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理工类专业课学习方法探讨

2023-02-27

对于大学理工科学生来说, 专业课的学习意味着同学们开始接触到本学科、本行业的核心技术和知识, 所学的知识量有一个跳跃式的增长, 课程的难度也有较大的跨越。因此, 同学们会普遍感到专业课学习的压力突然增大。为了帮助同学们学好专业课程, 教师必须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方法, 来引导同学们的学习。

1 培养同学们的自学精神

首先, 针对大学专业课程知识量大、课程实用型强的特点, 首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们的自学精神[1], 从思想上引导同学们进入专业学习的领域。因为专业课程涉及的是工程技术方面的实际问题, 所以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毕竟有限, 那么, 培养自学、研究的精神, 就尤为重要。在大学期间, 学习专业知识本身非常重要, 还是要学习思考的方法, 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只有这样, 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

1.1 自学精神的必要性

专业课程的学习不仅意味着知识的跳跃, 也意味着学习方法的跳跃。在中学阶段, 老师会一次又一次重复每一课里的关键内容, 但进了大学专业课程的学习阶段、尤其是进入研究领域以后, 老师更多时候是充当引路人的角色, 学生必须自主地学习、探索和实践。走上工作岗位后, 自学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例, 现在大学里学习的知识基本上是G S M蜂窝数字通信系统和C D M A码分多址系统, 而实际上我国马上要全面启动的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即3G技术, 而不是学校里所传授的传统移动通信技术。那么, 同学们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 就必须要继续学习3G技术的各种知识, 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这就意味着同学们必须具备很强的自学能力, 能够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否则, 在激烈的工作竞争中, 将会面临淘汰。

1.2 自学精神的几点要求

培养自学精神, 从本质上说就是培养学习的独立精神[2], 要从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汲取性的学习, 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主动性。就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 见缝插针, 积极主动地寻找学习机会。

第二, 艰苦性。自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障碍, 这些都需要同学们努力去克服, 因此, 有志于自学者, 首先要有敢于吃苦的精神准备。

第三, 连续性。连续性不仅指所学内容要有连续性, 而且在自学时间安排上也要有连续性。自学首先应该注意统筹规划, 按照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学习内容。同时应该明白, 建造知识宝塔是一项巨大而繁杂的工程, 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凭三分钟热度, 或者一曝十寒, 是难有所成的。浅尝辄止或见异思迁也是自学之大忌。

第四, 目的性。就是学习要有明确的目的。这种目的一开始可能很单纯, 目标也不太远大。随着学识水平的提高和学习成果的收获, 目的将不断升华。这种目的性反过来又吸引人不断前进。

2 善于利用大学的各种学习资源

大学里, 学习的机会绝不仅仅限制于课堂, 大学里的每一个角落, 都可以成为学习知识的殿堂。

2.1 利用高校的人才资源

宋代朱熹的《中庸或问》里面有个词, 叫做“闭门造车”, 现在借用这个词来说说我们的专业课学习。一个同学, 就算是学习劲头十足, 日夜苦学, 但是不与人交流, 不寻求广泛的资源, 也只能是一个人蛮干, 结果只不过是“闭门造车”。所以, 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学校里的各种资源, 从各种渠道吸收知识和方法。首先同学们可以向老师请教, 这是最基本的。但是老师们不仅仅限于你的任课老师, 大学里所有的老师你都可以请教, 目前大学网站上都会有老师的联系方式, 包括电话和E-mail等, 你可以主动向他们请教, 或者请他们推荐一些课外的参考读物。除了老师以外, 师兄、师姐们也是很好的学习对象, 因为师兄师姐都是同龄人, 年轻有朝气, 另外, 师兄师姐们毕竟比同学们的年级要高, 他们对于同学们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往往有非常直观的感受, 因此, 更有利于帮助同学们提高。

2.2 利用高校的其他资源

大学图书馆也是重要的公共资源之一, 同学们一定要用好它。首先, 上课时专业课程的教材只有一本, 不可能将本专业的知识完全阐述, 而图书馆里有丰富的藏书可以借阅, 可以大大拓展同学们的视野。因此, 经常去图书馆借阅书籍、补充知识, 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其次, 在书本之外, 互联网也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 大学生们可以借助搜索引擎在网上查找各类信息。特别是本专业、本课题所涉及的最新前沿信息, 在互联网上一般都能搜索到, 同时也非常方便快捷。

3 打好专业课程的知识基础

如果说大学的专业课是一个学习和进步的平台, 那么, 这个平台的地基就是大学里的基础课程。

3.1 打好专业课程基础

笔者曾经任教过一门通信专业课程, 同学们对所学的知识也表示出了强烈的兴趣。但由于这个班的同学基础知识不太好, 因此在学习这门专业课的时候, 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对于课程中涉及到的电磁波方程推导、数学计算、乃至信号调制原理都不是很清楚。通过和同学们座谈, 我了解到, 原因就在于同学们之前的专业基础课没有学扎实, 对于这门专业课所需要用到的一些基本原理、基础公式理解不是很深刻, 因此严重影响了这门课程的学习。找到原因以后, 笔者与同学们一起制定了一个新的学习计划。我首先归纳出本门课程所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课的知识点, 要求同学们在课前一定要提前复习这些专业基础知识, 然后在每次上课的时候花5分钟左右的时间讲解本节课所需用到的预备知识, 之后才开始专业课的讲解。通过改进学习方法以后, 同学们在随后的学习中, 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同学们反映良好。通过这个实例说明, 要学好专业课程, 那么对于这门课程所需要用到的专业基础课程, 一定要打好坚实的基础, 否则, 专业课的学习, 只能是空中楼阁, 不可能实现。

因此, 在大学期间, 同学们一定要学好各门基础知识, 包括最基本的数学、英语、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 以及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 如电子通信类的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等。从另一个方面来说,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 应用领域里很多看似高深的技术在几年后就会被新的技术或工具取代, 只有对

(下转8 9页) (上接8 7页)

基础知识的学习才可以受用终身。

3.2 打好公共课程基础

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 数学是必备的基础, 是人类几千年积累的智慧结晶。首先, 理工科的专业课程, 无论什么课, 一定是以数学的演绎和推理作为基础的, 这也是自然科学最严谨的体现之一。另外, 学习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和训练人的思维能力, 从而进一步促进专业课的学习。

大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另一个重要助手就是英语。有的同学可能会有疑问, 觉得自己学的是通信专业或者计算机专业, 英语的学习好像不是那么重要。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对的。为什么呢?以计算机学习为例, 学过计算机程序的同学们都知道, 绝大多数的计算机语言是以英语为基础的, 特别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 很多就是英文单词的简写或者缩写, 因此学好英语对于计算机的学习, 显然是大有裨益的。同时在软件行业里, 最重要的教材、论文、参考资料、用户手册等资源也大多是用英语写就的, 如果英语不好, 阅读这些资料的时候, 无疑会遇到很大的困难。电子通信类的专业学习也一样, 目前世界上主流的通信设备, 例如ERICSSON设备、NOKIA设备的技术资料、用户手册, 也都是英文的。所以, 同学们要想在专业领域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那么就必须学好英语。

4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专业课的学习, 本质上就是要解决实际的工程技术问题的。因此, 专业课程除了要学习理论知识以外, 实验教学、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环节, 必须重视。

根据教学效果的反馈, 笔者总结了专业课实践教学的几点经验。

4.1 原理型实践教学

首先, 对专业课涉及的一些基本原理、技术可以设置一些验证性的实验, 实验项目可根据实际条件调整。但是, 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 一定要同时设置综合性的实验, 即可以综合运用到不同章节、不同课程相关知识的实验。这种综合性实验, 一方面可以强化同学们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另一方面, 可以锻炼同学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2 设计研究型实践教学

为提高同学们研究、开发的能力。建议每一门专业课至少设置一个设计性实验, 即要求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实验课题, 然后利用实验室的资源进行研究, 其实质上类似于进行一项中小型课题的开发[3]。考虑到同学们的实验教学学时有限, 我们可以将此类设计性实验设置为实验室开放型项目, 即除正常教学以外, 在其余时间向学生们自由开放的实验室项目。这样, 同学们就可以在正常教学时间以外, 根据自己的安排, 灵活选择时间来做设计性实验。同时, 在开放实验室, 应当至少配备一名专职实验教师, 可对学生进行实时的指导。

总之, 专业课程的学习要以提高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们的治学精神为基本出发点, 务必做到使同学们能够“学有所用, 学有所长”。为同学们在今后的工作和进一步的深造学习中, 培养良好的习惯, 打好坚实的基础。

摘要:本文结合大学的教学和实践环节, 从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充分利用学习资源、打好专业基础、加强专业实践教学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大学本科理工类专业课程的学习方法。以便培养知识面广、专业性强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理工科,专业课,学习资源,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 郝红, 陈刚, 张粉艳, 等.注重启发渗透式教学, 着力创新素质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 2001 (6) .

[2] 续润华, 李建强.美国高等学校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 2000 (1) .

[3] 袁祖望.高等教育比较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9.

上一篇:大型化工塔类改造实例浅析下一篇:浅谈《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