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神十成功发射后感

2022-08-12

第一篇:观神十成功发射后感

神十一成功发射演讲稿例文两篇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神十一成功发射演讲稿例文两篇,供各位阅读,希望内容让您有所收获。更多精彩内容更新尽在这里,敬请关注。

范文一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给我们的启示》。

在太空中建立起一个属于我们中国人的空间站,这是无数中华儿女、中国航天事业者的愿望,而完成这个愿望现在已经不再是一个梦想。2013年6月11日,伴随着倒计时声,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十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在神十一标志我国突破和掌握了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基础上,神十一将进行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神十一发射并完成与天宫一号空间交会对接等任务后,我国载人航天第二步任务第一阶段将完美收官,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研制阶段。因此,“神舟十一号”的发射在中国航天史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凝聚了无数中国人的心血和智慧,它使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继续延伸、拓展,它代表了中国愈加宏伟的民族抱负与科技理想!中国通过几十年经济繁荣的财富积累,国力提升,能集中力量发展航天事业,在一度只有少数国家掌握的高科技领域开始缩小差距。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为祖国震撼世界的伟大壮举而感到骄傲与自豪,同时我们也深深的意识到在成功的背后凝聚了无数航天人的心血,为了这一刻,有多少航天人通宵达旦,潜心攻关;又有多少人筚路蓝缕,为国家的航天事业甘洒热血。他们的努力最终成就了这一伟大壮举,同时也向世界展示出了我们国家的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国民科学文化素质乃至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同学们,让我们向这些为祖国航天事业做出伟大贡献的航天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知识能使人获得财富,能使人变得高尚,能使人获得强大力量,冲破重重困境,最终走向成功的大门;知识能使一个民族变得优秀强大,能使一个国家变得繁荣昌盛。今天,高科技的产品是知识的化身,优素质的人才是知识的结晶,快旋律的生活是知识的升华!不错,知识像母亲一样,给予了全人类一笔价值不斐的财富。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二十一世纪,我们应该注重知识的学习积累,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中学的大好时光,勤学苦练,以学习为正事,认真读书、潜心研究、仔细思考,为将来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学科基础。我们要孜孜不倦的学习书中的知识,吸取前人的经验和发现,并不断完善和浓缩。这样一步步总结探索,最终获得知识的精华,力争在知识的领域拼出一片天地!

历史一再证明,科技强则国强,而科技发展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江泽民同志曾经讲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文明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科技创新是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中国过去*年里显而易见已经出现了巨大变化,从世界最大的工厂变成最大的人力资源和技术、专业知识的来源地。我们中学生也要努力把自己造就成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素质人才,我相信,在我们这代人的努力下,中国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中华民族必将实现伟大复兴!实现属于自己的“中国梦”!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范文二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创新是发展的基石》。

同学们,近段时间各国媒体都在热议“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的新闻。相信同学们也特别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这一辉煌盛事!

2016年10月17日17时38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搭载三名航天员飞向太空,将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同学们,神十一标志我国突破和掌握了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基础上,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神十一将进行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神十一发射并完成与天宫二号空间交会对接等任务后,我国载人航天第二步任务第一阶段将完美收官,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研制阶段。中国航天人再一次用智慧和汗水叩开了通向空间站时代的大门!

同学们,“神舟十一号”是中国建成更大、更成熟的轨道平台的奠基石!“神舟十一号”更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性元素!“神舟十一号”的发射不仅仅给中国带来了民族自豪感,还将为世界带来更多的公益性,为世界带来更多的改变和福祉!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应该向中国航天局的科学家们学习,学习他们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的精神!唯有创新,人类才能进步!唯有创新,世界的面貌才会日新月异!

回顾1999年11月神舟一号的成功升空,到如今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在短短的祕お魟筰吙暒妏幈幣彣牸年里,*种飞船次第升空,屡屡实现航天突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航天人默默奉献的结果,见证了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强大,也昭示了我国和平开发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决心与信心。同学们,在我们为祖国骄傲,向航天人致敬的同时,大家也要反观自我,航天事业的成功离不开无数航天人的努力,同样,祖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我们每一位体育人的努力,同学们要以这些航天人为榜样,学习他们的脚踏实地和认真严谨,路在自己脚下,要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走,只有以认真的态度加上不懈的努力,才会有所收获!

最后,让我们一起期待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进一步突破,期待太空的更多惊喜,同时也期待同学们在今后的赛场上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第二篇:神舟7号发射成功观后感大全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载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载着中华民族冲击太空新高度的梦想,飞上太空。

这是神舟飞船第七次飞入太空,也是中国人第三次登上太空。

继杨利伟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费俊龙和聂海胜进入轨道舱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之后,今天,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中国航天员的金秋之行,肩负着全新的历史性使命——按照计划,他们将在此次太空飞行中,实现出舱行走。

中国人,将首次在太空中留下自己的足迹——这一看不见的足迹,必将作为最难忘的前进步伐,永载中华民族的记忆之中。

梦想有多远,前行的步伐就能迈多远。从1992年启动载人航天工程到1999年神舟一号试验飞船起飞,从神舟五号一人一天飞行到神舟六号两人多天飞行,在实现了一系列从梦想到现实的突破之后——中国载人航天,又一次迈到了一个重大的跨越关口。

实现太空行走,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航天大国,都是历史性的一步。

正是航天员出舱维修,使科学家们至今仍能享受1990年4月发射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提供的宝贵资源,而设计寿命5年的“和平号空间站”超期服役10年,开展科学试验16500余项的奇迹,更是与航天员不断的出舱维修密不可分……实现太空行走,在任何国家的载人航天历程中都是具有里程碑式的突破:它意味着航天员可以自主出舱来维修价值高昂的航天器,建设和组装空间站。

现在正在建设的国际空间站,就需要航天员在太空的参与。而人类“重返月球”和更远的深空探测中,航天员空间行走更是必不可少。

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难度高、风险性大,无论技术攻关、产品研制、航天员训练,还是任务组织指挥,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正因如此,自1965年3月18日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首次踏足太空,43度春秋过去,世界上依然只有美、俄两国拥有完整的出舱行走技术和经验。

然而,正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所说的一样,在实现千年飞天梦想之路上大步前进的中华民族,有勇气来迎接这样的挑战。

如果此次航天员出舱行走顺利,下一步的神舟飞行就将进行航天器交会对接试验,然后,就是开展具有一定应用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长期在轨自主飞行的空间实验室的研制,再往后,就是长期有人值守的空间站……。

现实的辉煌,从来始于伟大的梦想。从渔船、出租车上的gps全球定位导航仪到几乎家家都有的卫星广播电视,从气象预报、信息网络到餐桌上的“太空稻米”、“太空蔬菜”……今天,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广泛应用“太空文明”所带来成果的时代

太空,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高度资源、微重力资源、超高真空资源、无限的能源和物质资源,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广袤无垠的空间资源,甚至能够为我们开拓出无穷的生存空间,为我们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

但是,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和开发才刚刚起步。即使我们顺利实现了出舱行走的历史性突破,无垠的宇宙依然有无数的奥秘等待着我们破译。

光荣与梦想始终紧紧相连。作为最早产生飞天梦想的民族,还在饿着肚子的时候,就曾把“两弹一星”的梦想变成了辉煌的现实。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一轮空间探索热潮已然兴起的今天,中华民族用自己的飞天智慧造福人类的时代已经到来。

神舟七号,预祝你圆梦而归。

第三篇:嫦娥三号成功发射观后感

箭已上弦!

作为最后一个妆扮“嫦娥三姑娘”的人,操作手陈向东留下深情一瞥,转身撤离发射塔架。

这一刻,距离中华民族航天史上的又一次壮美腾飞,还有15分钟。

这一刻,在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中国人叩问天宇的“新长征”仍在延续——肩负中国航天器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使命的“嫦娥三号”,即将踏上38万公里的奔月征程。

繁星闪烁,夜幕笼罩。“嫦娥”怀抱“玉兔”,就要出征。数盏聚光灯下,中国“探月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亮如白昼。

30度、90度、180度„„环抱火箭的4组回转平台缓缓打开,“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落落大方露出芳容。

“10分钟准备!”崇山峻岭间,传来01指挥员鄢利清洪亮的口令声。

修长的箭体上,“中国航天”四个蓝色大字格外醒目。火箭顶部,中国探月工程的标志——“半轮明月,一双足迹”清晰可见。

火箭上端,雾气蒸腾,低温推进剂加注工作仍在进行。

“2分钟准备!”“1分钟准备!”

发射塔架摆杆缓缓摆开,发射进入读秒,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

5、

4、

3、

2、1,点火!起飞!”发控台操作手白春波果断按下红色点火按钮。

1时30分,橘红色的火焰从火箭底部喷涌翻腾,“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惊天动地的呼啸声中拔地而起,以雷霆万钧之势扶摇直上。轰隆隆的怒吼声,排山倒海般响彻山谷。

上升10秒后,火箭按程序转弯,向东南方向疾驰而去„„这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186次飞行,这是人类历史上第130次探月活动,这是我国第三次发射探月卫星。

44年前,“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宇航员与地面指挥中心一段关于寻找“嫦娥”“玉兔”的对话录音,最近在互联网上走红——

“一个叫嫦娥的中国美女,已经在那里住了4000年„„你们也可以找找她的伙伴——一只中国大兔子。这只兔子很容易找,因为它总是站在月桂树下。”

一位新闻同行诙谐地说:“下次再有人登月,我们的‘嫦娥’和‘玉兔’就会热情地迎接他们啦!”

飞翔!飞翔!加速上升的火箭,如同一束炫目的火光,划破无边长空。

飞翔!飞翔!渐飞渐远的火箭,如同一颗明亮的星星,汇入墨色天幕。

月城西昌,人头攒动,安全距离外的山间小路上,挤满了身着盛装的彝族村民。千百年来一直用火把驱赶黑暗的彝族同胞,世世代代把火当作至高无上的精神图腾。望着天上“会飞的火把”,彝族姑娘阿依尔果兴奋地说:“彝族人自古崇拜月亮,希望‘嫦娥姐姐’把我们的祝福和梦想带到月亮上!”

一二级分离、抛整流罩、二三级分离„„此刻,灯火通明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指控大厅里,巨幅显示屏正以动画的形式,实时显示着火箭的飞行状态。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神情肃穆,紧紧盯着大屏幕。在他眼中,这是如此熟悉的一幕,又是如此不同的一幕——

他仿佛看到:6年前,“大姑娘”“嫦娥一号”从这里发射升空,经过18天飞行进入环月轨道,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奔月梦想,中国航天正式迈入深空探测新时代。

他仿佛看到:3年前,“二姑娘”“嫦娥二号”从这里壮丽腾飞,创造世界航天史上多项第一。目前,她与地球间距离已突破6000万公里,在浩瀚太空续写着中国人的梦想。

他仿佛看到:“嫦娥”姐妹在进行一场无声的接力。她们一个比一个出色,一棒比一棒精彩„„

飞翔!飞翔!此时此刻,千千万万航天人的心,紧紧追随着“嫦娥三姑娘”不断延伸的航迹。

飞翔!飞翔!此时此刻,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心,紧紧牵挂着“嫦娥三姑娘”不断攀登的足迹。

1140秒后,器箭分离,“嫦娥三号”成功进入近地点高度21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6。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

成功了!握手、拥抱、欢呼„„大厅里,掌声如雷。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党委书记孙保卫松开了一直攥着的手,与同事紧紧相拥。

“发射圆满成功,‘嫦娥三号’奔月之路才刚刚开始。”孙保卫说,航天梦助推中国梦,中国人所有的梦想汇聚起来,就汇成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如果一切顺利,成功落月的“嫦娥三姑娘”,15天后将传回她踏上月球拍摄的第一张照片——

那将是无数次在唐诗宋词里吟诵月亮的中国人,对这个距离我们38万公里的星球,最近距离的一次凝视。

月亮,离我们很远;我们,已离月亮很近„„

第四篇:XX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观后感作文

XX年9月15日22时,长征二号FT2火箭托举着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腾空而起,奔向太空,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以下是由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

XX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观后感作文

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中心观看飞船发射实况的还有马凯、许其亮、杨晶、常万全等。

按照计划,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轨飞行期间将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2名航天员将进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并开展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目前,在轨运行30多天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进入高度约393千米的近圆对接轨道,等待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对接。

今天的"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真情的付出,汗水的回报!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旺盛的生命力;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智慧的伟大力量;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吃苦耐劳,力求奋进的上进心理。一代又一代像邓稼先,钱学森一样的爱国主义者,科学主义者,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作出贡献,为国家的光荣史册上抹上辉煌的一笔,为国家的威望,地位倾尽毕身精力的人们正前赴后继地赶往科技第一线。是他们,是他们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在稿纸上;他们把更多的心血花费零件上;他们把更多的精神花费在元件上。兴许,他们忽略了自己,忽略了家人,但他们给我们带来的是惊喜,是惊讶或许一时间成了惊怔。伟大的创举,伟大的突破,伟大的跨跃,我们应为之感动,为之骄傲,为之自豪。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偶像,是我们的楷模。我们应该为他们鼓掌,为他们喝彩,为他们叫好!但是,我们是否考虑过我们能为祖国作点什么?

身为当代中学生,我们不但肩负学习重任,同时也背负着建设祖国的光辉任务;我们不但要做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而且要继承"三个代表"的伟大理论思想;我们不但要学会读书,品书,分析书,更要学会读自然,品自然,分析自然。因为我们要发展,就先要发现;要自强,就要自信自己;要富裕,就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

XX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观后感作文

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将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开展一批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攻关任重道远。希望同志们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精心做好后续各项工作,确保实现既定任务目标,不断开创载人航天事业发展新局面,使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大更远,为建设航天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17日凌晨4时15分许,航天员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举行。范长龙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代表总书记,亲切看望了执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

航天员们郑重表示,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沉着冷静,精心操作,圆满完成任务,请祖国和人民放心。在送行人群的鼓掌欢呼声中航天员们乘车前往发射场,进入飞船作发射前的准备。

发射场上,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巍然矗立、整装待发。

7时20分许,李克强、刘云山等来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中心观看飞船发射实况。

7时30分,随着一声“点火”口令,承载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火箭,在巨大的轰鸣声中冲天而起,飞向茫茫太空。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挥大厅现场的电子屏幕上,显示出火箭和飞船运行的轨迹和参数,工作人员密切监视各项数据,不时发出一道道指令。扬声器里不断报告火箭和飞船的运行状态: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整流罩分离,船箭分离,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帆板展开,航天员飞行乘组状态良好„„

7时49分,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张又侠宣布: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挥大厅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中心里一片欢腾。

XX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观后感作文

1999年,神舟一号发射,中国踏上航天新征程。载人飞行、探月工程、空间实验,新世纪以来,中国航天人用一次次突破,远征浩瀚星辰。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短短视频,记录了中国航天征程的节点,也共振着国人欢呼雀跃的心跳。“如果没有梦想,灵魂就会‘失重’”,个人如此,国家更是如此。“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从古人的浪漫追梦,到今天我们不断圆梦,有梦想又脚踏实地的中国前途无量。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16日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

武平表示,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航天员景海鹏参加过神舟七号、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陈冬首次参加载人飞行任务。

我国在轨卫星数量仅次美国,发射频次和数量近几年爆发增长。

卫星数据方面,截至XX 年9 月11 日,全球共有1535 颗卫星在轨运行,其中我国在轨卫星数量为173 颗,仅次于美国。“十二五”期间,我国共计发射中外航天器138 颗,其中XX 年全年发射45 颗,卫星(航天器)发射频次和数量均呈现爆发增长。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年均发射数量将达到30 次。

XX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观后感作文

北京时间10月17日7时49分,执行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2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观后感

按照计划,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轨飞行期间将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两名航天员景海鹏与陈冬将进驻天宫二号,开展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开启中国航天员迄今最长的太空驻留。目前,在轨运行30多天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进入高度约393千米的近圆对接轨道,等待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对接。

作为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中第二步第二阶段首飞的载人飞行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于空间站的建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而神舟十一号的“到访”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推进剂在轨补加和展开各项科学实验等。

正在印度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第一时间发来贺电表示,欣闻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谨向全体参研参试人员和航天员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习近平指出,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将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开展一批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XX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观后感作文

XX年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 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于2天后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牵手”太空,景海鹏和陈冬开启中国航天员迄今最长太空驻留。

约575秒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景海鹏和陈冬2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组织实施的第6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改进型神舟载人飞船和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组成的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第2次应用性飞行。

飞船入轨后,按照预定程序,先进行约2天的独立飞行,然后与天宫二号进行自动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完成为期30天的驻留,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

神舟十一号空间交会对接,预示着我国为来空间站的建设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象征着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体现了我国科技的发达,国家的繁荣昌盛。祝愿远在太空的宇航员能够凯旋归来!

第五篇:神舟八号发射成功

2012新作文素材:神舟八号发射成功

神舟八号,(以下简称神八)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个,是一个无人目标飞行器,是为中国的空间站作对接准备。神八将采用“长二F”的改进型火箭――“长征二号”F/G火箭来发射,预计将于发射天宫一号后,约2011年发射。神八发射升空后,与神舟九号对接,成为一座小型空间站。神舟飞船将在神舟八号时基本定型。

2005年底,神舟八号首次对接缓冲试验在上海成功。

神州8号什么时候上天刘良栋透露,预计中国将在2011年发射神州八号,而原计划的发射时间要早于2011年。在神八之前要发射一个目标飞行器,并且该航天器是不载人的。如果发射成功,对中国航天事业来说将又是一个大的突破。

对于未来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趋势,刘良栋表示,目前国家正在规划之中。下一步是搞战略部署,计划在未来10到12年内完成。第三步就是建立空间站,希望能在2020年前实现。对于空间站的规模,中国仍在规划、研究中。

刘良栋称,未来载人航天的发展趋势有两个方向,首先是性能全面的大卫星,在导航、通信等方面实现高性能、高产值。现在有一些卫星的产值很大,例如通信卫星,在民用、军用方面都有很大作用。其次是导航卫星的发展前景也很大。国家在“十一五”规划里,也把高分辨率的卫星技术作为重点研究的方向。

特写:神舟八号飞船发射现场亲历记

新华网酒泉11月1日电(记者李惠子 王经国 周而捷)站在离发射塔1.5公里远的空地上,眺望火箭,在寒风中注视3个多小时,等待点火刹那。

空旷的卫星发射场上,神舟八号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组合体被100多盏聚光灯照耀,周围灿若白昼。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所有飞船和大多数人造卫星,都从这里发射升空。

神舟八号飞船将与32天前发射的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雏形——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中国航天史上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这将为中国2020年左右建立空间站奠定关键技术基础。

1958年开始建造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边缘茫茫戈壁滩,也被称为东风航天城。航天城近来热闹非凡:一车车科研参试单位工作人员和家属抵达发射场附近。一位老妇从兰州坐火车赶来,看望在航天基地医院工作的女儿,同时到现场观看神舟飞船发射。

来现场观摩发射的还有欧洲航天局和德国宇航中心的官员和专家。2008年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时,俄罗斯宇航专家也曾现场观摩。

航天城内宇航东路上神舟宾馆、飞天宾馆、东风宾馆均告“客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各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等航天专家和工作人员云集于此。世界大批媒体记者蜂拥而至,此次飞船发射和交会对接任务实施,将向全球电视直播。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家军说:“我们第一次空间交会对接就现场直播,世界会用放大镜来观察。虽有风险,但我们坦然面对。”

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是国际航天领域公认的技术难关。在近地轨道上高速运动的两个飞行器,要准确测量位置和相互距离,最终严丝合缝地接合在一起,涉及大量极其复杂的技术。尤其是中国这次进行的无人空间交会对接,完全依赖飞行器自动控制以及地面遥控,难度更大。

国际上的空间交会对接实践已有300多次,遇到过很多波折,甚至发生过飞行器相撞事故。

国际知名航天观察家蒂姆·罗宾逊在回复新华社记者的电子邮件中说:“中国首次交会对接采取无人方案,是与美国一开始就实行有人操纵的最大不同。无人交会对接显然大大降低航天员的风险,但技术风险很大。”

美国、苏联半个世纪前就已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崔吉俊期待与国外同行进行更多交流与合作。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已经接待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高级代表团和美国航天基金会代表团。明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计划为国外发射两颗商业卫星。

目前正在运行的国际空间站将于2020年左右退役。如果中国空间站2020年部署成功,那时将可能成为世界唯一的空间站。

未来10年里,中国将设计在空间站进行的大量科学实验,为食品安全、气候变化等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寻求创新的解决方案。

太空为人类提供了高度资源、微重力资源、超高真空资源以及几乎无限的能源和物质资源。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航天产业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目前很难精确测算航天产业创造多少产值和利润。不过,美国、欧洲多家研究机构曾用不同模型和方法评估:航天领域的投入约能得到7至12倍的回报。

伴随着“20分钟发射准备”的口令,最后一批塔勤人员从发射塔架上撤离。观摩发射的科研人员和家属则显得更加兴奋,孩子们欢快地跑来跑去。许多人抓紧时间以远处的火箭和发射塔为背景合影留念。

“成功是差一点点失败,失败是差一点点成功。”发射中心礼堂前一幅标语这样写道。

终于,火箭点火,空气中撕裂般的轰鸣瞬间爆发,映照着一张张表情凝固的脸。即使心脏完全健康的人,在那一刻,也顿觉心头“万马奔腾”。

太空之吻 他今日凌晨升空约会情人

她在343公里外痴心等待

他今日凌晨升空约会情人

1 神舟八号发射进入轨道后经5次变轨,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后下方约52公里处开始自主导航。

2 历寻的、接近和平移 靠拢三个阶段,神舟八号飞船自主导航控制到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接触。

3 对接段从对接机构接触开始,在15分钟内完成捕获、缓冲、拉近和锁紧四个过程,最终实现两航天器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

专访“零号”指挥员王军

说没压力那是不可能的

神八发射前夕,记者采访了担任此次发射任务的“零号”指挥员王军。

记者:在很多人的眼里,“零号”是一个非常神圣的岗位,你怎么认为?

王军:就整个发射任务而言,“零号”只是其中的一个普通岗位。

记者:你是中国载人航天任务的第三位 “零号”指挥员,发射临近,压力大吗?

王军:第一次担当载人航天任务的“零号”,说没压力那是不可能的。在此次发射中,设备和发射测试程序较之前的神舟系列飞船都有很多变化。其次,这次神八发射是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之后不久进行的,这对我们来说也是头一次,无形中大大增加了组织、协调和保障的难度。不过,我信心十足。因为我身后有一个强大的团队。

同步播报>>>

中国载人航天首次国际合作

中国与德国将首次联合开展空间生命科学实验,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在空间应用系统领域展开的国际合作。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设计师赵光恒10月31日说,在即将发射的神舟八号飞船上,中德将合作开展17项研究项目,其中中方10项,德方6项,双方合作1项。

新闻数字>>>

神舟八号飞船瞄准11月1日5时58分发射,发射时间的具体秒数到临射前4小时确定;

发射神舟八号飞船的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全长58.3米,起飞质量497吨,运载能力为8130公斤;

神舟八号飞船具备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功能,全长9米,最大直径2.8米,起飞质量8082公斤;

神舟八号在前期飞船基础上进行了较大改进,600多台套设备中,一半以上发生了技术状态变化,其中新研设备约占15%;太阳帆板发电能力比一期飞船增加了50%;

从对接机构接触开始,两个航天器将在15分钟内完成捕获、缓冲、拉近和锁紧四个过程,最终形成组合体。组合体飞行12天左右,将择机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试验;

再次构成的组合体继续飞行2天后,进入分离撤离阶段,两飞行器再次分离,飞船撤离至距目标飞行器5公里以外的安全距离,交会对接试验结束。

为何“零窗口”发射?

错过这个时刻只能推迟发射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10月31日宣布,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第五次会议研究决定,神舟八号飞船瞄准11月1日5时58分发射,10月31日实施运载火箭推进剂加注。

据介绍,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点火发射后,飞行约584秒,船箭分离,神舟八号飞船进入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330公里的初始轨道,并在两天内完成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说,这次交会对接任务瞄准“零窗口”发射。

10月30日中午,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调相和轨道圆化控制,现在已经进入到343公里的交会对接轨道并转入倒飞状态,等待神舟八号飞船。 武平说,为确保将飞船发射到与目标飞行器共面的轨道,神舟八号必须在天宫一号轨道面经过发射点后的一定时间内准时点火起飞,否则就需要消耗很多的推进剂来修正两者之间的轨道面偏差。“这次任务中,提前4小时才能将发射时间精确到秒。”

与天宫一号发射窗口宽度为15分钟不同的是,神舟八号飞船的发射窗口将是一个精确到秒的“零窗口”。

发射场系统副总指挥张道昶说,天宫一号发射升空以后,将会建立一个对接轨道。神舟八号必须要按照进入对接轨道的需求确定精确的发射窗口,以使飞船入轨后与天宫一号形成轨道共面。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站长郭忠来说,由于阳光对交会对接中使用的敏感器有影响,为使第一次交会对接更加顺利,因此交会对接的位置确定在地球的阴影区,这也是确定发射“零窗口”的另一因素。“完成交会对接所需的条件就决定了发射窗口必须是‘零窗口’,而且误差只能在正负1秒间,这样才能满足交会对接任务的发射要求。”郭忠来说,如果错过这个时刻,就只能推迟发射,重新寻找“零窗口”。

情话

天宫对神舟说:

我,在太空等你

展开羽翼,平复情绪,巡轨而游„„

我将在浩淼太空等你。

我等待,等待着这深情一“吻”。

我紧张,也淡定我的身后,有无数中国航天人伸出双臂稳稳托举。

如此浪漫,又如此沉重;如此甜蜜,又如此短暂。

我们并肩运行10余天后,你将返回地面,与我相别。而我的等待,还将继续。

苍穹为证,繁星为证。

神舟,神州——

为了那一刻的来临——我,在太空等你。

神舟对天宫说:

等等我,我来了

展开羽翼,平复情绪,巡轨而游„„

这个美丽的秋日凌晨——

天宫,我来了,

我飞离地球。没有阴霾乌云遮挡,天空更加清澈透亮„„

我来了,就为了我们的这一“吻”。

何其荣幸,我们的这一“吻”,将把中国人的航天事业推至一个崭新的高度!

天宫,我的情人,

为了这一刻的来临——等等我,我来了。

具岚枫天府早报记者郑其

上一篇:歌颂煤矿的诗歌散文下一篇:给水排水工程与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