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金融笔记范文

2022-05-26

第一篇:公司金融笔记范文

金融读书笔记

付初 222008121 财务管理—2班

金融学读书报告: 阅读书目:

书籍简介:

作者马丁·沃尔夫,英国《金融时报》副总编辑和首席经济评论员,英语诺丁汉汉大学经济学教授。本书《下一轮全球金融》主要内容是关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前的全球金融动态,数据分析主要从2000年到2007年。与此同时马丁·沃尔夫也对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金融走向,特别是金融体系改革建立全球宏观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建议与期许。正如中文译本上的副标题一样,这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必读书”,因为对过去的分析总结影响未来的决策与走向。

全书共分为八章,标题分别是经验与教训:金融危机之后;金融自由化:陷阱?还是谈坦途;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危机;从危机到失衡;暴风雨前的寂静;走向调整和国内改革;走向全球改革;走向更稳定的世界。

上世纪末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及主要石油输出国的国家,从经常账户赤字变为经常账户盈余,富余的资本开始流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从而改变了80、90年代发展中国家作为主要债务人的经济格局。这是本书中主要观点——储蓄过剩和货币过剩造成经济失衡,产生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前提和事实基础。文中作者提到全球储蓄过剩即“世界其他地方储蓄大大超过投资,也可以说是世界与美国的分离”,全球储蓄过剩数量已经达到除美国之外世界其他地方储蓄总额的1/6,其结果就是造成实际利率下降的趋势,这也导致美国必须承受巨额经常账户赤字。实际利率偏低的事实表明美国没有将赤字引向投资而是转向消费领域。总结货币过剩的含义即为“世界上的储蓄者都是被动的受害者,挥霍的美国人是失衡的代理人,而美联储并非一个英雄的角色。”

本书关注了由于宏观经济力量特别是全球储蓄泛滥与其相关的国际收支失衡而导致的压力,分析研究了货币政策背后的含义并检视了相关力量对于国内债务特别是美国居民债务所造成的影响。在书中最后两章中作者强调了全球金融改革的重要性。全球的金融需要以国家内部金融的健康发展为有力保障,对如何将闲置资金正确的引入需要投资的发展中国家而不引起该国的金融动荡并尽量避免风险,书中都做了有意义的论述。同时涉及国际金融机构,特别是imf的体制改革及选举权的重新分配及非正式集团的改革,包括g7和g20集团。

在这本书中,作者没有从微观层面具体介绍对金融危机的形成,而是从宏观角度告诉我们是否能对盈余资本进行合理利用是金融发展健康持续与否的关键。

就全书的写作风是严谨的,作者不是一味回答问题而是更多的提出问题,全书围绕作者是否预见到了规模如此之大的危机?本书对于各种想象的分析是否有用?本书的政策建议是否还使用?这些分析对于中国的读者和政策制定这什么用?这四个问题做了论述,也不断的让我在阅读的时候积极思考。下面就是我对于书中内容及观点的一些理解,同时间接或直接的回答上述问题。

读后感: 开始阅读的时候,我对全书内容的预计是对美国发生次贷危机的解读,但是继续下去发现该书主要是在宏观层面对金融危机的发生做了分析。金融危机不是最近的新产物,它与经济的发展是伴生的,而且每次金融危机的发生都不是空穴来风,都与之前的全球经济发展,政府的财政政策,央行的货币政策息息相关。本书就将重点放在了次贷危机发生的前十年,即1998年至2007年,对这段时间内全球不同地区发生的金融危机做了总结,包括不同经济体的发展走向和未来规划。

因为金融危机发生最频繁的时间正是全球化进程中最重要的十年,许多人,包括许多经

《下一轮全球金融》 济学家将危机的产生归结为全球化的推动,为此我与作者的观点相同,即在获得金融市场自由化的巨大潜在益处时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巨大挑战,包括金融市场开放、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及国际货币体系三者相互作用带来的潜在问题。我们要做的是理解全球金融自由化的利弊,进行深刻大变革,达到货币体系和国家金融模式之间的协调一致。创造新的世界货币或是回归金本位的货币政策都是不现实的设想,我们必须要在这噶多币种共存的世界里建立多币种的金融体系。对于新兴市场经济体,需要准备完全接受国际开放性特征的金融体系的游戏规则,强化金融体系监管,消除内部经济中货币错配的现象,运用国际资本进行发展。

书中提到的金融是“承诺的金字塔”这一定义让我对金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债券代表定期支付的承诺;股权代表分享未来利润的承诺;养老金代表退休之后仍能获得收入的承诺;寿险是在某个预定日期或者身故后进行赔付的承诺;意外或健康保险是在发生某些意外是进行赔付的承诺。金融的作用是提供一种机制,把资源从无法将其转化为生产力的拥有者手中转移到能够将其转化为生产力但有缺乏资源的人的手中。所以,它是分权市场的发动机。而承诺又是金融机器的重要零件,所以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新兴经济体国家倾向于将盈余资本购买美国国债,正如温家宝总理在一次答中外记者问时指出的外汇投资重中之重是安全,美国作为世界经济体的中心,并用有健全的信贷和金融监管制度,吸引了外国政府及个人投资者的目光。但是美国并不是完美的代名词,因其对金融系统的监管不严,对信贷制度的放松,或者说对世界承诺的违背成为这次次贷危机的主要动因之一。正如前imf首席经济学家拉迈·拉詹所说“机会、无知、无赖行径——术语为不确定性、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可能人为的破坏债务偿还过程”。 回答“新兴经济体是否有必要努力效仿这个全球最先进的经济体(美国)所取得的成就”,答案是肯定的。曼库尔·奥尔森指出:一个社会的财富主要来源于这个社会实现长期投资承诺的能力,有数据表明1960年拥有较发达金融业的国家在接下来的3年里经济发展更为迅速,在金融体系较为发达的国家成立新企业数量也较多。这样正好符合美国在2000年至 2006年生产力显著提高的事实。更重要的是这对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也有极强的借鉴意义。下面我将重点论述《下一轮全球金融》一书对中国未来发展,特别是经济金融发展的意义。 书中特别强调了一国政府的重要作用。虽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的概念逐渐模糊化但是政府的作用却越来越突出和重要。政府的任务是提供能够创造和实现金融承诺的机构,政府也负责设立和保护财产权,同时负责发行金融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政府债券。一国政府的信用等级标志着一国对外资的吸收和使用能力,当年希腊危机产生的很大原因就是希腊政府在信用等级上被定义为垃圾股。中国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外汇储备,现在还不存在借贷信用的问题,但是过高的经常性账户盈余不可能长期持续,在需要外资进入时政府的信用尤为重要。面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国际游资虎视眈眈,如何利用中国优势或是抵御或是利用都是需要政府解决的问题。

书中的主要观点“储蓄过剩引起金融失衡”矛头直指中国。作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如何利用巨额的外汇储备关系到全世界的金融形势。这里不是夸大中国的国际地位,而是实际情况如此。读过此书,我意识到欠债不还不仅仅要追究债务人的责任,债券人 ,比如中国,也需要思考。借款人未能合理使用借款而导致失败需要承担责任,但是放款人也应该关心客户的信用等级。积极的外汇储备能给中国政府在采取经济刺激政策时提供一些保障,但是过多的外汇储备似乎不仅仅出此需要。

本次危机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到中国所采取的经济及金融发展政策的弊端。长时间以来,中国用实物换来了纸币,而且纸币的种类还较为单一即美元,而当兑换这些纸币时它们却大大贬值。一出口为导向,以廉价劳动力为主要优势。巨额的外汇带来的是环境的恶化,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以及现在所面对的来自多方经济体的压力。所以中国想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成为强国,经济体制转型迫在眉睫。 《下一轮全球金融》一书为我们介绍了全球化进程中的全球金融发展,主要以金融危机为主要切入点,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金融危机产生的机理,特别是储蓄过剩观点的提出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敲响了警钟也提示了方法。

总结:将客观事物加以分析总结行成理论,并将理论实际运用指导实践,这就是书本的意义所在。篇二:国际金融读书笔记

合肥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读书笔记

(2011 ~ 2012 学年第 二 学期) 1 2 说明:(1)此表请学生自行下载,钢笔填写。(2)可加页,但“成绩”一页要放在最后一页。(3)

每本书籍的读书笔记要单独填写。 3 篇三:《国际金融》读书笔记

《国际金融》读书笔记

国际金融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国际收支、汇率、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制度、开放条件下的宏观政策选择等,本书介绍的理论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我国近期遇到的重大国际金融热点问题,如人民币升值问题、国际收支双顺差问题、外汇储备规模空前问题、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挑战、中国成为资本输出国问题、国际货币制度改革问题等。

199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表现出稳中有升的趋势,1美元所能兑换的人民币由94年的¥8.3下降到目前的¥6.5。94年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出现了通货膨胀压力;但由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长期低于购买力平价所决定的汇率,人民币升值并没有减少国际收支顺差或带来逆差,而是继续保持国际收支顺差。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有较大幅度升值,这有利于缓解国际压力、缓解通货膨胀压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等,但同时也会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导致结构性失业、加重我国的金融问题等。

国际收支双顺差指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都是顺差。我国的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源自贸易收支顺差,而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主要源自外商直接投资。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主要有:收入分配不均,实行鼓励出口的政策,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劳动力廉价,金融政策的推动,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长期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给我国带来的消极影响有:加剧我国同欧美国家的经济摩擦,带来沉重的通货膨胀压力,使我国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以廉价的官方资本输出换取高昂的私人资本流入,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解决我国长期双顺差的对策有:政府需要改变收入分配格局、减轻两极分化程度,适度调整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相关金融政策,实行人民币渐进升值政策等。 国际金融危机是指首先发生于一国金融市场上的价格波动、流动性不足以及金融机构的破产,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到其他国家,引起的国际货币危机或国际债务危机。影响较大的国际金融危机有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等。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有:导致经济衰退、全球经济增长放慢,使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受阻,冲击国际金融制度,引发东道国的经济、社会危机,扰乱经济秩序等。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政府需要加强金融安全,具体措施有:完善国内金融体系和国家政策,处理和金融深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关系,建立健全的金融机构,以及加强资本国际流动的国际协调等。

从资本输出国的角度来看,资本国际流动表现为本国的私人、企业、团体或政府在国外拥有债券、股票、土地、建筑或设备的所有权和银行存款等资产;资本国际流动的重要贡献是为本国的闲置资源找到了重新配置的空间,并且在输出资本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或为本国产品迅速打开国际市场,赢得有利地位;但同时,资本输

出也会带来“产业空心化”、“技术渗漏”等问题。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面临资本由穷国流向富国的资本逆流问题,对此我国应采取的措施有:遏制收入分配差距继续恶化的势头、保证国内消费需求稳步增长,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实现国际收支大体平衡,适当增加进口、特别是资源进口等。

二战后,学术界对国际货币制度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如恢复金本位制、创立世界中央银行、简历特别提款权本位、以固定汇率为基础的多种储备体系、控制短期资本流动等;197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过委员会提出了《改革大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改革要求。具体而言,发展中国家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要求包括:改革现行的汇率制度、建立波动幅度小的汇率结构,实行对称、有效、公平的国际收支调节原则,通过国际集体行为来创设国际储备资产、使特别提款权成为增加国际清偿能力的主要手段、并改进其分配方式,国际货币事务民主化,发达国家增加对发展中国家实际资源的转移等。但目前这些方案和改革要求往往只能为部分国家所认同,发达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仍居支配地位,国际货币制度将大体上维持牙买加体系的框架,改革进展缓慢。篇四:《金融学》读书笔记 2008年保荐代表人考试金融模块

——《金融学》读书笔记

保荐代表人考试学习委员会金融模块协调处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货币形态的演变

铸币、银行券、纸币、存款通货、电子货币

二、货币制度的演变

(一)货币制度构成

1、货币制度

指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包括: (1)币材的确定

(2)货币单位的确定:货币单位名称和单位“值”

(3)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主币与辅币

(4)对不同种类货币铸造发行的管理

(5) 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

2、货币制度相关概念

(1)无限法偿

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指无论支付数额有多大,无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2)有限法偿

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受,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受。

(3)格雷欣法则

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金银复本位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良币退出流通被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

(4)货币替代

信用货币制度下,本外币之间出现币值不稳定时,趋软的货币就会被抛售,趋硬的货币被抢购、收藏。

注:①人民币是中国大陆的法定货币,主币单位为元,辅币单位为角和分,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②人民币是信用货币

– 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兑现信用货币

– 人民币以现金和存款货币形式存在

③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人民币的发行

– 通过货币发行基金和商业银行业务库的管理来实现

(二)国际货币制度

1、布雷顿森林体系

– 1944年达成,1973年崩溃

– 双挂钩的固定汇率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imf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2、浮动汇率体系(牙买加体系)

3、货币局制度

钉住锚货币;发行准备

4、美元化

本币被美元取代

5、欧元(欧洲货币制度)

– 1998年欧洲中央银行成立

– 1999年1月欧元正式启动

– 2002年1月欧元现钞正式流通,同年7月原有货币停止流通

第二章 信用

一、资金流量分析 y=c+i+x-m

二、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一)直接融资

优点:

– 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紧密,有利于资金的快速合理配置和提高使用效益 – 由于没有中间环节,筹资成本较低,投资收益较高

– 资金供求双方形成投资关系,加强了投资者对资金使用的关注和筹资者的压力

– 有利于筹集具有稳定性的、可以长期使用的投资资金

局限性:

– 资金供求双方在数量、期限、收益率等方面受的限制比间接融资多 – 直接融资的便利程度及其融资工具的流动性均受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的制约

– 对资金供给者来说,直接融资的风险比间接融资大得多,需要直接承担投资风险

(二)间接融资

优点:

– 灵活便利:期限、数额、利率

– 安全性高:资金所有者安全性高

– 规模经济:借款数额与资产规模有关

三、股份公司

(一)股份公司存在的基础:信用关系的普遍发展

(二)信用关系的原则:有限责任

(三)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股份公司的出现使得:

1、资本从私人的变成“社会的”,从而所有权和经营权必然分离;

2、经理人员形成了一个阶层,所有权已不再是发挥资本职能的前提。 (注:注意委托代理问题)

第三章 金融

本章论述金融范畴及学科体系涉及的内容,典型的“中国式金融”概念,没发现值得做笔记的东西。

第四章 利息和利率

一、利息

投资人让渡资本使用权而索要的补偿(机会成本+风险)

利率 = 机会成本补偿水平 + 风险溢价水平

二、利率

(一)相关概念

1、基准利率

– 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其他利率会相应随之变动的利率 – 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无风险利率

– 消除了种种风险溢价后补偿机会成本的利率

2、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 是否剔除通货膨胀因素

– r ? ?1 ? i?? 1 ? p ? ? 1 (r — 名义利率;i — 实际利率;p — 通货膨胀率)

3、单利与复利

4、终值和现值

5、收益率

6、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

远期利率:

– 隐含在给定的即期利率之中,从未来某一时点到另一时点的利率 – 债权债务期限延长的价值 n??1?r– fn ? n?1? 1 (fn : 第 n 年的远期利率,rn-1 :即期利率)1?rn?1篇五:金融读书笔记

近来读了戴国强主编的《货币金融学》,写了些读书笔记,与您交流一下,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邓小平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这深刻地阐明了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及举足轻重的作用。 金融是指与货币资金金融通用有关的一切活动,它包括货币制度设计、信用管理、银行、证劵、保险等金融机构的经营、金融市场运作、货币政策的制定与贯彻、参与国际融资等。在市场机制下,人们通过货币资金的融通与配置优化,可提高其他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商品生产和交换。各国经济发展史都雄辩地证明,一国金融活动的有效程度会直接对该国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地乃至决定性的影响。一国要成为经济强国,也必须拥有发达的金融体系,离开发达的金融体系支撑,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经济强国的。可以说,当代经济实质上是金融经济。

现代金融制度起源于威尼斯,主要人员是罗马帝国及当时欧洲贵族的理财代理人,犹太人是这些人是重要组成部分。当时欧洲的货币是金属,有金和银,信用货币还没有出现。 现在来解释一下信用货币的形式和实质。信用货币最早的形式是汇票和本票。包括企业汇票、银行汇票,企业本票,银行本票。

由于中世纪的欧洲金、银的量长期不增长,整个社会中缺乏货币供应,商品经济十分落后。具有大量金、银的只能是一些贵族和皇族、教会高层。一些善于理财的人就代理这些贵族发高利贷。利率高达20%--30%,谁会去借这些高利贷呢,当然商人们的利润率必须大于利率才会去借债,这就是从事东方贸易的商人,东方贸易的利润率可高达300-500%。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跨入新世纪,加入wto对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对我国金融业地发展来说,既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金融业虽然有了想当大的规模,但是,同国际金融业地发展要求相比,无论是在实务操作水平上,还是在管理经验上,我们都还有很大的差距,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加以解决。显然,我国金融事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专业人才。

《货币银行学》是金融专业和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此书在结构体系安排和内容取舍上,力求能适应现代金融发展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货币及货币关系发展所形成的信用制度,是当代金融乃以存在的基础,也是我们研究现代金融理论的起点。我们必须认清当代金融所具有的证劵化特征。金融创新推动了金融证劵化,同时也突显了金融市场的作用。而在金融市场活动中,最主要的参与者是各种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投资基金等。当代金融业的这一变化特征,又决定了金融研究更多的关注于经济主体的经营活动及影响这些经营活动的各种因数。此外,20世纪90年代接连发生的墨西哥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又使人们认识到,在金融国际化、金融市场化地过程中,还要注意国际资本流动变化及其带来的新问题,要提高金融调控能力,重视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其效应研究,重视内外均衡。

考察实际的金融史,危机的根源是社会上大部分人由于缺少货币购买力,导致生产经营企业正常货币流通无法实现,导致亏损最后导致银行货币流通出现问题。银行只能减少票据购买,减少提供的金币量,从而减少票据流通量,减少市场上的货币总量,进而影响其他行业的货币流动,最后影响到全社会。

解决金融危机的方法主要是恢复正常的货币流动,使企业能够获得利润,银行能够制造更多的信用货币,提高消费者的货币占有量,提高和改善生产者的生产结构。对破产或亏损的企业进行债务重组。 要提高货币数量的方法有两类。一是信用货币对黄金贬值,但这样做会让投资者和信用货币持有者换取黄金,抛出信用货币,造成更大的危机。同时也会影响到债权人的利益,银行是最大的债权人,当然不想这样做。

在现代金融发展过程中,逐渐发明了以国债为担保,由央行发行的银行券,这种银行券同样可以做为商业银行的基础货币用来增加信用货币的数量。

其实中央银行券也是一种特殊的信用货币。以国家的税收为抵押,由中央银行家对其提供做市。即中央银行有义务买进国债,并向国债持有者兑付金属货币。

由于国家规定国家银行券可以交税,所以就取得了所有信用货币中的最高等级。 . 在美国罗斯副新政中决定中央银行券,美元与黄金脱钩以前。金融资本家们是支持金本位的(以金币为主体的基础货币)。主要是因为他们拥有最多的金属货币量,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信用货币供应量,从而以货币为武器占有全社会的实物资产并影响政治,建立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及幕后实事上立于三权之上的金权金融簪主制度。

在金权巩固之后,借用国家机器的力量,和金融危机对社会的要挟。金融资本家废除了金本位,开创了国本位。中央银行券成了唯一的基础货币,从此银行家能就能无限制的供应货币,操作价格,实现对社会更大的控制。

国本位的发钞制度挽救了经济危机,但是造就了更严重的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上涨,房价,股价一切资产价格都上涨。更多的人沦为了债务奴隶。金融资本家此时向一个人贷款并不是为了收取利息,你还不起贷款也无所谓,因为他们可以创造无限多的贷款。金融资本家要的就是更加彻底的控制社会上的每一个人,把债务人牢牢的拴在债务的链条上,实现债务控制的金字塔。最终实现他们所谓的世界新秩序。

我国历史上的信用货币制度十分不发达。1949年建国后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制度,国家统购统销,货币只起次要作用,货币支付仅用于居民日常消费领域。企业固定资产,生产资料仅用国家调拨,不用实际货币支付。全国只有一家中央银行,而且央行可以直接发钞,不用经过国债抵押的程序。我国采用的是世界最先进的国本位货币制度,限制了私人资产的发展,有利于国家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之以我们感觉计划经济下比较穷,是因为中国底子薄,国家减少了居民消费的比例,把更多的资金用于建设国家的工业体系。

改革开放以后,受新自由主义的影响。我国莫名其妙的放弃了最先进的货币制度。央行不敢发钞票了,总是对于价格上涨十分害怕。货币流通不畅造成经济下滑或者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增发货币或者人们观念问题造成通货膨胀,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是很正常的现象。社会主义国家也是货币经济,这是正常的货币规律在起作用。中国有共产党作为执行党,有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可以通过经济和政策调控改变通货膨胀,不要存有害怕心理。 由于我国不熟悉现代货币经济理念。全社会上货币量严重不足,导致各行各业缺少资金,经济一片萧条。实际上就是通货紧缩型金融危机。不过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通过政策调整很容易可以克服的,当然这也不是那个人的责任,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成长过程中交一些学费,付出一些代价也是必然的。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美国正处于货币经济的扩张期。大量美元流入世界市场,促使美国经济高速发展,同时也抢夺了其他货币的份额。

中国的出口之所以大幅增加,根本上是因为外国进口商可以提供货币而不欠帐。而我国国内由于货币不足,群众无力消费。为了更多的出口,我国实现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央行按固定比率向美元持有人支付人民币,而央行支付的人民币就是基础货币。根据统计表明,现在我国发行基础货币的主渠道是外汇占款。央行放弃了自主发钞而是以美元为抵押发行货币,进而导致国民经济逐渐受外国资本控制。

我想央行可能是怕多发货币导到人民币变成了废纸,从而导致中国的政治动荡。这种想法应该是受是国民党多元券的影响。

根据金融历史,只要有活力的企业能创造出先进的产品,企业货币流动正常,消费者可以得到足够的货币用来消费,信用货币就不会变为废纸。更重要的是,我国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不存在独立的金融资本利益集团,中国的金权,中国的罗斯切尔德还没有长成参天大树,一切都可以控制。

中国如果以国债为抵押发行货币就会形成一个资本利益集团,中国没必要以国债为抵押发行货币。汇率的确定是我国政策主权,完全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进行调整。

央行对我国的科研,实业,教育进行发钞,对银行发钞,对社会保障发钞。用国家法律保障公平,公正,和公有经济的安全。

不危及国家安全的行业完全可以放开,对侵害我国利益的垄断一定要打击。对增强我国世界竞争力的大企业一定要扶持。

现代金融很丰富,金融是我国发展的命脉,用好了金融,中国民族的发展就大有希望。

第二篇:金融帝国读书笔记

冰山原理

无论我们对市场分析的有多么详细,那么我们找到的原因仍就是有限的,并且所有能够影响市场的原因还是可以分为已知原因和未知原因。如果承认结果,也就是真实的价格是由众多原因产生的话。那么就可以得出“已知原因a+未知原因x=结果b”的公式。通常对于未来走势起更大作用的,恰恰是未知原因。

树形原理

树形原理,说的就是原因与结果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简单的说,事后合理不等于事先可知。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同样的原因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无论你使用什么样的分析方法,同样的原因都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在我看来,交易者是否能够长期获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应对这种不确定性。

巨变效应

市场的本质也许就是两种相反力量的正反馈与负反馈。上涨意味着继续上涨,就是正反馈;而上涨意味着下跌,就是负反馈;同时负反馈具有封存效应!上涨的本身就在不停的聚集着下跌的力量,同时上涨又让交易者对下跌的理由视而不见。当市场最终处于临界状态时,一个小事件就能使得聚集起来的下跌因素瞬间爆发出来,从而产生巨变现象。

恐龙效应

也许“恐龙效应”真得能够很好的解释,为什么很多交易者都是在戴上光环后快速的陨落。能够戴上光环的交易者,必然更多的利用、依赖了市场中的微观规律。一个交易者越能适应当时的市场环境,似乎就越不可能适应变化后的市场环境。这时通过过度适应市场而戴上光环的同时,也就为其后的陨落卖下的伏笔。当市场的特征出现巨变的时候,这种过度适应市场的交易者就会被市场迅速的扫地出门。

钟摆效应

所谓市场,当中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能够为一次交易负责的单向真理,而是由众多对立矛盾的概念组合而成的。当你能够找到一种交易的方法,那么我肯定还存在一种与你相反的交易方法存在。或者说,任何方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段内都是会有“占便宜”和“吃亏”的时候。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称的,但市场也并非完全对称的。市场具有某种概率上的不对称性,利用这种概率上微弱的不对称性,建立一种具有概率优势的一致性交易策略,从而实现长期必然的获利。

高低错觉

一般人都喜欢于卖高买低,这时对于个股而言就会出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股票越涨市场介入程度就越低,而股票越跌市场介入程度就越高。道理很简单,一只反复上涨的股票,曾经的持有者会因为价格高而卖出,同时持币者也不会买入找不到高点作为参照物的股票。

在那个庄股横行的年代,庄家反复利用散户这种心理弱点以及对高点的判断错觉。一只股票从 5 元涨到 10 元时,散户会越来越少,这时筹码流向庄家和趋势跟踪者手中。当股票一路上涨时,能够抛售的散户越来越少,所以越涨就越不费力气。如果庄家准备在20 元实现成功撤庄的话,那么通常会拉高到 30 元、甚至 40 元。道理很简单,没有“打折效应”,散户是不会当傻子的!

对错悖论

对于对错的评价应该是基于交易策略而不是基于结果。在我看来,交易者能否取得成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取决于坚持“错误”与改正错误的能力。其中第一个“错误”代表自身交易策略带来的合理亏损,而第二个错误代表交易方向错误而出现的亏损。

对于任何交易者来说,都必须找到自己应该承担的东西。交易绝对不是没有成本的不劳而获,所以我们必须首先确定我们能够承担的成本是什么?然后,找到一种合理的策略来一致性的实现全部交易。如果你不能接受“盈亏同源”的事实,那么你就不可能找到固定的基石,自然你的全部交易技术就只能够是空中楼阁。

学习效应

市场的机制就是制造微观定势,然后突然打破这种定势,而将追随定势的交易者一网打尽。

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最吃香:一种是信仰坚定的人,一种是根本就没有信仰的人。我对价格的涨跌就是绝对没有信仰的人,绝对的随势而动。但我对趋势思维又是信仰异常坚定的人,无论输了多少次,我都还敢继续下注。而如果你是既有信仰,但又不坚定的话。那么你就会随着市场这座大钟而左右摇摆,并且永远慢市场半拍。

超市原理

正确率的高低,同预测水平的好坏并非具有绝对的相关性;而与离市策略具有更大的相关性!理论上讲,即使在随机开仓的情况下,只要止损的幅度数倍于止赢的幅度,那么正确次数就能数倍于亏损次数。所谓高正确率只能说明利润是被众多的人(次)平分,而亏损是由少数人(次)承担。由此看来,股民的高正确率,只能说明“利润兑现、亏损挂起”的癖好在

起作用。

复利悖论

衡量获利速度的快慢有三个指标:正确率、赔率、交易周期。从“超市效应”中我们可以得知,正确率同赔率是互损的。

鸵鸟现象

如果一种现象你无法消除它,那么与其回避还不如正视它,从而承认它、接受它、研究它、合理地控制它。如果你连承认都不敢承认,那么你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合理控制它的。这样一来,我就承认并且接受业绩可能虚假这个现实,从而研究如何控制这种风险对自己的伤害。慢慢的,这种理念甚至成为我其后交易策略形成的一条主线,那就是:从对抗到包容。

圆木桶理论

对于一笔获利的交易而言,你必须把各个环节都做正确;但对于一笔亏损的交易而言,并不需要你把各个环节都做错,只要做错一个环节就足够了!这也是我反复提倡交易应该简单而不是繁琐的原因。

点球原理

不追求确定性还有可能成功,而追求确定性就必然会失败!如果将守门员扑球比做交易的话,那么三分之一的正确率在五倍的赔率面前照样可以获利,而追求确定性的交易者通常什么都得不到!看出趋势的思维方式是错的!趋势不是看出来的,而是赌出来的。

小蝴蝶的故事

大多数交易者的动机,他们只不过是逃避不确定性的存在。所有的优势等于可能捕捉到所有的利润,但所有的劣势又等于可能遭受所有的亏损(承担所有的成本)。事实上,如果一种交易方法能够具有明显的期望收益优势,那么虽然单次(微观上)无法找到确定性,但却能够实现长期战绩(宏观上)的确定性。

第三篇:实习笔记——运营公司

1、 指挥中心的分类:单置式、区域集中式、整体集中式

地处北郊的西安地铁运营分公司控制中心属于区域集中式,控制目前正在运营的二号线和即将投入运营的一号、三号线;运营中心采用浙大网新的无线通信移动闭塞系统,机房内置计算机联锁设备,整个控制系统大体包含:电源、计轴、联锁、ATS、DCS、维修系统、车载系统几个部分。

2、 大屏幕:

(1) 视频监控:右侧3*3的区域是整个视频监控系统的输出终端,在控制系统中属

于辅助地位;西安地铁二号线所装备的摄像头总共有615个,其中活动式85

个,固定式530个,均采用有线传输。

(2) 供电监控:左侧上部6*1区域,主要显示二号线供电情况。

(3) 行车监控:中部下部6*2区域,是显示的核心区块,标示二号线车辆的详细运

行状况;操作主要在计算机上进行,大屏幕是显示终端。

3、 西安地铁二号线行车基本情况

西安地铁二号线全周期运行时间为102min,上限车辆数为12部,区间最高时速64km,行车间隔八分半,至12月将把全运行周期缩短至99min,停站时间最高1min,最低45s。每天早晨6:30由北客站发出第一班车,6:45由会展中心站发出第一班车;但实际上,每天早上5:46就会就由北客站发出两部车同时沿上行和下行线路向会展中心开去,此两部车不载客,其目的在于适应经过一晚施工过后的线路的工况,称为压道。21:30由会展中心开出最后一班车,在23:00时完成回转,之后便可开展线路内的施工、检修工作,并在次日清晨4:40结束,之后一小时进行运营准备工作,其中包括开启风机(20min强制换风)、客运检查和站务工作(屏蔽门、道岔和电梯等设备的检修工作)。在2011年的10月1日,西安地铁二号线迎来了最高客流,日流量达28万人次;而在正常情况下,二号线在工作日时所承担的流量为每日14万人次,周末为每日18~19万人次。

4、 指挥中心工作状况

指挥中心调度工作分为:行车调度、电力调度、环境调度和维修调度,其位于控制中心的位置一次是第一排左侧、中部和右侧,第二排中部。人员分配分别为2名、2名、1名、1名,以及值班主任1名,一班共七名工作人员;控制中心采用轮换制度,4班倒,目前共有37名调度人员

5、 地铁信号系统(由高到低排列)

(1) CBTC——连续式移动闭塞(最短可设90s行车间隔)

(2) 点式ATP——非连续式移动闭塞(最短可设240s行车间隔)

(3) 不带超速防护的移动闭塞(依靠司机经验和调度工作)

(4) 电话闭塞(一个车站一个闭塞区间,先保证站内无车)

(兄弟姐们,这个也是我从灰常潦草的笔记上整理来的,如果有错,希望大家指出来~~) ~(≧▽≦)/~恶意卖个萌…….

第四篇:金融学读书笔记

付初

222008121 财务管理—2班

金融学读书报告: 阅读书目:

书籍简介:

作者马丁·沃尔夫,英国《金融时报》副总编辑和首席经济评论员,英语诺丁汉汉大学经济学教授。本书《下一轮全球金融》主要内容是关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前的全球金融动态,数据分析主要从2000年到2007年。与此同时马丁·沃尔夫也对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金融走向,特别是金融体系改革建立全球宏观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建议与期许。正如中文译本上的副标题一样,这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必读书”,因为对过去的分析总结影响未来的决策与走向。

全书共分为八章,标题分别是经验与教训:金融危机之后;金融自由化:陷阱?还是谈坦途;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危机;从危机到失衡;暴风雨前的寂静;走向调整和国内改革;走向全球改革;走向更稳定的世界。

上世纪末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及主要石油输出国的国家,从经常账户赤字变为经常账户盈余,富余的资本开始流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从而改变了80、90年代发展中国家作为主要债务人的经济格局。这是本书中主要观点——储蓄过剩和货币过剩造成经济失衡,产生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前提和事实基础。文中作者提到全球储蓄过剩即“世界其他地方储蓄大大超过投资,也可以说是世界与美国的分离”,全球储蓄过剩数量已经达到除美国之外世界其他地方储蓄总额的1/6,其结果就是造成实际利率下降的趋势,这也导致美国必须承受巨额经常账户赤字。实际利率偏低的事实表明美国没有将赤字引向投资而是转向消费领域。总结货币过剩的含义即为“世界上的储蓄者都是被动的受害者,挥霍的美国人是失衡的代理人,而美联储并非一个英雄的角色。”

本书关注了由于宏观经济力量特别是全球储蓄泛滥与其相关的国际收支失衡而导致的压力,分析研究了货币政策背后的含义并检视了相关力量对于国内债务特别是美国居民债务所造成的影响。在书中最后两章中作者强调了全球金融改革的重要性。全球的金融需要以国家内部金融的健康发展为有力保障,对如何将闲置资金正确的引入需要投资的发展中国家而不引起该国的金融动荡并尽量避免风险,书中都做了有意义的论述。同时涉及国际金融机构,特别是IMF的体制改革及选举权的重新分配及非正式集团的改革,包括G7和G20集团。

在这本书中,作者没有从微观层面具体介绍对金融危机的形成,而是从宏观角度告诉我们是否能对盈余资本进行合理利用是金融发展健康持续与否的关键。 就全书的写作风是严谨的,作者不是一味回答问题而是更多的提出问题,全书围绕作者是否预见到了规模如此之大的危机?本书对于各种想象的分析是否有用?本书的政策建议是否还使用?这些分析对于中国的读者和政策制定这什么用?这四个问题做了论述,也不断的让我在阅读的时候积极思考。下面就是我对于书中内容及观点的一些理解,同时间接或直接的回答上述问题。

读后感: 开始阅读的时候,我对全书内容的预计是对美国发生次贷危机的解读,但是继续下去发现该书主要是在宏观层面对金融危机的发生做了分析。金融危机不是最近的新产物,它与经济的发展是伴生的,而且每次金融危机的发生都不是空穴来风,都与之前的全球经济发展,政府的财政政策,央行的货币政策息息相关。本书就将重点放在了次贷危机发生的前十年,即1998年至2007年,对这段时间内全球不同地区发生的金融危机做了总结,包括不同经济体的发展走向和未来规划。

因为金融危机发生最频繁的时间正是全球化进程中最重要的十年,许多人,包括许多经

《下一轮全球金融》 济学家将危机的产生归结为全球化的推动,为此我与作者的观点相同,即在获得金融市场自由化的巨大潜在益处时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巨大挑战,包括金融市场开放、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及国际货币体系三者相互作用带来的潜在问题。我们要做的是理解全球金融自由化的利弊,进行深刻大变革,达到货币体系和国家金融模式之间的协调一致。创造新的世界货币或是回归金本位的货币政策都是不现实的设想,我们必须要在这噶多币种共存的世界里建立多币种的金融体系。对于新兴市场经济体,需要准备完全接受国际开放性特征的金融体系的游戏规则,强化金融体系监管,消除内部经济中货币错配的现象,运用国际资本进行发展。 书中提到的金融是“承诺的金字塔”这一定义让我对金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债券代表定期支付的承诺;股权代表分享未来利润的承诺;养老金代表退休之后仍能获得收入的承诺;寿险是在某个预定日期或者身故后进行赔付的承诺;意外或健康保险是在发生某些意外是进行赔付的承诺。金融的作用是提供一种机制,把资源从无法将其转化为生产力的拥有者手中转移到能够将其转化为生产力但有缺乏资源的人的手中。所以,它是分权市场的发动机。而承诺又是金融机器的重要零件,所以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新兴经济体国家倾向于将盈余资本购买美国国债,正如温家宝总理在一次答中外记者问时指出的外汇投资重中之重是安全,美国作为世界经济体的中心,并用有健全的信贷和金融监管制度,吸引了外国政府及个人投资者的目光。但是美国并不是完美的代名词,因其对金融系统的监管不严,对信贷制度的放松,或者说对世界承诺的违背成为这次次贷危机的主要动因之一。正如前IMF首席经济学家拉迈·拉詹所说“机会、无知、无赖行径——术语为不确定性、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可能人为的破坏债务偿还过程”。 回答“新兴经济体是否有必要努力效仿这个全球最先进的经济体(美国)所取得的成就”,答案是肯定的。曼库尔·奥尔森指出:一个社会的财富主要来源于这个社会实现长期投资承诺的能力,有数据表明1960年拥有较发达金融业的国家在接下来的3年里经济发展更为迅速,在金融体系较为发达的国家成立新企业数量也较多。这样正好符合美国在2000年至 2006年生产力显著提高的事实。更重要的是这对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也有极强的借鉴意义。下面我将重点论述《下一轮全球金融》一书对中国未来发展,特别是经济金融发展的意义。 书中特别强调了一国政府的重要作用。虽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的概念逐渐模糊化但是政府的作用却越来越突出和重要。政府的任务是提供能够创造和实现金融承诺的机构,政府也负责设立和保护财产权,同时负责发行金融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政府债券。一国政府的信用等级标志着一国对外资的吸收和使用能力,当年希腊危机产生的很大原因就是希腊政府在信用等级上被定义为垃圾股。中国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外汇储备,现在还不存在借贷信用的问题,但是过高的经常性账户盈余不可能长期持续,在需要外资进入时政府的信用尤为重要。面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国际游资虎视眈眈,如何利用中国优势或是抵御或是利用都是需要政府解决的问题。

书中的主要观点“储蓄过剩引起金融失衡”矛头直指中国。作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如何利用巨额的外汇储备关系到全世界的金融形势。这里不是夸大中国的国际地位,而是实际情况如此。读过此书,我意识到欠债不还不仅仅要追究债务人的责任,债券人 ,比如中国,也需要思考。借款人未能合理使用借款而导致失败需要承担责任,但是放款人也应该关心客户的信用等级。积极的外汇储备能给中国政府在采取经济刺激政策时提供一些保障,但是过多的外汇储备似乎不仅仅出此需要。

本次危机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到中国所采取的经济及金融发展政策的弊端。长时间以来,中国用实物换来了纸币,而且纸币的种类还较为单一即美元,而当兑换这些纸币时它们却大大贬值。一出口为导向,以廉价劳动力为主要优势。巨额的外汇带来的是环境的恶化,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以及现在所面对的来自多方经济体的压力。所以中国想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成为强国,经济体制转型迫在眉睫。 《下一轮全球金融》一书为我们介绍了全球化进程中的全球金融发展,主要以金融危机为主要切入点,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金融危机产生的机理,特别是储蓄过剩观点的提出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敲响了警钟也提示了方法。

总结:将客观事物加以分析总结行成理论,并将理论实际运用指导实践,这就是书本的意义所在。

第五篇:国际金融读书笔记

国际金融读书笔记 国际金融的主要内容大体可以分为汇率与外汇市场,国际金融环境与机构,国际金融风险与管理国际融资与国际财务管理。同时又可以细分为国际收支及宏观管理、外汇与汇率、汇率制度、国际金融风险、外汇风险预测与管理、长期与短期融资、国际贸易融资和国际直接投资与财务管理等等。 第一章 融入世界的中国经济 主要学习把握中国对外开放的趋势;把握国际金融形势变化的方向。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来了解中国经济日益开放化和国际化的指标、国际金融形势的主要特点和学习国际金融的重要性。

1、中国经济的国际化 中国的贸易地位在2004年在世界贸易由中等水平上升到第三位,仅次于德国和美国;而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贸易结构中制成品在出口与进口贸易中均占绝大比重,高新技术出口的数量及其比重不断攀升。贸易政策逐步得到改良,跨国并购将成为中国吸引外资新的增长点,中国外资政策的制定逐渐放宽,经历了一个从规制到放松规制再到自由化的过程。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的贡献率越来越高,贸易顺差逐年增长。中国的国际收支总量水平一直保持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态势, 外汇储备继续增加,人民币汇率市场平稳运行 ,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国际储备也逐年大幅增长。

2、国际金融形势和特点 金融市场一体化,各国金融市场一体化;各国金融政策倾向一体化,国际机构国际化,资金流动自由化和国际化。全球金融自由化对中国经济有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增加了一些经济发展的风险;国际金融市场存在外部不稳定性和内部不稳定性。国家混业经营趋势、金融风险传导机制日益顺畅和投机力量的活跃使国际金融风险居高不下,从而导致外汇市场动荡不安,股市纷纷下挫,利率市场差距明显。

3、国际金融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有利于各国之间的金融往来和全球融资,有利于提高金融业本身的效率,有利于降低筹资成本,提高企业生产力,有利于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放宽各国的金融管制 。挑战:有可能导致国际金融风险的生成,有可能加剧全球金融的脆弱性,有可能削弱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有可能提高对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要求 。 第二章 国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机构

1、国际金融市场 国际金融市场是指世界各国从事国际金融业务活动的场所和机制的总和,其组成部分包括外汇市场、欧洲货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黄金市场和衍生金融市场,其主体是由经营国际间的货币业务的一切金融机构组成,其业务活动包括国际货币借贷、外汇买卖、黄金买卖、国际股票与债券的发行与流通等内容。

2、外汇市场的性质、参与者和主要功能 外汇市场是进行跨国界货币支付和货币互换的场所,是规模最大的国际金融市场。外汇市场并不是一个可供交易商们聚在一起兑换货币的有形场所,而是一个用现代通讯设备连接在一起的世界性网络系统。外汇市场实际上是一种无形市场,既没有一定的固定场所,也没有开盘和收盘时间,而是通过路透社终端、美联社终端、德励财经终端、美国银行间清算系统和环球金融电讯网形成网络市场,每天24小时连续营业。外汇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商业银行、个人和公司、中央银行和外汇经纪人。外汇市场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清算作用;生成汇率;授信作用;保值作用;投机作用;窗口作用。

3、国际债券市场与国际黄金市场

按照发行范围和面值货币,国际债券可以分为外国债券和欧洲债券。国际债券市场的发展趋势国际债券发行量在经历了21世纪初的持续增长后,受金融危机冲击呈下滑趋势;欧元债券来势汹汹,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发展中国家主权债券与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之间的差额重新回落;随着互联网电子交易的广泛应用,国际债券交易市场也将逐渐实现电子化交易。 国际黄金市场中起主导作用的国际性市场是通称为世界五大黄金市场的伦敦黄金市场、苏黎世黄金市场、纽约黄金市场、香港黄金市场和新加坡黄金市场。

4、国际金融机构 国际金融机构按地区范围可划分为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和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两大类。 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有国际清算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

5、中国与国际金融市场 近些年来,国际间接贷款这一传统融资渠道在中国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国际间接贷款规模缩小;贷款条件趋硬;贷款政策改变。中国债券市场的开放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允许境外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到中国债券市场发行债券;二是允许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出口信贷是指发达国家银行为鼓励其所在国设备出口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贷款。出口信贷有两种方式:一是买方信贷,即出口方银行直接向进口方(买方)或进口方银行(买方银行)提供贷款,限于购买出口方国家的设备。二是卖方信贷,即出口方银行向本国出口商(卖方)提供贷款,卖方向买方(发展中国家融资人)提供设备,买方延期付款。

6、中国与国际金融机构 中国是IMF创始国之一,但由于历史原因,1980年4月才得以恢复在IMF的合法席位。中国也是世界银行的创始国,基于同样的原因,到1980年5月才恢复了合法席位。至今中国拥有世界银行2.99%的股权,在世界银行所有成员国中列第6位。在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会里,中国单独选派执行董事,具体负责中国在世界银行的事务。 第三章 国际收支及宏观管理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国际金融市场的组成;国际金融机构及其机构设置和主要业务;了解国际金融机构的基本职能和主要业务;中国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渠道;中国与主要国际金融机构的关系回顾。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掌握欧洲货币市场的基本金融工具;学会债券种类的选择及其发行的基本程序;掌握金融市场上衍生金融工具的基本原理;学会使用衡量外债风险的指标。

1、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因与其他国家或地区所发生的贸易、非贸易以及资本往来而引起的国际间的资金收支(包括货币收支以及用货币表示的财产转移。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国根据交易内容和范围设置科目和 账户,并按照复式记账法的原理对一定时期内的国际经济交易进行系统的记录,对各笔交易进行分类、汇总而编制出的分析性报表。各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在不同时期会有所不同,但其中的主要项目基本保持一致,即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和错误与遗漏三大项目。目前,对国际收支状况的分析主要采用四种差额分析方法,即贸易差额分析、经常项目差额分析、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分析和综合差额分析。

2、国际收支调节方法 一般情况下,国际收支平衡可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根据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可将国际收支失衡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周期性失衡;收入性失衡;货币性失衡;结构性失衡;临时性失衡;冲击性失衡。上述各种类型的失衡,只有结构性失衡、收入性失衡具有长期性,被称为持久性失衡,而其他类型的失衡具有临时性,被称为暂时性失衡。国际收支逆差通常会带来以下不利的影响:使本国经济增长受阻;不利于对外经济交往;损害国际信誉。在实

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国际收支顺差会产生以下影响:外汇储备急剧上升导致外汇占款大幅度增加,国内货币投放量扩大,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加重;不利于发展国际经济关系;在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国际收支顺差出现后,汇率会自动升值,使得出口产品价格上升,进口产品价格下降,导致贸易条件恶化。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货币价格机制收入机制、利率机制。相关的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政策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直接管制政策。

3、国际储备及宏观管理 世界银行对国际储备所作定义为:“国家货币当局占有的那些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可以直接或通过有保障的机制兑换成其他资产以稳定该国汇率的资产。”国际储备资产一般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国际性;官方性;流动性;稳定性。自有储备,主要包括一国的货币性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余额。国际储备宏观管理主要在国际储备需求和适度国际储备总量的确定

4、中国外汇储备管理 从政策体制角度来看,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受以下三方面的影响:一是外汇体制改革,经常项目结售汇制度极大地增加了我国的外汇储备。二是由于国内经济快速增长以及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鼓励出口政策,进一步扩大了商品和服务贸易,对外贸易保持高速增长,使外汇储备持续增加。三是国家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外汇储备高增长对我国经济的正面影响: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资信;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使我国中央银行有效干预外汇市场,支持本币汇率。充足的外汇储备有力地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充足的外汇储备也是人民币最终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的一个必备条件。负面影响:积累通货膨胀,降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巨额的外汇储备产生了高额的机会成本;增大了外汇储备资产管理的难度和风险。 第四章 外汇与汇率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外汇和汇率的分类;均衡汇率的含义,以及影响汇率的各种因素;汇率波动的经济影响;购买力平价的理论基础;利率平价说的主要内容; 区分抵补利率平价和非抵补利率平价、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与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资产市场的长短期平衡及其调节机制。

1、外汇与汇率 外汇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外汇是以外币表示的各种金融资产,如美元在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都是外汇,但在美国则不是;第二,外汇必须具有充分的可兑换性,外汇必须能够自由地兑换成其他国家的货币或购买其他信用工具以进行多边支付;第三,外汇是在国外能得到偿付的货币债权,即能为各国所普遍承认和接受的金融资产。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外汇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按货币兑换的限制程度不同,可以分为自由兑换、有限自由兑换和不可兑换货币。按交割期限的不同,可以分为即期外汇和远期外汇。按照来源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贸易外汇和非贸易外汇。按持有者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官方外汇和私人外汇。汇率标价法又可分为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汇率的分类,按制定汇率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基本汇率和套算汇率;按银行买卖外汇的角度,可以分为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按外汇交易工具和收付时间不同,可以分为电汇汇率、信汇汇率和票汇汇率;按外汇交易的交割期限不同,可以分为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从衡量货币价值的角度,可以分为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

2、汇率与经济波动 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国际收支、相对通货膨胀、相对利率、相对收入水平、心理预期、政府管制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

3、国际套利与外汇投机 国际套利是指利用不同的外汇市场、不同的货币种类、不同的交割时间以及一些货币汇率和利率上的差异,进行从低价一方买进,高价一方卖出,从而从中赚取利润的外汇买卖活动。国际套利一般可以分为地点套利、三角套利、抵补套利三种具体类型。 所谓外汇投机,是指投机者根据一段时间内某种货币汇率变动的可能趋,通过买卖现汇、期汇的方式,建立某种货币的多头和空头头寸,以期获取风险利润的一种行为。在传统的外汇市场上,投机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即期外汇投机,另一种是远期外汇投机。

4、传统汇率理论 国际借贷说认为,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是由供给与需求决定的。当一种货币的供给大于需求时,该种货币的汇率将下降;反之,当需求大于供给时,该种货币的汇率将上升。在国际市场上,各种货币的供求主要由各国的国际借贷状况所决定。 购买力平价说其核心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在于其购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率取决于其购买力之比,也就是说,汇率与各国的价格水平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 利息平价理论认为,某种货币远期汇率是由两个国家金融市场上的利率水平决定的。利率平价说可分为抵补利率平价和非抵补利率平价两种。 货币主义者认为:汇率是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汇率的变化就是两国货币比价的变化;在不考虑各国货币市场的情况下去分析汇率,是很荒唐的。货币主义者把汇率看成是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而不是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强调货币供求在决定过程中的作用。他们把购买力平价和货币数量方程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了基于货币供应量和实际产出的一种汇率理论,这就是货币主义的汇率决定理论。 第五章 外汇汇率制度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我们可以掌握汇率制度的分类及其特点;汇率制度的演进过程及其特点;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优劣比较;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欧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

1、汇率制度的分类 固定汇率制度,即两国货币比价基本固定,并把两国货币比价的波动幅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是金本位制度时代流传与来的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包括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和纸币流通制度下的固定汇率。 浮动汇率制度是在固定汇率制度破产以后,主要西方国家从1973年开始普遍实行的一种汇率制度。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政府对汇率不予固定,也不规定波动的界限,听任外汇市场根据外汇的供求情况,自行决定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率。

2、 汇率制度的演进与发展 到19世纪70年代末,世界上主要的经济大国都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国际货币制度才正式过渡到了国际金本位制。 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有:承认了浮动汇率合法化;增加成员国的基金份额;降低了黄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

3、 中国汇率制度改革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了统一的货币——人民币。1950年7月8日开始,实行全国统一的人民币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公布。1979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国家外汇,公布人民币汇率。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后,人民币汇率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市场汇率制度,新的汇率制定是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的浮动汇率。 第六章 国际金融风险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国际金融风险与一般金融风险的区别;外汇风险的概念与类型;外汇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程序;外汇风险的相关性;外汇风险的基本计量方法

1、国际金融风险 国际金融风险,是指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融资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所带来的影响,使得参与主体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差,进而产生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国际金融风险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国际金融风险的影响范围广、破坏性强国际金融风险的传染性、扩张性很强、国际金融风险的不规则性与可控性并存。主要表现在:(1)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引发的传染性风险;(2)经济结构失衡引发的金融风险;(3)资产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4)金融创新风险。

2、 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是汇率波动造成的不确定性,而汇率波动主要受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因此汇率制度、会计制度、战争等突发事件、他国危机的蔓延和宏观政策均是导致外汇风险的主要原因。 外汇风险管理的原则:全面重视原则;管理多样化原则;趋利避害、收益最大化原则。 外汇风险管理大致可分为如下几步:第一,确定恰当的计划期,一般限定在一年以内,以便预测汇率的变化,使受险金额固定在一段时间范畴内。第二,预测汇率变化的情况,即变动方向、变动时间和变动幅度这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第三,计算外汇风险的受险额,目的是为了从数量上确定企业面临多大的外汇风险。第四,确定是否采取避险措施。第五,选择适当的避险方法。目前普遍的方法是按照风险发生的时间阶段,将外汇风险分为三类:会计风险、交易风险和经济风险。

3、外汇风险计量 交易风险的计量:银行外汇买卖风险的计量、企业的交易结算风险的计量、会计风险的计量和经济风险的计量 第七章 外汇风险预测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外汇风险预测的重要性;外汇风险预测的分类;基本预测方法的影响因素;各种预测方法的优劣。熟悉风险预测的几种图表技术分析法;在三种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混合预测法;判断预测方法的绩效

1、外汇风险预测的重要性 外汇风险对个人的影响如下:其一,汇率会影响个人消费国外商品与劳务。其二,汇率波动会影响个人的国外旅游。 商业银行是国际金融市场的主体,它们为从事国际业务的企业提供国际结算业务以及资金营运、风险管理等外汇业务。银行在开展外汇业务的同时,实际上也承担了外汇风险集散与转换的角色,稍有不慎,就会蒙受巨额的风险损失。银行在与其他顾客之间买卖外汇或者同业拆借时,本币资金收付与相应的外币资金收付不一定同时发生,二者之间常常有一定的时滞,频繁地形成比重多样、金额巨大的敞口头寸,一旦发生汇率波动,这些外汇敞口就很容易造成损失。可以说,银行的外汇交易与外汇风险密不可分,因此,进行准确的外汇预测,把握外汇交易风险的金额和变化趋势,对于银行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外汇风险预测对跨国公司的职能决策的重要影响:(1)套期保值决策;(2)短期融资决策;(3)短期投资决策;(4)资本预算决策;(5)长期融资决策;(6)收益评价。

2、外汇预测方法 市场预测法,是一种建立在即期、远期汇率和利率间存在一系列平价关系的假设基础上的汇率预测方法。市场预测法认同市场有效性假说,即在一个强式有效的市场上,所有公开和非公开的信息都可以反映在当天的汇率当中。技术预测法,是用历史的汇率数据来预测未

来的汇率。基本预测法,是根据经济变量同汇率间的基本关系进行预测。混合预测法是综合使用以上各种汇率预测法的方法。

3、外汇风险预测的效果与误差 不管在怎样的市场假设前提下,结合多少经济理论知识,也不管使用多么复杂的计量经济模型,都很难避免外汇风险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评价不同预测方法的效果如何,也就是看哪种预测方法下的误差最小。 第八章 外汇风险管理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银行外汇买卖风险的管理技术;利用套期保值管理外汇风险;短期套期保值四种方法的异同;长期套期保值中的货币互换;会计风险和经济风险的管理策略。

1、交易风险管理 外汇交易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在管理成本一定的情况下,使汇率变动对本币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小化。只有从减少外汇风险损失中得到的收益大于为减少风险所采取措施的成本费用时,防范风险的措施才是有意义的、可行的。 银行外汇买卖的风险管理:限额管理是外汇交易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即为所交易币种的现货和远期设置限制。VaR技术是指在正常市场条件下和一定的置信水平上,测算出给定时间段内预期发生的最坏情况的损失。 短期交易风险的套期保值分为:远期合约套期保值、期货合同套期保值、货币市场套期保值、货币期权套期保值、长期交易风险的套期保值、其他套期保值方法。

2、会计风险管理 跨国公司可以通过运用远期合约对会计风险套期保值。外币资产与负债配比法要求企业调整资产和负债,使得以各种功能货币表示的资产和负债数额相等,只计算会计风险头寸。

3、经济风险管理 经济风险的营销管理流程:市场选择、定价策略。经济风险的生产管理,当外汇汇率波动较为剧烈,以至于上述管理调整无济于事时,企业应该把精力转向生产策略调整方面,着手于降低生产成本,对经济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要素组合策略;(2)海外建厂策略;(3)提高生产效率;(4)增强应变能力。经济风险的财务管理是对企业的债务结构进行重新调整,以便在汇率发生变动时,企业资产收益的下降会被相应的清偿债务的成本下降所抵消。第一,资产债务匹配,也就是企业将融资的来源与未来将要获得的收益进行搭配,来消除因为汇率变动可能造成的损失。第二,业务分散化。第三,融资分散化。第四,营运资本管理。 第九章 国际财务管理概述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明确国际财务管理的各种目标之间的具体关系,并最终确定主要目标;判断各种国际财务管理模式之间的优劣,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财务管理模式。

1、国际财务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财务管理是伴随着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而产生的,其产生的过程就是企业经营向国际领域延伸的过程。

2、国际财务管理的内容与目标 国际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国际企业融资管理、国际企业投资管理、国际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国际企业外汇风险管理与国际企业纳税管理。

3、 国际财务管理的模式选择 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是指跨国公司把财务管理的决策权集中在公司总部,以便统一调度和使用资金,来实现公司整体财务目标。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是指公司将较多的财务管理决

策权限授予稳中有降海外子公司,以便使它们能及时抓住各种机遇、适时规避风险、实现其经营目标,进而提高公司的整体价值。 第十章 长期融资与短期融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企业外部融资与内部融资的比较;长期融资的类型;短期融资工具的选择。 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内部融资还是外部融资的决策;分析各种融资工具的成本构成及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长期国际融资决策。

1、国际企业融资 对于国际企业而言,内部融资就是指企业内部在母公司与各国子公司之间以及各国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调剂资金余缺,以达到整个跨国公司内部资金的优化配置,进而为公司总体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的资金融通。 对于国际企业而言,外部融资是指企业在公司外部得到资金融通,即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及股票等形式取得公司生产经营所需资金。

2、长期融资 国际银行贷款,是指由一国的某家银行,或由一国(多国)的多家银行组成的贷款银团,按市场价格水平向另一国借款人提供的、不限定用途的贷款。 国际债券融资是指通过发行国际债券来融通资金的一种融资行为。 其他融资来源:平行贷款、信贷掉期、政府贷款

3、短期融资 国际银行短期贷款是指一国银行向另一国筹资者提供的贷款期限为1年及1年以下的贷款安排。票据发行便利,是通过循环发行低资金成本的短期票据以取得中长期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欧洲商业票据是国际著名跨国公司为了筹集短期资金,而在货币发行国以外发行的以该国货币标值的商业票据。 第十一章 国际贸易融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国际贸易融资方法的具体应用;新兴贸易融资方法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主要国家贸易融资机构的设置及职能。从而了解各种国际贸易融资方法对交易双方的影响;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贸易融资方式;对新兴贸易融资业务做出恰当评价。

1、国际贸易融资方法 应收账款融资,是指购货方为了提高资金流动性,而以自己的应收账款为抵押向银行寻求贷款的一种短期融资方法。国际保理业务是国际贸易融资的一种主要方式,是指在赊销、托收等结算方式下,保理商对出口商收汇风险的一种担保。信用证,是银行代表进口商签发的、承诺当出口商发货所得到的货运单据与合同条款一致时,出口商即可得到银行付款的一种单据。 出口信贷:卖方信贷,是指由出口方的官方金融机构或商业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提供的贷款,这种贷款的合同由出口商与银行签订;买方信贷,是出口方银行直接向进口商提供的贷款,而出口商与进口商所签订的成交合同中则规定为即期付款方式。 “福费廷”是指一个票据持有者将其未来应收债权转让给第三方(福费廷融资商)以换取现金,在转让完成后,若此票据期满不能兑现,福费廷融资商无权向出口商追索。福费廷业务发展40年来受到了出口企业的一致欢迎,其业务具有以下主要特点:无追索权; 融资期限一般较长;批发性融资;利率固定;费用较高。 抵偿贸易,是指在互惠的前提下,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贸易方达成协议,规定一方的进口产品可以部分或者全部以相对的出口产品来支付的一种贸易形式。

2、国际贸易融资机构 美国进出口银行是一家独立的美国政府机构,创立于1934年,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其最初的意图在于促进美苏贸易,而如今它的主要职责是通过提供一般商业渠道所不能获得的信贷支持促进美国商品及劳务的出口,保持美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优势。 中国进出口银行成立于1994年,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政府全资拥有的国家出口信用机构。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中国产业政策、外经贸政策和金融政策,为扩大中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推动有比较优势的企业“走出去”、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成立于1958年,总部设在东京,是日本政府为促进贸易发展特别建立的公共机构,其主要任务是支援日本的对外政策,加强同国外的友好经济关系。 第十二章

国际直接投资与财务管理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国际直接投资的类型;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国际直接投资环境的评价方法;国际并购投资的动因及其管理;国际现金管理的主要内容与方法;能够运用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分析具体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对一国的投资环境做出恰当的评价;根据具体情况做出正确的国际并购投资决策;建立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国际现金管理体系。

1、国际直接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是与国际间接投资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指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拥有对企业或公司的控制权和经营管理权而进行的在国外直接建立企业或公司的投资活动,其核心是投资者对国外投资企业的控制权。 一般而言,国际直接投资的动因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取得高额垄断利润;(2)占领国际市场;(3)保证自然资源的供应;(4)取得所在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5)增加外汇收入;(6)分散和减少预期收益的风险;(7)带动机器设备及劳务的出口,扩大对外贸易额。 国际直接投资环境,是指影响国际投资的各种自然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法律因素相互依赖、相互完善、相互制约所形成的矛盾统一体。

2、国际并购管理 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自身价值最大化,国际并购作为其一种重要的跨国投资活动,其产生的动力主要在于最大可能地实现企业增值,但就单个企业的具体的国际并购行为而言,其动机又各不相同,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种:(1)获得规模效益;(2)借壳上市;(3)获取战略机会;(4)经验成本曲线效应;(5)财务协同效应。 在评估一个国际并购项目的可行性时,并购方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汇率变动、目标公司的经营风险、运用财务杠杆的能力、并购企业所在国的会计制度与税法以及国家障碍。

上一篇:高朋友矮朋友范文下一篇:高考作文攻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