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村庄创建实施方案

2023-02-22

方案在我们工作与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进一步开展工作与学习,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那么一份科学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森林村庄创建实施方案》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森林村庄创建实施方案

小门村创建省级森林村庄工作总结

小门行政村位于北仑区东部、白峰镇最西部,329国道穿村而过;三面环山,北临大榭岛,区域面积5.6平方公里;村总户数741户,有常驻人口1814人,暂住人口1200余人,共有15个自然村,八个村民小组,42名村民代表;村党总支下辖3个党支部(综合、老年、永发),共有党员92人;村内有大小企业32家,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个,村民学校1个,科普协会1个,警务室1个,2006年小门村以“村级班子团结,村民文明淳朴,村级经济实力雄厚,村庄环境优美且可持续发展”四大优点被北仑区委定为唯一的区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至今,小门先后获得了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文明村、省级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锋工程五好村党组织、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省级卫生村、省级绿化示范村、省级行政村示范档案室和国家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等荣誉。

近年来,小门村三委会高度重视生态村建设,把创建省级森林村庄作为改善人居环境,实现村级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战略举措。初步形成了“林水相依、绿水相融”的新格局。现将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村三委会全体成员十分重视这次森林村创建工作,将创建省级森林村纳入中心工作重要议事日程。

1、成立创建队伍。为保障创建工作顺利开展,成立了由党总支书记任组长,村委主任任副组长,其他村三委会人员为成员的创建省级森林村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协调创建工作。

2、制订创建规划。按照创建工作计划和方案,结合本村的村庄规划,编制了《小门村建设规划》(包括《用地布局》、《道路交通规划》、《绿地景观系统规划》等),真正把创建工作作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公益事业和事关全村百姓利益的系统工程加以认真实施。

3、深化创建共识。领导小组将森林村创建指标一一分解落实到各相关小组成员中,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职责,确保创建责任落到实处。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森林村创建宣传活动,利用农民信箱、黑板报、村内广播、宣传栏进行大力度的宣传。形成人人支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重点,落实措施

1、做好村主干线两侧绿化建设,打造绿色通道。近年来我村在村内主干道两侧新植树木3公里,共增绿化面积30000多平方米。在道路两旁种上香樟、红叶石楠、杜鹃、冬青等花木。对违章建筑拆除地段进行复绿。在田间主干道上配套种植乔木、灌木及花卉草坪,建设森林生态屏障。目前村内道路宜路地段绿化率达到100%,真正做到见缝插绿、折旧建绿。

2、做好清水河道绿化工程建设,努力营造水清岸绿的水乡美景。小门村水资源丰富,村内大小水库共有4座,溪流河道众

多,为此做好河道整治绿化是重中之重。近年来,全村河道砌坎 4000米,并配套种植绿化。落实清草专业人员1名,常年进行河道打捞工作,使河道保持常年洁净。

3、做好创森工作,致力打造风景秀美的绿色休闲茅洋。积极开展绿色森林村创建,创造条件植树添绿,绿化美化环境。村委会拨出一部分资金对村旮旯进行绿色美化,并鼓励村民在房前屋后植树栽花,美化庭院。目前全村90%以上农户屋前屋后都已种植苗木。村内建有1000平方米和1500平方米的农民休闲公园各1个,公园内种有桂花、银杏、石榴、紫薇、香樟等苗木,园内环境优美、鸟语花香。

4、做好建管并举工作,着力建立森林村庄长效管理机制。村三委会切实加大对森林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一是组建绿化管理队伍,建立健全村绿化管理制度。二是抓好造绿质量。邀请镇农技员做好技术指导,注重管护,确保造一片,活一片,绿一片。建立健全护林组织,通过浇水、截干、喷药等管护措施,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三是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村内青年团员、党员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护绿活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近年来,小门村按照上级有关部门创建森林村庄的目标,做了大量工作,极大地改善了小门村的环境面貌,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但与建设“森林北仑”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广大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还有一定差距;二

是集中居住区的绿化水平和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今后,针对存在的问题,着重做好以下二个方面工作:

1、继续扩大森林村创建宣传。积极开展“小门是我家,绿化靠大家”主题活动,进一步借助各种宣传平台,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宣传鼓动,深化群众对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和森林村创建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使创森工作深入人心,形成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推动创森工作向纵深发展。

2、继续加大绿化投入。重点做好新建农民公寓绿化工程建设。同时新农村建设中,我们更加注重保护绿地,不填水、不毁绿,大力建设宜居村庄,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村庄。

小门村

2011年8月23日

第二篇:森林村庄实施方案

靖底施村创建“森林村庄”实施方案

创建“森林村庄”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加强我村生态环境美化工程,提高靖底施村绿化美化水平,创造适宜的森林景观效果,优化村庄生态环境,根据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结合本村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立村、绿色发展”战略,围绕建设雁荡山生态区,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工程建设。突出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原则,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提升村居绿化水平;突出”身边增绿”,巩固和保护现有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质量,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二、基本情况

靖底施村是过往雁荡的必经之地,104国道、甬台温高速公路、甬台温高速铁路都贯穿而过,依山而立,风景秀丽。本村属于半山区,绿化工作量大,我们坚持以规划为先导,本着区域功能合理布局,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办法,逐步推进,以村容村貌改建为突破口,努力实现中心村建成区林木绿化率达到35%以上,使中心村建成区人

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以上,乔木树种面积比重达到 75% 以上的标准。

三、建设规划

以“有路必有树、有树必成荫、房前屋后栽满树、庭院四季花常开”为建设目标,通过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使靖底施居山更青、水更绿、人更美,计划建设:

2011年计划投资20万元绿化公园、篮球场边缘、104国道边缘及村内道路剩有的空地,组织村民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2012年计划继续投资20万元绿化老104国道,对村内未绿化的个人庭院由村发放花木苗全面动员绿化。下步对机械路硬化,河道清淤时损毁的花木,进行全面补绿。

四、工作措施

2011年是我村创建“森林村庄”工作的第一年,为创建工作顺利进行,我村采取一下保障措施:

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开展“森林村庄”创建工作,是社会主义一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一项惠民工程,涉及面广,任务量大。村两委专门成立了创建“森林村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村支部书记担任,副组长由村委会主任担任,成员由两委成员及配套组织人员担任,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2、制度健全,措施到位。靖底施村领导小组将“森林村庄”创

建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使创建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一是建立“森林村庄”绿化工作机制,全村上下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把创建工作当作村委日常工作来砖,动员和组织全村群众参与创建工作。二是加强对绿化美化成果的管理,建立可惜管理体系,落实工作责任制,克服“重栽植、轻养护”的观念,加强日常养护管理工作,经成型进行合理修建,浇灌、施肥、除草,保持树木花草生长旺盛,绿化效果的持久性。

3、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在创建工作中,领导小组加大对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大力开展多种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村广播、标语、宣传单等媒体报道,积极引导,提高村民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扩大宣传,增强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自觉性,教育广大群众增强卫生、生态意识的文明意识,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和参与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靖底施村委会2011年2月8号

第三篇:155号补义门镇菜元、周营村森林村庄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义门镇菜元、周营村森林村庄

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美好乡村的决定》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推进生态强省建设的意见》的精神,加快农村环境绿化美化步伐,进一步改善村庄生态环境,打造宜居环境,特制订本建设规划。

一、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创建省级森林村庄的目标,进行森林生态建设,坚持持久推进和长效管理,既重环境优化,更注重环境提升的思路,着力构建生态屏障,大力培育、保护和利用资源,全面提升村庄森林建设水平,不断优化生态宜居环境,推进村庄生态文明建设,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我镇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

二、 工作目标

〈一〉 森林村庄建设的目标

建立长效管理和养护机制,形成以村庄绿化为中心,以主干道路、沟河堤坝绿化为框架,以农田林带为依托,形成覆盖全村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构建义门镇村庄绿化一体化格局,保障村庄生态良性发展,营造森林宜居环境。

〈二〉 森林村庄建设的目标

1、村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

2、村域范围内道路、沟河绿化率达到90%以上。

3、庭园绿化,户均栽植乔木树种10株以上,或经济林、花灌木5株以上。

4、公园绿地,中心村在建成区内至少建有1处供居民休闲的公园绿地。

5、农田林网,村域范围内适宜地区均应建设农田防护林网。防护林网面积达到适宜建设的85%,网格最大不超过300亩,通过农田林网与道路沟渠林带、村片林相配套,形成完整的农田防护林体系。

6、村片林,村域范围内林业用地绿化率达到90%,利用“四旁”隙地,发展围林村、护路护堤林、庭园林、水口林和游憩林和环村绿化带。

三、主要任务

以推进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好乡村建设为契机,全面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推进生态强省建设的意见》精神,加快村庄建设步伐,提升乡村绿化整体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生态环境,全面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建设,构筑多种树、多层次、多功能的村庄森林植被生态系统,做到村庄道路、河流宜绿化地段全部绿化,加强村庄庭园绿化,有条件的村要建设村庄休闲公园、小游园等公共绿地,对确实无绿化的村庄可采用垂直绿化、阳台绿化、坡(墙)面绿化等形式,提高绿化覆盖率,美化居民环境,实现我镇农村全体绿化水平由“零星建绿”到“规划建绿”的转变,推动村庄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树种选择以乔木乡土树种为主,同时注重绿叶树种、珍贵树种和优美庭园树种以及果树的应

用。引导农民利用房前屋后、闲置边角空地,农村庭园等进行见缝插绿、身边填绿、拆违还绿、立体布绿,逐渐形成“进村道路风景林、河流两岸生态林、村庄公园休闲林、房前屋后果树林、村庄周围护村林、村边农田网络林”的村庄森林格局,以改善农村居民居住环境,弘扬农村生态文明和森林文化,建立健全村庄生态保护体体系,保障村庄生态安全,同时提高村庄土地利用率,发展林业生产,力求达到健康安全,生态自然整洁美观,节约高效,管理规范的美好乡村。

(1)2014年建成森林村庄————菜元、周营

1、菜元村

菜元村位于义门镇的西北部,义周路穿境而过,东靠拖江沟,南与镇区相接,西与周营村相接,北临陶赵村,所辖13个自然村,总人口4225人,国土面积8360亩,耕地2740亩,有林地面积2015亩,森林蓄积13559立方米,境内有1条沟和5条路。

对农田林网进行高标准绿化,促使农田道路、沟坝、村庄相配套,做到村、路、沟、田整体绿化,突出重点,集中连片,不留死角,消灭空档。网格面积小于200亩,建网率达96%以上,形成完整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并积极推广林药、林菜、林牧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新生林业产业,促进资源增效和农民增收,更要以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为契机,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加快和完善林业生产步伐,改善林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景观环境。

对朱庄、前刘等自然村进行高标准、高规格绿化,落叶树种和常青树种按3:1的比例进行搭配,并按乔、灌、花相间搭配,同时结合庭园绿化。庭园绿化姚做到破墙透绿,见缝插绿。庭园绿化树种以葡

萄、石榴、柿树等经济树种为主,达到户均植树10棵以上,做到春有叶、夏有花、秋有果,突出村庄绿化的整体景观效果,实现村庄绿化全覆盖。

在涡河的北岸,老敬老院西侧与周营村共同建设的伯俞文化休闲广场,占地50亩,绿化面积达60%以上,广场上修建有一个休息长廊、一个篮球场、一个花园、一座假山,建成具有生态、文化、休闲等农村特色的园林广场,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健身的重要生态文化广场。

2、周营村

周营村位于义门镇西北部,义沙路穿境而过,南靠涡河,西与刘营村接壤,北临陶赵村,东靠菜元村,所辖5个自然村,总人口3322人,国土面积8272亩,耕地2693亩,有林地面积1977亩,森林蓄积6663立方米,境内有1条河和5条路。

对涡河堤坝及义沙路等5条路进行全面补植和完善,对农田林网要进行高标准绿化,消灭空档,网格面积小于200亩,建网率达96%以上,实行沟、路、田、林绿化一体化,积极推广林下种药的经济发展模式,达到改善人居环境和生产条件为目的,做到绿化为生活生产服务。

以南窑自然村为中心对其它各自然村进行高标准绿化,对村庄内的道路、巷子、庭园进行全面绿化,形成村在林中,树围房栽的新格局,从“补林、添绿、见缝插绿”三个方面入手,彻底改变村庄绿化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实现村庄生态化,为人们提供宜居的良好环境,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在涡河北岸,老敬老院西侧与周营村共同建设的伯俞文化休闲广场,给人们提供一个生态、文化、休闲的好场所。

四、主要任务

(一) 宣传发动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底)

1.成立镇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领导小组

2.召开建设森林村庄动员大会,落实指标任务

3.落实创建目标责任,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和方案,报县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领导小组。

(二) 创建实施阶段(2014年1月——2014年4月)

森林村庄作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各责任单位对照目标任务,认真落实规划,精心组织实施,大力开展森林村庄建设,大力增加绿化总量,确保创建省森林村庄各项指标全面达标。

(三) 管理、养护阶段(2014年5月——2014年12月底)

1.成立森林村庄管理和养护专业队

2.克服重栽轻管的思想,要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管理和养护。

五、保障措施

(一) 强化领导、严格考核

森林村庄是一项综合推进区域生态建设的整体工程,各村要把创建森林村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以积极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创建工作中去。镇政府已成立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统一指挥,组织协调等工作,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

位和个人予以通报和批评,严重者给予行政处理。

(二) 广泛宣传、全民参与

要深入开展创建森林村庄的宣传活动,要大力宣传其建设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不断提高广大居民植绿变绿爱绿护绿的生态文明意识,形成森林村庄建设的良好氛围,让更多居民成为森林村庄的建设者、守护者和受益者。

(三) 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相关单位要充分发挥各自作用,对照各自任务抓好创建工作,各村要积极配合创建活动,搞好辖区内的绿化美化和生态建设。

义门镇人民政府

2013年11月18日

第四篇:丘陵山区节约型森林村庄绿化设计

摘要根据丘陵山区地形地貌和农耕地紧缺的实际情况,结合 自然 村落的居民现状,提出与环境紧密结合的森林村庄绿化设计理念。森林村庄绿化建设以山体为主,辅以村庄内点缀式绿化,不占用沟谷地带的农耕地,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坡度在25°以上的耕地退耕还林,选用毛竹、果木 经济 树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山体马尾松林阔叶化改造,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达到森林村庄建设目的。

关键词节约型森林村庄;绿化设计;丘陵山区

节约型森林村庄绿化是以“最少的用地,最少投资,对周围环境干扰最少的绿化模式”,营造是生态化丘陵山区绿地,也是可持续绿地的方式。其遵循地方性,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源,通过生态设计来实现。森林村庄绿化是社会主义新 农村 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此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从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家园。丘陵山区农村绿化相对落后,尤其是一些自然村落绿化率较低,村容村貌较差。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对农村绿化工作高度重视,开展千村整治、百村示范活动,组织和引导群众掀起农村绿化热潮,建成了一批绿化示范村。虽然许多学者对村庄绿化思路、模式、树种选择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但由于影响村庄绿化的因素较多,亦无固定的成熟的绿化模式可循。以仙居县上张乡田垟村森林村庄绿化为例,对丘陵山区节约型森林村庄绿化设计作一探讨,以供同行借鉴。

1区域概况

田垟村是仙居县南部丘陵山区一个自然村落(行政村),位于仙清公路(国防公路)的东侧,上张乡南端、黄岙水库(步路乡)北端。村北为坡耕地和马尾松林,南边是水稻田即较为开阔的沟谷地带和马尾松、毛竹林,村东边是窄长的沟谷地带且越往东越狭窄,西边是沟坑和马尾松林山体。村庄座落在北边山脚,村前的开阔地宽150~400 m,海拔高270 m左右。自南往北山坑水注入黄岙水库。全村186户,总人口583人。靠山脚民房多为20世纪70~80年代翻新或重建的,也有部分是古民居,靠仙清公路为较具 现代 气息的3~5层楼房,排列布局较合理。

山区人多地少是普遍的实情,近年来生态建设取得较好成效,森林植被得到初步恢复,伴随而来的是野生动物数量增多,尤其野猪对农业生产危害最大。山间零星耕地无法耕种或抛荒或退耕还林,再加上坡度为25°以上的坡耕地退耕还林。因此,可耕作的土地只限于较开阔的山谷地带和村前村后的土地,山区农民对可耕作土地尤为珍惜。

2与环境紧密结合的森林村庄绿化设计理念

2.1尊重自然

尊重田垟村的现状,设计结合地形地貌,尊重自然式、地域性、保护性、补偿性的生态设计理念。尊重丘陵山区的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利用乡土植物资源和建材,保护节约自然资本,重视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尊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1]。

2.2因地制宜走节约型绿化之路

贯彻节约型用地绿化理念,最大限度地节约绿化用地和各种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在满足森林村庄绿化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景观效益,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2]。因地制宜,结合村庄四周的山体与村内的实际情况,少用或不征占用农耕地。采用山体抛荒农耕地、荒山、疏林地改造进行森林村庄的绿化建设,村内利用空隙地、路旁、屋边进行插绿点缀美景。

2.3以人为本

在丘陵山区自然型村庄绿化中,要充分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生活需求,以改善和提高村民生产、生活质量为前提,因地制宜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绿化选用树种尊重村民意愿,以示人文关怀,多种吉祥树种。通过环境改造与绿化建设,美化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生态文明意识,普及生态文化,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凝聚力[2]。

3森林村庄绿化设计

3.1浅水森林景观 靠近田垟村北端的黄岙水库南端的库尾湿地,原为沟谷地带的农耕地,水库蓄水后不能耕作,枯水期为荒滩,可选用池杉、水杉、落羽杉、桤木、枫香、乌桕等树种。在水库设计标高水位以下(垂直高差)1 m处采用枫香、乌桕、桤木等树种,苗高1 m以上;在水库设计标高水位线以下1~2 m处,选用池杉、水杉、落羽杉等树种,苗高2 m以上;在水库设计标高水位以下2~3 m处,选用3 m高以上的大苗。栽植配置为2 m×3 m或3 m×4 m。苗木不能截干、截顶。栽植时间在2月中旬至3月上中旬。苗木带土球或裸根,土球直径35 cm以上。栽后壅土至幼树根际部或用石块压在根际部,提高幼树稳固性以利成活。在丰水期只要幼树顶端高出水面都能成活[3-4]。

3.2村北山体的改造绿化

村庄北边山体下端多为坡耕地,多数地块处于荒芜状态,在征得农民同意的前提下, 发展 毛竹用材林或笋、竹两用竹或果木经济林。果木类可选用桃树、杨梅、梨、樱桃、猕猴桃、柿树等。保留田埂、地埂上的乔木树种,以保持物种多样性。采用块状整地,块状整地规格为100 cm×100 cm×20 cm,栽植时间同上。山体中上部位的马尾松林加以改造利用,郁闭度在0.3以下的林地,采用块状清理植被,块状整地造林。选用枫香、木荷、黄檀、湿地松等树种,运用不规则造林配置,保留林地内阔叶乔木树种,对其萌蘖丛做好选育、定株和修枝。苗木规格一级苗以上。常绿阔叶树苗木栽植时摘除90%以上的叶片,不能作截干、截顶。晴天栽植采用磷肥拌泥浆蘸根,栽植时间同上。郁闭度在0.6以上的马尾松林做好间伐抚育改造,伐除幼小马尾松个体,伐除过密处部分中等木,保留阔叶乔木树种,并做好萌蘖丛的选育、定株和修枝,提高阔叶树比重,使林分较稳定。

第五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实施方案

马场学校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创建森林城市工作,进一步绿化、美化美丽建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我校生态文明,根据县教育局关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统一部署,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按照县教育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总体要求,遵循校园绿化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宗旨,以经济、实用、美观和因地制宜为原则,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体,以校园绿化美化和开展生态文化活动为重点,切实加强宣传和科普教育,对校园绿化用地进行整体规划,提高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创森”活动,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的 生态文明意识,促进“创森”目标的实现。

二、工作目标

1、学校扎实推进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和文化建设工作,实现校园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绿地率达35%以上、绿化率达90%以上的目标,学校要达到县级绿色学校标准。

2、实现“创森”宣传教育进课堂,积极引导师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形成植绿、爱绿、护绿、兴绿的良好风尚。

3、加大“创森"工作宣传力度,确保师生知晓率、支持率分别达到100%和95%以上。

三、组织机构 组 长:刘福谦 副组长:王俊生 王献军 赵振南 成 员:常世都、王金成、各班班主任 等。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校政教处,总体负责本校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活动的组织实施、综合协调、检查考核等日常工作

四、主要工作

1、总体目标: 从2018年开始全面启动,按照市、县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和实际,全面做好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2、宗旨: 让森林走进学校,让学校拥抱森林。

3、主要工作任务

1、营造浓厚的“创森”工作氛围。结合实际及育人特色、办学理念,科学规划校园绿化工作,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计划。通过举办征文、班队会等活动,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系统、黑板报、手抄报等宣传形式、广泛开展以绿化知识、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广大师生参与此项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深入开展“植绿•爱绿•护绿•兴绿”等主题实践活动。学校结合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要抓住植树植绿时机,认真规划设计分配植树植绿任务,组织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到校园爱绿、护绿活动中,建设优雅、清新、舒畅的 校园环境。

3、加强学校绿化管理。学校要制定制度措施切实加强学校绿化工作。及时清理枯枝败叶、修剪、灌溉花草树木,保证成活率高,可观赏性强。

五、工作步骤 根据市、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结合我校实际,创建工作主要分三个阶段:

(一)宣传动员阶段(2018年3月-2018年4月)学校成立“创森”组织机构,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提高师生的知晓率,增强创建意识,增强参与积极性。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8年4月-2018年9月)编制完成《马场学校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要按照方案的要求,加大投入,认真开展。

(三)总结、巩固提升阶段(2018年10—2019年以后)检查校园绿化,形成工作总结,培养师生保护森林、保护生态、爱我家园的意识和素质,巩固和发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成果。

六、 相关要求

提高认识,强化责任,在创建工作中坚持做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管理规范、责任落实。

2、要把“创森”工作和校园绿化工作有机结合,与学校育人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环保、低碳和生态意识。

3、要落实绿化专项资金,在公用经费中保证校园绿化美化资金,满足学校绿化建设需要。

4、要重视创建活动文字和图片资料的收集,建立创森工作档案,收集整理一套绿化精美图片,促进“创森”工作的健康发展。

2018/3/7

上一篇:水利水电三峡实习报告下一篇:食疗与养生膳食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