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水单元试题

2023-02-23

第一篇:三年级科学水单元试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水和空气

第四单元《水和空气》教学设计 第一课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教学难点】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个透明塑料袋(应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来装四种液体)1块石头、1块木头、1片树叶、分类用图纸。 给每个学生准备:1瓶醋(500 ml,分发给小组)、1瓶牛奶(500 ml,分发给小组)、网状图记录纸1张。

给全班准备的材料:有关水的课件资料、分类用图纸。 【教学过程】

一、我们知道的水

1、师:关于水,我们了解哪些?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将自己知道的关于水的内容进行简单记录。

2、汇报交流,师有目的地进行板书,帮助学生概括、梳理。

3、师生交流总结,把关于水的知识归结为几个方面: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态、水的作用、水与生物的关系、水的基本特点等。

4、播放一小段关于水的影像资料,进行拓展,同时渗透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水在哪个袋中

1、师:在这几个袋子中分别装有石头、木块、树叶、水、醋、牛奶、空气这些物质。(出示几个不透明的袋子)在不打开袋子的前提下,你们有什么办法猜测里面装的是什么,水又装在哪个袋中吗?并思考这么猜测的根据是什么。

2、生实践,师巡回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观进行感知,并了解学生的想法。

3、交流讨论:你们猜测的结果如何?你们猜测的依据是什么? 这些物质中,比较难辨别的是哪些,为什么?

4、讨论交流:把这些较难辨别的袋子单独取出,如果可以打开袋子,但不能直接用眼睛观察,能准确地找到水吗?打算怎么做?为什么?

5、生实践

6、师:对于袋中所装的物质,我们都有了自己的猜测,请大家把袋子都打开,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7、引导学生将袋中所装的物质进行分类,交流汇报自己的理由。

8、根据学生交流汇报的情况,告诉学生固体、液体和气体是正确分类方法中的一种,同时让生生进行交流,人们这样进行分类的理由是什么。并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固体、液体和气体还有哪些。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

1. 水 无色、无味、透明洗衣、饮用、浇花

冰、水蒸气、淡水、海水植物、动物、人类——离不开

【水一课】教学反思:猜测袋中物品的活动中学生的表现非常好,这一活动设计很符合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好奇心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在小组学生的出谋划策中他们很容易的分辨出了石头、木块、树叶、空气,而对于水、醋和牛奶的辨认有一些学生一开始坚持认为用手就能做到,可通过活动才发现不行。这一过程不仅使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还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了液体的相同点,为后面学习做了铺垫。 第二课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和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过程与方法:

运用不同感官仔细观察比较水和油;用图表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尊重事实、重视证据。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水和食用油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具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教学难点】运用不同感观比较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用图表的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教学准备】

给每个小组准备:2个塑料杯、1片玻璃、1张蜡光纸、1支筷子、2个试管、2根长木条(可以是长一些的牙签)1个玻璃杯、1个塑料瓶(矿泉水瓶)、1个水槽。 给每个学生准备: 记录纸两张。 【教学过程】

一、观察水和食用油

1、导入:水是一种液体,你们知道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液体?

这些液体是否都一样呢?今天我们以水和食用油为例,进行研究。

2、学生观察:提供给每组一杯水和一杯食用油,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两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把观察到的结果填写在维恩图中。(提示:在科学观察中,一般不用尝的方法)

3、交流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师板书展示。

二、滴液比较

1、师:水和食用油除了我们刚才所观察到的不同之外,还有不同之处吗?比如,我们分别把水滴和油滴滴到蜡纸、玻璃片和报纸上,它们的状态一样吗?

2、生猜测,并讨论:在实验中需要注意什么?(师适当提示:每一次将液滴滴在不同的物体上时,为了实验的可靠,需同时多滴几滴;每一滴的量要控制,不要太多,简单演示;要注意观察水滴和油滴在不同物体上后形成的形状是否一样)

3、生实践,将观察到的液滴状态画下来,并注明液滴是在什么物体上。

4、展示学生的记录,并交流讨论。

三、比较水和油的轻重

1、师:水和食用油相比,那种物质更重?我们有什么办法比较?

2、生交流方法,并讨论、判断方法的可行性。

3、提供材料,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实践,判断水重还是食用油重。(这一实验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演示实验)

4、交流实验结果,并尝试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5、请学生将观察所得的结果补充到维恩图中,师补充到板书中。

四、借助多种容器,进一步观察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

1、师演示,将水和食用油分别倒入一些形状不同的容器中,请学生观察它们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2、生交流、小结。将两者的相同点补充到维恩图中

五、总结提升

1、全班交流:水和食用油有哪些不同之处,又有哪些相同之处?

重点讨论它们的相同之处其他液体也具有吗?这些相同点,固体具有吗?

2、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对于水是怎样的一种液体,你们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

3. 谁流得更快一些

水食用油洗洁精我的猜测实验结果

【谁流得更快一些】一课教学反思: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理解公平实验,保持除变量之外其他条件相同,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在课前游戏中就渗透了公平竞赛的思想,所以这堂课在讨论实验公平性的时候,通过学生小组的讨论,师生共同的互动,很轻松地就达到了目标。但是在本节课上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对学生的指导不够。在学生滴液滴时,没有注重指导方法,学生把握不好,出现了比赛的不公平,导致实验出现误差。其次,在问题的设计上还有欠缺。当学生在讨论设计实验时,我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比赛更公平、公正?其实这个地方还可以加个问题上去,问学生:比赛中需要哪些材料?然后再让学生去讨论。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学生的讨论会更有目地些。 第三课谁流得更快一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进行预测并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理解公平实验,为保证公平,需要保持除变量之外的其他条件相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公开的、民主的讨论有助于辨识实验的准确性;小组内分工合作对开展实验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重点】简单设计对比实验,描述并简单解释液体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影响。 【教学难点】设计对比实验,理解公平实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教学准备】 给每组的材料:1小杯水、1小杯油、1小杯洗洁精、1块玻璃、3个滴管(或吸管或塑料勺)、一张实验记录表。

给每个学生的材料:一张维恩图。 【教学过程】

一、设计流动比赛

1、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主要科学概念: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并展示上节课的维恩图)

水会流动,油会流动,它们流动的快慢一样吗?

2、其他液体也会流动。比如洗洁精,这也是一种液体。(师出示三种液体)这三种液体流动速度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你们推测,谁会流得更快一些?

3、有什么办法证明?

师引导:如果要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最好进行一场公平的液体流动的比赛。

4、设计“流动比赛”的方案,小组内成员交流:怎样做才能保证流动比赛是公平的?哪个方法最好,为什么?讨论后确定一个比赛方法。

5、全班交流比赛方法,围绕“保证比赛的公平、可行”进行讨论,鼓励生生质疑,完善比赛规则。

二、实验、思考

1、请小组成员根据自己选择确定的方案进行流动比赛,并记录。(师要提示学生重复做几次实验)

2、全班交流,汇报,包括:一共进行了几次实验,实验的结果如何,每次实验的结果都相同吗,大概是什么原因导致实验结果不一致等。

3、思考:液体的流动快慢跟什么有关?

三、液体、固体比较

1、师让学生关注以板书的水和食用油的维恩图记录,明确水和油具有的共同特点,并思考洗洁精是否同样具有这些特点。

2、小结:三种液体的相同点,固体具有吗?固体和它们相比,有哪些不同?师生讨论交流,完成固体和液体比较的维恩图记录。

3、讨论交流,对于“水是怎样一种液体”,我们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反思: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学习科学是一个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是学生自己学与做而不仅仅是教师教的。在探究过程中,探究问题的选择、研究方案的制定,研究途径和手段的选择,实践研究并取得研究结果,也都由小组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完成。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够对学习过程的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而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降低到最低限度,仅仅在必要时给予学生以研究方法和学习条件等方面的支持而已。 第四课比较水的多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非标准单位的测量会导致结果的多样,标准单位的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单位测量液体的体积。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比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统一,有助于确立科学的标准。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能较规范地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明确用标准单位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教学准备】

给每组的材料:3个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1个玻璃杯、1个量筒、1条纸带、胶水、记录纸若干。 【教学过程】

一、比较哪个瓶子水最多

1、出示三个不同的瓶子,里面装有不等量的水。请学生猜测,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多,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少,并说明理由。

2、怎样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为什么这么想。(师可适当提示前面所学的关于水的特性,如会流动、有重量、有体积等,鼓励方法的多样性)

3、交流讨论,比较不同的方法,选择操作最简单的方法进行实践操作。

4、生实践操作后汇报结果。(如出现结果差异较大或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

二、比较水多多少

1、师:现在我们已知2号瓶中的水最多,但它比其他瓶中的水多多少,知道吗?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2、学生讨论测量方法

预设1:生可能会直接说用有刻度的杯子,师需追问:杯子上的刻度有什么用?假如没有有刻度的杯子,该怎么办?

预设2:生可能一时想不出用什么办法,师可直接出示小杯子、瓶盖等材料提示、引导,交流这些材料可怎么用。 预设3(可接预设2):生知道借助一些更小的容器帮助测量,师可追问:用小杯子量了,还多出半杯怎么办?如果想知道得更精确,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3、自制刻度线测量 1)如果我们要给一个杯子画刻度线,这些刻度线有什么用?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刻度间距要相同)

2)生实践:自制的刻度条,并贴到一个玻璃杯上,再次比较三个不同瓶子里的水,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3)交流测量结果,发现并讨论问题: 测量的结果相同吗?

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同呢? 我们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三、认识并使用量筒

1、师介绍量筒,并提示“测量要求”,问:

量筒刻度上的一格代表多少?和我们自制的刻度比较,有哪些区别? 为什么量筒要平放?

为什么视线要与液面保持水平?

2、请学生用量筒测量三瓶水的多少,并汇报测量结果。(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量筒,或上课时间不够,可采用教师演示方式进行)

3、师:你们知道这样一瓶矿泉水、一桶食用油有多少吗?(出示食物或照片)这个数值就表示了一瓶矿泉水或一桶食用油的体积了。

4、师:5毫升水大概是多少呢?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

5.我们周围的空气 无色无味透明看不见摸不着

【我们周围的空气】一课教学反思:这一课从“谈谈你认识的空气”开始,到“空气存在吗”并观察空气,再到比较水和空气的异同。整节课环环相扣,有条不紊。这节课学习地非常轻松!有了前面对水的认识,通过比较,同学能够轻松的建立对空气的认识。这节课的几个活动设计虽然很简单,但同学兴趣极高。在讲解空气会流动时往往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有的同学会问:既然空气是摸不着的,那为什么在吹电扇的时候能感觉到风,既然感觉到了风也应该是能感觉到空气,也就能摸到空气。这里就需要跟同学们特别讲明:空气不能直接触摸到,但是可以间接感受到。 第五课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过程与方法:

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比水轻,也会流动。 【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2个透明塑料袋、2个玻璃杯、1个水槽、1根香、1个打火机、1个吹泡泡器(或吸管)、1杯洗洁精或肥皂水。

给每个学生准备:气泡图记录纸一张、维恩图记录纸一张、实验记录纸两张。 【教学过程】

一、我们知道的空气

1、师:还记得我们上次“猜测水在哪个袋里”的活动中,是怎么知道空气在哪的?

2、关于空气,我们还知道什么?请把自己知道的内容填写到气泡图中。

3、交流,师帮助整理,形成班级的大气泡图。并让学生思考,这些想法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证实的?

二、空气的存在

1、空气真的存在吗?

我们都说袋子中有空气,怎样才能证明袋中确实装有空气?

2、师: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或许能帮助大家证明空气确实存在。请大家分组讨论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并利用材料操作一下,请注意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及实验的结果。

3、汇报交流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结果,说明是什么事实证明袋中空气确实存在。(渗透“有些东西我们看不见,但并不是不存在”这一科学观念)

三、比较空气和水

1、师:既然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和水相比较,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出示关于水的维恩图,请学生回顾所知道的关于水的一些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对水和空气进行有联系的比较,扩大认识视角)

2、有什么办法证明水和空气的不同?比如:空气和水,谁轻谁重?水会流动,空气会流动吗?

3、讨论证实的方法,重点对“空气会流动吗?”进行展开。

4、比较空气和水的相同和不同点,并把比较的结果记录到维恩图中,全班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

5.我们周围的空气 无色无味透明看不见摸不着

【我们周围的空气】一课教学反思:这一课从“谈谈你认识的空气”开始,到“空气存在吗”并观察空气,再到比较水和空气的异同。整节课环环相扣,有条不紊。这节课学习地非常轻松!有了前面对水的认识,通过比较,同学能够轻松的建立对空气的认识。这节课的几个活动设计虽然很简单,但同学兴趣极高。在讲解空气会流动时往往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有的同学会问:既然空气是摸不着的,那为什么在吹电扇的时候能感觉到风,既然感觉到了风也应该是能感觉到空气,也就能摸到空气。这里就需要跟同学们特别讲明:空气不能直接触摸到,但是可以间接感受到。 第六课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过程与方法: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教学难点】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教学准备】 给每个小组准备:1个玻璃瓶、1个玻璃杯、2个注射器、4根吸管、纸巾2张、1块橡皮泥。 给每个学生准备:记录纸一张、维恩图一张。 【教学过程】

一、空气占据空间

1、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师操作演示,并引导学生思考: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如果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气,能让水上升吗?

2、出示材料,用这些材料能否让装在瓶子里的水上升并流出来?(保证不倾斜瓶子)

3、联想平时喝盒装饮料时,有什么经验?这些材料该如何使用?

4、知道学生分组实验,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橡皮泥有什么作用?如果橡皮泥没有完全塞住瓶口,水能上升吗?是什么原因让水上升的?如果停止吹入空气,水还能上升吗?如果想让瓶中的水不断上升,你们的办法是什么?

5、分组实验完成后,交流。重点解释实验发生的现象。

二、杯中的纸会湿吗?

1、师演示,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请学生预测: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为什么?

2、请各小组实验,请学生思考实验中要注意: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来。

3、生实验,记录实验时的现象及自己的思考。

交流实验情况:杯中的纸巾有没有被水浸湿,水为什么不能进入杯子里面。 思考讨论:这两个实验都说明了什么?你们对空气的性质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三、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1、出示注射器,请学生分别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气抽入一部分,然后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样大的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

2、生实验

3、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注射器中的水和空气,在活塞下压或上拉时,有何不同。并请学生思考,注射器里的空气在活塞向下压和向上拉时,可能会有什么变化,并尝试结合图来进行解释。

4、生交流自己的画和自己的想法。

5、介绍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运用,如皮球、喷水瓶、气枪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压缩后的空气的特性)

6、把这节课所了解的关于水和空气的知识在维恩图中进行补充。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

6. 空气占据空间吗 空气能占据空间

空气占据的空间会变化(可以被压缩或扩张)

【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教学反思:在教学时,我以学生为主体,留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充分探究中,大胆探索,得出结论;让学生在平等对话中,深入探究,张扬个性;让学生运用实验中得出的结论,延伸探究,解决实际问题。整节课,教学层次比较清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气氛也比较轻松而和活跃。 第七课空气有重量吗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轻。 过程与方法:

在称量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因素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学习准确称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及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并能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有重量,但很轻;通过对石头、水、空气的三者比较,初步建立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体系。

【教学难点】设计多种方法,重复验证空气有重量,但很轻。 【教学准备】

给每个小组准备:1根长细木条(或竹条)、3根细线、1块橡皮泥、1个气球、1个皮球(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1个托盘天平(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 演示实验材料:1个皮球(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1个托盘天平(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 给每个学生准备:石头、水、空气的比较表格。 【教学过程】

一、空气有重量吗

1、师:水有重量,石头有重量,空气有重量吗?有什么办法证明?

2、生讨论交流,提出采用自制的小天平来证实空气是否有重量。并讨论自制小天平的方法。

3、指导学生自制小天平。(建议:天平上的图钉教师可在课前帮学生固定好。)

4、小天平调平。(先将气球挂上,另一端挂上重物,想办法使小天平平衡)

5、给气球充气,观察并记录小天平的变化。(分组实验)

6、全班交流小天平的变化情况,思考:所有小组的实验结果都一致吗?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实验结果不同?有什么办法改进实验,使效果更明显,结果更精确?

二、改进小天平的测量效果

1、讨论交流改进小天平测量的方法

方法1:同时将两个充足气的气球挂在小天平的两端,并调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再将其中一个气球的气放掉,观察小天平的变化

方法2:同时将两个充足气的气球挂在小天平的两端,并调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在天平的一端再挂上一个或几个充足气的气球,观察小天平的变化

2、生选择方法进行实践,并讨论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

三、天平称量皮球的重量

1、师:为了让我们的实验结果更精确,更有说服力,我们可以利用实验室的天平称来进行研究。

2、师演示:将一只充满气但未充足气的皮球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出重量(让学生来看),然后用气筒给皮球充足气,(需提醒学生注意充足气后,皮球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要保持皮球的大小一致)

3、师演示测量充足气的皮球的重量,请学生帮助观察重量是否增加,增加了多少?思考:说明了什么?

4、请学生观察对比,托盘天平和自制天平有哪些主要区别。(托盘天平不仅可以测出空气是否有重量,而且可以较准确地测出到底增重了多少)

四、单元小结

1、请学生将之前记录的维恩图等记录表取出,再发给学生一张新的石头、水、空气对比表。请学生根据前面的实验情况和记录表完成对比表。

2、根据对比表分析:这三种物质,有哪些特征是相同的,有哪些不同。

3、出示更多物质的图片,把这些物质分为液体、气体、固体三类,说明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4、出示之前填写的关于水和空气的气泡图,请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可以补充,原有内容中哪些是不正确的,需要改正。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反思:空气是否有重量?这对学生来说是个挑战。本课就是要让他们经历人们用实验验证空气有重量的这个科学发展过程。小天平的实验比较难,在器材上要为孩子们准备大气球、笔帽、橡皮泥、长木条、图钉、线、铁架台、打所筒、长尾夹等材料。但是,提供了材料,学生在操作中还是碰到了很多困难,如:调整“天平”的平衡、线打结了等,操作难度大。所以让他们用自制小天平来验证实验是有困难的。在这个基础上,我引入“天平和皮球称重”的实验,来证明空气确实有重量,由于种种原因,这次活动的实验改为了演示实验。

第二篇: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

小学科学三年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卷

一.填空。

1、植物的生命过程中要经历、、、、的过程。

2、植物从一粒成长为一株植物,在这株植物上又结出数粒,循环往复,延续它们的。

3.有些植物用、、繁殖后代,绿色开花植物大多用繁殖后代。

4.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等各不相同。

5.除了在花盆中播种凤仙花,还可以到校园的( )中播种凤仙花。

6.从土壤中连根拔出一棵树是( )的,这是因为植物的根有( )作用。

7.植物根的作用是:①、吸收土壤中的( )和( ),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②、将植物( )在土壤中。

8.植物茎的作用是:植物的茎具有( )及运输( )和( )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 )向( )将( )吸收的( )和( )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 )向( )将( )制造的( )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9.种子播种后,我们先看到了( ),后来种子又变成了( ),( )越长越高,最后开花和( )了。

10.凤仙花的果实会像弹弓射石子一样把种子弹出来,所以有人把凤仙花的果实叫成( )。

11.植物的茎形态多种多样,高的有( )余米,直径粗的达( )米以上,矮的只有几( )。

12.凤仙花从播种到种子成熟共约( )天。

13.( )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了的( )现象是蚕的生长特征

14.种植了我们的凤仙花,我们可以用( )、( )和照片等方式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15.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 ),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16.凤仙花植株包括六大器官:( )、( )、( )、( )、( )和( )。

17. 771年,( )国科学家( )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 )。证明了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利用( )把( )和( )转化成( ),并释放出( )。

18.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是:( )→( )→( )→( )→( )。

19.养蚕窍门:小蚕爱吃( )。它一出生就要及时用毛笔或羽毛轻轻地要把它刷到( )上;要让小蚕吃饱吃好,( )要新鲜并保持干燥,切成碎片或条;

20.经常清除蚕的粪便和吃剩的残叶,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把小蚕放在( )流通的地方,不要在养蚕的房间喷撒杀虫剂。

21.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 )。

22.从卵里出来的蚕是蚕的( ),蚕蛾是蚕的( )。

二.判断。

1.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

2.人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 )

3.自然界中的动物有很多种,它们身体的外形、结构以及生活习性千差万别,所以,并不是所以的动物都要经历出生、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 )

4.有的数小时,有的长达几百年;有的形态变化不大,有的在生命的不同阶

段形态有很大的 差异。( )

5.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

6.蚕宝宝一生要蜕皮3次。 ( )

7.每一个凤仙花果实里一般有2——5粒种子。( )

8.植物的叶片交叉生长,伸向四面八方是为了好看。( )

9.凤仙花的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成的。 ( )

10.不论种子怎么放,它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

10、植物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

11.子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 )

12.植物一生生长所需养料全部是叶通过光合作用提供的。( )

13.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

14.种子萌发时最先长出茎。 ( )

15.植物的茎能从上向下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

分。 ( )

三、单项选择题。

1、植物的( C )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A、绿叶B、花C、根D、果实E、茎

2、植物的( A )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A、绿叶B、花C、根D、果实E、茎

3、植物的( E )具有支撑植物体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A、绿叶B、花C、根D、果实E、茎

4、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

是从(E )开始他们的新的生命的。

A、根B、茎C、叶D、花E、种子

5、植物的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 C )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

喝水制成的。

A、根B、茎C、叶D、花

6、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 C)可以更新空气。后来,实验证

明这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A、草本植物B、木本植物C、绿色植物D、开花植物

7、植物的茎能( D )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物体的各个部分;( B )

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A、从左向右B、从上向下C、从右向左D、从下向上

8、凤仙花又叫指甲花、芨芨草、急性子,是一种常见的( C)。

A、开花植物B、常绿植物C、草本植物D、木本植物

9、凤仙花等植物的茎垂直地面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D);牵牛花的茎缠绕

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 C );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生长,

叫(B );红薯的茎平卧地面蔓延生长,叫( A )。

A、匍匐茎B、攀缘茎C、缠绕茎D、直立茎

二、多项选择题。

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ABCD)

A、种子萌发B、幼苗生长C、营养生长D、开花结果

2、绿色开花植物有(ABCDEF )等器官。

A、根B、茎C、叶D、花E、果实F、种子

3、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ABDC )等条件。

A、阳光B、土壤C、适宜的水分D、温度

4、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ABCDE)的过程。

A、出生B、成长C、繁殖D、衰老E、死亡

5、做好凤仙花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ABCD)

A、准备一些凤仙花的种子B、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

C、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D、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6、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ABC )等多项工作。

A、管理B、观察C、记录D、播种

7、做观察记录要注意将播种凤仙花、芽出土、出现花芽、开花、果实成熟的

准确时间记录下来,还可以用( BCD )等方式写观察日记。

A、数字B、文字C、图画D、照片

三、填空题。

1、一颗种子在(适宜 )的条件下能够萌发、长成一棵植物,这棵植物又能结

出许多种子,

植物的物种就是这样不断繁衍的。

2、植物的(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与它们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

所承担的功能

相适应。

3、植物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 )生长的,根的生长速

度(很快 )。

4、植物的花都要经历花(开 )花( 谢)的过程。

5、花谢后结果,果实是由(花 )发育来的。

6、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 )”它是茎最本质的特征。

四、判断题。

1、不同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2、植物的茎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

植物固定在土壤

中。( × )

3、经过科学家多年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满

足植物生长的需

要。( √ )

4、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

气来。(√)

5、植物茎的形态多种多样,高的150余米,直径粗达10米以上;矮的只有几厘

米;没有茎的

植物是极为罕见的。(√)

五、 看图填空题。

1、 叶为植物提供“食物”。

(11页右上图) 阳光

()+水——→()+养料

1.刚出生的蚕叫 ( ) 。

A、蚁蚕 B、蛹 C、幼虫 D、卵

2.下列动物那种是变态动物 ( ) 。

A、蚕 B、袋鼠 C、猫

3.剥离凤仙花种子的种皮不容易,常采用的方法是( ).

A、浸泡种子把种皮泡涨 B、硬把种皮剥开 C、放到锅里煮

4.下列动物不属于昆虫的是( )。

A、螳螂 B、苍蝇 C、小猫

5.植物的叶可以依靠阳光制造养料,这种作用叫做( )。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6.植物叶片交叉生长,伸向四面八方,主要是为了( )。

A.植物身体的平衡 B.能最大限度地接受太阳光

7.、凤仙花生长发育需要( )

A.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

B. 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8.下列动物不属于昆虫的是( )。

A、螳螂 B、苍蝇 C、小狗

四.连线。

1、将下列动物按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分类。

羊 蜻蜓 蝴蝶 熊猫 鸡 狗‘

卵生 胎生

2、将下到动物按是否变态分类

蜻蜓 鸡 蚊子 猫 熊猫 蟾蜍

变 态 不变态

3.将下面的人物与他们所处的年龄段连线。

外公68岁 堂妹5岁 表哥20岁 妈妈36岁

儿童 青年 中年 老年

五.简答。

1.完全变态的昆虫的一生和蚕一样,要经历( )、( )、( )和( )四种形

态;

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历( )、( )和( )三个阶段。

2.蚕卵里孵出的蚁蚕是蚕生命的( ),蚕生长发育到一定的阶段就会变成

( ),从蛹里出来的( )交配产卵,蚕蛾的死亡是蚕生命的( )

3.在做研究的植物根的作用的实验时,你观察到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吗?说明了什么?

六、多项选择题。

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 )

A、种子萌发 B、幼苗生长 C、营养生长 D、开花结果

2、做好凤仙花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

A、准备一些凤仙花的种子 B、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

C、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 D、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3、做观察记录要注意将播种凤仙花、芽出土、出现花芽、开花、果实成熟的准

确时间记录下来,还可以用( )等方式写观察日记。

A、数字 B、文字 C、图画 D、照片小精灵儿童网站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验

一、我的判断: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 √)

2.把磁铁包着一块布就不能吸铁。( × )

3.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的磁极在磁铁中间。(×)

4.磁铁能指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N”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

用“S”表示。( × )

5.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6.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7.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8.塑料笔杆经过磁铁摩擦可以变成磁铁。(×)

9.一块磁铁摔成两段后,每段只有一个磁极。(× )

10.磁铁之所以能指示南北,是因为地球本身是个大磁体。( √)

二、我的选择

1.磁铁能吸引( A )等物体,

A铁钥匙、回形针、铁钉B布条、塑料片、铝片C铝片、铜导线、纸夹

2.把小钢珠放在磁铁中间,它也会很容易滚到(B)。

A中间去B两端去C地上去

3.磁铁的S极与S极相接近时会(A)

A排斥B吸引C既不排斥也不吸引

4.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是(C)

A水浮式指南针B指南鱼C司南

5.用磁石摩擦,钢针比铁钉、铁片具有的磁性( A)。

A强B弱C差不多

6.磁性最强的地方是磁铁的( A )。

A两端B中间

7.发明指南针最早的国家是(B)

A美国B中国C日本

8.使用指南针观察方向的时候,下列(B)不会对指南针有影响。

A大风B太阳C铁器D磁性物质

9.磁铁能把下列哪种物体吸起来。(A)

A回形针B玻璃杯C铝锅

10.被大磁铁吸引过的小铁钉接近大头针时,我发现(A)大头针。

A能吸引B不能吸引

三、我的探究:

1.研究题目:做一个小磁铁

我需要准备的材料:

磁铁、铁

我的做法:

思考:(1)用自己做的小磁铁再去吸铁类的物体,会有什么感受和发现?

答:自己做的小磁铁也能吸引铁类的物体。

(2)我能找到几种检测、判断小磁铁南北极的方法?

答:第一种方法:用线系住磁铁的中间,把它挂在空中,等静止下来,指南的一

端是南极,指北的一端是北极。第二种方法:用一块已知南北极的磁铁的一个极

去靠近,如果相吸,磁极正好相反;如果相斥,则磁极一样。第三种方法:用指

南针判别,将磁铁的一端靠近指南针,与指南针的北极相吸的一端是南极,另一

端是北极。

(3)我对磁铁的新的认识和发现:

答:磁铁可以磁化铁类物体可以做出新的磁铁;可以用磁铁做一枚磁针,用于做

指南针等。但也要防止磁卡、手表等物品被磁化,影响使用。

2.下面是一块条形磁铁:

ABC

(1)磁铁具有( 2 )个磁极,其中N表示( 北极 ),指向(北)。

(2)在磁铁上取了A、B、C(如图)三点,分别去吸回形针,结果是

15、

14、0。

你觉得能吸15个和14个回形针的有可能在A点或C 点;0个最有可能在B

点。

(3)你为什么这样认为?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磁铁的两极磁力最强,两个磁极的中间磁力最弱。

四、我的思考

1.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门的地方常常装有“门吸”,有了“门吸”,打

开门时门会被吸住,这样门不容易被风吹得关上。门吸里面有什么?它是根据什

么原理发挥作用的?

答:门吸里面有磁铁,它是根据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物体的原理发挥作用的。

2.小明捡到一块磁铁,但他不知道哪端是南极,哪端是北极,你有办法吗?请写

出检验的方法和过程。

答:我可以用线系住磁铁的中间,把它挂在空中,等静止下来,指南的一端是南

极,指北的一端是北极。

(或第二种方法:用一块已知南北极的磁铁的一个极去靠近,如果相吸,磁极正

好相反;如果相斥,则磁极一样。

第三种方法:用指南针判别,将磁铁的一端靠近指南针,与指南针的北极相吸的

一端是南极,另一端是北极。

第三篇: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等级

一、我的判断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

2、时间流逝的速度是有快慢的。()

3、在远古时代,人类用水钟、日晷、沙漏、机械钟等来计时。()

4、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5、圭表是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光影子长短变化来记录时间的()

6、时钟都是用摆锤控制与齿轮相连的指针运转的。()

7、我们在对摆的研究中发现摆绳的长度就是摆的长度。()

8、摆长与摆幅不变,使摆锤的重量增加,不影响摆的次数。()

9、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快。()

10、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做“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

二、我的选择

1、钟面上秒针转动一圈,表示时间流逝了()

A 、1秒钟B、 1分钟C、 1小时

2、计时精确度最高的计时工具是。

A 、原子钟B、日晷C、机械钟D、石英钟

3、下列()不是利用太阳光影子的变化来计量时间的仪器。

A、圭表B、浑天仪C、日晷

4、古埃及人利用()来计时。

A星座B、水钟C、机械钟

5摆的快慢与()有关。

A摆锤的重量B摆绳的长度C摆动的幅度

6、树木以()来记录它的成长过程

A 、年轮B、大小C、高矮

7、人类计时器的发展一定的顺序,从简单到精细的一组是()

A、日晷→水钟→摆钟B、摆钟→日晷→水钟C、水钟→摆钟→日晷

8、下列()不是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

A 、盛水容器的B、 滴水的速度C、当时的气温

9、摆的发现是意大利的科学家()

A 、牛顿B、伽利略C、 哥白尼

10、下列说法不正确是的()

A 、单摆的摆动具有等时性B、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无关

C、摆钟的发明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三、我的制作:设计一个记时器

要求:

1、给计时器取个名字

2、写出制作该计时器所需材料。

3、画出计时器的草图。

四、我的研究:

实验: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与什么因素有关的研究计划

(1)我的推测:影响摆每分钟摆动次数的因素可能有

(2)我选择研究的问题是: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否与有关。

(3)研究需要的材料:

(4)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4)我的研究结果:

五、我的思考:

1、、我们在哪能找到“时间的痕迹”?从这些时间的痕迹中你想到了什

么?

2、摆钟是怎样来计时的?

3、时间有快慢吗?为什么我们觉得有的时间过的很快,有的时间过的很慢?

第四篇: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41分) (1)像蚂蚁、蝴蝶、蜜蜂这样的动物,它们的身体都分为、、三部分,头部有,胸部有三对的动物都是。

(2)鸟的共同特征,。

•例如、、、等。

(3)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例如、、。原始的哺乳动物是。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41分)

(1)像蚂蚁、蝴蝶、蜜蜂这样的动物,它们的身体都分为 头 、 胸 、 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 足的动物都是 昆虫。

(2)鸟的共同特征 身体表面有羽毛 ,卵生。

•例如喜鹊、 鹦鹉、 蜂鸟 、 鸡、企鹅等。

(3)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毛、 胎生、 哺乳。

例如、 鲸鱼、蝙蝠、海豚。原始的哺乳动物是 鸭嘴兽 。

(4)鱼类一般身体表面有,用呼吸,用运动,终生生活在中 ,用繁殖后代。

(7)两栖动物的特点是身体表面,小时候生活在中,用呼吸;长大后既能生活在,也能生活在,用呼吸,用繁殖后代。例如、。 (4)鱼类一般身体表面有 鳞片用 腮呼吸,用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中 ,用 卵繁殖后代。

(7)两栖动物的特点是身体表面裸露,小时候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长大后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用 肺呼吸,用 卵繁殖后代。例如 青蛙、蟾蜍、蝾螈、娃娃鱼。

(6)爬行动物身体表面有或,用呼吸,腹部,用繁殖。例如、、。

2、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不是哺乳动物的是 ()。A大象B 企鹅C 袋鼠 (2)下列是哺乳动物的是 ()。A鲸鱼B 鲨鱼C 鳄鱼 (3)哺乳动物不具备的能力是 ()。A飞翔B用鳃呼吸C 潜水

(6)爬行动物身体表面有鳞片或甲,用肺呼吸,腹部贴地爬行,用卵繁殖。例如蛇、 壁虎、鳄鱼、乌龟、蜥蜴。

2、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不是哺乳动物的是 (B)。A大象B 企鹅C 袋鼠 (2)下列是哺乳动物的是 (A)。A鲸鱼B 鲨鱼C 鳄鱼 (3)哺乳动物不具备的能力是 (B)。

•A飞翔B用鳃呼吸C 潜水

(4)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是 ()。

•A大象B 河马C 蓝鲸

(5)下列不全属于哺乳动物的一组是 ()。

•A牛、猴、燕子、猫、鱼B 牛、猴、猫、虎 •C山羊、鹿、狼D大熊猫、骆驼、鲸

(6)黄鼠狼、猫在繁殖和喂养后代方面的相同点是 ()。

A卵生,用肉喂养小动物B胎生,用奶喂小动物C胎生,用粮食喂养后代 (4)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是 (C) 。A大象B 河马C 蓝鲸

(5)下列不全属于哺乳动物的一组是 (A ) 。A牛、猴、燕子、猫、鱼B 牛、猴、猫、虎

•C山羊、鹿、狼D大熊猫、骆驼、鲸

(6)兔、猫在繁殖和喂养后代方面的相同点是 (B)。

•A卵生,用肉喂养小动物

•B胎生,用奶喂小动物 •C胎生,用粮食喂养后代

(7)下列不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A青蛙B 蟾蜍C乌龟

(8)下列不属于鸟类的动物是()。

•A 企鹅B鸵鸟C蝙蝠

(10) () 不是爬行动物。

•A企鹅B蛇C乌龟

3、判断(每题2分,共20分)

(1)我们平常所见的虫子都是昆虫。 () (2)昆虫都会飞。() (3)昆虫只吃植物。()

(7)下列不属于两栖动物的是(C)。

•A青蛙B 蟾蜍C乌龟

(8)下列不属于鸟类的动物是(C)。

•A 企鹅B鸵鸟C蝙蝠

(10)( A) 不是爬行动物。A企鹅B蛇C乌龟

3、判断(每题2分,共20分)

(1)我们平常所见的虫子都是昆虫。 (×) (2)昆虫都会飞。(×) (3)昆虫只吃植物。(×) (4)蜘蛛不是昆虫。()

(5)蜘蛛、蝗虫和蚂蚁是同一种动物。 () (6)鸟类都能飞翔。()

(7)企鹅能潜水,但它也是鸟。 ()

(8)农民喷洒的农药只会杀死害虫,不会对鸟类产生什么影响。() (9)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 () (10)鸟是由远古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二.科学探究

1、鱼的哪些外形特点适合在水中生活?(4分)

(4)蜘蛛不是昆虫。(√ )

(5)蜘蛛、蝗虫和蚂蚁是同一种动物。 (×) (6)鸟类都能飞翔。( × )

(7)企鹅能潜水,但它也是鸟。 ( √ )

(8)农民喷洒的农药只会杀死害虫,不会对鸟类产生什么影响。 ×(9)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10)鸟是由远古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 √ )二.科学探究

1、鱼的哪些外形特点适合在水中生活?(4分) •答:身体表面有鳞片、有鳍。

2、判断下列哪些动物是昆虫?(是的打¡°√¡±)(10分)

2、判断下列哪些动物是昆虫?(是的打¡°√¡±)(10分) 蝴蝶 蟋蟀 蚯蚓 蚜虫 蜻蜓 蜘蛛 蝉 螳螂 蝎子 蚂蚁

第五篇: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试题及试卷

分析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

一、第二单元内容不多,所以两个单元的试题合并成了一张,这一周让学生做了一下第一二单元的测试题。通过测试,我发现了许多问题:三年级学生刚刚开设科学课,没有进行过相应的练习,所以学生对于试题类型不熟悉,甚至出现了大多数同学不能理解题意的情况,还有就是平时上课没有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导致学生连简单的知识点都记不住,第三则是学生年龄小,科学素养几乎为零,无法提出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着重解决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试卷分析如下:

第一大题:

本题为选词填空,但大多数学生不能正确理解题目要求,误以为是普通填空题,结果填的答案五花八门。两个班能够正确理解题意的学生都只有20人,占总人数的40%左右。

另外,第2小题和第4小题、第5小题和第9小题容易产生混淆,它们的关键词意思相近,稍不注意就会出错。要提醒学生做完题之后读一下,看看是否通顺。

第二大题:

科学探究的过程有四个步骤,但这里出现了5个空,学生觉得跟自己所学知识无法对应,这个原因导致一部分学生出错。

另一个学生常出的错误是四个步骤的顺序混乱,填空时应该严格遵循提出问题、做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顺序。

第三大题:

学生出的错误多为常识性错误,出错原因为平时所学不扎实或非课本知识太过欠缺。 第四大题:

第1题,大多数学生使用钢笔、中性笔画图,一旦出错就无法修改,强行修改只会越画越糟。在讲评时要告诉学生以后画图时使用铅笔。另外,个别学生蚂蚁和蜗牛不分,乱连一气。

第2题,这个题目出错相当多。第一幅图课堂上已经讲过,学生出错的原因应该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第二幅图需要学生将各种车的关系填入圆圈中,但是由于学生生活经验不足,不知道拖拉机是不是汽车,更不知吉普车为何物,结果一班只有7人做对,二班考试时我提示学生“吉普车是汽车的一种”,结果有19人做对。可见这道题超出了学生的正常认知范围,至少超出了我正在教的这群孩子的正常认知范围。

第五大题:

这个题目要求学生提出两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并作出自己的猜测。本题得分情况最差,两个班中,几乎有一半的学生得0分。分析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语言表达能力差,语句不通顺,读完之后让人感觉不知所云。整个三年级大约97名学生,能把问题明确写出来的寥寥无几。

2、没读懂题目要求。题目要求就“植物的情感”这一现象提出问题,但是许多学生抓住文章里的人和小虾不放,提出的问题不符合要求。

3、没读懂文章。通过看学生所提的问题,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学生是否读懂了文章。“问什么要把小虾放进开水”、“为什么要把叶片连起来”、“为什么只有一个人掐了,其它五个人没掐”……诸如此类问题,一看就知道学生根本连文章的内容都没看明白。

“我有问题千千问”这种题目前几年曾经出现在科学试卷中,但是这种题目的难度太大,于是后来又取消了,不知道为什么今年这种题目又一次出现了,不仅要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要提出问题,我感觉这种题目对于写字都还要加拼音的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实在是太难了,不知道出题老师是如何想的。

附上试卷扫描版:

上一篇:四年级关联词语练习题下一篇: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

本站热搜