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教师总结范文

2022-06-03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当一段工作完成后,或是一个项目结束后,回首工作与项目的过程,从中反思不足之处,可获得宝贵的成长经验。因此,我们需要写一份工作报告,但如何写出重点突出的总结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援藏教师总结范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援藏教师总结范文

援藏教师工作总结

2014年援藏工作总结

金蛇渐行渐远,骏马即将奔来,回首2013年援藏的工作,我感到既繁忙又充实。能够赢得学生的喜爱,家长的爱戴,受到同事的好评,受援学校的肯定,对我来说,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现将2014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身为**赴**的援藏教师,我随时随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言行,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严格要自己,以健康文明的形象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关心学生。我积极响应州委,县委及学校的各项号召,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认真领会学习内容,做好群众工作和三进三同的工作。

二、倾一腔热血,育康巴英才

自从我踏入**中学后,我就把自己当成一个真正的道孚人,已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挥汗泼墨,辛勤付出。

在教学工作中,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工作精神从事英语教学。为了适应**中学英语教学的需要,我不断地钻研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注重激发和培养藏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了达到教学最优化,我除了认真学习七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用好前端学校的课堂实录和ppt外,我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制教具,自编儿歌,修改ppt等,努力构建更加开放、和谐、高效的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运用英语。课堂中,我还特别注重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及时鼓励学生,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英语学习的快乐,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

其次,做好传帮带工作。我带动全校英语教师、搞好教研工作。作为一名援藏教师,我深深地知道,单纯搞好自己的教学,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在抓好自己的教学工作的同时,我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带动全校的英语教研工作,多次给全校的英语教师们上示范课,观摩课,然后和各位老师谈本节课的设计理念、设计思路,和她们一起探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最后,关心学生,奉献爱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一年多来里,我和丈夫每月都要花费300元以上用于资助贫困生。天冷了,为缺衣少吃的孩子添件棉衣,

买双运动鞋;离家太远的住校的孩子生病了,带孩子去看病;看到缺少文具的孩子,为他们添置笔记本、钢笔;节假里,带留校的孩子在家里吃饭„„ 我的无私奉献让孩子和家长都感动不已。

三、硕果累累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我认真做好课后反思和经验总结的工作,并把自己的思考形成文字,一年来,教学论****上发表;论文**获全国中小学论文大赛一等奖。 所执教的**中学2015级2班,期期英语成绩优异。前端学校7中高度肯定我的教学工作,并指出该班英语学科成绩优异,在所有学科中具有显著优势。 在2013年甘孜州全州统考中,我班以班平均分**的成绩高过康定中学列全州第一名。 在学校举行的英语竞赛,书法大赛中,我指导的学生也非常出色,多人次获得

一、

二、三等奖。

成绩属于过去,前进的道路依然漫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追求尽善尽美,以百倍的信心与努力去迎接未来的挑战,为我的援藏工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篇二:用心去援藏--援藏工作总结

用心去援藏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我是2006年9月到12月参加的援藏工作。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我和我的同事一起,共同经历一段终身难忘的日子。我们从现代化的大都会来到了一个正向现代化迈进的城市-----拉萨,并且在这座城市生活工作了三个月,充分感受了它的脉动。我们深深地感觉到,西藏,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正在焕发它的活力,向着小康社会的目标,大踏步迈进。而我们,作为****12名援藏人员的其中之一,通过这次援藏,收获了感动,收获了激动,更收获了动力。

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多少年来,一批批援藏干部满载着党中央的殷切嘱托,满怀着对西藏教育的无限憧憬,奉献在雪域高原;多少年来,一幢幢崭新的教学楼铭刻着各援藏省市的深情厚谊,屹立在高原大地;多少年来,莘莘学子们沐浴着党中央和援藏省市亲切关怀的阳光,在教育援藏的春风里舒展着笑脸?? 在1993年国家第三次教育援藏工作会议上,中央确定了教育援藏工作“长期坚持,努力搞好,实行对口、定点、包干责任制”的方针,由北京、上海、天津、江苏、陕西、河北、辽宁、山东、广东、福建、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四川等省市和中央有关部委分别对口支援西藏有关地市和中等专业学校,仅1995年至2000年,各对口支援省市为西藏教育投资达2.95亿元,选派援藏教师117人次,培训西藏教学管理人员、教师273人次。

到2004年底,教育援藏项目共计188项,资金总额2.37亿元。至此,新一轮的教育援藏工作拉开了序幕。

这些成就的背后,是国家对西藏自治区的殷切关怀。在西藏,我们到处都能感受到这些政策给西藏人民带来的好处。尤其是远程教育这一项,为自治区的无数学龄儿童带来了上学的可能。在没有去西藏之前,我们对西藏的地广人稀并没有什么概念。但是当我们坐着颠簸的越野车在广袤的原野上穿行时,才明白西藏发展教育的难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西藏的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千米2.1个人。这在北京这样拥挤的大都市是肯定想象不出来的。而且西藏的人口居住非常分散,我们的车子在路上前进,经常从看到一户人家到看到下一户人家中间要隔上半天。这种情况使得孩子们上学非常地不方便,教师很难集中授课。于是在西藏就出现了许多十几个人一个学校的情况,而这些学校的老师只有一个,但是教授的课程又不能减少。教师的能力毕竟有限,这时候远程教育就体现出它的作用来了,通过光盘播放或者远程卫星接收,教师可以一个人完成以前需要好几个老师完成的教课任务。 第四批援赞工作小组进藏以后,跟随****的通知下乡去制作专题片,通过这段艰苦的经历,他们对西藏地区发展教育的重要性、艰巨性都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一起去了日喀则、昌都地区拍摄。去之前就听说昌都地区的道路非常险峻、曲折,路况很差,到了昌都以后才体会了道路很差的概念,那里大多是土路,非常颠簸,而且都是盘山路,山路边就是悬崖,就是江水,大多都只有一条车道,碰上对面来车都要找一个稍宽一点的地方错车,每个县与县之间距离都很远,200多公里的路差不多都要走一天,有的县条件非常差,没水,没电。日喀则回来的路上还遇到了严重的泥石流,堵了3个多小时。 *******去了阿里、那曲地区拍摄。路上地势险峻,道路曲折,路况很差,每个县与县之间都要走一天的路程,非常辛苦。他们的拍摄经历很丰富,刚刚过了桑桑在半山腰上就堵了一个小时的车。去阿里都是这种山路、土路,还有就是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好多条让人分不清哪条才是真正的路,一旦走错了就只能在原地绕圈,根本出不去,虽然开车的是个老司机可还是走错了路,一下子撞到了铁丝网上,前挡风玻璃裂了,右侧的车灯只剩下个黑窟窿,车上的划痕更是惨不忍睹了。车上的两人都吓懵了,司机师傅说如果不是车子好,玻璃够厚他们几个的小命就没了,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他们又上路了,开了一会下起雨来,这时他们才发现雨刷器坏了,于是只能下车擦玻璃,这样跌跌撞撞地终于到了阿里地区的狮泉

在从从阿里的措勤县到那曲的尼玛县时,他们又遇到了另一个挑战,那就是沼泽地。措勤到尼玛是没有路的,都是沼泽地,一不小心就陷下去了,后来向厅里请示,让措勤县对这段路比较熟的同志送他们一段,再让尼玛县的同志接一段,因为这段沼泽地足有300多公里。出发不久他们就发现走错了,领路的同志向当地的牧民问了路才重新上路,措勤县的同志大约送了100多公里时就让他们回去了,因为也怕他们回去有危险,一旦下雨的话这里的路是没法走的,硬走就会更危险,这样赵辛辛他们自己开始走下面的路,刚开始挺顺利的,可过当要过一段沼泽地时他们都害怕了,因为他们的左边是个很陡的山,下面就是沼泽地,有一条路还被水淹没了,更不幸的是天上竟然下起雨了,没办法,没有退路,走吧,他们商量后决定从陡坡上走,车子在陡坡上打滑,刹车没用了,他们就这样慢慢的滑下去了,再顺着陡坡往前走就会翻车,所以只能往下开,车开下去的时候他们只能祈祷了,因为太陡了,随时可能翻车,司机师傅真的很棒,当他们的车滑下去的同时他一脚油门车从泥水坑里冲出去了,悬着的心总算落下了,翻过一个小山我们见到了接我们的同志,当时是一种如获新生的感觉。

在西藏的三个月里,援藏同志们不仅在工作上和******的同志们进行了深入的沟通,还在生活上和******的同志们很好地融为了一体,他们将许多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都和我们进行了坦诚地交流。******的领导则对我们关心备至。第五批援藏小组成员刚到西藏的第二天早上七点,******就出现了高原反应,我们急得手足无措,只好打电话给馆里的同志,她随即通知了*****,****馆长亲自开车把****送到了西藏军区总医院,他们忙前忙后地为***挂号、找医生、办理住院手续。怕****一个人在医院孤独,一起来援藏的同志自身都还有点不适应,馆里还派了记者轮流来陪****,并买了许多好吃的。怕***有思想负担,馆里领导还一再叮嘱****,先把身体养好,再投入工作,****同志感动地都流下了眼泪。中秋节的时候,馆里领导还给我们送来了月饼,让我们虽然离家千里,却依然觉得那么温馨。我们在西藏的三个月期间,时常出现身体不适应的状况,****的领导和电视教育科的领导们多次看望我们,还给我们送来了水果等慰问品,让我们倍感温暖。这也更加促进了我们工作的积极性,让我们更加努力地渴望把自己所学所会的全都用上,来更好地完成我们的援藏工作。 这次西藏之行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援藏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说是对我们心灵的一种净化和升华。我们去援藏的同志大部分来自东部地区,接受教育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可是到了西藏之后,我们从自己看到的,新闻里看到的,去采访的时候听百姓说起的,才知道原来在西藏这个外人看来神秘而美丽的地方,有着这么多的忧伤。这里恶劣的自然条件,人口居住的分散,使得这里的孩子接受教育的难度比别的地区翻了几倍。家长们很多很想送孩子去学校,可是却受到了种种因素的限制,只好让他们放羊、放牛,延续着祖辈的生活轨迹,无力摆脱贫困的现状。当我们看着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上学的眼睛,我们的心一阵阵地痛。尽管国家已经投入了这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发展西藏的教育事业,但是还有一些家庭的孩子仍然徘徊在校门之外。这让我们不禁想起以前做节目的时候看到的新闻,说是内地的一些孩子因为厌学,沉迷于网络等原因而逃离校园,最后家长、社会和学校想了各种办法把他们重新拉回校园。我们想到,真应该让这些孩子去一趟西藏,他们就会明白,他们读书的机会是多么的可贵,在中国,还有多少孩子因为贫困等原因无法进入校园读书。而我们自己则更是看到,西藏地区的同志们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还能够用自己全身心的热情,去投入西藏的****事业和*****事业,让我们感到深深地惭愧。他们对于工作的认真和投入,让我们觉得,西藏的教育发展尽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有这样一批热血仁人在这里,将来肯定能圆满达成目标。而我们虽然已经完成了援藏工作,但是我们仍然会发挥“老西藏”精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全身心地投入,用自己的所学,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篇三:援 藏 工 作 总 结 援 藏 工 作 总 结 谭军华

2012年7月,通过自愿申请和组织审查,我有幸成为省委、省政府千名(人才)援助藏区行动计划的一名干部,与来自全市各县区的30余名干部、医生、教师一道来,来到美丽的的阿坝州康定县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援藏生涯。我深知援藏工作任重道远,包含着南充局领导的重托和同事、亲友的期盼,我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锻炼,在州县工商局党组和康定县委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始终牢记“援藏一任、造福一方”的神圣使命,克服高原缺氧和远离亲人的重重困难,紧紧围绕康定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工作,为康定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工商业务工作发展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

充满真情 融入藏区

来到康定,我就时刻提醒自己的,既然来援藏,就要和当地的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尽快的熟悉这里,融入这里。 条件是艰苦的

康定县位于甘孜州东部,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辖3个镇17个乡,面积1.14万平方公里(与南充全市面积相当)。康定县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山有17座,海拔7556米的“天府第一峰”贡嘎山在县境东南,县城海拔2800米。康定属高原型大陆性季风气候,每年11月到次年4月气温都在零度以下,每年一到二月平均温度更是在零下15度左右。

康定县工商局干部编制共46人,6个股室,4个工商所。局机关办公条件艰苦简陋,20多名干部都在租来的两套民房内办公,办公桌椅都是80或90年代大多掉漆生锈。我和来自高坪局的刘成伟同志以及康定局的3名副职共5人挤在约9平方米的办公室办公。住宿的房间也比较狭小,只有6,7个平方,是80年代县农牧局老办公室改造而来,除了一个床,几乎放不下任何东西。

条件虽然艰苦,但是我自愿报名援藏的那一刻起,我就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理想:“选择了援藏就是选择的寂寞和坚强,选择了援藏就是选择了奉献和壮美”。

感情是真挚的

刚到挂职的单位,局里就准备了崭新的生活用品,同事们忙着铺床叠被,为我接风洗尘。大家生活上朝夕相处,工作中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很快就与同事们建立起了深情厚谊。特别有缘的是:康定局有两名工商干部是南充干校80年带的脱产班学生,见到来自南充局的同行非常热情,多次邀请我们到家里做客让我感到特别亲切。康定组织部和援藏工作队每到周末就组织援藏干部在一起学习文件,交流感情和援藏工作体会,同时丰富了援藏生活。特别是州局的王益西吉村和丁淑娟局长以及刀登支队长经常关心我的日常生活,多次邀请我参加州局疑难案件查处,并对我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让我深深体会到天下工商一家亲和对我真挚的情谊。

政治坚定 维护稳定

甘孜州是我国第二大藏区,康定县作为甘孜州首府所在地,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十分敏感,加之以**为首的民族分裂势力时刻不忘对内进行渗透。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康定头等重要的工作。我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县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把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责任。我自学了大量宗教政策、民风习俗等知识学习,了解甘孜州藏区群众工作政策,掌握了藏区工商工作的方法和本领。结合工商实际撰写了5篇调研材料。我严格按照康定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积极主动投身到康定县维稳工作行列中,白天按时上下班,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晚上积极投身于县城维稳巡逻队、政府大门执勤、单位办公室值班等活动,没有一次因高原反应或身体不适而未出勤。

在结对认亲、群众工作全覆盖工作中,我结对帮扶了康定8户,共58名困难群众。前后出资5000元积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帮助他们寻找致富门路。根据结对认亲工作的要求,我2次到医院看望病人,5次参加结对的农牧民亲戚家里的婚丧嫁娶,还促成了赶羊村一名女生到德阳一中免费就读高中,促进了民族团结。 康定县前溪乡是县委确定的县工商局党建、维稳以及扶贫工作的联系点。该乡镇离县城有3个多小时的车程,属于高山峡谷地形,平均海拔3600多米。这里没有熙攘的人流,乡政府所在

地只有有两户居民,也没有一个商店,平时很难见到其他的人。乡政府两边都是岩石近90度的山,山上只有低矮的灌木,抬头只能望见两边的山和头顶蓝天。两年来我先后9次带领县工商局职工参加该乡重点时段维稳值班、村两委的换届、寺庙走访、支农惠农政策宣传等工作,前后在该乡工作了70余天。特别是我联系的楼上村,从村到乡镇9公里多的简易村道路,修建在深达千米的悬崖边,简易公路只有3米宽且高低不平,弯急坡陡,有时还有积雪。每次开车经过这条道路需要1个多小时,虽然心中偶尔也会有小小的恐惧,也会担心“一失足,成千古恨”,但援藏事业激励着我,让我义无反顾 。 2013年2月27日,距离县城40多公里的木格措景区发生火灾。27日下午,县政府发布紧急通知,要求所有机关干部除值班人员外紧急赶赴火场灭火。我和其他班子成员立即带领机关和城区工商所约30名工商干部迅速赶赴了海拔3600米的火灾现场。到了现场发现:27日上午,由于紧挨木格措景区的红海子发生草原火灾,引发了森林大火,木格措景区被大火包围,过火面积已达90公顷;500多名森林武警正使用专业设备与长达2000多米的火线奋力战斗。现场指挥部给我局下达了任务:确保约10亩已过火森林不发生明火,防止火灾死灰复燃!接到任务,我们马上投入战斗:我们用水桶提水来冲洗还散发着热气的木炭;浇湿树林,建立隔离带;用锄头把土壤刨起来将杂草盖住,防止复燃;甚至用湿拖把灭火.....。我们渴了就喝点山泉,饿了就啃点

方便面,晚上就和衣睡在简易帐篷中,通过三天三夜的奋斗,终于胜利完成了任务。 回顾两年的一点一滴,虽然在艰巨而繁重的维稳征程中,我的奉献微不足道,但就是这成千上万个微不足道筑起了康定乃至全州的维稳钢铁长城,维护了藏区社会局势的稳定。

带着激情 积极履职

根据康定局党组工作安排,我分管执法工作并联系炉城(城区)工商所。工商执法工作是工商部门主业。康定执法办案工作比较薄弱:全局2011年罚没入库7万元;仅有综合业务股办案,该股还担负商标广告监管职能;法制工作由办公室一名同志兼任,流于形式;执法干部业务水平不高,技能不强。我时刻严格的要求自己,充满激情、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不辜负派援单位和州县工商局领导群众的期望,尽全力完成组织交付的各项工作。

狠抓大案要案。在康定两年,凡是万元以上案件,我都全程参与,和办案人员一道进行现场检查、询问当事人、甚至一起起草案件综合报告。只有通过办理大要案件才能维护企业合法的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经济秩序,树立工商部门执法权威。 2012年8月,我刚到康定不久,就查获一抽逃出资案,我们顶住各方压力,成功处罚入库8万元,该案成为当年全州工商系统入库金额最高个案。2013年5月,在带队执法检查中,我们发现在康定大渡河大型水电站开发工地上,有一无照经营油库。经账务检查,该油库一年来非法无照经营成品油1.6万吨,篇四:赖成兵-援藏感想

因为援藏,生活更加充实;经历援藏,人生更加精彩

——青白江区第三批援藏队赖成兵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有一种生活,没有经历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没有体会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一年的援藏生活与艰辛,让我体会了其中的酸甜苦辣、喜愁哀乐。

巍峨的群山、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漫山的牛羊、美丽的大草原、独具特色的藏寨碉楼、美人谷的藏族美女,这是我预期中丹巴的模样。但是,现在的我却有着与预期完全不一样的理解:高寒、缺氧、莫名的寂寞、无尽的思念、刺眼的阳光、艰难的翻越„„ 弹指之间已一年,我也习惯于10多小时坐班车来回穿梭于高山间,雪山、牦牛、草原、藏寨碉楼、峡谷风景等已不再燃起我的激情。那神秘的墨尔多山,奔腾不息的大渡河,美丽的藏寨碉楼,翡翠般的党岭都已渐渐定格于我的相册,但有一种援藏情结却在我的身体里渐渐凝聚、升华。我已经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援藏?援藏是一种缘分、一种选择、一种奉献、一种责任、一种胸襟、一种历练、一份收获,更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人生财富。 这一年真切体验了援藏工作的艰辛。藏区道路崎岖,气候恶劣,经常停水停电。到了冬季,大渡河河谷的风特别大,寒风刺骨,才真正体会了“丹巴的风,道孚的葱,要娶老婆下鱼通”的真实含义。 对于寂寞与思念也有了更深的体会。工作忙时还好,业余时间生活比较枯燥。每日只能散散步,翻

翻书,上上网。尤其是周末和节假日,正是阖家团圆、举杯同乐的日子,但对于我来说,这却是最怕过的日子。看着街头的孩子快乐地牵着父母的手,洋溢着满脸的幸福,而我只能遥望着千里外的故乡,牵挂着无法孝敬年老多病的父母,轻唤着魂牵梦萦的妻子,挂念着需要辅导学习的孩子。“每逢佳节倍思亲”,平日里的乡思已难以释怀,节假日又岂是一个“倍”字了得!

但是援藏工作却又充实。因为自己的真诚获得了藏区群众的尊重,自己的工作得到了藏区师生们肯定,于无形中体验了一种人生价值得以体现的自豪。 甘孜州丹巴县,是一个藏族同胞占总人口约80%的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特殊的县情和民情,做好援藏工作,必须搞好团结工作。作为一名援藏教师,工作态度要谦虚谨慎,把握好分寸,扮演好角色,不以专家自居,不以领导自居,既要做好同志间的团结,还要做好民族团结。当地教师都具有丰富的藏区工作经验,了解丹巴的情况,应当尊重他们并向他们虚心学习。同时,工作中要注意尊重藏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赢得藏族同胞的信任,与当地各族干部群众搞好团结,融入到当地干部群众中去,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作为一名援藏教师,开展各项工作都充分体了现表率和引领作用,敢于担担子:两次联系原学校青白江中学领导,开展校际交流,共同探讨,共谋发展;组织校内赛课、做好传帮带、带队参加州上赛课说课活动、参加县级教师赛课评委工作,为丹巴县青年教师成长提出良好建议;主动抓好班队建设, 带领初一年级班主任开展德育主题月活动,力争改变丹巴二中以前“重批评轻引导”的德育做法;上课、教研、值班、集会都带好头;真诚地关怀学生,切实地承担起教育责任,以人格影响人格,以智慧启迪智慧,主动与学生交流达100多人次,很多学生都亲切地称呼我“老赖”。一年来,和在藏教师一样工作,一样休假,一样值班,一样参加党员义工活动等集体活动,与当地藏族干部同甘共苦,艰苦环境中结下的友谊特别深厚。 藏区民风淳朴,藏族同胞纯洁率真,善良热情,重情重义。家访的时候,学生家长把自己舍不得多吃的土特产拿出来让我们尝尝,临走时还一定要让我们捎点走。每次去走访慰问藏族亲戚时,他们都要请我们到家里,拿出青稞米酒、牛肉土豆、酥油糌粑、核桃苹果,一家人陪我们唱歌喝酒,让我们无比感动。当每一次面对藏区孩子的学习询问、家长的殷切期望和学生的进步与微笑,都让我感受到自己工作的成就与价值,感到无比的欣慰。

祥云轻飘,雪峰高耸,流水潺潺,炊烟袅袅,飘扬的风马经幡,跳动的酥油灯火,长明不灭的酥油灯,亘古呢喃的诵经声,写满六字真言的转经筒,刻遍梵文密语的玛尼堆„„藏区生活常常涌现在我的脑海中。回首一年的援藏工作,我无悔:因为援藏,生活更加充实;经历援藏,人生更加精彩。篇五:援藏两年工作总结 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援藏工作总结

泸州第二批援藏干部人才、乡城县中学援藏教师 王小平 1976年,刚高中毕业、年仅17岁的我,离开了父母,去了当时泸州最为偏远、贫穷的农村插队落户,当了“知青”。三年的“知青”生活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体验。艰苦的岁月、艰难的生活虽然让我吃了不少苦,但它却锻炼了我的身体、磨练了我的意志,更让我从此懂得了生活的艰辛、贫穷、善良和做人,也成为了我以后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精神财富。

作为一名全国优秀教师、中学特级教师,到藏区支教,为藏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已成为我多年的心愿和梦想。 2012年7月,已53岁的我,终于实现了援藏的心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援藏教师,与40名泸州第二批援藏干部人才一道,别却了父母、妻儿,共赴雪域高原,开始了我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乡城县中学为期两年的援藏支教生活。

援藏是我人生中的第二次体验,也成为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两年的援藏生活,使我深深体会到:“援藏”需要一种义无反顾的精神,需要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需要承受大自然对生命的考验,需要忍受漫漫长夜带来的孤寂和痛苦,更需要有终生抱病的思想准备。

“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这是我们援藏干部人才常说的一句话。我深信它的力量源泉来自于对党的忠诚,对事业、对责任、对人生的坚定信念。生活再艰苦我都能挺过,条件再差也难不倒我。我曾因高原反应难受过,也曾因失眠而痛苦过。失眠成为了我来藏区觉得是最难适应的事,很多时候我都很担心这样下去的结果。坚持、坚持,再坚持。我时常给自 己加油、鼓劲,每天总是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每当我一站上讲台,望着台下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时,什么样的痛苦和烦恼都被抛在了脑后。我想,这就是教师一种独有的精神,更是教师一种特有的美德。这种美德源于对知识的笃信、行于对讲台的痴情和对学生的热爱与责任,它诠释了一个援藏教师对敬业奉献的执着和充实人生的快乐、幸福。 援藏就意味着吃苦,援藏就意味着奉献。我想尽一切办法克服生活中的困难,积极去适应艰苦的环境,很快融入了工作中,努力用实际行动践行“忠诚援藏、智慧援藏、务实援藏、廉洁援藏”、“奉献藏区,建设乡城”的誓言。如今,我已从刚开始的忧虑和困惑,到现在的喜欢并深爱上了乡城。 援藏是一种缘分,更是一份责任。在开展群众工作全覆盖的活动中,我积极走访、了解,以真心换真情,很快融入了当地群众中,并与结对的四户藏族同胞建立起了超越血缘的亲情。每当看到藏区群众对教育的重视和孩子们对渴望获得知识的眼神时,我更深知我肩负的责任。两年来,我不知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也不知失去了多少次与朋友聚会的机会,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为学生补习功课已成为我在藏区生活的重要部分。上课、辅导、和孩子们天天在一起尽管有些累,但我还是乐此不疲,感到很充实,很快乐。 两年的援藏生活,藏区人民的热情、淳朴、善良,时时刻刻都让我感动、让我难以忘怀。2013年的一个星期六,已是农忙季节了,丹巴秋真家田里的玉米收完了没、小麦几时点下去、人手忙得过来不等等这些,都让我这个“亲戚”常常惦记和牵挂。我抽时间回“家”去了一趟。到“家”后没有人,我便去了山下的地里找他们。这时,老远就听见秋真妈妈的声音:“王老师唉,你怎么来这里了?”。我忙说:“我来看看你们。去了家里时,村里 人说你们都在这里”。来到地里,我随即拿上农具干了起来。这时,秋真妈妈指着身旁的几个妇女对我说“她们都是来帮忙的。这几天村里家家都在忙着点小麦,他们看我们家里人手少,都来帮我们”。我笑着说:“这些活我都能干。我下过乡、当过知青”。她“喔”了一声,我怕她不懂“下乡”、“知青”字眼的意思,忙补充道:“我过去当过农民,除了没犁过田,栽秧打谷挑粪什么农活都做过,什么苦都吃过”。这时秋真妈笑着说“是不?那明年五月份你就来家里帮忙收割小麦吧”。我忙说:“没问题,我也想再锻炼锻炼”。我随便说了一句“怎么没见秋真的哥哥”。秋真妈忙说:“他打了电话,说这周回不来”,接着又说:“平时每周都要回来,现在是农忙的时候,家里点小麦都没人手,我们还一心想等他回来帮忙呢”。我忙说:“可能村上还有其它事吧”。这时秋真妈说:“这两天‘十八大’召开了,作为村官要在村上组织大家收看新闻和搞一些活动,还要处理一些群众工作,可能走不开”。我忙说:“对对对,是这样的”。此时,面对面前这位藏族农村妇女,我不由得肃然起敬。她不仅淳朴、善良,理解和支持儿子的工作,还了解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真是让我敬佩、让我感动。想到藏区的人们、想到我藏区的“亲戚”们如此淳朴、善良,如此通情达理,如此其乐融融,我真的替他们好高兴啊。我衷心地祝福藏区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祝福他们幸福、安康!扎西德勒! 藏区人民淳朴真挚,无欲无求,在艰苦的自然环境里与大自然默默地抗争。虽然他们物质贫乏、生活艰苦,但他们很知足、很满足、很快乐,也很幸福。虽然他们不会表达,也不善于表达,但时时都能感受到他们满怀对党、对国家、对社会的感恩之心。藏区的人们几乎人人信教,家家都设有经堂。在简陋的房间里,在供奉的佛像旁,几乎都挂着毛主席的画像。

在他们眼里,毛主席是拯救他们的“菩萨”,共产党是解放他们的“**”。房顶上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要热爱党、热爱祖国”、“社会主义好,跟共产党走”的字样随处可见,这一切都是藏族同胞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的一种朴素的情感表白,更是藏族同胞对共产党、对祖国的热爱和朴素的感恩情怀。 我的内心一次次受到震撼,心灵一次次得到洗涤、净化。对比藏区人民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状况,我还能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个人的得失、职位的高低、待遇的薄厚、利益的多寡,又算得了什么呢?我已经很知足了!我更相信因为有了援藏这段经历,我的人生也因此而更加精彩。 爱是最伟大的力量,爱和被爱都是快乐的。一个人对社会充满了感恩之心,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有了这样的人生态度,他就必然会拥有“奉献多于索取”的价值观,有了这份善良仁慈的心,他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援藏生活虽然很艰苦,因为有爱,所以我每天都很快乐,生活得很有意义,能来藏区支教,我很荣幸,也很自豪。

第二篇: 20xx年援藏教师工作总结 1100字 总结范文

20xx年援藏工作总结

金蛇渐行渐远,骏马即将奔来,回首20xx年援藏的工作,我感到既繁忙又充实。能够赢得学生的喜爱,家长的爱戴,受到同事的好评,受援学校的肯定,对我来说,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现将20xx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身为**赴**的援藏教师,我随时随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言行,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严格要自己,以健康文明的形象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关心学生。我积极响应州委,县委及学校的各项号召,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认真领会学习内容,做好群众工作和三进三同的工作。

二、倾一腔热血,育康巴英才

自从我踏入**中学后,我就把自己当成一个真正的道孚人,已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挥汗泼墨,辛勤付出。

在教学工作中,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工作精神从事英语教学。为了适应**中学英语教学的需要,我不断地钻研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注重激发和培养藏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了达到教学最优化,我除了认真学习七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用好前端学校的课堂实录和PPT外,我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制教具,自编儿歌,修改PPT等,努力构建更加开放、和谐、高效的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运用英语。课堂中,我还特别注重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及时鼓励学生,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英语学习的快乐,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

其次,做好传帮带工作。我带动全校英语教师、搞好教研工作。作为一名援藏教师,我深深地知道,单纯搞好自己的教学,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在抓好自己的教学工作的同时,我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带动全校的英语教研工作,多次给全校的英语教师们上示范课,观摩课,然后和各位老师谈本节课的设计理念、设计思路,和她们一起探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最后,关心学生,奉献爱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一年多来里,我和丈夫每月都要花费300元以上用于资助贫困生。天冷了,为缺衣少吃的孩子添件棉衣,

买双运动鞋;离家太远的住校的孩子生病了,带孩子去看病;看到缺少文具的孩子,为他们添置笔记本、钢笔;节假里,带留校的孩子在家里吃饭…… 我的无私奉献让孩子和家长都感动不已。

三、硕果累累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我认真做好课后反思和经验总结的工作,并把自己的思考形成文字,一年来,教学论****上发表;论文**获全国中小学论文大赛一等奖。

所执教的**中学20xx级2班,期期英语成绩优异。前端学校7中高度肯定我的教学工作,并指出该班英语学科成绩优异,在所有学科中具有显著优势。 在20xx年甘孜州全州统考中,我班以班平均分**的成绩高过康定中学列全州第一名。

在学校举行的英语竞赛,书法大赛中,我指导的学生也非常出色,多人次获得

一、

二、三等奖。

成绩属于过去,前进的道路依然漫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追求尽善尽美,以百倍的信心与努力去迎接未来的挑战,为我的援藏工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三篇:援藏教师工作存在问题及思考

一、是语言还是文化?有援藏教师反映,与藏族学生交流存在语言困难,学生汉语能力欠缺。

教师认为讲得很好很生动,学生却无动于衷,不仅交流效果不佳,教师也很有挫败感。

有援藏教师统计发现,学生汉语能力差的,理科成绩也差,反之亦然。但是,西藏双语教学已基本普及到学前教育,对于一名高中生而言,用汉语进行日常交流,应该不成问题。那么,这种交流困难到底是语言还是文化?

人际沟通有语言、文化、情感三个层次。藏族孩子的汉语词汇量一般不如援藏教师,而后者一般不会藏语,不能借用藏语词汇来辅助教学,这就属于语言沟通障碍。援藏教师对藏地生活、文化知之甚少,很难引用藏地事物辅助教学,而交流中所说所指的内地事物,藏族学生又不熟悉,这就属于文化沟通障碍。由于缺乏共通的生活经历、文化基础乃至宗教信仰,情感上难免也存在距离。总体而言,文化隔阂是主要的。

教育是爱的事业,应该可以超越语言或文化的障碍。一方面,学校应进一步加大双语教学力度,努力提升学生的汉语言听说读写能力。另一方面,应面向援藏教师开展藏语基础、藏文化、藏历史培训,使其更多更快地了解藏地语言文化,融入藏地生活,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

教学方法上,应注意用藏族孩子身边的事情、熟悉的东西教育引导孩子,通过教学资源的本土化取得课堂教学的有效化。比如,讲分类,白牦牛、黑牦牛就是很好的例子。

与学生交流的最佳方式就是多接触。援藏教师只身在藏,有时间有条件也应该与学生全天候相处,尽可能多地了解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状况以及感想、困惑。此外,援藏教师还应创造机会开展必要的家访活动,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二、是亲还是严?有援藏教师反映,课堂上学生很容易打瞌睡,藏族教师也反映,在课堂上,开始学生只是小心地低头打瞌睡,或者讲小话;

如果教师不严不管,学生就会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或者大声喧哗、来回走动;如果教师还不管不严,学生就会随意进出教室,逃课便成为常事。

管好课堂纪律,援藏教师必须直面困境。如何管?对学生是亲还是严?度如何把握?这是一个普遍的教育难题。与学生打成一片,很亲近,容易全面了解学生,但学生容易嬉皮笑脸,学习时不严肃不认真。有援藏教师说,与学生走近了,学生就不听话不好管。

处处注意为师尊严,不苟言笑,教师上课有威信,但课堂气氛容易沉闷,而学生不愿意同老师交流,这就难以全面了解学生,更难以开展有效教学。

亲与严应该有机结合、见机行事。该亲的时候亲,该严的时候严。当然,亲不是无原则地和稀泥,不是无规矩地放任自流;严也不是不容挑战、不可超越的权威,更不是无法靠近的金菩萨。亲就是要让学生感到,老师与学生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老师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帮手和引路人;严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学校是有纪律的,教学是有规律的,进步是要付出辛劳和努力的。

三、是基础差还是方法笨?与内地学生相比,与国家考试大纲要求相比,这里的学生基础确实要差些。

但孩子们并不这样认为,因为身边的同学都是这样。援藏教师自己是否存在问题,比如没有根据教学对象的变化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客观上,是否存在教学方法笨的问题?

有位英语教师责怪数学教师,因为上英语课时学生都在做数学题。数学本是藏族孩子最畏难、最不喜欢的课程。为什么会这样?那位数学教师告诉我,“没有诀窍,要说方法,就是让学生学数学有成就感。”

“关键是找出哪些知识点学生能够掌握、容易掌握,再对照每位学生,看他是否掌握,然后有针对性地反复进行辅导、练习,直到掌握为止。”实际上就是要因材施教。为此,教师要在“材”和“教”方面花费大量心血。

西藏学生理科基础薄弱,使用全国教材,参加全国统考,要完成教学大纲要求,难度确实很大。部分援藏教师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接受,主动改编教材和习题,简化概念引入,分解知识点,强化习题练习,从而达到稳步提高的目的,并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引导他们务实学、扎实学。这些尝试和努力值得点赞。

想办法、出主意,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一天一天地进步,这才是我们援藏教师的责任所系、教育援藏的意义所在。

四、是快还是慢?交流交融是对口援藏的重要宗旨,教育援藏也是如此。

首批组团式援藏教师进藏已一年,他们与本地教师融合得怎么样?受援学校关心援藏教师,生活、后勤很给力,为促进融合想了很多办法。有的开展结对互助活动,有的启动青蓝工程,并留下了很多感人事迹,融合深入而快速。

同时,也有援藏教师感慨,他们与本地教师除了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及集体教研活动外,彼此好像生活在不同的时空,接触交流极少。也有本地教师直言相告,援藏教师教学能力强,教研水平高,但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管理尤欠,本地教师受益有限。深度融合尚有距离,融合进度尚需加快。

融合离不开必要的现实条件。受援学校应将“两个融合”作为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逐步推进,特别是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发挥作用。学校还应建设、提供必要的交流融合场所,比如教师吧、援藏家园。

融合应搭建立体化的交流渠道。除了全校性会议、活动以及个体之间的日常交流之外,还应以学科、年级、班级为轴心加强交流融合。一是以学科为纽带,打通年级界限,全校同一学科的教师定期集中在一起,广泛、深入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二是以年级为平台,打通学科壁垒,同一年级不同科任教师定期集中在一起,共同分析人才培养目标完成情况,寻求对策,分解任务,形成育人合力。三是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定期召集班级所有科任教师以及管理服务人员,开展班级质量分析会,重点探究学生个性特点,寻找因材施教的方式方法,引导帮助班级每位孩子成长成才。

融合应激发个体的内生动力。否则,缺乏主观能动性,就无法实现全面融合、深度融合、持久融合。内生动力除了来自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热爱,还来自激励、荣誉、成就感,以及惩戒、惧怕、挫败感。受援学校及其主管部门应创造条件,让主动融合、融合效果佳的教师获得荣誉与成就感,让不愿融合、甚至抵触融合的教师受到惩戒,感到惧怕与压力。

第四篇:道德讲堂第四讲援藏教师侯小军

道德讲堂第四讲

三尺讲台的坚守

——学习援藏支教教师侯小军先进事迹

时间:2013年 月日

地点:局机关道德讲堂(十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机关全体干部职工

记 录 人:姚志远

主 持 人:祝宗山(党委委员、副局长)

活动记录:

一、唱一首歌曲:

参加人员齐唱《爱的奉献》。

二、看一部短片:

中国教育频道《支教教师故事把爱心传递下去》

三、讲一个故事:

宣 讲 人:遂宁市职业技术学校杨琴

故事标题:身边的感动《三尺讲台的坚守》

故事内容:

这是一所地处偏远的藏区学校—西藏拉萨二中,由于地区条件的恶劣,这里的支教老师来了一个又走了一个;但这也是一所充满魅力的藏区学校,一位老师就在这三尺讲台上,从而立之年坚守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这是一段长达17年的坚守,也是藏区人民两代人的守

1望。

阳光下,这所藏区学校显得特别安静,虽然地处偏远,但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依然能听出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

他叫侯小军,射洪县凤来人。1996年涪陵师专毕业,到西藏拉萨二中任教,一干就是17年,自从从前辈手中接过了支教老师的教鞭,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支教教师后,慰藉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求的眼神,便成了侯老师多年的愿望。17年来,侯老师非常用心的为学生们提供着一个快乐的学习氛围。虽然在检查作业的时候,他会很严肃,就像父亲那样,仔细而认真;但在下课休息时,他会像一个快乐的孩子,和孩子们捉迷藏,玩游戏。17年来他亲手教出的学生,很多已经走出了高原,上了大学、考上了研究生。

然而,天不遂愿,2008年侯老师因病住院,被医院检查出直肠癌晚期,但在治病期间,侯老师心心念念的仍是学校里的孩子们。在治疗期间,两次带病返校上课,并签定了遗体捐献和器官捐献协议,面对家人的不解,侯老师说:光拿国家的工资我过意不去,心里不舒服,身体稍微好一点我就想孩子们了。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要感谢父老乡亲与藏区孩子对我的厚爱,所以我愿意留下,这也是一种对社会的回报。如果有一天我不能以这个身躯再回报社会,只能把眼角膜和遗体捐献出来,做一些微薄的回报,当然这并不能显得我多么高尚,受人点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这一句话我还是记得的。

面对来自家乡记者的采访,病中的侯老师不愿意记者拍摄他病痛中的画面,挣扎着坐起来,对着摄像机,给所有的亲人留下了这样一

段话:妈妈,你也不要伤心,现在你对我这么多年的爱,我没有办法回报,只有希望媳妇将来替我表达孝心;宝贝,你虽然快见不到爸爸了,但是我希望你能独立学习,好好的孝敬外婆,照顾妈妈,把爸爸没有尽到的责任尽到。虽然爸爸做了些事情,但是你不要认为它就是一辈子的骄傲,社会给我们的更多,这一点你要牢牢记住,这是最重要的。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肯定不能成功,努力过,即便是失败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也不后悔。宝贝,加油,我也加油活着!

命运是残酷的,病魔还是夺走了我们这位最美支教老师的生命,但侯老师仍然活在我们的心中,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了年轻的侯老师刚踏进青藏高原的身影:早晨大雨过后,村子通向公路的小道一片泥泞,突然,学校的孩子们从四面八方跑了过来,用树枝和土块儿,为侯老师铺出了一条出村的路,那是孩子们用爱铺出的道路。当侯老师看着这仍然崎岖的道路,看着孩子们身上一身的泥水,他的感动无以言表,他的眼中噙满了泪水,他当即决定无限期地延长服务期,留下,是唯一的选择,因为使命就在脚下。对,为了给孩子们铺出一条条通向世界的路,为了让西部的土地不再贫瘠,侯老师,用青春与生命,用担当和智慧在西藏雪域,在三尺讲台无悔地坚守!

别林斯基说:“一切真正伟大的东西都是淳朴的、谦逊的。”从侯老师为代表的支教老师身上我看到了淳朴,看到了谦逊,看到了执着,看到了无私和奉献,我还看到了什么是教师的责任,看到了什么是师魂,看到了人性的光环,看到了坚守的美丽!

一位诗人这样写道:

也许我们的前方总是山重水复,

也许我们的梦想总是步履蹒跚,

也许我们的道路充满荆棘,

也许我们的爱还暂时得不到学生的理解与认可。

但是,坚守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是呵,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而且这个职业是如此的平凡却又如此的光荣和美丽,我们就一定要坚定地走下去。你,我,我们大家,用我们的爱心、责任心去完成这一份坚守,用我们的热情、激情去美丽这一份坚守,等到有一天,幸福的花朵一定会绽放在每个学生的心田。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之风,山高水长,为了这一份美丽,我们一定会在这三尺讲台永远坚守!

四、作点评(谈感悟):

XX发言:

他没有什么丰功伟绩,只是一个平凡支教老师。

他没有多么崇高的理想,只为对得起他的工资。

他没有为父母尽完孝道,没有对妻女尽完职责,却能称得上“最美遂宁人”!

XX发言:

像侯小军这样的老师,他们用最纯真的情感、最纯净的心灵、最纯粹的生命给我们的时代,给我们的孩子们作了一份承诺,用他们的生命写下了一首首的好诗。

五、诵一段经典:

齐诵《荀子〃劝学》片段: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六、发善心(做承诺):

教师是天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作为局机关干部,更应该热爱自己的岗位,为基层学校和师生做好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

七、送一份吉祥:

祝愿侯小军老师的家人幸福安康!祝全体干部职工身体健康、家庭和睦!

第五篇:用心去援藏--援藏工作总结

用心去援藏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我是2006年9月到12月参加的援藏工作。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我和我的同事一起,共同经历一段终身难忘的日子。我们从现代化的大都会来到了一个正向现代化迈进的城市-----拉萨,并且在这座城市生活工作了三个月,充分感受了它的脉动。我们深深地感觉到,西藏,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正在焕发它的活力,向着小康社会的目标,大踏步迈进。而我们,作为****12名援藏人员的其中之一,通过这次援藏,收获了感动,收获了激动,更收获了动力。

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多少年来,一批批援藏干部满载着党中央的殷切嘱托,满怀着对西藏教育的无限憧憬,奉献在雪域高原;多少年来,一幢幢崭新的教学楼铭刻着各援藏省市的深情厚谊,屹立在高原大地;多少年来,莘莘学子们沐浴着党中央和援藏省市亲切关怀的阳光,在教育援藏的春风里舒展着笑脸„„

在1993年国家第三次教育援藏工作会议上,中央确定了教育援藏工作“长期坚持,努力搞好,实行对口、定点、包干责任制”的方针,由北京、上海、天津、江苏、陕西、河北、辽宁、山东、广东、福建、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四川等省市和中央有关部委分别对口支援西藏有关地市和中等专业学校,仅1995年至2000年,各对口支援省市为西藏教育投资达2.95亿元,选派援藏教师117人次,培训西藏教学管理人员、教师273人次。

到2004年底,教育援藏项目共计188项,资金总额2.37亿元。至此,新一轮的教育援藏工作拉开了序幕。

这些成就的背后,是国家对西藏自治区的殷切关怀。在西藏,我们到处都能感受到这些政策给西藏人民带来的好处。尤其是远程教育这一项,为自治区的无数学龄儿童带来了上学的可能。在没有去西藏之前,我们对西藏的地广人稀并没有什么概念。但是当我们坐着颠簸的越野车在广袤的原野上穿行时,才明白西藏发展教育的难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西藏的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千米2.1个人。这在北京这样拥挤的大都市是肯定想象不出来的。而且西藏的人口居住非常分散,我们的车子在路上前进,经常从看到一户人家到看到下一户人家中间要隔上半天。这种情况使得孩子们上学非常地不方便,教师很难集中授课。于是在西藏就出现了许多十几个人一个学校的情况,而这些学校的老师只有一个,但是教授的课程又不能减少。教师的能力毕竟有限,这时候远程教育就体现出它的作用来了,通过光盘播放或者远程卫星接收,教师可以一个人完成以前需要好几个老师完成的教课任务。

第四批援赞工作小组进藏以后,跟随****的通知下乡去制作专题片,通过这段艰苦的经历,他们对西藏地区发展教育的重要性、艰巨性都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一起去了日喀则、昌都地区拍摄。去之前就听说昌都地区的道路非常险峻、曲折,路况很差,到了昌都以后才体会了道路很差的概念,那里大多是土路,非常颠簸,而且都是盘山路,山路边就是悬崖,就是江水,大多都只有一条车道,碰上对面来车都要找一个稍宽一点的地方错车,每个县与县之间距离都很远,200多公里的路差不多都要走一天,有的县条件非常差,没水,没电。日喀则回来的路上还遇到了严重的泥石流,堵了3个多小时。

*******去了阿里、那曲地区拍摄。路上地势险峻,道路曲折,路况很差,每个县与县之间都要走一天的路程,非常辛苦。他们的拍摄经历很丰富,刚刚过了桑桑在半山腰上就堵了一个小时的车。去阿里都是这种山路、土路,还有就是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好多条让人分不清哪条才是真正的路,一旦走错了就只能在原地绕圈,根本出不去,虽然开车的是个老司机可还是走错了路,一下子撞到了铁丝网上,前挡风玻璃裂了,右侧的车灯只剩下个黑窟窿,车上的划痕更是惨不忍睹了。车上的两人都吓懵了,司机师傅说如果不是车子好,玻璃够厚他们几个的小命就没了,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他们又上路了,开了一会下起雨来,这时他们才发现雨刷器坏了,于是只能下车擦玻璃,这样跌跌撞撞地终于到了阿里地区的狮泉

河。

在从从阿里的措勤县到那曲的尼玛县时,他们又遇到了另一个挑战,那就是沼泽地。措勤到尼玛是没有路的,都是沼泽地,一不小心就陷下去了,后来向厅里请示,让措勤县对这段路比较熟的同志送他们一段,再让尼玛县的同志接一段,因为这段沼泽地足有300多公里。出发不久他们就发现走错了,领路的同志向当地的牧民问了路才重新上路,措勤县的同志大约送了100多公里时就让他们回去了,因为也怕他们回去有危险,一旦下雨的话这里的路是没法走的,硬走就会更危险,这样赵辛辛他们自己开始走下面的路,刚开始挺顺利的,可过当要过一段沼泽地时他们都害怕了,因为他们的左边是个很陡的山,下面就是沼泽地,有一条路还被水淹没了,更不幸的是天上竟然下起雨了,没办法,没有退路,走吧,他们商量后决定从陡坡上走,车子在陡坡上打滑,刹车没用了,他们就这样慢慢的滑下去了,再顺着陡坡往前走就会翻车,所以只能往下开,车开下去的时候他们只能祈祷了,因为太陡了,随时可能翻车,司机师傅真的很棒,当他们的车滑下去的同时他一脚油门车从泥水坑里冲出去了,悬着的心总算落下了,翻过一个小山我们见到了接我们的同志,当时是一种如获新生的感觉。

在西藏的三个月里,援藏同志们不仅在工作上和******的同志们进行了深入的沟通,还在生活上和******的同志们很好地融为了一体,他们将许多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都和我们进行了坦诚地交流。******的领导则对我们关心备至。第五批援藏小组成员刚到西藏的第二天早上七点,******就出现了高原反应,我们急得手足无措,只好打电话给馆里的同志,她随即通知了*****,****馆长亲自开车把****送到了西藏军区总医院,他们忙前忙后地为***挂号、找医生、办理住院手续。怕****一个人在医院孤独,一起来援藏的同志自身都还有点不适应,馆里还派了记者轮流来陪****,并买了许多好吃的。怕***有思想负担,馆里领导还一再叮嘱****,先把身体养好,再投入工作,****同志感动地都流下了眼泪。中秋节的时候,馆里领导还给我们送来了月饼,让我们虽然离家千里,却依然觉得那么温馨。我们在西藏的三个月期间,时常出现身体不适应的状况,****的领导和电视教育科的领导们多次看望我们,还给我们送来了水果等慰问品,让我们倍感温暖。这也更加促进了我们工作的积极性,让我们更加努力地渴望把自己所学所会的全都用上,来更好地完成我们的援藏工作。

这次西藏之行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援藏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说是对我们心灵的一种净化和升华。我们去援藏的同志大部分来自东部地区,接受教育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可是到了西藏之后,我们从自己看到的,新闻里看到的,去采访的时候听百姓说起的,才知道原来在西藏这个外人看来神秘而美丽的地方,有着这么多的忧伤。这里恶劣的自然条件,人口居住的分散,使得这里的孩子接受教育的难度比别的地区翻了几倍。家长们很多很想送孩子去学校,可是却受到了种种因素的限制,只好让他们放羊、放牛,延续着祖辈的生活轨迹,无力摆脱贫困的现状。当我们看着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上学的眼睛,我们的心一阵阵地痛。尽管国家已经投入了这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发展西藏的教育事业,但是还有一些家庭的孩子仍然徘徊在校门之外。这让我们不禁想起以前做节目的时候看到的新闻,说是内地的一些孩子因为厌学,沉迷于网络等原因而逃离校园,最后家长、社会和学校想了各种办法把他们重新拉回校园。我们想到,真应该让这些孩子去一趟西藏,他们就会明白,他们读书的机会是多么的可贵,在中国,还有多少孩子因为贫困等原因无法进入校园读书。而我们自己则更是看到,西藏地区的同志们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还能够用自己全身心的热情,去投入西藏的****事业和*****事业,让我们感到深深地惭愧。他们对于工作的认真和投入,让我们觉得,西藏的教育发展尽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有这样一批热血仁人在这里,将来肯定能圆满达成目标。而我们虽然已经完成了援藏工作,但是我们仍然会发挥“老西藏”精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全身心地投入,用自己的所学,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上一篇:远程教育发展范文下一篇:盐城市区人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