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金融笔记范文

2022-06-04

第一篇:职称金融笔记范文

金融中级职称培训体会

----这是真诚、收获的十天

来xx培训中心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真诚。一个人参加xx培训中心的学习,内心多少有些不踏实,第一次来xx,人生地不熟,我将自己所乘的车次用短信发给了联系人谢红老师,她很快回信“收到,欢迎光临”,心里暖暖的。在我还睡意朦胧的时候收到了来接站工作人员的短信,因列车晚点他们已等了很久,联系我确定晚点时间后,又一遍叮嘱我出站的地点后先送其他同学回校,然后又急忙返回接我,我就像走亲戚一样来到了xx培训中心。

十天的学习、生活、考察、活动让我体会到了xx培训中心这支队伍的品质和态度。生动的授课、生活的快乐、考察的收获已深深印在脑海,他们身上有太多东西值得我学习……

一是组织力强。给我们授课的老师基本上从校外聘请,有的来自总行各司局,有的来自省内外各高校,授课时间首先要服从工作和教学安排,协调安排我们的培训内容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但是此次培训安排的井然有序,培训、考察相得益彰,教学不间断,质量不下滑。参加培训班的人员都有150多人,学员来自五湖四海,彼此间素不相识,性格、需求各异,增加了管理难度,但他们都能够一一化解,圆满组织了学习、考察等活动,使学员满意而归。

三是管理机制科学。为了挖掘好的师源,也为了正确判断老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效果,<莲山 课件>组织开展教学评估,由参加培训的学员做评审,同时跟课老师坚持对每一位新选用老师的听课制度,根据自身听课的感受综合学员的反映,留用最好的师资,使师资库不断扩大,不断优化,使参加培训的学员“学有所获,学有所值,学有所用”。

四是跟班老师点评精彩。每堂课的跟班老师也常常使我们耳目一新,使点评本身成了我们期待的又一个精彩内容。我想老师精彩不是偶然的,他们在做好培训这一本职工作之余,一定华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参与了学院一些科研项目,同时认真的学习、分析了每位授课老师的讲义,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也在不断的学习和进步之中,他们的深厚功力也必然能够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再提高。

2011年第二期中级职称培训,不长的十天的确给了我很多知识,各位老师的讲座就像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真是“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

第二篇:五道口金融学院 宏观金融笔记

宏观金融包括: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学。 参考书目:

货币银行学:易纲的《货币银行学》、黄达《金融学》、李健《金融学》、米什金《货币金融学》、蒋先玲《货币银行学》;

国际金融学:姜波克《国际金融学》。 清华:易纲《货币银行学》、李健《金融学》、姜波克《国际金融学》; 人大:黄达《金融学》; 央财:李健《金融学》;

贸大:米什金《货币金融学》、蒋先玲《货币银行学》。

易纲《货币银行学》逻辑特别清晰,但是出书时间较早,内容较旧; 黄达《金融学》,全而广 李健《金融学》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 蒋先玲《货币银行学》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 学习方法:

看书、听课、做题 课程框架:

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包括货币和银行,主要是货币,银行是产生货币的地方。 货币、利率(货币的价格)、银行(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货币需求、货币供给、通货膨胀、货币政策

国际金融学:汇率、国际收支、国际货币体系 货币

货币的定义、形式、职能、制度、分层 定义: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观点:从商品中抽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西方经济学家观点:人们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普遍接受性),凯恩斯进一步将普遍接受性发展为了流动性。

流动性分为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在这我们只讲资产的流动性。资产的流动性是指单位资产转化成现实的购买力损失的大小,通俗来讲,即资产的变现能力。 举例:流动性大小由强到弱:现金、借记卡(背后的活期存款)、定期存款、股票、房地产。 二级市场的意义:

一级市场是发行市场,二级市场是流通市场;二级市场为一级市场提供流动性。 货币的形式:

实物货币(贝壳、石头、盐等)> 金属货币 > 纸币 > 电子货币 货币不是金银,而金银天然是货币

货币的四个性质:价值高、易储存、易分割、易携带;

纸币是否有价值,如果纸币没有价值,那么为什么纸币能代替金属货币?

纸币有价值,但价值非常小,远小于代表价值;纸币是由政府信用作为支撑,由政府依靠一定的信用程序发行、流通。因而纸币具有普遍接受性;而央行可以根据市场纸币流通量控制纸币的

充当货币的条件:普遍接受性和币值稳定性。知识点:金属货币的自动蓄水池机制。 金属货币的自动蓄水池机制是由金属本的一些性质决定的,金属货币本身就具有价值高、易分割、易储藏和易携带的特性。金属货币自动蓄水池机器的前提条件是,金属货币可以自由的融化,铸造。

在一个市场,假设货币黄金突然增加,则货币黄金就会贬值,1g的货币黄金原来能购买1g的商品黄金,现在1g的货币黄金只能购买0.9g的商品黄金,那我就能把1g的货币黄金融化,做成0.9g的商品黄金,到市场去卖换取1g的货币黄金,净赚0.1g的货币黄金。反之亦然。即市场上货币黄金贬值时,货币黄金就会转化成商品黄金,以维持货币黄金的币值稳定。反之亦然。 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两大只能:交易媒介和贮藏手段 交易媒介: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尺度

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中的货币,不需要足值的货币本体,可以用货币符号。 价值尺度: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必须是观念中的货币,而且必须有十足的价值。 赎买赎买货币执行的时支付手段的职能。

货币产生的原因:源于交换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商品内部矛盾的演变。

思考:如何从货币发挥交易媒介职能角度判断中国古代商业相比西方是否更发达? 提示:相比西方使用金更多,中国古代使用铜和银更多:中国是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

4、货币制度:国家对一系列货币问题的安排 (1)、包括币材、货币的法偿能力、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发行准备制度。

英国没钱发国债,把资产阶级和国家绑在一起;中国没钱就发货币,把全国人民和国家绑在一起。 (2)、国家本位制度:银本位制度>金银复本位制度>金本位制度>信用货币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度又分为平行本位制度和复本位制度,主要区别是政府是否规定金银比价。 在双本位制度下,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称为“格雷欣法则”。即在双本位制度下,当金(或者银)的市价低于官价时,金(或者银)被称为劣币,人们就会更倾向于使用劣币来交易,从而使良币从市场(流通领域)消失,称为格雷欣法则。 金本位制度又分为,金币本位制度,金块本位制度和金汇兑本位制度,区别:金币本位制度,四个自由,自由融化、铸造、兑换、输出入国境。金块本位制度,四个自由均不存在,银行券达到一定额度才可兑换黄金。金汇兑本位制度,1银行券,2不能兑换黄金3职能兑换实行金币或者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

4、国际储备黄金、外汇

5、纸币无法兑换黄金,可兑换外汇 (3)、国际本位制度:国际金本位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是双挂钩,美元和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和美元挂钩

特里芬两难,美元信心和清偿力的矛盾。牙买加体系最重要的是黄金的非货币或

5、货币的分层 (1)、便于调控,便于检测 (2)、内容 中国的货币分层

M0:流通于银行体系外的现金 银行体系内外的现金用途不同,银行体系内的现金主要用于应付客户日常提款,银行体系外的现金主要用于购买产品和劳务

MI:M0和单位的活期存款和单位的协定存款

单位是指非金融机构和机关团体(主要是指政府部门),协定存款(余额宝一般存为协定存款) M2:M1和准货币

准货币包括单位的协定存款和个人储蓄存款、其他存款,其他存款90%以上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和信托存款 美国

M1=流通于银行体系外的现金+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ATS+NOW M2=M1+小额定期+储蓄+隔日回购+隔夜欧洲美元+货币市场基金+MMDA M3=M2+长回购+定期欧洲美元+CDs

第三篇:金融读书笔记

付初 222008121 财务管理—2班

金融学读书报告: 阅读书目:

书籍简介:

作者马丁·沃尔夫,英国《金融时报》副总编辑和首席经济评论员,英语诺丁汉汉大学经济学教授。本书《下一轮全球金融》主要内容是关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前的全球金融动态,数据分析主要从2000年到2007年。与此同时马丁·沃尔夫也对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金融走向,特别是金融体系改革建立全球宏观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建议与期许。正如中文译本上的副标题一样,这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必读书”,因为对过去的分析总结影响未来的决策与走向。

全书共分为八章,标题分别是经验与教训:金融危机之后;金融自由化:陷阱?还是谈坦途;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危机;从危机到失衡;暴风雨前的寂静;走向调整和国内改革;走向全球改革;走向更稳定的世界。

上世纪末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及主要石油输出国的国家,从经常账户赤字变为经常账户盈余,富余的资本开始流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从而改变了80、90年代发展中国家作为主要债务人的经济格局。这是本书中主要观点——储蓄过剩和货币过剩造成经济失衡,产生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前提和事实基础。文中作者提到全球储蓄过剩即“世界其他地方储蓄大大超过投资,也可以说是世界与美国的分离”,全球储蓄过剩数量已经达到除美国之外世界其他地方储蓄总额的1/6,其结果就是造成实际利率下降的趋势,这也导致美国必须承受巨额经常账户赤字。实际利率偏低的事实表明美国没有将赤字引向投资而是转向消费领域。总结货币过剩的含义即为“世界上的储蓄者都是被动的受害者,挥霍的美国人是失衡的代理人,而美联储并非一个英雄的角色。”

本书关注了由于宏观经济力量特别是全球储蓄泛滥与其相关的国际收支失衡而导致的压力,分析研究了货币政策背后的含义并检视了相关力量对于国内债务特别是美国居民债务所造成的影响。在书中最后两章中作者强调了全球金融改革的重要性。全球的金融需要以国家内部金融的健康发展为有力保障,对如何将闲置资金正确的引入需要投资的发展中国家而不引起该国的金融动荡并尽量避免风险,书中都做了有意义的论述。同时涉及国际金融机构,特别是imf的体制改革及选举权的重新分配及非正式集团的改革,包括g7和g20集团。

在这本书中,作者没有从微观层面具体介绍对金融危机的形成,而是从宏观角度告诉我们是否能对盈余资本进行合理利用是金融发展健康持续与否的关键。

就全书的写作风是严谨的,作者不是一味回答问题而是更多的提出问题,全书围绕作者是否预见到了规模如此之大的危机?本书对于各种想象的分析是否有用?本书的政策建议是否还使用?这些分析对于中国的读者和政策制定这什么用?这四个问题做了论述,也不断的让我在阅读的时候积极思考。下面就是我对于书中内容及观点的一些理解,同时间接或直接的回答上述问题。

读后感: 开始阅读的时候,我对全书内容的预计是对美国发生次贷危机的解读,但是继续下去发现该书主要是在宏观层面对金融危机的发生做了分析。金融危机不是最近的新产物,它与经济的发展是伴生的,而且每次金融危机的发生都不是空穴来风,都与之前的全球经济发展,政府的财政政策,央行的货币政策息息相关。本书就将重点放在了次贷危机发生的前十年,即1998年至2007年,对这段时间内全球不同地区发生的金融危机做了总结,包括不同经济体的发展走向和未来规划。

因为金融危机发生最频繁的时间正是全球化进程中最重要的十年,许多人,包括许多经

《下一轮全球金融》 济学家将危机的产生归结为全球化的推动,为此我与作者的观点相同,即在获得金融市场自由化的巨大潜在益处时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巨大挑战,包括金融市场开放、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及国际货币体系三者相互作用带来的潜在问题。我们要做的是理解全球金融自由化的利弊,进行深刻大变革,达到货币体系和国家金融模式之间的协调一致。创造新的世界货币或是回归金本位的货币政策都是不现实的设想,我们必须要在这噶多币种共存的世界里建立多币种的金融体系。对于新兴市场经济体,需要准备完全接受国际开放性特征的金融体系的游戏规则,强化金融体系监管,消除内部经济中货币错配的现象,运用国际资本进行发展。

书中提到的金融是“承诺的金字塔”这一定义让我对金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债券代表定期支付的承诺;股权代表分享未来利润的承诺;养老金代表退休之后仍能获得收入的承诺;寿险是在某个预定日期或者身故后进行赔付的承诺;意外或健康保险是在发生某些意外是进行赔付的承诺。金融的作用是提供一种机制,把资源从无法将其转化为生产力的拥有者手中转移到能够将其转化为生产力但有缺乏资源的人的手中。所以,它是分权市场的发动机。而承诺又是金融机器的重要零件,所以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新兴经济体国家倾向于将盈余资本购买美国国债,正如温家宝总理在一次答中外记者问时指出的外汇投资重中之重是安全,美国作为世界经济体的中心,并用有健全的信贷和金融监管制度,吸引了外国政府及个人投资者的目光。但是美国并不是完美的代名词,因其对金融系统的监管不严,对信贷制度的放松,或者说对世界承诺的违背成为这次次贷危机的主要动因之一。正如前imf首席经济学家拉迈·拉詹所说“机会、无知、无赖行径——术语为不确定性、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可能人为的破坏债务偿还过程”。 回答“新兴经济体是否有必要努力效仿这个全球最先进的经济体(美国)所取得的成就”,答案是肯定的。曼库尔·奥尔森指出:一个社会的财富主要来源于这个社会实现长期投资承诺的能力,有数据表明1960年拥有较发达金融业的国家在接下来的3年里经济发展更为迅速,在金融体系较为发达的国家成立新企业数量也较多。这样正好符合美国在2000年至 2006年生产力显著提高的事实。更重要的是这对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也有极强的借鉴意义。下面我将重点论述《下一轮全球金融》一书对中国未来发展,特别是经济金融发展的意义。 书中特别强调了一国政府的重要作用。虽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的概念逐渐模糊化但是政府的作用却越来越突出和重要。政府的任务是提供能够创造和实现金融承诺的机构,政府也负责设立和保护财产权,同时负责发行金融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政府债券。一国政府的信用等级标志着一国对外资的吸收和使用能力,当年希腊危机产生的很大原因就是希腊政府在信用等级上被定义为垃圾股。中国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外汇储备,现在还不存在借贷信用的问题,但是过高的经常性账户盈余不可能长期持续,在需要外资进入时政府的信用尤为重要。面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国际游资虎视眈眈,如何利用中国优势或是抵御或是利用都是需要政府解决的问题。

书中的主要观点“储蓄过剩引起金融失衡”矛头直指中国。作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如何利用巨额的外汇储备关系到全世界的金融形势。这里不是夸大中国的国际地位,而是实际情况如此。读过此书,我意识到欠债不还不仅仅要追究债务人的责任,债券人 ,比如中国,也需要思考。借款人未能合理使用借款而导致失败需要承担责任,但是放款人也应该关心客户的信用等级。积极的外汇储备能给中国政府在采取经济刺激政策时提供一些保障,但是过多的外汇储备似乎不仅仅出此需要。

本次危机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到中国所采取的经济及金融发展政策的弊端。长时间以来,中国用实物换来了纸币,而且纸币的种类还较为单一即美元,而当兑换这些纸币时它们却大大贬值。一出口为导向,以廉价劳动力为主要优势。巨额的外汇带来的是环境的恶化,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以及现在所面对的来自多方经济体的压力。所以中国想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成为强国,经济体制转型迫在眉睫。 《下一轮全球金融》一书为我们介绍了全球化进程中的全球金融发展,主要以金融危机为主要切入点,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金融危机产生的机理,特别是储蓄过剩观点的提出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敲响了警钟也提示了方法。

总结:将客观事物加以分析总结行成理论,并将理论实际运用指导实践,这就是书本的意义所在。篇二:国际金融读书笔记

合肥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读书笔记

(2011 ~ 2012 学年第 二 学期) 1 2 说明:(1)此表请学生自行下载,钢笔填写。(2)可加页,但“成绩”一页要放在最后一页。(3)

每本书籍的读书笔记要单独填写。 3 篇三:《国际金融》读书笔记

《国际金融》读书笔记

国际金融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国际收支、汇率、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制度、开放条件下的宏观政策选择等,本书介绍的理论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我国近期遇到的重大国际金融热点问题,如人民币升值问题、国际收支双顺差问题、外汇储备规模空前问题、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挑战、中国成为资本输出国问题、国际货币制度改革问题等。

199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表现出稳中有升的趋势,1美元所能兑换的人民币由94年的¥8.3下降到目前的¥6.5。94年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出现了通货膨胀压力;但由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长期低于购买力平价所决定的汇率,人民币升值并没有减少国际收支顺差或带来逆差,而是继续保持国际收支顺差。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有较大幅度升值,这有利于缓解国际压力、缓解通货膨胀压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等,但同时也会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导致结构性失业、加重我国的金融问题等。

国际收支双顺差指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都是顺差。我国的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源自贸易收支顺差,而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主要源自外商直接投资。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主要有:收入分配不均,实行鼓励出口的政策,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劳动力廉价,金融政策的推动,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长期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给我国带来的消极影响有:加剧我国同欧美国家的经济摩擦,带来沉重的通货膨胀压力,使我国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以廉价的官方资本输出换取高昂的私人资本流入,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解决我国长期双顺差的对策有:政府需要改变收入分配格局、减轻两极分化程度,适度调整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相关金融政策,实行人民币渐进升值政策等。 国际金融危机是指首先发生于一国金融市场上的价格波动、流动性不足以及金融机构的破产,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到其他国家,引起的国际货币危机或国际债务危机。影响较大的国际金融危机有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等。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有:导致经济衰退、全球经济增长放慢,使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受阻,冲击国际金融制度,引发东道国的经济、社会危机,扰乱经济秩序等。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政府需要加强金融安全,具体措施有:完善国内金融体系和国家政策,处理和金融深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关系,建立健全的金融机构,以及加强资本国际流动的国际协调等。

从资本输出国的角度来看,资本国际流动表现为本国的私人、企业、团体或政府在国外拥有债券、股票、土地、建筑或设备的所有权和银行存款等资产;资本国际流动的重要贡献是为本国的闲置资源找到了重新配置的空间,并且在输出资本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或为本国产品迅速打开国际市场,赢得有利地位;但同时,资本输

出也会带来“产业空心化”、“技术渗漏”等问题。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面临资本由穷国流向富国的资本逆流问题,对此我国应采取的措施有:遏制收入分配差距继续恶化的势头、保证国内消费需求稳步增长,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实现国际收支大体平衡,适当增加进口、特别是资源进口等。

二战后,学术界对国际货币制度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如恢复金本位制、创立世界中央银行、简历特别提款权本位、以固定汇率为基础的多种储备体系、控制短期资本流动等;197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过委员会提出了《改革大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改革要求。具体而言,发展中国家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要求包括:改革现行的汇率制度、建立波动幅度小的汇率结构,实行对称、有效、公平的国际收支调节原则,通过国际集体行为来创设国际储备资产、使特别提款权成为增加国际清偿能力的主要手段、并改进其分配方式,国际货币事务民主化,发达国家增加对发展中国家实际资源的转移等。但目前这些方案和改革要求往往只能为部分国家所认同,发达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仍居支配地位,国际货币制度将大体上维持牙买加体系的框架,改革进展缓慢。篇四:《金融学》读书笔记 2008年保荐代表人考试金融模块

——《金融学》读书笔记

保荐代表人考试学习委员会金融模块协调处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货币形态的演变

铸币、银行券、纸币、存款通货、电子货币

二、货币制度的演变

(一)货币制度构成

1、货币制度

指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包括: (1)币材的确定

(2)货币单位的确定:货币单位名称和单位“值”

(3)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主币与辅币

(4)对不同种类货币铸造发行的管理

(5) 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

2、货币制度相关概念

(1)无限法偿

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指无论支付数额有多大,无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2)有限法偿

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受,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受。

(3)格雷欣法则

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金银复本位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良币退出流通被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

(4)货币替代

信用货币制度下,本外币之间出现币值不稳定时,趋软的货币就会被抛售,趋硬的货币被抢购、收藏。

注:①人民币是中国大陆的法定货币,主币单位为元,辅币单位为角和分,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②人民币是信用货币

– 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兑现信用货币

– 人民币以现金和存款货币形式存在

③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人民币的发行

– 通过货币发行基金和商业银行业务库的管理来实现

(二)国际货币制度

1、布雷顿森林体系

– 1944年达成,1973年崩溃

– 双挂钩的固定汇率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imf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2、浮动汇率体系(牙买加体系)

3、货币局制度

钉住锚货币;发行准备

4、美元化

本币被美元取代

5、欧元(欧洲货币制度)

– 1998年欧洲中央银行成立

– 1999年1月欧元正式启动

– 2002年1月欧元现钞正式流通,同年7月原有货币停止流通

第二章 信用

一、资金流量分析 y=c+i+x-m

二、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一)直接融资

优点:

– 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紧密,有利于资金的快速合理配置和提高使用效益 – 由于没有中间环节,筹资成本较低,投资收益较高

– 资金供求双方形成投资关系,加强了投资者对资金使用的关注和筹资者的压力

– 有利于筹集具有稳定性的、可以长期使用的投资资金

局限性:

– 资金供求双方在数量、期限、收益率等方面受的限制比间接融资多 – 直接融资的便利程度及其融资工具的流动性均受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的制约

– 对资金供给者来说,直接融资的风险比间接融资大得多,需要直接承担投资风险

(二)间接融资

优点:

– 灵活便利:期限、数额、利率

– 安全性高:资金所有者安全性高

– 规模经济:借款数额与资产规模有关

三、股份公司

(一)股份公司存在的基础:信用关系的普遍发展

(二)信用关系的原则:有限责任

(三)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股份公司的出现使得:

1、资本从私人的变成“社会的”,从而所有权和经营权必然分离;

2、经理人员形成了一个阶层,所有权已不再是发挥资本职能的前提。 (注:注意委托代理问题)

第三章 金融

本章论述金融范畴及学科体系涉及的内容,典型的“中国式金融”概念,没发现值得做笔记的东西。

第四章 利息和利率

一、利息

投资人让渡资本使用权而索要的补偿(机会成本+风险)

利率 = 机会成本补偿水平 + 风险溢价水平

二、利率

(一)相关概念

1、基准利率

– 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其他利率会相应随之变动的利率 – 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无风险利率

– 消除了种种风险溢价后补偿机会成本的利率

2、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 是否剔除通货膨胀因素

– r ? ?1 ? i?? 1 ? p ? ? 1 (r — 名义利率;i — 实际利率;p — 通货膨胀率)

3、单利与复利

4、终值和现值

5、收益率

6、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

远期利率:

– 隐含在给定的即期利率之中,从未来某一时点到另一时点的利率 – 债权债务期限延长的价值 n??1?r– fn ? n?1? 1 (fn : 第 n 年的远期利率,rn-1 :即期利率)1?rn?1篇五:金融读书笔记

近来读了戴国强主编的《货币金融学》,写了些读书笔记,与您交流一下,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邓小平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这深刻地阐明了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及举足轻重的作用。 金融是指与货币资金金融通用有关的一切活动,它包括货币制度设计、信用管理、银行、证劵、保险等金融机构的经营、金融市场运作、货币政策的制定与贯彻、参与国际融资等。在市场机制下,人们通过货币资金的融通与配置优化,可提高其他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商品生产和交换。各国经济发展史都雄辩地证明,一国金融活动的有效程度会直接对该国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地乃至决定性的影响。一国要成为经济强国,也必须拥有发达的金融体系,离开发达的金融体系支撑,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经济强国的。可以说,当代经济实质上是金融经济。

现代金融制度起源于威尼斯,主要人员是罗马帝国及当时欧洲贵族的理财代理人,犹太人是这些人是重要组成部分。当时欧洲的货币是金属,有金和银,信用货币还没有出现。 现在来解释一下信用货币的形式和实质。信用货币最早的形式是汇票和本票。包括企业汇票、银行汇票,企业本票,银行本票。

由于中世纪的欧洲金、银的量长期不增长,整个社会中缺乏货币供应,商品经济十分落后。具有大量金、银的只能是一些贵族和皇族、教会高层。一些善于理财的人就代理这些贵族发高利贷。利率高达20%--30%,谁会去借这些高利贷呢,当然商人们的利润率必须大于利率才会去借债,这就是从事东方贸易的商人,东方贸易的利润率可高达300-500%。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跨入新世纪,加入wto对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对我国金融业地发展来说,既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金融业虽然有了想当大的规模,但是,同国际金融业地发展要求相比,无论是在实务操作水平上,还是在管理经验上,我们都还有很大的差距,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加以解决。显然,我国金融事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专业人才。

《货币银行学》是金融专业和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此书在结构体系安排和内容取舍上,力求能适应现代金融发展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货币及货币关系发展所形成的信用制度,是当代金融乃以存在的基础,也是我们研究现代金融理论的起点。我们必须认清当代金融所具有的证劵化特征。金融创新推动了金融证劵化,同时也突显了金融市场的作用。而在金融市场活动中,最主要的参与者是各种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投资基金等。当代金融业的这一变化特征,又决定了金融研究更多的关注于经济主体的经营活动及影响这些经营活动的各种因数。此外,20世纪90年代接连发生的墨西哥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又使人们认识到,在金融国际化、金融市场化地过程中,还要注意国际资本流动变化及其带来的新问题,要提高金融调控能力,重视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其效应研究,重视内外均衡。

考察实际的金融史,危机的根源是社会上大部分人由于缺少货币购买力,导致生产经营企业正常货币流通无法实现,导致亏损最后导致银行货币流通出现问题。银行只能减少票据购买,减少提供的金币量,从而减少票据流通量,减少市场上的货币总量,进而影响其他行业的货币流动,最后影响到全社会。

解决金融危机的方法主要是恢复正常的货币流动,使企业能够获得利润,银行能够制造更多的信用货币,提高消费者的货币占有量,提高和改善生产者的生产结构。对破产或亏损的企业进行债务重组。 要提高货币数量的方法有两类。一是信用货币对黄金贬值,但这样做会让投资者和信用货币持有者换取黄金,抛出信用货币,造成更大的危机。同时也会影响到债权人的利益,银行是最大的债权人,当然不想这样做。

在现代金融发展过程中,逐渐发明了以国债为担保,由央行发行的银行券,这种银行券同样可以做为商业银行的基础货币用来增加信用货币的数量。

其实中央银行券也是一种特殊的信用货币。以国家的税收为抵押,由中央银行家对其提供做市。即中央银行有义务买进国债,并向国债持有者兑付金属货币。

由于国家规定国家银行券可以交税,所以就取得了所有信用货币中的最高等级。 . 在美国罗斯副新政中决定中央银行券,美元与黄金脱钩以前。金融资本家们是支持金本位的(以金币为主体的基础货币)。主要是因为他们拥有最多的金属货币量,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信用货币供应量,从而以货币为武器占有全社会的实物资产并影响政治,建立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及幕后实事上立于三权之上的金权金融簪主制度。

在金权巩固之后,借用国家机器的力量,和金融危机对社会的要挟。金融资本家废除了金本位,开创了国本位。中央银行券成了唯一的基础货币,从此银行家能就能无限制的供应货币,操作价格,实现对社会更大的控制。

国本位的发钞制度挽救了经济危机,但是造就了更严重的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上涨,房价,股价一切资产价格都上涨。更多的人沦为了债务奴隶。金融资本家此时向一个人贷款并不是为了收取利息,你还不起贷款也无所谓,因为他们可以创造无限多的贷款。金融资本家要的就是更加彻底的控制社会上的每一个人,把债务人牢牢的拴在债务的链条上,实现债务控制的金字塔。最终实现他们所谓的世界新秩序。

我国历史上的信用货币制度十分不发达。1949年建国后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制度,国家统购统销,货币只起次要作用,货币支付仅用于居民日常消费领域。企业固定资产,生产资料仅用国家调拨,不用实际货币支付。全国只有一家中央银行,而且央行可以直接发钞,不用经过国债抵押的程序。我国采用的是世界最先进的国本位货币制度,限制了私人资产的发展,有利于国家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之以我们感觉计划经济下比较穷,是因为中国底子薄,国家减少了居民消费的比例,把更多的资金用于建设国家的工业体系。

改革开放以后,受新自由主义的影响。我国莫名其妙的放弃了最先进的货币制度。央行不敢发钞票了,总是对于价格上涨十分害怕。货币流通不畅造成经济下滑或者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增发货币或者人们观念问题造成通货膨胀,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是很正常的现象。社会主义国家也是货币经济,这是正常的货币规律在起作用。中国有共产党作为执行党,有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可以通过经济和政策调控改变通货膨胀,不要存有害怕心理。 由于我国不熟悉现代货币经济理念。全社会上货币量严重不足,导致各行各业缺少资金,经济一片萧条。实际上就是通货紧缩型金融危机。不过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通过政策调整很容易可以克服的,当然这也不是那个人的责任,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成长过程中交一些学费,付出一些代价也是必然的。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美国正处于货币经济的扩张期。大量美元流入世界市场,促使美国经济高速发展,同时也抢夺了其他货币的份额。

中国的出口之所以大幅增加,根本上是因为外国进口商可以提供货币而不欠帐。而我国国内由于货币不足,群众无力消费。为了更多的出口,我国实现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央行按固定比率向美元持有人支付人民币,而央行支付的人民币就是基础货币。根据统计表明,现在我国发行基础货币的主渠道是外汇占款。央行放弃了自主发钞而是以美元为抵押发行货币,进而导致国民经济逐渐受外国资本控制。

我想央行可能是怕多发货币导到人民币变成了废纸,从而导致中国的政治动荡。这种想法应该是受是国民党多元券的影响。

根据金融历史,只要有活力的企业能创造出先进的产品,企业货币流动正常,消费者可以得到足够的货币用来消费,信用货币就不会变为废纸。更重要的是,我国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不存在独立的金融资本利益集团,中国的金权,中国的罗斯切尔德还没有长成参天大树,一切都可以控制。

中国如果以国债为抵押发行货币就会形成一个资本利益集团,中国没必要以国债为抵押发行货币。汇率的确定是我国政策主权,完全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进行调整。

央行对我国的科研,实业,教育进行发钞,对银行发钞,对社会保障发钞。用国家法律保障公平,公正,和公有经济的安全。

不危及国家安全的行业完全可以放开,对侵害我国利益的垄断一定要打击。对增强我国世界竞争力的大企业一定要扶持。

现代金融很丰富,金融是我国发展的命脉,用好了金融,中国民族的发展就大有希望。

第四篇:超越金融读书笔记

《超越金融:索罗斯》读书笔记

“波普强调人的认知的不完美,而经济学中完美竞争理论假定完美的认知”,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以及独特的生活经历,激发了索罗斯对哲学研究的兴趣,并且将他对哲学研究的成果应用于现实,尤其是金融市场中。

比起在金融市场上的成就,索罗斯更愿意被认可为“哲学家”。他提出的“相关反射性”概念等理论帮助他预测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并且合理的应对,证明了其理论的现实意义。

两个相对简单的命题就说明了索罗斯的核心思想:“一个是,在有思维能力的参与者的情况下,参与者对世界的看法永远是局部和曲解的。这是谬误难免论即‘易误论’。另一个是,这些曲解了的观点可以影响参与者所处的情况,因为错误的看法会导致错误的行为。这是相互影响的‘相关反射原则’。”

读到这里我不禁产生了疑惑。索罗斯用这些理念分析金融市场、政治问题以及开放社会的理念,进而探讨市场价值与道德价值的区别,并对未来做出预测及对策。但是从“易误论”来看,如果所有人对于世界的看法都是错误的,而且他们的反应及做法又不一定正确,那么世界的发展就朝着不确定的方向前进了,如此一来,市场、政治和社会问题仿佛没有了研究的必要,而更别提预测未来的可能了。

在后文,索罗斯提出了“环形反馈”的概念,认为它“可以是消极的或者是积极的。消极的反馈使参与者的看法与实际情况更接近;积极的反馈使两者相去更远”。也就是说,人的不确定性并不一定导致实物发展的不可控性,反而有可能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使人们的认识趋于正确,从而发生“自我纠正的过程”。而市场泡沫的产生,则是源于积极反馈,因为它是“自我强化的过程”。参与者的看法与现实越来越远,因此泡沫的出现是可以被察觉、被预测的,从而可以提出应对泡沫破灭的对策。

但是,到底“环形反馈”的性质该如何判断?正是“人的不确定性”产生了自我纠正或自我强化的过程,但也因为这个原因,这两种过程可以相互转化,很有可能泡沫最终没有出现或者是导致严重的后果。而且,对于索罗斯本人而言,也并没有精准的预测到金融危机的发生时间。

空洞的哲学理论让人难以理解,转到切实的金融市场上来,仿佛更容易明白。

索罗斯的理念架构运用于金融市场有两个基本原则:“第一,市场价格总是曲扭其内在的基本因素或基数。。。。。。这与有效市场价定论针锋相对,假定论认为市场价格准确地反映所有存在的信息。第二,金融市场不是仅单纯消极的反应内在现实,它也有积极的作用:能够影响其所应该反映的所谓基数”。

这两点原则很容易理解,但是却推翻了我们一直信奉并推崇的“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如果市场价格总是不能真是的反应其内在信息,那么研究企业的各种数据、信息还有什么意义呢?而且从这一点来看,人们的行为对市场定价的影响更为显著。首先,初始定价非真实的反应其应反映的基数,然后人们对该公司的心理预期或者说主导趋势形成特定反映,再影响公司的基本面,造成暴涨或者暴跌?感觉市场上根本没有“理性预期”的存在,有的只是错误的理念和错误的行为的互相影响,导致股价波动,泡沫形成和破灭。

这只是我自己的迷思。索罗斯提出了造成泡沫的幕后推手,是债务杠杆或者资产杠杆。金融监管与金融市场也是相互作用的。索罗斯也对监管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提及未来,索罗斯认为还会出现“再次衰退”。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让所有国家接受统一监管条例将非常困难。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利益,促使他们会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就想欧元区,他们有同一个的央行,却分别有自己的财政部,而“对银行担保和对其注入资本是财政部的职能”。对于未来,“监管条例的涵盖范围必须是国际性的”,而索罗斯认为应由美国提出、中国牵头改变现行的国际金融等秩序。这还有待进一步思考。

第五篇:金融学读书笔记

付初

222008121 财务管理—2班

金融学读书报告: 阅读书目:

书籍简介:

作者马丁·沃尔夫,英国《金融时报》副总编辑和首席经济评论员,英语诺丁汉汉大学经济学教授。本书《下一轮全球金融》主要内容是关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前的全球金融动态,数据分析主要从2000年到2007年。与此同时马丁·沃尔夫也对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金融走向,特别是金融体系改革建立全球宏观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建议与期许。正如中文译本上的副标题一样,这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必读书”,因为对过去的分析总结影响未来的决策与走向。

全书共分为八章,标题分别是经验与教训:金融危机之后;金融自由化:陷阱?还是谈坦途;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危机;从危机到失衡;暴风雨前的寂静;走向调整和国内改革;走向全球改革;走向更稳定的世界。

上世纪末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及主要石油输出国的国家,从经常账户赤字变为经常账户盈余,富余的资本开始流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从而改变了80、90年代发展中国家作为主要债务人的经济格局。这是本书中主要观点——储蓄过剩和货币过剩造成经济失衡,产生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前提和事实基础。文中作者提到全球储蓄过剩即“世界其他地方储蓄大大超过投资,也可以说是世界与美国的分离”,全球储蓄过剩数量已经达到除美国之外世界其他地方储蓄总额的1/6,其结果就是造成实际利率下降的趋势,这也导致美国必须承受巨额经常账户赤字。实际利率偏低的事实表明美国没有将赤字引向投资而是转向消费领域。总结货币过剩的含义即为“世界上的储蓄者都是被动的受害者,挥霍的美国人是失衡的代理人,而美联储并非一个英雄的角色。”

本书关注了由于宏观经济力量特别是全球储蓄泛滥与其相关的国际收支失衡而导致的压力,分析研究了货币政策背后的含义并检视了相关力量对于国内债务特别是美国居民债务所造成的影响。在书中最后两章中作者强调了全球金融改革的重要性。全球的金融需要以国家内部金融的健康发展为有力保障,对如何将闲置资金正确的引入需要投资的发展中国家而不引起该国的金融动荡并尽量避免风险,书中都做了有意义的论述。同时涉及国际金融机构,特别是IMF的体制改革及选举权的重新分配及非正式集团的改革,包括G7和G20集团。

在这本书中,作者没有从微观层面具体介绍对金融危机的形成,而是从宏观角度告诉我们是否能对盈余资本进行合理利用是金融发展健康持续与否的关键。 就全书的写作风是严谨的,作者不是一味回答问题而是更多的提出问题,全书围绕作者是否预见到了规模如此之大的危机?本书对于各种想象的分析是否有用?本书的政策建议是否还使用?这些分析对于中国的读者和政策制定这什么用?这四个问题做了论述,也不断的让我在阅读的时候积极思考。下面就是我对于书中内容及观点的一些理解,同时间接或直接的回答上述问题。

读后感: 开始阅读的时候,我对全书内容的预计是对美国发生次贷危机的解读,但是继续下去发现该书主要是在宏观层面对金融危机的发生做了分析。金融危机不是最近的新产物,它与经济的发展是伴生的,而且每次金融危机的发生都不是空穴来风,都与之前的全球经济发展,政府的财政政策,央行的货币政策息息相关。本书就将重点放在了次贷危机发生的前十年,即1998年至2007年,对这段时间内全球不同地区发生的金融危机做了总结,包括不同经济体的发展走向和未来规划。

因为金融危机发生最频繁的时间正是全球化进程中最重要的十年,许多人,包括许多经

《下一轮全球金融》 济学家将危机的产生归结为全球化的推动,为此我与作者的观点相同,即在获得金融市场自由化的巨大潜在益处时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巨大挑战,包括金融市场开放、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及国际货币体系三者相互作用带来的潜在问题。我们要做的是理解全球金融自由化的利弊,进行深刻大变革,达到货币体系和国家金融模式之间的协调一致。创造新的世界货币或是回归金本位的货币政策都是不现实的设想,我们必须要在这噶多币种共存的世界里建立多币种的金融体系。对于新兴市场经济体,需要准备完全接受国际开放性特征的金融体系的游戏规则,强化金融体系监管,消除内部经济中货币错配的现象,运用国际资本进行发展。 书中提到的金融是“承诺的金字塔”这一定义让我对金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债券代表定期支付的承诺;股权代表分享未来利润的承诺;养老金代表退休之后仍能获得收入的承诺;寿险是在某个预定日期或者身故后进行赔付的承诺;意外或健康保险是在发生某些意外是进行赔付的承诺。金融的作用是提供一种机制,把资源从无法将其转化为生产力的拥有者手中转移到能够将其转化为生产力但有缺乏资源的人的手中。所以,它是分权市场的发动机。而承诺又是金融机器的重要零件,所以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新兴经济体国家倾向于将盈余资本购买美国国债,正如温家宝总理在一次答中外记者问时指出的外汇投资重中之重是安全,美国作为世界经济体的中心,并用有健全的信贷和金融监管制度,吸引了外国政府及个人投资者的目光。但是美国并不是完美的代名词,因其对金融系统的监管不严,对信贷制度的放松,或者说对世界承诺的违背成为这次次贷危机的主要动因之一。正如前IMF首席经济学家拉迈·拉詹所说“机会、无知、无赖行径——术语为不确定性、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可能人为的破坏债务偿还过程”。 回答“新兴经济体是否有必要努力效仿这个全球最先进的经济体(美国)所取得的成就”,答案是肯定的。曼库尔·奥尔森指出:一个社会的财富主要来源于这个社会实现长期投资承诺的能力,有数据表明1960年拥有较发达金融业的国家在接下来的3年里经济发展更为迅速,在金融体系较为发达的国家成立新企业数量也较多。这样正好符合美国在2000年至 2006年生产力显著提高的事实。更重要的是这对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也有极强的借鉴意义。下面我将重点论述《下一轮全球金融》一书对中国未来发展,特别是经济金融发展的意义。 书中特别强调了一国政府的重要作用。虽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的概念逐渐模糊化但是政府的作用却越来越突出和重要。政府的任务是提供能够创造和实现金融承诺的机构,政府也负责设立和保护财产权,同时负责发行金融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政府债券。一国政府的信用等级标志着一国对外资的吸收和使用能力,当年希腊危机产生的很大原因就是希腊政府在信用等级上被定义为垃圾股。中国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外汇储备,现在还不存在借贷信用的问题,但是过高的经常性账户盈余不可能长期持续,在需要外资进入时政府的信用尤为重要。面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国际游资虎视眈眈,如何利用中国优势或是抵御或是利用都是需要政府解决的问题。

书中的主要观点“储蓄过剩引起金融失衡”矛头直指中国。作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如何利用巨额的外汇储备关系到全世界的金融形势。这里不是夸大中国的国际地位,而是实际情况如此。读过此书,我意识到欠债不还不仅仅要追究债务人的责任,债券人 ,比如中国,也需要思考。借款人未能合理使用借款而导致失败需要承担责任,但是放款人也应该关心客户的信用等级。积极的外汇储备能给中国政府在采取经济刺激政策时提供一些保障,但是过多的外汇储备似乎不仅仅出此需要。

本次危机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到中国所采取的经济及金融发展政策的弊端。长时间以来,中国用实物换来了纸币,而且纸币的种类还较为单一即美元,而当兑换这些纸币时它们却大大贬值。一出口为导向,以廉价劳动力为主要优势。巨额的外汇带来的是环境的恶化,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以及现在所面对的来自多方经济体的压力。所以中国想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成为强国,经济体制转型迫在眉睫。 《下一轮全球金融》一书为我们介绍了全球化进程中的全球金融发展,主要以金融危机为主要切入点,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金融危机产生的机理,特别是储蓄过剩观点的提出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敲响了警钟也提示了方法。

总结:将客观事物加以分析总结行成理论,并将理论实际运用指导实践,这就是书本的意义所在。

上一篇:中彩那天课文范文下一篇:职场礼仪大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