下,按照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始终珍惜机遇,端正态度,摆正位置,学干结合,认真履行职责,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学习锻炼,在思想政治和工作能力上得到了有效的进步。

一是思想政治上:援藏期间,做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于***年***月荣幸地被厅党组接纳为一位预备党员,一年的预备期审查和考验后,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正式党员。在拉萨“3.14”事件中,始终与党中央和区党委政府高度保持一致,坚决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深入揭批**集团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破坏西藏稳定发展的阴险图谋,愤怒声讨**分裂集团策划制造拉萨“3.14”严重打砸抢烧事件的罪恶行为,认真参加厅党组组织的“反对分裂 维护稳定 促进发展”主题教育。在“5.12”汶川大地震和拉萨当雄地震中,时刻心系灾区人民,关心灾区救援进展情况和事态变化情况,积极踊跃地参加捐款捐物活动,特别是在 “5.12”汶川大地震捐款活动中,不仅按照局党组的要求进行捐款捐物,同时建议、动员我厅6位援藏干部额外增加合计六千元人民币的捐款。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

展观活动中,深入学习了有关读本、文件和领导讲话等资料,并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心得和体会应用到自己实际工作中来。

二是工作能力上:援藏前作为***一位专业技术员,工作性质相对单一和具体。援藏后,本人及时转变角色、摆正位置,不仅积极地协助和配合好处长的管理及业务技术指导等日常工作,同时兢兢业业地组织、协调、安排好自己负责的****等工作,工作中重视领导和同事的团结,做到互相尊重,互相配合,服从组织纪律,不搞个人小动作。援藏近三年期间,根据厅领导及处室领导的安排,主要带队负责****检查验收工作、带队负责***成果专项规划工作、带队负责****督查指导工作,主要参与****重点项目中期检查工作、参与***工程检查验收工作、参与***春季督查指导工作,主要组织协调编制***专项规划及联合上报、组织协调***工程规划设计外业调查、调整和文本编制及资金下拨工作、组织协调***监测等工作,通过这些具体工作,本人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同时提高了自身工作水平,在业务技术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组织协调和管理方面得到多方位的完善。

总之,近三年来的工作和生活实践,给自己提供了一个体验西部、感受雪域高原西藏的机会,更重要的是积累了宝贵的组织、协调、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经验。总结自己援藏以来的工作,虽然在思想政治和工作能力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和厅领导们的期望、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争取在各方面取得新的发展,得到新的飞跃。

各位领导、同事们,在以上总结中,如果有不当和不妥之处,请指正、谅解。 最后再次感谢***和区厅各位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生活和工作上的关心与支持,愿我单位和西藏***厅的合作关系越来越紧密,两个单位的事业越来越腾飞发达,祝愿各位领导和同事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扎西德勒,谢谢!

2009年8月

第二篇:臧世凯在与安徽省第三批援藏干部座谈时的讲话

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臧世凯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2008年8月14日)

这次我们一行受金龙书记、金山省长的委派,到西藏山南地区来,主要是考察援藏项目的进展情况,看望慰问我们的第三批援藏干部,和山南地区进一步商讨加强两地联系、合作的有关事宜。昨天下午与地委、行署进行了座谈。今天上午请援藏干部见见面,听听大家进藏以来工作进展的情况,大家的想法和建议,下午就要离开。

这次来西藏的时间比较短,一共只有5天左右的时间,刚才听了法祥同志、三县书记、地直部门同志的介绍,听了地委组织部佘部长的重要讲话,我看大家来的时间不长,一个多月,但是,来了以后很快的能够转变角色,进入岗位,按照地委、行署的统一安排和领队的要求,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所在地方和单位情况,在前两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了工作的思路,初步拟定了下一步工作的目标、方向、重点,特别是能够克服高原反应,克服其他各方面的许多困难,各项工作有序的开展,我看这个开局很好,尤其是大家的精神状态很好。

大家到这里来,新岗位、新环境、新角色,同时还肩负着新的特殊使命。我们的这些同志到这里来,都是经过自愿报名、组织考核、层层筛选,好中选优确定的。这说明我们这些同志素质是好的,组织上是信得过的。这批分到山南的17个,区直还有2个,到这里来,确确实实有很多新的挑战,你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都还比较年轻,不光原来在单位是工作骨干,在家里也是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到这里来,除了高原环境外,我们到一个全新的工作岗位上来,语言、生活习俗、

气候条件整个都和原来不一样,甚至从工作岗位上来说,承担的职责也是与原来不一样,新的特殊使命,所以在这里的艰苦和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这几年来,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西藏自治区各级党委的领导下,西藏有了很大的发展,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跟家乡比,还是困难多,条件比较艰苦。大家肩上承担的担子很重,省委、省政府的重托,全省6500万人的殷切期望,压力很大,但是使命光荣。刚才,佘部长一番语重心长的讲话,对我们前两批的援藏干部给予了高度赞扬,对第三批援藏干部进藏以来短短1个月时间的工作也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讲的几条,我认为既是从这几批援藏工作中总结出来的体会,也是山南地委、行署对我们第三批援藏干部的要求,体现了地委、行署,山南各级党组织和各族群众对我们的亲切关怀。在这里,我也代表省委、省政府,代表金龙书记、金山省长对大家进藏以来牢记使命,肩负重任,克服困难、努力工作,发扬五个特别的老西藏精神,山高不减斗志,缺氧不缺精神,对你们展现出来的安徽援藏干部的精神风貌、精神斗志既表示亲切的问候,也表示充分的肯定。

全国支援西藏,这是中央做出的一个重要战略决策;全国支援西藏,是从西藏的特殊战略地位,从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全局来考虑的。支援西藏并不是单向的,自古以来,藏族人民为促进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谐,为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国家的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革命战争时期,藏族人民为我们胜利实现长征,促进新中国的建立,做出过宝贵的贡献。新中国建立以后,为推进西藏和平解放,胜利实现平叛,促进汉藏的团结交流也做出过很大贡献。由于地理的原因、历史的原因,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内地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我想,支持西藏的发展是内地也是汉族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西藏人民通过不同的渠道、不同的形式对内地的发展也做出过重要的支持。实际上,西藏自治区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和谐的一个缩影,尤其是西藏自治区处在反分裂、反渗透、反蚕食“三反”斗争的第一线,战略

地位十分重要。我们这些干部到西藏来,既是落实中央对西藏的重大决策,又是促进汉藏团结的实际举措。

尤其是我们能够到西藏山南来工作,我想无论是从促进安徽与西藏的团结、由来已久的友谊和合作,还是从我们干部个人自身的成长都是难得的机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因为山南曾经孕育过伟大的藏民族和灿烂的藏文化,山南在西藏自治区的战略地位也是十分突出的,所以说“藏汉一家,血脉相连”,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所以我们到这里来工作,使命是非常光荣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责任是十分重大的,同时,机遇也是十分难得的。我们前两批干部在这里做得是不错的,回去以来,他们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骨干作用。

刚才,我听了三个县县委书记对各县发展的思考,有的还有一定的深度,从西藏、山南、所在各地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因地制宜,想法都是很好的。我想山南这个地方是一个了不起地方,她是孕育藏族、藏族文化的地方,希望我们的援藏干部珍惜这个机会,真正做到扎根山南、融入山南、学习山南、奉献山南。虽然我们只有三年时间,但是我们不能有短期观念。刚才,佘部长也说,我们不仅仅是为了对口支援,落实资金项目,促进项目建设,不能这样来理解。三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那是一瞬间,但是对我们个人的历程来说也不算很短,这三年干好了,在我们一生中都是非常宝贵的经历,尤其是对我们年轻的干部来说,在这样艰苦、复杂的环境中,怎么样发扬安徽人民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优良传统,结合山南地区实际、各自工作岗位实际,真正为山南的发展,为山南各族人民的幸福,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是我们人生价值的重要体现。要能够把这三年变成自己人生中最有意义的历程之一。并不是每个干部都能做出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我们这个三年过去了,这个三年中你为山南人民做些什么,为山南人民留下些什么,从哪些方面得到了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说,困难、吃苦、挑战是干部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也是人生重要的一笔财富,顺境当中难出人才。当然,我们都喜欢条件舒适一点、

环境更优越些、工作的压力小些,但从客观上讲,真正想干一番事业,在优越舒适的环境中是成长不出来的,人生的历练非常重要,这将是我们人生的一笔重要的财富。虽然我们三个县条件艰苦一些,但大家一定要有扎根山南、立足山南的思想。这个三年,确实不容易,你们要扎扎实实、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你们才来一个月,下一步还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但是组织上信任你们。你们到这里来,既要向西藏人民学习、向前两批援藏干部学习,也要向湖南、湖北两个省的援藏干部学习,互相取长补短,要力争超过他们。

地委、行署对我们的援藏干部很重视,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力支持、生活上热情关怀,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山南地委、行署表示衷心感谢。我们的援藏干部们要向组织多请示、多汇报、多沟通。总体上讲,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关于新时期西藏工作的方针,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山南地委、行署的部署,结合各地的实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发展与稳定是两个主题。这发展,我们一定要强调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认为西藏这个地方,发展不能象内地一样,重复走内地发展的路径,因为西藏是我们国家最后一块净土,一方面气候条件还非常恶劣,另一方面生态环境没有被工业化破坏,还是保护得很好,但也很不稳固,我们沿途看过来,一些地方很好,但稍不注意,想破坏很容易,发展要结合西藏的实际,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可能比内地更为迫切,环境保护的任务更重。在农牧区尤其要注意贯彻落实好党的宗教政策,真正与藏族人民融为一体,对事业有激情,对群众有感情,对我们的藏族群众或其他少数民族要满怀真情。我看,我们的援藏干部一来就深入农牧区、深入基层访贫问苦,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真正和藏族人民打成一片,真正做到血肉相连,视少数民族为亲人,我想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对发展,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急功近利,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

正确的政绩观,真正做到让省委、省政府放心、让山南人民满意;真正做到不辱使命,不负众望,为安徽人民争气,为家乡父老争光。

昨天,我们与地委座谈时,也同意加强对山南地区的宣传。援藏干部有什么新创造,有什么新理念,有什么新经验、新体会,都可以给我们反映。大家到这里来非常辛苦,你们是皖藏合作的桥梁,也是促进友谊的使者,希望同志们保重身体、做好工作,也希望地委、行署对我们派来的干部向你们的干部一样加强管理,不光要在实践中出业绩,而且要帮助他们提高、锻炼、成长、成材。法祥同志作为我们的领队,也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地区工作的同时,要加强十几名援藏干部的组织、协调、管理。作为一个整体,要加强自身建设,促进内部团结,来到这里工作既是事业的需要,也是一种难得的缘分。我们在全面履行职责,做好援藏工作,促进汉藏友谊,推进所在地方的发展,在加强内部建设、增进内部团结方面希望都要做好,真正树立安徽人民、安徽干部的形象。

回去后,我们将把你们的工作情况和项目落实情况向省委做专题汇报,你们有什么困难可以通过组织反映。最后,我一是向你们表示慰问;二是向你们表示感谢,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不辱使命;三是祝佘部长、我们的援藏干部、在座的所有人,事业有成,个人进步,家庭幸福,也特别感谢你们的家属亲人对你们工作的理解和奉献

第三篇:援藏干部座谈会上的发言

张志远

2010年11月25日

尊敬的封书记、余部长、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我叫张志远,是乐至县环保局来理县援藏的一名干部。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不辞辛劳来吉祥之地慰问我们,你们的到来鼓舞了我们的士气和工作热情,同时让寒冷的初冬温暖无比。在这里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一下来理县的工作、生活。

5月9日,带着对藏区的热爱、帅乡人民和理县藏羌汉人民的友谊、亲人的牵挂,我和其他挂友一起离开家乡来到理县,开始了两年的援藏生涯。半年里,我服从安排、团结同志,学习藏羌文化、主动融入藏区理县;熟悉县情局情、积极投身环保工作;坚持高尚爱好、激情书写援藏乐章。

一、学习藏羌文化、主动融入藏区理县。援藏,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援藏,更是个人人生的重大历史机遇。在学习掌握了援藏政策之后,我首先开展了藏羌文化的学习。通过向理县文化界朋友、单位同事、藏羌同胞虚心学习、真诚请教,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知识,同时还采取向县志办、政协文史委等单位借书的办法,先后学习了《中国宗教基础知识》、《理县县志》等书籍,通过学习,使自己初步了解了藏区和理县的一些历史、地理、民族风俗习惯,为主动融入藏区理县工作、生活奠定了基础,增强了工作热情和信心。

三、坚持高尚爱好、激情书写援藏乐章。快乐援藏、真情援藏。在藏区工作,离开亲朋好友,生活相对艰苦,工作之余必须的健康娱乐会有益于增进友谊、促进了解、丰富生活。为使业余生活丰富多彩,除在援藏队伍的组织下,积极参加星期天、节假日的各种活动外,我还坚持了书法、写作、调研等活动。首先是和单位同事、热心环保的同仁一起组建了徒步环保调查小组,在周末到理县的乡镇、生态脆弱区进行环保调查,收集掌握第一手素材,撰写调研信息、报告。其次是坚持书法学习,每天晚上和周末都临习名帖,阅读书法理论书籍,不断提高自己对书法的理解、认识和书写技术。最后就是用自己的笔将工作、生活的体会、感悟写出来,为援藏生涯留下回忆。目前已创作《援藏干部》(组诗)八首。完成《初游宝殿寺》等散文四篇。完成工作信息多篇。分别被《阿坝日报》、《援藏阿坝》、《资阳网》等多家媒体、报刊采用。

四、下步工作方向及建议。

(一),克服困难,做“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援藏干部。

(二),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理县环保工作以及理县打造省级生态县建设工作规划中环保局的工作方向、工作重点和切入点。

第四篇:援藏教师工作总结

2014年援藏工作总结

金蛇渐行渐远,骏马即将奔来,回首2013年援藏的工作,我感到既繁忙又充实。能够赢得学生的喜爱,家长的爱戴,受到同事的好评,受援学校的肯定,对我来说,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现将2014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身为**赴**的援藏教师,我随时随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言行,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严格要自己,以健康文明的形象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关心学生。我积极响应州委,县委及学校的各项号召,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认真领会学习内容,做好群众工作和三进三同的工作。

二、倾一腔热血,育康巴英才

自从我踏入**中学后,我就把自己当成一个真正的道孚人,已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挥汗泼墨,辛勤付出。

在教学工作中,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工作精神从事英语教学。为了适应**中学英语教学的需要,我不断地钻研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注重激发和培养藏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了达到教学最优化,我除了认真学习七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用好前端学校的课堂实录和ppt外,我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制教具,自编儿歌,修改ppt等,努力构建更加开放、和谐、高效的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运用英语。课堂中,我还特别注重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及时鼓励学生,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英语学习的快乐,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

其次,做好传帮带工作。我带动全校英语教师、搞好教研工作。作为一名援藏教师,我深深地知道,单纯搞好自己的教学,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在抓好自己的教学工作的同时,我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带动全校的英语教研工作,多次给全校的英语教师们上示范课,观摩课,然后和各位老师谈本节课的设计理念、设计思路,和她们一起探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最后,关心学生,奉献爱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一年多来里,我和丈夫每月都要花费300元以上用于资助贫困生。天冷了,为缺衣少吃的孩子添件棉衣,

买双运动鞋;离家太远的住校的孩子生病了,带孩子去看病;看到缺少文具的孩子,为他们添置笔记本、钢笔;节假里,带留校的孩子在家里吃饭„„ 我的无私奉献让孩子和家长都感动不已。

三、硕果累累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我认真做好课后反思和经验总结的工作,并把自己的思考形成文字,一年来,教学论****上发表;论文**获全国中小学论文大赛一等奖。 所执教的**中学2015级2班,期期英语成绩优异。前端学校7中高度肯定我的教学工作,并指出该班英语学科成绩优异,在所有学科中具有显著优势。 在2013年甘孜州全州统考中,我班以班平均分**的成绩高过康定中学列全州第一名。 在学校举行的英语竞赛,书法大赛中,我指导的学生也非常出色,多人次获得

一、

二、三等奖。

成绩属于过去,前进的道路依然漫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追求尽善尽美,以百倍的信心与努力去迎接未来的挑战,为我的援藏工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篇二:用心去援藏--援藏工作总结

用心去援藏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我是2006年9月到12月参加的援藏工作。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我和我的同事一起,共同经历一段终身难忘的日子。我们从现代化的大都会来到了一个正向现代化迈进的城市-----拉萨,并且在这座城市生活工作了三个月,充分感受了它的脉动。我们深深地感觉到,西藏,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正在焕发它的活力,向着小康社会的目标,大踏步迈进。而我们,作为****12名援藏人员的其中之一,通过这次援藏,收获了感动,收获了激动,更收获了动力。

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多少年来,一批批援藏干部满载着党中央的殷切嘱托,满怀着对西藏教育的无限憧憬,奉献在雪域高原;多少年来,一幢幢崭新的教学楼铭刻着各援藏省市的深情厚谊,屹立在高原大地;多少年来,莘莘学子们沐浴着党中央和援藏省市亲切关怀的阳光,在教育援藏的春风里舒展着笑脸?? 在1993年国家第三次教育援藏工作会议上,中央确定了教育援藏工作“长期坚持,努力搞好,实行对口、定点、包干责任制”的方针,由北京、上海、天津、江苏、陕西、河北、辽宁、山东、广东、福建、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四川等省市和中央有关部委分别对口支援西藏有关地市和中等专业学校,仅1995年至2000年,各对口支援省市为西藏教育投资达2.95亿元,选派援藏教师117人次,培训西藏教学管理人员、教师273人次。

到2004年底,教育援藏项目共计188项,资金总额2.37亿元。至此,新一轮的教育援藏工作拉开了序幕。

这些成就的背后,是国家对西藏自治区的殷切关怀。在西藏,我们到处都能感受到这些政策给西藏人民带来的好处。尤其是远程教育这一项,为自治区的无数学龄儿童带来了上学的可能。在没有去西藏之前,我们对西藏的地广人稀并没有什么概念。但是当我们坐着颠簸的越野车在广袤的原野上穿行时,才明白西藏发展教育的难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西藏的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千米2.1个人。这在北京这样拥挤的大都市是肯定想象不出来的。而且西藏的人口居住非常分散,我们的车子在路上前进,经常从看到一户人家到看到下一户人家中间要隔上半天。这种情况使得孩子们上学非常地不方便,教师很难集中授课。于是在西藏就出现了许多十几个人一个学校的情况,而这些学校的老师只有一个,但是教授的课程又不能减少。教师的能力毕竟有限,这时候远程教育就体现出它的作用来了,通过光盘播放或者远程卫星接收,教师可以一个人完成以前需要好几个老师完成的教课任务。 第四批援赞工作小组进藏以后,跟随****的通知下乡去制作专题片,通过这段艰苦的经历,他们对西藏地区发展教育的重要性、艰巨性都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一起去了日喀则、昌都地区拍摄。去之前就听说昌都地区的道路非常险峻、曲折,路况很差,到了昌都以后才体会了道路很差的概念,那里大多是土路,非常颠簸,而且都是盘山路,山路边就是悬崖,就是江水,大多都只有一条车道,碰上对面来车都要找一个稍宽一点的地方错车,每个县与县之间距离都很远,200多公里的路差不多都要走一天,有的县条件非常差,没水,没电。日喀则回来的路上还遇到了严重的泥石流,堵了3个多小时。 *******去了阿里、那曲地区拍摄。路上地势险峻,道路曲折,路况很差,每个县与县之间都要走一天的路程,非常辛苦。他们的拍摄经历很丰富,刚刚过了桑桑在半山腰上就堵了一个小时的车。去阿里都是这种山路、土路,还有就是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好多条让人分不清哪条才是真正的路,一旦走错了就只能在原地绕圈,根本出不去,虽然开车的是个老司机可还是走错了路,一下子撞到了铁丝网上,前挡风玻璃裂了,右侧的车灯只剩下个黑窟窿,车上的划痕更是惨不忍睹了。车上的两人都吓懵了,司机师傅说如果不是车子好,玻璃够厚他们几个的小命就没了,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他们又上路了,开了一会下起雨来,这时他们才发现雨刷器坏了,于是只能下车擦玻璃,这样跌跌撞撞地终于到了阿里地区的狮泉

在从从阿里的措勤县到那曲的尼玛县时,他们又遇到了另一个挑战,那就是沼泽地。措勤到尼玛是没有路的,都是沼泽地,一不小心就陷下去了,后来向厅里请示,让措勤县对这段路比较熟的同志送他们一段,再让尼玛县的同志接一段,因为这段沼泽地足有300多公里。出发不久他们就发现走错了,领路的同志向当地的牧民问了路才重新上路,措勤县的同志大约送了100多公里时就让他们回去了,因为也怕他们回去有危险,一旦下雨的话这里的路是没法走的,硬走就会更危险,这样赵辛辛他们自己开始走下面的路,刚开始挺顺利的,可过当要过一段沼泽地时他们都害怕了,因为他们的左边是个很陡的山,下面就是沼泽地,有一条路还被水淹没了,更不幸的是天上竟然下起雨了,没办法,没有退路,走吧,他们商量后决定从陡坡上走,车子在陡坡上打滑,刹车没用了,他们就这样慢慢的滑下去了,再顺着陡坡往前走就会翻车,所以只能往下开,车开下去的时候他们只能祈祷了,因为太陡了,随时可能翻车,司机师傅真的很棒,当他们的车滑下去的同时他一脚油门车从泥水坑里冲出去了,悬着的心总算落下了,翻过一个小山我们见到了接我们的同志,当时是一种如获新生的感觉。

在西藏的三个月里,援藏同志们不仅在工作上和******的同志们进行了深入的沟通,还在生活上和******的同志们很好地融为了一体,他们将许多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都和我们进行了坦诚地交流。******的领导则对我们关心备至。第五批援藏小组成员刚到西藏的第二天早上七点,******就出现了高原反应,我们急得手足无措,只好打电话给馆里的同志,她随即通知了*****,****馆长亲自开车把****送到了西藏军区总医院,他们忙前忙后地为***挂号、找医生、办理住院手续。怕****一个人在医院孤独,一起来援藏的同志自身都还有点不适应,馆里还派了记者轮流来陪****,并买了许多好吃的。怕***有思想负担,馆里领导还一再叮嘱****,先把身体养好,再投入工作,****同志感动地都流下了眼泪。中秋节的时候,馆里领导还给我们送来了月饼,让我们虽然离家千里,却依然觉得那么温馨。我们在西藏的三个月期间,时常出现身体不适应的状况,****的领导和电视教育科的领导们多次看望我们,还给我们送来了水果等慰问品,让我们倍感温暖。这也更加促进了我们工作的积极性,让我们更加努力地渴望把自己所学所会的全都用上,来更好地完成我们的援藏工作。 这次西藏之行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援藏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说是对我们心灵的一种净化和升华。我们去援藏的同志大部分来自东部地区,接受教育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可是到了西藏之后,我们从自己看到的,新闻里看到的,去采访的时候听百姓说起的,才知道原来在西藏这个外人看来神秘而美丽的地方,有着这么多的忧伤。这里恶劣的自然条件,人口居住的分散,使得这里的孩子接受教育的难度比别的地区翻了几倍。家长们很多很想送孩子去学校,可是却受到了种种因素的限制,只好让他们放羊、放牛,延续着祖辈的生活轨迹,无力摆脱贫困的现状。当我们看着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上学的眼睛,我们的心一阵阵地痛。尽管国家已经投入了这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发展西藏的教育事业,但是还有一些家庭的孩子仍然徘徊在校门之外。这让我们不禁想起以前做节目的时候看到的新闻,说是内地的一些孩子因为厌学,沉迷于网络等原因而逃离校园,最后家长、社会和学校想了各种办法把他们重新拉回校园。我们想到,真应该让这些孩子去一趟西藏,他们就会明白,他们读书的机会是多么的可贵,在中国,还有多少孩子因为贫困等原因无法进入校园读书。而我们自己则更是看到,西藏地区的同志们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还能够用自己全身心的热情,去投入西藏的****事业和*****事业,让我们感到深深地惭愧。他们对于工作的认真和投入,让我们觉得,西藏的教育发展尽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有这样一批热血仁人在这里,将来肯定能圆满达成目标。而我们虽然已经完成了援藏工作,但是我们仍然会发挥“老西藏”精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全身心地投入,用自己的所学,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篇三:援 藏 工 作 总 结 援 藏 工 作 总 结 谭军华

2012年7月,通过自愿申请和组织审查,我有幸成为省委、省政府千名(人才)援助藏区行动计划的一名干部,与来自全市各县区的30余名干部、医生、教师一道来,来到美丽的的阿坝州康定县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援藏生涯。我深知援藏工作任重道远,包含着南充局领导的重托和同事、亲友的期盼,我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锻炼,在州县工商局党组和康定县委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始终牢记“援藏一任、造福一方”的神圣使命,克服高原缺氧和远离亲人的重重困难,紧紧围绕康定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工作,为康定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工商业务工作发展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

充满真情 融入藏区

来到康定,我就时刻提醒自己的,既然来援藏,就要和当地的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尽快的熟悉这里,融入这里。 条件是艰苦的

康定县位于甘孜州东部,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辖3个镇17个乡,面积1.14万平方公里(与南充全市面积相当)。康定县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山有17座,海拔7556米的“天府第一峰”贡嘎山在县境东南,县城海拔2800米。康定属高原型大陆性季风气候,每年11月到次年4月气温都在零度以下,每年一到二月平均温度更是在零下15度左右。

康定县工商局干部编制共46人,6个股室,4个工商所。局机关办公条件艰苦简陋,20多名干部都在租来的两套民房内办公,办公桌椅都是80或90年代大多掉漆生锈。我和来自高坪局的刘成伟同志以及康定局的3名副职共5人挤在约9平方米的办公室办公。住宿的房间也比较狭小,只有6,7个平方,是80年代县农牧局老办公室改造而来,除了一个床,几乎放不下任何东西。

条件虽然艰苦,但是我自愿报名援藏的那一刻起,我就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理想:“选择了援藏就是选择的寂寞和坚强,选择了援藏就是选择了奉献和壮美”。

感情是真挚的

刚到挂职的单位,局里就准备了崭新的生活用品,同事们忙着铺床叠被,为我接风洗尘。大家生活上朝夕相处,工作中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很快就与同事们建立起了深情厚谊。特别有缘的是:康定局有两名工商干部是南充干校80年带的脱产班学生,见到来自南充局的同行非常热情,多次邀请我们到家里做客让我感到特别亲切。康定组织部和援藏工作队每到周末就组织援藏干部在一起学习文件,交流感情和援藏工作体会,同时丰富了援藏生活。特别是州局的王益西吉村和丁淑娟局长以及刀登支队长经常关心我的日常生活,多次邀请我参加州局疑难案件查处,并对我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让我深深体会到天下工商一家亲和对我真挚的情谊。

政治坚定 维护稳定

甘孜州是我国第二大藏区,康定县作为甘孜州首府所在地,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十分敏感,加之以**为首的民族分裂势力时刻不忘对内进行渗透。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康定头等重要的工作。我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县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把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责任。我自学了大量宗教政策、民风习俗等知识学习,了解甘孜州藏区群众工作政策,掌握了藏区工商工作的方法和本领。结合工商实际撰写了5篇调研材料。我严格按照康定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积极主动投身到康定县维稳工作行列中,白天按时上下班,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晚上积极投身于县城维稳巡逻队、政府大门执勤、单位办公室值班等活动,没有一次因高原反应或身体不适而未出勤。

在结对认亲、群众工作全覆盖工作中,我结对帮扶了康定8户,共58名困难群众。前后出资5000元积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帮助他们寻找致富门路。根据结对认亲工作的要求,我2次到医院看望病人,5次参加结对的农牧民亲戚家里的婚丧嫁娶,还促成了赶羊村一名女生到德阳一中免费就读高中,促进了民族团结。 康定县前溪乡是县委确定的县工商局党建、维稳以及扶贫工作的联系点。该乡镇离县城有3个多小时的车程,属于高山峡谷地形,平均海拔3600多米。这里没有熙攘的人流,乡政府所在

地只有有两户居民,也没有一个商店,平时很难见到其他的人。乡政府两边都是岩石近90度的山,山上只有低矮的灌木,抬头只能望见两边的山和头顶蓝天。两年来我先后9次带领县工商局职工参加该乡重点时段维稳值班、村两委的换届、寺庙走访、支农惠农政策宣传等工作,前后在该乡工作了70余天。特别是我联系的楼上村,从村到乡镇9公里多的简易村道路,修建在深达千米的悬崖边,简易公路只有3米宽且高低不平,弯急坡陡,有时还有积雪。每次开车经过这条道路需要1个多小时,虽然心中偶尔也会有小小的恐惧,也会担心“一失足,成千古恨”,但援藏事业激励着我,让我义无反顾 。 2013年2月27日,距离县城40多公里的木格措景区发生火灾。27日下午,县政府发布紧急通知,要求所有机关干部除值班人员外紧急赶赴火场灭火。我和其他班子成员立即带领机关和城区工商所约30名工商干部迅速赶赴了海拔3600米的火灾现场。到了现场发现:27日上午,由于紧挨木格措景区的红海子发生草原火灾,引发了森林大火,木格措景区被大火包围,过火面积已达90公顷;500多名森林武警正使用专业设备与长达2000多米的火线奋力战斗。现场指挥部给我局下达了任务:确保约10亩已过火森林不发生明火,防止火灾死灰复燃!接到任务,我们马上投入战斗:我们用水桶提水来冲洗还散发着热气的木炭;浇湿树林,建立隔离带;用锄头把土壤刨起来将杂草盖住,防止复燃;甚至用湿拖把灭火.....。我们渴了就喝点山泉,饿了就啃点

方便面,晚上就和衣睡在简易帐篷中,通过三天三夜的奋斗,终于胜利完成了任务。 回顾两年的一点一滴,虽然在艰巨而繁重的维稳征程中,我的奉献微不足道,但就是这成千上万个微不足道筑起了康定乃至全州的维稳钢铁长城,维护了藏区社会局势的稳定。

带着激情 积极履职

根据康定局党组工作安排,我分管执法工作并联系炉城(城区)工商所。工商执法工作是工商部门主业。康定执法办案工作比较薄弱:全局2011年罚没入库7万元;仅有综合业务股办案,该股还担负商标广告监管职能;法制工作由办公室一名同志兼任,流于形式;执法干部业务水平不高,技能不强。我时刻严格的要求自己,充满激情、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不辜负派援单位和州县工商局领导群众的期望,尽全力完成组织交付的各项工作。

狠抓大案要案。在康定两年,凡是万元以上案件,我都全程参与,和办案人员一道进行现场检查、询问当事人、甚至一起起草案件综合报告。只有通过办理大要案件才能维护企业合法的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经济秩序,树立工商部门执法权威。 2012年8月,我刚到康定不久,就查获一抽逃出资案,我们顶住各方压力,成功处罚入库8万元,该案成为当年全州工商系统入库金额最高个案。2013年5月,在带队执法检查中,我们发现在康定大渡河大型水电站开发工地上,有一无照经营油库。经账务检查,该油库一年来非法无照经营成品油1.6万吨,篇四:赖成兵-援藏感想

因为援藏,生活更加充实;经历援藏,人生更加精彩

——青白江区第三批援藏队赖成兵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有一种生活,没有经历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没有体会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一年的援藏生活与艰辛,让我体会了其中的酸甜苦辣、喜愁哀乐。

巍峨的群山、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漫山的牛羊、美丽的大草原、独具特色的藏寨碉楼、美人谷的藏族美女,这是我预期中丹巴的模样。但是,现在的我却有着与预期完全不一样的理解:高寒、缺氧、莫名的寂寞、无尽的思念、刺眼的阳光、艰难的翻越„„ 弹指之间已一年,我也习惯于10多小时坐班车来回穿梭于高山间,雪山、牦牛、草原、藏寨碉楼、峡谷风景等已不再燃起我的激情。那神秘的墨尔多山,奔腾不息的大渡河,美丽的藏寨碉楼,翡翠般的党岭都已渐渐定格于我的相册,但有一种援藏情结却在我的身体里渐渐凝聚、升华。我已经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援藏?援藏是一种缘分、一种选择、一种奉献、一种责任、一种胸襟、一种历练、一份收获,更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人生财富。 这一年真切体验了援藏工作的艰辛。藏区道路崎岖,气候恶劣,经常停水停电。到了冬季,大渡河河谷的风特别大,寒风刺骨,才真正体会了“丹巴的风,道孚的葱,要娶老婆下鱼通”的真实含义。 对于寂寞与思念也有了更深的体会。工作忙时还好,业余时间生活比较枯燥。每日只能散散步,翻

翻书,上上网。尤其是周末和节假日,正是阖家团圆、举杯同乐的日子,但对于我来说,这却是最怕过的日子。看着街头的孩子快乐地牵着父母的手,洋溢着满脸的幸福,而我只能遥望着千里外的故乡,牵挂着无法孝敬年老多病的父母,轻唤着魂牵梦萦的妻子,挂念着需要辅导学习的孩子。“每逢佳节倍思亲”,平日里的乡思已难以释怀,节假日又岂是一个“倍”字了得!

但是援藏工作却又充实。因为自己的真诚获得了藏区群众的尊重,自己的工作得到了藏区师生们肯定,于无形中体验了一种人生价值得以体现的自豪。 甘孜州丹巴县,是一个藏族同胞占总人口约80%的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特殊的县情和民情,做好援藏工作,必须搞好团结工作。作为一名援藏教师,工作态度要谦虚谨慎,把握好分寸,扮演好角色,不以专家自居,不以领导自居,既要做好同志间的团结,还要做好民族团结。当地教师都具有丰富的藏区工作经验,了解丹巴的情况,应当尊重他们并向他们虚心学习。同时,工作中要注意尊重藏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赢得藏族同胞的信任,与当地各族干部群众搞好团结,融入到当地干部群众中去,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作为一名援藏教师,开展各项工作都充分体了现表率和引领作用,敢于担担子:两次联系原学校青白江中学领导,开展校际交流,共同探讨,共谋发展;组织校内赛课、做好传帮带、带队参加州上赛课说课活动、参加县级教师赛课评委工作,为丹巴县青年教师成长提出良好建议;主动抓好班队建设, 带领初一年级班主任开展德育主题月活动,力争改变丹巴二中以前“重批评轻引导”的德育做法;上课、教研、值班、集会都带好头;真诚地关怀学生,切实地承担起教育责任,以人格影响人格,以智慧启迪智慧,主动与学生交流达100多人次,很多学生都亲切地称呼我“老赖”。一年来,和在藏教师一样工作,一样休假,一样值班,一样参加党员义工活动等集体活动,与当地藏族干部同甘共苦,艰苦环境中结下的友谊特别深厚。 藏区民风淳朴,藏族同胞纯洁率真,善良热情,重情重义。家访的时候,学生家长把自己舍不得多吃的土特产拿出来让我们尝尝,临走时还一定要让我们捎点走。每次去走访慰问藏族亲戚时,他们都要请我们到家里,拿出青稞米酒、牛肉土豆、酥油糌粑、核桃苹果,一家人陪我们唱歌喝酒,让我们无比感动。当每一次面对藏区孩子的学习询问、家长的殷切期望和学生的进步与微笑,都让我感受到自己工作的成就与价值,感到无比的欣慰。

祥云轻飘,雪峰高耸,流水潺潺,炊烟袅袅,飘扬的风马经幡,跳动的酥油灯火,长明不灭的酥油灯,亘古呢喃的诵经声,写满六字真言的转经筒,刻遍梵文密语的玛尼堆„„藏区生活常常涌现在我的脑海中。回首一年的援藏工作,我无悔:因为援藏,生活更加充实;经历援藏,人生更加精彩。篇五:援藏两年工作总结 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援藏工作总结

泸州第二批援藏干部人才、乡城县中学援藏教师 王小平 1976年,刚高中毕业、年仅17岁的我,离开了父母,去了当时泸州最为偏远、贫穷的农村插队落户,当了“知青”。三年的“知青”生活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体验。艰苦的岁月、艰难的生活虽然让我吃了不少苦,但它却锻炼了我的身体、磨练了我的意志,更让我从此懂得了生活的艰辛、贫穷、善良和做人,也成为了我以后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精神财富。

作为一名全国优秀教师、中学特级教师,到藏区支教,为藏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已成为我多年的心愿和梦想。 2012年7月,已53岁的我,终于实现了援藏的心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援藏教师,与40名泸州第二批援藏干部人才一道,别却了父母、妻儿,共赴雪域高原,开始了我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乡城县中学为期两年的援藏支教生活。

援藏是我人生中的第二次体验,也成为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两年的援藏生活,使我深深体会到:“援藏”需要一种义无反顾的精神,需要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需要承受大自然对生命的考验,需要忍受漫漫长夜带来的孤寂和痛苦,更需要有终生抱病的思想准备。

“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这是我们援藏干部人才常说的一句话。我深信它的力量源泉来自于对党的忠诚,对事业、对责任、对人生的坚定信念。生活再艰苦我都能挺过,条件再差也难不倒我。我曾因高原反应难受过,也曾因失眠而痛苦过。失眠成为了我来藏区觉得是最难适应的事,很多时候我都很担心这样下去的结果。坚持、坚持,再坚持。我时常给自 己加油、鼓劲,每天总是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每当我一站上讲台,望着台下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时,什么样的痛苦和烦恼都被抛在了脑后。我想,这就是教师一种独有的精神,更是教师一种特有的美德。这种美德源于对知识的笃信、行于对讲台的痴情和对学生的热爱与责任,它诠释了一个援藏教师对敬业奉献的执着和充实人生的快乐、幸福。 援藏就意味着吃苦,援藏就意味着奉献。我想尽一切办法克服生活中的困难,积极去适应艰苦的环境,很快融入了工作中,努力用实际行动践行“忠诚援藏、智慧援藏、务实援藏、廉洁援藏”、“奉献藏区,建设乡城”的誓言。如今,我已从刚开始的忧虑和困惑,到现在的喜欢并深爱上了乡城。 援藏是一种缘分,更是一份责任。在开展群众工作全覆盖的活动中,我积极走访、了解,以真心换真情,很快融入了当地群众中,并与结对的四户藏族同胞建立起了超越血缘的亲情。每当看到藏区群众对教育的重视和孩子们对渴望获得知识的眼神时,我更深知我肩负的责任。两年来,我不知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也不知失去了多少次与朋友聚会的机会,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为学生补习功课已成为我在藏区生活的重要部分。上课、辅导、和孩子们天天在一起尽管有些累,但我还是乐此不疲,感到很充实,很快乐。 两年的援藏生活,藏区人民的热情、淳朴、善良,时时刻刻都让我感动、让我难以忘怀。2013年的一个星期六,已是农忙季节了,丹巴秋真家田里的玉米收完了没、小麦几时点下去、人手忙得过来不等等这些,都让我这个“亲戚”常常惦记和牵挂。我抽时间回“家”去了一趟。到“家”后没有人,我便去了山下的地里找他们。这时,老远就听见秋真妈妈的声音:“王老师唉,你怎么来这里了?”。我忙说:“我来看看你们。去了家里时,村里 人说你们都在这里”。来到地里,我随即拿上农具干了起来。这时,秋真妈妈指着身旁的几个妇女对我说“她们都是来帮忙的。这几天村里家家都在忙着点小麦,他们看我们家里人手少,都来帮我们”。我笑着说:“这些活我都能干。我下过乡、当过知青”。她“喔”了一声,我怕她不懂“下乡”、“知青”字眼的意思,忙补充道:“我过去当过农民,除了没犁过田,栽秧打谷挑粪什么农活都做过,什么苦都吃过”。这时秋真妈笑着说“是不?那明年五月份你就来家里帮忙收割小麦吧”。我忙说:“没问题,我也想再锻炼锻炼”。我随便说了一句“怎么没见秋真的哥哥”。秋真妈忙说:“他打了电话,说这周回不来”,接着又说:“平时每周都要回来,现在是农忙的时候,家里点小麦都没人手,我们还一心想等他回来帮忙呢”。我忙说:“可能村上还有其它事吧”。这时秋真妈说:“这两天‘十八大’召开了,作为村官要在村上组织大家收看新闻和搞一些活动,还要处理一些群众工作,可能走不开”。我忙说:“对对对,是这样的”。此时,面对面前这位藏族农村妇女,我不由得肃然起敬。她不仅淳朴、善良,理解和支持儿子的工作,还了解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真是让我敬佩、让我感动。想到藏区的人们、想到我藏区的“亲戚”们如此淳朴、善良,如此通情达理,如此其乐融融,我真的替他们好高兴啊。我衷心地祝福藏区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祝福他们幸福、安康!扎西德勒! 藏区人民淳朴真挚,无欲无求,在艰苦的自然环境里与大自然默默地抗争。虽然他们物质贫乏、生活艰苦,但他们很知足、很满足、很快乐,也很幸福。虽然他们不会表达,也不善于表达,但时时都能感受到他们满怀对党、对国家、对社会的感恩之心。藏区的人们几乎人人信教,家家都设有经堂。在简陋的房间里,在供奉的佛像旁,几乎都挂着毛主席的画像。

在他们眼里,毛主席是拯救他们的“菩萨”,共产党是解放他们的“**”。房顶上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要热爱党、热爱祖国”、“社会主义好,跟共产党走”的字样随处可见,这一切都是藏族同胞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的一种朴素的情感表白,更是藏族同胞对共产党、对祖国的热爱和朴素的感恩情怀。 我的内心一次次受到震撼,心灵一次次得到洗涤、净化。对比藏区人民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状况,我还能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个人的得失、职位的高低、待遇的薄厚、利益的多寡,又算得了什么呢?我已经很知足了!我更相信因为有了援藏这段经历,我的人生也因此而更加精彩。 爱是最伟大的力量,爱和被爱都是快乐的。一个人对社会充满了感恩之心,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有了这样的人生态度,他就必然会拥有“奉献多于索取”的价值观,有了这份善良仁慈的心,他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援藏生活虽然很艰苦,因为有爱,所以我每天都很快乐,生活得很有意义,能来藏区支教,我很荣幸,也很自豪。

第五篇:援藏教师工作存在问题及思考

一、是语言还是文化?有援藏教师反映,与藏族学生交流存在语言困难,学生汉语能力欠缺。

教师认为讲得很好很生动,学生却无动于衷,不仅交流效果不佳,教师也很有挫败感。

有援藏教师统计发现,学生汉语能力差的,理科成绩也差,反之亦然。但是,西藏双语教学已基本普及到学前教育,对于一名高中生而言,用汉语进行日常交流,应该不成问题。那么,这种交流困难到底是语言还是文化?

人际沟通有语言、文化、情感三个层次。藏族孩子的汉语词汇量一般不如援藏教师,而后者一般不会藏语,不能借用藏语词汇来辅助教学,这就属于语言沟通障碍。援藏教师对藏地生活、文化知之甚少,很难引用藏地事物辅助教学,而交流中所说所指的内地事物,藏族学生又不熟悉,这就属于文化沟通障碍。由于缺乏共通的生活经历、文化基础乃至宗教信仰,情感上难免也存在距离。总体而言,文化隔阂是主要的。

教育是爱的事业,应该可以超越语言或文化的障碍。一方面,学校应进一步加大双语教学力度,努力提升学生的汉语言听说读写能力。另一方面,应面向援藏教师开展藏语基础、藏文化、藏历史培训,使其更多更快地了解藏地语言文化,融入藏地生活,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

教学方法上,应注意用藏族孩子身边的事情、熟悉的东西教育引导孩子,通过教学资源的本土化取得课堂教学的有效化。比如,讲分类,白牦牛、黑牦牛就是很好的例子。

与学生交流的最佳方式就是多接触。援藏教师只身在藏,有时间有条件也应该与学生全天候相处,尽可能多地了解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状况以及感想、困惑。此外,援藏教师还应创造机会开展必要的家访活动,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二、是亲还是严?有援藏教师反映,课堂上学生很容易打瞌睡,藏族教师也反映,在课堂上,开始学生只是小心地低头打瞌睡,或者讲小话;

如果教师不严不管,学生就会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或者大声喧哗、来回走动;如果教师还不管不严,学生就会随意进出教室,逃课便成为常事。

管好课堂纪律,援藏教师必须直面困境。如何管?对学生是亲还是严?度如何把握?这是一个普遍的教育难题。与学生打成一片,很亲近,容易全面了解学生,但学生容易嬉皮笑脸,学习时不严肃不认真。有援藏教师说,与学生走近了,学生就不听话不好管。

处处注意为师尊严,不苟言笑,教师上课有威信,但课堂气氛容易沉闷,而学生不愿意同老师交流,这就难以全面了解学生,更难以开展有效教学。

亲与严应该有机结合、见机行事。该亲的时候亲,该严的时候严。当然,亲不是无原则地和稀泥,不是无规矩地放任自流;严也不是不容挑战、不可超越的权威,更不是无法靠近的金菩萨。亲就是要让学生感到,老师与学生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老师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帮手和引路人;严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学校是有纪律的,教学是有规律的,进步是要付出辛劳和努力的。

三、是基础差还是方法笨?与内地学生相比,与国家考试大纲要求相比,这里的学生基础确实要差些。

但孩子们并不这样认为,因为身边的同学都是这样。援藏教师自己是否存在问题,比如没有根据教学对象的变化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客观上,是否存在教学方法笨的问题?

有位英语教师责怪数学教师,因为上英语课时学生都在做数学题。数学本是藏族孩子最畏难、最不喜欢的课程。为什么会这样?那位数学教师告诉我,“没有诀窍,要说方法,就是让学生学数学有成就感。”

“关键是找出哪些知识点学生能够掌握、容易掌握,再对照每位学生,看他是否掌握,然后有针对性地反复进行辅导、练习,直到掌握为止。”实际上就是要因材施教。为此,教师要在“材”和“教”方面花费大量心血。

西藏学生理科基础薄弱,使用全国教材,参加全国统考,要完成教学大纲要求,难度确实很大。部分援藏教师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接受,主动改编教材和习题,简化概念引入,分解知识点,强化习题练习,从而达到稳步提高的目的,并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引导他们务实学、扎实学。这些尝试和努力值得点赞。

想办法、出主意,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一天一天地进步,这才是我们援藏教师的责任所系、教育援藏的意义所在。

四、是快还是慢?交流交融是对口援藏的重要宗旨,教育援藏也是如此。

首批组团式援藏教师进藏已一年,他们与本地教师融合得怎么样?受援学校关心援藏教师,生活、后勤很给力,为促进融合想了很多办法。有的开展结对互助活动,有的启动青蓝工程,并留下了很多感人事迹,融合深入而快速。

同时,也有援藏教师感慨,他们与本地教师除了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及集体教研活动外,彼此好像生活在不同的时空,接触交流极少。也有本地教师直言相告,援藏教师教学能力强,教研水平高,但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管理尤欠,本地教师受益有限。深度融合尚有距离,融合进度尚需加快。

融合离不开必要的现实条件。受援学校应将“两个融合”作为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逐步推进,特别是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发挥作用。学校还应建设、提供必要的交流融合场所,比如教师吧、援藏家园。

融合应搭建立体化的交流渠道。除了全校性会议、活动以及个体之间的日常交流之外,还应以学科、年级、班级为轴心加强交流融合。一是以学科为纽带,打通年级界限,全校同一学科的教师定期集中在一起,广泛、深入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二是以年级为平台,打通学科壁垒,同一年级不同科任教师定期集中在一起,共同分析人才培养目标完成情况,寻求对策,分解任务,形成育人合力。三是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定期召集班级所有科任教师以及管理服务人员,开展班级质量分析会,重点探究学生个性特点,寻找因材施教的方式方法,引导帮助班级每位孩子成长成才。

融合应激发个体的内生动力。否则,缺乏主观能动性,就无法实现全面融合、深度融合、持久融合。内生动力除了来自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热爱,还来自激励、荣誉、成就感,以及惩戒、惧怕、挫败感。受援学校及其主管部门应创造条件,让主动融合、融合效果佳的教师获得荣誉与成就感,让不愿融合、甚至抵触融合的教师受到惩戒,感到惧怕与压力。

上一篇:烟草行业创新的思考下一篇:用爱书写生命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