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标准化学校建设

2022-08-16

第一篇:加强标准化学校建设

加强标准化建设 提升车间管理水平

一、概述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车集选煤厂压滤车间全车间人员本着安全生产的原则,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以建设标准化车间为目标,积极参与标准化车间建设,狠抓生产管理,加强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不断提高车间卫生标准,通过生产模式科学、管理模式有效、各种制度细化、技术管理创新、奖惩机制创新等多种举措,牢固树立了“没有标准化建设就没有安全生产的良性循环”的思想观念,扎扎实实的推进了车间的标准化工作,并以此推动压滤车间的创新管理。

二、实施背景:

质量标准化就是企业自觉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行业对标准规范、建立健全包括企业内部安全生产日常管理等在内的每个环节的安全生产工作标准、安全规程和岗位责任制,实现与安全生产相关联的每个岗位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质量标准化的实质是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其目的在于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1988年12月29日通过,1989年4月1日起实施,是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基本法。加强标准化工作是加强安

1

全生产工作的一项带有基础性、长期性、前瞻性、战略性、根本性的工作,是提高企业安全素质的一项基本建设工程,是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根本途径,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安全生产工作的具体体现。

无论是当前还是今后,开展标准化工作对企业和全社会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如何做好标准化工作

为扎实搞好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加强安全基础管理,科学组织生产,全面实现质量标准化建设目标,车间成立标准化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张兴亮 副组长:宫文升

成员:张玉萧 王慧芬、石林林、杨凯、陈彦兰 实施办法:

1、加强生产组织管理,认真执行压滤车间各项生产制度,严格按照厂下达的各项生产计划,加强生产环节的衔接,注重内外协调,科学合理调度。

2、对设备进行超前维护,进行有计划的检修,要求机修工经常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地对设备加油

2

润滑,使设备始终在良好状态下运转。

3、不断提高车间卫生要求,使之做到物见本色,保持省一级水平。

压滤车间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工作部署,把科学发展观和车间标准化工作联系起来,广泛发动员工投身到标准化工作的建设中来。

为有效推进车间标准化工作,车间一方面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通过悬挂标准化宣传标语,集中发放标准化宣传资料,广泛宣传标准化的重大意义、目的要求及工作措施,加大对标准化重大意义的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员工树立“没有标准化建设就没有安全生产的良性循环”的理念,努力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另一方面,车间还结合生产实际,发挥班组长的带头示范作用,从生产的每个环节做起,认真做好标准化工作。

在生产方面,车间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从根本上保证了煤泥的质量。

1、科学监控入料浓度,将入料浓度控制在350g/L以上,采用集中注包的方式控制入料泵的使用时间。

2、降低滤饼水分,延长控水时间。

3、控制卸料速度,使煤饼均匀脱落,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3

在设备方面。

1、机修工能够加强设备平常的维护与保养,保证设备在良好状态下运转。

2、岗位操作人员能够严格按规程操作,减少设备的磨损,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

四、具体实施步骤:

(一)加强理念引导,增强职工标准化意识。

1、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干部职工的标准化意识,人人都是标准化工作的宣传员、落实者。

建设标准化车间是预防事故、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的需要;是安全专项整治的继续、深化和发展;是实施好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强化源头管理的有效措施;是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实现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有利于提高各部门的安全监管水平。企业要发展,必须进一步提高职工对构建标准化车间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 “认识有多高,工作标准就有多高”的思想观念。车间坚持“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扎实推进车间标准化工作,形成了全员抓标准的可喜局面。

(二)加强生产组织管理,全面提升标准化水平

1、车间认真执行《压滤车间控制循环水浓度》及《压滤车间生产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厂下达的各项生产计划,

4

加强生产环节的衔接,注重内外协调,科学合理调度,强化产能分析,在设备产能结构矛盾突出、生产任务相对较重的情况下,加强与厂部职能部门的协调沟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和品牌结构,努力提高生产组织的有序性和计划安排的科学性、均衡性,避免因生产组织不合理造成的加班加点问题。

加强与调度室、选煤车间的沟通协调,科学组织,合理安排生产,及时准确了解生产情况,加强对生产的掌控,为科学组织生产提供更有力的条件,尤其是班长加强与调度、水洗的联系,为更好的指挥当班生产提供了依据,要求生产班组按时测量底流浓度,科学组织生产,减少了设备运转时间,循环水浓度控制在指标内。

2、加强生产环节管理。

不断完善车间管理机制,针对材料费、电费做到科学管理,科学组织生产,合理用电,同时制定了《压滤车间电费管理办法》,对生产用电进行了严格规定: ⑴、每月初,车间将吨煤电耗指标,分解到班组,机修班,生产班,每月底将车间用电度数除以入选原煤量得出吨煤电费单价,算出各班组电费,纳入市场化考核。

⑵、科学监控入料浓度,利用天平准确测出入料浓度,控制在350g/L以上,集中入料泵的使用时间。

⑶、降低滤饼水分,延长控水时间,控制821#刮板机的频繁启动,并做好记录,记清启动次数。

5

⑷、控制卸料速度,使煤饼均匀脱落,确保设备在正常情况下运转。

广泛开展修旧利废,车间四个班组,通过优化生产工艺环节,加强管理、开展技术攻关等多种手段,深入挖潜降耗,合理利用材料。车间对各类压滤配件等价值大、易损坏、可修复的材料、设备、部件进行修复使用,对生产和设备改造过程中产生的废旧钢铁、皮带、托辊、油脂等废旧物资分门别类进行回收整理。

(三)、加强设备管理,夯实标准化基础建设

我们始终把科技进步和装备技术升级作为车间发展和生产进步的先导,持续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发明,对设备进行超前维护,针对煤泥产量高,机电设备运转时间长,设备磨埙快,进行有计划的检修,并且要求机修工每天到岗上检查一遍设备运转情况,经常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再就是岗位工自查设备运转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汇报或及时解决。及时地对设备加油润滑,使设备始终在良好状态下运转,减少了设备的磨埙。同时对部分设备进行了改造和更换, 870#、871#滤液水槽的改造,原来的掉煤泥现象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减轻了岗位

6

工的劳动强度,同时为质量标准化做出了一定成绩。全年无机电设备事故,设备完好率达到92408,确保了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继续深入开展设备管理创新活动,全面加强设备基础管理,积极推行新的设备管理模式,从设备维修、定期保养、日常维护、备件管理、检查考核等方面完善管理考核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加大检查力度,完善责任考核体系,落实执行力。每月对全车间设备进行两次联合试运转检查。通过提升设备管理水平,加强日常维护保养和预防维修,减少设备停机故障,努力提高设备保障水平,使设备开机率和有效作业率比去年有所增长。依照车间标准化主要措施,全面加强现场管理。目前,压滤车间现场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经仔细研究,车间创建了“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修养、安全)现场管理模板,加强对车间现场定置、工位、作业、职工行为的规范管理,使生产车间现场管理工作有较大提升,现场面貌有明显改善。

7

(四)、提升车间卫生标准,做实标准化工作

1、加强班组卫生管理,班组长做好模范带头作用,提升卫生标准,要求做到物见本色,清洁干净。

2、车间卫生实行责任划分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区域,班组长不定时进行检查,对达不到要求的区域进行整改,同时进行适当罚款。

3、班组之间进行卫生评比活动,对卫生质量较好的班组进行表扬,同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

4、车间制定相关制度,对在各种检查中检查出的班组的任何问题,都落实到本班组人员,同时纳入班组绩效考核,与班组工资挂钩。

5、车间领导不定时下车间进行卫生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五)狠抓责任落实,严格考核,奖罚分明

为进一步加强监管,促进标准化工作有效的开展,车间成立了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对车间各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和各项制度的,予以严厉批评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于严格执行上述节约规定的,将在车间班前会进行表扬,并给予奖励。全车间人员不仅要自觉参加到标准化建设的活动中来,而且要主动监督班组成员的行为,人人争做标准化工作的模范带头人。

严格落实车间主任总体协调,职能人员监督考核,责任

8

班组目标落实、重要岗位按章操作的“四级”监管体制,形成压力层层传递、责任逐级落实的管理体系。组织开展标准化车间的建设活动,为车间安全工作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做出贡献。

实践表明,必须持之以恒地把标准化建设工作作为一项基础工程,锲而不舍,稳步推进,通过不断深化质量标准化建设活动,建立自我约束、不断完善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要始终在思想上追求卓越、永不满足,不断改进、完善工作思路和方法。自觉摆正标准化工作与安全之间的关系、与生产之间的关系、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总之,标准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日常性工作,我们一定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从而构建起扎实的安全生产环境,实现稳定的安全生产新局面,真正达到本质安全型车间的目标。

压滤车间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五日

9

第二篇:加强我国电子政务的标准化建设

内容摘要:我国电子政务标准至今仍处在不断探索的阶段。本文分析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阐述了标准化对电子政务的意义和必要性,介绍了相关国际经验,提出了优化我国电子政务标准的基本路径,即通过设立总体目标、基本原则、系统化标准体系设置及相关支持来实现。

关键词: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

一、发展电子政务的意义

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信息社会政府运行的平台,是新时期服务型政府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政府机构通过在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电子政务模型可简单概括为两方面:一是政府部门内部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二是政府部门与社会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充分进行信息共享与服务、加强群众监督、提高办事效率、促进政务公开等等。

从大的方面来说,电子政务有助于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政府创新能力;提升区域性竞争力;带动全社会信息化发展。

对于政府部门,电子政务还可以提高公共行政绩效;降低公共行政成本;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公共决策质量;增加公共管理透明度。

二、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至今,其成效有目共睹。据2005年统计,我国已经有96%的部委单位拥有网站,81.3%的地方政府拥有网站,其中省级政府门户网站的拥有率为90.3%,地市级政府门户网站的拥有率为94.9%,相当一部分县级政府也拥有门户网站。时至今日,我国公务部门的电子政务已经更为普遍了。但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历年编写的《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中也指出了我国电子政务的诸多不足。

政出多门,数据不一致,内容不共享。国际上公认政务信息应该占整个人类信息的80%以上。但是由于条块分割,造成了我国在采集和存储政务信息时产生了大量不一致,甚至是矛盾的信息。如:工商、海关、税务的法人数据库没有一致性的维护机制;由于已经形成了各自的政务信息队伍、熟悉的机制和数据库,政府部门之间都千方百计保留自己形成的成果而取消他人的相同成果;同时,又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够为他人提供及时的高质量的信息共享。

管理过细,手续太繁琐,协调太复杂。我国政府部门普遍存在着管理过细,各种报表和办事程序繁琐,评审、评比、考察与其成效比相对过多,决策的科学咨询不够、等待决策时间偏长、决策过程又时常偏短等等一系列问题。现实政务流程和政务信息的不合理给电子政务系统的具体实施带来了困难。由于我国政府的某些具体职能划分不清晰甚至重复,存在政

务流程不明确不唯一的情况;一件政务服务经常需要经过不同部门的很多职能机构,存在政务流程跨部门和过长的情况。

网站繁多,虚设难行政。目前,中央、省、市、县,甚至还有乡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机构绝大多数都有自己的网页。这些页面内容更新缓慢,有的网站中的多数信息陈旧不堪,甚至几年未有过更新;内容四处摘录、门类众多,却缺乏有实质内容和服务价值的有效信息,该公开的政务没有公开;不少网站连论坛、邮箱等都没开通,完全谈不上有交互性、服务性,网上办公形同虚设。相对而言,英国近期提出要关闭90个政府网站。

另外就是“信息孤岛”现象。由于目前缺乏统一规划、技术标准也未统一,近些年来部分政府机关建立了电子政务系统或网站,但多数建成的系统并没有真正用来处理政务,系统或网站处于“死库”、“死网”状态,数据更新缓慢。许多部门单位间的软硬件系统缺乏信息系统的兼容性,如硬件系统缺乏接口,或者接口制式不一,软件系统各自为政,重复设计,互不通用,信息资源建设各搞一套,结构格式混乱,无法共享。这样一哄而起的电子政务建设,造成了“信息孤岛”现象大量存在,拉大了数字鸿沟,妨碍了信息资源建设的共享和共建,浪费大量的国家资源。有专家认为,如果让这种各自为战、各搞一套的局面发展下去,将来政府间、部门间的互连互通势必难以实现,以至于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浪费。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可以归结为诸如由于信息公开意识不足,导致建设电子政务的积极性不足;信息共享的意识并未形成,依然惯常于各自为政,在电子政务建设中不注重与其他单位(尤其是横向)的互通等等。

但笔者认为,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标准化程度不足。缺乏相应的电子政务标准,使得各级政府、机构在建设本级、本部门的电子政务过程中无章可循,只能在遵循一些规定的基本原则基础上,按照本级别、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诸如资金等)来设计电子政务的模式。也正是由于标准的不足或缺失,使得各级政府、部门在建设电子政务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制度制约,随意性增加,出现电子政务水平不高,相关设备、资金浪费的情况,“信息孤岛”现象也难以避免。

所以电子政务建设必须有标准化的支持, 标准化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它将各个业务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并为彼此间的协同工作提供技术准则。通过标准化的协调和优化功能, 保证电子政务建设少走弯路, 提高效率, 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统一标准是互连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基础。

电子政务系统是一个内含多种应用系统的集成体系。各类应用系统彼此作用, 相互链接, 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数据、信息流处理体系。由于各类应用系统在应用范围、构建方式、系统结构、数据资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对整个电子政务系统平稳、高效的运行存在较大的影响。因此, 电子政务的整体应用能够成就多大规模, 关键是看电子政务的标准化体系建设。

三、国外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

在设计我国电子政务标准方面,有很多国外电子政务建设经验值得借鉴。这里仅举英国为例。

为实现英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英国在线”战略,英国政府制定了“电子政府互操作框架”(E-Government Interoperability Framework,简称E-GIF):

(1)英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第一项工作,是确立全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原则,即以基于XML的数据集成和互联网技术为中心,通过行政政策的形式予以发布和强制执行,从而保证整个互操作框架在全国范围内的实行;

(2)通过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从系统互连、数据集成、内容管理元数据和电子服务的访问四个方面对实现电子政务互操作性所需要的技术标准进行归类、统一和管理,从而在技术标准上实现电子政务建设的统一性;

(3)通过建立以XML Schema为核心的电子服务开发框架,利用政府分类列表和政府数据标准目录,利用各种技术标准,统一确定建设中的具体技术规范,真正落实互操作中的XML数据集成标准;

(4)通过变化管理来保证整个技术标准体系和相应的原则、政策不断更新,保持与互联网新技术发展的同步;

(5)通过以电子特使办公室和互操作工作组为核心的具体组织来执行整个互操作框架中所需的标准规范建设等工作;

(6)通过网站等一系列实施支持手段,保证整个框架制定过程中能够吸取各方面的意见,实现公开发布,并能够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得到反馈,从而向前发展;

(7)为了保证该战略和相应标准的落实和实施,建立了包括电子政府建设所涉及的关键利益干系人、委员会、管理机构在内的组织机构,明确他们的角色及责任,以保证工作的展开和各方利益得到体现;

(8)互操作框架在整个英国的顺利实施不但需要相应的组织机构保障,同时还要与相关的部门、组织和人员保持联系和沟通。

可以看出,英国的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不是简单的标准建设或者个别标准的落实实施,而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

四、优化我国电子政务标准的关键

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也是电子政务标准不断优化、完善的过程。国外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可以作为优化我国电子政务标准的基本路径的重要参考。当然,各国电子政务建设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与各国的实际国情和建设理念的不同有较大关系。所以在我国借鉴的过程中,也必须考虑到我国的现实国情、文化差异等因素。

(一)贯穿始终的电子政务建设总体目标

电子政务是一项具有长远意义的工程,它改变着政府的工作模式和服务方式。因此,需

要设计一个总体的建设目标,即预期建设怎样的电子政务,确定其导向是什么。

我国目前的电子政务建设,条块分割较为严重,电子政务往往成为各部门各自负责的建设模式,以至于产生种种弊病。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目标,可以为各部门电子政务的发展、运行提供一种标准、底线,或是发展的方向;同时,各部门对建设怎样的电子政务产生共识,是部门间实现相互理解、信息互通的基本前提。总体目标的确立,为电子政务标准的设立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

(二)合理的基本原则

在总体目标之下,需要有相应合理的基本原则与之相配合,构成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性部分。尤其在制定电子政务标准过程中,应当着重基本原则的贯彻。

美国电子政务始终执行三条原则是:(1)以公民为中心;(2)面向结果;(3)基于市场,积极地推进创新。

英国设定的基本原则为:(1)以客户为中心建立服务;(2)向以网络为基础的服务转变;

(3)降低服务成本;(4)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使政府服务为公众创造更多价值;(5)使更多的政府后台职能自动化和一体化。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的制定遵循“急用先行、成熟先上、科学先进、切实可行”的原则,但还需要有能够贯穿电子政务建设整体过程中的一些基本原则,诸如客户导向等等。这些基本原则的存在,一方面可以使制定电子政务标准的过程更加有章可循,保持持续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各部门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性的同时,能兼顾到电子政务的总体发展规划。

(三)完善的标准体系

电子政务标准是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标准设置的合理且完善,会为电子政务的良好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和路径。

就我国的现状来看,我国行政区域广阔,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信息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表现出不平衡性,所以在设计标准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这些客观因素。

电子政务标准应当分层次来设计。一方面根据急用先行原则设置一些迫在眉睫、急需的标准;另一方面应当规划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分阶段目标、路径,根据阶段性目标来逐步设计电子政务标准。比如就我国地区间信息化水平不平衡的特点,优先制定网络覆盖方面的标准;就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统一网络编写语言、数据库使用等标准,使得各部门之间能够有效互通。然后,对电子政务所提供的服务类型、种类进行阶段划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相关标准的制定层层推进。而不是一劳永逸式的把相关标准一次性设立,因为一时间设置过多标准,很难做到每个标准都细致且合实际,各部门在执行标准中也可能因为标准过多而无从下手,并且标准是否合理有待实践的检验。即标准的设立是要通过专家、政府、顾客等多方不断修改、反馈才能最终确立,社会广泛的参与在电子政务标准设立过程中必不可少。

电子政务标准包括的内容极其广泛,从技术标准到管理标准,再到评价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等,是彼此联系的标准体系,而不是若干孤立的标准列举。不同的标准属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层次又与不同的电子政务发展阶段相联系,设置哪个层次的标准、哪些标准,需要与相应的发展阶段相切合。

(四)相应的辅助设置

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需要强有力的领导部门来统筹协调各项工作,需要有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后盾,需要有充足的人力资源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这与电子政务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电子政务必然会受到当前技术水平、思想观念等的影响,使得电子政务的总体目标无法在短期内得以实现,技术的进步、思想观念的拓展会为电子政务的完善提供无限的可能。强有力的领导部门和法律法规为电子政务标准的制定、标准体系的确立提供了稳定性方面的支持。同时,他们的存在一方面为各部门电子政务建设提供动力和依据,另一方面也对其提供了压力和制约,防止各部门各自为政,不注重整体效应、规划。在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建立过程中,需要社会多种力量的介入,诸如政府、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学者等,他们为标准体系的完善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保证电子政务标准的可执行性和持续性。

五、结论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任重而道远。其中,优化电子政务标准更是重中之重。在电子政务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在合理借鉴国外电子政务建设经验的同时,应当把我国现实的国情,优势、劣势等纳入考量范围。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的优化,应该建立在一系列完整的体系构想之上,是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不断的探讨、实践,以达到最优效果。

参考文献:

王长胜: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No.4:从政府信息上网到政府服务上网

钟国文、陈艳红:论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模型的构建

白燕琼、贺晓利:论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

贺炜、邢春晓,杨吉江:电子政务的标准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英国电子政务互操作框架分析

蒋汝忠:美国电子政务建设战略分析

姚国章、林萍:英国电子政务发展案例

第三篇:加强养老机构建设 实现标准化管理

【发布:2009-5-25 8:24:00】 【阅读:125273次】 【现有0条评论】 【 我

要评论】【大 中 小】

用具不仅配置齐全,而且应从减少设施对老人创伤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按照老年人生理特点及需求设计并合理摆放。而且除了为老人准备必须的生活设施外,还应为老人配备一些娱乐的设施。如图书室、书画室、电脑室、球类室、棋牌室及康复健身室等,为老人提供自娱自乐的空间,使他们能够陶冶情操,愉悦身心。

另外养老机构内的安全设施也不容忽视,如老人房间内需配置有完善的应急呼叫系统和安全监护保障体系及灭火用具等,这些都应是必不可少的设施。

2、软件建设

如果说硬件建设代表了一个养老机构的发展实力,能够吸引老人的眼,那么软件建设就是要抓住老人的心,让老人在机构内生活得顺心、称心、舒心、开心、温馨。以上“几心”的实现取决于制度,取决于服务。

(1)确定制度是单位发展的保障。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些都是人们对制度最简单、通俗的解释。制度可以制约人的行为,更是单位管理的依据。它的的严谨性、明确性直接影响到管理标准的高低,以及单位的发展。作为供养老年弱势群体的养老机构必须制定出实效性强、可操作的制度,而且应涉及到管理和服务等多个方面。

制度确立后,不能将制度与人的行为分裂隔离开,而是要抓好落实。而且制度还应随着社会、单位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完善。在这方面,我院多年来根据工作实际对那些与现实工作不相适应的制度和职责进行了不断的修改,同时结合工作的需要重点加强了院内规章制度及各岗工作职责和医疗护理、病案质量、药品管理、医保工作等制度的健全和完善。100余项制度的确定完善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为单位的发展提高起到了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各项制度出台后,为了帮助职工消化吸收,各科室在日常坚持组织职工对院和本科、本岗的制度进行了学习讨论提问;同时还认真抓好制度落实的监督检查环节,可以说养老院严谨的制度为单位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加强队伍建设是单位提高的途径

职工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单位的内在形象;职工的专业技能影响着对老人的服务质量。职工的服务水平影响着老人

的生活质量。因此应不断的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提高。

一要提高职工的素质。一方面在录用、聘用时做到优中选优;另一方面还应坚持在工作中加强教育与培训。既要有政治理论的武装,又要有职业道德素养的训练,还要有专业知识技能的练习与提高。 如我院把“学习型”职工队伍建设作为一项系统的工作,坚持常年抓不懈。院内分领导班子、中层骨干、职工三个层次有计划的开展学习活动。学习的内容涉及政治时事、管理知识、礼仪服务、典型经验等;学习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集中学习、讲座研讨、观看光盘、征文演讲、辩论讨论、案例分析、外出参观、技能比武、知识竞赛等相结合极大的调动了职工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通过学习,职工的职业道德得以升华,工作热情得到了激发,主人翁精神和爱岗敬业精神的增强在每名职工的身上得以体现。中层们自主管理、严格管理的意识明显提高,中间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而且大家在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也有了新的突破。

二要提高职工的专业技能。现在养老机构对老人的护理不单纯是擦桌、扫地、洗衣、做饭、喂饭等简单的生活护理,而是需要大批懂得专业医疗护理知识的人员进行专业的护理服务。因此在养老机构内要引进学习护理专业的人才,即便是个人办的养老机构也应加强人员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普及,掌握必须的专业技能,方便对老人的护理,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在这方面国办单位应很好的发挥出示范、指导和辐射的作用。

如我院在坚持开展院内技能训练的同时,还发挥专业人员技能过硬的优势开办了护理职业培训学校,为本市有志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的辅导,使她们顺利通过技能考核都能持证上岗。今年以来,我院还扩大了培训的范围,走出本市到外省市开展培训工作,从而带动了各省市护理水平的提高。

三要提高服务水平。养老机构的服务应向多元化发展,不能只满足于老人身上无便溺、无异味,仪表着装整齐这些基础的护理服务,而是应对医疗服务、膳食服务、康复服务、精神服务、善后服务等更深层次的服务内容进行挖掘,使老人在养老机构内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 近年来我院在为老人服务上积极探索,并形成了医疗护理、营养膳食、康复娱乐等服务特色。

首先为了让在院老人们享受到我们优质的服务,我们开展了以老人(病人)为中心的全程优质服务。无论是老人咨询、就诊、入院直至出院或病逝的大循环过程;还是从老人早晨起床至次日起床24小时的小循环过程,我们都会依据老人的情况相对应地实施人性化的服务标准。为了达到全院、全员、全部工作、工作的全过程均实现优质服务,各部门相继开辟了八条绿色通道,即医技科室(化验室、心电图、B超等)随叫随到,以最快的速度到临床,以最短时间出结果的医技绿色通道;膳食科定饭、送饭到床前的饮食绿色通道;药房实行下收处方配药,送熬好的汤药到临床的药房绿色通道;收费处实行下病室收费;图书室送书到老人床前;供应室下收下送服务到一线;政工科解决问题到一线;洗衣房实行全天候下收下送服务的绿色通道;行政科维修到一线等绿色通道,确保了全程优质服务的全方位实现。全院上下围绕着“一切为老人”这个中心,后勤科室主动为前勤服务,职能科室主动为一线科室服务。绿色通道的开辟,使全程优质服务的内容得到了保证与深化。

其次我们不断拓宽服务内容,施行了人性化的服务。

医疗护理服务:我们利用我院的医疗资源,通过中医针灸使老年患者得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开展普遍的健康教育,从预防和控制老年慢性病入手,制定了健康处方(心梗、高血压、糖尿病、老年慢性气管炎、心衰等)及健康指导,使老人们了解疾病,认识疾病,从而纠正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及行为,促进机体的康健。与此同时对老人的护理康复工作有不同的侧重点。

对于生活能自理老人,注重精神健康养老;对于介助老人,注重心理及肢体康复,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这部分老人每天坚持做自编的“老年人康复保健操”,同时还开展了灵活多样的智力锻炼,来减慢小脑萎缩的进程。为了调动老人的积极性,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如读背唐诗,使用各种卡片进行趣味活动,组织老人聊天回忆过去的往事,听京剧、民歌等锻炼了老人的听、说、读、记的能力。对于半护理老人的康复,首先进行内容全面的康复评价,而后制定康复实施方案,并由康复师进行一对一的个别指导,随老人的身体恢复情况进行阶段评价,随时调整康复计划。经过努力,个案康复的覆盖率达14% ,有效率达100% 。针对部分全护老人可以独立坐起的情况,院里开展了群体锻炼。目的是通过锻炼,恢复和增强老人的上肢功能,让老人具备吃饭、喝水等基本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对于全护理老人,进行“预防新发卧床老人肢体挛缩”的课题研究。经锻炼,课题组所选的老人无一人发生肢体挛缩,使卧床老人享受到个性化的康复医疗服务。

饮食服务:坚持饮食营养特色化,满足老人的不同饮食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人对饮食的要求不再是吃好了,而是如何吃得营养、吃得科学,因此我们在饮食供应上由高级营养师为老人们配制营养均衡的膳食。食物种类多样,粗细搭配、荤素搭配,而且每日的食物种类都在10种以上。为了提高老人的满意度,扩大老人选择的自由度,养老院为每顿饭设置了A、B两套菜,供老人自由选择。同时从备料到烹调方式都精心设计,每日三餐都提供各类汤、粥以适应老人的饮食特点。

在保证搭配合理的普通饮食的基础上,根据在院老人的需求,我们还提供软饭、流质、半流质、鼻饲饮食、素食、治疗饮食和高龄老人的饮食,并根据老人疾病状况制作了糖尿病膳食、肾病膳食、肾透析膳食、低盐膳食、潜血膳食等。对植物人或无咀嚼能力的、靠胃管以流质饮食维持生命的老人,我门根据个体的差异和需求,调制成营养均衡的个性化匀浆膳供老人服用,达到治疗疾病与延长老人生命的目的。对于危重病人,专职营养师每日查房,亲自配膳,为其建立营养病历,与临床医师不断加强沟通,共同商讨治疗措施。对于能自行到餐厅就餐的老人,则开设定餐及点餐窗口,并由专人送餐到老人餐桌前。设立了素食、清真饮食、特殊禁忌饮食等专座及发烧、拔牙后等临时需求专座。老人在院内可以包伙,也可以定餐,自由选择,而且还能随时对院内的饮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膳食科会及时改进老人们提出的各种膳食问题,达到老人们的满意。

精神服务:在院内专业社工人员的带领下,科室的中层和职工都逐步锻炼成为了一名业余的心理医生。他们会耐心的听老人讲诉内心的烦恼和苦闷,为老人们做好心理的疏导和精神上安慰。此外,院里还邀请心理学专家定期来院为老人服务,用专业的方法与技巧帮老人打开心结,让他们在院里的生活少一些忧郁,多一些阳光。

同时院里还借助志愿者的力量使养老院的服务精益求精。他们参与和组织老人兴趣小组活动,为爱心病房老人进行护理服务,陪老人聊天说笑,协助老人进行康复锻炼,用轮椅推老人进行活动,为老人做一些简单的个人卫生,参与各项大型的文艺活动等。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加入,为老人的生活增添了色彩、生机与活力,有效地缓解了老人孤独、寂寞的情绪以及疾病带来的烦躁,使老人感受到了温暖,丰富了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老人的生活质量,满足了老人的多样化需求。 另外组织老人外出游览,召开运动会,开展各种健康讲座,组织院内院外的文艺演出,在老人中开展讨论活动等给老人创造了学习和自我展示的空间与时间,使老人们能够开心地度过每一天;通过开展公休座谈、院长接待日、入院老人评估、满意度调查、设立意见箱和家属感言簿等措施及时了解老人的意见和建议,满足了老人和家属的心理释放需求,进一步促进了优质服务。

通过开展优质服务,老人的生活满意度明显得到了提高。当然作为国办院我们有人员和设施的优势,但如果其他养老机构能吸纳各行业的志愿者参与到为老人的服务中来,并积极争取赞助单位,同样也会实现让老人满意的服务。

二、实行标准化的管理使单位的各项工作步入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的轨道。

1、明确标准化管理的含义。

标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手段或方法,即以标准化原理为指导,将标准化贯穿于管理全过程,以增进系统整体效能为宗旨、提高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为根本目的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2、标准化管理的具体实施。

作为养老机构的领导者要想管理好整个机构,首先应对单位的发展方向、人员、岗位的设置作出定位,并明确服务的宗旨和工作的目标,选拔合适的人选担当相应部门的管理者,与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形成二级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出全面、严格的制度和规定,为各项工作定出标准。

其次各项工作应有计划、有总结。布置在先、检查相随、落实到位。

第三在对机构各部门实行管理的过程中,要严格落实各项制度规定,不能对制定的标准随意更改,同时要加强考核监督体制的建立,随时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服务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对整改落实不力的要与服务人员经济利益、聘用期限相联系。

第四领导者应采取多渠道广泛征求住养老人及亲属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查找院管理工作中的漏洞,并加以改进,及时将改进情况进行反馈。

五、在用人机制上要奖勤罚懒、奖优处劣,对人员的处置要公平公正。

第六、在财和物的管理上应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政务公开。

第四篇: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

实 施 意 见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加快推进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步伐,促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全力打造安全高效、环境一流、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矿井,现提出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学安全发展,以人为本”的方针,全面贯彻落实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部署,严格按照国家、省、市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的要求,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强力推进、打造亮点,积极创建本质安全型煤矿,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促进我公司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

二、总体要求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是建立煤矿安全长效机制的主要途径。通过大力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进一步强化我公司生产责任主体意识、生命安全意识、科学管理意识、创新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改善我矿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能够切实保障我矿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本质安全是企业基础工作的综合反映,是生产过程中诸多要素的最佳集合。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转变观念,打破常规,与时俱进,科学创新,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时时刻刻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正确处理安全与稳定、安全与效益的关系,逐步实现企业人、物、系统、制度等安全可靠与和谐统一。努力达到本质型、恒久型安全生产目标,为我公司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目标

1、采煤队(示范地点:11110采区工作面) ⑴工作面顶板不出现台阶式下沉。

⑵机道梁端至煤壁的顶板冒落高度不大于200mm。 ⑶支架要排成一条直线,其偏差不得超过±50mm。 ⑷相邻支架之间不能有明显错差,支架不挤、不咬、架间空隙不超过规定。

⑸不准随意留顶煤开采,必须留顶煤,托夹矸伪顶开采时,必须有批准的专项措施。

⑹液压支架初撑力不低于规定值的80%。

⑺工作面上、下出口的两巷,超前支护必须用单体液压支柱金属顶梁支护,距煤壁20m范围内打双排柱。

⑻上、下顺槽自工作面煤壁超前20m范围内支架完整无缺,高度不低于1.8m,人行道宽度不得低于0.7m。

⑼超前支柱(支架)初撑力≥50KN,支柱要有防倒措施。 ⑽煤壁平直,与顶底板垂直。伞檐长度超过1m时,其最大突出部分,薄煤层不超过150mm,中厚以上煤层不超过20mm。伞檐长度在1m以下时,最突出部分薄煤层不超过200mm,中厚以上煤层不超过250mm。

⑾支柱迎山有力,不出现连续3根以上支柱迎山角或退山角过头。

⑿以上⑴、⑵、⑶、⑷条三月份之前达到标准,⑸、⑹、⑺、⑻、⑼条四月份之前达到标准,⑽、⑾、⑿条在五月份之前达到标准。

2、掘进队、开拓(掘进队示范地点:15110上付巷;开拓队:12020运输顺槽)

⑴巷道内无杂物、无淤泥、无积水(淤泥、积水长度不超过5米,深度不超过0.1米)。

⑵浮煤(矸)不超过轨枕上平面,水沟通畅。 ⑶材料、工具码放整齐,挂牌管理。 ⑷管线吊挂整齐,符合作业规程规定。

⑸道轨轨距误差不大于10mm,不小于5mm,轨道接头间隙不超过10mm,内错差不大于5mm,轨枕间距不大于1m,连接件齐全紧固有效,无杂拌道、浮离、空吊板现象。

⑹刮板运输机、胶带输送机铺设平直,运行安全可靠。 ⑺风筒吊挂整齐、逢环必挂,不漏风,迎头风筒不落地,风筒口距迎头距离不超过作业规程规定。

⑻实行风电闭锁、瓦电闭锁。

⑼采取湿式打眼、干式打眼时要有捕尘措施。 ⑽采取冲洗巷帮、装煤岩洒水降尘措施。 ⑾粉尘浓度较大时,作业人员佩戴个体防护用品。 ⑿作业场所所有施工断面图、炮眼布置、三视图、爆破说明书和避灾路线图,图板图文清晰、正确,保护完好,图板悬挂位置合理,便于作业人员观看,现场作业人员熟知“三图一表”。

⒀巷道内无失爆电器设备,机电设备定期检查维护,达到完好标准,各种保护齐全,设备安装位置合理,卫生清洁,挂牌管理,开关上架。

⒁严禁空顶作业,临时支护形式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架棚支护巷道必须使用拉杆或撑木,炮掘工作面距迎头10m内必须采取防倒架加固措施。

⒂以上⑴、⑵、⑶、⑷、⑸、⑹、⑺、条三月份之前达到标准,⑻、⑼、⑽、⑾、⑿条四月份之前达到标准,⒀、⒁条在五月份之前达到标准。

3、修护队(示范地点:11070采煤工作面中付巷、11110采煤工作面上付巷、下付巷)

⑴巷道内无杂物、无淤泥、无积水(淤泥、积水长度不超过5米,深度不超过0.1米)无浮煤、浮矸。

⑵材料、工具码放整齐,挂牌管理。 ⑶管线吊挂整齐符合作业规程规定。 ⑷巷道内无失爆设备。

⑸机电设备定期检查维护,达到完好标准,各种保护齐全。 ⑹设备安装位置合理,卫生清洁,挂牌管理,开关上架。 ⑺支架及其构件的材质规格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和作业规程规定。

⑻裱被和充填材料的材质、规格符合设计和作业规程规定。 ⑼巷道净宽、净高符合设计和作业规程规定。 ⑽水平巷道前倾、后仰符合设计和作业规程规定。 ⑾倾斜巷道迎山角符合设计和作业规程规定。

⑿支架柱窝深度、梁水平、支架扭矩、棚梁接口离合、错位、支架间距符合设计和作业规程规定。

⒀以上⑴、⑵、⑶条三月份之前达到标准,⑷、⑸、⑹、⑺条四月份之前达到标准,⑻、⑼、⑽、⑾、⑿条在五月份之前达到标准。

4、运输队(示范地点:运输东大巷、运输西大巷、付井底) ⑴水沟畅通无变形,符合设计要求,盖板齐全、稳固、平整。 ⑵电缆、管道、照明悬挂齐全,符合《规程》及有关规定的要求。

⑶大巷“五标两整”及设备技术特征牌制作规范、齐全、悬挂整齐、美观、醒目。

⑷运输大巷、车场经常保持清洁,无淤泥,无积水、无杂物。 ⑸主要运输线路的道岔质量达到80%以上。 ⑹道岔轨型不能低于线路轨型,消灭非标准道岔。 ⑺运输设备综合完好率90%以上,小电瓶车完好率90%以上,矿车完好率85%以上。 ⑻列车必须有红尾灯,要有警示距离不小于100m,且能自己发出红光的尾灯。

⑼以上⑴、⑵、⑶、⑷条三月份之前达到标准,⑸、⑹、条四月份之前达到标准,⑺、⑻条在五月份之前达到标准。

5机电队(示范地点:中央泵房、中央变电所、上山、下山变电所)

⑴加强专业化管理;a、电气管理。B、电缆管理。c、小型电器管理。d、防爆电气检查。e、设备管理。F、配件管理。g、备件管理。

⑵有适合综合管理的业务流程制度。

⑶井下移动电气设备上台上架标志清楚,同一处两台及以上小型电器集中上板,做到清洁卫生,摆放整齐,标志清楚。

⑷变电所、机房硐室和电缆沟内外清洁,无杂物、无积水、无油垢,电缆排列整齐,无锈蚀,防火器材,电工操作绝缘用品齐全合格。

⑸全矿井机电设备综合完好率90%。 ⑹大型在用固定设备台台完好。 ⑺防爆电气防爆率100%。 ⑻小型电器合格率95%。 ⑼电缆吊挂合格率95%。

⑽以上⑴、⑵、⑶条三月份之前达到标准,⑷、⑸、⑹、条四月份之前达到标准,⑺、⑻、⑼条在五月份之前达到标准。

四、具体要求

1、每月

3、

13、

23、日由调度室组织安全质量标准化验收评比,各队负责人必须亲临参加并提前准备好工作面且长久保持。

2、质量标准化实施期间资金投入、监管领导力量的配置等工作必须服从安全生产第一的方针。

3、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按照质量标准化标准进行验收,各部门、各验收单位的安监人员要明确责任分工,对各系统、各环节、各地点的验收严格把关,责任落实到人。

4、凡属于安全质量标准化验收检查出来的问题,由安监部打出整改意见,各队必须按整改意见在规定时间内将隐患问题整改到位。

5、每月对比最终分数,每上升一分奖励1000元,下降一分罚款1000元,如隐患整改不到位按照《巩义瑶岭煤业有限公司奖罚细则》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6、各部门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实行目标层层分解,六月底确保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静态达标。

巩义瑶岭煤业有限公司 二0一一年三月三日

第五篇:茶滩中小学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提升学校品质

工作总结

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及《江西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要求(试行)》的要求,我校全面启动、实施了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工程。在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下,现在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

1、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在硬件建设方面,我校按照上级领导和《江西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要求(试行)》的要求,先后投入资金,建设了标准化图书室、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室、卫生保健室、微机室、多媒体室、体育器材室,按规定标准补充了各专用教室的设备设施;更新了教师办公桌椅,为每位教师配备一台办公电脑;突出校舍、校园人文特色,有计划地有步骤的开展了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学校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整体办学条件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办学理念进一步更新。

在启动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后,我校领导班子思想超前、目光敏锐、审时度势,结合我校目标管理考核办法,重新梳理、提炼本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风格。杜绝了办学的随意性和在低层次徘徊的局面。“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

给学生最美好的童年”的办学理念和“培养具有民族精神的中国人”的办学目标充分彰显了我校深厚的学校文化积淀。“崇德尚学

奋发图强”、“博学善导

授之以渔”、“把握今天

仰望明天”的校风、教风、学风,体现了学校培养未来需要人才的先进思想,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3、教学常规进一步规范。

在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中,我校领导和教师积极确定教学研究工作主题,加强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研究,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有效促进了我校基础教育内涵品质的提高。坚持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根基,在教学管理、教学常规工作中、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课堂教学等方面狠下功夫。组织多元化的研修方式,在教学上拓展新方法,抓实、抓好、抓细上课、备课、作业批改各个环节,全部建立规章制度,用制度加强管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4、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

我校根据《江西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要求(试行)》中关于教师培训、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教学研究等评估要点要求,对我校教师提出共性的指导意见,同时根据不同年级的个性化需求,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教师实行不同的培训方案,多措并举,注重实效,使所有教师较快地适应不同岗位要求,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主动创造条件,使教师培训达标率达100%,有效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在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中,我们学校不仅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也发现了我们存在的一些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教师的认识还要再提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未来教育的竞争,必将是质量的竞争与特色的竞争,没有特色的学校,是没有生命力的学校。在教学特色上还缺少深层思考,没有梳理提炼,用少数学生的艺体活动来代替学校的特色,使所谓的特色既没有广泛性,又没有生命力。

2、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还要多琢磨,如何形成体系,确立什么内容,以达到拓宽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能力的目的。

3、部分过程性档案材料还不够规范、不配套,表明常规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

崇义县茶滩中小学 2016年12月14日

上一篇:家禽养殖投资计划书下一篇: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